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修改(推荐20篇)
向钱看齐
2024-10-04 07:15:49
小学
其它

作文的修改(1)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可我每次写完作文后就万事大吉,一点儿也不喜欢修改作文。为此,妈妈煞费苦心地陪我一起在网上听了讲座——“雕琢打磨——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听完周萍老师的精彩讲解之后,我受益匪浅,而且突然有了修改作文的冲动。

说干就干,我翻开一篇上个月写的作文,题目是《学轮滑》。首先,我先把作文大声地读了一遍,这一遍读下来,收获可不少,我不仅发现了几处语句不通,还有好几个错别字,我认真地一个个改正过来。

接着,我又从头再来,逐字逐句仔细推敲。我觉得我的作文读起来干巴巴的,像机器人讲话一样,平铺直叙,都是一个语调,一点儿也不吸引人。于是我在作文中加上了比喻、拟人、对话、心理活动等“调味品”,转瞬间,我的作文变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当我再读一遍之后,我发现了另一个问题:作文中我写观察了别人滑滑轮后总结出了滑行的技巧,可当自己尝试时,却摔了个嘴啃泥。这里,我写了一句——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可我总觉得这个谚语用得不太妥当。可是要怎么改呢?我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解,当我想放弃时,灵感突然冒了出来。那句“说时容易做时难”用在这里不正好吗?我暗自叫好,连忙拿起笔改写过来。

讲座里,周老师说:“修改作文要注意四点:第一,要反复朗读,这样才可以找到句子的语病;第二,要讲究增、删、改、调,正确运用各种修改符号;第三,要抓住时机及时修改;第四,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地改进。我尝试着用老师讲的方法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作文,妈妈也不时地为我出谋划策。

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看着自己修改好的精彩作文,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可是,你们知道吗?“托尔斯泰写过一篇《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5页,可他的手稿却有800页;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多遍;而《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近两百遍才拿去付印……”

今天,我虽然尝到了修改作文的甜头,但与这些大师相比,却相差甚远,所以我还要继续享受修改作文的“乐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乐趣一定会给我带来写作的成功!


作文的修改(2)

甲:写文章,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其写作的全过程一般是:搜集材料,确立中心,谋篇布局,动笔行文,检查修改。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宁老师,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吧。好吗?

(一)重在培养儿童自改作文能力

乙:好,修改文章确实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在前几讲,我们曾经提到过,从根本意义上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全面、深刻的,必须有一个多次反复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文章初成,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反映事物还不够恰当,致使事物的特点突不出来;或者内容表达得不完全,致使中心思想不鲜明;或者材料组织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材料不能很好的反映中心;或者语言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修改文章正是要把这些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改好。所谓“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是非常有道理的。综观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甲:不错,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凡是流传久远的佳作,无不是加工修改才成为名篇的。谈到这番道理时,许多人都爱用曹植的这段话:“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喜好旁人讥弹自己的文章,而且能随时修改,曹植的这个过人之处,大概正是他文章过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文苑诗坛上重视修改的著名故事很多。例如,欧阳修,古代文献中记载他“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乙:欧阳公修改文章的勤苦令人敬佩。据说欧阳修的妻子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呕心沥血地修改,是不是怕先生批评呢?他答道:“非畏先生嗅,却畏后生笑”。这成了千古佳话。诗文修改不好,是会贻笑千古的,因此,不可不审慎修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再三吟诵推敲。乐于请老妇人解诗而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曹植、欧阳修、杜甫、白居易这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下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甲:近代文豪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竟有一百六十多处。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对人谈创作方法,一连说了七个“改”字。作家赵树理在对一位青年谈写作“秘诀”时说,“一个是‘耐’字,一个是‘改’字,这就是我教你写作的‘真经”’。

乙:精心修改文章的事例,外国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俄国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经过多年的反复修改才定稿出版的。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甲:古今中外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儿童当然就更应该如此了。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乙:关于改作文,叶老多次强调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甲:显然,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探索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心理规律,依据这一规律改革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了。

(二)儿童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

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一个小学生的作文体会吧。

教学片断一

乙:这个小同学的作文体会很典型,它清楚地表明了,学生写成文章后,要修改它,从心理活动的角度说,就是要在自改意识推动下,积极思维,重新经历确立中心、选材组材、遣词造句的作文基本过程。

不过,这种重新经历,显然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这不仅因为,从作到改,其中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且作文初成后,学生通过读。审视初稿,担当了读者的角色,这就产生了一个心理距离,学生就可以在另一个视点上,从新的角度,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发现原稿的不足。

甲:是这样的。如果说得具体一些,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根据作文原稿,唤起回忆,在自己的脑子里再现那些与作文内容有关的情绪和表象,并且将这个再现的情绪和表象与已经写进文章里的那些情绪和表象进行对照、比较。这个回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对照、比较的过程。

不过,这种回忆,不是对旧有情绪、表象简单的重复。在回忆的时候,它要调动个体全部的有关经验积极参与。记忆的心理规律表明,回忆实际上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的重建活动,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所以,在这个回忆的过程中,作者的视点变了,自然地就会发现作文中所写的那些内容,准确还是不准确,清晰还是不清晰,具体还是不具体。

乙: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刚才那位小学生在文章写好后,当他换一个视点再来审视原稿时,他用作文中描写的爸爸的形象与他回忆爸爸留在他头脑中的表象一对照,便感到了,“爸爸到底怎么好,在作文中看不出来了”,用自己掌握的作文知识一衡量,他认识到“写爸爸,什么都写了,可什么也没写清楚,像是一篇流水账,爸爸的哪一个特点也没突出来。”这个小学生正是通过回忆、对照上匕较,发现了自己原稿的不足,产生了修改的愿望。

甲:宁老师分析得对。这个回忆、对照、比较,发现问题,引起改的愿望,产生动机,就是修改的开始,是学生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第一步。

接着,在回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看看原来确定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准确。

再接着,根据中心进一步分析,看看已经写进文章里的内容是否都是需要的,有没有要补充的,需要写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条理是不是清楚,重点有没有抓住。

最后,审查语句是不是有毛病,怎样表达才更具体、更准确。

当然,这个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几步是密切联系的,是相互交*的,发现问题,引起愿望以后的几步的先后顺序更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学生修改能力的增强,心理品质的发展,这几个步骤,往往是综合的,有时甚至是同时进行的。

乙: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学生个体独立自主进行的,其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侧重点、综合交*的情况更是万象纷呈,各有特点,但其基本环节、主要内容都大致相同,都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是重新经历了那个写作的基本过程。

拿刚才那位小学生来说,他在回忆、对照以后,第一次修改时,他思考的是“爸爸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分析、概括,他清楚地认识到是“爱读书”。接着,他又对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了筛选,保留了爸爸吃饭时专心读书的事例,删去了其他内容。这一次他审视、修改的是中心和材料。

第二次修改,他着重抓的是材料的增补、组织。

第三次修改时,小作者又一次经历了重建表象、情绪和对照。比较的过程,发现了运文表达上的不足,“写得还不太像自己的爸爸”,为了写得像,他又作了仔细观察,使自己头脑里的爸爸形象,更清晰,更鲜明,在这基础上,他注意遣词造句,又作了第三次修改。

(三)儿童自改作文的心理条件

甲:是这样的。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的确是极其复杂的。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要能自改作文,必须具备智力和非智力的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个方面: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监督的需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乙:也就是说,要有自改的动机,自改的意识,想改,乐于改,对吗?

