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作文(合集3篇)
家和万事兴
2024-06-08 02:40:27
高考
诗歌

高考诗歌作文(1)

上帝是公平的

踏不出

青春的活力

直到我发觉

霍金咕呀的轮椅

嵌出深深的历史痕迹

我曾咒骂过

脸边黝黑的胎记

映不出

美丽的脸庞

直到我看见

全身黝黑的黑人

露出甜甜的美丽微笑

霍金是不幸的

在他风华正茂时

却只能摇动一根手指

黑人是可怜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正也抒写着

他们的血泪史

我想

上帝是公平的

当一扇门关闭

必会有另一扇门的开启

就像

霍金的《时间简史》

就像

非洲满地矿藏

当他们失去部分时

便会有更多的机遇跟随

于是

我相信

上帝是公平的

终有一天

我也会发现

其实

脸边的胎记

是母亲的爱抚

脚底的布鞋

是为了

脚踏实地

我相信

上帝是公平的


高考诗歌作文(2)

初见毛敏,穿着素雅的她给人秀气、内向、踏实的感觉。她说她并不内向,交谈之中确实快言快语,很有主见,亦有分寸。“毛敏,你高考作文诗歌得了满分,我们都为你高兴。你谈一谈平时的学习方法。”她显得很恬静,微笑着说:“我也没有想到得满分。从小学起,就与小说`、童话交上了朋友。看课外书有做笔记的习惯,注重词语的搜集。喜欢写作文,老师常把我的作文当评讲。曾数次参加过作文比赛。看的课外书不少,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基本都读过;还读了一些外国小说,如《茶花女》、《前夜》、《少年维特的烦恼》等。现代诗歌读的较多。较新潮的和文艺性强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萌芽》等都喜欢阅读。到了高中,坚持练写随笔。”  “你那首诗歌在考场上是怎样形成的?”她莞尔一笑,谦和地说:“其实平时很少写诗。在考场上先打算写议论文,想一下论据不足,难与别人竞争,才突然决定冒险尝试诗歌。而对于诗歌的素材,由于平时看的书报杂志多,积累的多,到写作时,眉头一皱便可计上心来。至于诗歌的格调和意境,由于我读的诗多,信手拈来借鉴借鉴也不是问题。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积累就是平时我的语文老师对我的培养。我们李老师上诗歌单元时,总能让我受益匪浅。也就是在这之中我才得以从理论上和写作实践上系统地掌握诗歌的规律。李老师给我们上诗歌课,她要求我们不仅学会欣赏各种诗歌,而且要同步练写。现代诗歌较长的要分节,逐节转换意象,层层递进,每节的格调和节奏大致相同。立意的问题,老师多次强调,立意要有超越性、深刻性、思维条理性和创新性。正是老师的教诲,让我在写《选择》时明确了方向。《选择》一诗的意境,动笔前我就有考虑,动笔以后就没有半点犹豫。对于有些同学担心的字数问题,虽然高考试题明确要求不少于800字,但我知道老师讲过诗歌是按行数算,包括题目和节与节之间的空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没有担心。我写作文不习惯打草稿,但腹稿是要的。我大概理了一下头绪,就决定先写“小我”(国内),后写“大我”(国际)。写国内运笔时想一段写一段,因为诗歌有跳跃性,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用过多考虑。先打算写四节后就写结尾,但考虑行数不够离800字的界线还差一点,因此又增加一段。“反对战争,酷爱和平”一段,素材来自电影——去年‘9.11’事件后,电视上的悲惨景象在我脑海里打上很深的烙印。写成这首诗最多花了半小时。写好后,检查一遍,没有差错,而且卷面很整洁。写完后,未奢想得高分,更未奢想得满分。”  可见,毛敏写这篇诗作,有其偶然性,她平常没写多少诗,只是在考场上突然想到写诗,但考场上发挥得好。然而,偶然中又有很大程度的必然性。第一,老师教过写诗,而且练过写诗,平时读了不少诗歌。第二,语言的积累和驾驭语言的功底较好。第三,作文速度是平时练就的。

