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作文素材(推荐5篇)
早已不年少
2024-07-02 06:42:12
高二
写人

贝多芬作文素材(1)

来到你圣洁的殿堂里。

你的威力。

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

在你温柔的翅膀之下。

世界所有的人都是兄弟!”

这是德国大诗人席勒一首著名的诗,名叫《欢乐颂》。说它著名,并不仅仅因为席勒是它的作者,也不仅仅是因为这首诗写得很好,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首诗成为一首著名的交响乐《第九交响乐》的一部分,随着乐曲优美的旋律飞向了世界各地。

这首交响乐的作者,就是著名的“乐圣”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他的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家里条件很不好,而且父亲还爱酗酒,给家里带来了许多的不愉快。但是,他的父亲酷爱音乐,而且总想让贝多芬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从4岁起,贝多芬就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弹起了钢琴。之后,钢琴、长笛、小提琴、中提琴、管风琴,贝多芬都能一一演奏。13岁时,贝多芬被任用为宫廷剧场的首席小提琴师和教师、助理管风琴师等。

尽管如此,贝多芬文化程度并不高,仅仅上完了初中就因各种原因辍学了。以后,贝

多芬坚持自学,对欧洲的大作家作品认真学习。每当乐队演奏的音乐题材与文学作品有联系

时,他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这些文学作品。就这样贝多芬的文学素养越来越高,对文学作

品、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也越来越强。

在17岁时,不幸降临到贝多芬头上,他的母亲去世了,贝多芬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埋葬

了母亲,回到家里一看,父亲躺在床上,烂醉如泥。以后,父亲经常喝酒,把家里搞得不象

样子。贝多芬不得不过早地挑上了家庭的重担,与生活中的各种艰辛、困苦作艰难的斗争。

为了更多地掌握知识,开阔眼界,1789年,贝多芬来到波恩大学听哲学课。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到过维也纳,见到了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莫扎特很早就听说过贝多芬的事情,而且,有一种感觉,他觉得,贝多芬将来一定在音乐方面大有建树。贝多芬跟着莫扎特上了一段时间的音乐课,深深被莫扎特的治学、为人所感动,他决心不辜负教师对自己的期望,认真学习。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贝多芬影响很大。他对资产阶级革命才建立的共和

制非常赞成,并把“自由、平等、博爱”看作是自己的人生信条和奋斗目标。他后来的乐曲

作品中都充满了这种思想。

关于他学习的故事,有许多传说。有一次,贝多芬去办点事情,回来的时候,他感到有

些饿了,于是,便走进了一家饭馆,他找了一把椅子就坐了下来。这时,他正在思考创作一

支钢琴曲,不知不觉中,他抬起手,用手指就在餐桌上敲了起来,就象以往弹钢琴一样。

“咚咚咚,咚咚咚”,这有节奏的弹击吸引了不少人向他看来。

有一天,几个侵入维也纳的拿破仑的军官,发现了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

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分析:贝多芬的拒演,体现了一名爱国者的民族气节以及个人的尊严。


贝多芬作文素材(2)

历史文化人物贝多芬

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这是一个庄严、肃穆、永久值得后代纪念的日子。

1827年3月26日傍晚6点左右,暴风雨夹杂着几声滚滚闷雷,震撼、席卷了音乐京城维也纳。此时,贝多芬正在走向生命谱线上的最后一个休止符。据目击者说,在罕见的雷鸣电闪过后,贝多芬猛然张开了眼睛,举起了右手,望着紧握的拳头,表情十分严峻,好像他是一位勇猛善战的统帅,正在命令士兵冲向敌军阵地。

据说,一个人的死法,往往是他一辈子如何活过来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他一生道路的顶峰和总结。如果我们把贝多芬的历程看作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那么,他临死的表现和气度,便是最后乐章的最后几个光辉和弦的长达十几个小节的激越轰鸣。

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跃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是为了引导后面更为壮丽乐句的崛起,总是充满了新奇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充满了种种的深意和内涵。在凝固的一刹那,一切声音都已戛然而止,然而这正是整个乐曲中最令万千听众肃然起敬、发人深思、教人做丰富遐想的绝妙地方。

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生命本身又何尝不是时间的艺术?贝多芬生命的最后休止符比他任何作品中的从休止符都更完美,更富感染力,更具有生命力。那以后,整整一百六十年过去了。可他的旋律一直在世界上空、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回荡。