甲:对!另一个方面,要有修改的能力,要有相应的心智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只是想改,乐于改还不行,还要能改,会改,善于改。

乙:看来,刚才那位小作者,这两方面的条件都还比较好。你看,他作文写好后,不但主动地读读、查查,找出了文章的不足,而且自觉地联想到鲁迅、陈毅反复修改诗文的典范,产生了强烈的“改”的愿望:“我一定要写好爸爸。”“我一定要改好这篇作文。”修改以后,他还是不满足,觉得不太像爸爸。于是,又认真回忆,再去观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修改。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自改意识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他能一次次找到不足,并能逐步改好,正是因为他已具有一定的修改能力了。

一个小学生能具备这样较强的自改意识和能力,确实是令人欣喜的。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呢?老师们都很关心,袁老师,下一次我们谈谈这个问题吧。

甲:好!下次我们就谈谈“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儿童自改作文能力形成的特点

甲: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可以认为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自改的意识逐步萌发。

甲:学生的自改作文意识,并不是始于教师第一次的讲评课。教学实践说明: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自改的意识早就开始萌发了。

乙:不错,在低年级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的进行对照比较了。特别是当老师引导大家评议某一个同学的说话或造句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以这种评议为“镜子”,对照自己了。

学生开始书面造句时,教师就要求他们:写好以后,再读读,看通顺不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应该说,从这时开始,学生已经学习修改书面语言了。

甲:到了中年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目的地,具体地进行批改的教育、指导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则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在评讲课上,教师宣读好作文,表扬改得好的学生。这时候,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评价一篇具体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这时,学生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的品质,以及对作文的责任心得到了发展,自改的意识就进入了形成阶段。

乙:这就是说,小学生的自改意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

甲:就整体说,一般如此,但从小学生个体来说,其先后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下面,让我们再谈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形成的另一个特点。

第二,自改要求逐步掌握。

甲:修改作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关于作文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学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逐步掌握。这个过程,包括两条线:一条线是讲读课上的学习和训练;一条线是作文课上的写作实践,其中包括有计划的讲评和有目的的修改练习。

乙:这就是说,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的。为了使学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地修改练习。

甲:对!有些要求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为学生所掌握,形成他们自己的能力。

小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形成的第三个特点——“自改程度逐步深化”。

甲:由于多种因素,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说,修改是无止境的。再说,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


作文的修改(3)

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作了仔细的推敲、修改,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修改的。

(1)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还有: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作文中还写王老师“谈到今天,也谈到了明天,并不断地问我”,叶老将“并不断地”改为“最后他”,因为王老师不可能不断地问同一个问题,叶老这样一改就合乎情理了。

(2)

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作文中写“我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还有最后一句“我的脸顿时臊得通红”,这两句都不真实,因为这时自己是看不到自己脸色的变化的,叶老分别改为“我的脸顿时一阵热”“臊得我脸上顿时火辣辣地一阵热”,这就真实可信了。作文中写“我被他的兴致勾引起来”,这句话没说清楚“我”的什么被王老师勾起来了,所以叶老调整了词序,改为“我的兴致被他勾引起来了”。作文中还写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3)

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把“左边又画了两个少先队员拿着两簇鲜花”改为“靠左边又画了两个少先队员,手里拿着鲜花”,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

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如,“他从班上的小事情一直谈到了国家的大事情,谈到了今天,也谈到了明天”,这句话中“了”字用得太多,显得啰唆,叶老都删去了。再如,“看见王老师一个人在桌旁画着什么”,“桌旁”一词没有必要,叶老也删去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

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作文中写“我跟你一样,也喜欢画画,尤其是人像”,叶老把“尤其是人像”改为“尤其喜欢画人像”。因为“尤其是人像”也可以理解成尤其喜欢人像的图画之类,加上了“喜欢画”三个字,意思就清楚明白了。再如,作文中写“小强突然告诉我,王老师叫我到数学教研组去。没料到王老师见到我来了,就笑着问……”这里的前后两句话衔接得不好,“没料到”的意思没有体现出来。叶老添上“我以为准是要挨‘斥儿’了”,这样,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就比较紧密,意思表达得也比较准确完整了。

(6)

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作文中有好几处将“像”写成“象”,叶老一一加以改正。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标点错误,如,“我就轻轻地叫了声:‘王老师’。”这句话中间不能用冒号。“心就像刚上岸的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中间要用逗号断开,“扑腾扑腾”不必加顿号。“就像是在欢迎着家长似的……”“吹得我心里甜滋滋的……”两句话中所使用的省略号也没有必要。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作文的修改(4)

女儿一二年级的时候作文真是顶呱呱,因为我花了很多时间做细致的启蒙工作。包括陪她朗读、鼓励她口述作文(她只抄写三行,其它部分她说,我记录,目的在于帮助她克服书写的畏难情绪)、鼓励她阅读大量的历史人文书籍、帮助她扩写文章、朗读修改后的文章等等。

三年级下学期我开始放手,她的好文章就少了很多,我一开始也着急,后来也就顺其自然了。毕竟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情,何况有一次她抗议说:"改了就不是我写的了。"我很被触动,我相信一个爱自己文字的人,应该会有她瓜熟蒂落的一天。我决定保护她的写作热情,于是很少修改她的作文了。

久而久之,我爱上了她不成熟的儿童语法,以及简单得几近口语的叙事风格。真是爱屋及乌!当然细致的观察和描写确实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作文好坏的分水岭,也是培养其写作能力的关键。所以在女儿外公的建议下,这学期我第一次要求孩子修改作文,主要是增加细致的描写。以下就是修改前和修改后的同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其实我两篇都喜欢。

一场足球赛(修改前)

今天中午一放学,我就飞奔回家,下午我要去看足球赛!

下午四时,比赛准时开始了,是日本VS朝鲜。要知道我是第一次看足球啊!连啥是越位都不知道。只能傻呆呆地看着。场上日本与朝鲜两队乱成了一锅粥,谁也没进球。中场休息时我才能让杨彦妈妈给我讲讲啥是越位。顺便休息了一下被比赛时震聋了的耳朵。

下半场一样打得激烈。日本队攻击猛烈,朝鲜队防守严密。就是没让日本队进一个球。朝鲜队也好不到哪里去,几次射门都落了空。两个队打得难分难解,比赛结果还是零比零。

下一场球是中国对韩国。全场马上沸腾了,不断地喊:"中国队,加油!"还大玩人浪。不过中国队几乎是只能防守,不能攻击,倒是也没有让韩国队进一个球。我们没看完比赛就走了。回到家才知道,最后是双方点球决胜负,中国队7分,韩国队8分,还是输了。

这次看足球真开心。下次,我会弄懂了规则再去,否则啥也不知道。

看亚运足球赛(修改后)

11月18日中午一放学,我就飞奔回家,下午我要去看亚运足球赛!

下午四时,比赛准时在大学城体育场开始了。是女足日本队VS朝鲜队。要知道我是第一次看足球啊!连啥是越位都不知道。只能傻呆呆地看着。场上日本与朝鲜两队乱成了一锅粥,谁也没进球。中场休息时我才能让杨彦妈妈给我讲讲啥是越位。顺便休息一下耳朵。它们快被比赛时的呼声震聋了。

下半场一样打得激烈。日本队攻击猛烈,朝鲜队防守严密,就是没让日本队进一个球。朝鲜队也好不到哪里去,几次射门都落了空。两个队打得难分难解,比赛结果还是零比零。

第二场球在七点,是中国队对韩国队。全场马上沸腾了,不断地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大喊着:"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还大玩人浪。第一个区的人举起手来,放下去的时候,第二个区的人马上举起手来,当放下去时,第三个区的人立刻举起手来,造成了此起彼伏的人浪。我在场中,体会到大家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足球的热情,非常激动!

