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2017作文(1)
2017年这家采用24小时经营模式的书店,很显然是以人为本,它不光是读书学习的地方,也是难得的休息场所。无疑这家小小书店带给了人们别样的感受,带给了这个世界一份温暖。
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如这位书店老板一样的爱心人士。西安有一家小饭店,它的规模并不大,但是这位饭店老板十多年来却做着这样一件事:他们饭店每天早晨供应免费的早餐。早餐是稀饭、馍和咸菜,主要供应该环卫工人和流浪人员。十多年他就这么默默的坚持着,感动了周围好多人。这位饭店老板的慈善行为不算大,但他能坚持而为,时间长了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做善事,就是要从小处着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持做好事,“积善成德”,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就得到了升华。我小时候,盛夏时分,天气异常炎热,行路的人常常口渴难耐。有些老太婆就自发的组织起来,在村口用大锅烧水,然后盛在碗里放凉,供行人饮用。这种行为当时有个专有名词叫“舍汤”,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志愿者行动,是一种朴素的慈善行为。记得那年我上高中,我们学校离我们村子有四五十里路,暑假时,正是酷热的时候,我骑自行车到学校办事回来,口渴的不得了,太阳无遮无拦的照在身上,热得我直冒汗。这时几位老奶奶笑吟吟的招手让我来喝水,这水里似乎还加了绿豆,我当时渴极了,喝得很急,一位老奶奶就劝我喝慢点。现在想来,这些老奶奶们早都不在人世了,可她们的那种善举,那种无私的大爱却长久的温暖着我,至今想起来,我都无比感动。
法国作家雨果的名着《悲惨世界》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社会上胡作非为的大坏蛋。一天他到教堂歇息,神父热情的招待了他,可是他临走时却将教堂的东西偷走了。冉·阿让被警察抓住了,送到教堂让神父辨认,可是神父说,这些东西是他送给冉·阿让的。冉·阿让从此内心受到触动,决定弃恶从善,从而做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善事。是善点燃的善,是爱心给了我们力量,从而让我们愿意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
美国有个小孩在生活中十分节俭,把他多年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了非洲一个贫困地区,给当地人打了一口井,方便了他们的生活。这个小孩的慈善行为是很小的,影响力有限,但是他的行为却是极其了不起的,他的坚持,他的身体力行,都让人们为他的爱心和善行而感动。有一天,我从街道上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递给我一张“环保宣传书”:里头倡导我们平时在日常行为中应注意的环保行为,比如不要乱扔纸屑,不要在野外烧烤等,都是这个小男孩自己手写,然后复印散发。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页纸却对我影响巨大。
当一个人开始用爱心做一件事时,他就会更有力量,他的生命就会放射出光华。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带给世界更多的温暖和感动。
山东高考2017作文(2)
海德格尔说过,我们应该诗意的栖息着。
都市里,人来人往,为利而奔忙。然而,就在我们省城,有一家书店,24小时经营,人们在这里栖息着,读着书,谈着恋爱;甚至可以到这里休息。书店里人觉得这样“有意义”。
而走进的人都认为,这里是温馨的所在。
真难得,每一次到这里,我都默默点赞!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别人逛商场,我去的是书店。省城,有几家这样的书店,确实是一种幸运。
十几年前,我到一家书店,哪里有一本李泽厚《美的历程》。太喜欢了,精装本,88元。我只能望“书”兴叹了。囊中羞涩啊!怎么办?抄。八十年代大学生抄李泽厚《美的历程》是一种时尚。可是书店一位女营业员,看我聚精会神的抄书,很不乐意。她火了:“你不买,抄起书了。都这样,书店怎么办?”
“对不起,不是没钱吗!高尔基当年为了看书,说过宁愿别人把他吊到广场上打一顿!我呢,也是,只要让我抄书,你们可以惩罚我,行吗?”
