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作文(1)
“新意”来源于真实生活
高亮
(复旦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2007年高考语文135分)
作文作文,可以称之为“文”的,首先应当是成篇的语句。语句来自单个的字词,而单个的字词是从心的内里表达出来的。所以作文本身的目的,就在于表达内心的一种看法,一种体会,一种情感。
在前几年的优秀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一股“向古人致思”的热潮,以古为镜,以此明得失,观成败,品人生。写得好的文章,拿来众诗人文人,与全文融会,的确可以深化主题拔高思想内涵。这是一种文法思路,然一味向过去的兴衰看,写的多了,观者也难免生厌,聪明的模仿也并不一定能成为聪明的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呢?怎样才能从数十万份试卷中跳出来,“闪亮”阅卷老师的眼睛?聪明的答案刚好与一句宣传口号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真善美”的作文境界
“真善美”一直是一种人见人爱的状态。而这三字中,又以“真”来牵引。
“真”可谓是“善”和“美”的前提。那么作文中,“真”这个要素的引入自然是必不可少。比起以说理论辩之严谨取胜的议论文,我更提倡高中生在高考中选择散文和记叙文这两种文体。这就是我想说的“从我做起”。在这两种文体中,真情实感可以有极大的发挥与流露,而感触人人不同,所以是新鲜而灵动的。主题的真挚,很大程度上能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分。
那么“真”要怎么表现呢?首先自然是要在文章中最大程度的使用自己风格的文字和语言。下面让我们在看这样一段文字:
“那天晚上,我在摆满了打好的行李包的房间里,打开了那个鞋盒子。
近来,鞋盒子里的小物件已经不再给我以安慰了,只能引起我的回忆,只能帮助我独自一人品位那些酸甜苦辣的回忆。然而我还是不能够扔掉它们。它们一直陪伴了我很多年。我举起鞋盒子摇了摇,里面的破烂发出干巴巴的哗啦哗啦声。”
这段文字来自于青山七惠的畅销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撇去其主题意义,文字本身读上去就很有真实的情境感。从这平淡而朴实的文字中,可以清晰读出一股淡淡忧伤的怀念和不舍的情绪。青山七惠的这部小说能够得到芥川奖的青睐,也与这种真切清淡的“小我”世界息息相关。
“我”,作为主观世界的本体,拥有的是最私密的情绪。这些情绪不夸张地说,是可以萦绕成文章的“气场”的。一篇拥有“气”的文章,才是活的文章。
“真善美”的考场策略
当然,我们在高考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是不可能完全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主题要真,感情要顺,思路要整”。
首先是主题意识。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字不一定要有高超脱俗的主题,但一定要有真实可信的主题。例如自己的心路历程,例如一次小事对于自己的转变。这样的主题如果有好的表述,不仅不会显得低龄,反而会在众多无病呻吟的文字中脱颖而出。主题怎样定,应当从文题出发,贴合给出的要求。通常来说,关于“爱”的主题都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第二是“感情要顺”。一篇文章不能太过平淡,但情感转变要自然柔顺。怎样表现这样一个情感的蜕变过程,是大家值得思考的问题。一般而言,可以从大段心理描述的旧套路中跳出来,考虑一个承载情感的主体,以它的变化来突出主人公情感世界的波折。例如,在王安忆的《长恨歌》,首章就用“里弄”来承载了主人公的成长,非常生动形象,同时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是要有整体的思路。高考作文极易犯的毛病就是思路不清,常常是开始写的时候想表现的是一个主题,写到最后表现了另一个主题。这样在匆匆的阅卷过程中,很容易引起老师的疑惑:这位考生究竟想表现什么主题?所以在开始写之前,不妨在草稿纸上写好自己文章的主要情感基调,以及情感的走向和所想表现的主题,以此来时时提醒自己。
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
一篇记叙性质的文章,要怎样才能打动人心呢?最终要的莫过于先感动自己。
令人感动的事情,往往不必是“大事件”。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更能表现作者的才情。小事情往往蕴涵不一样的情绪。之所以称之情绪,因其一时性往往更加使人动容。之前举的例子《一个人的好天气》就是以小事动人的典型范例,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参考一下这种文风。同样的,生活化是文字的起点。只有来自生活的文字才会真切感人。
一言以蔽之,一篇优秀作文真正需要的,仍然是对于生活真切诚挚的感触。所以,多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吧,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也许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欣喜收获。
如何让你的作文(2)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我如何不想你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群山之中,你似乎与世隔离;在河流的环绕下,你清澈如镜;在稻田的簇拥下,你生机盎然;在四季的装扮下,你姿态万千。你是如此的纯朴美丽,一直在我心灵的深处保存着。让我如何不想你,我的故乡!