而中国队在场上的表现和球迷的热情正相反。面对韩国队的进攻只能手忙脚乱地防守,不能进攻,倒是也没有让韩国队进一个球。因为第二天要上学,所以我们没看完比赛就走了。回到家才知道,最后是双方通过点球决胜负,中国队7分,韩国队8分,还是输了。有些遗憾。

这次看足球真开心。下次,我会弄懂了规则再去,否则就没法享受看足球比赛的乐趣了。

(中国大学网)


作文的修改(5)

小学三年级作文《滑滑板》点评与修改建议

《滑滑板》原文

有一次,弟弟到我家来玩,让我陪他去玩滑板车。我们拿着滑板车到楼下去比赛。到了楼下,我和弟弟比赛滑滑板。我滑呀滑,很快就到了终点。到了终点,看到弟弟远远地落在我的后面。

点评:

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和弟弟比赛滑滑板,从头到尾记叙. “到楼下”“到了楼下”“到了终点”从这里可以看出叙述的顺序比较完整清晰,很有条理。你看,刚刚开始写作文,你就写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老师祝贺你!老师还发现你的作文用词非常准确恰当,例如:“拿着滑板车”,因为是在楼上不能滑下来,只能“拿着”下楼;“滑呀滑”、“很快”、“远远地落在”几个词语也是如此运用的如此巧妙有趣,让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你飞快地滑滑板的情景。老师很欣赏!老师为你喝彩!

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修改建议,听听老师的修改建议,再把作文修改一下,老师相信,你的这篇文章会更精彩!修改好了以后别忘了让老师一起分享哟!

修改建议:

1、确定一个好的作文题目,根据内容可以把题目定为:滑滑板比赛或是其他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题目,以此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具体描写比赛经过。

在比赛的'过程中,你们是怎么做的?弟弟有什么表现呢?你的感觉怎样?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3、简单写一下赛后的情况。

比赛结束后,你和弟弟的心情各是什么样?通过本次比赛,你有哪些收获?

老师还告诉你:写文章无论是人还是写记事,写景还是状物,都必须做到抓住特点写具体,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文的修改(6)

小学生作文修改符号

作文修改符号

1981年12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以下9种。

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或标点符号。

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

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数。

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

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用于表示字行退后。

复原号表示恢复已删文字的符号。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第二符合用于复原大段文字,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

7.离空号:##

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标在需要离空的位置上,空一字距用#表示,空二字距用##算

表示。

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

9.空行号:><

空行号是表示空行或缩行的符号。第一符号用于需要空一行的两行之间,标在行的左端;第二个符号用于应联结的两行之间,也标在行的左端。

作文批改是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但这一点却常被大家忽略。人们都认为,作文批改是教师的工作,小学生懂什么,先学会写,将作文写通顺。可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不能判断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如何进步,如何提高。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的圈圈点点,有几个学生会认真去看(我们的学生没有批改作文的意识)。在现行教材中,也找不到关于学生作文批改能力的专项训练点,学生从课本上找不到批改的方法。而批改的方法与格式,广大教师也是各有千秋。我们认为,时下最紧要的是:语文教学界要统一作文批改的符号,让师生真正重视并规范作文批改行为。作文评点报上使用的作文批改符号值得推广,现摘录如下。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2007-08-21 14:38:09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以上批改符号不应只教师会用,学生也要会用。


作文的修改(7)

剧本修改不妨有话好好说

剧本是灵魂,反映出一部戏的基本风格和艺术思想。剧作家是建筑师,掌控着剧本情节和角色命运。剧本和剧作家在一部戏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不过,一部戏的最终成型,不仅依赖于剧作家,还需要导演、演员以及幕后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这就像打仗,既要有人负责指挥战役,也要有人冲锋陷阵,还要有人为前线提供粮食弹药。

剧本就像作战计划,决定一场战役的打法。但怎么打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打赢这场仗。无论是剧本还是作战计划,最终都要上“战场”接受考验。作战计划根据实战需要可能进行调整,剧本在表演或拍摄过程中,也难免需要修改。

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呢?这就要看导演、编剧和演员,谁在决定着这部戏的命运。换句话说,要看谁是这部戏的总指挥。在国内,一般采取的是“导演中心制”,导演在一部戏中拥有最大话语权。因此,导演对是否修改剧本、怎么改,拥有最高决定权。

具体来讲,剧作家拿出剧本后,导演可根据剧情等需要对剧本进行修改。剧作家当然也可提出不同意见,但不能轻易否决。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也可根据艺术表达需要对台词进行适当改动,不过应经过导演或剧作家认可。

在国外实行“编剧中心制”的模式下,编剧可根据需要挑选导演和演员,实际上成为一部戏的总指挥。因此,导演和演员往往不敢挑战编剧的权威地位,包括剧 本修改问题。此外,也有一些剧作是为大腕明星量身打造,实行“演员中心制”即主角制。在这种情况下,主角的话语权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但不管是什么模式,只要基于拍摄或表演的需要,都可对剧本进行相应修改。表演艺术家认为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这是对的。如果演员只会照本宣科, 一部戏就可能丧失独特的艺术风格。剧作家认为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可能违背创作原意。这句话也没错。这里并未否认演员改动台词的权利,只是反对“随意改 动”。

因此,无论谁拥有更大话语权,从尊重艺术规律的角度,还是要有话好好说,对于剧本怎么修改,大家不妨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作文的修改(8)

今年的生日对我来说过得特别有意义。因为过生日那天,我得到的不只是爸爸、妈妈的祝福和礼物,看到网上张晶媚老师专门为我过生日而发的贴子,干露老师、汪天玉老师以及很多网友们的祝愿,我不只是高兴,而且竟然被感动得想哭!“祝你生日快乐!”这句对我来说很平常不过的话,再简单不过的几个字,现在听起来是那样悦耳动听,看上去却是极其美丽,我得到的是比任何礼物都更能打动我的东西---友情。    可能是属牛的原因吧,我很倔强,一不心竟得罪了咱们网站上那个点击率高高在上,一副骄傲公主模样的柯楚楚同学。因为我曾经怀疑她模仿我的空间背景,而且还给她发消息对她的主页进行了不客气地攻击,柯楚楚同学也对我据理力争,有一段时间我们谁也不理谁。但就在我生日这天,我却意外收到了柯楚楚同学对我的生日祝福:“繁繁,祝你生日快乐!天天快乐!”我的气一下子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相信我们会相互学习,彼此勉励,共同进步的'。    再有就是冒犯干露老师的事了。我刚开始投稿时,误删了自认为重复投稿的文章,积分被扣去一百分,我很生气,而且没有礼貌地向干露老师责问。但干露老师并没有在意,一直很关心我的积分处理情况,还发消息给我出主意想办法,这样的老师让人怎能不敬佩呢?    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这份爱。它是老师对学生的精心呵护之爱,同学们之间的信任和关爱。    和网上作文的偶然相遇,促使和激励我不断前进.每当我想偷懒,不想写作文时,一看到网站首页上又有同学发表新的作文,就会激发我的灵感,拿起笔来,思维在纸尖跳跃,才会诞生出一篇篇稚嫩的文稿。我相信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就象一首歌曲唱得那样:“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岁月如梭,我会飞得更高,更远,直到“繁”星闪烁的那一天。 简评:文章不厌百回改,繁繁这么快就改好了自己的作文,真值得我们学习!


作文的修改(9)

今天,我在贺老师作文班里学会了怎样修改作文!

老师告诉我们作文写作的标准,修改作文的方法,让我们互相修改对方的作文,一个人改两篇。

开始改作文了!我改谢伊淇的作文,先看了一遍文章,再把她的错别字圈出来,写一个正确的在上面,然后把她的作文里不通顺的语句和用词不当的词句圈出来,并作修改!最后把她写的作文做个总结,写评语要等待另外一个同学批改完以后一起讨论,再作一个评分!我给谢伊淇写的.评语是:小作者写得不错!用了许多四字词和比喻句,但语句要是更通顺些就更好了。因为她的作文语句不够通顺,所以我就鼓励她,让她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我习惯性先评别人的好处,再评她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对方更加努力地把作文修改好!最后我们两人经过讨论后,给她九十五分!

