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作文素材(精选12篇)
花自芬芳
2024-07-07 08:42:49
其它
其它

科学家作文素材(1)

居里夫人

其实在世界上,相较于男性科学家而言,“出圈”的女性科学家其实并不太多,居里夫人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对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居里夫人还曾经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不过,最终她本人却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患病去世。

那么,居里夫人是如何被自己的发明给“害死”的呢?为了科学研究,居里夫人常常废寝忘食地忙碌着自己的工作,为了方便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想法,她随时随地都会携带着一本笔记本,同时,她也会将一些研究物质放到自己的口袋中。

由于长期接触到放射性元素,所以日积月累下,居里夫人的身体也受到了重创,包括一直到今天为止,居里夫人生前留下来的笔记本上,还携带着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由此可见,当时她长期处于高危环境中,受到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科学家作文素材(2)

亚历山大·波格丹诺夫

这名科学家的身份照比居里夫人,是要复杂许多的,因为他同时进行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同时,他还是一名科幻小说家,而且出版的小说作品还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这名科学家的大脑思维是非常跳跃的,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方式来形容他,那就是“思路清奇”。

在100年前,这名科学家再次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人类可以延缓衰老,甚至是永葆青春。那么,这究竟该如何去做呢?

这名科学家认为,只需要将年轻人的血液换给老年人,那么,当拥有了年轻的血液后,也就意味着老年人会再次焕发青春。

要知道,这种换血的做法,在当时的科幻作品中都不多见,可以说亚历山大·波格丹诺夫的想法真的是非常超前了,而且他也是实干派,甚至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还不惜拿自己来作为实验对象。

更加有趣的是,为了让大家都相信他,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换血之后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年轻了。不过,最终因为输入的血液是来自一名传染病患者,这就导致他也被感染而死掉了,而且一直到今天为止,他的观点也没有被证实,这意味着,亚历山大·波格丹诺夫白折腾了多年,最终死个不明不白。


科学家作文素材(3)

亨利·温斯坦利

对于长期在海面上航行的人来说,看到了灯塔,等于看到了岸边,也等于看到了希望。那么,你知道灯塔的发明者是谁吗?答案是一名来自于英国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亨利·温斯坦利,为了让船员们可以更好地知道距离岸边还有多远,所以,在18世纪初,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座灯塔被建成了。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说,灯塔的发明在今天也是被应用的,而且从人类发展来看,灯塔也是一项挺不错的发明,亨利·温斯坦利是如何被自己发明的灯塔给“害死”的呢?

这就需要从亨利·温斯坦利的“盲目自信”来开始说起了。我们都知道,人类是很难和自然进行抗衡的,在自然力量的面前,人类简直显得太渺小了,但是,亨利·温斯坦利却认为,自己建造的灯塔是世界上最牢固的建筑,认为它可以抵御任何自然力量。

结果事实证明,话是不能说太满的,灯塔建成后不到3年,就因为一场飓风而吹得支离破碎,在灯塔上的亨利·温斯坦利也随之死于自然力量之手。


科学家作文素材(4)

小托马斯·米基利

当我们说起如今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正在被人类一点点破坏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问题:臭氧层空洞。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臭氧层空洞出现的原因,和人类使用氟利昂等有关,而如果想要找到一个“真凶”的话,这个人就是小托马斯·米基利。

当然,这个曾经被称作世界上最伟大发明家的小托马斯·米基利,他的很多发明都是遗患无穷的,除了氟利昂的发明之外,他还曾经发明了号称无铅的乙基汽油,伴随着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铅中毒数量飙升,而且由于铅中毒会遗传,可以说一直到今天为止,仍然有很多人因为小托马斯·米基利而受苦。

当然,小托马斯·米基利自己也没有得到善终,当他老年的时候,他因为瘫痪而卧病在床,这个是时候,小托马斯·米基利又进行了一项新发明,为了让自己活动起来更方便,他发明了一套“辅助起床装置”,不过却因为设计太复杂了,一次意外让他被自己设计的装置给活活勒死。

可以说小托马斯·米基利的这个操作,也算是“恶有恶报”了,真的是令人又恨、又觉得可笑。


科学家作文素材(5)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科学家作文素材(6)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献身我国的核武器事业