冬之魂
北风寒刺骨,天气的寒冷与干燥使得你的肌肤出现了裂痕,那些裂痕是如此的触目惊心。然而你却没有喊痛,你不图别的,只图为明年积蓄更多的能量。
你是如此的伟大,白霜不忍,于是它为你披上了一件白色的风衣;你是如此的不屈,梅不忍,于是为你而绽放。
在我的心中,此时的你犹如冬天里的灵魂,为来年不屈的守卫着。你要我如何不想你,我伟大的故乡!
春之韵
北风不再刺骨,空气不再干燥,因为你的坚强,春姑娘给你带来了新年的暖意。春雨绵绵的下,滋润着你干裂的肌肤,唤醒沉睡的生命。
小河在雨中唱着欢快的迎春曲儿,嫩芽活泼乱跳的窜出了树皮,此时的你看上去是如此的生机盎然,点燃了农民们心中的.希望。
在我的心中,春之韵让你体现得如此的淋漓尽致,你让我如何不想你,我可爱的故乡!
夏之声
南风从河面吹过,带起层层微波,灵光闪动;南风从水稻上吹过,带起层层稻浪,四处飘香。
看着绿装的你是如此的庄严,使得蝉不禁为你鸣叫,蛙忍不住为你歌唱,就连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也为你舞出优美的舞姿。
群山环绕,稻浪起伏,稻香四溢,此时的你是如此的生动,夏之声是你欢乐的展现,你让我如何不想你,我庄严的故乡!
秋之乐
此时的你没有冬的洁白,春的生机,夏的苍绿,但是你拥有金黄的生活;此时的你没有冬的寂静,春的温馨,夏的喧闹,但是你拥有丰收的喜乐。
此时的你是如此的高贵,全身散发着金光,这都是你应得的,这是你付出的回报。
四季从你的身边走过,点缀着你周而复始的生命,让你多姿,让你多彩。你从四季走过,赋予四季不同的意义,让四季有了活力。而我从你身边走过,没留下什么,你却把你的身姿牢牢的印在了我的心中。我是如此的想你,我的故乡!
如何让你的作文(3)
不论写什么样体裁的作文,都要有一个主题。所谓主题,就是创作主体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意念、感受、情感和情趣等,也就是作者经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并通过对材料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
意胜则文胜,主题立意是否正确、新颖、高远、深刻,直接关系到作文成败,因此高考作文要在立意上下工夫。
一、如何突出作文的主题1。选材丰富,紧扣话题
写作文,为了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有时需要适当增加文章所使用的材料。20xx年湖南考生以《勇敢奔跑,勇敢超越》为题的文章,就是紧扣住话题“跑的体验”立意准确、材料丰富的范文。文章选择李白和文天祥作为叙写的对象,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他们自身经历来诠释人生中跑的体验——“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越”这一主题。文中写到:李白在奔跑中感悟到“奔跑让我履跌履撞,奔跑又让我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文天祥也在奔跑中感悟到“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越——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2。选准材料,拒绝低俗
在写作中要做到精益求精,突出主题,选材就应该围绕主题展开,切不可选择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我们鼓励考生们能提出新颖的观点,但立意不得庸俗低下。
20xx年北京有一篇零分作文《安》就犯立意不高远、庸俗低下的毛病。本文的作者带着好玩,调侃的态度对待考试作文。开篇说:“我热爱××。首先向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请安。(注:此处可由读者自由发挥填入,譬如老婆,女朋友,老大哥等等)。”仿用的句式带有调侃的口吻,让人读后不是滋味。第二段解释我们国家的象征“天安门”时说名字取得好啊,天安了,我们老百姓才能安,否则,门儿都没有。天安之后,就是地安,地安之后,才轮到人安。具体来说,在单位要服从领导,不要让领导不安;学校里,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不要让老师不安;丈夫回家,不要让老婆不安;谈恋爱,不要让女朋友不安;到了社会上,无论看到什么怪事都不要吭声,你任何影响稳定的言行都会引起不安,都会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这些话语明显是牢骚满腹,含有抵触情绪,语言偏激,态度消极,思想悲观。好象对社会有深仇大恨似的。虽然以“安”为题来写了,但没抓住实质性的东西,而是采用意识流的手法,乱侃对安的解释,立意不准确,偏离了话题。
总的来说,要想突出作文的主题,关键在于搜集充分的材料,从大量的材料中提炼出有用的题材,根据在作文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好使用题材的宽严度。
二、如何结构作文的主题句1、主题句的表达
议论文中,主题称作中心论点或者基本论点,作为一个判断句的形式来说是非常明晰的,并且往往在标题中直接表达出来。如论文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如《反对本本主义》等。
而在文学体裁中,主题常常演变为一个复句,可以称为意蕴。意蕴是全部文学作品内容所体现的中心意向,包括核心主题、副主题以及审美情致等作者的认识判断和审美追求。如《红楼梦》的意蕴可以写成:“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境界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在一篇短小的散文中,意蕴也应这样表达。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意蕴可以说是“春天美好、新鲜、活泼”。需要多说一点的是,主题是作者自己的认识判断。对于经典的以及其它高层次的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蕴,我们的提炼往往只是对于作者主题认识的确认或者猜测和逼近。
