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作文教学(汇编5篇)
与往事干杯
2024-06-27 03:08:10
其它
其它

活动作文教学(1)

一、问题提出:

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少学生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反映在习作中就是内容贫乏,加上传统作文在命题、题材上的局限,常常逼学生“闭门造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条件,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应该让学生多接触生活,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素材积累。

因为学生上作文课时是坐着想,是“挤牙膏”式的写作文,自然文章无情而言,无理而道。针对作文教与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活动型作文教学正是探索解决这首要问题的模式之一。也就是说,教师设计讨论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手工制作等各种活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写作。

二、个案表述:

(一)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为写作提供素材。

针对学生“无话可说”的现象,面对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我们经常利用课内外开展活动,让学生去感受,观察,然后就此畅所欲言地进行写作。如我们曾设计这样一种活动型作文教学的案例,现表述如下:

1、教师布置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内容是“竞选班干”的同学到讲台上大声讲竞选宣言。内容可以说出自己心愿,可以谈自己的优点,可以提计划,也可以说理由等等,但要求真实、健康、简明,并且一定要出自内心。

2、学生活动准备:

请大家先思考5分钟,不要形诸笔端,然后按竞选顺序上来说,如果你认为上台的同学说得好,请你给他掌声鼓励,最后大家根据每个人说的内容、说的表情等方面综合评价,无记名投票选出优胜者5名。

活动开始进行后,教室里气氛热烈,掌声阵阵,不时有笑声传出,看来同学们非常投入。

活动结束,进行评比。教师提出作文任务:

在刚才这项活动中,我们根据同学的参与,而且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活动中,大家有感受、有体会。今天我们就以这次活动为素材,写一篇作文。

(二)引导学生挖掘素材,积极开展写作:

1、教师引导拟题: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这次活动写作文,请根据你的体验、感受、想法,给自己的作文先定个题目。如:我第一次上讲台讲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建议;谢谢掌声;难忘的时刻;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难忘的作文课;话说勇气等。

2、教师引导立意:

根据这次活动,你们都确定了自己的作文题目,那么你准备写些什么内容来表述点什么呢?

3、教师提出构思要求,布置学生当堂习作。

习作批改结束后,发觉全班同学都有东西可写,且写的篇幅比较长,是前几篇习作不能比的,最少的同学也写了近600字,内容较丰富,选材角度多,如:

(1)描述自己上台的心理,表达干什么事要有勇气的中心。

(2)上台竞选,其实很不容易,他需要勇气、胆量,更考验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写这次活动欢乐的场面,表达我们班活泼、团结的中心。

(4)我为什么要说这三句话,表达我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5)写这次作文课的生动,表达我们喜欢这种作文课的心情。

三、个案分析:

从活动的选择来看,“竞选干部”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要讲什么样的话,学生肯定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就让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就进入了角色。

从活动的效能来看,这次活动能为学生活动后的作文提供素材,因为每个学生都要上台讲,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准备,都有一个参与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实实在在地去做了,不是一个旁观者,所以活动后,每个学生都有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自然不愁写作素材。

从指导的目的看,活动后的指导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就“竞选干部”的活动素材,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描述、体验、感受这次活动,不定框子,不加限制,让学生自由命题、自主立意,只要合理,就可以写,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散训练。

从习作的结果看,这次活动确实为学生找了“米”,学生有东西可写,且能够从素材中挖掘出新意。

四、几点思考:

1、活动型作文教学应以“活动”为特征。这里的活动可以指课上的活动,也可以指课外的活动;既可以教师创设活动,也可以学生自主活动。在组织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完全进入角色,同时在组织活动中要力求全员参加,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唱主角,这样才可以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体验、有感受。

2、活动型作文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它不可能覆盖所有的文体,所有的内容,而且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教师应通过有限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引导他们做过生活的有心人。同时我们更应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去积累更丰富的素材。


活动作文教学(2)

《作文游戏活动教学的几个问题》读后感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游戏活动教学的几个问题》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害怕教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一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学生体验不深,习作无病呻吟、流水账、套话盛行。如今,教师们也大胆改革,努力实践,关注基础性的.写话教学和习作教学,并务实地从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体验以及对习作的悦纳程度等方面寻求突破口。学习阅读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白坚的《作文游戏活动教学的几个问题》,让我深感: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就要有意识地开展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吸引学生激情参与,诱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强观察、认真体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激情,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富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作文。

