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的作文(必备18篇)
沁水百合
2024-06-16 08:58:56
其它
其它

鬼节的作文(1)

跟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是关于昨晚半夜十二点发生的一件怪事。本来那个时候大家都应该在熟睡了,而我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吹声乐的声音,我很好奇,大深夜的,谁还这么闲情逸致?

再仔细一听,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其中还伴随着缓慢的脚步声。听,是很多不同的脚步声,这令我更加好奇,但被灌了铅的眼皮怎么也睁不开,声音越来越近。好像欢快又好像悲伤,不会是死了人的那种哀悼的吹声吧?我突然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到了,身体慢慢向前移,手由不住拉开没有生气的窗帘,眼睛好像被定了法,往哪个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忽然,一张白的发紫的脸向我转过来,邪笑的双眸直勾勾地看着我。手上放着一个遗像框,框中是一个很漂亮的长发女子,似笑非笑!嘴角似乎残留着干了的鲜血,好不可怕!后面吹哀号的人,哦!是鬼还是灵魂?都发笑似的看着我,红红的灯笼像长着满脸鲜血的骷髅,干巴巴的双手慢慢地撕烂你一寸寸的皮肤,已经发黑的嘴巴贪婪地舔着可口的血汁,空洞的眼睛不停发散出幽蓝的火气。我想努力的移动我的脚,身体,甚至我的头,可是毫无用处。总感觉好像少了些什么,咦?怎么没有棺材也没有骨灰盒?

难道……我不敢往下想,因为刺骨的冷风吹得汗毛竖立起来,还有我整个人都在打颤!我看的心惊肉跳。后来,再也没后来了!


鬼节的作文(2)

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我知道,今天是特殊的日子。我带着压抑的心情,走向了楼梯。

我踏进房间,眼前是一位老人,是一位两鬓已有白发的老人,抱着他最爱的外孙女。他在轻抚外孙女的脑袋,眼里全是幸福,脸上更是幸福的。我的脚似乎灌铅了,有千斤重,我的内心有多大的震撼,这是我梦里经常出现的场景。突然他抬起头对我笑,说“外公回来了,回来看你了,你都长大了。”他怀里的小女孩不见了。“在发什么呆?”叔叔的声音打破了这场景“来和弟弟妹妹他们来撕纸钱,这是给你们外公的。”便塞给我两沓纸钱,心里无尽的悲伤。我挥去那个场景,慢慢的撕下纸钱,漫长的20分钟,我们撕了很多纸钱。这么久了,我还是没有放下那个我所谓的想法--外公他还在,他没有离开,他只是在乡下。是的,这个可笑的想法支撑那个每次想放弃,想堕落的我。他还在,他没有离开,一直一直在我的生命里扮演那个重要的角色。

“来!给你外公烧纸钱了。”叔叔的声音,又一次惊醒了发呆的我。我慢慢走到门前,弟弟妹妹们都在烧纸钱,他们似乎都是带着好玩的想法,是啊,他们还未长大,不懂!我蹲下来,慢慢的一张一张的烧,每烧一张,似乎,我的想法也烧掉一些。是啊,这只是我幼稚的想法。我很想逃离这个现实,但是……现实终究是现实,逃不了,离不开。我一边烧一边和外公用心来交谈,时间不多,但是满心的苦涩却能减少,或许,这便是我和外公之间的默契。


鬼节的作文(3)

早晨,闹钟的“叮铃铃”声把我从美梦中“唤”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无意中看了一下日历,今天是8月24日,下面还标注着“中元节”三个字,中元节?没听说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问妈妈什么是中元节?妈妈告诉我:中元节是人们纪念祖先的日子。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妈妈经常叠元宝呢!

