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数学作文(1)
在所有学科里,我最喜欢数学,所以我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下面我给大家讲讲我是怎样学好数学的
一.学好数学应具备以下几点:
1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3课本上的知识必须弄懂了,包括定理,公式什么的。点到某一章你能熟悉的回忆起这章所学的知识与重点;
5数学的计算题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虽然分值小但也要把握住每一分。
6尤其在点小数点时不要点错了,虽然扣0.5~1分,但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差好几百名呢;
二.课后复习
1首先要把书好好看看,那些重点,公式;
2回家多做试卷;
3错的题在老师讲的时候改过来,回家自己出类似的题在做实在不行买题卡;
4在家长检查作业的时候,把错的题写在一个本上,叫纠错本;
三.上课态度
1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2老师讲课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
3不溜号。积极举手发言;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2)
高高的个子,健壮的身体,一头乌黑的头发,这便是我们的数学老师。
我们的数学老师是我班公认的最牛老师,牛在哪儿呢?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吧!牛气之一:绘画能力高超。有一天,我们的数学老师讲圆形,他说:“圆形一般都是标准的圆……。”说完他之后的行动叫我们眼睛都直了!只见,他不用圆规,用胳膊肘当中心点,让粉笔画出了一个标准的圆形,顿时,我们的心里都冒出了一个念头:这个老师可真不简单。
牛气之二:感官十分敏锐。在前几天,我的同桌趁老师用黑板讲解知识的时候,居然在抽屉里偷偷的写起了英语作业。这时数学老师猛然一回头,发现了我的同桌,用目光把同桌锁定了。可同桌丝毫没有察觉,还笑了出声,整个教室静悄悄的,同桌才感觉到不对,抬起头来一看,老师用严厉的眼瞪着他,吓得同桌立马坐好,规规矩矩的听课。
牛气之三:变脸特快。一天,老师和蔼地为我们讲着课,可有一个同学不知好歹,趁那老师心情好,在桌下搞小动作。老师一看沉下脸去,一脸严肃地盯着他。让我们都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好了,这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一个牛气冲天的老师,你喜欢他吗?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3)
曹老师不仅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而且还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她有着一幅中等身材,三十岁模样。在她那一张和蔼可亲的脸庞,从那眼睛里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上她的课,简直就像春节晚会里的精彩小品,每一个同学都是小品里的主角,而曹老师既是导演又是里面的演员。她一言一行总是那么含意深刻,那么的奇妙,引人发笑。我都忍不住要模仿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每当我们做作业的时候,她就会轻轻走到同学身边,看看我们有没有不会做的题,字写的端不端正,都会一一指出;每当我们做广播体操时,曹老师会看着我们做的动作标不标准;每当我们犯了错误时,曹老师会耐心的帮我们改正错误;每当有刮风下雨的天气,曹老师会问我们有没有带雨伞;每当放学的时候,曹老师会护送我们过马路,并叮嘱我们:“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不要在路上玩耍,早点回家。”……曹老师啊,这一点一滴,都叫我们感动!
