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作文(汇总4篇)
自飘林
2024-07-04 04:06:39
高考
其它

另辟蹊径作文(1)

一天,我无意翻开一本书,里边的一篇文章——《另辟蹊径》吸引了我,我读了起来。

某公司贴出招聘启示,除联系方式外什么都很全面。多数人认为这是排版错误,便耐心等待补充说明。但也有三个认为自己合适的人,直接通过114查台号、上互联网搜索等方式查到了联系方式,从而顺利的获得了这份工作。

与其在等待中浪费时间,还不如积极寻找办法。德谟克利特曾经说过:智慧生出三种果实:善于思想,善于说话,善于行动。这就是《另辟蹊径》这篇文章告诉我的道理。

六年级:崔雪晨


另辟蹊径作文(2)

在学习上,我遇到过一件另辟蹊径的事。

记得我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考试,考得非常不理想,错的大多是错别字。我经常写错别字,特别是写作文的.时候,错别字会有十几个。

我非常苦恼,回家的时候问妈妈怎样才能减少错别字,妈妈告诉我:“写字只要认真就行”。可是我认真了,还是有不少错别字。

后来,我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错别字,特别是音同字不同的,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能不能多做些练习,弄懂每个字的用法,这样错别字一定会减少。

我就照着我的方法进行,让妈妈每天给我听写课文,再想想听写错的字或错别字,为什么错,为什么在这个句子中应该这么写。当天错的字词,第二天早上再起来温故一遍。

刚开始的几天,成果不是特别的明显,跟原来的成绩没有什么变化。

又过了几天,当我要坚持不住时,错别字开始渐渐地减少,考试中的错别字和作文的错别字已经减少到一二个了,这个成果一下子让我大吃一惊,以后只要有空,就会用来听写,用来巩固基础知识,多做一些关于写字的练习。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泄气,要动脑筋,多方面思考,另辟蹊径,最终能克服困难。


另辟蹊径作文(3)

何为“另辟蹊径”?就是充分利用已有才华,创新突破,寻求自己的发展天地。每个平凡人都懂得要勤勉为学,认真学事,也大都“术业有专攻”,但也大都湮没浩瀚人海,平凡庸碌,只能仰望大师们。这些都是因他们没有另辟蹊径的勇气,安然踱在前人开辟的道路,只能挣扎于世俗的茧中。

我们这些平庸的人于是很多都羡慕马云。他复读多年才勉强考上大学,“厚积”也不一定做得比别人好,为何成为中国电商大头?盖另辟蹊径。在中国黄页刚起头时,他就嗅到了互联网巨大的商机,便不顾嘲弄,坚定不移地借钱,谋求合作者。作为当时的人,谁在意这种新玩意儿?而他的创业,不走常人老路,硬是改造了荆棘之路,最终成为创业者中的佼佼者。

古今往来,另辟蹊径的人往往造福后人,为世人所铭记。且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的楷书被世人称为“欧体、颜体、柳体”,更有“颜筋柳骨”一说。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也为学楷书者必摹。而这不就是他们苦心孤诣后,自我创新,融入自己的性格脾气,独创出来的辉煌成就吗?要是他们都只临摹着前人的墨迹,将这些仿的滴水不漏,那在自己领域又会有何建树,同平庸之辈有何区别?

西汉赵括,将兵书背得滚瓜烂熟,学术造诣可谓颇高。他已厚积了,只等待破茧化蝶的一天。可是他钻不出来。他死教条,犹如平庸之辈死守世俗之见。他不知什么是创新突破,他钻不出兵书框定的圈子。他踱步于前人之路,哪怕那路已塌圮,也不另辟蹊径。结果知道的,他闷死在墨守陈规的茧中。

当然,另辟蹊径,并不意味着不需积累前人经验,专注为学,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只有练好基本功,才有另辟蹊径的底气与实力。马云若是文盲,可有这种超人眼光?

路漫漫系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夫子的一叹,道尽拒绝平庸,另辟蹊径时的孤独与神圣。破茧成蝶会痛,痛,就甘于茧中?


另辟蹊径作文(4)

前不久,全国高校200多位英语教师云集上海,批阅26万专业英语四级卷。一道关于端午节的试题四问:一问屈原的性别?回答非男即女;二问:屈原生活的年代?答东周西汉的,南唐北宋的,淸末民初的,花样繁多;三问:屈原之死?答被国王一刀砍了脑袋的,被皇帝绑上绞刑架的,答失足落水的有之。四问:投粽之意?相对集中:因为粽子是屈原的最爱,屈原托梦给朋友,说他馋粽子了,而水晶宫里只有海鲜的段子......四个题答错了近一半。

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道关于端午节的试题中,几个简单的问题,却得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如此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现今,科技覆盖了我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是否忽视了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的传承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将本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永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感悟文化,继承文化精髓。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各种文化的交相辉映,使中国历史举世瞩目。虽然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遭到侵略和打击,但其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由此可见,文化精华代代相传,其地位是不可改变的,永远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传承文化,发扬中华精神。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九礼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交流方式,虽然这种封建思想有极大的弊端,繁琐的条条框框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扼杀着人们向往自由、追求浪漫的灵魂,但其中也不乏值得人们称颂的精髓。譬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香九龄温席等一些妇儒皆知、传承至今的历史典故都是值得发扬光大的,对于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优秀的中华精神,让世界看到一个文明大国的璀璨斑斓。据此看来,只有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欣欣向荣,永远保持着向上的动力,永远保持创新的源头,永远于世界大潮的涛头站立,手握红旗旗不湿。

创新文化,提升国际地位。中华民族是富于智慧的民族,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曾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西方来说却处于相对的落后状态,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消积因素的阻碍,导致中国国民性格拘泥、保守、乃至存在严重的劣根性,影响和制约了中国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二是学习和借鉴一切民族的先进文化,融会贯通,化而为己,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由中国仿造,变成中国制造;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创新水平才会得以提高。由此一来,我们就能形成后发的巨大优势,成为辉煌东方、辉煌世界的太阳。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蕴含着民族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动力,给我们勇攀科学高峰以不竭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是一座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生长在21世纪的我们,着肩负着承传与发扬民族文化的重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用李太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激励自己,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实际行动,来丰富我们的人生吧!

【点评】

1.题目“传承文化,丰富人生”也是论点,精准地概括文章中心。

2.引用材料,提出论点,把文章提升到发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可见立意格外高远。

3.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层次清晰地论述中心,阐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结尾引用名句,提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