2、主题句的层次
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句的高低也决定着作文的水平,也就是说主题句具有层次性。
主题句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主题句准确反映了作文中心内容的真实本质。
在记叙文中,主题句或者概括了一个人真实客观的性格特色,或者刻画了一个事物的本质特点。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揭示了所论述事物的客观本质。
主题句更高一层的认识是具有科学文化深度和广度的认识。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认识和修养的提高,这样的主题句可以说达到了充满文化色彩的层次,如“他是当代毕昇”。
主题句再高一层是具有哲理意味的认识。哲理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例如:“他是一个有永恒追求的人。”
3、主题句的位置
主题句是作文的核心,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全文,指导全文。主题句在作文中的位置应是明晰的。仅就议论文和记叙文中的主题句位置作一解说是必要的。
议论文中主题句的位置:标题,一般写出主题句即中心论点这句话;开头,一般要在段尾写出主题句,或写出与主题句相关的论题;中间,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层来,说明主题为什么和怎么样,行文中兼用其它论证方法如列举事实的例证法;在中间部分的靠后处突出主题句;结论,重申主题句,可以在字句上变化,或更深入一步。
主题句在记叙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写作记叙文时,首先要在构思提纲阶段就领悟出主题句,接着让主题句作为灵魂来统帅全文,并最好在中间部分显示主题句(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出现主题句或者相似的句子)。
主题句在记叙文中的位置:标题,不少标题就是主题,也有不是主题的,但可能与主题有关;开头,提示或显示主题,一般在开头的后方;中间,在高潮部分,即将近结束的地方要强化(强调)主题;结尾,重复主题。
由以上认识可知,作文不但要围绕着而且要穿插着主题句来写作,要有一个“提出——强调——重申”主题句的三段式过程。
如何让你的作文(4)
过完春节,新学期也开始了。写出生动的文章,不光是喜爱写作的同学们的新年心声,也是作家们在写作征途中不懈的追求目标。一篇干巴巴的文章,不仅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甚至连写作的作者也会失去继续写作的勇气。一篇优秀的作文,首先就得要刻画生动,打动人心。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触动读者心灵的生动作文呢?本期作文的点评嘉宾童华池老师就给同学们支出了“绝密三招”。呼之欲出、扣人心弦、诗情画意、身临其境??这些成语都是用来评价文学作品的,如果你读了别人的文章,分别产生了这样的一些感觉,说明这些文章是生动的;反之,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也有类似的感觉,那你的文章也生动了。本期《苗地》的四篇作文,在生动方面就各有千秋。“感受真切、想象联想、突出个性、妙用修辞。这就是写出生动作文的四大法宝。”童华池表示,同学们写作文应首选写亲身经历过的,若没有经历过,也可以发挥少年儿童聪明的天性,让文章充满情趣。写作文要努力发现缩写对象的个性特点,避免与他人所写雷同,注意练字练句,那么作文一定能够逐渐生动起来。此外,童老师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文章应该不厌百回改,只有多改几遍,‘生动’才会逐渐与你亲近。”本报记者陈瑾
本期点评嘉宾:童华池
全国优秀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四川省金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已退休)。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中语会阅读、课堂教学、教学艺术等三个“中心”研究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任《语文世界》、《作文通讯》、《新作文》等报刊特约通讯员或研究员,任巴金文学院校园文学教导员,曾应邀担任报刊主办的作文大赛的评委和高考作文指导的嘉宾。
苗地征文选登
我的“调皮”老爸
我的爸爸是一位科研员,在外面他总是一本正经,非常严肃。可一回家就“调皮”得不得了,像个孩子似的。
爸爸给我出了一套题,我一看是奥数比赛初赛热身题,心里便乐开了花儿:热身题,而且还是初赛热身题,一定很简单,保证100分!我真是对这套题掉以轻心,满分是100分,我却只得了50分,而且全是粗心错的。我显然有些不高兴,可老爸却顽皮一笑,得意洋洋地拿出他做的那套题,竟然是100分!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事实就是事实。我心中的怒火正在熊熊燃烧,平时不爱做卷子的我竟然要和老爸再比试一次。
话音未落,老爸魔法般地变出了两套题。这一次,我可要吸取上次的经验与教训,平心静气地把它做完了。最后的结果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我,100分!老爸,90分!哈哈,我终于赢过了老爸这种高材生加博士了!真是太开心了!我得意地望着老爸,意味深长地说:“哈哈,我终于把你这‘调皮’的傲气消灭了!”
