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的作文(实用17篇)
月色朦胧
2024-07-23 09:14:22
其它
其它

策略的作文(1)

知识要点:

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文章的内容如能超越一般学生的认知领域,显示出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那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要求以《关心》为题作文,当不少考生把目光锁定在人类的亲情时,有位考生却把爱心投向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球,文章将“绿荫如盖的大地”、“浩瀚无垠的大海”、“交错分布的江河”分别喻为地球,“美丽的肌肤”、“蓝色的衣裳”和“奔流不息的血脉”并引入被喻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河流域由于大片森林被焚烧而染上“炎症”等知识性较强的内容。由于新知迭出,读者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双丰收。

2、以事出新

初中三年的学生生活常常进入考生的选材视野,但雷同者多,出新者少。而有些考生却能把眼光锁定在特殊日子所发生的特殊事件上,给人“人有我新”之感。浙江宁海市2中考作文要求以“明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不少考生取“明天”的引申义构思,有位考生却取“明天”的本义作文,拟题《明天就是中考》,记叙了“挤独木桥”的前一天老爸赠送“作战武器”派克笔、老妈熬出高能量食物小米粥和表哥提供新式手表三件事,并在“后记”中这样结束全文:“粗硬的派克正在舞动,已被小米粥填饱的肚子正在提供能量,nike在忠实地记录时间……”有的同学把叙事的笔触延伸到考场,更体现出所选角度之新。更有独具眼光的作者把叙述的时空就锁定在眼前的语文考场。武汉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服务”为写作范围,自拟题目作文。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所叙时间变一般考生的“过去进行时”为“现在进行时”,自拟题目《谢谢您,护花使者》,叙述自己在语文考场上的两次意外(一次墨水用完,一次鼻子出血),两次得到“如慈母般”的穿白裙的监考老师的关心和鼓励的具体经过。文中的“护花使者”身份特殊,所处时空特殊,这些都闪耀着作者创新思维的火花,使“服务”这一文旨演绎得别具魅力。

3、以能出新

这里的“能”指某种特长或技能。如果你能选择“人无我有”的“能”作为题材,并在文中不断亮出有关此“能”的种种术语,那么阅卷老师的眼睛会为之一亮,你的文章也就会因此而脱颖而出。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我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位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下象棋的考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特长,在题目的横线处填上“棋如人生”四字。文题将特长与哲理思考融于一体,已见出手不凡;行文时又以对比手法分析不同类型


策略的作文(2)

从以往考场情况看,不少考生由于紧张,拿到作文题时大脑中会出现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有何应急方法呢?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慌乱,只要讲究方法,审题立意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写作材料也会纷至沓来,如此,写好作文就不会是神话。

在此,本文送给大家迅速打开作文思路的有效方法。

一、如是意料之中的新材料作文,出现写作困难,如何应急呢?

今年中考极有可能考材料作文,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目,如何快速提取核心思想,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方法有六:一抓关键句,二分析关系,三推敲褒贬,四由果溯因,五推敲命题意向,提炼中心意思

六由物及人,由自然到社会联想。

(一)抓关键句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二)分析关系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三)推敲明确褒贬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四)由果溯因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五)推敲命题意向,提炼中心意思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六)由物及人,由自然向社会联想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二、作文题类型有变化,如何应急?

如果不是材料作文,而是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怎么办呢?

也不用急,下面的方法帮你稳拿高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很强,下面结合过去的中考题作一解说,可仔细想想。

(一)置换法

1.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中考作文题: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2.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例如重庆中考作文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这么说来,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例如上海中考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会看到什么?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这么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

(二)补充因素法

所谓补充因素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例如,安徽中考作文题: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也就是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

再如广东中考作文题: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不能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浙江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即给触摸、感受补充状语。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


策略的作文(3)

“百分策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吗?哈哈,反正是学校里的一种激励政策。我们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在这受益匪浅。好吧!我给你讲讲。

我们学校是一所有名的私立学校,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我们学生自己的积极性,主观性。好比在课堂上,对于新课程老师领导学生,让那些学习好的小号学生发挥主导能力,先弄懂,弄清。然后,在课堂上以一位小老师的名义去课堂上讲课,让学习自己相互提问,相互督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让学生变得更自信,和老师更亲切。我觉得这是我们无师课堂的真谛吧!

“百分策略”就是我们每个月反复的做几张卷子,一张张的反复的过这些卷子,第一张弄不懂就不往下进行,就这样,到月底呢,老师就综合这些卷子合并到一张上面,让我们做。最后,我们的分数基本都能达到九十分以上了,大约有一半能达到百分。我觉得“百分策略”能使学生更积极,更努力。

说到这里,再瞧瞧我的成绩吧!都是九十五左右,从没有考过一百分,看似九十五分跟百分只是五分之差,好像不是很多,但我总结一下这区区的几分也许就是一个学生无法越过的.大山,这座大山不是成绩差,而是我们大多数同学的粗心大意,更是同学能否坚持不懈,我认为只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比平时更仔细更认真的品质和态度,才能达到真正的百分。

我喜欢我们学校的“百分策略”,它不光是卷子上的百分,更是我们在人生成长中的百分,它给我们增添了细心和坚持的精神。


策略的作文(4)

抓紧时间“补短”掌握技巧“避短”

在考前冲刺训练中,同学们应当回顾和梳理一下自己的作文,找出自己的闪光点,有针对地强化训练,力求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努力使长处变得更长,从而写出满意的中考作文。如果费时间去寻找写作短处,苦苦地弥补不足,效果是不会理想的,甚至可能越练越缺乏信心。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扬长训练。

强化辩证思维

一般来说,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当看到某一篇课文,或者某一篇优秀作文时,在羡慕的同时肯定会说,这个问题不是我完全没有思考过,只是缺乏深度和条理,有些观点也找不到充分的依据来证明,所以一旦提笔作文总觉得理不出头绪或者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思维没有达到一定的理性深度。

同学们不妨试一试下面的方法:一是把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作个梳理,对这些问题先想一想,再拿来与同学,或家长展开有理有据的交流、辩论。二是把自己对事情的真实感知和体验,包括质疑和反面观点求证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论记录下来,整理成以“生活与思考”为主题的文章。三是揣摩优秀作文。面对优秀作文的题目,你先尝试着立意、选材、构思,然后看原文和点评,相互对照。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思维过程中,或条理混乱,或简单化、片面化的缺陷,从而克服思维的肤浅和脱离实际,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倾向,有效地巩固并深化思维的成果,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