1960年5月,郭永怀被调到核武器研究院(九院),并兼任该院副院长。他在处理好力学所日常工作的同时,把大量精力花费在研制核武器这项对我国政治、国防和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事业中。在原子弹研制初期,郭永怀主要负责力学方面的领导工作。

在原子弹理论探索阶段,郭永怀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当时在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什么样的引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见,郭永怀通过比较两者的优劣,大力支持“争取高的,准备低的”的方针,即以较高级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又如,在炸药爆轰波的理论计算上,郭永怀正确地提出用一维特征线法进行,解决了一大批理论和技术难题。为了使大家了解爆轰学,郭永怀还亲自讲授了爆炸力学。

在爆轰物理试验过程中,郭永怀经常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并协助开展试验。当时,为确定原子弹爆轰聚焦技术方案,争论是很热烈的。年轻的物理学家陈能宽提出了一个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却能少走弯路的聚焦方案。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郭永怀从力学角度反复估算,大胆支持采纳这个方案。为了配合爆轰试验,郭永怀还指导设计部人员进行不同试验元件的结构设计,使爆轰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郭永怀十分重视并经常在九院的会议上反复强调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指出要努力做好核武器的后期发展工作。在此后的进程中,他一直负责总体结构设计、外型设计以及环境模拟实验的指导与把关。他很早就安排了一系列与武器化有关的预研课题,包括结构设计、外型设计、飞行弹道、物理引信、环境试验项目与设备等。在弹体结构设计中,郭永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设想,包括薄壳结构、通用核航弹等。它们都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步得以实施,对核武器的轻型化、实战化和系列化以及新原理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环境试验方面,郭永怀在建立我国核武器环境试验设备及分析研究上起了主导作用。他从技术人员的配备、课题的安排、试验项目的确定和试验设备的筹建等多方面入手,使我国有了一整套大型、精密、试验范围较广的设备,包括冲击、噪声、振动、过载、温湿度、霉菌、盐雾的组合试验设备和大型离心试验机等。他还亲自出马,找有关单位协商研制专门设备。

郭永怀的科研眼光长远,在他心中始终装着武器化阶段的长远计划。他提出动态环境试验要开展随机振动、高速冲击和噪声试验。为了提高核武器的适应性,他提出开展拓宽温度试验。九院当时分工不分家,郭永怀的注意力也常常超出力学领域之外。他特别关心“安全论证”课题的研究。“安全论证”就是研究当飞机投下核武器后,能否以及怎样安全躲过光辐射、冲击波的威胁。为了保证绝对安全,郭永怀极力主张理论计算与模型空投试验结合进行。为此他还亲自过问并参与计算核航弹和氢弹空投过程中的飞行弹道、伞—弹弹道特性。在他的倡导下,经过严格的计算与分析,每次核试验飞机都安全返航。

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对核武器系列化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和设想;他指导进行了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研究、水洞试验以及调研工作;对研究发展潜地导弹也作出了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回国后的短短12年时间里所做的工作之多令人叹服。他参与了我国小型地空导弹、氢氧发动机和反导导弹的研制;他翻译并出版了普朗特的名著《流体力学概论》,组织翻译了《爆炸力学》;他担任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两个杂志的主编;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和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郭永怀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钦佩。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出版社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出版了《郭永怀文集》和《郭永怀纪念文集》。1988年12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院东侧绿荫丛中为郭永怀树立了一尊汉白玉雕像。郭永怀的光辉形象将永存人间。


科学家作文素材(7)

道尔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被认为是近代化学基础理论的奠基者,这是由于他提出了著名的“道尔顿原子论”。

由于家里很穷,道尔顿十三岁就辍学了。不过少年道尔顿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找同学借来课本,在家里自学。由于道尔顿善于动脑筋,他的学习进度比同学还快。他有一位亲戚爱好自然科学,道尔顿就向他学习数学、物理知识。后来,道尔顿自己开设了一所学校。他不仅负责学生的功课,还带领孩子们做游戏。一到晚上,道尔顿就刻苦读书。

