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节的作文(1)
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这是一美事。对小孩自来所说,最有趣味的莫过于晚上的“赏月”会。
在溶溶的月色下,在花园的葡萄架下放一些桌椅,摆满各种应节食品、月饼芋头、栗子、田螺、水果等等,丰盛极了。轻霜初降,月光如银,凉风习习。爸爸和叔叔在闲谈,或者下一盘棋,……;小孩子呢,在花园里飞,留学生下一条条光艳的彩流,那是他们手里提着的灯笼。有传统的纸扎,上面着各种图案和人物,还有姿态各异的卡通灯笼,五花八门的。经过桌子时往往抓一个田螺或栗子,随即飘开,留下纯真的欢笑声。还有水塘里的蛙声,汇成一片、、、、、、
月亮越爬越高,快到半空中的时候,妈妈的祭月工程也完成了。一陈噼噼啪啪之后,大家都围了过来开始品尝食品。边吃边谈,谈工作,谈学,还有乡间事。
谈着,谈着。忽然间,不知是谁喊道:看多圆多亮的月亮!月光如水银泻地般,洁白无瑕。就像披着婚纱的新娘在半空中漫步,露出甜美的微笑!映照在村前的池塘上,微波的青烟,忽明忽暗地闪动的烛火,增添了几分神秘。
月色、轻霜、欢笑声……
清爽怡人,宁静和谐,充满欢乐、祥和的晚上!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多少美妙的词句,诗文来形容她,借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衷心的祝愿!
富裕,是穷怕了的中国人最的愿望。改革开放,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却碾了我的中秋明月梦。
公路伸到了树过,工厂越建越多,树木越来越少,水塘被填平了,蛙儿,昆虫等都无奈地搬走了,机器的轰鸣替代了蛙虫的鸣唱,漫天尘土“驱散”了清爽的霜露。强劲的秋风送来的不是花草香蕴,而是各种难闻的恶臭钢铁厂、轮胎厂、化工厂、水泥厂、陶瓷厂……昼夜不停。儿时的景物茫然无存。
我再也看不到那美景,再也听不到那优美的天籁琴音。看到的只是高大厂房狰狞的暗影似张开的血盆大口,听到的却是单调、乏味,甚至令人讨厌的机器声,闻到的是阵阵令人作呕的恶臭。烟窗里吐出的烟雾,汽车驶溅起的尘土,漫天盖地,洒在我们的身上,钻入我们的鼻子,眼睛、耳孔,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是尘土。在户外多站一会儿都难受,莫说要露天赏月了,只能从窗口里窥探月亮姑娘真容。
不知何时,月亮姑娘也变成了阿拉伯姑娘,披上厚厚的面纱,再也看不到她皎洁的面容。或许是因为受不了难闻的气味,掩面而行。
满桌的东西,一家的亲人,满屋的热闹,却没月可赏!我是多么怀念童年的中秋,儿时的美景。多渴能再听到亲切的蛙声。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太大的地方,不需要华丽的陈设……
我只要一片蓝天,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
我想,有着类似经历的人都会渴望,渴望“可续发展”的春风,吹散罩在我们头上的烟尘,吹走那难闻的恶臭,使工厂,家园掩成画,让蛙虫共鸣和唱。
让我们共享一轮明月,共建幸福生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中秋节的作文(2)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当我提起这只沉重的笔的时候,我想了很久,很久。思绪万千,却无言以对。我却只能借笔来述说我对您的思念。唐僧西行取经,故有十万八千里之远。我那遥隔亚欧大陆的思念之情,您能感受的到吗?
薄暮时分,树叶散发着香气,灰尘中野草的气息。没错的,妈妈。这就是早年秋天令人难忘的东西。妈,秋来了,中秋节也快到了。“团圆”本应该是中秋的主角,可我却不敢妄断我们能否一家团聚,不是吗?
