小学生作文端午(推荐18篇)
叶落知秋
2024-11-18 08:22:46
其它
其它

小学生作文端午(1)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老师说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那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包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时,人们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后来在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又出现杂粽。在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被用作了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它的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宋朝时,人们又把果品包入粽子,就有了“蜜饯粽”。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馅料也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最为出名。吃粽子的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小学生作文端午(2)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在这天,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去欢迎你。


小学生作文端午(3)

端午节放假的第一天,爷爷就对我说:“这个端午节,你就跟爷爷、奶奶回老家肖家湾去过吧!也好好体验一下老家过节的风俗。”我高兴地答应了。

为了好好地体验一下家乡过节的风俗,我们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回到了老家。到家时,正是快吃晚饭的时候,家家炊烟袅袅,满湾飘溢着蒸棕子、煮盐蛋的清香。香气里还杂着酒气和蒜味。特别是每家大门前的窗户两旁,都摆放着扎成把的艾蒿和昌蒲。爷爷告诉我,这是端午节的标志,老辈传下来的,说这样能避邪,实际上也有驱蚊作用。晚上睡觉前,奶奶就用艾蒿和昌蒲在房间里薰了一下,蚊子果然少多了。

第二天清晨,奶奶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催我随她一起去村外河边的草地。然后吩咐我用手沾着草上的露水洗眼睛。奶奶说:“这样不仅能让眼睛明亮、而且不害眼病呢!”我好奇地问:“为什么非要用端午节这天的露水洗眼才不得眼病呢?”“我也不晓得,这是老辈传下来的,老辈传下来的东西不会错。”奶奶边帮我洗眼边说:“你爸爸、二个姑姑小时候,每年也是这样洗,他们的眼睛现在不是很好吗?”用露水洗过眼睛后,奶奶就带我去割艾蒿、昌蒲。我高兴地举着艾蒿、昌蒲回家。奶奶把割来的艾蒿、昌蒲扎成把,也像邻家那样放在窗前。

接着,奶奶又在家里翻出了爸爸、姑姑小时候用过的香袋。是用绸布和五彩线缝制的,有的像辣椒、有的像金瓜、有的像灯笼,很好看。要我挑选一个,重新换上香草,让我挂在身上。爷爷又在我的额畔眉间,鼻边耳旁,点了雄黄酒。也说是为了避邪,并说蛇虫蚊蝇见了你就会躲得远远的。问其原因,回答仍是老辈传下来的。正当我准备寻根刨底的时候,外面在喊:“龙舟比赛开始了!”

这次回老家过端午,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民间浓厚的节日风俗。尽管有些好奇的事,没有得到很好的答疑,但只要知道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就够了。


小学生作文端午(4)

以前小时候,我只知道端午节时赛龙舟、端午节吃粽子是她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去年,爸爸还带我湖北去看赛龙舟,那鼓声震天、气势磅礴的.场景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

今天一大早爸爸告诉我:“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我知道后赶紧叫妈妈一起到市场里去买菖蒲。一进市场,里面人山人海,卖菜的、买菜的,热闹非凡。也许是因为过节了,大家都买很多样菜,当然几乎每一个买菜的人都会买一把艾叶和菖蒲。

妈妈去买菜,我自己到卖菖蒲的摊位上去买菖蒲,卖菖蒲的奶奶笑着说:“啊,小姑娘自己来买,那我要挑一把最长最直的给你!”完成了任务,和妈妈汇合后,妈妈看了我手里的菖蒲一个劲儿的表扬了我,说我有眼光,但是问过我买菖蒲花了多少钱时,也稍微说了一下我,为什么不还价。呵呵!我压根儿就不知道买东西需要还价,而且只一块五毛的菖蒲需要还价吗?有些小郁闷了。但是闻着艾叶和菖蒲的清香,什么烦恼郁闷都跑光了。

回到家里,爸爸说我现在是大孩子了,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今年的艾叶和菖蒲让我亲自插上。我看了看邻居家的门上插的菖蒲,信心汇成商学院地拿着我手工用的透明胶带纸,将我亲自买的艾叶和菖蒲斜贴在我们家的大门和车棚门上。嗯,别说,插上后立刻有了过节的气氛。

门口的艾叶、菖蒲香,家里餐桌上的粽子香,让我陶醉,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呢?