临近学校乒乓球比赛的时候,老爸叫我跟他去练球。一到球台前,我们便激烈地打了起来。老爸可真无赖,说好不发旋球、不回刁钻的球,可他要不给我发旋球,要不回几个刁钻的球,每次又哈哈地说“对不起”,像一个不守规矩的小孩。可最后我的球技大大提高,出乎了我的意料。
我有一个“调皮”的老爸,他让我在他的调皮中获取了许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让我飞得更高更远!
(磨子桥小学六年级四班学生:何雨瑄指导老师:彭英)
嘉宾点评:
“调皮”一词“贬词褒用”,通过写做奥数题的两个回合和“老爸叫我跟他去练球”,解开了悬念:“我”的爸爸的“调皮”,原本是返老还童般的个性,更是诱导孩子学习的磁力。行文中请小作者注意词语的搭配,“我可要吸取上次的经验与教训”和“他让我在他的调皮中获取了许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句子,该怎么改一改?词语的搭配才恰当。
我为爸爸煮饺子
星期六的晚上,妈妈不在家,爸爸说他肚子饿,叫我煮一碗饺子给他吃。我摇摇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很想为你煮饺子,可是我不会呀!”爸爸不甘心,鼓励我说:“你总看过妈妈煮吧,你试一试!”听了爸爸的话,我脑子里浮现出妈妈煮饺子的情景,觉得好像也不是很难,便决定试试。
我先往锅里倒上水,再打燃火,然后把饺子从冰箱里拿出来。在等水沸腾的这段时间里,我要抓紧时间做我最喜欢的活——调味。爸爸喜欢吃醋,我拿起醋瓶子就往碗里倒,咦?怎么是油亮亮的呀?哎呀,倒错了!原来这个醋瓶子里是外婆装的花椒油。我倒了这么多,还不把爸爸麻得大叫。我急忙把花椒油倒回瓶子里,可是碗口太大,瓶口太小,我又笨手笨脚,结果把花椒油洒得到处都是。如果妈妈看到橱柜上的油渍,还不把我骂得狗血淋头。我吐了吐舌头,连忙用帕子把我的罪证消灭掉。虽然出师不利,但我还是不灰心。我重新找来真正的醋瓶子,咕噜咕噜地放了两勺,然后放上少量的酱油、味精、白糖等,最后放上爸爸最喜欢的熟油辣子。看到小半碗香喷喷的调料,我仿佛闻到了饺子的香味。
这时,锅里的水开始冒泡泡了,我慌慌张张地把十几个饺子扔进了锅里,把盖子盖上,静静地等待着饺子煮熟。不知等了多长时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打开锅盖,呵!一个个饺子像调皮的娃娃在水中不停地翻滚着。我用筷子碰了碰,软了。妈妈说饺子软了说明煮熟了,得赶紧舀起来。就在这关键时刻,我发现舀饺子的大勺子不见了。再煮,可就成饺子汤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我看见炒菜用的铲子,灵机一动:我可以用铲子把饺子铲到碗里呀!我连忙拿起铲子把饺子一个一个铲到碗里。可铲子太滑,好几个都掉到橱柜上,我只好用手捡到碗里,烫得我直咧嘴。
当我兴冲冲地把煮好的饺子端到爸爸面前时,他已经睡着了。闻到香味扑鼻的饺子,我忍不住尝了几个,觉得味道还不错,虽然我不得不承认比起妈妈煮的还是要差那么一点点。
第二天早上,爸爸告诉我:“你煮的饺子很好吃,不比妈妈煮的差哦!”妈妈却什么也没说,只是笑吟吟地把我拉到一片狼藉的橱柜前,让我观察并打扫我的战场。我一点也不气恼,心想:大厨师都是这样走出第一步的,如果妈妈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金堂安邦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周寓瑾)
嘉宾点评:
习作取材于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却揭示了一个大道理:眼见千次百次,莫如动手一次。煮饺子的两个主要环节,“我”犯了三个错误,都写得很生动——特别是放醋的连续错误。夸张而幽默的语言,让人不禁发出赞许的微笑。想与小作者“切磋”的是,煮饺子一事的结局,是否拖得久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