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作文(集锦7篇)
云天轻舞
2024-07-30 01:35:32
其它
其它

方言作文(1)

“王彦舒,夸点瓜来做作捏”妈妈在家门口催促我。哎呀,成光过这快到则,已经吴半天5点钟里。“来列来列,作捏么写写一歇歇,快透老活。”我回答道。对门的'阿姨是东北人,才刚来常州不久。她听到我和妈妈的对话,直呼:“你们在讲日语吗?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妈妈笑眯眯地说“我们讲的是常州方言,因为以前王彦舒一直讲的是普通话,讲习惯了以后都不会说常州方言了,我锻炼她一下,方言的传统可不能在她们这一代丢了。”

“空则到我家来白相相,这句话就是说要是有空到我家里来玩”妈妈邀请阿姨。阿姨开心地回答“我也想学学常州方言,今后麻烦你教教我。”“佛艾金各,你空则来好里,我告告你。正好我姑乌头也一道或或。”“意思就是不要紧,你有空来学,我教你,正好我丫头也一起学。”妈妈翻译了一遍。

我赶紧开始做起作业来。英语作业有一题我忘了“读书”这个单词怎么拼写,张口想用普通话问妈妈,转念一想还是应该讲方言,我用不太流利的方言问道:“姆妈,念书敢个单词南老拼?”“自敢到忙娘去寻。”妈妈让我自己上网查。“晓则连。”很快,作业就全部完成了,我可以轻轻松松地看电视了!

平时在家,在学校一直讲普通话,真的要把常州方言给忘了,我就属于会听不会讲的那种。常州方言作为一种文化传统,需要我们传承下去。我和妈妈约定,在家里只允许讲常州方言。


方言作文(2)

星期五的早上,班级里传出了跟以往不一样的读书声,而且,这不一样的读书声还有不同的调调呢。怎么回事儿?原来等会儿老师要让我们用方言读课文,这会儿,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练习呢!

上课铃声响起,老师也走进了教室,我们马上正襟危坐,老师在讲台前环视了一下,说:“我们从第一组的.第一位同学开始,读完一段下一位同学接着读。段宗原,开始吧!”段宗原是用安徽话读的,听来有点儿怪,读完以后,老师说:“最后几句完全不像,前面还好。”又让后座的高奕涵上来读,她说的是盛泽本地话,我听了心里并没有起任何的波澜……“方俊炎上来吧。”老师说,方俊炎是我们组的第一个,再读完一个人就到我了啊,我渐渐紧张起来。“踏一路蠢风,撒一路缓笑;想荒山野岭锦军……”“不错不错。”老师满脸笑容地说……

“去吧。”老师拍拍我的桌子,笑着对我说。我连忙拿起书去讲台边。我的心“扑通扑通”跳,我用普通话向老师和同学们说明:“我也用盛泽话朗读。”然后便读起了课文:打一路沉风,撒一路欢小;向杭珊哑岭进金……,读完之后,看同学们脸上笑得那么欢,自己也不受控制地跟着笑起来……

方言真有趣!


方言作文(3)

海南省的西北部,有一个仅有面积1317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小县叫临高县,全县通讲一种方言“临高话”,这种语言比较独特,至今语言专家也没弄清是从属何种语系。

临高方言只有口头语,没有反映本语言的文字。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汉字。用临高方言读书(汉文字),语音跟普通话差不多,懂普通话的人一般都能听懂,如普通话的“你去哪里”,临高方言改为“nikinali”,所以外地到临高工作的同志说,临高话一半是本地话,一半是普通话。

从语法结构看,一般把形容词、副词置于名词、动词之后,构成倒装的语法形式。主要是定语与中心词倒装。

也有少量状语与中心词倒装,临高方言和谐、含蓄、风趣,容易引起共鸣。这种通俗朴实的语言,扎根于群众中,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对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播信息,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临高方言的语系归属,一直到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西江黎话”(《琼台志》);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泰汉语的混合物”(德国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有人还说,“与缅甸语颇相似”。但根据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分队和1980年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专业教育工作者和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民族识别调查工作组的调查,初步结论是,临高方言不是黎话,也不是“黎、泰和汉语的混合物”,而是具有“古越语的成份”,“属于汉藏语系峒泰语族壮泰语支的一种语言”,“与壮语十分接近”。


方言作文(4)

"新拟好!新拟好!"