小学生作文端午(5)

端午节,也叫龙舟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是包粽子、划龙舟、挂蒲艾、喝雄黄酒的初夏时节。每当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一个历史人物——屈原,他是楚国的骨干成员。但是,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很伤心,便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着一块石头投江了。老百姓们听说后都很伤心。于是,他们拿着粽子、雄黄酒等东西坐船到河中,并把粽子、雄黄酒等扔进河里,希望水里的动物不要把屈原的尸体吃掉。渐渐的,渐渐的,这种行为就变成了吃粽子、喝雄黄酒了。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挂蒲艾。蒲艾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这种味道可以驱赶蚊虫。所以,古代的人们就在端午节这天在家门口挂几株蒲艾,达到驱病、防蚊、辟邪的作用。

当然,划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就用这种方式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最喜欢包粽吃粽子,和家人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小学生作文端午(6)

今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我想端午节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吧,可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这下我可明白了。

我与奶奶来到大街上,四处都会传来热情的喊声。听“卖粽子啦!甜的,咸的,香喷喷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们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都系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丝线,奶奶说,那是长命缕。

奶奶从大街上买了些艾草与蒜头,中午12点,就拿出去放在太阳下晒,说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饭菜,当然少不了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有一道菜叫黄龙出海,妈妈说:"今天是龙的纪念日,所以要烧这道菜。"电视机里,小朋友们正在做游戏,瞧他们的头上画"王"字,身上还佩戴五色香囊。

端午节可真是有意思啊!


小学生作文端午(7)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姐姐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姐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小学生作文端午(8)

今天是六月八日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说起“端午”我还知道它有另外的几个名字呢!如“端阳节”、“女儿节”、“诗人节”。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由于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来探望自己的父母亲而得名“女儿节”;“诗人节”当然是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过早饭,妈妈和奶奶带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别提有多开心了。不知怎么的我发现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们都买了树枝拿在手里。我很奇怪准备问妈妈,却发现妈妈和奶奶手里也各拿着一捆树枝,就连忙跑过去问:“妈妈你们买树枝干啥?啊!真香!”妈妈笑着说:“傻孩子,这是‘艾枝’。艾枝可以驱蚊子和苍蝇,还可以避邪呢!我们把艾枝挂在自己家的门上、窗户上,不是很好吗?”我点点头。

中午,我们家的饭菜有丰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还有漂亮的三角粽子、鸡蛋和鸭蛋,香气扑鼻。我立刻拿起一个较大的粽子,剥开粽叶,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极了!

爷爷告诉我,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实这个我已经知道了嘻嘻……

端午真快乐,真有趣!又可以学到知识,增长见识。过端午,真好!


小学生作文端午(9)

一说起端午 , 我就端午节的儿歌 " 粽子香 , 香厨房 。 艾叶香 , 香满堂 。 桃枝插在大门上 , 出门一望麦儿黄 。 这儿端阳 , 那儿端阳 , 处处都端阳 。"

端午又称重五 , 买价也与 " 五 " 数字在一起 , 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獐在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 “ 五端 ” :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相传龙舟竞渡是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是蟹,吃饱了去吃屈原的遗体。

听说,南方过端午节要吃 “ 五黄 ” :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南方北方,天还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 “ 王 ” 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

端午节天 , 家家户户的门上悬插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 五端 ” 。到中午,孩子们大饱口福了,肚皮滚圆滚圆的。

端午节是星期天,那就更有趣啦!不光可以玩个够,还可以听老讲屈原的故事,那才叫乐翻天呢!