在这个世界上,贝多芬是喧腾众口、有口皆碑的德国人姓氏之一。这个姓氏所创造的音响世界,就是意味着教人挺起腰板站着生,就是意味着教人昂首挺立去接受痛苦命运的严峻挑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贝多芬音响世界的最大功能是教懦弱者具有生的勇气、倔强和胆识;教精神跪倒的人用独立的头脑霍地站起来;教欠缺意志和自信力的空虚心灵奋发向上。

有一位听众曾说,他热爱贝多芬的音乐,是因为他在里面听到了一种使人思索严肃问题的心理气氛和环境。--多精辟的一段自白啊!或许,迪斯科能让你身不由己,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过,那仅仅是情绪的短暂宣泄。而贝多芬作品则不同,它能在你的内心渐渐积淀出永恒的自信力,而且能升华为一种风雨不蚀的信仰,转变成谁也侵占不去的一座精神财富之山。

似乎贝多芬的每一部作品都演奏过了,也被世界说过了,那么,现在我们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我们想,只要有道不穷的蓝天、白云、星星、月亮,有倾吐不完的人类命运,有研讨不尽的老子、孔子、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就会有永远可讲的贝多芬。别的`毋庸赘言,仅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平静的定音鼓开始,然后是木管在D大调上做答,便足以令人恒听恒新。这并不奇怪!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正是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热切关注和忧虑的结果。

今天,我们每每演奏、欣赏贝多芬的乐曲,都可以被看成是对贝多芬之魂的纪念和崇敬。而一个民族纪念与自己相距一个多世纪、远隔万水千山的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伟人,正是对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纪念,也正是一种自信心的强有力表现。

让贝多芬所创造的音响世界的壮美,不断丰富、滋润和启迪我们的内心世界,给我们以思想的亮光和精神上的热量吧!

材料中蕴含的主要话题与观点:

一.当理想遭遇残酷的现实时,放弃还是坚持

当生活的苦难挫折向我们袭来,残酷的现实让我们的理想变得遥不可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是放弃还是坚持?是要成功还是要失败?

贝多芬听不见了,我们难以想象,对于一个挚爱着音乐的音乐家来说,失去听力该是多大的一种折磨与痛苦!可是,贝多芬没有停下来,他依然昂首挺胸的走在那条音乐的漫漫长路上,尽管这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曲折坎坷之路,但我们却无法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哪怕是一丝迟疑犹豫的神色。风雨袭来,但他前进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止。

是的,上帝可以剥夺摧残我们的身体,但是,他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从我们身体里夺走坚强的精神。只在我们还活着,只要我们还存在,我们便不可以停止前进的步伐,即使道路多么泥泞艰难,风雨有多大,我们依然昂首挺胸,毅然前行!

孔子说,生无所息。人生的路上,我们不能停止。

二.理想,是我们的精神之源,为了理想,我们无所畏惧

小时读书,老师会经常问到我们一个问题,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是的,人人都需要一个信念,一个最想望实现追求的理想。而正是凭着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成就了音乐史上一位伟大的天才,贝多芬;也正是因为这分执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成为了贝多芬一次次战胜身理苦痛与生命极限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世纪的年青一代,我们可否也保存着自己心中那个坚定的人生理想,找到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之源?

三.肉体的痛苦与灵魂的快乐

什么是痛苦,世上果真的绝对的痛苦吗?贝多芬丧失了听力,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人生中一个莫大的挫折。但是,他却凭借着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失去听力给他带来的重重阻碍,从痛苦的坚岩中发掘出无尽的灵感,导引出快乐的甘泉,他抗击挫折的决心在旋律中跃动,他沉迷音乐的快乐在音符间流淌--这是一种单纯自然的快乐,一种来自于音乐的快乐,在这个用音乐构筑的神奇世界里,他尽情的享受着这种让常人难以理解的欢愉。

贝多芬是痛苦的,但那仅仅针对于他弱小的躯体;在他心中那个音乐的神圣国度里,他的灵魂是快乐的,更是自由的。

世上并无绝对的痛苦,但愿我们都能在难以避免的痛苦之中找寻到那分不可丢失的快乐。

高考满分作文:

贝多芬告诉我…

无数次驻足,无数次徘徊,我实在不愿去窥探您耳聋后最初的心境,也不愿去撩起那段我认为是痛苦无比的记忆。

于是,我只是悄悄地、悄悄地谛听,谛听您的《命运》《田园》《第九交响曲》;只是默默地品味,品味《名人传》上有关您的文字。但是,您却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有些迷茫:您双耳失聪,感情破裂,生活悲苦,面临当时轻佻乐风的挑战…命运,还掌握在自己手里吗?