1781年,道尔顿到一所学校当老师,这是一所很简陋的学校,但是图书馆里却堆满了书。道尔顿看到书架上有这样多书,兴奋极了。知识才是他追求的财富!从此,天天坚持不懈地读书,攻读数学知识,努力培养自己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科学问题的能力。在这段时间,他还学习天文,观测天气。

道尔顿兴趣广博,阅读了大量书籍,却能够学为己用。他的读书方法很有独到之处。

第一个特点是书本知识和实验相结合,这使他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个特点是他视野开阔,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广泛阅读,对哲学著作尤其倾心,这给他的思想方法带来很大益处,从而获得了很大的成就。道尔顿还是第一个研究色盲的人,英国人为了纪念他这一贡献,将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

在回答“你是如何取得这样成就的”这一问题时,道尔顿说:“某些人之所以超过他人,与其说他是个天才,不如说是因为他能够专心志致地学习,而且具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

世界上不存在天才,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英国哲学家卡莱尔也说过:“天才是一种长久刻苦努力的能力。”与其说一个人是天才,还不如说是因为他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而且具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


科学家作文素材(8)

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曾提到过一位女科学家,她在德国工作,是研究放射性衰变的先锋。由于当时德国科学界普遍歧视女性,她被迫在物理大楼外一间木匠房里做实验。但就是在这里,她成为了弄懂原子核裂变的第一人。

木匠房本该是制造椅子的地方,却在这里诞生了核裂变,这既让人激动,又让人心酸。

这位女科学家名叫丽丝·迈特纳。她的真实处境比吴健雄提到的还要糟,她不仅被安排在木匠房里工作,而且还不能随意进入物理大楼,甚至连大楼内的厕所都不允许使用,因此,每次内急她都要一溜小跑到附近的餐馆解决。

在如此恶劣的处境中,1918年,迈特纳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并将之命名为“镤”。她确立了核裂变的概念,但却一直拒绝参与研制核武器。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迈特纳访问哥伦比亚大学时,已是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了。细心的吴健雄很快发现,这位老人有个不良习惯——不洗澡。

在哥大,洗澡是每个人的生活常态,所以她的这个习惯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因此吴健雄不得不小心地提醒她,她是否想去洗个澡?她歪着头,调皮地说:“不,她已经‘练’出来了。”因为在她的木匠房里是没有洗澡间的。她的话让吴健雄终生难忘,每次提起都会难过。

丽丝·迈特纳终身未嫁,1968年以90岁高龄去世。


科学家作文素材(9)

诺贝尔的名字在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科学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为了促进科学的发展,设置了著名的诺贝尔科学奖,这是世界公认的最高科学奖。

诺贝尔有过很多科学发明,但人们一定想不到他小时候只上过一年学。

诺贝尔小时候生活在瑞典,父亲是一位机械师。由于父亲的生意不好,他们的生活很贫困。更不幸的是,一场火灾又烧毁了他家的全部财产,他们的生活完全陷入困境,只有靠借债度日了。父亲为了躲债,背井离乡到俄国谋生。

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的童年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调皮、活泼,他到了八岁才上学,并且只读了一年书,就再也没有进过学校。后来,父亲在俄国的生意好起来,诺贝尔全家便迁居到了俄国。由于不懂俄语,诺贝尔和两个哥哥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就请一位老师在家里教他们俄语。当俄语学得有一定基础后,又跟老师学习其它学科。诺贝尔学习非常勤奋,成绩也很好,得到了老师的赞扬。

后来,父亲又让他出国进行学习,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美国等很多地方。他善于思考,认真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但学会了英语、法语、德语,而且成为一位受过科学训练的化学家。那时,他父亲创办的工厂正在生产武器和,他在父亲的工厂里学习和掌握了地雷、的生产,研究了大炮和蒸汽机的设计。他不但掌握了许多实用的工艺技术,还熟悉了一个工厂的生产和管理。就这样,诺贝尔通过自学,逐渐成长为科学家、发明家。


科学家作文素材(10)

