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作文(1)
韩寒,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就因为他的一本特别畅销的小说,一个七科不及格的成绩,使韩寒成为了一个轰动中国的人物。因为他的种种不一般的事迹,因此在中国引发了一种现象――韩寒现象。我个人的理解,韩寒现象就是一种高能力低成绩的人,这种人普遍存在去不容易被发现,因为中国人认为只要成绩不好。那么肯定能力就不高。
中国人普遍认为,一定要把书读好,否则以后就没能力,不能在社会上生存。所以,大家就反对韩寒,反对他对教育、对读书的`态度,从而宏扬我国的重视读书。我不这么认为,他们刚好搞错了,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读书,就是为了从另一个方面培养能力,读书,就是培养能力的一种工具。而大多数家长却有些昏头,他们把主次搞反了,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一切,以至于曾经轰动中国的高智商,低能力的事件的出现。
曾经我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学校里,一位体育学生获得了全省短跑第一名,当满怀着喜悦回家报喜的时候,却遭到父母的一顿骂,还说他学习不用工,以后一定没出息。当时我就很愤怒,我很不能理解这些父母一天在想写什么,看看刘翔,110米栏的奥运冠军,回国后风光出尽,每天都有一笔不菲的广告收入,别人一样过的很好。
对于学习,我的态度是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如果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就没有必要学习了,如果家长不正确对待,反而是还了孩子。如果家长能让孩子转而研究其他的什么的也许会更有出席。当然,耐心教育也是培养孩子的重点。所以,我希望广大家长放下那些沉重的思想包袱,正确对待学习。
韩寒作文(2)
韩寒,几乎是一个热门人物。
说不清他的职业,他既是作家,又是一名赛车手,还出过唱片,是个歌手。
说不清他的做法到底是对是错。初中毕业,高中都没上,就开写书,而且他的书都很热销。一些学生都很锛偝绨蒿紓韩寒。大家都在老师、家长的双重压力下玩了命的学习,只有韩寒说他不上学了。
再来谈谈他的那些热销的书。我看过他的.作品,语句连贯,内容丰富,故事情节非常强。韩寒的文笔的确不错,但是同时我又觉得这些都是无聊之作,压根就是在练笔,没多大意思。我觉得作为学生,更应该学习韩寒的文笔。
韩寒说:“理科对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其实文理是不分家的。理科学不好,文科学得再出色也没有什么意义。文科是理科的基础,韩寒只停留在基础上,他没有让理科也开枝散叶。偏科就像一棵大树,被太阳照到的一面枝叶繁茂,而背阴面却永远只是几根光秃秃的枝桠。
社会上有一个韩寒,那是件好事;如果有几百个,几千个韩寒,那就不见得是好事了。
我赞赏韩寒的精神,反对韩寒的做法。
韩寒作文(3)
韩寒,上海松江二中的一名高一学生,两次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其作文思想深刻,文笔老到,对人生和社会的穿透力极强,深受评委好评。
然而非常可惜,他却恰恰是个“鬼才”。其学习成绩除语文外,其他都特差,就在他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后没几天,就因为五科成绩“挂红灯”而被迫留级一年。
“韩寒现象”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大学教授、中学老师、家长、学生们眼光全聚集到韩寒身上,有人支持他,为他叫好,最常见的却是对这样旁逸斜出的学生“感到很惋惜”、“不要去学他”。
难道人生这份答卷的答案非得是唯一不变的吗?难道高考这份答卷的答案就不可以是丰富多彩的?难道教育制度就只是为了造就全面平庸而不肯适应某些真正的人才?
就说数学吧。掌握一点基本的数学常识当然是必需的,但是,一个高中生,一个将来学一辈子甚至子孙后代都用不着的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不学好恁是不能上大学?有人说,学数学是训练逻辑思维的好方法,韩寒对此反驳道:“要训练逻辑思维,我看侦探小说更胜一筹,为什么学校不开设侦探小说课?”
任何时代都是没有全才的。你们数理化成绩顶呱呱,不见得你们作文就不是稀里糊涂瞎写一气;你的笔杆子掘得山响,并不表明你一定知道“computer”是个啥玩意。苏格拉底、歌德、叔本华这些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有谁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的全才?钱钟书年轻时数学得“0”分,却终于成了学贯中西的集大成者。吴晗报考北大时由于数学不及格而不被录取,后转报清华,开创清华文社,此事至今令北大人耿耿于怀。高考既然是选拔人才,总得选那些各方面最优秀的学生吧,然而事实却是拒绝了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不能全面发展的学生,录进去一批各方面并不算优秀但却能凭总分跻身大学殿堂的“人才”,终于造就了一帮“全面平庸”。社会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而不是要求某人既会写文章,又会观天象、搞勘探,还要会精通Internet,做一名网络管理师吧?