您似乎看到了我的不解,于是,告诉我…

虽然患有耳疾,却拥有音乐--这是一个可以让您的思想、情感任意奔驰的海洋。您在这片浩淼无垠的海洋中遨游,撷取晶莹的浪花,于是,一曲《第九交响曲》横空出世了。它的出现,似乎孕育着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您也获得了解放,将音乐掌握在自己手里。

您虽然生活贫困、悲苦,却有一颗高昂的头颅。永远都无法忘怀,那次您与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一支贵族队伍。歌德脱帽致礼,而您站立在那儿,让那些贵族向您致礼!您可知道,这一举动震撼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权贵低头,您将自己的人格,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您虽然失去了一切"欢乐",但您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欢乐。您以一个失去欢乐而创造欢乐者的身份告诉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懂了!

创造命运的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面对许多灾难,于是,我们常常怨天尤人,慨叹上苍的不公,现在想想那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我们自己才是命运的缔造者:

我们无法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

我们无法改变上苍给我们的"厚礼",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处世态度。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我们无法改变出身,却可以控制人格…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直面坎坷的从容和身为万物之灵的睿智去把持自己,驾好自己的人生之船。

(中国大学网)


贝多芬作文素材(3)

有关贝多芬的作文素材一

贝多芬是一个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也是我打儿小就开始崇拜的钢琴家。我崇拜贝多芬并不是因为他弹琴的技术,而是因为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

自从他的耳朵聋了之后,他还是没有放弃他对艺术的追求,而是在艺术——这条崎岖的山路上努力拼搏,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所以当我读完《贝多芬》这篇文章时,不由得激起我对贝多芬的敬佩之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乡下的一间简陋的旅店中,贝多芬由于练琴太久,手都发烫了,需要用冷水冷却,但由于水花溅到了木制地板上,滴到了一位正在楼下休息的旅客脸上,旅客感到很恼火,可当他知情后,还是不由得赞叹贝多芬的刻苦和努力的一件事。读完了这篇文章,使我的感受颇深,也使我懂得了成功来源于平日的刻苦努力,还有坚强毅力。看到这里,又使我不由得回忆起了我钢琴考三级时的一些事。

那三个月,是从我开始学琴以来是最可怕的三个月,简直是跟噩梦一般。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考级,在经验不足和练得不熟的情况下,每天,我都要练二个乃至四个小时的钢琴。为了能顺利地考过,我无时不刻都是在妈妈和老师的吼声中渡过,整整的一个寒假,我终究还是没有过一天安宁的日子,每天只要一坐到钢琴凳上就不知何时才能起来。妈妈一天就在我身边唠叨不停,每天早催我起床一分钟,就是让我多弹一分钟。

上帝,分给每个人的苦难和甜蜜的回报是相等的。整整三个月,就让我得到了一张考级顺利通过的证书,从而,我也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读《贝多芬》和亲身经历的考试之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了。

有关贝多芬的作文素材二

贝多芬,这是个多么普通的名字啊!可就是这一个普通的名字,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贝多芬在26岁时就得了神经性耳聋症,听力逐渐消失。他只能通过谈话册与别人交流。但孤寂的生活,不公的命运并没有使他失掉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他竭尽全力写下了许多不朽名作。《命运》,《英雄》,《田园》等都是他创作的最高峰。

贝多芬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敢于和病魔做斗争的勇气。他虽然耳朵聋了,再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优美动听的曲子和人们一声声的赞美,但是他在用心去感受,在用心去创作。虽然有一段时间他极度消沉,可很快他就走出阴影,重振其鼓,努力创作。耳聋后的贝多芬不但没有认为自己的耳朵聋了,听不见声音了,就不能再创作曲子了,相反他还是整天沉浸在美妙的曲子中,他认为耳聋了就听不见噪音了,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创作了。

比起贝多芬,我是多么渺小呀!我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没有敢于和病魔做斗争的勇气,我只会抱怨不公的命运,生活的艰辛。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了一点,就不停地抱怨,哪里有我的身影,哪里就有我的抱怨。有是生点小病,去医院打针时,就哭天喊地,医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回荡着我的叫喊声。再想想贝多芬,他的耳朵聋了,还是坚持写作,用自己的实力与命运对抗。不过,我会改变自己,改变对命运的态度。

多么可敬的贝多芬呀!我要学习他那坚强不息的精神!