激活新鲜素材

同学们都想努力做到作文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冲击力和震憾力。这就要求同学们不断感知、体验和新鲜经验和新鲜信息。有意识地在生活实践和课外阅读中仔细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尤其是多观察各种各样的人,深入细致地体验生活、体验“喜怒哀乐忧”等各种情感,并把自己拥有的新鲜材料激活。

下面是考场满分作文中的一段话:“人生好像一艘船,世界好像大海,人自身好像是开船的舵手,思想的倾斜与时代的选择好像时而变化着走向水流与或大或小的风”。作者之所以善用比喻,正是因为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又能从阅读中借鉴和撷取某些材料。(2006年《善待失意》安徽)再看一段话:“看吧,德国总理‘铁娘子’默克尔更像是一位有着高度凝聚力的‘母亲’,每场比赛她都抛开繁忙的国务,亲临球场看着伟岸、坚强的‘儿子’们奋勇向前。德国人向来认为自私自利是一种耻辱,如今,他们用自己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交口称赞,他们很有希望继续下去”。(2006年《德国践车,滚滚向前》江苏盐城)写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关注更体现了比赛的份量。

从阅读和生活中尽可能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增加积累、深入体验,才可能做到临场发挥“左右逢源”、“为我所用”。也只有通过人物自身的、具体可感的言行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才能达到形象丰满、有血有肉的效果。作文,追求和表现自己的个性,有了新鲜的材料,还要下功夫联系自己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来立意,做到这一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就很容易了。

反复锤炼语言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但是,运用的语言鲜活而富有个性风格,就会使文章大放异彩。写作训练中要学会反复锤炼,努力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方法恰当。概念化的、抽象的、生涩的词语尽可能少用,多用富有色彩、动感和情绪体验,能诉诸人的感官,调动人的形象思维,撞击人的情感世界的词语,学会用近义词和反义词来体现事物细微的差异和鲜明的对比。学会灵活得体地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等。

锤炼语言,要学着恰当引用。在行文中,可引用诗词佳句来增添文章的文字情趣,增添新意。可妙引经典句式,以此来优化文章语言,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没有……就没有……更没有……”等经典句式。还可以妙引流行词句,增添语言情趣。如广告词“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山高人为峰”等。学着巧用修辞。多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耐人咀嚼。多用短句和散句,穿插一些长句或整句,使文章的语言灵活而多变,富有诗意。还要学会在突出位置设计精彩语句。在文章开头、结尾、过渡、总结等位置,或者用些精美的排比句、对比句等,或者活用新鲜的时尚语言,或者选用饱含哲思的警言格句,或者借用诗意化的表达。这样,既强化了读者的印象,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补短”与“避短”虽仅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和策略。每一位同学在写作上都有自己的长处,在考前冲刺训练中,只要更加注意发现并发扬自己的写作长处,就能挖掘出自己更大的潜能,扬起自信的风帆,在中考中就一定能写出有深度、有个性,文质兼优的美文来。

久隆模范中学高级教师朱寄望


策略的作文(5)

写文章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做基础,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做指导,还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需要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面对中考,你就胸有成竹了。中考在即,具体要做好下列准备:

明确中考的作文要求

中考写作测试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体现在:“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作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是近年中考作文试题的重要设计意图之一。一个初三学生,从牙牙学语,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到十四五岁,以花季的遐想悟世界,经历的生活已有十多年,写作素材的积累史也有了十几年,中考作文,就是调动生活的积累,唤醒尘封记忆的过程。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模仿罗丹的.话说: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作文,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感悟、缺少认识、缺少积累。

生活在家庭中、校园里、社会上,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情,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成长过程,都会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痕迹。为此,同学们可以围绕自然、社会、人生三大方面,精心准备相关素材,如有关“爱国爱乡”、“勤奋惜时”、“勤俭节约”、“保护环境”、“构建和谐”、“豁达乐观”、“理想抱负”、“执著追求”等方面的素材。同时,对于积累的素材要学会 “一例多用”,比如,“爱迪生经历了800次实验后才成功”这个例子,既可以用来证明“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个观点,也可用来证明“要有恒心”、“要有执著精神”等观点。

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

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不妨把进入初三以来写过的课堂作文、考试作文、随笔等挑选几篇,从拟题、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对提高你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帮助。

明确各种文体的关键

把握细节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一篇文章可写的事情很多,可以从多角度选材,但角度不宜太大,要善于从小处入手,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位考生在写以 “精彩”为话题的作文时,选取在爸爸匆忙出门的时候忘记了系鞋带,妈妈没有吆喝而是默默地帮爸爸系好鞋带,作者抓住这一瞬间爸妈的动作、表情来构思文章,在动作和表情的描述中,就把爸妈这种深厚而甜蜜默契的和谐之情显露了出来。

写记叙文在叙事完整的基础上,应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有篇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先写班上的同学在检查组来学校检查工作时,按照老师事先布置好的问题来回答,看到一个个同学“配合”得很好,他实在无法再忍受下去,心一横,豁出去了,从心灵深处发出:“我们不需要如此千篇一律的作答,不需要如此天衣无缝的合作。合作本身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需要真诚,需要用心沟通。隔着心门的交流,越是‘完美’越是虚伪。我们无需‘完美’,只要真诚!”

抒写真情实感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小作者眼光独到,将焦点放在了小小的课堂上。文中的“我”“豁出去了”后的一番慷慨陈词,“无需完美,只要真诚”的立论,体现了作者痛贬虚假丑恶的勇气,充满真情实感,极具思想的穿透力。“方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还要让情节摇曳多姿,引人入胜。可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可一波三折,储蓄隽永;可适当地安排插叙;可节外生“枝”,在故事主线叙述中,横生变故,情节自然就多了一些波澜。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统帅,论据是血肉,是供调遣的士兵。写议论文,要精心选择论据。论据要“与时俱进”,即选择论据要选择新近出现的人和事(如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事例),力避“地球人都知道”的陈旧“经典”。同时,使用论据要注意中西合璧,古为今用,这样的论据更有说服力。

加强专题性写作训练

所谓专题性写作训练,就是集中围绕一个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反复练习。比如“家庭”专题,可以以“家”为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审视它:《我心中的爸爸 (妈妈)》、《我爱我家》、《三口之家咏叹调》、《家中来了陌生人》、《我的兄弟姐妹们》、《好大一个“家”》等,通过以上练习,你就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领悟“家”的内涵,无论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家”,还是引申意义上的大“家”,你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会有许多新的理解。考试时,面对《有家真好》《我想唱首歌》这类试题,你就能轻松地调动积累,选出恰当、有个性的材料,表现出对写作内容较为深刻的思考,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赞赏。