韩寒写了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其自称“此书文字游戏,五十年之内无人能及”,并不为过,他打算凭出书赚的稿费绕全国各地游历一圈,也能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体味人生。
我并不是要否定我们目前的这套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还得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一步成才。而人生的.答卷肯定不应只有唯一的答案,韩寒交上了一份与众不同的答案。面对这样才华横溢的学生,我想,我们的教育制度,总该为他们让出一条道路来吧。
祝韩寒一路走好,祝人生的答卷能出现更多丰富精彩的答案,更期待着那些精彩的答案能为社会所接受和承认。
这不仅是为韩寒,也是为中国的未来。
韩寒作文(4)
郭敬明与韩寒,大多数80和后90后都耳熟能详,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他们的传闻,论文笔,我没有拿它们去比较的意思,我想我也没那个心情和那个功夫,相信大多数人喜欢郭敬明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学历,郭敬明毕业于上海大学,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上海大学是中国重点大学,毕业于上海大学的都可谓是天之骄子,对此后个人名气的提升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是相貌,相信见过郭敬明的人对他的第一影响是“英俊,精致,酷!”,这或许也是郭敬明拥有众多粉丝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再来谈谈韩寒,曾经面对媒体的镜头时表示自己只有高中学历,因此,韩寒的粉丝们难免会有些失望,再后来,韩寒又把自己的学历改为初中,理由是“高中时一气之下便没有再读下去,所以没有拿到高中毕业证”这更是大大降低了粉丝们对韩寒的信心。
文笔方面,郭敬明给读者的影响大多是悲伤、没有阳刚之气,一段文段中出现大量的修饰词语,而韩寒则不然,他的.言语很直接,文笔中透露出作家的阳刚之气,有些语言和用词甚至在挑战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例如《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本书无疑给读者带来了视觉盛宴,很简单、很轻浮的词语无疑的在客观方面显露出了韩寒的文笔,韩寒是轻狂的、但是他总是能把自己的文字很好的驾驭在道德与法律界限之内。
我没有任何评价郭敬明和韩寒孰是孰非的意思,也没有批判谁的文笔更好,谁的文笔更差,只想简单表达一个道理,学历和文笔并非绝对成正比,只要努力,我相信我们这些90后中能涌现出更多与郭敬明、韩寒一样声名显赫的作家。
韩寒作文(5)
“等他回来,我和他说。”刚踏进家半步时入耳的第一声。
“浩文,回来了啊。过来,爸有事和你说。”父亲抽着烟,脸上少去了几片沧桑,异常兴奋。
母亲端坐在房间,莫名地整理着衣服。
“什么事?我还要去晚自习,不然迟到又得挨骂。”没有过于理睬父亲的问话,继续收拾着
书包。
“爸要去北京了。在那里和朋友一起开酒店。你在家安静地待着,少玩电脑。回来也帮你妈拖拖地,多做点家务。”父亲脱口而出的话,让我不知所措。书本摔了一地。
“爸,你不是说爷爷只让你开船么?为什么去那么远做生意啊,其实我觉得你卖的黄鱼也挺
好吃的啊!”不知道为什么我撒了慌,虽然父亲开船卖鱼,但我讨厌鱼腥味。
“大人的事情管这么多干嘛。管好你的学习就好。”说完,从母亲手中拎起大袋大袋东西。
走出家门。母亲还是那几句话:“少抽烟,喝酒。到了打个电话给我。不要像开船一样回来都不打电话。”
“知道了,知道了。管着儿子啊,中考越来越紧了。”随后,形销骨立的身影离开了视线。
心中突然有种压抑感和失落。从小喜欢黏着母亲的我,很不习惯呆在父亲身边,所以和父亲
的关系也很一般。记忆里除了平时摊手要钱,好像什么也没有了。“算了,不想了。爸都说了不要管那么多,还是去晚自习吧。”我快速整理好思绪,然后去老师家。
我在自己镇上唯一的中学。石老师是出了名的本地教师,父亲不知道从何处得知晚上老师那
有学习。只是听说她教的好,就索性帮我报了名。
路上,踩在蜡黄的灯光影下,像只在黑夜里摸索的乌龟缓缓地爬到了教室。
寻至位置,坐下。
“你想考什么学校啊?……”
“乐中,白象中,柳中,我妈说了,考不上这些,就只能上职业高中了。那就毁了……
“开玩笑吧。我们学校最多也只能保送几个去这些学校,其余的有几个能考上普通高中就不
错了啊。”
……
萦绕耳边的是同学们不知从何时起开始聊的话题。
突然,××转过身问我:“浩文,你上哪啊?”