为了证实媒体对这首诗歌的评价,笔者采访了阅高考作文卷的指导委员向伟老师,他说:“近几年高考作文不限文体,因此,每年都有极少数考生写诗歌,但水平不高,没给过高分,更没给过满分。对考生写诗的作文,阅卷指导小组有明确规定:诗歌按行数计算(含题目和小节之间的空行)。绝句和律诗更不受字数限制。凡是诗歌作文,全部集中起来,先给指导委员们传阅评审,后集体讨论,最后定分。当时,把考生的诗歌作文集中起来,全体指导委员先分别审阅,后集体研讨,分析比较。大家一致认为,《选择》这首诗歌,行数也够了,决定给满分。诗作《选择》的优点是:第一,有诗意和诗味,情感浓烈炽热。第二,联想丰富,内容充实。第三,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第四,语言流畅,节奏鲜明。第五,意境高尚,蕴意深刻。于是参加讨论诗作《选择》的高考阅卷的指导委员包括大学教授、教科所教研员、中学特级教师,还有作文阅卷监控组的老师均一致认为,可以给满分。”  为了探访毛敏同学诗歌满分的必然因素,笔者在办公室采访了毛敏的语文老师李立。“李老师,你教的学生成了‘诗歌状元’,值得祝贺。”她露出微笑,爽朗地说:“她自己学得活,用得活。我只是一个引路人,‘路’是她自己走出来的。毛敏学习踏实,完成作业认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积极。她喜爱看课外书,积累了不少知识。作文是她的强项。”“李老师,作为特级教师的你,语文教学一定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请你讲讲语文教学的经验、特点,尤其是作文教学有什么特色。”她只字不谈什么经验,只言教法。她谦逊地说:“我们语文教材有4本书。”说着便拿出4本书摆放在办公桌上。接着说:“我们紧扣这4本书进行教学。上古代诗歌就让学生同步练写古诗,教现代诗歌就让学生同步练写现代诗。总之,教什么就让学生练写什么。教戏剧,要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当节目主持人。每告一段落,要求学生评比,如评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编剧和道具等奖项。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进入书海去寻宝贝。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还安排学生有目的地看电视。平时在课堂上,坚持要学生练写语段,尤其到了高二,注重语言的强化训练,主要练写语段。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有文采。语段中必用排比、引用、比喻等修辞法,写诗歌力求用反复修辞法。练写语段要间。”  李立老师的介绍,笔者悟出她的教学有这几个特点:第一,突出了素质教育,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师生在融洽、愉悦中进行教学。第二,对4本教材的教法不是死灌,说教课本,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第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设计师和导演。这种教学法,学生学得有兴趣,运用灵活,掌握牢靠。

从老师的教学特色和从毛敏平时的学习情况看,高考诗作《选择》得满分并非偶然。

毛敏高考作文的诗作得了满分,在此道出了原委。从中得到的启迪是否可概括为:平时的功底较好,考场决策果断,平静而胸有成竹和得心应手的运作。(本刊特约记者 程永明)  附原诗(作者:毛敏)  选择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会放弃高高在上。

我选择化作一滴滴小雨飘落人间。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支河流。

我会放弃奔流到海。

我选择化为甘泉流入麦田。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听听农民伯伯喜悦的笑声。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株灵芝。

我会放弃长命百岁。

我选择化为一滴滴药汤灌入人口中。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位康复病人的笑脸。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块矿石。

我会放弃平静安逸。

我选择熔入炉中化为滚烫的钢水。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一座座的高楼大厦。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只白鸽。

我会放弃自由嬉戏。

我选择永不停息地把橄榄枝衔到

战争的国度。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些饱受战争痛苦的儿童

正在快乐地玩耍。

那,就是我的答案。

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选择题。

向前?向后?往左?往右?

如果你已迷失方向,瞧瞧你心灵中

的真、善、美吧。

那,就是你的答案。


高考诗歌作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xx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亲爱的我怎舍得让你老去

总是想向你索取。

那藏在黑白里的幸福时光。

因为那里有我几乎全部的回忆。

多亏了你。

我仍然记得三岁时稚嫩的模样。

你看,那时的我是多么可爱!

多亏了你。

我还能看到母亲年轻时的美丽。

你看,那精致的瓜子脸。

多么迷人!

多亏了你。

我才知道父亲是那么爱着母亲。

你看,他把母亲吻得多深!

多亏了你。

我才有机会认识我出生前就过世的爷爷。

你看,他那撮小胡子真有意思。

多亏了你。

我才醒悟。

其实严厉的父亲是很爱我的。

你看。

他让我骑在他那瘦长的脖子上呢。

亲爱的,我要感谢你。

感谢你所做的一切。

感谢你为我留下一个个美妙的瞬间。

亲爱的,还记得吗?

那天,我深情地将你从抽屉取出。

就那次,你竟然变老了。

你可知道我当时内心该有多痛?

亲爱的,我怎么舍得让你变老?

你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记忆。

你是我最可宝贵的财富。

我要让你永不褪色。

今年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这首诗得了50分,说不上高分,但也不算低,可见考场赋诗并非太过冒险的事情。而且广东小学生诗歌节已经举办了5届,每年参加决赛的数百个小学生都是根据命题现场发挥,早已证明临场写诗具有可操作性。当然小学生写诗只是拼美誉度,不同于高考一考定终生,压力小,挥洒更为轻松自如,不乏奇思妙想,有趣得多。而这首诗改卷老师打得分得当,它切题达意,真情实感。但结构比较拘谨,几段“多亏了你”有些板结,缺少变通。“亲爱的”的使用也略显矫情,然单句似还有特点:例如写爷爷“你看,他那撮小胡子真有意思。”写父亲“那瘦长的脖子”,开头进入叙述很自然,结尾也注意了呼应题旨。这首诗的抒情性很明显,这估计与在课文中多读五四诗人的作品有关,在创作手法上还有些民国年代灵性一脉诗歌的痕迹,欠含蓄。不过诗歌进入高考值得鼓励。在私塾教育的古老岁月,诗歌写作一直是可以传授的,外国大学也都有开设创意写作,故而我还想进一步追问,当代诗歌能不能成为一种课堂教育?你觉得诗歌是能够被考试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