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看高考(集锦4篇)
顾及感受
2024-07-23 05:01:18
高考
其它

作文我看高考(1)

引导语: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以我看高考为题的作文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我看高考为题的作文800字篇1

1977年,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重新恢复了。而我因为1976年年末的一个决定错过了这场高考,这一错过就是整整三年。

1976年,作为知识青年下乡的我从成都来到金堂县的一个小山村已经快三年了,回到城市的心情越来越急迫。那时重返城市只有三个途径:一是招工进厂回到成都;二是被推荐上大学;三是因为伤病而返回成都。在当时能否上大学全靠大队、公社、县里三级推荐,一个公社不过一两个名额罢了,而推荐的首要条件是认真改造,每年出工天数不能少于三百天。于是对于每一个知识青年来讲,认真表现力争得到推荐便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1973年高中毕业的我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即便是下乡来到生产队我也不忘带上我的高中课本,每到晚上收工以后,我会点着煤油灯看书,做几道练习题。有一日,一位即将招工回到成都的老知青来道别,他看着我的数学练习本说:这样不行的,要是被发现了影响不好。他随手拿起桌上的《毛选》放在我的数学书上说:这样就好了,把《毛选》放在上面,干部们来看到就会很高兴,会给你以后招工或是推荐大学加分的。

1976年12月,我得到公社通知有一个招工回城的机会。那时这应该算是天大的喜讯,当被告知招工条件以后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招工条件明文规定:一旦被录取进厂以后学徒两年期间不得被推荐上大学;一旦获得推荐招工机会又放弃者很难再获得首推上大学的机会。

那几个夜晚是痛苦的,回到城市的急迫还是战胜了对上大学的渴望。我在1976年的最后一天回到了成都,在1977年的第一缕阳光下踏进了工厂,开始了装配工的学徒工作。也就在那一年,全国高考恢复了!和我下乡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参加高考回到了校园,而我却因两年学徒期间不能参加高考,而被拦在了高考考场外。直到1979年学徒期满了以后,才如愿走进了大学校园。

四十年过去了,高考改变了无数学子们的命运轨迹,这些学子们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变革,让社会得到进步,科技得到发展。而我却因一次不能说是“错误”的.选择中,和1977年的高考擦肩而过。人生的错轨不再回来,所幸天道酬勤,时代总不会辜负一个勤劳的人。

以我看高考为题的作文800字篇2

高考,这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在中国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明白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也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人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平民想要逆袭只有通过高考这一条路,但究竟什么是高考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价高考呢?

首先高考是一场考试,一场很普通的考试,答题交卷和我们经历过的任何一场考试都一样,但它也是很重要的一场考试,因为高考还有一个属性,它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高考大门的钥匙。高考之所以那么重要就是因为这个属性。

在四十年之前,我们的教育水平时分落后,教育资源短缺,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大学生的标签代表了高知识高素质,而我们的父辈们大多都是工农阶级,这个时候的高考是一条通往理想的星光大道,所以那时的人们拼命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的可以由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在当时只要当了大学生,工作家庭都有了保障。可以说那时的高考真的是人生的转折点。

但事情过去了四十年,高考还是像原来那样吗?好像不是,人们对高考的热情也变了,变的偏执了;高考的作用好像也变了,高考不再那么值钱了。

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为高考最准备了,在那个本应该充满欢笑,最无忧无虑的金色时段,孩子们好像笑不出来了,我看见过他们稚嫩的脸上那戴着眼镜充满忧虑的神情,他们会带着这份忧虑在放学后去到补习班。每天在他们耳边的不再是一声声清脆的鸟鸣,而是一句句僵硬的英语录音。他们会这样只因一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高考要赢在起跑线上。”

到了初中那压力已经不小于高中了,高中为高考靠进好大学,初中为中考考进好高中,所有的人在学校里面就只是为学习而学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在此学习的真正目的,但我可以看到在所有人包括老师的脸上每天都充满着一种无奈,我见过有的学校让老师24小时在校为了学生的学习,老师家庭中的一切事务学校负责。我不能否认这是为了学习,但试问一下,这人道吗?对于老师的家庭来说这公平吗?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做他们真的承受得住这么大的压力吗?

在高考之后呢,孩子们从小被教育要高考,而真的上了大学他们真的又继续走下去的目标吗?而看看当前社会大学生失业率一年比一年高。这样真的值吗?