讲究卷面整洁与工整

近年来,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卷面应该是符合字数要求,书写格式规范,标点正确,字迹工整,没有错别字的。否则,卷面分被扣在所难免,更重要的是卷面能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心情,可以想象,受伤的总是卷面不洁的你!因此,平时书写要养成工整、流利的习惯,给评卷者留下美好直观的好印象。

根据近年中考作文试题特点,展望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个人认为: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在继续体现课标的精神实质,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文体自选,让每个考生都能尽情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的基础上,试题将会有开放自主的空间,但又不容易套题,一定限制性的话题或材料作文,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考生要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关心周围生活,多积累,勤思考,多练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相信经过精心准备,在考场上,一定能够妙笔生花,挥洒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绩。


策略的作文(6)

同学问:怎样才能在60分的作文这一大题上多得分、得满分?

对于绝大多数的高三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作文基本分,若以分数论,60分中要拿稳45分左右。这45分已不会拖一般同学语文的后腿了,有了稳拿45分的实力,更有望冲击发展等级的高分,如果不切实际地好高骛远,反而得不偿失。

高考抓基本分,可以着重于以下几点。

一、力避低级的“硬伤”

书写。字写得是否漂亮可能已经无法改变,但可以写得认真,尽可能让阅卷者看得清楚,看着舒服些;字不要太小,笔的墨色不要太淡,写错了字不要乱涂,更不要写了一大段打一个大叉边上注“不要”之类。还有,每个第一格千万不要写标点符号,那是大煞风景的。至于错别字,许多同学对常用字写错常常是贪快,笔误,只要留心一点就可以了。

字数。以超过规定数50至100为宜,虽然评分时“每缺50字”才扣“1分”,但“连字数都不到”给阅卷者的总体印象列深刻,实际扣分时自然不止这点。

标题。首先一定要有,许多同学落笔时一时没想好而空着,却常常因为时间仓促而最终忘了补上,虽然“没有题目扣2分”,但“连个题目也没有”,早已影响了总体给分。其实是题目能新颖别致些固然好,但千万不要古怪。虽说“题好一半文”,但只要文章还可以题目普通一点也没关系。

二、切忌行文中“大煞风景”

忌常识错误。缺乏对生活常识、社会共识的把握,常常使一些语言基本功还不错的作文难上档次。最典型的是“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常常被一些同学用来论述吃苦、经受生活磨练的重要性,但不晓得这句话虽然是一部分人的口头禅,不少家长也常用它来勉励子女,但它是“上不了台面”的,因为吃苦的目的是为了出人头地之类,显得格调太低。

忌生搬硬套。一是对什么话题或材料都提炼出“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类大而无当观点,而不能运用相关原理提出具体的看法并作分析;二是材料乱用,不管是什么题目,爱迪生、居里夫人反复试验,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等,似乎都拾搭得上,最要命的是还不会把握要论述的观点有所侧重地表述与分析。最拙劣的是不顾题目变化,尾随上年众所周志的高分作文而套作。

忌哗众取宠。受媒体搞笑类娱乐节目、另类文章的影响,有的作文虽然引人注目,但由于无聊甚至格调低下的内容或说法,常常使阅卷者在“奇文共赏”后难赐高分。有的同学为了论述“选择做什么的重要性”,显示自己的“辩才”,说:“交了作业不一定取得好成绩,有了好成绩不一定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不一定能取(娶)到老婆,取到老婆不一定能生孩子。”有的同学以自己的同龄人乃至阅卷教师为讽刺或贬斥对象,显得粗俗而大煞风景。如有的同学说“阅卷的教师,你该不会像一只笨猴那样不懂足球吧,因为下面我要讲足球了”,弄得阅卷者哭笑不得,该不是一件好事!

三、谨记平中见奇,常里求新

从近几年来考场作文看,内容是丰富还贫乏,常常是高考依凭的一个重要评分点,也是形成高考作文区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立足“平常”,从“基本”中显优势求新奇显得非常重要。

强达到“形象丰富”,可以有各种途径:尽可能多描写少叙述,多方面地表现描写对象,编故事工串连几个细节等。这些都能做到固然好,但大部分同学只要能注意到一、二点,能以平常心态在某一点上留意一些,事实上也极有可能争到“发展”分数。

有的同学按教师要求或对照“意境深远”等发展等级标准:要多采用比喻和象征,要运用化实为虚和空白艺术,要寓哲理于描写抒情中等,追求不直露,结果或写得晦涩难懂,或写得散漫不堪,或洋洋洒洒而言不及义。

拿稳基本分是求高分的秘诀。


策略的作文(7)

近代以来科学史上不断的演绎着分化和综合。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综合时代决定了现代教育也必然朝着综合化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在这个大综合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2001年6月,我国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政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部分中小学课程作了重大调整。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着变化是将一些原来的单科性课程整合为综合课程。同时开设专门的综合课程,如小学和初、高中都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界限,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查阅1999、2000、2001年教育类核心期刊、有关教育论着、“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发现,1999年期刊、2000年期刊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研究很少,直到2001年才出现一些。在我国仅有少部地区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而很少有人专门进行过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策略、方法和模式的设计开发课题研究。从教育技术的视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多见。即使是专门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书籍文章或者是研究报告也绝大多数是从教师的角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以及其课程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方面进行研究。而从学生的角度,对长期处于传统的分科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学习这门课程,以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却没有多少研究。为此,我们觉得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策略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将结合中学生的个性特征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以及学习策略的研究两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历史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性课程的超越和发展。和一般事物发展顺序一样,综合实践活动或者说综合性课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萌芽、兴起、发展三个阶段。

追溯综合实践活动的历史,可以从古代学校教育课程中寻到它的足迹。我国隋唐时期的《千字文》、宋代的《三字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在西方,以综合性课程为主的教学状况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是综合实践活动或者说综合性课程真正兴起的时期,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立的思想体系和实践类型。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三种不同的课程范式。主要影响人物有德国的赫尔巴特、齐勒,美国的杜威等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综合实践活动或者说综合性课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先后出现了多种综合性课程的思想,如一体化课程、人本主义课程等等。主要影响人物有杰雷特福谢依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㈠教育观:从知识教育到生活教育的转变