啊!曹老师您就像是天空中的明月,一直呵护着我们这群调皮可爱的小星星;您就像那清冽的泉水,一直滋润着我们这些美丽的花朵,让我们一天比一天快乐!您就像平坦的大道,让我们不断前进……如果我们要是没有您的关怀,您的帮助,您的理解,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甜蜜的笑脸!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4)
我的数学老师 在我的印象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不是别人,就是我的数学老师。
去年夏天,听说要来一个新老师,大家便商量起来:“希望老师是个男的,希望老师对我们好点。……”“叮铃铃”上课了,从门外走进一位三十来岁的老师。你瞧,他那179厘米的高个子,像一个士兵一样,头发还一绺一绺地翘着,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所有人。
老师有两大特点:1.老师爱拖堂。有一次,铃声已经传入全班人的耳中,而数学老师却像没听见一样,讲得更加来劲了。我们没办法,只能在一旁听着。终于,老师说下课了,可不过一会,那清脆的铃声再次传入我耳中。我这时心想:老师真是的,都拖到上课了。
第二个特点就是很容易生气。有一次上课,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很多题,要我们10分钟以内做完。我们哪能做这么快。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10分钟就到了,可我只做了一小半,老师一检查,看着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顿时大发雷霆,说:“你们真是没用,连这么点题都做不完,算什么学生?都给我把这几题做10遍。”完了,老师这一生气,我们倒大霉了。
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虽然在你眼中他可能很不好,但在我心里,还是觉得他是个工作认真、负责任的老师。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5)
我们的数学老师姓杨,是我们五年级时新来教育我们这个有名的调皮班的。他虽然长得不算帅,但他炯炯有神的双眼还是十分威严的。他的一双有力的大手,更加突出了他的性格。跟那些轻声细语温柔体贴的老师相比,杨老师可谓“一脸恶相”。他新到任的第一天,如何厉害的“噩耗”早已不胫而走,调皮学生的“克星”很快传开了。
一听这话,我们就急于求证,跑到办公室门口一看,咦?杨老师笑眯眯的和其他老师谈心,和传言里的那个杨老师真是截然不同。我们放心了,大摇大摆地进了教室。不一会儿,上课铃响了,杨老师大步走进教室,给我们上第一课。我们像往常一样,叽叽地谈心,完完全全不听新老师的话。杨老师一看,急了,大吼一声,“停”!同学们傻了,都听话了,课上了一半,这时,突然有一个同学上课做小动作,杨老师用眼睛一瞟,神情一下变得十分严肃,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用凶巴巴、恶狠狠的目光瞪着那位同学,那位同学立马停了下来,认真的听课了。和在办公室是两个样!这哪里是老师吗,分明是老虎吗!真是杀气腾腾啊!
都是,杨老师上课十分风趣,妙语连珠,让我们都能听得懂。他还会在上完课后教我们学习灵活运用一些奥数解题方法,让我们学会做许多难题。上课时,我们也不敢不听了,都怕在上课时被“杨老虎”瞪着,被眼神杀死。在上课时,杨老师一旦发现有同学不听课就会变得严厉,但一下课,他就成了我们的好哥们儿,一点没有了老师的`范儿。到了学期底,我们的学习成绩在杨老师的教育下,“呼呼呼”地上升,运动会上也博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现在明白了,甜蜜蜜的老师自然魅力十足,可是那凶巴巴的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套。瞧,班上再没有随便讲话的声音了。杨老师看起来凶巴巴的,却是以严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是为同学们好。
杨老师在那讲台上或幽默、或凶恶,但他已经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永远会记得他!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6)
最近,我们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参加了数学考试。这次考试,我才考了92。5分,粗心使我做了许许多多。
您说得没错,不是不会做,太粗心了,经常出现一些大小问题,没有这些问题,我会更好。有一句话这样说:“第一次犯错,也许情有可原,但第二次犯错,说明你是个‘笨蛋’。”也许我就是这个“笨蛋”。我的成绩就像一个橄榄。橄榄在悬崖边晃来晃去,你一不小心,一不留神就会“碰碰……”掉下去。
成绩并非想高就高,要靠努力,没有行动的理想是空想。就像尼采说的那样,一件东西的价值有时并不取决于人们的收益,而是取决于人们的付出——取决与你为它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这句话说得没错。聪明才智不在于知识渊博。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知道。聪明才智不在于知道尽量地多知道,而在于知道最必要的东西,知道哪些东西不需要知道哪些东西。通过这次考试不但检测了我近期所学的知识,还让我的许多缺点暴露出来了,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及时改正。
数学史上的明珠
在悠久的数学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数学神童。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数学界中的焦点人物。他们为研究数学知识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谷超豪,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著名教授。24岁时蜚声数学界,名为《经典场——米尔斯扬》的研究论文作为专著出版。
你听说过“歌德巴赫猜想”吗?它是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我国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而进行这项研究的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他在20世纪国际数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他(她)们都是数学界中的皎皎者,正因为有了他(她)们的奉献,才更激发了人们对数学的热爱。相信我们凭着对数学的热爱,也能搬动数学上的大山,也能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立大志,树理想,勤奋地学习!
