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作文(通用7篇)
老墙根沙漠之鹰
2024-08-04 00:54:36
三年级
读后感

画杨桃作文(1)

今天我读了第十一课,这篇课文的题目叫《画杨桃》。

《画杨桃》共有19个自然段,在这19个自然段中,我最喜欢第18自然段,因为它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一个人人都熟悉的东西,看的角度不同,它的样子也许就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杨桃就是这样,它是一种椭圆状,并且有五条棱,但从它的一端看却像个五角星。所以,当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这篇课文告诉我,遇到事情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细心观察。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着否定,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


画杨桃作文(2)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画杨桃》。学完后,张老师在讲台上放了一个普通的杯子,然后在把纸发给我们,说:“大家中午到教室,在自己的座位上画这个杯子。”

中午,我来到教室,拿出这张纸在座位上画起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画,觉得自己画得很好。我的座位在中间,看到杯子,不像平时看到的,它的柄在中间,因此,我画的只不过是一个圆圆的桶,中间有两个弯弯的线,代表茶柄。我画好了画把把放在一边。张老师来了,他告诉我们:“要画真实的,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然后又回到讲桌前仔细的在不同角度观察着这个杯子。半晌,然后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要来评一评画,然后拿一个同学的画,让一个同学评。让位同学来到另一位同学的座位上坐下来,仔细地观察着杯子和画。”过了一会儿,他说“她画的画虽然很好,但是她没画准,画是从正东边看的杯子,在这里应该杯子是斜的。所以她想那当然了,就没画准确,不要想那当然,画走了样。”

这位同学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我们要实事求是。


画杨桃作文(3)

今天上午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因为我们学了一篇《画杨桃》的课文,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所以拿来了一个杨桃,叫我们画杨桃。并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画杨桃,因为你们坐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所看到杨桃也不一样,所以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就画什么样子的杨桃。

老师把杨桃横着放在讲台上,大家都纷纷拿出纸和笔开始画杨桃了,我坐在右边靠门的位置,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是斜着的,李老师下来视察,边走边评价,老师评价我画的杨桃生了腿,有的同学画的杨桃像一个五角星,非常漂亮,有的同学在同一个角度看杨桃所画的简直一摸一样。

下课了,大家都互相展示自己的画,有的同学称赞我的画,我也称赞了他们的画。我还看到了石佳玥的画,画得很漂亮,是一个横着的杨桃;我还看了余定森的画,画的还行。

我觉得我画的挺成功,有时候也很搞笑,让我懂得了要看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画杨桃作文(4)

今天,我们学了《画杨桃》这一篇课文,它讲的是“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开始教“我”画画,并且告诉“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画好了,是一个五角星。同学哈哈大笑,老师让那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并问他们:“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那几个同学都说:“不像。”最后,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爸爸和老师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这一节课,李老师也带了一个杨桃,让我们来画。我也像文章里的“我”一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并在心里反复念着这一句话。我看见的杨桃是扁扁的,虽然只是几条波浪线,却很难画。如果你这一条线画偏了,那一条线又是歪的,那可什么也不像。

我画的第一条线弯得坡度不是很大,第二条是直线,第三条向下弯……第四条是从第三条线的下面斜着过去……第五条线,再从第四条线的中间穿出来,还有一个尖尖的头,就完工了!接着,我又修改了几条画得不是很标准的线。我多么想看成的是五角星啊,那样就简单极了。要知道,画一个五角星能有多难呢?

我把头扭了扭,看看周围同学的画,竟没有一个是五角星的!我又仔细想了想,要是画成五角星,那要站在门后面画呀。

我还给我的杨桃加了眼睛、鼻子、嘴巴、手、脚和两条朝天辫,我给她起名为:杨桃妹妹,可爱极了。

画完杨桃,我明白了这一篇课文的意思,你要相信你的眼睛,不要相信你想象出来的东西。


画杨桃作文(5)

有幸聆听了单老师的《画杨桃》一文教学,受益匪浅。有感于单老师对文本阅读话题的准确把握,更为单老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而喝彩。以下仅针对本文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 板块教学,脉胳清晰

这节课的教学,单老师紧抓“老老实实”一词切入教学,并以此为突破口,将文本分成三大版块:“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由此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老老实实作画”,“老老实实评价他人”,“老老实实做人”,层次分明,脉胳清晰。