然后,我改张雅怡的作文!我用改谢伊淇的方法来改的。她写的作文有点啰嗦,但整体写得不错!所以我给她的评语是:你写得不错,但写得有点啰嗦,如果能写得简洁一点会更好!她看了我帮她改的作文以后就立即改正了错误,改了以后,作文写得更好了!我们两个小评委给了她九十六分,不错!

通过这次活动!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我决定以后写完作文后要好好读几遍,并好好修改一下。


作文的修改(10)

2010 年3月8日 星期一 阴

二一班 马天

今天,妈妈买了9个苹果,妈妈说:“马天,你分给我们3人,一人几个苹果?”我说:“好吧!”我先给了爸爸一个苹果,又给了妈妈一个苹果,我拿了一个苹果。接着又给爸爸了一个苹果,又给妈妈了一个苹果,我再拿一个苹果。我一看剩下3个苹果了。我说:“那当然是每人3个了。”妈妈说:“马天真棒!”我问妈妈:“您知道这叫什么分吗?”妈妈说:“不知道。”我说:“这叫平均分。”妈妈说:“马天现在知道得比妈妈知道的还多呢!” 听了妈妈的话,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这是马天自己写的.,下面是我帮他修改过的,希望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今天,妈妈买了9个苹果,笑着对我说:“把这些苹果分给你和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分呢?”我想起了我们今天学的平均分的知识,自信地说: “我分分看吧.”

我先给爸爸妈妈每人一个,又拿一个放在了我的面前,学着老师的语气说:“怎么样,一人一个,不偏不向,没有意见吧!”爸爸妈妈看着我,抿着嘴笑着,等着我继续分。就这样,一人一个,直到把9个苹果分完。

“您知道这叫什么分吗?”我今天就过把老师瘾,故意严肃地问妈妈。妈妈的头摇的像波浪鼓,直说不知道。我说:“告诉您吧,这叫平均分。”妈妈说:“马天现在知道的比妈妈的多得多呀,马老师真了不起!”听了妈妈的话,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上课的时候,我还要认真听,把老师讲的知识都学会,还要当妈妈的小老师!


作文的修改(11)

有些学生往往将写和改割裂开来,认为作文写完就万事大吉,至于改,那是老师的事,对老师批改后的作文也不去认真对待,往往是匆匆一瞥便束之高阁。要知道,文章写完还只能算是半成品,只有经过反复雕琢才能成为精品。所有的佳作,无不是作者用心修改的结果。《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写作必须不怕反复修改,必须修改十次二十次才行。”鲁迅的文章也是“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文章的修改如同揉面,揉的次数越多,才越有“筋力”;又如同拌泥,只有反复揉捏,烧出的瓷器才能均匀光洁。改既是写作的一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提高。多写又能勤改,才能“悟”出写作之道,写作水平才能得以尽快地提高。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文章修改的方法,姑且称之为“五字诀”,即“调、补、增、删、换”。

一、调

文章的修改,应本着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处后小处,先思路后材料,先内容后形式的顺序进行,而不要一下笔就被一些细枝末节牵制了注意力,如同雕塑、绘画,总是先有一个大体的轮廊,才去逐步细化,文章的修改亦如此。又好比带兵打仗,先要调兵遣将,排兵布局。所以修改的第一步,是要通过“调”使整篇文章的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之后再进行段内的梳理。通过“调”,使散乱的变得集中,混乱的变得清楚,上下不衔接的变得连贯。

不管是段与段还是句与句之间的调整,心中都要先装着一个明确的标准,才能避免盲目。比如记叙文,是按时间的先后,还是按空间位置的转换,是按人物出场的顺序,还是按先因后果;议论文,是按由总到分还是由分到总,段与段之间是按并列式还是递进式,诸如此类,都要先有了明确的标准,再进行调整。

二、补

“补”主要是通过对疏漏、残缺之处加以补充,使文章更加全面完整。比如议论文,在阐述某个观点时,是否只分析了事物的正面、主流、成绩和长处,而没有辩证地看到其反面、支流、问题和短处,是否只有前因而无后果,只有伏笔而无照应,是否只见材料不见观点,是否有必要的中心句、点题句。同时,在修改时要注意用一些必要的过渡词,如“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反之”、“既然……那么……”、“不仅……而且……”,注意用一些过渡的短语。如“一言以蔽之”、“综上所述”,用一些过渡的句子或语段。这些必要的过渡,将使文章更加完整而严谨。

如果是记叙文,要看看那些表示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的词语有没有。如没有,恰当地补出来,将使文章线索更加清楚、层次更加分明。

其他如漏掉的标点、字、词、不完整的句子,也要边修改边补上。

三、增

废话连篇,内容空洞的文章恐怕谁也不愿看,只有内容具体充实,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增”,即在修改时,通过补充一些材料,使抽象、空泛、言之无物的文章变得具体、实在,使单薄、无说服力的文章变得丰满、有力。比如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记“流水账”,自然乏味,我们就可考虑增添一些细节描写,使描写的对象更加清晰、丰满;或者增添一些描写角度,如写了视觉,还可以考虑从嗅觉、听觉等方面加以描写,以调动人们的想象,增强真实感;也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如果是议论文,看你的论述是否充分展开了,材料是否充足有力,如果不充分、不充足。就需要“增”。

但增添的部分不是一种内容的重复、材料的堆集、字数的增多,而是要与上下文紧密结合,要与你的文章融为一个整体,是你文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添后的文章应该更加充实、鲜明、生动,如同一棵充满了活力的枝繁叶茂的大树。

四、删

契诃夫说过:“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本领。”古人也说过:“善改者不如善删,善取者不如善舍。”所以,我们在修改时,对那些重复、哕嗦、东拉西扯的语句要删,拖泥带水、可有可无、不言自明的句段要删,节外生枝、离题、跑题、与观点脱节、违背事实、明显不真实的语段和材料,不管多么精彩,也要删,某个事例已经把观点论证得很清楚了,多余的'事例就要删去。

另外,在行文时往往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对自己熟悉的写得会更详细、更投入,冷静下来修改时才发现,某些不该展开的却写得太详细了。怎么办?只好忍疼割爱地删去一部分,去把那些该展开、该浓墨重彩的写详细,这样,你的文章才可能详略得当,看起来才“身材均称”。

有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初稿,可能是一篇没有中心、思路散漫之文,小删小改已没有多大作用,建议你最好是痛下决心,推倒重来,重新确立中心,对原稿中写得较透的,与中心有紧密联系的尽可能利用,而有些部分只好硬着心肠弃之不顾。也许你觉得这样做太麻烦,但这对你提高写作能力和认识水平是大有好处的,值得去花时间。

总之,“删”得合理,将使庞杂、臃肿、冗长、累赘的文章变得更加精练、简洁和流畅。

五、换

所谓“换”,就是将那些陈旧、平淡的材料换成新颖、生动的材料,将那些含混、笼统、易生歧义、晦涩难懂的句段换为更加准确、清楚、明快的表达。

修改时,首先要看看文章的材料是否典型、新颖,对那些陈旧、已被别人多次引用过的材料最好换掉,不妨重新从你的素材库中去搜寻,找出更加吸引人的更新的材料。当然,要想你的材料库有“源头活水”,必须加强平时的积累。如果语句单调乏味,可考虑变换一下句式,使之或整齐或活泼,也可考虑用上一些修辞,使之或具体生动,或幽默风趣,或含蓄曲折,别有情韵。

词句的修改不仅只是字句的改动,意思的更改,往往是思想、感情、认识上的一次提高。比如大家熟知的,诸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用“闹”换下原来的“浓、现”等字,就更能凸现红杏挂满枝头、争奇斗妍的盎然春意,且动感十足、意态传神。再如大家熟知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门”之“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等等,无不是经过多次的“换”,才有了这生动传神的“诗眼”。写诗如此,我们写作时对字句的替换道理亦然。