数的奇偶性
今天,我们学习了数的奇偶性。偶数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双数,奇数呢,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单数。你可别小看它们哟,它们也是有规律的哦!
如果2个奇数相加就一定等于偶数,就比如21+21=42,42是偶数哦!如果是2个偶数相加的话,就还是等于偶数,比如:22+22=44,44是偶数;如果是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话呢,还是等于奇数,比如:21+22=43,43是奇数。通过上面这些,我们可以知道: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这就是数的奇偶性,如果不信,可以试一试哦!
我比商家更精明
今天,我和妈妈去逛街买衣服。我和妈妈来到人人乐,妈妈选中了一件衣服,标价268元,售货员告诉我们现在商场搞活动,买100减50。
妈妈问我:“买100送50比打5折更划算吗?”我想:买100减50看来好像打5折,实际上并不是打5折,因为没有买满的那部分没有优惠。这衣服268元,买满200元了,也就可以减掉100元,最后要付168元,而打5折要付268×0。5=134元,168元大于134元,因此,打5折更便宜。
我把我的想法说给妈妈听,妈妈说:“商家们真是太聪明了!利用买100送50造成打5 折的错觉。南南连这些细微的差别都能看出来,你比他们更聪明!”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简单的难题
我的数学卷子只剩下一道智慧岛了,智慧岛是卷子最难的考题,又有一个难题在等着我,真兴奋呀!
题目是这样的:
一个分数,分子和分母之和是30,如果在分子上加8,这个数就等于1,这书是多少呢?“啊!”我眼前一亮,我拿出一张纸,“把分子分母相加是30,是1的分数分子和分母都一样,那当时分子和分母的和一定是30+8=38,我知道了,分子和分母一定是38÷2=19,19/19!把分子再减8就是11,11/19!是11/19!再验算一下,19+11=30,11/19+8/19=19/19=1,我成功了!
后来,我把这道题给爸爸和妈妈看了,连他们都不会,聪明昵!
只要你自信,细心,你也可以大声说:“这一道难题实在太简单了!”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7)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的思想品质,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如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三方面试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
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
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又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24)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师几岁呢?(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
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教师可联系学生50米赛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路程一定,所以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甲与乙的速度比是3:5,那么他们的时间比就是5:3;反之,如果两人都跑5分钟,这时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等于3:5。这样,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积一定,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成正比例"了再如,应用题训练也应着眼于"生活化"。这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体验数学的价值。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8)
俗话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果真如此,连小小的扑克牌中也隐藏着数学的奥妙。
星期日,我闲着没事干,便和爸爸玩起了扑克牌游戏。爸爸取了三张牌:红桃A、红桃10、方块10。只见爸爸将第一张与第三张对换,第三张与第二张对换,第二张与第一张对换,随后告诉我:“现在扑克牌A右边的两张牌中至少有一张是10,10左边两张中也有一张是10,方块左边两张牌中至少有一张是红桃,红桃右边的两张中也有一张是红桃。原来扑克牌的顺序是怎样的?”