妈妈,我真的很想你,真的啊!月,高傲而清冷地贴着悠远的蓝天,只有细丝般的浮云给他织出忧郁的皱纹。妈,您还和从前一样吗?那双粗糙的手在日光灯下,因为有了月和星辰的做伴而有规律敏捷地跳动着呢?您累了,妈!您能不能就听一次您宝贝儿子的话啊?坐下来,喝口茶,然后躺下来好好地休息一番。作为您的儿子,我却不能够随您左右陪伴,请原谅您不孝的儿子吧!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您能感受的到吗?我坚信,您一定很想我!
放学了,我轻轻的放下沉重的包袱。躲在床上,傻傻地注视着天花板。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我从抽屉中抽出一张被褶皱得很新的相片。望着那熟悉却有十分陌生的脸庞,不禁往事回荡于脑海。
那件事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个金色秋天,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我也不大记得了。只知那天对我来说,是真正的金黄色。极度虚弱的我,躺在病床上。眼见圆圆的月亮和闪闪的星星是金黄色的,去医院的路是金黄色的,就连妈妈落在我脸上的泪水和那急吁的喘气声也都是金黄色的……
夜深了。
爸爸出差已经好几天了,家里只有我和妈妈。而您又去上班了,我只好孤零零地空守着“闺房”。晚上,我却没能咽下一口饭。我感到身心疲惫,我累极了。此时,脑中闪过唯一的渴望——睡。雨,仿佛是孤单的独白和演奏。
不知什么时候,您回来了。您见我晚饭没吃便极力地叫醒我。我睡得很沉,说白了,就跟死猪没啥区别。您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我弄醒。您用您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额头。您似乎察觉到什么似的。您的眉头突然紧紧地皱了一下,乌云顿时遮住了月亮和星星。您满脸愁容地背起我,一个箭步往医院奔去。虽然我不知道当时几点钟了,但我肯定那时一定是在十点以后了。因为,如果不是“十点”的到来,您又怎么舍得迈进家门呢!您急跑时发出急吁的喘息声与这绵绵小雨交织成一曲美妙的音乐。街上,已经不怎么看到人影的徘徊了。
终于,几经辗转来到了医院。妈,您抱着我直冲进那所谓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岸”。此时,似乎有什么东西打在我的脸上,是雨水吗?不是的,那是从您眼眶里流淌出来伟大的母爱——泪。突然,我感到眼眶湿润了,该死的水蒸气凝聚在我的眼眶旁,好象有什么东西要掉下来似的。我却无法用这笨拙的笔来描述当时的感受。幸好,一切安好。医生说只是一般的感冒而已。只用打一针,吃几贴药,好好休息一下就没事了。这时,您笑了,笑得那么真。贪玩的星星又拉着月亮母亲的手从乌云中跳了出来。虽然夜已深了,但四处却一片光明。照亮了医院,点燃失落的蜡烛,射入我的心扉。回家时,您已疲惫不堪了。一天的奔波劳累让你一头栽到床上。您也该好好休息休息了!
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因为有了您的呼唤,我便将要学会呼唤明天。因为是您赐予了我生命,我却用微不足道的行动来回报。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在中秋节的作文(3)
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haha~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quot;。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在中秋节的作文(4)
我看见那轮含羞的圆月
躲藏在云朵背后
只露出半张脸庞
却以一种先行者的姿态
为这个寂静的夜划上了一个开始的符号
我凝视着半轮圆月
看着它的身躯散发出淡黄的光
在昏黄的光芒下
看到广寒宫里的嫦娥在桂树下守望着
她是否在这个夜里也有着与我一般的淡淡的忧愁
或许这是一个属于她与后羿团聚的夜晚
我看见两个幸福的身影在翩翩起舞
却有着共同的忧伤
只因为相聚总归是短暂的
我走上夜晚的天台
一把木椅
轻坐其上
然后脑海里在遨游在一个古老而又美丽动人的传说中
凄美的背后
流淌出几丝忧愁与思念
无论是源自传说还是现实
谁的手
在这中秋之夜与我紧握
让我与秋夜能够更真实地对望
在中秋节的作文(5)
在生态农庄过中秋
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中心小学 五(7) 岑盛楠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我们全家去海边的生态农庄过中秋。
刚到那儿,我和表妹衿衿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农业大观园”。一进门,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很大的人工湖,湖中有一座假山。我们沿着石子路登上假山,“农业大观园”全景尽收眼底。六个气派的大棚分列两边,中间是许多块菜地,里面种着各色蔬菜,颜色深浅不一,向我们展示着勃勃生机。
爬下假山,我们来到第一个大棚——奇巧园艺。这里种满花草,被匠心独运地设计成了一处处景观。有一处叫“旭日东升”。一种不知名的红色植物给设计成半个太阳的形状,又衬上了碧绿的背景,一眼望去,仿佛真是有一个又大又红的太阳在冉冉升起。我看了不由暗暗叫好。还有一处叫“农业为本”。这是由一株株绿苗组成的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浑然天成,真是巧夺天工!奇巧园艺,真奇!