在瑞士,有一位病理学家叫特凡·博利格尔,这位老兄虽然没有看过港产“古惑仔系列”电影,却经常在酒吧里目睹脾气暴躁的人用啤酒瓶打架,他显然对这种暴力斗殴很有兴趣,所以他总想搞明白一个问题——到底是用装满啤酒的酒瓶击打头部比较安全,还是用空啤酒瓶击打头部比较安全?于是他组织了一帮同事,开始拿啤酒瓶和人的头骨做实验。实验就是拿酒瓶敲人的头盖骨,然后记录敲击数值。敲碎了一个又一个酒瓶和头盖骨之后,他得出了一个强悍的结论:无论是装满啤酒的酒瓶还是空酒瓶都可以敲碎头盖骨,而装满啤酒的酒瓶要安全一些,因为瓶内所积蓄的啤酒压力能让酒瓶很快炸开。

在英国,有一位科学家叫哈沃德·史泰波顿,这位老兄对声音很感兴趣,他潜心研究很长时间,终于找到了一种青少年能听到但是大多数成年人听不到的高音频。于是,他继续努力,研究出了一种能发出这种高音频的奇特装置。

在法国,有一位科学家叫玛丽·克里斯蒂娜,她带领一帮同事,从狗和猫身上找来了一堆跳蚤,将它们分别放在不同的装置中,每天观察它们“跳高”,测试记录每一只跳蚤的“弹跳力”。这帮法国人经过细心研究,最后得出了一个研究成果:狗身上的跳蚤要比猫身上的跳蚤跳得高!

在日本,有一位科学家叫今井真,他带领6位同事每天拿一堆芥末做实验,实验的内容就是看什么浓度的芥末味对人更有刺激性,什么浓度的芥末味能让人从睡梦中醒过来。经过反复试验,最后他们终于如愿得到了那个浓度值。

读完他们的故事,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的——这帮科学家吃饱了没事做吗?然而,他们做的真的没有意义吗?下面我告诉你,他们所干的事情的意义所在:

当特凡得出那个酒瓶敲脑袋的理论之后,公共安全部门、警察甚至法院开始参照这条理论破案和判案了;当哈沃德研究出那个高音频装置之后,成年人可以用它驱赶喧闹的孩子,以便使自己的工作不受干扰,同时这些音频也可以让不懂事的孩子远离一些危险装置;当玛丽的跳蚤理论出台以后,兽医和动物保护者更加了解了跳蚤的习性,也更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不受那些携带病毒的跳蚤的伤害;而当今井真得到那个浓度值后,马上设计出了一个芥末报警器,这个报警器可以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唤醒睡梦中的人,尤其是那些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士。


科学家作文素材(11)

“女性著名科学家”是一个要求颇为苛刻的标签。近现代以来,中国能够当得起这个称谓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不少女性在考虑是否要走科学这条道路之前,首先要闯过性别关。

即使到今天,也很难说男女在各行各业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追溯到20世纪初期——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和石油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婉珍出生的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则更低。

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她们不仅需要内心坚定,努力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还需要有和反对的声音据理力争的勇气。

开明、男女平等的家风和雄厚的财力,在当时是女性获得优良教育的重要基石。在这一点上,两位女科学家有着极为相似的家庭背景。何泽慧的父母出自官宦望族,而陆婉珍则出身书香世家。

尽管拥有家庭方面的天然优势,她们还是需要以异于常人的勇气去争取学习机会。例如,何泽慧在早年的求学之路上,就两次险些因为性别问题被导师拒之门外。

第一次是考大学时。1928年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何泽慧于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与她同级的28个物理系新生中有8名女生,但当时的系主任叶企孙主张“女生一个都不要”。《何泽慧传》的作者、科学史专家刘晓推测,或许叶企孙觉得,女生学物理比较难,而且物理系的毕业生将来有可能要从事与战争相关的工作。

“但她就是不服输,努力争取,她性格中有很积极的一面。”刘晓用3年时间收集了与何泽慧有关的翔实资料,撰写成书。

在得知可能被劝到其他系之后,何泽慧“挺身而出”,和女同学们一起据理力争:“你们为什么在考试成绩之外设立一个性别条件?招生的时候没有说啊!”最后,系里只好同意她们先试读一学期。

经过几轮淘汰,最初的28名新生只剩下10人,何泽慧是胜利者之一。没想到,相似的一幕竟然在她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演了。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与何泽慧同级的男同学,包括后来成为她丈夫的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都被老师引荐到可以为“抗日报国”作贡献的南京兵工署等单位工作,但女生几乎不在考虑范围。