我听着爸爸出的题,听着那么条件,脑子一阵眩晕,不知从何下手,爸爸在一旁提示我:“你可以将其分为两题,一步步倒推。”我一愣,对呀!何不将其分为来两题做?先求出现在的顺序再倒推!我忙对爸爸说的条件进行分析:A右边两张牌中至少有一张是10,那么,A肯定是三张牌中的第一张,10左边的两张牌中也有一张是10,由此推出,右边两张牌都是10。我又按上面的方法,逐一推出红桃和方块现在的顺序为:红桃A、红桃10、方块10。接着,就要倒推了,我觉得倒推略显繁琐。于是我将三张没打乱顺序的牌依次编号为a、 b 、c ,按条件所说的进行交换:
a b c —— c b a —— c a b —— a c b (为现在的顺序)
由上述可知,只需将我求出的后两张牌进行交换就行了。我将我的思路说给爸爸听后,爸爸直夸我聪明。
通过这次的数学游戏,使我明白了做题要灵活应变,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做题,才能更快更好地解题。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9)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的思想品质,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如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三方面试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
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
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又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24)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师几岁呢?(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
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教师可联系学生50米赛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路程一定,所以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甲与乙的速度比是3:5,那么他们的时间比就是5:3;反之,如果两人都跑5分钟,这时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等于3:5。这样,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积一定,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成正比例"了再如,应用题训练也应着眼于"生活化"。这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体验数学的价值。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10)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的思想品质,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如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三方面试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
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
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又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24)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师几岁呢?(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
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教师可联系学生50米赛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路程一定,所以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甲与乙的速度比是3:5,那么他们的时间比就是5:3;反之,如果两人都跑5分钟,这时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等于3:5。这样,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积一定,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成正比例"了再如,应用题训练也应着眼于"生活化"。这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体验数学的价值。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11)
五年级数学作文
1.
我和书的故事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我觉得这个比喻就我自己的成长历程来说,特别亲切。
从小时候的连环画报到现在的《中学生读写》、《书摘》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杂志,我都吸收了不少的营养。
初识文字时,看着那些连环画报,不禁为那些丰富的想象所吸引。久而久之,我也变成了一个幻想家。有时会禁不住一个人对着镜子发呆,勾画自己长大时的模样,以后所从事的工作。
开始作文时,我又把眼光放到了文学作品上。从《小红帽》一遍一遍地读到《红楼梦》一字一字地品位,我尝试着把自己的想象和这些作品中的佳词妙句融汇在一起,去描绘我自己的作文天地。于是,在我的笔下有了像小红帽似的可爱女孩,有了像林黛玉般清秀的可人儿,有了古灵精怪的小精灵,有了无所不能的天外来客。所以,老师常常把我的作文当做范文来念,尤其对那些佳句更是又圈又点。殊不知,那可是我精心借鉴的成果。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大。尤其是当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时,我更是欣喜若狂,更衷心感谢给我信心和鼓励的作文园地——《中学生读写》。通过它,我学到了很多的写作技巧,而且更好地学会了如何遣词造句;通过它,我也明白了作文光借鉴别人的是不行的,要想有更多的内涵,需把眼光放远一些。于是,我又开始读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时事性较强的书,诸如《书摘》、《青年博览》、《黄金时代》、《知音》等。通过它们,我对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对政治多了番领悟,更重要是他们让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下世纪的主人应具备的本领。于是,在它们的指引下,我有了自己的奋斗,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
书陪伴我走过了14年的岁月,它似一阕跳跃着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我和它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2.