到了中午,我们都忙开了:我负责叠纸,爸爸、妈妈负责烧饭菜。我来到桌前(桌上放着今天我应该叠的纸),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桌上的那叠纸足有3厘米厚,事不宜迟,我立刻动手干了起来。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快捷方法:先拿出一些纸,把它们平均分成几份,再把它们卷起来,压平,最后它们一张一张地抽出来,就行了。过了三十几分钟,我把纸叠好了,妈妈那边也好了。我帮妈妈摆好饭菜,碗筷,爸爸拿了一根树枝和耐烧的旧脸盆,再点燃蜡烛,一切准备就绪。

爸爸先从纸堆里抽出一张纸,点燃后,一张放在大门前,再用另一张引火放在旧脸盆里,待火烧起来后,爸爸把两捆纸放在旧脸盆里,过了一会儿,纸烧成了灰,爸爸把元宝放入旧脸盆中,3分钟过去了,元宝也烧完了,等火灭了,我们赶紧磕了头,磕完头后,我吹灭了蜡烛,爸爸把旧脸盆端走倒掉,我们把桌子重新收拾好。

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没有祖先的勤劳,我们也不能过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


鬼节的作文(4)

中元节也叫鬼节,我的家乡对于这一个节日可是很有讲究的。

在离中元节还有几天的时候,我们就轮流开始了这个节日,我们那的风俗是在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拿上炮竹,香,以及钱纸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准备接祖。在我们开始这一步骤的时候,家里面的大厅里,以及大门外面都已经搬上了桌上,在桌子上都摆好了吃食。等到鞭炮声响起,这也就意味着家里的祖先被我们迎接了回来。在当天里,我们有很多的禁忌,比如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不能将一些不吉利的话,同样态度也要摆端正,不可以吊儿郎当的等等。

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早餐,将早餐端在餐桌上,我们必须等到先祖们用完后才可以去吃,至于怎么去判断,我们就是根据上菜的时间,以及饭菜在桌子上摆放的时间来判断。这段时间里,我们要保持香火不断,蜡烛要亮。以前我也挺迷糊的,为什么一定要点蜡烛,后来一些长辈们告诉我,蜡烛的光,是为了照亮先祖们的路。我们这个接祖的活动是前一天傍晚的时候开始,后一天同样傍晚时分结束。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炮竹,需要迎接时一致的用品,只不过,炮竹的方向变了,接的时候从外往内放,送的时候从内外放。

中元节虽说是一个鬼节,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怀缅的节日,在这一天里是我们表达对仙逝先祖的一种怀念,也可以说是一种尊敬。我越长大就越能听到一些杂说,很多人对于这么一个节日的活动似乎都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这未免太在乎这个节日表面上的含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节日?节日本身的意义又在何处?其实不过是人类一颗思念、一颗怀源的心罢了。


鬼节的作文(5)

说是“鬼节”,其实就是家乡的七月半,即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因家乡的俗语“七月半,鬼乱蹿。”而得名。听外婆说,每到这一天晚上,鬼们都会来吃刺梨。倘在寂静无声的时候,手拿一面竹筛,一块明镜,来到刺梨蓬边,细听有“沙沙”作响的声音,便用竹筛迅速地罩住刺梨蓬,再掏出明镜一照,便可捉到鬼……我往往被吓得毛骨悚然,因此也不敢鉴定外婆的话的.真伪,只是每年月半过后,刺梨便全是虫虫眼眼,大人们都说,那是鬼吃过了的,我便也确信了。可这惊吓并未减轻我对家乡“鬼节”的喜爱,它让我乐趣无穷。

月半这天,依据家乡的习俗,每家每户都要插香瓜、插摇钱树、给先人们烧钱纸(香纸)。所以这天要是谁家小孩摘了谁家的瓜,大人们都不会较劲。一大早,我和小伙伴们就到附近菜地去偷南瓜。大孩子就往个大浑圆的中等瓜摘,小小孩力气小,就往个小的摘,拿回来后分好类,拳头大的瓜就把它插在竹杆顶上,然后往瓜上插满香,又一小撮一小撮小心地把香捆绑好,再一小撮一小撮香点然后解开带子,一个星星点点的空中火球就做好了,这时大人们就会帮着扛到寨子的大树脚下参加展览,比一比谁家的香瓜插得又圆又好。而稍大的瓜,我们就用刀小心翼翼地把瓜帝揭开,把里面的瓜瓤掏出来,然后就在瓜壁上精心雕刻各种字样和简单的图形,有“七月瓜灯节”、“双龙戏珠”、“某某瓜灯”……里面点根蜡烛,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灯笼,用绳子系好瓜灯后就可在小伙伴面前相互炫耀。至于摇钱树,则是把点然的香一层层挂在竹丫上,香火在夜色中闪闪发光,亦真亦幻,窄一看,还真像一棵圣诞树。

