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作文(集锦15篇)
跑调大叔
2024-08-04 08:44:46
其它
叙事

壮族作文(1)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壮族作文(2)

三月三,这就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这就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围的风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了。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壮族作文(3)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壮族作文(4)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这就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在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是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是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就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与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与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与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壮族作文(5)

尽管距中国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还有2天,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已经进入狂欢状态——各地民众忙着享受各种民俗活动,包括唱山歌、抛绣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庆祝活动在4月17日前后陆续开始,南宁市一些学校还将“三月三”歌圩搬进校园,并展示少数民族歌舞和民族体育比赛等,以增进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而在一些社区,民众在歌舞之余还一起分享了艾叶糍粑、五色糯米饭和三角粽等传统美食。

古代的女子有抛绣球招亲的习俗,每年三月三,少数民族的节日时,少男少女对唱山歌,女孩觅得心目中爱郎,便将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作为订情信物——在南宁举行的“三月三·赶大圩——华南城首届民俗文化商贸节”上,也举办了广西首次巨型绣球展,素有“中华巧女”之称的黄肖琴现场展示巨型绣球制作工艺,为民众展示中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同样是由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携手华南城举办的活动,还有“狮子上刀山”、免费抓猪鸡鱼、跳火绳、打火球、下火海、抢亲、顶竹等特色活动。

4月21日是农历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在节日期间,由广西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在全区各分会场以“欢度‘壮族三月三’,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举办150多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诸如骆越祭祖大典、“三月三”歌圩以及各类民俗文化节日,也将井喷上演。


壮族作文(6)

我国幅员辽阔,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各地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特色饮食。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1700多万人。壮族也像汉族一样过春节,不过习俗却大不相同。

壮族的`春节,是从除夕,即腊月三十开始的,这是壮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这天,壮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合家欢聚,喜庆团圆。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

晚上,各家在堂屋祖先牌位前设供桌,桌前挂一张美丽的壮锦或者刺绣的桌围,桌上置摆大粽粑、年糕、米花糖及鸡、鸭、鱼、肉等贡品祭祀祖先。同时在家中火塘内燃烧一根耐烧的大硬木,直到第二天都不会熄灭,以示子孙绵延久长、烟火不断之意。

晚餐前,各家祭拜祖先诸神灵;祭毕,便开始吃团圆饭。团圆饭菜肴丰盛,大家开怀畅饮,以酬一年的艰辛和合家之乐,而且这一餐的菜肴要有所剩余,以示“年年有余”。

这天晚上,家家都要守岁,人们等待着子时的到来:姑娘描花绣朵、孩童盼放烟火、老人传授着新歌……子时一到,鞭炮齐鸣,往日宁静的山村僻壤顿时沸腾起来。

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各户的新媳妇或大姑娘,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或泉边,将香插上,用红纸包好的钱币作利市往水里投放,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新水传说大年初一的水最清纯、最吉利,喝了它,姑娘会聪明伶俐,嗓子也清甜;小孩会健康成长;老人会祛病长寿;有的地方传说聪明的守河姑娘逢大年初一在河水里投放智慧,谁要是先得新水,谁就会变得越聪明伶俐。

这一天,人们互不串门。早饭后,青少年们穿着盛装,各自相邀同伴好友,就近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乡村也流行舞狮、舞龙和舞春牛等活动的习惯。舞狮队走村串巷,锣鼓喧天,鞭炮阵阵;孩童追随其后,其乐融融。狮子每至一家,主人即以封包相酬,并互道贺语。初一时不杀生,午餐素食,晚餐则吃年前剩余的菜肴。

同时,春节期间,人们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迎春牛对歌”“抢头鸭”“抬纸狗拜年”“打春堂”等等,热闹非凡。