我和书的故事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让我们变得博学多才;书籍,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教会我们品味生活;书籍,是大千世界的缩影,让我们看透世界;书籍,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我们回味无穷……甚至在我还不认识一个字的时候,我已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懵懂——追求
小时侯的我,跟别的小孩子不大一样,别的小孩子爱玩,而我就爱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故事书,而且一有空就让奶奶给我讲故事。也就因为这样,我很小就会认字,我在3岁的时候就能背下600首唐诗。
上小学后的我爱陶醉于文学殿堂之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那千百次顽强的拼搏中,从那无数钢铁般的战士身上,我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三毛”的遭遇让我更加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则时刻鞭策着我前进。“鲁滨逊”使我拥有爱追求,好探索的精神。
沉浸——获取
《读者》,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刊物。平时,我在完成紧张的学习后,就会拿出《读者》,开始在文章美妙的字里行间游走,沉浸于获取知识的喜悦里,忘情于纸页之间,陶醉于佳作之中,那种快乐,在当时是其它任何一种感觉也无法比拟的。渐渐地,我脑海里的“词库”开始丰富起来,写出来的文章也开始变得优美。
《读者》像一位慈祥的智慧老人,不断地启迪我,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更像一个在困难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了我的朋友。在一次语文测验中,作文是要求写景的。毕竟写景是我的弱项,在我毫无头绪之际,我忽然想到了它,并在心里回味着那些令人陶醉的句子,开始组织语句,不久,我就开始动笔了。笔在我手中“刷刷”地工作个不停,终于写完了。得到了它的帮助,我那次作文竟然只扣了1分!《读者》带给我心灵的冲击力太大了,使我每读一次,精神都会感到很愉悦,都会有新的`收获。
奉献——回报
我们的人生,有太多爱的诗,泰戈尔的《飞鸟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们让世界美丽,让我们理解了生活,感受了生命。我一直在想:如果书是一位老师,昔日的教育,不知给了我多少帮助,那我又如何回报它呢?它就像春蚕般的奉献,却得到被抛弃、被火化的结果。如果要赞美它的美,多少语言也是表达不出来的。它就像流水一般——越深越无声:在马克思身上我读懂了“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的道理;在詹天佑身上我读懂了“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爱国之道;在鲁迅身上我读懂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感性的诗人生活在永恒之中,与爱的奉献一样,永不腐朽,我们知道了回报社会才是最好的奉献。可想而知,书该是多么可贵,多么令人神往……爱不需太过轰轰烈烈,只是一点一滴的奉献,都会让人感动不已。
书陪伴我走过了13年的岁月,它像跳跃着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
我和书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12)
五年级变化:
我们上五年级了,有了许多变化,原来东楼变成了西楼,原来是四楼,现在是二楼就不用跑那么多楼层了(呵呵)。还有教室里的课桌原来一桌两人变成了一桌一人太好了就不挤了。我们还转走了一位学生,又转来了三个转班生。我们原来的数学老师不教我们了由穆老师教我们。还有我们语文老师苗老师变成了副班主任。穆老师变成了班主任。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
我们的穆老师长着乌黑的短卷头,瓜子脸,眼角还有些皱纹。
刚开始穆老师就给我们定了很多规矩比如说:当老师说一二三一二就是让我们准备的三就要做好了如果做不好就一直保持着那个动作保持一节课。
上劳技课的时候,我们苗老师说了这个苗老师可厉害了他是从六七班转来的,穆老师还是这个学校唯一的军事化教学管理的。可多人都想去穆老师上的那个班可是我们把你位置有限只能转三个人。听说我们班那三个转校生就是因为穆老师来的。穆老师上课的时候他喜欢小组讨论讨论完再讲。这就是穆老师的教学方式。
所谓严师出高徒,我以后一定听穆老师教课。等六年级毕业一定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新的乔鑫喆。加油,乔鑫喆你一定行的!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13)
我爱数学更爱奥数。那些学奥数的趣事,伴我成长,终身难忘!