“白象中学吧,我喜欢那里。”说完,不再多加理睬,拿出游戏机,在老师的盲区中玩着。
“重点中学啊。也对,你爸有钱,有时都亲自开车过来接你,那么短的路。考不上还能买。”
我愣住。没有回话。
那时是年少轻狂,我没把事情和他们说直白。父亲有的只是小船,每次来接我时,都是和朋友出去喝酒后,搭乘本地出租车来的。没有出租车的标识,误以为是父亲的车。
那天谈论之后,大家都来起了劲。接下的时日,他们好像与时间抢时间,到了最后,竟忘了还有时间的概念。而我总是回家趴在电脑上。
模拟考试来了,老师说,能考多少分,基本在这次能够定格个大概了。平时不爱看书的我也不由自主地绷紧了神经。收拾了一大推些许泛黄的书本一捆捆地塞进两个书包里,一个牵着,一个背着。准备在模拟考前休息的几天里临时抱佛脚用的。虽然老师在一边调侃,说临时抱佛脚没用,佛会把你一脚踢开。我想,不管怎样,这次就算是末日来了,也要死死拽住这双脚。于是,踉踉跄跄地拖到了家。最终的目的是我也有了不帮母亲做家务的借口。
几天后,模拟考场。
母亲像祖宅着了火,在考场外等待。我没料到母亲会来。走出考场,在老远处便望见母亲矮矮的身影。她问我考的怎么样,我敷衍说觉得还不错。母亲好像就等这句话,脸上满是欣慰。我让母亲不要操心,只是模拟,不是真正的考试,不需要特地赶来。全班就我的母亲来了,在同学面前,总觉得有些许不适。
等待的时日总是漫长,在家里甚是无聊,母亲给家里断了网。突然想起,某位挚友说有本书要让我看,以解烦闷。不久,收到了那本书,作者是韩寒。我还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的名气,只是书中字字敢于对现实进行批判的骨气与我起了共鸣。
我把他当成了最现实的人。
过后,成绩终究还是要下来。我的成绩,印证了老师的调侃。惨不忍睹的数字离我当初所说的中学是望尘莫及,母亲知晓后也沉默了好几天。后来,母亲说爸要回来了,而她要去娘家看爷爷。确实,那天,父亲回来了,在晚上。
他是醉着回来的,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嘴里嘀咕着什么,我放下书,尽量不出声地走到他旁边,但还是被他发现了。他说,什么朋友啊,都是骗子……什么钱啊,都是骗子……还是酒好啊,酒好。然后,疲惫地睡去。
酒好啊,酒好。
我好像明白了一切,父亲为凑足我上重点高中的钱却反倒生意被骗,还有母亲去娘家的缘由。
手中的《零下一度》不受控制地往下落。韩寒还是被我认为最现实的代表,我意识到我的不
孝该是停止了。
那我……
韩寒作文(6)
原因一,现行教育制度与社会分工情况格格不入。现行教育制度要求的是所谓的“全面发展”,即“什么都懂什么都通”。从表面上看这不是坏事,但实际上这种“理想状态”只能促使学生变得“全面平庸”,“理想状态”不仅难以达到,就是连那些原本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而立足于社会,而并非什么“全才”,倘若我们把培养全才的要求,换成以专带博的人才,使人才的专长更为突出,为什么做的贡献更大些,不是更好吗?
原因二,以往考试模式太呆板。特别是所谓的标准化考试,把学生的思维方法往既定的模式引,阻碍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阻止了创造力的发挥,引导学生死扣教材,放弃课外广泛的涉猎。韩寒蔑视这种考试,宁愿让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是事出有因的。事实上,韩寒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强有力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令许多专家学者都自叹不如的才气,足以证明他完全具备甚至超出了高中生所应达到的思维水平,又何必要强求他在考卷上把自己的思维通过文字和字母的组合表现出来呢?
原因三,教学模式太呆板。正如韩寒所言:“现在学校里写作文开头如何,中间如何,结尾如何都模式化了,符合这种模式的就得高分。所以作文一天到晚就是‘捡皮夹子’。”其实也难怪,从小到大一直受着“看到蜜蜂就想到勤劳,看到老黄牛就想到憨厚”的学生,又能写出几个“新概念”?而韩寒的语文老师对他的作文评定为“一般”,也正应了这个道理。
原因四,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压制人才,束缚人才,扼杀人才。像韩寒这种在创作上极有天赋的学生非但在文学上得不到发展,反而要他去浪费时间算一些脱离实际的、于今后无益的、诸如“靠在墙边的大米有几吨”、“一个水箱进水出水几次用几时”之类的问题。韩寒很明智地选择自己的所走的路,不仅是对教育制度的反抗,而且还喊出了我们学生的心里话。但是这样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学生却要受到如此强烈的批判,每天还要提心吊胆地防着媒体的“狂轰滥炸”--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真是不公!试想钱钟书当年若也因为数学只考了15分而受到如此待遇,那么中国还会有《围城》这部优秀的小说吗?
所以,如果说在现行教育制度下能出什么“全才”,那不是“应试教育”的幸运,而只能是社会的“悲哀”!
其实,韩寒反抗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正如新文化运动一样,只有“矫枉”才能“达正”啊!韩寒以他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勇气给教育界带来了一丝曙光。但可悲的是,那些自以为“知书达理”,却只知逆来顺受的“学者”,在对于中国教育的一番“夸夸其谈”后,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实却不知所措,接着便不论是“灵芝”还是“毒蝎”,一概予以“处决”了。中庸之道正是中华民族在衰弱中徘徊,且永远走不出的“围城”!
罗素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原本!”教育,是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有个性有才华的人被迫磨平棱角、埋没于冥冥之中好呢,还是把它改成能帮助每个人发挥其特长的素质教育好?答案当然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