选择留学德国的何泽慧一定要争这口气。“兵工署不要我们,我自己去找德国军事专家的老祖宗去!”刘晓在书中解释道,这位“老祖宗”就是德国军事专家克兰茨教授——现代弹道学的开创者、“兵工署”的顾问,当时帮助中国筹建了弹道研究所。

一心想救国的何泽慧坚持要学习实验弹道学,请求克兰茨教授接收她,但被拒绝了——弹道专业此前从未收过外国学生,更没有收过女生。

何泽慧穷追不舍。她对克兰茨说:“你可以到中国来当兵工署顾问,帮我们打日本侵略者;我为了打日本侵略者到这里来学习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克兰茨教授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同意她先以旁听生的身份试试。第一学期结束后,何泽慧便转为正式学生。

她在追求女性平权的道路上又胜利了。

过了性别关之后,若还要在“科学家”之前加上“著名”二字,则是更大的挑战:一方面,需要有引领某领域科学发展方向的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有服务全局的胸襟。如果说前者是技术问题,后者则是意识问题。

何泽慧的父亲何澄曾亲历八国联军侵华,愤而留学日本。他曾说:“若想中国不受外国欺负,必须把外国的强项学到手,我就是倾尽家资也要送你们出去。”

陆婉珍的父亲陆绍云从小目睹国家贫穷落后,加之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一早就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后来也远赴日本,学习纺织技术。

父辈为了民族富强、国家兴旺所作出的努力深深地印在年幼的何泽慧和陆婉珍心里。数十年后她们成为大科学家,有人问最初是什么让她们对科学产生的兴趣,陆婉珍回答:“大部分是由于科学救国的思潮。”何泽慧则率真地回答说:“没有兴趣,没有兴趣,那时候就是为国家……”

爱国和有社会担当是彼时成为大科学家的必备条件。但仅有爱国之心是不够的,她们还需要“静默地想救国的方法”——这是何泽慧17岁时经历日本侵华的感悟,也是诸多像她一样的救国科学家奉行一生的行为准则。

为救国,这些“不起眼的小女孩”选择去啃科研的硬骨头。

1940年何泽慧在德国克兰茨教授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而后前往法国与丈夫钱三强会合,共同在居里夫妇的实验室工作;比何泽慧小10岁的陆婉珍在美国知名化学家希斯勒教授指导下于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与石油化工学家闵恩泽结为伉俪,并供职于一家著名的精制玉米公司。

尽管她们已经在国外获得了相对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救国之心从不敢忘。钱三强曾说:“正是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回去改变她的面貌。”

抱着这样的信念,1948年,何泽慧和钱三强夫妇登上了从法国出发的轮船。回国后他们创建了我国首个原子学研究所,双双成为我国核物理领域的奠基人。

1955年,陆婉珍和闵恩泽夫妇也登上了从美国出发的轮船,回国后创建了我国首个石油炼制工业研究所,开了我国油品分析技术的先河。

除了白手起家、勇于创新,这两位女科学家还对科技发展趋势有着敏锐的嗅觉和准确的判断力。例如,何泽慧的研究重心从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到中子核物理,再到宇宙线,始终站在我国核物理研究中最迫切需要,也最关键的一线。陆婉珍早年坚持研究的不被学界看好的近红外光谱油品分析技术,如今竟有愈来愈热之势。

褚小立是陆婉珍的学生,曾跟随她学习工作近20年。让褚小立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人不要被物降住。”

尽管陆婉珍家境殷实,但她从小恪守俭朴的习惯。加之幼时受祖母淡然生活态度的熏陶,似乎从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她的心绪,对于物质生活,更是要求极低。

在褚小立的记忆里,陆婉珍每年冬天的打扮都一样:一件深蓝色呢子大衣、一顶棕色的帽子和一条毛围巾。这身衣服她至少穿了20年。

听说有女学生出门不知道该穿哪双鞋时,陆婉珍说:“这有什么难的,你准备两双鞋,在家穿一双,出门穿一双不就行了?人不能被物降住,物应该为人所用。”