我们东走走,西看看,不断能找到新的发现,感受新的惊喜,让人不能不佩服农庄建设者们的勤劳与智慧。
晚饭过后,月亮升起来了。湖面上倒映着一排挂着灯笼的楼房和一轮明晃晃的圆月,给人以如梦如幻的.感觉。我们坐在亭子里,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欣赏着美丽的月亮,还品尝着香甜的月饼,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中秋的明月在几缕浮云中缓缓穿行,我们不禁齐声唱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啊,美丽的中秋夜,难忘的中秋节!
指导老师:余庆卿
在中秋节的作文(6)
自古以来,圆月就是中秋的象征.也是许多人的精神寄托,仰头望月,似乎已成为一种绝佳的倾诉方式。月亮,正如其名,很亮。它因为嫦娥和后羿的故事而亮,它因为象征着团圆而亮,那种独一无二、非比寻常的亮有时让人感到皎洁凄凉,有时让人觉得和蔼可亲。
自上大学起,每一个中秋之夜都让我记忆犹新。我想大概是身在他乡,思乡的缘故罢。在距离家乡的千里之外,抬头仰望那同一轮圆月,是喜,是悲已难以说清。只是在心底默默念着:请替我为远方的家人和朋友稍去我深深的祝福。突然间想起苏轼的《水调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流传几百年的词,在每一个月圆之夜,被人忆起。几百年前的苏轼,也正是在那个月圆之夜,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于是他举杯浇愁,起舞清影,殊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我断然不会如此。然而,陪伴我的是漫长而没有终点的幽幽曲径,一览无际的碧波荷塘。目之所及,皆是优美而凄凉之景。人若心悲,其境也哀。如此花好月圆之夜,寂寞的人却愈加地孤独无助。
我依然记得在大学里度过的'每一个中秋。大一那一年的中秋,月亮很圆很大,散发着温黄的光芒。那么柔和,那么温暖。似乎要把整个的爱撒向大地的每个角落。好像妈妈的微笑:慈祥,圣洁……
大二那一年的中秋,月亮很远高很远……银白色的光,把宁静的世界照亮。一个人走出自习室。站在空旷的广场上,凝望着深蓝色的夜空……我有点孤独,有点想家。爸爸妈妈你们还好吗?那传递着无数爱的月光,可能照亮了许多孤独的灵魂。而这一年的中秋,我爱的月光,却让我的心揪得好疼,好疼……
如今又逢中秋,终于有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可是我仍然感到悲伤。我再不能回到从前,再不能与舍友彻夜不眠地聊天赏月了。我的学生时代如在昨天,仿佛触手可即,却已遥不可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如意的事实在太多,然而没有遗憾的人生却未必是完美的。我怀念着那份尚未走远的孤独,那些曾经伴我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人,那些我触摸过的花花草草,那些我依偎过的大树……我的敏感,我的柔弱,我的坚强,你们懂我。在每年的这个象征着团聚的月圆之夜,一幕幕地如电影般地在我的记忆中闪现。
这轮见证着历史的圆月,倾注着多少人的期待与热爱。它宽广的胸怀拥揽着“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怀友之情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游子思乡的情思。见证着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历史回忆。江山已旧,人事已非。只有明月多情,穿过女墙仍旧照着这古老苍凉的故都,抚今思昔,能不伤感?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出一个月夜花间独酌者的寂静心境。道出了诗人被宦官权臣排斥打击的孤寂苦闷的心情。明朝李攀龙的“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望。”则描写出了一轮边塞明月和征人思乡的情结。
古往今来,人之情思的抒发,都与中秋之月结下了不解之源。这轮象征着团圆,祥和的满月已穿越历史的时空,满载着人们的憧憬与希望,将人们的心连接起来。云淡风轻,我 走过的,它也走过……