六岁那年,我偶然看到一本小学数学书(不是教科书),里面记载了120个有趣的问题与故事。虽然都是高年级的问题,不怎么看得懂,但某些地方还是非常吸引我的。譬如有一次我看到“大小数之差”的章节,我突然问我妈的生日,她说:你问生日咋啦?我还没到生日呢。我说你的生日有一个神奇的数字,我妈听到这句话就缠住我不放,非要我说这个神奇的数字是多少。我说我不告诉你,你看就知道了。我立即在一张纸上又是列式,又是运算,最后写上一个大大的“9”。我妈不解,问:“有这么神奇吗,为什么不是别的.数字,而是‘9’呢?是我的生日才有,还是别人的生日也有呢?”我说:“每个人的生日按照我上述的规则计算,最后的结果都是‘9’。”结果报上爸爸和我自己的生日,计算结果都是“9”。我最后对我妈总结说:“这就是有趣的“大小数”之差,是《120个数学名题和故事》里面的内容。”此后,我便迷上了数学尤其是奥数。
一年级,我去了志远培训班学习奥数。因为一年级,一个班才10来个人,教课的是一个老头,姓沈,教学却很有趣。有一位同学,又黑又小,他是一位志远教师的儿子,也是一个有趣的人。有次他突然钻到桌底下,沈主任不慌不忙地说:“XXX,你是猴子喽?”还拍了几下“猴子”屁股。这使我们哄堂大笑,他也无奈笑笑,拍拍屁股起身。这件事就结束了。沈老师机智地化解了危机。
还有一个女孩,长得很平凡,被我们嘲笑一学期,不是因为不好看,其实是她某天说她上一年级第二学期(其实是第一学期)。
二年级,人多了,老师换成了戴眼镜、规规矩矩的年轻女老师,课也变得索然无味。
四年级,那本书的内容慢慢明白了一些。
去年10月,我又回到了志远,老师变成了来自黄冈的张老师,他经常讲解一些高深的题。比如说将一个四边形交叉分成四份,左右必定等于上下?
寒假,我又去了罗校长的班上,罗校长讲课生动幽默,而且细致,一道难题,他一定要全部讲完。即使花上一节课的时间,也不一笔带过,讲到我们每个人懂为止。
以上是我学奥数的经历和趣事,给我童年带来乐趣,增强了我的逻辑思能力,间接提高了语文水平。
德国人哥德巴赫提出过一个问题:(A)是否任何一个>6的偶数,都可以表达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是否任何一个>9的奇质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你说呢?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14)
今天是星期五,上午和下午就一节数学课,因为全班同学都喜欢数学课,所以都不喜欢星期五,反而最喜欢星期一(因为星期一有四节数学课)。不瞒你说,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是全校一流的!
上数学课时,老师像变魔术似的从身后拿出一盒扑克牌,不知是那个调皮鬼说了一句:“老师这节课不会是教我们玩扑克吧?”这是全班就沸腾了,老师摇着食指,说:“No,No,No,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叫‘算24点’。”“算24点?”我们疑惑不解地问。原来“算24点”是将大鬼和小鬼抽出来,再从剩下的牌里随便抽出四张牌,用加、减、乘、除将它们等于24。老师先拿出了5、3、4、8。我的大脑飞快的运转着,啊,想到了!我飞快的站了起来,说:“(4+5)×8÷3=24。”“完全正确。”老师又拿出J、Q、K、10,哈哈哈,这个好简单,我迅速站起来,说:“13+10+(12-11)=24。”“哇——”“好快。”“哇塞!”……老师说:“好,表现不错。”……
这节课真有趣,老师笑眯眯的告诉我们:“我决定每星期五的数学课都做一个小游戏!”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15)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上过无数堂各种各样的教课,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个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不一会儿,数学老师简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圆。首先,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圆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都齐刷刷地举起了右手,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车轮!”“时钟!”“电风扇!”……总而言之,大家见过的圆都非常多。接着简老师讲道:“好,既然同学们都见过这个圆,那么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圆的周长。大家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吗?”“知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周长就是绕物体一周的长度,以前大家都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那么这个圆的周长又怎样算呢?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简老师问道。
同学们的回答仍然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说,用一条绳子将圆边围住,在顶端标上记号,然后再把绳子解下来在尺子上量一量,就能知道圆的周长;有的说把剪好的圆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
再看度数,从而得出周长。简老师听了说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这样太麻烦了,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求出圆周长的方法。”接着老师拿出四个大小不一的纸圆与四根绳子,分别交给四名同学,让同学量一量圆的周长,再量一量圆的直径。大家都认真地量出了数据,老师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然后,老师要求大家在草稿本上算出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然后又把这个数据写在黑板上。这时大家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而且都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简老师笑着说:“同学们,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其实是一个定值,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周长时通常取3、14。那么,认识了圆周率,知道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求出圆的两条公式:“c=πd或c=2πr”。”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圆的周长就是用圆周率乘以直径呀,真简单!大家明白了。“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了,同学们这节课又学会了一个新的知识:圆周率。
这节趣味横溢的数学课是多么有趣啊!使大家在实践中学习到数学,同时也让我认识到数学的奇妙、有趣,并从中爱上了数学。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16)
蓝天上漂浮着几朵白云,微风抚摸着柳丝,小草与大地玩耍着,而我们却在围着操场运动、跑步。
那时,正值百花齐放,转冷为热的季节,我们身穿长裤长衣,再加外套,跑完步之后,便已成满头大汗,我将衣服放下后,便去上厕所,本想玩一会儿,可是叮当、叮当上课铃响了起来。
这时,一个熟悉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慢慢走来,但却没有往日那样轻松,步子小而缓慢,难道是是数学老师?