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的价值意义究竟何在?“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这是多年来教育理论家们争论不休的理论难题。教育是一种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实际活动领域,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人作为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以合理的方式展开人生,体现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意义,获得个人的幸福。因此,教育必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当前教育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脱离。如果教育没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方式,那么它就丧失了生活和生长的意义。从人的存在、人的生活角度看,教育是儿童通向可能生活的终结,因而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应成为一种生活的教育。

教育本身应具有生活意义。因为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生命过程的重要环节。教育通过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传承,不仅给予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人生活的智慧。从知识的传授到智慧的启迪,这是教育观的一大改变。

㈡课程观的转向

多年来我们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课程观。第一种课程观是知识或学术理性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把课程视为“学科”,或者“知识”,认为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未来生活提供充足的理性准备。这种课程观在演变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取向,一是生活预备取向,二是理性主义取向。比如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的学科课程,布鲁那为代表的“认知发展”课程理论等。多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知识中心的理性主义倾向。第二种课程观是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把课程视为经验,认为课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实现的手段,强调活动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比如卢梭的“自然教育”,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的自然适应性”,杜威的“从做中学”等无不是这种课程观。从重视知识和理性发展,到重视儿童的存在、儿童的经验和活动的价值,以及强调课程作为儿童自我实现的中介和手段,无疑是课程观的一种进步。第三种课程观是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是建立在现象学、解释学和批判理论基础上的。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注重学生创造课程的能力。

以上三种课程观分别从知识和理性、儿童与经验、生活和经验重建等不同角度建立其特定的课程观念。现在新的课程观要跳出“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框框的限制,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一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儿童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实践,沟通儿童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发展性的教育中介,教师和学生是这种发展性教育中介的创生者。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这种反思性、批判性、实践性的课程观和发展课程观来设计课程,是对“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和“课程即知识”的课程观的超越。

㈢新发展阶段论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逻辑组织

1。新发展阶段论

日本学者安彦忠彦更具个性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当代儿童个体新的发展阶段论并提出根据其规律实施的不同教育课程。

儿童个体发展的早期,大体可分为如小三个基本阶段:

l感觉运动时期(0-3岁),教育课程应该以游戏、生活活动为主。

l外部语言运动时期(4-7岁),教育课程以言语的认知活动为主。

l内部语言运动时期(9-11岁),教育课程主要以逻辑性的认知活动为主。

学生个体发展后期,即进入青春期的.11-22岁左右,是面向自我发展的阶段,可分为如下两个基本阶段:

l个体自我探索时期(11-15岁),它不仅仅是自己特性、适应性和个性探索的时期,而且也是进入到志向、前途、专业探索的时期。

l自我发展时期(16-20岁),个体以探索经验为基础,以不断发展和深化自我个性的经验为目标。

2。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逻辑组织

第一阶段,小学1-3年级,以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的学习为主。

第二阶段,小学4年级-中学3年级,以主要表现为学问性知识学习,并逐渐出现反省性知识和自我知识。学生要通过逻辑性的思考探究活动,来实现法则概念和方法的习得。

第三阶段,高中1年级-大学2年级,以自我知识和反省知识为主。在这一阶段,学生作为面向内在知我得方面,开始关注自我的人生方向、职业选择、适应性和能力等方面,关心自己与外在的不同。这一阶段中,学校的教育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自立、内省能力为中心,教育课程的内容以选择性为主,共同性知识作为必要的补充。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课程内容

㈠综合性学习的定义

关于综合性学习从它产生开始就有多种定义,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以下几个定义。

东北师范大学的熊梅博士,根据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当代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内涵作如下的概括: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是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的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它强调从外在的内容性是转化为内在实际的结果,实现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结果的统一。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徐晓东,给出这样的定义:所谓综合性学习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结合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等内部动机为基础,在课题学习中不受学科分类所束缚,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性的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问题解决能力的伸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学习。

日本“教育工学事典”将综合性学习定义为:不做学科区分,对于主课题和子课题,学生进行体验活动,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进行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学习。

总结了以上各家的定义,我的认识是: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学校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围绕某一中心主题,有意识的运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获得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强调培养学生主体性地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以及创造性、协作性地处理事物的态度,促进“生存发展能力”的形成。“生存发展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的核心能力,它有三个要素:丰富、多样、完整的人格,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共


策略的作文(8)

1.命题作文

一是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要仔细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

二是确定中心,选好材料。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确定写作中心后,就要围绕中心,对回忆的材料进行取舍,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进行作文。

三是列好提纲,确定详略。在动笔写作之前,要列好一个写作安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能略写,分个主次。

2.半命题作文

一要补好文题,即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三点:

(1)易于自己写作,如“(妈妈、我、故乡的小河……),真不简单”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就另选词语。

(2)确定体裁。一般考场作文都没有文体要求,但我们写作时一定得有文体,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 人记事,还写景状物,或是阐述道理。一旦文体确定,写作时就要突显所确定的文体特点,坚决杜绝“文体杂柔”“文体四不像”的现象。

(3)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如“,真不简单”,有的考生填上“打麻将”“抽烟”“自杀”等词语,这样让阅卷老师瞠目结舌,降低了文章品位。

二要选好材料。补写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三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其实这是任何类型作文都应该做到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要抓住人心,吸引读者往下读的欲望,分数也会有所提高;如果没有结尾会让读者感觉文章没写完,所以结尾也是作文的关健。开头和结尾可用同一语句或同一风格。

3.话题作文

一要重视话题的提示语。因为提示语对我们的理解、思考和构思,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理的难度,从而能让我们减少审题失误,使作文考查的目标更加直接和单纯。

二要紧紧围绕话题的主旨。所拟题目要准确传达所给材料的.主题信息,文题统一。题目的好坏虽不是评分的标准的决定因素,但题目的好坏也能直接影响作文得分的高低。

4.材料作文

一要认真读懂材料,把握材料主旨。不论材料的形式如何,它总有一个主旨,正确理解这个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

二要适当使用材料,既不能避开原材料,另辟蹊径,又不能死抠原材料。倘若写成议论性文体,我们可以从材料中引发观点,可以概括材料内容,以此作 为论据,可以把材料作为拟题的依据,可以把材料作为文章的结论。倘若写成记叙性文体,我们更应把握材料倾向,引发联想,选好写作角度,完成作文。