有关贝多芬的作文素材三

贝多芬,一个德国著名作曲家,虽然耳聋,却顽强不息地创作了一曲又一曲的“命运交响曲”

在音乐上,可以说,耳聋这一听觉器官是不可缺少的,要是聋了,应该就不能从事音乐创作了。可耳聋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他创作的一种动力,使他与音乐之间的隔膜变得更薄,灵感越大,能全然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妙旋律。

我所崇拜的,不是贝多芬的天赋,而是他的伟大精神。要是我遇到像贝多芬类似的情况,早已不再创作,而去另处谋生。而贝多芬坚强,为了追求音乐所迸发出来的音符星点,不被困难所折服,越是抵抗困难。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贝多芬正是如此。他听不见音乐,便用嘴巴咬一根木棍,让木棍连着钢琴,去感受声音振动。他付出了多少没人知道,他收获的却是众人皆知。他那宽阔的两肩,仿佛挑起了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他那双有力的大手,仿佛挑起了众多的音乐之水。

贝多芬一生节俭,他不喜欢人们去打扰他,在一片音乐海洋之中创作,使每一滴水汇成小池、小溪、河流、大海……他诚然孤独,可是有他的“朋友”为伴。

贝多芬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创作上,自己的房子无心整理,即使女佣整理好了,不到两分钟,又是一团糟。( 文章阅读网: )

贝多芬与音乐为伴,寂静为友,献给大家千千万万个曲子,感动了多少人的心扉,扣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使他成为了全世界人物。

我崇拜贝多芬,崇拜他的坚强,崇拜他的伟大,更崇拜他的精神。


贝多芬作文素材(4)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 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十七岁那年,波恩宫廷资助他去维也纳旁听哲学,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1792年,经过海顿的指引,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交响曲》、《合唱》;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和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坎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根据他们的人生写成了《名人传》。

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

从1796至1820xx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这是耳聋的前兆。贝多芬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中年失聪。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月光奏鸣曲》、《C小调第5交响曲》等。

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黛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了。

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人物辞世

1820xx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0xx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他患了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里。而一年之后,舒伯特去世。按照其遗愿葬于贝多芬墓旁,终生未婚。

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先生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几十首:交响曲9部;《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爱格蒙特》等序曲;钢琴协奏曲5首(还包括另外两首:零号钢琴协奏曲、D大调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田园、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小提琴奏鸣曲10首(包括《春天》《克莱采》;钢琴三重奏12首(包括:著名的《大公》)以及七重奏等各类室内乐共70余部;歌剧1部《弗黛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歌曲等许多作品。

天才降生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成了长子。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但是当小贝多芬3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

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一直喝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像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像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音乐神童

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这种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的愿望,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他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八岁时的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贝多芬作文素材(5)

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1797年以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26岁时失聪。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0xx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厄运中的大勇者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为这个世界创造了欢乐。懦弱的人永远用愁苦去挖掘;坚强的人始终用奋斗去开垦。

贝多芬——生命舞台上的音乐之父。音乐是他的生命,他与音乐同在。失聪犹如一块巨石从天而降,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他没有放弃,他要与音乐同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部《命运交响曲》足以诠释他生命的硬度。这位虽不能说听不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57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他的艰难坎坷而又光焰夺目的生平,伟大的人格,超人的毅力,也同他的音乐一起启迪着后人。法国著名文学家、音乐史家罗曼•罗兰称他为“胜利的普罗米修斯”,“正直与真诚的大师”,“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贝多芬曾说:“你想收获欢乐吗?那就得播种眼泪。”这个失去了童年幸福的人,这个在爱情上一再失意的人,这个在32岁时就写下遗嘱的人,这个在音乐创作的成熟期却不幸陷入同弟媳和侄儿的纠葛的人,经历了比常人痛苦得多、艰辛得多的生活磨难,一再地以其伟大的人格、坚毅的精神,把痛苦和哀伤化为欢乐的音符,被罗曼•罗兰称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贝多芬时常提起,他的责任是把他的艺术奉献于“可怜的人类”,“将来的人类”,为他们造福,给他们勇气,唤醒他们的迷梦,斥责他们的怯懦。他正是为此而奋斗了一生。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耳聋之后写成的。1820xx年12月,他在弥留之际给韦该勒的信中写道:“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来后更兴奋。我还希望再留几件大作品在世界上,然后如老小孩一般,我将在一些好人中间结束我尘世的途程。”