此外,每家每户还会从自家门口路两旁一直把香插到岔路口,把为先人准备好的包(里面装有钱纸,用一个像信封一样的包装好,封面像写信封一样要写上各先人的名字,据说这样他们才能收到钱,要不会被孤魂野鬼们抢去)也拿到这里来烧。而我们这时早也忘却了那让人可怕的鬼,抢着和大人们插香、烧纸,这些火光成了我们夜色中最温馨的伙伴,我们就在这火光中放纵着自己的快乐。


鬼节的作文(6)

今晚是6月初5晚,是我们家乡的鬼节!在我们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都插上了桃枝,整个村子上没有人在走动,这个夜晚非常安静。人们早早就关门睡觉了!

其实在我们这里有一个传说:死了的鬼都要去搬西瓜,在这一个晚上,它们搬得太累,就四处抓人帮忙搬西瓜,被它们抓到的人都会变成鬼,只有在门上插上桃枝驱鬼,才能保证不被它们抓到。

我们确保每一个门都插上桃枝后,就上楼睡觉。晚上,风非常大,呼呼地刮,我因为喝了几杯茶,到了11点也睡不着,我一看弟弟,他早已入睡。我忐忑不安,担心过了12点都睡不着(12点后,鬼就出来抓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经11点半了,我还没进入梦乡!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啊?12点越来越接近了,鬼就要来了,我赶紧躲进棉被里,我的汗一直流,滴到地上,全身都湿透了,全身凉凉的,我也不敢出来。呼呼呼,风还是刮着;嘣嘣嘣,我的心还是跳得很快;嘀嘀嘀,汗水也源源不断地滴在地上!

在我们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都插上了桃枝,整个村子上没有人在走动,这个夜晚非常安静。人们早早就关门睡觉了!

其实在我们这里有一个传说:死了的鬼都要去搬西瓜,在这一个晚上,它们搬得太累,就四处抓人帮忙搬西瓜,被它们抓到的人都会变成鬼,只有在门上插上桃枝驱鬼,才能保证不被它们抓到。

我们确保每一个门都插上桃枝后,就上楼睡觉。晚上,风非常大,呼呼地刮,我因为喝了几杯茶,到了11点也睡不着,我一看弟弟,他早已入睡。我忐忑不安,担心过了12点都睡不着(12点后,鬼就出来抓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经11点半了,我还没进入梦乡!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啊?12点越来越接近了,鬼就要来了,我赶紧躲进棉被里,我的汗一直流,滴到地上,全身都湿透了,全身凉凉的,我也不敢出来。呼呼呼,风还是刮着;嘣嘣嘣,我的心还是跳得很快;嘀嘀嘀,汗水也源源不断地滴在地上!

……第二天终于来了,我高兴极了!


鬼节的作文(7)

万圣节(Allhallowmas)

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夕.通常叫做万圣节前夜.不过这一天的气氛却远不像它的名称那样让人听上去就“毛骨悚然”。每当万圣节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走家窜户,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的礼物。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也正是这两样——奇异的“杰克灯”和“表演魔术或者给糖果”的恶作剧。

杰克灯

“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也极为简单。将南瓜掏空,然后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物了。

然而万圣节的重头戏还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

“恶魔”与“天使”

这天夜里是一年中最“闹鬼”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在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未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溶合了。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基督教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活动,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现在,孩子们带着开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种服饰和面具参加万圣节舞会,这些舞会四周的墙上往往悬挂着用纸糊的巫婆、黑猫、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门口则吊着龇牙裂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灯笼。孩子们还常常试图咬住悬挂着的苹果。


鬼节的作文(8)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关于鬼节的由来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佛教中称为“盂兰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鬼节”的由来,实际上,“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双亡,他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等到修成之后,他便用天眼通察看地狱,寻找自己的母亲,结果发现母亲已堕入饿鬼道,食物入口,便化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目连很心痛,便去向师尊释迦牟尼请求解脱之法。释迦牟尼训示道,由于你母亲生前罪孽深重,死后堕入饿鬼道,万劫不复,如要解脱,非你一人之力可为,须集合众人力量,方可化解。于是目连历尽艰辛,广集僧众比丘,于七月十五日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会,超度地狱亡魂,终于使母亲脱离苦海。