所以,修改时对词句一定要多琢磨、推敲,精益求精,使文章的表达更准确生动,有时精彩的一词一句,将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文章的标题也很重要。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如同人的眼睛,能使文章光彩照人、魅力四射,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所以,一定要精拟标题,给你的文章安上一双美丽的“眼睛”。

标点符号的修改往往被—些学生所忽视,要知道,那也是传情达意的—部分,同样需要推敲、选择。上面所讲的“五字诀”,在文章修改时往往要综合加以运用。比如读起来比较拗口、听起来不顺耳的句段要改得顺畅、入耳,可能既要“调、补”,也要“增、删”,还可能要“换”。

总之,我们通过“调”,使混乱的更加清晰;通过“补”,使残缺的更完整;通过“增”,让单薄的更充实;通过“删”,使繁杂的更简洁;通过“换”,使含混的更准确。这样,在文章的修改中,通过用心反复地“调、补、增、删、换”,你的文章将变得越来越清晰、完整、充实、简洁而准确。

文章改好后,还要养成重新抄写的习惯。抄写不仅会使文面看起来更整洁美观,也是对思路的再一次梳理——在抄写时,往往还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一篇文章,只有经过了“写——改——抄”,才算是一次完整的“作文”,坚持下去,能力水平自然能得以较快的提高。


作文的修改(12)

一、有关文章修改的名言

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2、善作不如善改

3、何其芳: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4、叶圣陶: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5、鲁迅: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二、有关文章修改的故事:

1、白居易写的诗通俗易懂,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写好一的一首诗读给他的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先是没听懂,白居易回去对 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改好之后又去读给她听,可老婆婆还是没能听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复地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了,他才满意

2、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3、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地方却达160多处。海明

4、据记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次。威修改《永别了,武器》的结尾,就是最后一页,改写了39次才算满意。

三、有关修改

(一)常规作文的修改内容

1、讲究外在美:文面书写的修改

首先,文面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字体端正,笔画清晰,修改明确,卷面整洁。不能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涂改混乱,一片模糊。字体是否端正,文面是否整洁,也 是一个人语文素质高低的反映之一。一个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一定要掌握好祖国的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

第二,文面书写还要讲究行款格式。对行款格式,要做到字体大小适中,笔画粗细合宜,字序行序恰到好处。横条纸张和方格纸张要求不一,这在书写时要注意。

另外,标点不仅起到断句的作用,还有非常重要的语气作用,直接影响文章的思想表达。所以,对标点,要做到用法符合规定,形式书写标准,格式使用恰当。 如:各种点号不能出现在一行开头;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后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格,不断开;接连号和间隔号 占一个格,这四种符号书写时皆居行中;着重号、专名号和波浪式书名号标在字下。

2、讲究内在美:立意、结构、语言的修改(1)(2)(3)(4)(5)(6)

(7)

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一看文章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把不切题的,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语句删去,与中心有关的材料不清楚的、不具体的要改写清楚、具体,遗漏的地方要补上。

二看文章结构是否清楚。就是要看段落层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过渡是否自然,前后是否照应等。如有不当、不足的地方应加以调整或改动,如有重复的段落应删去。

三看文章的语句是否流畅、生动,用词是否确切。文章语言要得体、简洁、生动,不通的,不足的要加以修正。

(二)修改作文的几种常规方法

1、认真检查,一丝不苟:内在美的检查就需要这样做。

2、虚心求教,听取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总会有些偏爱,不想删改,总觉不舍。此时,将作品交给同学,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3、自吟自诵,不顺则改: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自我检查方法。在吟诵过程中发现不通畅、不好理解的地方,就是应该修改的。顺,则六;不顺,则删。

四、总结:

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多读,多记,多写,多改,才能有所提高。

然而,现在很多同学下笔即成文,修改文章的重任就移交老师了。而老师有时的精批细改,却又换来很多同学的“不屑一顾”。这样怎能让自己的水平得以提高呢?

大家应该学习古今中外大师们的宝贵经验,在改文中练出硬功夫来。


作文的修改(13)

名师点评:

小作者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参观一次画展的经历,并对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进行了重点描写,有主有次,重点比较突出。(标题要是改为“画展中的《圣诞老人》”就更符合主题了)建议小作者抓住这幅画的色彩和画中的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刻画,这样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这幅栩栩如生的《圣诞老人》的魅力。


作文的修改(14)

(一)重在培养儿童自改作文能力

乙:好,修改文章确实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在前几讲,我们曾经提到过,从根本意义上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全面、深刻的,必须有一个多次反复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文章初成,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反映事物还不够恰当,致使事物的特点突不出来;或者内容表达得不完全,致使中心思想不鲜明;或者材料组织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材料不能很好的反映中心;或者语言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修改文章正是要把这些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改好。所谓“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是非常有道理的。综观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甲:不错,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凡是流传久远的佳作,无不是加工修改才成为名篇的。谈到这番道理时,许多人都爱用曹植的这段话:“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喜好旁人讥弹自己的文章,而且能随时修改,曹植的这个过人之处,大概正是他文章过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文苑诗坛上重视修改的著名故事很多。例如,欧阳修,古代文献中记载他“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乙:欧阳公修改文章的勤苦令人敬佩。据说欧阳修的妻子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呕心沥血地修改,是不是怕先生批评呢?他答道:“非畏先生嗅,却畏后生笑”。这成了千古佳话。诗文修改不好,是会贻笑千古的,因此,不可不审慎修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再三吟诵推敲。乐于请老妇人解诗而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曹植、欧阳修、杜甫、白居易这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下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甲:近代文豪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竟有一百六十多处。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对人谈创作方法,一连说了七个“改”字。作家赵树理在对一位青年谈写作“秘诀”时说,“一个是‘耐’字,一个是‘改’字,这就是我教你写作的‘真经”’。

乙:精心修改文章的事例,外国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俄国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经过多年的反复修改才定稿出版的。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甲:古今中外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儿童当然就更应该如此了。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乙:关于改作文,叶老多次强调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甲:显然,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探索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心理规律,依据这一规律改革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了。

(二)儿童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

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一个小学生的作文体会吧。

教学片断一

乙:这个小同学的作文体会很典型,它清楚地表明了,学生写成文章后,要修改它,从心理活动的角度说,就是要在自改意识推动下,积极思维,重新经历确立中心、选材组材、遣词造句的作文基本过程。

不过,这种重新经历,显然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这不仅因为,从作到改,其中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且作文初成后,学生通过读。审视初稿,担当了读者的角色,这就产生了一个心理距离,学生就可以在另一个视点上,从新的角度,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发现原稿的不足。

甲:是这样的。如果说得具体一些,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根据作文原稿,唤起回忆,在自己的脑子里再现那些与作文内容有关的情绪和表象,并且将这个再现的情绪和表象与已经写进文章里的那些情绪和表象进行对照、比较。这个回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对照、比较的过程。

不过,这种回忆,不是对旧有情绪、表象简单的重复。在回忆的时候,它要调动个体全部的有关经验积极参与。记忆的心理规律表明,回忆实际上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的重建活动,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所以,在这个回忆的过程中,作者的视点变了,自然地就会发现作文中所写的那些内容,准确还是不准确,清晰还是不清晰,具体还是不具体。

乙: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刚才那位小学生在文章写好后,当他换一个视点再来审视原稿时,他用作文中描写的爸爸的形象与他回忆爸爸留在他头脑中的表象一对照,便感到了,“爸爸到底怎么好,在作文中看不出来了”,用自己掌握的作文知识一衡量,他认识到“写爸爸,什么都写了,可什么也没写清楚,像是一篇流水账,爸爸的哪一个特点也没突出来。”这个小学生正是通过回忆、对照上匕较,发现了自己原稿的不足,产生了修改的愿望。