今天,全世界每分钟都有地方播放贝多芬的音乐。当我们听到那些振奋抑或悲哀沉痛的乐句,悟透了贝多芬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20xx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的恩泽。

——《贝多芬传》译者 傅雷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恩莱茵河畔一所破旧的阁楼上。一开始,人生对于他就像是一场苦斗。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不惜用暴力迫使他学习。同时,经济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这个少年的身上,他不得不为怎样挣取每日的面包操心。17岁时,他的母亲死于肺病,贝多芬从此成为一家之主,负起两个弟弟的教育责任。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甚至不能把养老金交他本人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贝多芬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若干年后他曾说过:“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很早就已经知道了。”

1795年3月20日,他在维也纳举行的首场钢琴演奏会上崭露头角,从此,他对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充满信心。1796年,他在笔记中写道:“我的天才终究会获胜……25岁!不是已经降临了吗?”他显得很高傲,但他的最亲密的几个朋友知道,他藏在骄傲的笨拙之下的是一颗慈悲的心。他写信给密友韦该勒医生报告他的成功时,第一个念头是:“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于窘境,倘若我的钱袋不够帮助他时,我只消坐在书桌前面,顷刻之间便解决了他的困难……你瞧多美妙。”

正当他该大展宏图的青春盛年,痛苦开始叩门,并且一经附在他身上便永不退隐。1796至1820xx年间,他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大大衰退。这对一位音乐家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在好几年中,他一直隐瞒着,连对最心爱的朋友也不说。他避免与人见面,使他的残疾不致被人发现。直到1820xx年,他才绝望地告诉他的朋友:“我的最高贵的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个地方栖身!”“要是干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敌人们又将怎么说,他们的数目又是相当可观!……”越来越厉害的耳疾不断地折磨着他,啃噬着他那高贵而富有伟大创造力的官能——听觉。他决定要自杀,他在给两个弟弟的遗书中说:“哦,人们,你们认为或者会说我是心怀怨恨的、倔强的或是恨世主义的,你们对我是多么不公道啊!……可是,你们想:6年来我得了不治之症。庸医误人,年年都希望病好起来,结果受骗了,最后不得不背上一个永世的病魔。”贝多芬还在遗嘱后面注明了“等我死后开拆”,他差不多要结束他的生命了。

但是此后贝多芬还活了20xx年。他的坚毅的性格使他不肯在磨难中屈服。他在给韦该勒医生的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了,我要同命运搏斗,它不会征服我的,啊!继续生活下去是多么美丽呀!——值得这样地活一千次!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更迫近它一些。惟有在这种思想里,你的贝多芬方能存活。”贝多芬把退隐、逃避抛在了脑后,他鼓励自己道:“让你的耳聋不再是个秘密吧,即便是在你的艺术中也不必保密!”外来的灾难带给了贝多芬内在的力量——一种新而坚定的手法,深切而纯洁的景象,践踏了失败的软弱。贝多芬欣喜地感到了他身上产生的这种崭新的力量,他懂得了如何抓住人类精神中最崇高的声音,因而音乐的思想反比从前更丰富地奔涌而来

从1820xx年冬天起,他的耳朵完全聋了,只能在纸上和人们进行交谈。在如此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更加执著于讴歌欢乐。从1793年他在波恩时起就有一个念头:要把对欢乐的歌唱作为他某一大作品的结局。在《第九交响曲》中,我们可以听到贝多芬的气息,他的呼喊节奏,活现出他在田野间奔驰,如醉如狂。激情鼓动,仿佛整个人类向天空张着手臂,大声疾呼地扑向“欢乐”,把它紧紧地搂在怀里……

真正到来的那一天是1820xx年3月23日。在贝多芬死去之前,闪电划破了维也纳黄昏的冥冥上空。3月底在维也纳听到轰鸣的雷声是极为罕见的。就在这时,贝多芬突然睁开了眼睛,抬起右手,久久地凝视着那举在头顶上紧握的拳头,好像在对狂暴的雷鸣闪电疾呼:“我要与你们抗争!我是个英雄,无畏的英雄!”死神终于来了。1820xx年3月26日,贝多芬在大风雨和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做一个无愧于“人”的人