盂兰盆是印度梵语。“倒悬”的意思,本来这个节日与中国的中元没有关系,但刚好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这一天,于是“盂兰盆会”的故事与中元相融合,并加入许多中国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元鬼节。

中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人类崇尚万物有灵思想,《礼记祭法》载:“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万物死曰折,人死曰鬼。”到后来,鬼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地从万物有灵论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特的文化,构成了庞大的鬼魂体系,如地狱、冥君、十殿阎王和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等冥吏,并集中反映在民间的习俗、节日和鬼故事里。

关于鬼节祭祀的鬼魂,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恶鬼,就是非正常死亡的鬼,比如杀死、溺死,烧死,吊死等鬼魂,民间称为枉死鬼。恶鬼是鬼魂思想中出现较早的概念。它是原始人类对死亡恐惧的直接反应。原始人对凶死者的鬼魂是相当恐惧的,往往对其进行不同的丧葬仪式,沿及至今,民间还有凶死者不得轮回转世而成孤魂野鬼或打入枉死城永世不得翻身的说法。这类鬼怨气最重,常常出来为祸人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又在恶鬼里加入了道德观念,即生前造下罪孽或做过昧心事,死后也要打入恶鬼行列。佛教“盂兰盆会”主要就是超度这些恶鬼,让其减轻罪孽,化解怨气,从而减轻痛苦。

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善鬼”,主要是死去的祖宗和亲人,这类鬼魂祭祀是祖先崇拜的体现。在原始社会,善鬼的概念与恶鬼是几乎同时出现的,人们认为,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鬼魂非但不会害自己,而且还会在冥冥之中成为本氏族或后代的保护力量。这种思想对中国鬼文化的祭祀和丧葬习俗有很深远的影响,比如清明节和鬼节的祭祖活动,通过仪式,招回死去亲人的鬼魂来享用祭品,并祈求鬼魂保佑和降福。

中国的鬼节与西方的鬼节“万圣节”不同,现代的“万圣节”几乎变成了一个特殊意味的狂欢节,其本身也并不具有缅怀先祖的功能,而中国的中元鬼节,则更具有严肃性和孝教性,并产生不少禁忌,比如在鬼节里,不能独自一个人去河边,以免被溺死鬼拖下水,而成为它的替死鬼;做工程的,这一天不能开工奠基,商店和工厂也不选择在这一天作为开张日子等等。

中元鬼节的活动习俗,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招魂祭祖、做法事道场和放河灯三项了。

这里的招魂不同于人刚死的招魂,后者是人死之后,为了使其魂魄归于尸体和墓XXX,不至于游离在外成为孤魂野鬼而进行的仪式。前者的招魂则更加世俗化和具有亲切感,是对死去亲人的深情呼唤。祭祖一般在招魂后开始,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但大部分都有设祭祀酒菜、点香燃烛、烧纸钱等仪式,在祭祀完毕,全家人方可食用祭祀用过的酒菜。

做法事道场,佛家就是“盂兰盆会”,这场超度胜会是佛家普渡众生思想的具体展现,往往办得极为隆重,高僧云集,场面浩大。还往往在期间请戏班上演有关冥界神鬼故事的大戏,比如《钟馗嫁妹》、《白蛇传》等,颇得农村群众的`喜爱。

第三项便是放河灯了,这项古老的习俗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当时只是僧人在放生池里放河灯,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人们表达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的美好习俗。每当中元节的夜晚,人们用纸扎成荷花灯,金鱼灯、小鬼灯、观音灯、元宝灯等各式彩灯,顺流而下,星星点点,闪闪烁烁,把整条河面装扮得美丽如诗。可惜的是,到了现在,除了少数民风古朴的乡镇,人们已经很难看到放河灯的活动了,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只能留在记忆里。