壮族正月十五没有吃汤圆的习俗,而这一天是吃粽子,特别要吃一种叫做“母粽”的大粽子。在年三十包年粽时,每家每户都在包小粽(相对母粽而言)的同时,包上一种特大的“母粽”,一般重三四公斤左右。年了,吃了年饭,初一初二无事可做,人们就在火炉边慢火煮“母粽”,边取暖边闲聊,边添柴火边加水。不知要添多少柴火,也不知要加多少水,一直把母粽煮得表面绿油油、光滑滑的。元宵节吃“母粽”,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风俗,其寓义深远,一是寓意团团圆圆,美美满满;二是表示新年春节结束,吃了母粽就有精神和力气投入春耕生产;三是预示开年大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月十五吃完母粽后,壮族的春节就完全结束了。和汉族的春节相比,壮族的春节更有韵味、特色,以及大山的味道。


壮族作文(7)

春节是壮族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着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来,是为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

大年初一,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周围几十里清晰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直至被七,亲朋开始来往拜年,特别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壮族作文(8)

节是壮族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着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来,是为守岁。

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

大年初一,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

不得扫地,怕破财;

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周围几十里清晰可闻。

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直至被七,亲朋开始来往拜年。特别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壮族作文(9)

中国有一个广阔的领土,生活56个民族,全国各地有不同的民俗风俗,是所谓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之不同。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俗,有不同的节日习俗,特色饮食。

庄,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1700多万人。壮族也喜欢汉人喜欢的春节,但风俗却截然不同。

壮族的春节是从除夕,即十二月的开始,这是一年中最庄严的传统节日。元旦前夕,强家庭张贴对联,鞭炮,家庭聚在一起,节日团聚。每个家庭杀鸡杀鸭,蒸肉片,肉粉,猪肉等。

晚上,每个家庭在祠堂前面为桌子,桌子上挂着美丽的庄金或刺绣桌,桌上摆放着大饺子,饭饼,米糖和鸡肉,鸭肉,鱼肉等肉食祖先同时在火在家里燃烧燃烧大的硬木,直到第二天不会出去展示长期的后代,烟火继续意味着。

晚饭前,每一位崇拜祖先的神;牺牲完成,他们开始吃团圆晚餐。快乐的团聚菜,大家快乐的饮料,付出一年的艰难 和家庭的喜悦,和菜的菜,要留给每年显示超过。

今天晚上,每个家庭都应该保持年龄,人们等待孩子的到来:女孩抚摸绣花,孩子们期待着放烟火,老人教新的歌。当孩子,鞭炮,过去安静的山村突然沸腾起来。

新年除夕的早晨,每个家庭的新女law或大女孩,拿着桶,拿着三根支柱香火,唱歌,到河流或春天,插入香,用红纸包裹钱城市将是聪明的,声音也甜蜜;孩子会长大健康;老人将第一次第一次是最纯净的,最吉祥的,喝它,女孩会聪明,病和长寿;在某些地方传奇聪明的河流女孩每年在河里放上智慧的河水,谁应该先获得新的水,谁就会变得更聪明的聪明。

这一天,人们不会停止对方。早餐后,年轻人穿着服装,每次伴随着伴侣朋友,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这个村也是受欢迎的舞狮,舞龙和跳舞春牛等习惯的活动。狮舞团队带村村,锣鼓,鞭炮爆裂;孩子们跟着它,愉快每一只狮子都在包里 和彼此。不要杀了第一天,午餐素食,晚饭吃前剩下的菜。

与此同时,春节期间,人们将举行各种活动,如迎春牛ab抢第一鸭携带纸狗新年玩春天教会等等,熙熙攘攘。

庄皇十五没有吃饺子的习俗,这一天是吃饺子,特别是吃一个叫母亲饺子的大饺子。在一年的30包饺子,每个家庭在一个小包饺子(相对于母饺子)同时,包上一个大母亲饺子,一般约三或四公斤。年,吃米饭,第二天的第一天不管做什么,人们在炉子里慢慢炖母亲饺子,同时加热边聊天,加柴火一边加水。我不知道多少加柴火,我不知道多少水添加,一直是妈妈饺子煮熟的表面绿油,顺滑滑。元宵节吃母饺,是一种长期定制,其影响深远,一是圆圆的'意义,美丽而美丽;二是新年春节结束,吃母亲饺子有精神和努力春天生产;第三是预计明年开放,天气好,谷物丰收。

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吃母亲饺子,壮族家庭的春节已经完全结束了。与汉农历新年相比, 庄的春节更具有风味,特色,和山的味道。