在中秋节的作文(7)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小山村过中秋节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大爷一起开车回乡下老家过中秋节。到了那里,我随着他们一起去看望了长辈亲戚们,在回去的路上大爷说:“他要走一走小时候上学时走过的山路。”
随后我们就下车和大爷一起走山路了。大爷边走边和我讲小时候他为了读书,要从这座山翻过那座山,每天要走几十里山路,这时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书上有一篇课文《山沟里的孩子》也是讲了他们为了读书,每天要走很多山路,非常辛苦。今天我体验了他们的'艰苦,很快我就没有一点力气,想想我们的今天是多么地幸福,我们还在等待什么?努力学习吧!
晚上天有一点阴看不见月亮,大约九点多钟的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露出脸来,把整个天空照的通亮。爸爸和妈妈把月饼、水果还有酒、饮料拿出来大家一起赏月,爸爸说:“很多年没有看见这么清楚的月亮了,大家谁能说一下有关月亮的诗句。”我第一个站起来背诵了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大家都夸我背的好,接着爸爸也读了一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大家一起把酒杯举起来,祝愿中秋节快乐,最后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第二天,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小山村,希望在明年的中秋节再来这里团聚。
在中秋节的作文(8)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现如今已经深入到我们心中,成为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夜无人入眠,一轮皓月当空,乘凉团圆赏月。美味的月饼令人垂涎欲滴(用词不美,删去。建议改为:回味无穷),这就是举家团圆的中秋。
我一大早起来,就觉得街里热闹非凡,大家都忙乎起来。一到大街上就听到有人叫卖:“又香又甜的月饼!”刹那间,又来一声“五仁,广式,蛋黄,莲蓉,京式月饼咧!”呵,还真是各种各样。又来到小胡同,几位老人在兴致勃勃地讲中秋节的传说,他们谈笑风生,旁边的孩子也仔细地听着。还有不少卖干果的,一打听才知今日恰好是稻子成熟之际。我们买了五个五仁,三个莲蓉,蛋黄和板粟月饼。
临近傍晚之时,我们都匆匆跑回家。六人并排坐在沙发上看中秋晚会。这才发现,家里的老花瓶也摆在桌子上,地面干干净净,转身一瞧,月饼被妈妈精心地铺成爱心形状,灯光似乎也很柔和。我心里想:家里多温馨啊,这才是快乐的中秋吧!接近8点多,妈妈飞快地用小刀“唰,唰,唰!”三下五除二把月饼分成六份递给我们。此时,一轮深黄色的圆月从天边冉冉升起,它洒着融融金光,把半边天照亮了。天幕似乎有些亮了,黛色的夜幕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又如缀满钻石的丝绸;地也似乎亮了,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仿佛有一层薄薄的霜。今年的中秋节,真是美不胜收!
我们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家人有说有笑坐在一起赏月,我爱家乡平凡朴素的中秋!
在中秋节的作文(9)
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又被称为月夕,月节,传统风俗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
为什么要有这个中秋节呢?因为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是嫦娥奔月,后羿常在月下摆酒席,而嫦娥奔月的那天正是八月十五,所以,这天又被称为中秋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中秋节还有许多歇后语,例如: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我家的中秋节有许多人陪我,他们都是我的家人,我家的中秋节买了70块月饼,还买了老鼎峰橄榄油月饼。我爱中秋节,我爱我家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