中元节的其他习俗,还有跳钟馗、发平安米等,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活动。

中元“鬼节”又称“孝子节”,因为佛家的目连救母,本来就是个孝子故事,巧的是道教的中元地官舜帝也是一个大孝子,加上我国儒家一向注重孝道,百德孝为先,所以使中元鬼节蒙上了浓浓的孝教色彩。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而佛家的盂兰盆会,也是华夏民族博爱、仁慈精神的体现,在这两点上,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元鬼节无疑具有其积极意义。


鬼节的作文(9)

而关于万圣节中鬼的来源,可见的有这样一种说法。古代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凯尔特人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10月31日这天回到故居地并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这也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希望。当然,活着的人自然是惧怕鬼魂夺生的,于是人们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试图将魂灵吓走,这之后才会把火重新燃起。同时,他们也会点燃篝火,祭祀神灵。

这样看来,西方的鬼并不像中国的鬼那么友善,不过好在放出来的时间很短。当然,这只是几千年前凯尔特人对鬼的想象,另一种说法中的古罗马人关于这一节日的想象好像并没有那么惊悚。

这种说法认为,在公元1世纪,占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接受了万圣节习俗,并将自己庆祝丰收的节日与万圣节结合。他们在节日扮鬼的初衷就要简单得多,只是为了在丰收时赶走四周游荡的妖魔。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显示,古西欧的爱尔兰异教徒相信,万圣节前夜鬼魂会聚集在人们居住的家附近并接受设宴款待。人们会在屋前院后摆放水果、食品,喂足鬼魂,让其不至于伤害人类或掠夺收成。而后,人们会扮成鬼魂精灵,引导鬼魂离开,避邪免灾。

为了迎接万圣节,日本东京都政府准备免费发放30万个印有南瓜鬼脸图的橘色垃圾袋。

如何给鬼过节:中西方鬼的待遇

正是因为中西方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对鬼的想象不同,这也就造成了鬼在两边过节时会享受不同的待遇。一般来说,在中国的鬼主要是接受供奉、祭祀;而西方的鬼则被人们引导离开,人们生怕“鬼上身”。

中元节节俗本就以“礼敬亡灵”为中心,食物祭品自然是少不了的。而在西方,虽然鬼在人们眼中并不“亲切”,但在“鬼节”喂饱被放出来的鬼们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为鬼供奉食物就成了中西方鬼节的相似之处。

灯,也是“鬼节”的一个重要道具。一提到万圣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南瓜灯。事实上,关于南瓜灯至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人们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脸、点上烛火,用来驱散鬼魂;另一种说法是,南瓜灯中的烛火是鬼魂点上的,试图骗取人们上当而跟着鬼魂走,于是活着的人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个嘲讽的脸,用以调笑鬼魂。

8月28日晚,山西,适逢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地处黄河沿岸的山西忻州市河曲县举办“河灯会”,1650盏颜色各异的河灯被放入黄河中。

而在中国的中元节,也有“河灯度孤”的习俗。中国人会在中元节这天在水面放置河灯,而这河灯一般是用木、纸、荷叶等做成荷花形状,中间点上灯盏或者蜡烛,有的还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放于水中,任其漂流,为的是给亡魂照明引路,让他们早日到达理想的彼岸。

当然,中元节和万圣节也有各自独特的形式。在中国,烧纸钱的习俗从古延续至今。而在西方,人们则会在当天穿上奇装异服。

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民众通过参加水上拔河、擂台、竹筏、抛绣、包粽子等水上娱乐节目,欢庆这一节日。

人的狂欢:鬼节中的娱乐元素

自近代以来,中西方的鬼节都经历了去宗教性的过程。不同的是,西方万圣节的很多习惯被从形式上保留了下来;而中元节则逐渐被边缘化,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性。

作为西方的“鬼节”,说万圣节这天夜里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着实不为过。而事实上,在现代西方世界的万圣节这天夜里,与其说是“闹鬼”倒不如说是“闹人”。西方人已经把这个节日当作一场狂欢了。

当地时间10月27日,美国纽约,范科特兰特大宅博物馆展出各式各样的手工雕刻南瓜灯。超过7000个手雕南瓜灯点亮,其中除了骷髅等经典万圣节造型,还有火车之类的新奇角色出镜。