罗曼•罗兰在他的《名人传》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称为英雄的,不是思想或力量上伟大的人,而只是心灵上伟大的人。……没有伟大的品德,就没有伟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有的只是虚无的偶像,只配得上低贱的群众:时间会把他们统统摧毁。成功和失败又有什么?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他将《名人传》的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无疑贝多芬正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他引用了贝多芬自己的话:“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

当自己还那么年轻,生活在我是一首轻快的乐曲,生命之歌在我是大路之歌,虽然实际上是在那样贫困、动荡的情况下面。我不懂得真正的痛苦,真正的苦难,真正的斗争,真正的欢乐,因而也并没有真正读懂贝多芬的痛苦与欢乐,我所感受到的只是那种迫人的激情,那种对于生命的丰满和崇高的追求。今天我回想了自己的过去,是对自己生活道路的回顾;我也想到了自己目前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态度,感到了心的沉重,这是由于知道应该飞得多高,而翅翼无力;同时想起了罗曼•罗兰在《我所认识的梅森葆》一文中的一句话:我的年轻的兄弟们,让火燃着!……这也是对我的呼唤么?虽然我早已不复年轻了。

罗曼•罗兰称贝多芬这个人“曾经在人生的战场上屡次撑持”他,他的一生不仅仅是受伤而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歌,更是一支震撼心灵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是一道破窗而入的阳光……

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在好几年中他瞒着人家,避免与人见面,独自守着这可怕的秘密,独自承担着这漫长的酷刑。一直到后来终于隐瞒不住了。他写信给友人说:“……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开我一切心爱的人,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简直痛苦难忍……我时常诅咒我的生命……我却要和我的命运挑战,只要可能;但有些时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伤心的栖留所!然而这是我惟一的出路!”

是这样一个“唐突神灵、蔑视天地”的“反抗的化身”,如肖伯纳所说的。有人则形容他是独自生长在无人荒岛上而突然被带到欧洲文明社会来的人。他有所向往、追求,而且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从不顾及当时社会的习俗、秩序。他无所畏惧,不愿苟且,敢说,敢怒,敢哭,敢歌,一切发自自己的内心。他是黑暗中的一道强光,死水中的一股波涛,市侩侏儒中的一个巨人。

是这样一个怀着爱的渴望,对于爱情抱着神圣观念的人。他不断地钟情,如醉如狂地爱着,梦想着幸福,而又不断地经历着希望幻灭的悲哀,承受着痛苦的煎熬。他爱得强烈,所以痛苦深切。他的爱是纯洁的,这我们可以从《月光奏鸣曲》等为他的情人所写的乐曲中感受到。他的密友兴特勒曾言:“他一生保着童贞,从未有何缺憾需要忏悔。”

是这样一个向往着人本身的崇高的人。他说:“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有什么优越的标志。”他写信给他的侄儿说:“……我虽不曾生下你来,但的确抚养过你,而且竭尽所能地培植过你精神的发展,现在我用着有甚于父爱的情爱,从心坎里求你走上善良与正直的惟一的大路。”

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把创造美丽动听的乐曲作为目的,而是坚持要用音乐表现各式各样的感情。正如肖伯纳所指出的,他区别和超过他的前辈亨德尔、巴哈和他的两位老师海顿、莫扎特之处,在于他那奔腾澎湃的灵魂。而他的灵魂充满了对人生至善的追求、对苦难的斗争和搏击、对自由和共和的渴望……

是这样一个人,罗曼•罗兰在传记的最后这样概括了他的一生: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我们很容易指出和看到,在他们的时代的条件下,他们曾对人生怀着怎样坚定的信念,他们曾以怎样真诚的态度去追求人所应该达到的高度,他们在困难和逆境中的大勇者的精神。这对于我们应该是一种激励和鼓舞:如果在那样黑暗的年代,还有人即使是在看不到明确远景的情况下,在孤独中,进行过壮烈的斗争,那么,我们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更能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对人类的前途怀有更大的信心。

贝多芬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个从痛苦中为争取光明而斗争过来的人,也应该可以看作是我们的兄长。英雄主义不但表现在战场上和刑场上,也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态度中。人生、战斗、理想,都不是空洞的言辞;做一个无愧于“人”的人是一个艰苦的斗争过程。重要的是,在心中让火燃着,永远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