HI!大家好!你们应该都认识我吧,没错,我就是宁波方言。我可有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我的大哥是上海话,我的大姐是苏州话,我最亲爱的妈妈就是“吴语”了。

我们宁波话听起似乎有点儿像吵架似的,会让别人造成误会,呜呜,我呢,肯定又要受委屈了。其实了,我们宁波话是有些“石骨铁硬”的,但可不是吵架哦!我的语调也体现了“硬”的气质。我的宁波语词与普通话不同,甚至与吴语都大大不同呢!因为,我是保留古语最多的地方语言。几年前,就有爱好方言的.大咖,编写出把普通话翻译成我的游戏软件,有意思吧?你们要不要学几句?

“你们年青人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如果用地道的宁波话说是“拉后生家赛过天亮头八九点钟”。

如果喜欢,你可以随时随地来宁波找我学学习语言哦!

呵呵!我是不是非常厉害,非常牛逼?我可是为我们吴方言这个大家庭做出了杰出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哦!


方言作文(5)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思地方方言粤语的现状(关于语言文化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今年七月初,引发的“粤普之争”虽已被澄清了实属误会,但一份尚未经过审核的普通亚运提案却引起整个粤语文化圈的激烈争论,这反映了广大粤语使用者特别是广州本土人对粤语现状的担忧。

粤语的现状如何?

粤语在国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地位大不如从前了。据报导,广州的一对父母反映平时他们的孩子说起粤语就期期艾艾,无法说下去,最后只好用普通话与他们交流了。这家人的情况代表了在中国大陆粤语分布区许多年轻一代的母语能力下降的状况。他们甚至连某些地道粤语名词都不知道如何说。

广西这个原先粤语占有极高人口比例的省份,其粤语环境衰败更加严重。首府南宁市被称为“推广普通话先进城市”,南宁本地的粤语已经基本上在公共场合消失。由于粤语是去了省会的中心影响,广西境内的粤语逐渐失去了通用语的地位,就连存在口语差异的说地方粤语的人群,也逐渐开始使用普通话交流,而非去适应对方有所不同的地方粤语口音。

为什么粤语会衰退?

从大的方面来讲有两个原因。

经济快速发展是粤语衰退的根本原因之一。随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广东,导致了在广东的1400万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就占了700万左右,且大多是普通话受众。为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商业交流,不得不随“大多数”。

政策的推行也是粤语衰退的根本原因之一。20xx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规定中国的通用语言是普通话,严格限制在学校教学﹑公共媒体﹑公共场合上使用方言,削弱了粤语的影响力,限制了粤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从小的方面来讲有四个重要原因。

第一,教育不当。普遍原因是学校的教育不当。非普通话地区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校里的“推普”教育让年轻一代觉得说普通话才是“先进”的,说本地话是“落后”的,而且还会以此“教育“父母。值得重视的是家庭教育的不得当。值得重视的是家庭教育不当。据闻,在港澳地区有一些年轻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机会上国际院校,自孩子牙牙学语起便只用英文与孩子交流,即使自己的英语口语不标准。这样使孩子生在粤语地区,长在粤语地区,却不懂粤语,甚至排斥粤语。

这些不得当的.语言教育致使年轻一代对粤语的情感淡化了,给粤语的传承以致命一击。

第二,大众传媒没有有效发挥其传播的作用。一方面,粤语传媒遭通杀。在南宁别说电视台传媒,就连公交车站的双语(普通话和广西白话)也改成单一普通话广播,深圳的八个电视台也只剩一个粤语电视台。另一方面,粤语传媒所呈现的作品内容低俗、脱离群众生活、语言不纯正。前不久南宁开播了某白话新闻节。其中使用的是“南普”,即普通话与南宁白话的混合体,误导百姓学习纯正的普通话。且其新闻内容是从别的电视台转载的,不贴近当地百姓的生活,缺乏亲切感。这严重摧残了粤语文化。


方言作文(6)

方言,这个鲜少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词汇,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之间飘荡。在这个文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城市,有许多的文化遗产得意保留,可那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传承又由谁来保护呢?