没错是数学老师,虽然老师来了,是我们全班同学梦寐以求的,但大家都想让老师回去休息。因为看着老师好似得了重病一般。老师的脸色发白,双手双脚无力,皱着眉、声音比往常低了好多,就连站都没有力气,坐下时还需双手扶腰,看着好像动手术了。看着老师那难受的样子,也无力气讲课,只能分发一些试卷看着看着泪水充满了眼眶。
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我们让老师生气的还少吗?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应该啊!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下了多少工夫,老师像那正义的化身,将我们从黑暗的道路上领向光明。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就是老师,对不起,谢谢您!
事情过去几个星期,但在我心中却似昨天才发生过似的,无论这件事情过去多久,我永远不会忘记,永远铭刻在心!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17)
五年级数学日记200字作文一
20xx年XX月XX日 星期X 天气
今天,风和日丽,爸爸带我去钓鱼。爸爸的鱼竿长,有6米,也就是600厘米。我的鱼竿短一些,只有4米,也就是400厘米。爸爸钓的鱼又大又多,大的有35厘米长。而我只钓了几条10厘米左右的小鱼。虽然我没有爸爸钓的鱼大,但是今天我却很开心!
五年级数学日记200字作文二
20xx年XX月XX日 星期X 天气
今天和妈妈一起来到了菜场,我和们买了许多菜,如:买了二斤西红柿,每斤二元;冬瓜买了三斤,每斤一元;长豆角买了三斤,每斤二元;黄豆芽买了二斤,每斤一元。这时妈妈给我提出个问题,鑫鑫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把今天买菜需要花多少钱算一算。我笑了笑告诉妈妈,一共支出十五元。其算式如下:
(2×2)+(3×1)+(3×2)+(2×1)=15(元)
五年级数学日记200字作文三
近来,我们正在学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这引起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茶叶筒大多都是圆柱体的,这是为什么?把茶叶筒做成圆柱体,是出自礼貌,还是出自美观?还是……不,不!我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下决心揭开这个迷。
今天,家里来了一位我从小就非常崇拜,人称”诸葛亮”的叔叔。我拿起茶叶筒,正准备泡茶招待他,忽然灵机一动,就问他:” 叔叔,你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的吗?” 叔叔反问我说:” 你先说说,这是为什么啊? ”我不想让叔叔小看我,真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急得我满头大汗,但就是找不到答案。这时,叔叔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 你不妨从同样周长的图形,圆形的面积比较大 ”入手,再想想。听了叔叔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使用圆柱体的茶叶筒不仅可以装下更多的茶叶,还可以节省材料。明白了这一点,我又联系实际生活,结合画图的方法证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把这一想法滔滔不绝告诉了叔叔,叔叔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 ”你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动脑筋思考解决。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未来的‘诸葛亮’”
五年级数学日记200字作文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这个学期,老师教了一个新知识,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可帮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妈妈一起去买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钱8.1元。可是营业员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教的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便后,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
不仅营业员阿姨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小数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表扬我,给她省了0.9元,并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没学好这门数学,以后损失的不只是这0.9元,或许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亿呀!