小学生作文端午(10)

端午节了,妈妈要包粽子,我也跟着学,粽叶有要求,新鲜的'竹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如果用干的竹叶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就没有竹叶的清香。

因为没有买到新鲜的竹叶,就只好用干竹叶凑合一下了。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蜜枣和饱满的红豆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块,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勤劳的妈妈正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

煮熟了揭开锅,屋里顿时都弥漫着竹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鸡蛋也是少不了的。这两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好看。在端午节这天一定要把艾蒿挂在门楣上。除了粽子、鸡蛋以外还要吃煮的蒜,我不喜欢吃,因为是端午节必须要吃,我也被强迫吃了几个。

又要端午节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难道是用钱可以买到的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小学生作文端午(11)

今天,我、妈妈和龚尔洁一家去苏州乐园玩,上午大约10点,我们到了那里,真没想到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门口还是人山人海。我们就陆续进入了乐园,挑选了一些有点刺激的项目玩了下,比如:转转杯、青蛙跳、过山车等,其中,我觉得最好玩的是青蛙跳,我们玩了5次,那种忽上忽下的感觉,真是太有劲了。

接着,我们还去爬山,我们互相鼓励,终于到达了山顶,累的气喘吁吁,眺望着远处美丽的风景,吹着凉爽的风,心情真是舒畅极了。最后,我们还去看了一部电影。

这一天玩得真尽兴!


小学生作文端午(12)

每一年的端午节都热闹非常的,虽然天气很热,但是人们的的心情却很兴奋,过节的气氛很浓。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端午节都是吃粽子和赛龙舟,而在我的故乡会吃一种用麦饼包馅的东西,馅料多得很,有黄蟮,有肉片,有鸡蛋,有炒面………都会被裹在麦饼里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饭桌上,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屋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我开心级了!外婆还会在门前挂艾草,听说用来避邪驱蚊的,好讲究啊!

我想:过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天都过端午节,天天吃好吃!


小学生作文端午(13)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节日期——端午节。

相传,古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因为反抗坏人的残酷迫害,于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便组织小船到江中寻找屈原的尸体,同时,为了不让诗人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鱼虾,好让鱼虾吃饱不去吃诗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五月初五这天叫做端午节。

又因为五月初五有两个“五”,所以民间有许多跟“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用蓝、白、黄、黑、红五种线系在儿童的手腕和脚上,称“长命缕”。小孩子系上这种线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插菖蒲、艾草等东西,让这些东西给人们带来平安;在这一天,大人们为我们准备了水,在水里放了些艾草,给我们淋浴,希望我们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洒下艾草水,把毒虫杀死。

早上,我一起床,就和家人说“端午节快乐”。吃早饭了,吃的`是我最喜欢的粽子和绿豆汤。吃完早饭后,妈妈买了艾草挂在大门两旁。我闻了闻艾草,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看见家家都买来艾草挂在大门上两旁,便问妈妈:“为什么要把艾草挂在大门旁呢?”妈妈说:“这是我们中国风俗,认为艾草是灵草,挂在大门两旁可以驱邪避秽、保佑一家健健康康不生病。”

中午吃饭时,有许多可口的菜肴:虾球、竹笋炒肉……,看起来让人胃口大开,吃得真香呀。

晚上,妈妈和我商量好了要去广场玩。我碰到了几个好朋友:王金蕊、叶秋林……。我们玩丢手绢、主人和宠物的游戏。我们玩的开心极了。

最后,我们纷纷丢石头许愿,希望明年也有这样一个愉快、美好的端午节。


小学生作文端午(14)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我的家乡在盐城,我们这里的端午节也十分有趣。 端午节前两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艾草和菖蒲,还会吊着几个白白胖胖的大蒜头,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气了!小孩们都会穿上老虎、蝎子、蛇和壁虎图案的黄衬衫和裤子,脚上穿着虎头鞋,脖子上挂着香囊,这样,一个夏天都不怕蚊虫叮咬了。香囊有各种各样的,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太阳,有的的像爱心,还有的像花、草、莲藕,一串串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爱不释手。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开心的事了。粽子的外形很特别,像个立体的三角形。翠绿的芦叶里面,包着白白的糯米,如果放红枣、赤豆和花生,这样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甜粽子,如果放着咸肉和火腿,这样就成了有滋有味的咸粽子。包好后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上两个小时,淡淡的芦叶香清香四溢,弥漫了整个厨房,闻起来让人垂涎三尺。拨开煮熟后的粽子,晶莹透明,吃一口更是黏而爽口,回味无穷。我喜欢端午节,更喜欢吃家乡的粽子,你呢?