2、 紧扣文本,关注细节

语文课的语文味,来自于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训练,来自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单老师的这堂课,始终围绕文本展开。在教学中,单老师牢牢把握“理解实事求是”这条教学主线,紧扣语言文字,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对话文本,进而理解文本,熔文本理解于品词析句之中,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如第一版块教学中,老师牢牢把握“老老实实”一词,引导学生找文中的具体语句感受“我”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如此设计,利于学生在短时间表内聚焦文本主旨,为下文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做好铺垫。再如,第二版块教学“感受同学心理转变”教学片断,老师采用对比教学,将两个对话片断对比呈现,紧抓两处标点“!”与“……”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比较朗读中,感悟人物前后的态度反差及微妙的心理变化,从而体会到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这些教学细节的处理,无不透出老师教学时的细心与用心。

3、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我们的语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只是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去细心发现、挖掘,并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加以渗透、运用,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作水平。本课教学中,单老师就文本的空白点加以挖掘,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角度看到的杨桃的确不同,产生心理碰撞后,适时插入小练笔,让学生充分表达心里所想,以我手写我心。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反思自我,深化体验,亦对文本主旨有了更为深入地理解。

有缺陷的课堂不会留下遗憾。单老师的课,在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亦给我们带来思考。以下就观课时的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1、课堂中,单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是否导致了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单老师引导学生角色转移,体验同学的心理转变,利于学生在换位体验中深入文本,但在引导时是否操之过急?如在学生未入语境的情况下,单老师让学生正对着杨桃一端,向其追问“现在,你们看到的杨桃跟刚才一样吗?”在开火车式地反复练习对话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其他学生)的过程中,缺乏自身的体验,以至在追问三四位学生后,会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发笑。此处引导,如果老师能多花些时间,引领学生充分感悟文本后,再展开类似的对话训练,效果是否会更好些呢?(评课容易,上课难!呵呵,对单老师的课,我是鸡蛋里挑骨头,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课堂教学的魅力,在于它引导我们不断思索,激励我们追求完善,进而走向完美。思考着是美丽的,期盼在以后的教学路上,能与大家共同思考,在漫漫语文教学路上携手共行……


画杨桃作文(6)

张老师在讲台上放了一个普通的杯子,然后在把纸发给我们,说:“大家中午到教室,在自己的座位上画这个杯子。”

中午,我来到教室,拿出这张纸在座位上画起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画,觉得自己画得很好。我的座位在中间,看到杯子,不像平时看到的,它的柄在中间,因此,我画的只不过是一个圆圆的桶,中间有两个弯弯的线,代表茶柄。我画好了画把把放在一边。张老师来了,他告诉我们:“要画真实的,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然后又回到讲桌前仔细的在不同角度观察着这个杯子。半晌,然后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要来评一评画,然后拿一个同学的画,让一个同学评。让位同学来到另一位同学的.座位上坐下来,仔细地观察着杯子和画。”过了一会儿,他说“她画的画虽然很好,但是她没画准,画是从正东边看的杯子,在这里应该杯子是斜的。所以她想那当然了,就没画准确,不要想那当然,画走了样。”

这位同学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我们要实事求是。


画杨桃作文(7)

《画杨桃》一文讲述了“我”读小学时,老师叫我们画杨桃,“我”按照父亲所教的“看成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于是“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笑话“我”,可是老师却肯定了“我”的做法。老师说看事情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要实事求是。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想起了许多……比如说做数学吧。有一次我碰到了这样一道题: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我就分成了坐公交车,骑电动车,走路等方式分别计算出相应的时间。这样,这道题就答得比较完整了。我又把这一道理用在了其它学科上。“看事情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这个道理真是让我收获很大。而实事求是更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不管好事坏事,我都老老实实地去说、去做。有一次上美术课时,老师叫我们数一下美术本共有几颗星,我一共得了十四颗,就如实向老师汇报了。虽然我得到的星星不多,但我心理觉得踏实,下次我会更加努力。其它事情上我也实事求是,时间久了,老师信任我,同学们也喜欢和我交往。我相信“实事求是”这一道理会让我一辈子都收益无穷。《画杨桃》是我读过的书当中的一篇小小的文章,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以后我还要读更多的书。名师点评:小作者在文中介绍了《画杨桃》这篇课文,小作者以第一人称来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让读者感觉像是小作者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读起来也更亲切。小作者在文中告诉了“实事求是”这个道理,以课文的情节为例子,将这个观点进行了论证。这篇文章立意积极,就是小作者的感想写得不够深刻。“我心理觉得踏实”改为“但我心里觉得踏实”。“我相信‘实事求是’这一道理会让我一辈子都收益无穷”改为“我相信‘实事求是’这一道理会让我一辈子都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