每年的高考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成就了一些人,也害了一些人。但是如果高考后我们的收入与之前的付出不成比例的话,那高考真的值吗?我认为不值啊,我认为现在的高考真的不值啊。


作文我看高考(2)

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考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硬仗。自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以后,为国家选拔了很多人才。更让许多寒门子弟能够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到现在的高考渐渐成为了成功的捷径,为此献出了青春年华。

因此,我认为: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路口。

高考是一种全能性的人才选拔。40年前,也许是题很直白,但40年后,高考试题三大科和文综和理综全面考察考生的思考,判断,逻辑等能力。在未来将更全面,不仅仅是文化水平,还有道德水平,让考生具有德才兼备的能力。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力”可见,人才选拔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高考为人才选拔提供了一种方式。

高考可以让人磨练意志,奋勇拼搏。操场大屏幕上的`:“拼两个春夏秋冬,搏高考无怨无悔。”看完之后颇有感受。为了决胜高考,每天许多同学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没有爱好没有假期,只为了在高考时打一场漂亮的硬仗。为了自己的远大的志向和梦想。日夜奋斗,我们要珍视高考,积极的应对高考。绝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为以后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岁月而自豪。

高考恢复已经40余年了,我的父辈都是农民,却也饱受高考所带来的利弊之苦。曾经,大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能考上大学的因素也远不止努力与勤奋。“千军万马真过独木桥”反映了当时考大学的艰辛。

当今,高考是付出便获得收获的。寒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国力与之俱增,教育的现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变成了无数人的梦想之腾飞之地。所以我感受到我出生在这个年代是幸福的。

我们不可否认,高考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但是,高考仍然需要改革。“唯分数论”束缚着考生的发展。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推行高考改革。我们省份也将实行改革,这一届的高一已经开始。当文理不再分科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不再是一考定终身。考生则是在草原上奔驰的野马,自由而奔放,洒脱的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而奔驰。奔跑。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渐渐的,考试终了的铃声即将响起。然而,时代的列车还在前进。我们只是高考的一个乘客。感谢高考让祖国繁荣昌盛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让人生梦想一一实现。

十年寒窗苦读日,今朝金榜题名时。


作文我看高考(3)

“高考”这一词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在中国每一个家庭都明白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也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人们相信平民逆袭只有一条路——高考。那么高考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呢我们又要怎样去看待高考呢?

高考其实只是一场普通的考试,答题交卷和我们经历过的'任何一场考试都一样,但它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高考大门的钥匙,高考之所以那么重要就是因为那个属性。

高考对于我们来说是遥远的,也是不可冒犯的。不过我们连一场普通的考试都会紧张,都会频频出错,又何况是高考那样的大型考试呢?换个角度思考,倘若我们真正努力去记了,题目认真去做了,有怎么会紧张,又怎么会频频出错?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凡是上了重点高中的,都会跟我抱怨:准备高考,太无聊了!可是我想说:倘若你们为自己设置了学习目标,不断的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又怎么会感觉到无聊呢?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位名人的真实经历:他经历了三次高考,尽管前两次都不如意可是他不放弃,尽他自己最大的努力参加了第三次高考,终于考上了大学。后来经过他自己的努力还成为了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办人,他就是马云。

“只要你努力了,有目标,并且一直向着那个目标前进,那么高考就会成为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就是我对高考的看法。


作文我看高考(4)

春秋战国,硝烟弥漫,中原各国自相残杀。国内明争暗斗,北狄、南蛮、东戎、西夷大举侵犯中国。举世皆浊有一人独清;众人皆醉,有一人独醒。“微管仲,吾将被发左衽乎!”管仲,于战火纷争中崛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先前侍奉于公子纠,面对公子纠的败落,他面临一个问题:死或不死。是用死亡来表达自己的忠心赤胆,亦或是保全姓名于乱世,完成自己治世之理想?他的同僚选择了死亡:召乎死之。而管仲则选择了后者:管仲请囚。他深知,他不能死,他要为更伟大的事业而奋斗,他不拘于此小节。“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他赢了,他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任卿相。助小白完成了北杏之盟、荆之盟,齐侯会宋公、卫候,会陈人、蔡人等一霸春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不拘于小节,有伟大的抱负和理想,并有与之匹配的才华。管仲,于民族大义中抉择,以仁为本,解救中原!狄人伐邢,救亦或是不救?救,对齐有何益处?邢国远于千里之外,路途遥远,风餐露宿,将士疲敝,能不能赢先不说,光是外出花销便会拖垮齐国经济的发展。不救,狄人距齐甚是遥远,一年两年似乎也打不到这里来。救还是不救?管仲给出的回答是“救”“夷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诗曰:“‘畏此简书,且不怀归’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遂救邢。”站在本国的立场考虑,自然不救为好,可是站在仁义、站在中原文化的角度来看,救,必须救,现如今礼崩乐坏,中原文化处于千钧一发之际。若不救,将使千古仁义毁于一旦,使千年的文明消失殆尽。他深谙此理,所以“纵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大局面前,不顾及小家的利益。在历史兴衰面前,能敏锐察觉出时局的变化,做出有利于天下的决定,是的,是天下,不在一人,一家、一国,而是全天下。真正的英雄就是像管仲一般,能于乱世之中崛起,不拘小节,真正的英雄应以仁义为本,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