小学生作文端午(15)

端午节快到了,粽子是每家不可缺少的`食物。

正巧,三姨婆在家包粽子,我便去跟她学习如何包粽子。看着三姨婆手脚那么麻利,我拿着粽叶却不知所措,好着急啊!于是,我向她请教怎么包?她一步一步地教我,先将粽叶圈成一个小漏斗,然后再将洗干净的糯米放进去,边放边往里按,要塞得紧紧的。接着再用长出来的粽叶盖上去,绕几下,最后,用绳子把它系紧,一个小粽子就包好了。我包的粽子外形没有姨婆包的好看,但这是我第一次包,爸爸妈妈你们一定要尝尝哦!


小学生作文端午(16)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_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将他投江的那一天,也就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于是,这个节日就传了下来,只到今天。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已渐渐淡化了这个节日,但山东这一带的人却还对这个节日充满热情,很注重这个传统节日。

早上,我一醒来,就发现自己的手腕上有一根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线拧成的一小段绳,我问妈妈:“这种绳叫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妈妈耐心的回答了我的问题:“这叫“五彩丝“,也叫“花绳”。传说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所以,每到端午节,只要是小孩子,不分大小,手上都会系一根这样五彩的绳。”“哦”我答应着,但还是不想戴它,因为我是个贪玩的孩子,这东西在手上还蛮别扭的。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当然是吃粽子。上午,我随爸爸妈妈来到了外婆家帮忙包粽子,而外婆呢?早就准备好了箬叶、糯米和丝线。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里面放上一个大枣,为的是让粽子的味道更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我看着外婆那娴熟的动作,心里痒痒的。于是,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一片箬叶,将它折成圆锥体,放入米,再把多出来的箬叶折过来,盖住米粒,结果这些米粒就像是跟我过不去,不听话地跑了出来。我连忙又拿了一片箬叶把它们裹住,可是他们“米多势重”,我只好向“大将军”外婆求助,外婆一来,这个”小兵”就没招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包好了一盆粽子。

要煮粽子了!外婆先将锅里倒上水,然后将粽子一个个的放进锅中,用慢火煮一个下午。煮好后,一打开锅盖,香味就充满了整个屋子。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不仅甜在口里,还甜到了心里!让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端午节,是多么热闹,多么快乐,我们要将这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小学生作文端午(17)

关于端午的好诗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乙卯重五诗》陆游·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同州端午》殷尧藩·唐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屈原庙》唐崔·唐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端午即事》文天祥·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日》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浣溪沙·端午》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三首》赵蕃·宋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李隆基·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顾太清·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宋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小学生作文端午(18)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一到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飘着浓浓的粽香味。说到粽子,它可有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不忍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投江自尽。当地老百姓乘舟打捞,害怕鱼儿吃屈原的尸体,还用粽叶包裹糯米喂食鱼儿,投入江中。因此就有了老百姓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这天妈妈都会买来一些糯米和粽叶包粽子,有红枣的,火腿的,还有豆沙的,其中我最爱吃火腿粽子了,咸咸的、香喷喷的。每次我和弟弟都能吃上好几个。对了这一天妈妈还会烧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包的粽子,丰富极了。

端午节这天妈妈还会学着别人买回一大把草插在门头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那些所谓的草原来是艾草。传说可以辟邪,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哎!端午节的习俗可真多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习俗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作为当今的一代人,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