没有鲜活的积累、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验、深入的思考作前提,习作指导永远只能打外围战! 生活是习作的唯一源泉。而游戏是生活大世界的缩影,它给学生带来的,恰恰是鲜活的积累、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验、深入的思考。游戏的体验与学生积累的丰厚程度又直接制约着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流畅性。像“跳长绳”、“运动会”、“鸡蛋浮起来了”等活动和科学小实验,学生积极参与,仔细观察,体验丰富,表达洋洋洒洒。

因此,教师精心组织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可以获得深刻的亲历体验;通过扮演角色,可以获得相应的角色体验;通过角色置换,可以获得良好的换位体验;可以多次重玩,获得丰富的二度体验……教师在选材指导也不必再多费口舌,因为学生可以信手拈来;立意指导无须再画蛇添足,因为学生已经有所感悟;表达指导无须再喋喋不休,因为学生早已跃跃欲试!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调控好游戏的进程,在游戏过程中适时故弄玄虚、“煽风点火”、[为您编辑]“挑拨离间”、表扬激励、巧拨妙引,让气氛更加神秘,让呼吸更加急促,让对峙更加持久,让人人充满自信,让游戏扣人心弦。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解放了学生的“眼耳鼻舌手”,学生的体验又怎会不深刻呢?学生的表达激情又怎会没有呢?

真正快乐的习作体验,只有一种可能,即: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文字表情达意,而完全忘却自己是在习作。游戏,可以让习作体验变得丰富生动起来,让学生的表达深刻流畅起来,学生不再害怕,反而开始期待游戏趣味的习作课了。


活动作文教学(3)

创新作文教学竞赛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新作文教学竞赛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进一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自由表达,创新作文,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交流作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深化我校作文课堂教学改革,特举办学校作文课堂教学竞赛。现将作文课堂教学竞赛的事项安排如下:

一、竞赛时间:

1、初赛:11月29日-----12月3日

2、复赛:12月7日

二、竞赛地点:鸡场坪民中

三、参赛老师:

第一组:周琼陈侠张元宥朱龙静陈娴朱朝东

第二组:吴秀陆吴雅张飓任远李艳夏欣

第三组:方华张俊郭景发李红蒋继鹏杜明超张恒

四、参赛评委

1、初赛每小组取前二名参加复赛。初赛时各小组除上课教师外都为评委。

2、复赛取前三名予以奖励。

3、复赛评委待定。

五、赛课要求:

1、上课教师写好详细教案,请各组组长发本组的.集体智慧,运用新课程理念,协助赛课老师积极准备,推出高质量的竞赛课。

2、教师可以从义务教育实课程标准初中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任选一个训练内容,也可按“教师可以整合教材,创新教材”的原则,自行确定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课型限于作文指导课,45分钟。


活动作文教学(4)

试谈小学中年级人物作文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作者/周昌顶

小学的三四年级是非常关键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学生已经在低年级时积累了一些语言文字的素材,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有了一定的训练,但学生依旧缺乏有关写作方法的积累,他们难以表达出自己的真实的、内心的想法。事实上,无论小学的那个年级段,他们的写作素材都是来源于他们各自不同的现实生活,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学生的作文素材渐渐积累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他们才会在作文时文思泉涌、信手拈来,反之,即使学生有真情实感,他们也难以下笔、无处入手。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仔细分析发现:平时作文好的学生,他们的共性是多读书、读书多,在读中思,在思中读,善于观察、比较和分析,勤于积累。所以,我们在人物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在写作时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有有机的、有计划的教给他们写作文的方法与技巧,引导他们学会反思和修改作文,不断提升作文的教与学的效率。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出活灵活现、真真实实的人物作文呢?个人结合自己近些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

一、让学生积累一些典型的事例

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经过了1~3年的语文课堂训练,他们具有了一定的自制能力,但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时还是不能保持高度注意力,不能自觉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不能自觉的、有目的的跟着老师学习写作文的方法与技巧。从教学的实际来看,在课中虽然我们教给学生很多的方法与技巧,学生也加强了记忆,但部分学生是无法从根本上去理解、去内化。从平时教学实践来看,要想使中年级的学生对作文发生兴趣,产生内驱力,我们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从他们喜欢的人或物"出发",利用符合班情的作文教学方法方式来传授相关的知识,使他们乐于接受、开心理解、主动习得。