三要准确地理解材料,防止出现错误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在完成材料作文时,尤其是在写成议论文时,一定要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道德、精神、情操、美德等多个方面作必要的思考,做到观点正确、论证有力、有理有据,努力克服偏激、片面的观点。

四要按要求写作。材料作文一般都是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所组成。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试题的“指令”进行写作,切忌不看要求就匆匆下笔。

五要选好角度,注意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如何避开“落俗”。就要靠求异创新,否则就是千人一文了,应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


策略的作文(9)

名师档案

吴金开

厦门市槟榔中学校长助理、教务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首批省级语文骨干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厦门市首批中学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厦门市学科带头人,思明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中考作文分值大(50分),历来是各位考生考前关注的重点。在最后50余天冲刺阶段,如何准备才能稳操胜券?今天,我们邀请到在历年中考中成绩显著的厦门槟榔中学的语文高级教师吴金开老师,为你解读中考作文冲刺的策略。

一谈起作文,很多同学就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难在哪里呢?一是不知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写。其实,作文跟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难”也就自然变为“易”了。

写文章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做基础,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做指导,还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需要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面对中考,你就胸有成竹了。中考在即,具体要做好下列准备:

明确中考的作文要求

中考写作测试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体现在:“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作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是近年中考作文试题的重要设计意图之一。一个初三学生,从牙牙学语,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到十四五岁,以花季的遐想悟世界,经历的'生活已有十多年,写作素材的积累史也有了十几年,中考作文,就是调动生活的积累,唤醒尘封记忆的过程。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模仿罗丹的话说: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作文,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感悟、缺少认识、缺少积累。

生活在家庭中、校园里、社会上,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情,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成长过程,都会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痕迹。为此,同学们可以围绕自然、社会、人生三大方面,精心准备相关素材,如有关“爱国爱乡”、“勤奋惜时”、“勤俭节约”、“保护环境”、“构建和谐”、“豁达乐观”、“理想抱负”、“执著追求”等方面的素材。同时,对于积累的素材要学会 “一例多用”,比如,“爱迪生经历了800次实验后才成功”这个例子,既可以用来证明“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个观点,也可用来证明“要有恒心”、“要有执著精神”等观点。

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

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不妨把进入初三以来写过的课堂作文、考试作文、随笔等挑选几篇,从拟题、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对提高你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帮助。

明确各种文体的关键

把握细节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一篇文章可写的事情很多,可以从多角度选材,但角度不宜太大,要善于从小处入手,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位考生在写以 “精彩”为话题的作文时,选取在爸爸匆忙出门的时候忘记了系鞋带,妈妈没有吆喝而是默默地帮爸爸系好鞋带,作者抓住这一瞬间爸妈的动作、表情来构思文章,在动作和表情的描述中,就把爸妈这种深厚而甜蜜默契的和谐之情显露了出来。

写记叙文在叙事完整的基础上,应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有篇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先写班上的同学在检查组来学校检查工作时,按照老师事先布置好的问题来回答,看到一个个同学“配合”得很好,他实在无法再忍受下去,心一横,豁出去了,从心灵深处发出:“我们不需要如此千篇一律的作答,不需要如此天衣无缝的合作。合作本身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需要真诚,需要用心沟通。隔着心门的交流,越是‘完美’越是虚伪。我们无需‘完美’,只要真诚!”

抒写真情实感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小作者眼光独到,将焦点放在了小小的课堂上。文中的“我”“豁出去了”后的一番慷慨陈词,“无需完美,只要真诚”的立论,体现了作者痛贬虚假丑恶的勇气,充满真情实感,极具思想的穿透力。“方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还要让情节摇曳多姿,引人入胜。可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可一波三折,储蓄隽永;可适当地安排插叙;可节外生“枝”,在故事主线叙述中,横生变故,情节自然就多了一些波澜。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统帅,论据是血肉,是供调遣的士兵。写议论文,要精心选择论据。论据要“与时俱进”,即选择论据要选择新近出现的人和事(如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事例),力避“地球人都知道”的陈旧“经典”。同时,使用论据要注意中西合璧,古为今用,这样的论据更有说服力。

加强专题性写作训练

所谓专题性写作训练,就是集中围绕一个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反复练习。比如“家庭”专题,可以以“家”为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审视它:《我心中的爸爸 (妈妈)》、《我爱我家》、《三口之家咏叹调》、《家中来了陌生人》、《我的兄弟姐妹们》、《好大一个“家”》等,通过以上练习,你就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领悟“家”的内涵,无论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家”,还是引申意义上的大“家”,你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会有许多新的理解。考试时,面对《有家真好》《我想唱首歌》这类试题,你就能轻松地调动积累,选出恰当、有个性的材料,表现出对写作内容较为深刻的思考,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赞赏。

讲究卷面整洁与工整

近年来,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卷面应该是符合字数要求,书写格式规范,标点正确,字迹工整,没有错别字的。否则,卷面分被扣在所难免,更重要的是卷面能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心情,可以想象,受伤的总是卷面不洁的你!因此,平时书写要养成工整、流利的习惯,给评卷者留下美好直观的好印象。

根据近年中考作文试题特点,展望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个人认为: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在继续体现课标的精神实质,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文体自选,让每个考生都能尽情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的基础上,试题将会有开放自主的空间,但又不容易套题,一定限制性的话题或材料作文,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考生要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关心周围生活,多积累,勤思考,多练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相信经过精心准备,在考场上,一定能够妙笔生花,挥洒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绩。


策略的作文(10)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得分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笔者在山区初中教学语文20多年,发现学生写作文始终存在困难,也体会到了作文的确不好教。由于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枯燥无味,“流水账”现象十分严重。下面笔者就山区初中生作文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山区初中生作文现状

(一)书写凌乱

据笔者观察总结发现,山区初中生的作文书写凌乱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差”,学生作文的卷面整洁度和书写都比较差,作文卷面不够整洁,书写潦草;二是“乱”,文章的谋篇布局比较乱,一篇作文的段落安排不够合理,每个段落所容纳多少内容不确定,容易受三段论的思维定势影响,开头和结尾往往脱离文章主题。

(二)作文材料俗套

新颖的作文材料能够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然而,山区初中生见识少,阅读量小,积累的作文材料有限,写作时容易落入俗套。以写“关爱”为话题的作文为例,2个班共100多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选取的材料是我生病了,父亲或母亲背我到医院看病:下雨了,爸爸、妈妈给我送伞等。俗套的作文材料,无法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改卷教师看到千篇一律的作文,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作文自然也就得不到高分。