甲:宁老师分析得对。这个回忆、对照、比较,发现问题,引起改的愿望,产生动机,就是修改的开始,是学生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第一步。

接着,在回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看看原来确定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准确。

再接着,根据中心进一步分析,看看已经写进文章里的内容是否都是需要的,有没有要补充的,需要写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条理是不是清楚,重点有没有抓住。

最后,审查语句是不是有毛病,怎样表达才更具体、更准确。

当然,这个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几步是密切联系的,是相互交*的,发现问题,引起愿望以后的几步的先后顺序更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学生修改能力的增强,心理品质的发展,这几个步骤,往往是综合的,有时甚至是同时进行的。

乙: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学生个体独立自主进行的,其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侧重点、综合交*的情况更是万象纷呈,各有特点,但其基本环节、主要内容都大致相同,都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是重新经历了那个写作的基本过程。

拿刚才那位小学生来说,他在回忆、对照以后,第一次修改时,他思考的是“爸爸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分析、概括,他清楚地认识到是“爱读书”。接着,他又对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了筛选,保留了爸爸吃饭时专心读书的事例,删去了其他内容。这一次他审视、修改的是中心和材料。

第二次修改,他着重抓的是材料的增补、组织。

第三次修改时,小作者又一次经历了重建表象、情绪和对照。比较的过程,发现了运文表达上的不足,“写得还不太像自己的爸爸”,为了写得像,他又作了仔细观察,使自己头脑里的爸爸形象,更清晰,更鲜明,在这基础上,他注意遣词造句,又作了第三次修改。

(三)儿童自改作文的心理条件

甲:是这样的。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的确是极其复杂的。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要能自改作文,必须具备智力和非智力的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个方面: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监督的需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乙:也就是说,要有自改的动机,自改的意识,想改,乐于改,对吗?

甲:对!另一个方面,要有修改的能力,要有相应的心智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只是想改,乐于改还不行,还要能改,会改,善于改。

乙:看来,刚才那位小作者,这两方面的条件都还比较好。你看,他作文写好后,不但主动地读读、查查,找出了文章的不足,而且自觉地联想到鲁迅、陈毅反复修改诗文的典范,产生了强烈的“改”的愿望:“我一定要写好爸爸。”“我一定要改好这篇作文。”修改以后,他还是不满足,觉得不太像爸爸。于是,又认真回忆,再去观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修改。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自改意识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他能一次次找到不足,并能逐步改好,正是因为他已具有一定的修改能力了。

一个小学生能具备这样较强的自改意识和能力,确实是令人欣喜的。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呢?老师们都很关心,袁老师,下一次我们谈谈这个问题吧。

甲:好!下次我们就谈谈“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儿童自改作文能力形成的特点

甲: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可以认为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自改的意识逐步萌发。

甲:学生的自改作文意识,并不是始于教师第一次的讲评课。教学实践说明: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自改的意识早就开始萌发了。

乙:不错,在低年级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的进行对照比较了。特别是当老师引导大家评议某一个同学的说话或造句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以这种评议为“镜子”,对照自己了。

学生开始书面造句时,教师就要求他们:写好以后,再读读,看通顺不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应该说,从这时开始,学生已经学习修改书面语言了。

甲:到了中年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目的地,具体地进行批改的教育、指导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则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在评讲课上,教师宣读好作文,表扬改得好的学生。这时候,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评价一篇具体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这时,学生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的品质,以及对作文的责任心得到了发展,自改的意识就进入了形成阶段。

乙:这就是说,小学生的自改意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

甲:就整体说,一般如此,但从小学生个体来说,其先后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下面,让我们再谈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形成的另一个特点。

第二,自改要求逐步掌握。

甲:修改作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关于作文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学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逐步掌握。这个过程,包括两条线:一条线是讲读课上的学习和训练;一条线是作文课上的写作实践,其中包括有计划的讲评和有目的的修改练习。

乙:这就是说,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的。为了使学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地修改练习。

甲:对!有些要求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为学生所掌握,形成他们自己的能力。

小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形成的第三个特点——“自改程度逐步深化”。

甲:由于多种因素,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说,修改是无止境的。再说,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


作文的修改(15)

谭鹏

从远处看去,山上那整整齐齐的树苗,好像是战士们在那里为保卫祖国,正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你在几本书上看到了写树苗就好像是战士们保卫祖国,这样写一点特色都没有,纯属是生搬硬套。你看到那些树苗是什么感受?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要是没有这种感受,你再去远眺一下雨中的远山,看一下那山上的树木,然后再琢磨琢磨自己的内心是怎样的。】草地上五颜六色的花朵,这儿一丛,那儿一簇。花丛里的花儿好像在开舞会。那不甘示弱的小草,正忙着从土里探出头来。【这里的标点应是逗号,而不是句号,一个句子还没有写完。】仿佛在和花朵媲美。【这不合情理,小草不甘示弱,忙着从土里探出头来,而花却开得鲜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这是你没有认真去观察,想当然的结果啊。】刚插好的禾苗正在向农民伯伯鞠躬。【要注意标点啊。这里的标点应是逗号,而不是句号,一个句子还没有写完。】仿佛在说:“农民伯伯,您们辛苦了!”农民伯伯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非常地俗套,根本就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没有走进画面,没有认真观察的结果。】

农民伯伯们有的在运稻苗;有的在插秧。【这里应该用什么标点?】有的是先蚕桑后插田;有的是先插田后蚕桑。有的正忙着做饭。就连六、七十岁的老爷爷也在忙碌着。【在忙什么?没有写出来,很是模糊与空洞。】这正是“乡村四月闲人少”呀!只有那可爱的小动物们才在一边快快乐乐地玩着。看,那一群趾高气扬的鹅在河水中玩耍。有的饿了把头伸在河里抓小鱼吃;有的羽毛凌乱了把头伸到翅膀里整理羽毛;有的窃窃私语。要是它们能帮上点忙,农民伯伯也就没那么辛苦了。【这里写景,不同于写童话,所以指望让它们能帮上点忙,岂不是很滑稽?】

这正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有插秧”呀!【这如何能作为结尾啊?还有诗中的“子规声里雨如烟”景象没有写出来 。】

总评:首 先,应该肯定的是你这篇文章进行了诗歌改写,写乡村的景色。这是对的。不像有些人将改写写成了诗句的翻译了。但我也要不客气地指出,你没有将景象清晰地写 出来。你的头脑里没有清晰的画面,景色很模糊,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条理不清,景色不明。在写这篇文章里,你的头脑中出现了远处的景象是什么的吗?那隐 约的远山,若隐若现的山峰给你什么感觉等等,你要将这画面写活。然后再写中景。中景写完后再写近景。要记住,这三幅画是不同的,在写之前,你一定要在大脑 里浮现清楚的这三幅画面,然后再要努力地将画面描述清楚。

写到人的勤劳,要再现具体的人和事,不能模糊地写。

写出这样的文章原因是没有经历,没有感受,又不肯深思,所以想当然,所以胡编乱造。这样的文章是不值钱的。今后要多琢磨啊!