在作文教学中,有效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与交流是提升效率的重要策略。所以,我们应设法去了解班中学生对什么样的人物最感兴趣、最喜欢,同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观察人物的外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品质和优良作风等,要求他们把将其作为自己写作文的素材。同时,我们利用各种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对作文学习和写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愉悦、轻松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作文活动。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喜好"等进行作文教学,比如,从学生感兴趣的动漫人物、从他们崇拜的偶像等话题引入,促使他们产生良好的、积极的作文行为。

在进行人物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其心理等方面出发,用生动的事例来辅助。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做。

(1)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

在写人物的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所要描写的人物的外貌、穿着、神情等等方面入手,同时教会他们抓住重点进行相关的描写。比如,苏教版四(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中,作者紧扣了非常明显的特征来描述爱因斯坦的外貌,如"短而硬的小胡子" "深馅的眼睛" "蓬乱的头发",通过这些简短的词语凸显了爱因斯坦的外貌以及他们的性格。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描写好人物的外貌,准确、灵活的利用各种字词和短语,这样能有效的揭示自己所描写的人物的性格、思想等等,加深文中人物对读者的印象。

(2)描写人物的各种心理活动

在人物作文教学时,我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一定的描述,要求他们能够写出人物在做什么事情、如何做的、在做的过程中有什么想法,……人物的无形语言往往就表现在其心理活动上,其能很直接的显示人物的心理和精神面貌。在引导学生描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紧扣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怎么产生的,同时把人物的`具体的语言、行为和他们心理活动结合起来,这样的人物描写才能显得真实、鲜明、突出。比如苏教版四(下)《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中,在"护士进来换床单""母亲病得不轻"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这一连串的人物动作。其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是:为什么妈妈这么轻呢?"我"对妈妈的关心不到位等等。"妈妈"是学生最熟知的、最亲近的人物,更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天然素材。因此,我们有效指导学生选好典例,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真切的描述,从而凸显主题,突显人物的"难忘".同时,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会进行细节的描写,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外貌、语言、神态描写,以此烘托出人物的特征。

二、善于修改和阅读

修改是学生作文的压轴环节。学生写成一篇作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和修改。此刻,我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成是其他同学的,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来冷静的阅读和仔细的思考、修改。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多读、反复读,要他们把稿子念出来,反复的推敲。叶老也曾经讲过:写完一篇文章,要自己先看上几遍,读、改;改、读,然后才算数,这是一种好习惯。鲁迅也讲过:文章写成功后,至少要用别人的眼光来审视两遍,毫不留情的把可有可无的东西删掉。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写完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去读,只有读,才能使文章变通,只有读,才能使文章变顺……才能是作文逐步变得完美。

总之,在小学中年级要引导好学生把人物作文写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因人而教,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让学生从平时的真实生活中搜集素材,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内在动力,为他们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作文基础。


活动作文教学(5)

一、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 能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记一次活动》作文教案。

2、 将活动的经过说一说再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二) 情感目标:提高观察和习作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和训练点:

(一) 重点:初步学会仔细观察、自由表达。

(二) 难点: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恰当的表达。

(三) 训练点:能将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连句成段。

三、 教前准备:

(一) 两种水果

(二) 四个学生排练(学会说提示语,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三) 投影片一张。

四、 教学时间:

4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你们看现在讲台上多了一只箱子。它里面装着什么呢?老师要大家猜一猜。如果谁猜对了,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二) 组织活动,指导表达。

1、 根据提示第一次猜测。

(1) 提出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分别怎么说,说了什么?

(2) 老师请四位同学上台,用简洁的语言为同学作提示。

(3) 学生猜测。

(4) 教师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说话。

引:提示的同学怎么说,说了什么?回答的同学又怎么样?大家的表现怎么样?

2、 提示第二次猜测。

(1) 明确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怎么说,怎么做?回答的同学及其他同学又怎么表现?

(2) 四位同学再次提示。

(3) 学生猜测。

(4) 回忆过程,指导表达。

(三) 指导习作。

1、 明确习作要求:

(1) 可以写其中的一次猜测,也可以两次猜测都写。

(2) 至少把其中的一次猜测过程写具体,语句通顺。

2、 提示开头句,学生习作。

3、 教师巡视指导。

(四) 习作反馈。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