(三)语言平淡

山区初中生作文语言平淡,原因在于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口语化较为严重,使用的词语不够丰富,写出的句子不够生动。此外,学生在写作时喜欢平铺直叙,不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作文显得枯燥无味。比如,一次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的作文题目是《从此,我不再》,()有一位学生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从小就是一个任性一点的人,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点都要得到,不管多贵,我行我素,我决定的事无法改变。该学生因受壮族人说话习惯的影响,写出的作文语序颠倒,语句不通顺,缺乏感情,过于平淡,无法吸引读者。

二、提高山区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一)积累语言,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针对山区初中生在写作文时经常会出现文不达意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书籍、杂志、作文选等拿到班里,每个星期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摘抄书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也可以摘抄一篇完整的文章,在写作文时适当地引用。此外,在提高山区初中生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尝试在班里开展相应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请一位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3分钟演讲,然后请全班学生针对这位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价,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名人的读书故事”这一主题进行课前3分钟演讲,从第一组的第一位同学开始,全班学生轮流讲,教师要对每一位演讲的学生进行评价,可从遣词造句、演讲的语速、演讲的内容等方面给予评价。

(二)选好素材,选准素材

写作离不开素材,素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文章质量的高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取素材。一是“真”.在选取作文素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在生活中有切身感受的人和事,让真人真事感动自己,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以写作文题目《难忘的一瞬间》为例,教师可以指定学生选取发放语文月考试卷这个瞬间,引导学生从老师的话语、当时教室里的'气氛、同学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写起,表现出真实的情境和情感。二是“典”.“典”是以真实的情感和典型的材料反映作文主题,在学生的生活中,类似的素材有很多,面对众多的作文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精心挑选,尽可能地选取典型的、能体现作文主题的材料进行详写。以写作文题目《我变了》为例,学生围绕作文题目列出了很多材料,如我的身体变了、我的性格变了、我的爱好变了、我的处世态度变了、我的着装观念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变了等,在辅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中的重点词“变”入手,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普通材料中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详写,达到材料为主题服务的目的。三是“新”,学生在写作文时,面对众多的作文素材,应当选取最能服务作文主题的、最新颖的材料来写。虽然学生的生活状态、情感经历大致相同,但每个人的思想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作文材料。在指导学生写作文题目为《精彩的一幕》时,首先,教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自己觉得精彩的瞬间,再选出最新颖的素材,然后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展开写作,重点剖析人物心理的变化,突出作文主题的重要意义。

(三)作文结构要合理

作文的合理布局是指对每一个段落的精心处理,写作时仔细考虑每一个段落可容纳的内容是多少。在写作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的作文固定在4—5段,每一个段落的长短根据内容来确定,杜绝出现三段论的现象。比如,让七年级学生写题为《不同的中学生活》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3个侧面写不同的中学生活,每一个侧面作为一段,加上开头和结尾,整篇文章可以分为5个段落。合理的布局谋篇能够体现出作文的整体美。一篇作文有了合理的谋篇布局,这时就可以要求学生采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如开头要精彩,内容要充实,结尾要有力。以学生写“爱”为话题的作文为例,开头、结尾可以引用名言、诗句,也可以采用修辞手法呈现精彩的场面,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四)加强书写训练,提高作文卷面的清洁度

山区初中生在书写上不够重视,字迹潦草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将“口”写成“0”等。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为学生配置专门的写字指导老师,给学生讲解拿笔的姿势、写字的笔顺等。其次,每个星期开设一节写字课,让学生从练习写课本中的生字词开始,逐步过渡到抄写课外书籍里的优美句子。此外,语文老师要与本班各学科科任老师达成共识,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写字时笔顺笔画不合格的、字的书写结构不合理的、卷面整洁度不合格的都要进行相应地指导,也可以要求学生重写,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在教学中渗透这些做法,对学生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的作文书写才会变得美观、整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山区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从作文的选材、作文的布局、作文的语言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策略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策略的作文(11)

我们学校是一所有名的私立学校,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我们学生自己的积极性,主观性。好比在课堂上,对于新课程老师领导学生,让那些学习好的小号学生发挥主导能力,先弄懂,弄清。然后,在课堂上以一位小老师的名义去课堂上讲课,让学习自己相互提问,相互督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让学生变得更自信,和老师更亲切。我觉得这是我们无师课堂的真谛吧!

“百分策略”就是我们每个月反复的做几张卷子,一张张的反复的过这些卷子,第一张弄不懂就不往下进行,就这样,到月底呢,老师就综合这些卷子合并到一张上面,让我们做。最后,我们的分数基本都能达到九十分以上了,大约有一半能达到百分。我觉得“百分策略”能使学生更积极,更努力。

说到这里,再瞧瞧我的成绩吧!都是九十五左右,从没有考过一百分,看似九十五分跟百分只是五分之差,好像不是很多,但我总结一下这区区的几分也许就是一个学生无法越过的大山,这座大山不是成绩差,而是我们大多数同学的粗心大意,更是同学能否坚持不懈,我认为只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比平时更仔细更认真的品质和态度,才能达到真正的百分。

我喜欢我们学校的“百分策略”,它不光是卷子上的百分,更是我们在人生成长中的百分,它给我们增添了细心和坚持的精神。


策略的作文(12)

【关键词】作文 快乐 操作

常听有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每到作文课,学生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他们惧怕作文,无话可说,不知道怎样下笔,只能在课堂上苦苦地受着煎熬,而真正觉得写作文快乐的学生并不多见。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E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可见,写作文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学生又是多么害怕作文。我认为要消除“作文恐惧症”,其实很简单,我们生活都在追求快乐,享受快乐,如果能让学生的作文也充满快乐,那么学生一定会消除“作文恐惧症”。快乐作文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主安排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否则它就成了别人嚼过的馍馍。长期以来,教师是在做学生的事情,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结果教师“喂”得津津有味,学生却饥肠辘辘。

二、充满激情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谁能相信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三、正确评价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上。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因此,我们老师不要高悬我们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来苛刻学生的作文。

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教师要宽容,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此外,搭建展示平台也十分必要。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辟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老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吧。


策略的作文(13)

1、整蛊食物:有很多食物可以做手脚,网上经常使用的方法是用牙膏当奶油用,挤到面包上,然后假装自己在吃,等宿舍的同学看到了,有可能也想吃(我们宿舍都是有食同享),你就把面包给他。当然你也可以把面包放在公共的位置,比如宿舍的桌子上,有人饿了就会饥不择食的。牙膏虽然不宜食用,但是即便吃一点也不会影响健康的。

2、送空盒子礼物:钱盒子君曾经送给一个女孩子礼物。故事是这样的,四月一日这天她告诉我说今天是她的生日,我该送她礼物。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送了她一个礼物,并要求她等回宿舍以后才能打开盒子。送完以后她告诉我说,今天不是她的生日,今天是愚人节。我表示很生气,并要求她回送我。最后她决定请我吃饭。等到吃完饭,我告诉她,其实那个礼物只是个空盒子。

3、可恶的快递员:和上面的方法类似,找一个没用的空盒子,里面放入一个纸条,写上愚人节快乐。然后去附近的快递公司要求同城快递,一般第二天送货,你可以在愚人节前一天行动。同城快递一般是五元,不是很贵。想想五元就可以让一个人对你印象深刻!