此外,写的过程中要注意标点的使用啊。你的标点使用方法还没掌握,不该用句号的地方用了句号。今后也要多注意。


作文的修改(16)

舅舅的婚礼作文700 字这一天,我非常开心,我要去舅舅家喝喜酒,舅舅要结婚啦!早上,我和爸爸妈妈(改:“我们”)早早地起了床,(改:“。”)洗漱结束了,(爸爸)就赶紧开车(带我们)去舅舅家里。到了舅舅家,只见舅舅家张灯结彩,门口挂着两个又大又红的灯笼,(还可以揉进想法,如:让你想到什么?或是仿佛什么。这是将事情写具体的方法。)楼梯挂满了气球,(气球是什么样的,要写清楚些,此外,还要揉进想法。)当我们走进屋里感觉幸福无比。门上贴着“双喜”格外的显眼,格外的喜气。(舅舅站在门口。他)看到舅舅穿着一套整洁的(笔挺的)黑色西装,(胸前)戴着一个红色领结,头上喷了一些金色的闪粉,闪闪发光,风度翩翩,(他满脸笑容,帅极了)。(再看看新娘,她)而新娘头上插着红色的玖瑰花,(身)穿着一条迷人的红红的长裙,裙子上用金线绣了龙和凤,栩栩如生(这个词调到“龙和凤”的前面,然后删去逗号。)美丽极了。(新娘的颈上、手上)身上戴满了项链、手镯和戒指,闪闪发光,更是珠光宝气,富贵逼人啊。这时新娘真是更加美丽。如果以后我也像姨姨那样,多样(好)呀!(想到这,我的脸不由得烫了起来。这是写到姨姨又写到自己,文章显得更加丰富立体。)新郞和新娘向长辈敬茶了。新郞跪下来,双手拿着茶向长辈说:“请喝茶,多谢你一真以来的照顾!”长辈脸上笑着开心地给新郞一个红包说:“祝你早生贵子!”后是新娘对长辈敬茶说:“多谢你对他一直以来的照顾,以后你们和他就由我来照顾吧!”长辈开心地又给新娘一个红包说:“祝你百年好合!”那时,场面真使屋子里的亲戚、朋友们感动。我的心里顿时暖起来了,感动极了!这时我们要去饭堂里迎接客人的来临。我坐着新郞的花车去了饭堂。到了饭堂(应该是酒家吧?),就看到大门口边挂着一条长长的鞭炮,门口摆着两大盆(怒放的)玖(玫)瑰花,玖(玫)瑰花散发着迷人的清香。饭堂里摆满了新郞和新娘的婚纱照,每张照片都(写)满幸福的。我最喜欢门口的那两张在沙滩相片,是在日落那时两人享受日落的景色,(要将这两张相片写具体。)很美哦!五颜六色的气球绑在一起贴在墙上,好美哦!(要尽量做到不重复。)那时我被人戴上(了)迎宾的花,他们说我笑容灿烂,让我做的迎宾了。陪着新郞和新娘站在门口里,迎接新郞和新娘的亲戚、朋友的到来。每个人来到都给新郞和新娘一封红包,表示一个祝福,有多少个红包就有多少个祝福,红包越多就代表越多人祝福。就好像过新年的时候,长辈给我红包那样,长辈给我的祝福。客人都到齐了,吉时也到了,鞭炮点燃了,“呯,呯,呯??”客人门都找位置人坐下来享受新郞和新娘为我们准备的美味佳肴,我和爸爸妈妈也赶紧找了一桌,坐了下来吃饭了。看见一张桌子上满是美味佳肴,我连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整个婚礼进行的很顺利,是一个很完美的婚礼。有这么多的亲戚和朋友的祝福。(我好开心啊!)(加进这句,便与开头相呼应了。以后写作文,要有意识做到这一点,这样做,使文章显得结构更紧凑、更完整。)(这)是我第一次好(当)迎宾呢!也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次婚礼了!总评:这一次比前两次好多了,更具体通顺,因此场面也更具更感了。我提了一些建议,你可以再进行修改。但更应该自己想想如何改?用上我在学校教的方法:文章里的人物是否有语言?动作呢?你是否揉进了想法?文章是否前后照应了?再者,句子是否通顺了,有没有重复了?是不是出现了病句?等等。假如你每篇作文都这样改,那你的进步是必然的。当然,不要急着上午写下午改,可以放一两天再改,过几天再去看,再拿出来改,那时你定会有新的发现。东莞市东 华 小 学 张 春 灶 支 付 宝


作文的修改(17)

杨玥颖

我拿好了抹布和清洁水就开始执行我的任务了。我排好了整理的顺序,一、保养我亲爱的钢琴。二、整理书桌(包抽屉和书架)。三、整理衣柜。四、大功告成。

开始保养钢琴了,我右手拿着清洁水,左手拿着专门擦洗钢琴的抹布。我喷一点清洁水在钢琴的一个地方,就用抹布抹干净它。我又开始整理书桌和书架了,我先把一类的书放在一起,最后一类一类的放进书架。我把书桌上不要的东西都扔了,把乱放的书,整整齐齐的放好它。整理好了书架和书桌,我又开始整理衣柜了,我把椅子放在旁边,等一下如果要从上面拿东西的话就不用再拿了。我把所有的冬装都拿出来了,把他们一个个叠整齐。我再把夏装拿出来,叠整齐,之后就把它们放进去。【好像只有你一个人在做大扫除啊!其他人是怎么做的?也要写,并且最好分开段落写。】

我整理好房间,一出去,我们家变得焕然一新,和以前与众不同【用词不当,想想用上什么词好。】,好像换了一个家似的,地板干净极了。【你们这些劳动的人看着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成果,有什么表现,语言可以写进去。】

【注意这一段是非常关键的,怎样把家庭打扫与社会上的环保联系起来,否则,你这篇文章就成了只写家庭扫除的事了。】那些没有公德心的人,就只会随地吐痰,随便扔垃圾。而不会,去做一些保护环境的事。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最后两段与题目是想联系的吗?要如何联系起来?】

总评:你这篇文章一定要注意事情的联系,你主要写的是大扫除,但主题是环保,因此,文章的结尾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你们进行大扫除前是怎样的,写出来以便进行前后的一个对比。大扫除不能只写你一个人啊。文章内容显得很单薄,字数也没达标。这说明了你思路没打开啊。


作文的修改(18)

每次,当我把“挣来”的钱投到存钱罐里听到那清脆的声音时,我都感到十分自豪。因为,这些钱是我用劳动的来的呀!【存钱的经过可以多写一些,如存进第一元时的感觉是如何?一定要写出来。应该有一定的界线,如存到一百元时又是怎样的感觉?或是其它时候有什么动心的事,要写出来。】

后来,因为这个存钱罐,我不再乱花钱了,我把钱用在买文具、买书上,那些零食、玩具我也很少去买了。每次抱着沉甸甸的小猪存钱罐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会给我一种愉快的满足感。【怎么取出存钱罐里的钱啊?连续动作可以将人写细腻。还有你当时的心里是如何想的,都可以写的。】

这个小猪存钱罐已经陪伴我四年了,我总是那么喜欢它、爱护它。感谢它让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学会了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道理。

总评:要有具体的事例体现出你是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然你这篇文章还是写得不错,先写了存钱罐的外形,再写它的来历,最后进行抒情。

东 莞 市 东 华 小 学 张 春 灶


作文的修改(19)

钟瀚毅

这是我第一次【要为全家做一顿完整的晚餐,要】做那么多菜,难免有些紧张。又怕【万一】自己没做好,搞到一个“厨房爆炸”;又怕【万一】自己不会控制,把饭做得很难吃;又怕【万一】在炒菜时烧到自己??一切不好的事情【万一真的发生,那我该怎么办?想到这,】我都一一想到,让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你这里用了三个句式一样的句子,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内心,还写出了句子的气势,好。】

开始了。【这句话是多余的,没有写开始了,读者就不知道你已经开始了?我进入厨房也就表示开始了,所以,不必要写“开始了。”】我进入厨房后,妈妈就站在旁边指导着我。第一道菜是“鼓汁排骨”,先把豆鼓和大蒜混在了一起,再将它们剁碎。之后,妈妈又提醒道:“要剁得非常碎,就像一粒粒米一样,到时候才能煮出最好的味道。”我颤抖着【过于夸张反而不真实了。】拿起菜刀,再小心翼翼地切下去,生怕切到自己的手。在我看来,这刀好像有千斤般重,好像一不留神就会放开,掉到桌子上,弄伤我手。再加上切东西发出地“隆隆??隆隆”声,让我更害怕了。幸亏,不一会儿,就切好了。剩下的工程就简单咯。直接把排骨撒在上面,加上调味料,在放入煲里蒸就行了。过了几分钟后,也就有一股香味扑鼻而入:【这里为什么用冒号,是谁说的话?】“排骨要好啦。”