陆婉珍认为人生在世要处理好三级关系:最低级别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中级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最高级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我们最终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追求。不管外界有什么声音,陆婉珍向来都在自己的路上走得平静而坚定。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陆婉珍和何泽慧单纯、平和地度過了干校时光。

传记中写道,谈及挑煤的活儿,陆婉珍总会骄傲地说:“我很有本事,我个儿大,有力气,会掌握平衡。修厕所是项技术活,我做得也可以。”

何泽慧似乎比陆婉珍还要乐观,由于“身体老弱”,她只领取了敲钟、看场等任务,她竟然像在科学实验室测算数据一样将敲钟时间计算得分秒不差,最后所有人都用这个时间来对表。其间她还顺便用自制仪器在荒郊野地里完成了对贝内特彗星的观测。

在刘晓看来,这些科学家早期完整的、长期的教育和科研经历,已经使她们获得了饱满而坚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她们心中的追求,多大的风雨都难以撼动。

事实上,她们的人生信条早已被锁定,正如居里夫人给何泽慧和钱三强的临别赠言所说:“要为科学服务,科学要为人民服务。”


科学家作文素材(12)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点拨] 鲍尔?海斯德忍住痛苦,向自己体内注射毒素时,他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想到的却是救治被毒蛇咬伤人的生命。这种奉献的精神,又岂止是“无私”一词可概括的?

[适用话题]素材适用于“生命”“奉献”“热爱”等话题。

二、运用指导

1.巧用素材:

“奉献”是一种自我牺牲,是一种道德上极为崇高的境界。我们的社会需要人们在某些时刻、某些场合做出奉献。或许在某些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被期待着选择牺牲,做出奉献。自我牺牲的内在性质,使奉献行为显得愈发可贵,也愈发值得提倡。

在文章立意与选材时,我们表达“奉献”的主题应侧重于强调:不顾自身利益,不求回报等,上面的素材包含古今中外的各种鲜活的人物事例,在写作“奉献”一类话题时,可根据自己的立意来灵活运用。

2.话题适用:

可以适用于“阳光”“奉献”“爱”“热爱”“感动”“付出与回报”(20xx年日照市中考作文题)等话题。

3.真题展示:

(A)因为奉献,所以世界上少了无家可归的人;因为奉献,所以沙漠中多了绿阴;因为奉献,所以许多人在病痛中被解救出来……

请以“奉献”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B)请以“奉献着是快乐的”为题作文

三、运用示例

1.标题示例:

《投大地一片绿阴》《说“爱”》《生活因“奉献”而精彩》《马路上的“卫士”》《守卫家园》《奉献者最快乐》《用爱拨响生命之弦》

2、优秀语段示例:

①你看那高高的钻天杨,树身粗壮,枝叶繁茂,巍然屹立,风雨攻不垮它,洪水淹不没它,是什么支撑着这个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树根。树根深深地埋藏在地底下,不断吸取着水分、养料,供给枝叶的生长需要。尽管你在赞叹大树的繁茂时几乎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尽管你在赞美树的价值时忘了这价值从何而来,可它依然默默地吸取着、奉献着,从不想钻出地面显耀自己。相反,为了有更多的水分,更丰富的养料,它总是越扎越深,越扎越远。树根有着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它的奉献比起春蚕,比起蜡炬,却有着更深的意义。

②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志士仁人为了社会、国家、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舍生忘死,在史书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三国时诸葛亮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清代林则徐在流放伊犁的途中,写下了“苟利国家年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不朽诗句,都是奉献精神的典型体现。正是无数代人的奉献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xx高考作文素材点拨及运用思路汇总

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工作到深夜、节假日不休息、为了工作不惜牺牲家庭、耽误自己的的青春、带病坚持工作,南京年仅24岁的女教师杨慧香消玉殒,突然永远地倒在了讲台上就是最好的例证。尤其是在抗击非典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少个人、企业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他们争上“前线”,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患者的健康,同病毒做斗争,他们没有闪耀的光环,没有诱人的报酬,没有高额的回报,是什么力量使他们把一切奉献给了他们忠诚的事业呢?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行动。他们的思想达到了一种境界――让更多的人平安,让祖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