4、给女生买孕妇装:去网上买一个孕妇装,然后直接邮寄过去,或者你亲手送过去。并要求对方请你吃饭。一般收到礼物的女生很容易请别人吃饭。吃饭的时候把礼物送给她,并要求等她回家以后再打开礼物。

5、让同学同事帮你取快件:网购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等快件,朋友之间相互帮忙取快件也是经常的事。在愚人节这天告诉你的同事帮你取一个不存在的快件。

6、请别人吃饭:大部分餐馆都是先吃饭后结账,请你的同学吃饭,等你吃饱了就去上厕所,上完厕所就溜之大吉,在餐馆的门口发短信给他说:突然有事,我先走了。接着就在门口等着看他恼怒的表情。


策略的作文(14)

运用辩证思维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三柄利剑。它可以开拓作文思路,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要使思维既深刻又严密,立意过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说理。能够小中见大,浅中见深并且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立意,文章的基本思路应该说是很清楚的,如果立论说理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事物,使说理更加缜密,阐述更加深刻而严密,就能使你的文章倍增亮色。作文更加看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及其严密程度,虽然形式也重要。

此外,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全面理解作文材料

所谓全面,是就材料的整体意思去把握材料,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先有全面理解,然后再选角度。分析考生对题意理解不能全面准确的原因,主要不是阅读理解的智力水平不够,而是非智力因素影响造成的。比如,读材料的时间太短,怕作文时间不够,所以采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审题,粗枝大叶的结果可想而知。又比如,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

另外,审题训练,还要注意培养找提示语的能力和方法。

行文点面结合

事例论证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方法之一,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事例论据,除了要做到叙例高度概括、叙述为议论服务等之外,在事例叙述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观点,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只叙述事例,而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其实用事例论证法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些“泥”,“墙”就不牢固。

论证取材历史

作文中选择事例时应该着重选择那些有历史定论的事例,尽量做到与评卷老师的观点一致。这就需要考前积累一些历史故事。

-重视拟题

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考生可以记住一个原则,你所拟定的题目一定要是句子,不能是词组,通过题目就能显示出立意。

不要频繁分段

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有的同学分了十几段来写,这是高考作文的大忌,一般看高考作文分五六段来写就可以了。

-努力超过800字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要求,少50字扣1分,并且字数少了作文本身容量就不够了,尤其是记叙文,800字往往不能把故事讲完整,因此,议论文最好写到900字,记叙文可以达到1200字。

其实系写作文果阵最紧要系肚子里有墨水,做到有论可讲!


策略的作文(15)

一、独词型命题用扩充法审题

给独词型标题加上合适的限制性词语,能使宽泛的题目变得具体、实在、易写,便于把文章写真、写小、写活。如面对“晨”的命题作文,在不改变原来文题的情况下可以用扩—展的办法将其转化为“人生之晨”“泰山之晨”“校园之晨”“车站的早晨”等来构思。又如“凝聚”(北京),可以用扩充法审题后,从 “凝聚友情”“凝聚亲情”“凝聚力量”“凝聚爱心”“凝聚精力”等角度任选一个行文。

二、短语型命题用分析法审题

在审短语型的作文题时,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拆解,抽出主干词或中心词,便于把握文章的中心,不易写跑题。

1.分析题眼法。题眼是标题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决定了选材和立意。如果标题是主谓句,题眼就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做主”,“做主”就是题眼,立意上就应从其重点着墨,如“做国家的主人”“做命运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某件事的主人”等。如果标题是动宾短语,题眼常在动词上,如“品味生活”,题眼就在“品味”上。如果标题是偏正短语,那么题眼一般是定语或状语。

2.分析关系法。即分析短语内各成分间的关系。如湖南邵阳中考命题作文“有你真好”,“有你”和“真好”之间暗含了“因为……所以”的关联词,所以要展现“有你真好”的原因和过程。

3.辨别标志法。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标有“记”“回忆”等字样或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文题中出现“谈”“说”“议”“辨”“评”“析”“读”“感”“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文题中有 “介绍”“使用”“构造”“形成”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说明文;若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散文。如 “记住这一 天”,“记住”表明这应该是一篇记叙兼议论、抒情的叙事散文或者以记叙、描写为基础的议论文。“这一天”对写作内容做了定位,要么,对“这一天”发生的、应该“记住”的事加以详细描写,要么对“记住这‘天”的理由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加以阐释。

三、诗意型命题用揭示内涵法审题

受高考作文命题的影响,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才能使作文立意深刻起来。例如“打开一扇窗”,传统意义上,只有打开窗,才能看到外面的风景,才能有风和阳光进来,才能让阴暗、寒冷、污浊的斗室变成明亮、温暖和清新的天地。由此引申开来,这里的“窗”具有多种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例如心灵之窗、宽容之窗、智慧之窗、善良之窗、交流之窗、文学之窗等。

虽然一些命题作文没有引语,但有引语的作文命题就要谨慎审之了。引语的作用可能有三种:一是开拓写作思路,降低文题难度;二是明确写作方向,相当于暗示性的写作要求:三是引起考生的情感共鸣,便于调动写作素材。审引语的方法主要是提取关键词和切题联想。如浙江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 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个‘行者’”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写咸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前三段文字属于引语,从多个方面提示了写作的方向。第一段首句从三个方面,次句从两个方面,分别提供了写作立意的方向,第三句引导我们注意选用素材的角度。第二段从反面提醒我们不要抱怨 ,从小事做起,举手之间就可以做一个“行者”。第三段则提示考生可以分别叙写“行”的经历,抒写感悟和谈论收获。


策略的作文(16)