第二道菜,“飘香猪扒”开始啦。这就要先把锅烧干水先,之后,加入适当的油就行了。开火、倒肉、炒肉、剩下的就是一段等待的时间。我长舒了一口气,这次煮饭真是太累了。刚从冰箱出来的猪扒,那冰冻煞白的表面,现在有了几分红润,有了几分温暖。【观察很细致,写得很具体。用了两个“有了”使句子更有节奏美。】,不久,就有一阵阵飘香扑鼻,哇,真想现在就吃一口。“别那么着急,赶快翻一下,否则就烧焦了。”妈妈看后,急忙说道。【这是细节描写,好。文章因为有了细节描写,显得更逼真动人了,也更易于打动读者。】不久,猪扒也搞定了。下一个,“炒滑蛋”我可是信心满满,以前我就做过了好几次,很简单,知道几道工程就行了。开火、加油、打蛋、搅蛋、倒蛋、翻蛋、加料、关火,【语言简洁,动作干脆利落,好。】就轻松搞定。这两道菜可是我最爱的菜,当两道菜完成后,我就被它们感动了,之前的疲劳全都甩到了九霄云外??【在叙事时注意写了感受,好。】

最后一道菜“鸡杂炒黄瓜”拉开了完美的序幕。老规矩,还是把黄瓜切成一块块的先。这次,我可没那么害怕了,就像一个刀法高超的厨师,一边把手放在那扶着,一边在将黄瓜切成一块块的,不一会儿,就切完了。再连同鸡杂倒下锅里,炒啊炒啊,炒啊炒啊。手要不停地翻动着,非常累,而且还炒了十几分钟左右,但好像过了几个世纪一样,累死我了。妈妈叫我尝一口些,我试了一块,味道好极了,有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段应略写。略写是相对详写来说。文章有详有略就像做事有张有弛,也像书法中有疏有密一样,让人看了舒服。】

在吃饭时,爸爸妈妈都说我煮的饭菜十分好吃,让我不禁乐呵呵地笑了起来。也让我明白了,妈妈每天都在为我们煮饭,这么辛苦。通过这一次煮饭,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让我懂了一个道理:劳动最光荣!【最后进行总结,而且呼应了题目,文章的结构显得非常完整。】

总评:你这篇文章总体写得不错,写得非常细致具体,说明了你亲身经历并用心用笔去叙述出来。在结构上,注意到首尾呼应,篇末点题,好。在行文中,还注意到细节描写,也注意到人物的语言及揉进了想法。但你这篇文章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炒几个菜时都进行详写,犯了平均用力的毛病。平均用力,是样样都是重点,却没有一样是重点。因此,一篇文章,一般情况下只要一个重点就可以了,不要多。


作文的修改(20)

五一劳动节作文500 字:五一自己劳动(详细修改带作文评语)

叶俊聪

在五一劳动节的前一天,老师布置了一样奇怪的作业——做一次晚饭给父母吃。【写完整些,突出这次作业的独特性。】这一样作业让我们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都大吃一惊,【怎么个大吃一惊?没有写出来。】因为他们都不会煮饭。【你是怎么想的,内心想法不够丰富,不够具体。一定要结合自己。】

当然,再难的作业,也是作业,也要去完成【这句写得好,将上下文衔接得紧凑。】。所以我五一那天自己做了一顿晚餐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跳跃性过大,应是先决定再实施。】。我煮的菜有香菇焖鸡、炒牛肉、上汤苋菜。【为什么做这些菜而不是其他的菜?要写明。】这一顿饭我吃得特别香——因为这是我自己做的饭,在这三样菜式里我和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当然就是这是这一道菜了——香菇焖鸡。【这是结果,一般的情况下是放在文章的后面。】

让我来告诉你香菇焖鸡是怎么做的吧!【这句话是多余的,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应删去。】

香菇焖鸡需要准备的材料:香菇、鸡肉、香菜、铁锅与砂锅、盐、白酒、花生油、生粉……【你这样写好像是说明文了。可以将句子的前半部分改成:“香菇焖鸡要准备的材料可多啦!”这样一改是不是不一样,你自己再仔细琢磨一下。】

第一步:先将所有材料洗干净,然后将鸡和香菇还有香菜分别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一边等会儿煮。第二步:放调味材料(盐、白酒、花生油、酱油、生粉)与鸡肉一起腌一会儿。第三步:腌鸡的同时在砂锅中加入一碗水烧开等会儿用。然后将铁锅烧干放一勺油烧热。第四步:将红葱头与生姜放入铁锅中炒出香味。第五步:鸡肉放入铁锅中与红葱头和生姜一起炒至鸡肉外层没有血。第六步:将切好的香菇放入铁锅,将香菇炒至金黄色即可取出。第七步:将铁锅里的菜全部放入预先准备好的砂锅中,使用大火烧五、六分钟后,再调至中火煮 30 分钟左右。第八步:过了 30分钟后加入香菜。第九步:煮熟后,即可上菜。【你这一段的写法是不是有些像写说明书一样,特别是第几步第几步地写,是教人做香菇焖鸡吗?其实写这段时要注意你是怎么做的,将做的过程写出来。在做的过程你妈妈是怎么帮你的,语言,动作,你的内心感受等等都要详细写清楚。这是重点部分,比下一段还要重要,但你这一段却没做到这一点。那香菇焖鸡在炒的不同阶段时的味道也要描述出来,让读者如见其情,如闻其味啊。】

这餐饭爸爸妈妈吃得特别香,爸爸吃了一小块牛肉马上就说:【应将爸爸的动作写出来,特别是嚼的动作及神态写出来。】“哇!儿子你做的炒牛肉比老妈做得好吃多了?” “今天牛肉老板说卖给我的这一块牛肉是特别好吃的……”妈妈抢着说。“不是,明明是儿子炒的好吃。”爸爸立该抢着说。 “你们不要争了,快点吃,饭菜都凉了,不好吃了。”我学着平常妈妈严肃的样子说,吃完饭后,爸爸打了一个嗝说:“今晚吃的真饱呀!儿子做的饭菜真好吃呀!”

我都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但经过这一次作业让我知道了一件事——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过上快乐的生活是很辛苦的。【这里写感想,非常地好,从一件事中感悟到一定的道理并写出来,使文章更有了可读性。但是“辛苦”二字从而何来,你的前文没有体现。这也是你这篇文章的一大问题之一。】以后我一定要多向妈妈学一些菜,自己煮饭给爸爸妈妈吃。

虽然老师布置的这样作业有点难度,但是这样可以让我们学会感恩。【与文章的开头进行了呼应,好。这样的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紧凑了。但这一段可以调到前一段的前面。当有二个感受时,要将重要的感受放在后面。这叫重要后置。】

总评:你这篇文章紧紧围绕着“五·一”劳动节为父母炒菜这一件事来写,为跑题。文章开始写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让炒菜这样事有个缘由;文章的结尾还呼应了开头,使得文章的结构完整紧凑,好。文章的结尾还能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让文章具有更明显的思想性,突显了中心,好。但是,你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什么没有抓住,导致详略不分,重点的不详,非重点的却写了大量的语言描写。这是不好的。其实在写炒香菇焖鸡的过程中,不可用那样的方法进行写事。那是写说明的方法,放在这里让人读了味同嚼蜡,很是枯燥的。题目的范围也太大了,不够具体可感。

好好再改改。注意,要让句子显得更活泼些,还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