壮族作文(10)

我国幅员辽阔,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各地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特色饮食。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1700多万人,壮族也像汉族一样过春节,不过习俗却大不相同。

壮族的春节,是从除夕,即腊月三十开始的`,这是壮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这天,壮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合家欢聚,喜庆团圆。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

晚上,各家在堂屋祖先牌位前设供桌,桌前挂一张美丽的壮锦或者刺绣的桌围,桌上置摆大粽粑、年糕、米花糖及鸡、鸭、鱼、肉等贡品祭祀祖先。同时在家中火塘内燃烧一根耐烧的大硬木,直到第二天都不会熄灭,以示子孙绵延久长、烟火不断之意。

晚餐前,各家祭拜祖先诸神灵;祭毕,便开始吃团圆饭,团圆饭菜肴丰盛,大家开怀畅饮,以酬一年的艰辛和合家之乐,而且这一餐的菜肴要有所剩余,以示“年年有余”。

这天晚上,家家都要守岁,人们等待着子时的到来:姑娘描花绣朵、孩童盼放烟火、老人传授着新歌……子时一到,鞭炮齐鸣,往日宁静的山村僻壤顿时沸腾起来。

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各户的新媳妇或大姑娘,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或泉边,将香插上,用红纸包好的钱币作利市往水里投放,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新水传说大年初一的水最清纯、最吉利,喝了它,姑娘会聪明伶俐,嗓子也清甜;小孩会健康成长;老人会祛病长寿;有的地方传说聪明的守河姑娘逢大年初一在河水里投放智慧,谁要是先得新水,谁就会变得越聪明伶俐。

这一天,人们互不串门。早饭后,青少年们穿着盛装,各自相邀同伴好友,就近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乡村也流行舞狮、舞龙和舞春牛等活动的习惯。舞狮队走村串巷,锣鼓喧天,鞭炮阵阵。孩童追随其后,其乐融融。狮子每至一家,主人即以封包相酬,并互道贺语。初一时不杀生,午餐素食,晚餐则吃年前剩余的菜肴。

同时,春节期间,人们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迎春牛对歌”“抢头鸭”“抬纸狗拜年”“打春堂”等等,热闹非凡。

壮族正月十五没有吃汤圆的习俗,而这一天是吃粽子,特别要吃一种叫做“母粽”的大粽子。在年三十包年粽时,每家每户都在包小粽(相对母粽而言)的同时,包上一种特大的“母粽”,一般重三四公斤左右。年了,吃了年饭,初一初二无事可做,人们就在火炉边慢火煮“母粽”,边取暖边闲聊,边添柴火边加水,不知要添多少柴火,也不知要加多少水,一直把母粽煮得表面绿油油、光滑滑的。元宵节吃“母粽”,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风俗,其寓义深远,一是寓意团团圆圆,美美满满;二是表示新年春节结束,吃了母粽就有精神和力气投入春耕生产;三是预示开年大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月十五吃完母粽后,壮族的春节就完全结束了,和汉族的春节相比,壮族的春节更有韵味、特色,以及大山的味道。


壮族作文(11)

春节是壮族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着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来,是为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

大年初一,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周围几十里清晰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直至被七,亲朋开始来往拜年,特别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壮族作文(12)

中国有一个广阔的领土,生活56个民族,全国各地有不同的民俗风俗,是所谓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之不同。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俗,有不同的节日习俗,特色饮食。

庄,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1700多万人。壮族也喜欢汉人喜欢的春节,但风俗却截然不同。

壮族的春节是从除夕,即十二月的开始,这是一年中最庄严的传统节日。元旦前夕,强家庭张贴对联,鞭炮,家庭聚在一起,节日团聚。每个家庭杀鸡杀鸭,蒸肉片,肉粉,猪肉等。

晚上,每个家庭在祠堂前面为桌子,桌子上挂着美丽的庄金或刺绣桌,桌上摆放着大饺子,饭饼,米糖和鸡肉,鸭肉,鱼肉等肉食祖先同时在火在家里燃烧燃烧大的硬木,直到第二天不会出去展示长期的后代,烟火继续意味着。

