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山东作文(汇总3篇)
是梦终醒
2024-06-01 00:13:56
其它
其它

2017高考山东作文(1)

看到这则材料时,心间一股暖流瞬间涌出,多美的画面啊:成排的书架,漫溢的书香,和缓流淌的灯光,夜读者心无旁骛地读书,无家可归者安然入睡,没有吵嚷,没有提醒和鄙夷的眼神,更没有驱赶,一切都静静的。天堂,大概就是这个模样吧!

恍然记起小时候,最向往的地方莫过于新华书店了(因为根本没见过图书馆),那里对我来说有无尽的吸引力,但我对那里却充满复杂的情感,每次进城都要到位于市中心的新华书店,心中满是庄重,走进去,打开一本书,那油墨的香味就伴着书页的翻动淡淡散出,但总不能安心读个过瘾,工作人员或提醒或警示或不屑的眼神总让我惴惴,而每本书的价格又让我却步,所以每次从那里出来都有“逃”出来的挫败感,甚至还有点屈辱,但下一次又会不顾一切地走进去。于我而言,有书的地方就是神圣之地,就是心灵的栖息地。

那缕书香,魅力永远都在;

书中的浩瀚带给我的敬畏,让我欲罢不能;

而能尽兴徜徉其中的幸福感,让我对那里持有数年如一日都不曾削减半分的热情。

大学几年,我尽享图书馆带给我的快乐。我喜欢那份肃穆,沉醉于那安然静谧的时光,迷恋窗外斜射的阳光伴着书香环绕身旁。在那里,我寻到了心灵自由之所在,感受到高尚的灵魂面前,自己的那份渺小,并且深深喜欢这渺小,它让我敬仰,让我思考,让我进步,让我坚定内心的追求,让我前行的脚步更加笃定,让我内心更纯净,更相信历史的足迹,相信时光的伟大,相信人类的力量。一如那年的西藏行,触目可及的是山连着山,上面是蓝天,远方还是山,我们在这份神秘与永恒中如蝼蚁,但我全身心每个毛孔感受到的都是令我颤抖的幸福和激动。心,有了皈依;灵魂,便不会忧惧。

可惜的是,工作以来,城市中再没有这样的读书之地。中学校园里的图书馆规模小且不说,更重要的是形同虚设,师生根本无法享受到大量藏书和在其中读书的氛围。书店兴起,尤其是学校附近,各类教辅资料充斥其中,一家专售文学类书籍的席殊书屋,伴我度过刚工作那几年的孤寂时光。但就在前年,也关门了,老板不无伤感:似乎没有人愿意读这些书,真的无用吗?

有人抱怨这个社会越来越功利,有人批评世风为何如此暴戾,有人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指点学生多做题目、与高考无关的书少看……这个世界似乎越来越忙碌,城市越来越繁华,邻居大姐的服装越来越漂亮,但粗俗势利依然存在,更多的人感受到:心,无处安放!

可喜的是,我们等来了全天开放的城市图书馆,看到越来越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看到更多的人尽享社会公共服务给大家带来的便利,我欣喜于这个变化,我相信,在图书馆里,不管你是读书还是休息,你都会在那个氛围中安静谦和,那一排排的书会消解你的狂妄自大,融化你内心的喧嚣和焦躁,你能在那里找到一片土地,滋养性灵,陶冶灵魂。就像赫尔岑所说,那里是思想的公共餐桌,应邀者围桌而坐,各自寻觅所需的食物。

我有一个梦想,不久的将来,每个社区都有一个相对规模的图书馆供居民读书休息,都有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的图书管理员,每个居民都能从阅读中受益,都能发自肺腑热爱阅读、热爱生活。

到那时,天堂,就在人间!


2017高考山东作文(2)

海德格尔说过,我们应该诗意的栖息着。

都市里,人来人往,为利而奔忙。然而,就在我们省城,有一家书店,24小时经营,人们在这里栖息着,读着书,谈着恋爱;甚至可以到这里休息。书店里人觉得这样“有意义”。

而走进的人都认为,这里是温馨的所在。

真难得,每一次到这里,我都默默点赞!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别人逛商场,我去的是书店。省城,有几家这样的书店,确实是一种幸运。

十几年前,我到一家书店,哪里有一本李泽厚《美的历程》。太喜欢了,精装本,88元。我只能望“书”兴叹了。囊中羞涩啊!怎么办?抄。八十年代大学生抄李泽厚《美的历程》是一种时尚。可是书店一位女营业员,看我聚精会神的抄书,很不乐意。她火了:“你不买,抄起书了。都这样,书店怎么办?”