还记得那片松树林,还记得树下那张质朴的躺椅,还记得躺椅上那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还记得那掌心传来的温度……一切的一切,仿佛昨日之景,历历在目。

一场春雨,淋湿了一切,洗净了一切。雨过初晴,清新的空气带着大自然独有的芳香在林间弥漫,草地上浅浅的水洼,倒映出地面上被雨水重生而落的叶片,连上面细细的纹路都格外清晰,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树影,林间小道上,一个充满稚气的孩童迈着蹒跚的步伐奔跑,玩闹着,衣服略过树枝,雨水滴滴答答地落下,溅湿了衣衫,孩笑声回荡在林间。一旁的躺椅上,老人“呵呵”地笑着,嘴里的上海方言不时念叨着“跑慢点儿,当心,当心!”“奶奶,奶奶,”同样是正宗的上海话,带着孩子特有的奶声奶气,跑到老人跟前,将手中不知名的野花递给老人,“讲故事嘛,奶奶!”孩子抱着老人的胳膊撒娇道。“好,好,好。”老人眉目含笑地应着,伸手将孩子抱在腿上,手并不宽厚,却如阳光般温暖,给人以踏实的安全感。熟悉亲切的上海方言,慈祥和蔼的老人,温暖踏实的手掌,稚气童真的孩子,青葱茂盛的树林和着泥土的芬芳绘成了一副春的画卷。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松树林仍在,而记忆中的上海方言却越来越少了。在这个普通话遍地的大城市,方言的存在感越来越薄弱。其实有时候并非是方言生涩难懂,而是在大家心中,在这个人人都说普通话的时代,方言,已成为与时尚脱节、俗气的代名词,可是我们都忘了,那是一种传承,一种历史,一字一句都有着上海的味道。

身为正宗的上海人,就应该说正宗的上海话。别人丢下的,我们捡起来,别人忘记的,我们会永远刻在心中!


方言作文(7)

我向来是不太爱讲江山话的,倒不是觉得过时,或者说过时只是一个次要因素,主要还是因为讲不好,在外地待到七八岁才回到老家重新拾起的这门语言对初学者甚是不友好,每次开口都像英语课上被老师叫起来念单词一样,磕磕巴巴,别别扭扭,可谓说者不适,听者皱眉,长辈偶尔倒也会调笑着纠正,可这在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看来,简直是在戏弄她的尊严了,越纠正越反感,久而久之,等真正想说时也只能徒劳地张张口,憋不出一星半点的语句了。

有时我觉得这也不单是我的个人原因,家乡话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太少了,学校里更是白纸黑字地写着“说普通话”,而且它似乎也不怎么被重视,家住广东的表哥,每每唱粤语歌唱得眉飞色舞,那是他人母语的温婉之处,他人母语的价值所在,可这江山话却似乎天生欠“柔”,讲出来那叫一个“铿锵有力”——像吵架,不好听,真不好听。

可也到底难以忘记它的好。那些夜里,和父母躺在床上准备入睡,听他们用乡音低声交谈,断断续续的声音在空气里摇摇晃晃,抱着我的那个怀抱会因此颤动,那是说话时胸腔的振动吧,半梦半醒之间我这样想到,又觉得意外的像一曲节奏独特的摇篮曲,哄着一个或是三个游子入睡。舅舅给儿子取名叫“毛俊哲”,与江山话的“眼睛”同音,每年回家少不了要被七大姑八大姨调侃,我们叫起小表弟的名字时也总忍俊不禁,个中有趣,想必不足为外人道也。初中时搞怪在早读课将文言文用江山话大声朗读,意外的得劲,到高中后了解到江山话与古语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由感叹自己曾经玩笑般的举动倒还真有几分科学依据,像是无意间与古人来了场对话,说不清的缘分。

到了这些时候,语言已经不再仅仅是声音的表现了吧,它更像是由记忆与情感堆砌成的一个“家”。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不过如是——令我感动的不是面前的人,而是透过这人我隐约看到的那条河,那棵树,那座屋子,那些人。

那么又何必拘泥于发音本身呢?纵然我不能流畅的说出我的家乡话,但我会在说“子曰:……”的时候给我的朋友得意洋洋地介绍,这个“曰”和我家乡话同音呢。是,或许几代之后,我们说不出正宗的家乡话了,但我们可以用普通话铿锵有力地读出文言文,在那更广大的空间里,寄放我们的乡愁,这难道不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乡音”吗?

方言正在消失……谁又说得清,这“消失”不是像水汇入海那样,融于我们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