“不行!没钱,怪我啊,请你离开!”更年期女子真要命。我没辙了,当场离开。不过我最终还是采取游击战术,达到了自己目的。
遗憾毕竟属于过去。其实,书店是读者的天堂,读者在这里遨游天地,纵横环宇,思接千载,领略经典,品味人生,欣赏情感,滋养心灵……省图书城,是我光顾最多的地方。虽然近年市场的原因,书的质量有下降趋势,让买书人痛苦。为此,我还专门找过书店的负责人,与他交流了彼此看法,希望图书城多选择一些高品位的书籍。
“省图书城,应该对我省文明建设,对人的思想引领起重要的作用。”
我的意见,获得这位领导的赞同。
的确,省图书城,对我事业的成长,境界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似乎是我梦魂牵绕的所在
有书有读物的地方才有灵魂。我曾经跟人谈过,如果那个小区,没有书报亭,没有人读《参考消息》《南方周末》,这个小区的人即使有权有钱,也还是遗憾。反之,即使某个地方不算发达,但是有一个品位较高的书店,说明这里的人不俗。在我工作的一个县城,就有一家“求索书店”。书店的老板是一个有眼光的人,里面时常有一些在省城都难以买到的好书。真的,这里也自然是我常去的灵魂栖息地。
书店的品位,取决于经营者的思想境界。生活就是这么个理。急功近利,看重的是眼前的蝇头小利;有眼光的,看重的是未来。虽然省城24小时经营的书店,不一定马上产生太多的利润,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该书店的经营者的目光是长远的。
书店给我们带来了温馨,让我们在经济大潮的今天,有一块灵魂的栖息地。
山东高考2017作文(3)
记得二十年前在德国小城旅行,看到街头有无人值守的图书报刊摊,行人可以自由取阅摊上的杂志,可以坐在旁边长椅上翻看,也可以放进包里带走,而且人人面无愧色,坦然自如,就像从自家书架上拿书一样。
问在德国大学教书的朋友,他告诉我,同样的书报摊遍布城市,拿走书的人读完后可以在任何一个类似的书报摊归还,然后继续拿另一本回去读。有些真正有爱心的人还会把自己家里的书无偿地贡献出来,放在书报摊上,供陌生人阅读。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牵扯一分钱的费用问题,只是书吸引读者、读者爱上书这样一种心灵的交流、沟通、轮换。久而久之,在这城市里已成传统。
这件事成了那次旅行的最大收获,每次想起来,那个城市的名字都让我这个读了半辈子书的人感到一股由衷的温暖。
十年前,国内的社区书屋、农家书屋也逐渐建立起来,星火燎原,最终遍布大江南北的城市与乡间。看到坐在书屋里认真阅读的市民、村民,我都强烈地感受到,国民文化素养正在快速增长,每个人的读书热情正在被悄然唤醒,东方文明之邦的丰碑将会再次高高竖起。
感慨之余,我仍然觉得,难道读书仅仅止于“读书”吗?古代的读书人也是像我们今天这样子“读书”吗?“读书”究竟是为了干什么?
翻阅《论语》,我看到了孔子谆谆教导我们的一个大写的“仁”字,也读到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时提到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句话。
忽然之间,我顿悟了什么是真正的“读书”,那就是每一个读书人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一定要懂得“受与施”的道理,将自己读到的书、拥有的知识财富广泛地散播于四方,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才称得上是“会读书的读书人”。
看到那则24小时营业书店的新闻,我知道,书店的管理者、工作人员才是真正“爱书、读书”的“仁”人。他们不但读书,而且懂得读书人究竟应该为这个世界奉献什么。于是,他们忽略了走入书店的所有人的身份符号、衣着外貌,而统一把那些人看作是“读书人”,只要能为这些“读书人”做些什么,他们就衷心地感到快乐,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人本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书亦如此。
知识本来就没有功利深浅之说,纯真的人亦如此。
反观古人,老杜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同时,却止于呼吁,没能真正为天下寒士庇护心灵的“广厦”;诗仙太白草书“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之际,却在饱醉高歌、放纵诗情后酣然睡去,浑然忘了天下还有那么人为潦倒流离、生活拮据而愁。
只有在这家书店,在平安祥和的深夜里,因为一群真、善、美的“爱书人”的努力与辛劳,一群内心坦然静谧的“读书人”才能坐在书店的灯下,卸下心灵与身体的桎梏,各自寻求着自己的精神慰藉。脑海中出现的这样一幅温情画面,给我带来的震撼犹胜二十年前在德国小城看到的无人书报摊。
我想,一本好书、一盏暖灯、一个小窝、一碗浓醇的心灵鸡汤……足以抚慰行路人疲惫不堪的心了。
这样的一个书店,才是真真正正24小时不打烊的心灵鸡汤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