现在万圣节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年那种驱鬼的意味,倒是更像一个孩子们的节日。20世纪初,人们会在10月31日进行面具和奇装异服的创意大赛。而万圣夜,孩子们会拎着空袋子,挨家挨户一边高喊“TrickorTreat”一边讨要糖果。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美国的电影院还会在万圣节期间播放以鬼节为主题的恐怖片。到了本世纪,人们还会穿上新颖服饰、举行各种*,甚至包括同性恋者的大*。

而事实上,旧时的中元节不仅具有信仰维度上的重要意义,在世俗层面,也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鲜明娱乐功能的节日。

20xx年08月24日,随着中元节的临近,四川达州市主城区部分民众纷纷来到州河两岸燃烧祭祀物品,导致河岸烟雾袅绕、火光冲天,祭祀场景蔚为壮观。

晚明文人张岱就曾对“西湖七月半”的盛况进行这样的描写:“西湖七月半……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鬼节的作文(10)

我想今天是鬼往家赶的日子,那么给我们的列祖列宗烧点钱纸它们就可以在阴间花了!我看见舅舅买的钱纸竟然有500亿、5000亿(阴间的东西很贵么),哇!这么多钱耶,我要是个鬼就好了!哦,说傻话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都到楼顶去给我的祖祖、祖宗、还有姑姥姥等等他们这些‘人’烧纸。橘红色的火焰在风中舞蹈着,给这宁静的夜又增添了几分诡异的气氛。我们分别对着火焰许了愿,又磕了头,就静静地站在旁边,看着纸钱烧完。

我喜欢过鬼节,因为这是一个神秘的日子!


鬼节的作文(11)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农 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是 :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鬼节这天,晚上在吃饭之前,先给祖宗敬酒,请他们先吃。吃过晚饭以后,我们就要烧掉给他们准备的东西,在烧的时候,要叫着他们的名字,好让他们在阴曹地府收到,不要让其他孤魂野鬼抢走。烧完以后,就回家关门睡觉了,鬼节这天是不要出门的,以免晚上遇见鬼魂。


鬼节的作文(12)

妈妈却告诉我,你想多啦,今天是鬼节。

天哪!开车回家!

因为我听说鬼节晚上是不能出去的,会有很多鬼出现。妈妈说没事的,又不是三月三鬼节,说到三月三鬼节,我又问妈妈,为什么会有两个鬼节呢?

她说:“传统的迷信里,三月三鬼节是指天上的鬼,而七月半鬼节是指死去人的灵魂,完全是两个概念。”我想了一下,那这样,烧纸就能讲得通了,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人。

不过我倒是觉得,烧纸太污染环境,而且毕竟烧纸也是封建迷信,所以还是少做比较好。


鬼节的作文(13)

最新关于西方鬼节的作文:西方鬼节的来历

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夕.通常叫做万圣节前夜.不过这一天的气氛却远不像它的名称那样让人听上去就“毛骨悚然”。每当万圣节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走家窜户,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的礼物。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也正是这两样——奇异的“杰克灯”和“表演魔术或者给糖果”的恶作剧。

杰克灯

“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也极为简单。将南瓜掏空,然后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物了。

然而万圣节的重头戏还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

“恶魔”与“天使”


鬼节的作文(14)

写关于西方鬼节的作文:西方鬼节的产生

在每年的11月01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万圣节在美国有悠久的历史,不知不觉间,今年的万圣节已经临近。这一天被认为是“鬼神”与人类最接近的一天。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夕.通常叫做万圣节前夜.不过这一天的气氛却远不像它的名称那样让人听上去就“毛骨悚然”。

每当万圣节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走家窜户,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的礼物。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也正是这两样——奇异的“杰克灯”和“表演魔术或者给糖果”的恶作剧。


鬼节的作文(15)