五年级数学日记200字作文五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
故事里说:有一个猪妈妈带着三个猪宝宝去买花。一枝花20元,猪妈妈要买60支花。于是,猪妈妈问三个猪宝宝:“我们要买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最大的猪宝宝说:“20乘60等于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个猪宝宝说: “不对!不对!是二个十乘六个十等于十二个十,就是1200元!”最小的猪宝宝接着说:“我想,你们两个都是对的,只是说法不同,其实都一样。”“没错!”猪妈妈赞扬道。
到了绑花时间了,最小的猪宝宝抢先问:“现在要帮花了,12支花绑在一起,可以绑多少束?”猪妈妈没出声,大家只能摇头说不会了。过了一会,最大的猪宝宝叫道:“1200除以12等于100,所以可以绑100束花。”
“虽然我们绑完了,可是我们还要送花给20个老爷爷,每个老爷爷分几束呢?”猪宝宝们说。过了30分钟,猪宝宝们才说:“哦!我们知道了,10020=5,所以每个老爷爷分5束!”
猪宝宝们把花给了老爷爷,老爷爷连忙说谢谢,猪宝宝们和猪妈妈都很高兴。
听完这个数学故事,我就更喜欢数学了,也加强了我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18)
“啪!”数学试卷安静的摊在桌上,我一点点地挪开手指,第一个数字是……9!太棒了!我考到90几了!当我睁开目睹了鲜红的90分后,我的心中不禁欣喜若狂,鲜红的90分仿佛是世界上最美的数字,我哪那原本毫无光泽的脸上顿时熠熠生辉,我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试卷,窗外似乎更加地灿烂,鸟儿清脆婉转的歌声仿佛在为我祝贺,风婆婆仿佛在把这个喜讯播撒远方……
突然,我似乎想起了什么,回头看了眼“香肠”,好奇地问:“常翔,你考多少分?”“香肠”沮丧的说:“反正比你低。”听他这么一说,我更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的分数了。经过我的一番追问,他终于如实交代了:“87”,我呆滞了几秒,随后高兴地说:“哈哈,没、我、高!”“香肠”“切”了一声,但也未做狡辩。
接着,我又兴致勃勃地跑到毛大文豪的前面,乐滋滋地问:“毛少彬,多少分?”毛少彬先是问了我的分数,得知答案后,叹了口气,低头沉默了一会儿,闷闷不乐地说:“我89分。”我又呆滞了几秒,这么说,常翔和毛少彬都没我高?Oh天哪!被幸福冲昏了头脑的我不禁洋洋自得地坐在位置上得瑟起来。就在这是,薛老师的声音传入耳中:“这次考试,最高分陈鑫100分。”
听到这话的我一时说不出当时的心情:是震惊?敬佩?惭愧?我吸了口凉气,望着自己的90分,突然觉得这也并不是什么令我特别骄傲的事。我心中暗暗想到:我才考了90分,就得意成这样,陈鑫考了100分却还是很谦虚,这么一想,自己确实不如陈大班长啊!惭愧啊惭愧……
下课铃响了,天空依旧如往日一般蓝得剔透,只不过,在我的眼中多了几行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懂了,你们懂了吗?
五年级的数学作文(19)
在学习面积推导,我学的很顺利,组合式图形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关键就在于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我有点不知所措。
学习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我只会用最笨的方法——数,来估计图形的面积。可在课堂上,同学们说出一种种方法时,我不免有些失落。可是,我不灰心,不放弃,想在作业上超过他们。我想到,把不规则图形估计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再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但是仅仅会用这个方法是不全面的,要是你不能判断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时,你就会用到“数”这个笨方法,把满格的格子先数出来。满格格子假如有20个,不满格的格子有15个,那么这个图形的面积就在20-35之间。
这两种方法使我巧妙的掌握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也让我知道了更多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