1、读“关系”

例:北京卷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阅读此题时,首先应该“读”出引题中的四句歌词与“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之间是何关系,仅仅是引出关系吗?引题中四句歌词实际上是界定出“翅膀”的基本内涵与意义。“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中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可以“给我希望”,可以“飞向远方”。张韶涵的原词很长,命题者在其中精心则选了四句,且将原作中的“飞过远方”改作题干上的“飞向远方”。这样精心的修改,显然更契合高中毕业生的内心状况。阅读题干后,明确引题与具体写作要求之间的“关系”,关键词“翅膀”的基本内涵和意义便清楚了。题中的“翅膀”,是一种不断引领我、促动我、帮助我走向前方、获取成功的力量。如果命题删掉引题中的5个句子,不但题目显得突兀,而且“翅膀”的基本内涵就混沌模糊了。

例:山东卷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短短的5个字,“读”起来却不简单。5个字间包孕着复杂的隐喻关系。“春”是“青”的条件、机遇:“青”是“春”导致的结果、状态。在中国文化中,“春”、“青”都是美好蓬勃的形象,因此,如果这两个关键字被赋予了“恶性”意义,便不妥当。“春”与“草”强调的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草”是变化的对象,是文题的主体。“草”变“青”,显性的条件是“春”的降临;而隐形的条件则是“草”要有生命和精神,才能最终实现“自青”:“自青”是不需人为干涉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协调不同的侧重点,该文的一些基本思路举隅如是:

①“春来草自青”,任何自然规律、历史规律都是奔腾向前,不容抗拒的,或许可得一时之逞,但终究会败亡。(侧重在“不可抗拒”上)

②事物有其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过多加以人为干涉,条件一旦成熟,“春天”一旦降临,“草儿”自会“泛青”,情况就会得到好转。(侧重在“不要人为干涉”上)

③面对险恶的环境,我们该向“草儿”一般,深深扎根,抓牢土地;这样一旦“春”临,自然就会冲破严寒,青青葱葱,充满生机。(侧重在“草”的努力上)

④“春来”,“草”自然而然便会“青”:“环境”、“机遇”等条件至关重要,人们应该在“春来”上多着力,而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草”去“青”;条件不成熟,纵使主观努力,终是枉然。(侧重在“春来”这个条件上)

⑤“春来草自青”是一幅蓬勃、富有生机的春景图,也是一张富含人生启迪意义与生命哲思的隽永画幅,可给人类多方启示。(侧重在图画本身及其对人的启发上)

题干中的文字是精粹实用的,字字千钧,“读”不懂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读”不懂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写作要求与写作重点。

2、读“关键句”

例:全国Ⅲ

①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②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③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首先是三个材料,第一则材料可概括为:环境造人;第二则材料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第三则材料讲的是:激励机制。接下来是针对三则材料的一段综述:“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句话是写作的“核心”,它提示考生可就以上三个材料写,亦可超越以上三个材料,另起炉灶;但要探讨人才成长的规律,不能脱离此含义。读懂了此关键句,写作就进退自如了。

例:江西卷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生面对此题,会产生两大迷惑。其一,依据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写法,题干可提取出三个角度:佳士得、蔡铭超、舆论。三个角度可以随意自选吗,还是只能就其中之一发表看法?其二,是就材料本身展开评价,还是可以由材料“引开去”?就材料引开去,可以谈“规则”,谈“诚信”,谈做事的方法等。这两大迷惑的解决必须靠读“关键句”。文内的关键句是:“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这句关键语,让角度唯一化,只能就蔡铭超的角度谈;这句关键语,告诉考生不能就材料引发开去,应该对蔡铭超行为本身进行评价,不能只是将蔡铭超作为文内一个论据处理。文内可以出现其它材料,但这些材料一定是为了进一步帮助说明蔡铭超行为的合理性或荒谬性的。从题干结构上看,此题第一段介绍矛盾双方情况,二段重在舆论评价,第三段实则已是写作要求。但因第四段标有明确的“要求”二字,所以第三段这一最重要的写作要求反而易被考生忽略。读不出关键句,此题必败。

许多作文题,都有关键句。关键句是文题进行开放与限定最主要的依据。

3.读“主线”

例:全国卷Ⅱ

①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看到的都是红色的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他感到自己的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他发表了《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病症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②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小时,试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产品开发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

③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洗衣技术。

要求找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整个题干四段话:前三段是材料,文字量超过了300字,类似一篇小型阅读题;最后一段是具体写作要求。命题者要求考生“找准角度”,可表面上看,三则故事里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各不相干,“角度”何在?此类题型寻找“角度”的方法又与一般类型的新材料作文(09年全国Ⅰ卷)有所不同。“角度”找不准,自然无法“明确立意”。表面看似无关的几则材料,实则必有一条主线贯穿其间。这条主线就是这几则材料放置一处的合理内在逻辑。找到“主线”,“角度”自然就有了。贯穿这三则材料的那条“主线”是:遇到困难,陷入困境——善抓机遇,勤于思考——敢于创造,终获成功。每则故事都是按照这样的“主线”发展的。读出“主线”后,如从“他们都善于从生活的困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角度去立意,可以有:①只要勤于思考,坏事便可转变为好事;②逆境中当求思求变;③思考与坚持是走出困境最有效的方法;④危机有时就是机遇;⑤谈“急”中生“智”……


策略的作文(17)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是写景的,一般认为这类作文容易写,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很难写。我分析了学生习作,大致有以下几类问题:一、文章干巴巴,毫无文采;二、文章太短,不会具体写一处景物(一种景物);三、写景中,写事占的篇幅还太多,还夹杂着一些与内容无关的事情;四、段落的衔接不好,段落中间的逻辑顺序也有些乱,如写了花,又写其它,再接着写花。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教师采取以下策略:一、广泛阅读,摘抄好词好句。每天建议学生看半小时书,分门别类的摘抄好此好句,可按花、草、树、山、水等分类摘抄,教师采用鼓励的方法,让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做好此项工作。二、仔细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带领学生多次观察学校的花、树等景物,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有特色的地方,重点地观察。三、言之有序,注意段落内部的逻辑顺序、段落之间的衔接。读优秀范文,让学生明白用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段的基本构造方法;找出范文每段之间的衔接语,让学生领会段落之间可以按时间推移、按地点转换来衔接段落。四、点评习作,懂得如何修改。读学生有典型性错误的文章,教师和学生一起说说文章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来当场说说自己是怎样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