月半这天,依据家乡的习俗,每家每户都要插香瓜、插摇钱树、给先人们烧钱纸(香纸)。所以这天要是谁家小孩摘了谁家的瓜,大人们都不会较劲。一大早,我和小伙伴们就到附近菜地去偷南瓜。大孩子就往个大浑圆的中等瓜摘,小小孩力气小,就往个小的摘,拿回来后分好类,拳头大的瓜就把它插在竹杆顶上,然后往瓜上插满香,又一小撮一小撮小心地把香捆绑好,再一小撮一小撮香点然后解开带子,一个星星点点的空中火球就做好了,这时大人们就会帮着扛到寨子的大树脚下参加展览,比一比谁家的香瓜插得又圆又好。而稍大的瓜,我们就用刀小心翼翼地把瓜帝揭开,把里面的瓜瓤掏出来,然后就在瓜壁上精心雕刻各种字样和简单的图形,有“七月瓜灯节”、“双龙戏珠”、“某某瓜灯”……里面点根蜡烛,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灯笼,用绳子系好瓜灯后就可在小伙伴面前相互炫耀。至于摇钱树,则是把点然的香一层层挂在竹丫上,香火在夜色中闪闪发光,亦真亦幻,窄一看,还真像一棵圣诞树。

此外,每家每户还会从自家门口路两旁一直把香插到岔路口,把为先人准备好的包(里面装有钱纸,用一个像信封一样的包装好,封面像写信封一样要写上各先人的名字,据说这样他们才能收到钱,要不会被孤魂野鬼们抢去)也拿到这里来烧。而我们这时早也忘却了那让人恐怖的鬼,抢着和大人们插香、烧纸,这些火光成了我们夜色中最温馨的伙伴,我们就在这火光中放纵着自己的快乐。


鬼节的作文(16)

鬼节的整个夜晚,我们村的公路就被烟雾笼罩,空气中一直弥漫着浓浓的烟味,人们走在街上散步时,被这这浓重的烟味呛得直咳嗽,公家车、自行车、看见有人在路边烧纸,只好绕着燃烧的火堆行驶,昏暗的路灯也无奈的望着这让人恐怖的情景。

鬼节里,人们缅怀逝去得的亲人无可厚非,但是纪念的方式应该有所改变。我希望,人们在给亲人送去祝福的同时要做到文明祭拜,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鬼节的作文(17)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农 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是 :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鬼节这天,晚上在吃饭之前,先给祖宗敬酒,请他们先吃。吃过晚饭以后,我们就要烧掉给他们准备的东西,在烧的时候,要叫着他们的名字,好让他们在阴曹地府收到,不要让其他孤魂野鬼抢走。烧完以后,就回家关门睡觉了,鬼节这天是不要出门的,以免晚上遇见鬼魂。


鬼节的作文(18)

二、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一般来说,今年新丧之人,采取墓祭。墓祭时,选择中午之前,本来这时节阴气就比较重,适当规避,特别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为注意。

三、祭拜送寒衣,除了我们常见的香蜡纸烛、供果供品、酒水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纸衣,讲究的朋友可以做一些纸质的房子等,一并送给异界亲人,让他们也度过一个安稳的冬天。

四、这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个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

五、祭拜送寒衣之时,大家要心怀感恩与缅怀之情,不要睹物伤情,忧伤悲痛,因为这个时间正是阴气旺盛的时间,你的伤心难过,容易招来阴邪之气上身,影响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反而应开开心心,让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的很开心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是的。

六、送寒衣的步骤

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尘、杂草及不洁之物,然后选好地方画个大圈,摆上贡品、点上香烛,焚烧纸钱、寒衣,边烧边祷告,汇报一下家里的喜事与好事,让先人在那边安享太平。烧完寒衣后,鞠躬,静默给先人致哀,灭掉香火,一起回家(烧的时间别忘记在圈的外面也要适当的烧上一点,送给附近的灵异一些,希望他们和你的先人们能和平相处)。

这个时间段是阴气、寒气、邪气比较旺盛的时间,这些阴邪之气,最热衷于身弱、烦恼、痛苦之人,希望朋友们,抛去烦恼和痛苦,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度过这个时间。

孝老敬老是中华传统的美德,祭奠先人,在冬天来临之前你给你的先人送去一份温暖,你的先人会有很多欣慰,不枉他们对后代的辛勤栽培,实际上也是向你的后人传递一份孝老敬老的美德,相信在百年之后你的子孙也会延续你的美德,像你一样把这份美德传递下去,更相信你先人在天之灵能保佑你及你的子孙后人繁荣昌盛,一代更比一代强。他们的环境优劣直接影响到后人的兴旺与否,只要你多多注意身边的风水变化,相信一定会风生水起好运来!

民间祭祀讲究

一、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二、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三、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