“对不起,不是没钱吗!高尔基当年为了看书,说过宁愿别人把他吊到广场上打一顿!我呢,也是,只要让我抄书,你们可以惩罚我,行吗?”

“不行!没钱,怪我啊,请你离开!”更年期女子真要命。我没辙了,当场离开。不过我最终还是采取游击战术,达到了自己目的。

遗憾毕竟属于过去。其实,书店是读者的天堂,读者在这里遨游天地,纵横环宇,思接千载,领略经典,品味人生,欣赏情感,滋养心灵……省图书城,是我光顾最多的地方。虽然近年市场的原因,书的质量有下降趋势,让买书人痛苦。为此,我还专门找过书店的负责人,与他交流了彼此看法,希望图书城多选择一些高品位的书籍。

“省图书城,应该对我省文明建设,对人的思想引领起重要的作用。”

我的意见,获得这位领导的赞同。

的确,省图书城,对我事业的成长,境界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似乎是我梦魂牵绕的所在

有书有读物的地方才有灵魂。我曾经跟人谈过,如果那个小区,没有书报亭,没有人读《参考消息》《南方周末》,这个小区的人即使有权有钱,也还是遗憾。反之,即使某个地方不算发达,但是有一个品位较高的书店,说明这里的人不俗。在我工作的一个县城,就有一家“求索书店”。书店的老板是一个有眼光的人,里面时常有一些在省城都难以买到的好书。真的,这里也自然是我常去的灵魂栖息地。

书店的品位,取决于经营者的思想境界。生活就是这么个理。急功近利,看重的是眼前的蝇头小利;有眼光的,看重的是未来。虽然省城24小时经营的书店,不一定马上产生太多的利润,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该书店的经营者的目光是长远的。

书店给我们带来了温馨,让我们在经济大潮的今天,有一块灵魂的栖息地。


2017高考山东作文(3)

一家二十四小时书店,开店两年多来从不驱赶任何一位来客,即使他们是拾荒者、乞丐,只要他们来看书,哪怕看上一行或是一页,都会让店员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这其中,透视着的实质上是一种深深的人文情怀。

人文,就是以人为本,人是衡量一切的首要标准。书店,本以营利为目的,接待的客人应该看能否给书店带来利润,来买书的人笑脸相迎,不买书的人概不接待。但是在这里,深夜而来的“顾客”有的仅仅把看书作为小憩的凭借,有的将书店当成住宿的旅馆。可店家却不以为忤,反而觉得实现了工作的意义。这就不再以营利为工作的评价标准,而是以顾客的感受来界定工作的意义,以尊重每一个人,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来彰显生命的价值,这就是博大而深沉的人文情怀了。

人文情怀,近年来成为我们社会中的热词。人文情怀引起热议,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它是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人们内心里的必然需求。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人文情怀的提升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进而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人文情怀引起热议,更标志着我们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化,由单纯的GDP增长开始转向满足人们更为广泛的精神需求。物质和精神,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双翼,不可偏废。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讲,人们对于人文情怀的热议,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急切的呼吁?呼吁我们对当下依然盛行的不人文的现象进行反思与突破?

唯利是图,虔诚拜物的价值观是非人文的,彰显物质的伟大必然对人的矮化,让人重回奴隶的地位。精致谋划,一心利己的人生观是非人文的,填充自我的欲壑必然意味着对人的绑架,最终失掉人的自由。趋炎附势,歧视弱者的社会观是非人文的,等级观念的横行必然加剧社会达尔文主义,让人在弱肉强食中失掉了人的意义。杨绛先生淡泊守拙,专心向学,煨着自己的生命之火,成就了精神上的贵族,这是对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施一公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国,践行父亲“一心为公”人生嘱托,浓浓的家国情怀是对个体人生的最好定位。中国人民大学得知自己的校友陷入人生的困境,及时伸出援手,他们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我们这个社会良心的尺度。这三者,都体现了最美的人文情怀。

一位中国游客走进了一家德国小店,没有跟开店的老者打招呼,就自顾自地看起商品来。等到开口询价,老者却说什么都不卖。中国游客很诧异,老者说:我是这家店的主人,您进来不首先跟我打招数,是对我的不尊重,一个连我都不尊重的人我为什么要把东西卖给他?人文情怀,首要的是尊重人的感受;其次,它与物质无关;再次,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里,它重得让人敬畏!

一个书店,因了自己的人文情怀而引发社会的关注,让我们为这社会感到欣慰;同时,也让我们自己感到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