晚饭前,每一位崇拜祖先的神;牺牲完成,他们开始吃团圆晚餐。快乐的团聚菜,大家快乐的饮料,付出一年的艰难 和家庭的喜悦,和菜的菜,要留给每年显示超过。

今天晚上,每个家庭都应该保持年龄,人们等待孩子的到来:女孩抚摸绣花,孩子们期待着放烟火,老人教新的歌。当孩子,鞭炮,过去安静的山村突然沸腾起来。

新年除夕的早晨,每个家庭的新女law或大女孩,拿着桶,拿着三根支柱香火,唱歌,到河流或春天,插入香,用红纸包裹钱城市将是聪明的,声音也甜蜜;孩子会长大健康;老人将第一次第一次是最纯净的,最吉祥的,喝它,女孩会聪明,病和长寿;在某些地方传奇聪明的河流女孩每年在河里放上智慧的河水,谁应该先获得新的水,谁就会变得更聪明的聪明。

这一天,人们不会停止对方。早餐后,年轻人穿着服装,每次伴随着伴侣朋友,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这个村也是受欢迎的舞狮,舞龙和跳舞春牛等习惯的活动。狮舞团队带村村,锣鼓,鞭炮爆裂;孩子们跟着它,愉快每一只狮子都在包里 和彼此。不要杀了第一天,午餐素食,晚饭吃前剩下的菜。

与此同时,春节期间,人们将举行各种活动,如迎春牛ab抢第一鸭携带纸狗新年玩春天教会等等,熙熙攘攘。

庄皇十五没有吃饺子的习俗,这一天是吃饺子,特别是吃一个叫母亲饺子的大饺子。在一年的30包饺子,每个家庭在一个小包饺子(相对于母饺子)同时,包上一个大母亲饺子,一般约三或四公斤。年,吃米饭,第二天的第一天不管做什么,人们在炉子里慢慢炖母亲饺子,同时加热边聊天,加柴火一边加水。我不知道多少加柴火,我不知道多少水添加,一直是妈妈饺子煮熟的表面绿油,顺滑滑。元宵节吃母饺,是一种长期定制,其影响深远,一是圆圆的意义,美丽而美丽;二是新年春节结束,吃母亲饺子有精神和努力春天生产;第三是预计明年开放,天气好,谷物丰收。

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吃母亲饺子,壮族家庭的春节已经完全结束了。与汉农历新年相比, 庄的春节更具有风味,特色,和山的味道。


壮族作文(13)

我国幅员辽阔,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各地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特色饮食。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1700多万人。壮族也像汉族一样过春节,不过习俗却大不相同。

壮族的春节,是从除夕,即腊月三十开始的,这是壮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这天,壮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合家欢聚,喜庆团圆。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

晚上,各家在堂屋祖先牌位前设供桌,桌前挂一张美丽的壮锦或者刺绣的桌围,桌上置摆大粽粑、年糕、米花糖及鸡、鸭、鱼、肉等贡品祭祀祖先。同时在家中火塘内燃烧一根耐烧的大硬木,直到第二天都不会熄灭,以示子孙绵延久长、烟火不断之意。

晚餐前,各家祭拜祖先诸神灵;祭毕,便开始吃团圆饭。团圆饭菜肴丰盛,大家开怀畅饮,以酬一年的艰辛和合家之乐,而且这一餐的菜肴要有所剩余,以示“年年有余”。

这天晚上,家家都要守岁,人们等待着子时的到来:姑娘描花绣朵、孩童盼放烟火、老人传授着新歌……子时一到,鞭炮齐鸣,往日宁静的山村僻壤顿时沸腾起来。

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各户的新媳妇或大姑娘,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或泉边,将香插上,用红纸包好的钱币作利市往水里投放,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新水传说大年初一的水最清纯、最吉利,喝了它,姑娘会聪明伶俐,嗓子也清甜;小孩会健康成长;老人会祛病长寿;有的地方传说聪明的守河姑娘逢大年初一在河水里投放智慧,谁要是先得新水,谁就会变得越聪明伶俐。

这一天,人们互不串门。早饭后,青少年们穿着盛装,各自相邀同伴好友,就近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乡村也流行舞狮、舞龙和舞春牛等活动的习惯。舞狮队走村串巷,锣鼓喧天,鞭炮阵阵;孩童追随其后,其乐融融。狮子每至一家,主人即以封包相酬,并互道贺语。初一时不杀生,午餐素食,晚餐则吃年前剩余的菜肴。

同时,春节期间,人们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迎春牛对歌”“抢头鸭”“抬纸狗拜年”“打春堂”等等,热闹非凡。

壮族正月十五没有吃汤圆的习俗,而这一天是吃粽子,特别要吃一种叫做“母粽”的大粽子。在年三十包年粽时,每家每户都在包小粽(相对母粽而言)的同时,包上一种特大的“母粽”,一般重三四公斤左右。年了,吃了年饭,初一初二无事可做,人们就在火炉边慢火煮“母粽”,边取暖边闲聊,边添柴火边加水。不知要添多少柴火,也不知要加多少水,一直把母粽煮得表面绿油油、光滑滑的。元宵节吃“母粽”,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风俗,其寓义深远,一是寓意团团圆圆,美美满满;二是表示新年春节结束,吃了母粽就有精神和力气投入春耕生产;三是预示开年大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月十五吃完母粽后,壮族的春节就完全结束了。和汉族的春节相比,壮族的春节更有韵味、特色,以及大山的味道。


壮族作文(14)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壮族三月三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要走了。原谅我不亲昵地叫你,因为名字太多,我实在无法抉择。还记得么,当我把你所有的名字写下来时,你撒娇般的感动伴着一个泪水涟涟的表情。可我知道你不会哭的。你曾许下诺言,初中三年你决不会让我们看到你哭的样子。可你最终还是违反了,因为一个男孩的欺负。你边擦干眼泪边说,这不算。后面的解释我早已记不清了,可我记得你倔强的表情,那个高傲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那等到三月三日,我们分别的那一天,你会哭么?我们都不许哭,好不好?

你要走了。到另一个我们不熟悉的大城市去。你会不习惯么?你身边没了我们的.芭比,没了我们的秘密花园,没了我们的疯笑。这里你不吃早饭时会有人提醒,那里呢?这样迟早会落下胃病的。你听了这话,只是笑笑,不服气地昂头甩辫子。我们有时明明都知道是对的,却用这样的方式装成不同意。我们这俩个奇怪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那等到三月三日,我们分别的那一天,你会把悲伤藏起来,灿烂地笑么?我们会习惯这种分别的场面吗?

你要走了。我想,不习惯的不仅是你,更是我吧。你将不会天天在我身边,蝴蝶一般地转悠,你将不会与我走在花径上诉说心肠,你将不会以你万伏电压的眼睛玩笑般地电我……不会了!从此,没有人陪我一起疯狂地大笑,没人陪我摆弄那些在他人眼中幼稚的东西,没人拉我无所事事地闲逛,没人能如此了解我,没人能与我如此相象……

那等到三月三日,我们分别的那一天,我该挽留你么?

我们曾大喊:“我们要永远在一起做好朋友!”你还记得么?但我知道这不可能,所以我早已做好初三毕业后分离的准备。可为什么你要将这提早半年?

我甚至开始质疑“永远”。难道说,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恒的事情吗?所谓的永恒,只是天大的谎话?

那永远长不大,不也是一个笑话吗?长大了,就必须接受一次次这样残酷的洗礼?

我不知道。也许也不会有人知道。彼得?潘只是想象中永无岛的精灵,《不想长大》也只是童心未泯者编织的美丽谎言。同样不想长大的我们,也在自欺欺人地欺骗着自己。

等到三月三日,我只能说声再见了。

再见。你要好好的。

再见。我们都要好好的。

再见。我们不许哭。

再见。请不要忘记,那些日子,那些地方,那时花开。

三月三日,离歌奏响。


壮族作文(15)

春节是壮族最降重的节日。每年的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着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来,是为守岁;子时一到,所有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

大年初一,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周围几十里清晰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直至被七,亲朋开始来往拜年。特别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拓展阅读】壮族风俗

壮族的风俗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