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作文(集合15篇)
陌上花开
2024-07-22 05:54:52
其它
其它

非遗作文(1)

随着新年脚步的临近,余姚一年一度的农博会也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每年去农博会逛一逛,买买年货,是余姚人必做的一件事情,我也不例外。不过,今年我改变了以往逛吃逛吃的参与方式,要参加里面的制作活动——做麻花,在亲身参与中,来感受不一样的农博会。

来到了制作麻花的摊位,只见一位叔叔从一个桶里拿出一大团和好的面团,再拧成一小团一小团分给我们。于是我便拿起面团开始做了,一开始我直接将面团撕开。咦,怎么会这么粘?面团全粘在了我手上了,怎么办呢?再仔细看看叔叔的.示范。哦,原来我忽略了最基础的一步,需要先将面团在面粉上滚一滚啊!我依样画葫芦之后,面团果然不粘了,无论怎么让它翻跟斗,都听话得像个小白兔。但现在的面团还是个小胖子,这可做不了麻花啊,需要帮它“减减肥”。于是我把面团放在面板上来来回回地揉,不一会就揉成了小长条的样子。完美!“小胖子”面团成功逆袭,变成细细长长的面条了。

接下来只需要将小面条两头并在一起盘旋成麻花就行了。一根完成,我信心大增,马不停蹄地赶紧制作下一根。就这样,越做越顺手,不一会儿,我就做了一堆小麻花。看着这些苗条的、白嫩嫩的麻花,心里美滋滋的。

下了油锅之后,小麻花瞬间变了颜色,变成金灿灿的,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早把我的馋虫勾了上来。新鲜出炉的香、脆、酥……真实人间美味啊!

叔叔告诉我,这是非遗活动的一种。这次不一样的农博会体验,让我感触颇深。


非遗作文(2)

暑假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我住到了姥姥家,姥姥家在北锣鼓巷社区。六朝古都老北京在不停的变化和更新,我姥姥家那里的胡同也正在进行拆违改造,放眼望去,青砖灰瓦小胡同的院子错落有致,绿草花坛大槐树的道路映入眼帘,平房胡同小区充满温馨和谐,与水泥林立的楼房小区完全不同,多了几分皇城文化的气息,还有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胡同里游览参观,好不热闹。

今天姥姥、姥爷要带我去参加社区举办的非遗文化活动——“彩拓”。

这次活动是在皇城古老的“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校”书法教室进行,北京一中是姥爷的母校,姥爷的父亲也曾在一中教书。北京一中有二百年的历史了,这座学府原名叫“宗室觉罗八旗高等学堂”。姥爷家是满族人,姥爷还和我开玩笑的说,要是在那个年代我就是个正宗的小格格了。

我们走进大门,砖雕的校门很古老也非常漂亮。来到学校的书法教室,教室里座无虚席,墙上挂满了各朝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印制),让我流连忘返。接下来非遗传承人王老师给大家讲了“彩拓”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我认真的听着,感慨中国文化的魅力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制作开始了,这看似简单做起来也不容易,一个不小心就拓出了边,整幅作品就作费了,还有力量的大小也要掌握好,这可直接会影响色彩的深浅。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细致制作,终于大功告成了,姥姥姥爷拓印的是一幅“瓦当朱雀图”,我拓印了一张康熙皇帝书写的“福”字,老师告诉我这个“福”字里包涵着:多子、多财、多福、多寿、多田、五个“福”,所以叫“五福临门”。

啊!中国的书法文字能这么巧妙的运用,古人的智慧让我赞叹。回家的路上姥爷还答应下周带我去香山“拓印”石碑!把这门新学到的古老的非遗技术方法付之于行动。


非遗作文(3)

此时此刻,我以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永嘉昆剧团为对象,了解永昆的唱腔,现场体验永昆的艺术魅力的小记者的身份而来到东南剧院。

到场后,我细心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在讲解中,我知道了永嘉昆剧也称“南戏”, 永嘉昆剧历经800年变革、磨难,南戏渐渐消亡了;同时昆曲也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伴奏乐器,主要以曲笛,辅助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等……还有永嘉昆剧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昆剧的速度比其他什么剧都要快一点,脚步也稍微快一点。 大致的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后,几位演员给我们表演一段。虽然没有穿上表演服,也没有发出声音来唱,有点遗憾,但是我也可以看出演员在十分认真的表演。我最欣赏一位女演员耍起红缨枪来英姿飒爽。她转红缨枪的速度快极了,转的时候眼睛没有看着红缨枪而是平视前方。这位女演员她练了半年才练成了。

接下来是采访时间,我还没想好问题,只好听其他同学问演员们。同学们有的问演员们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联系方式;有的问他们练了几年了;有的问他们的家人赞不赞同自己唱昆剧……如此诸多的问题受访者则耐心地回答。有些同学还让演员们签名呢!这些演员摆poss的时候眼睛会突然变大和发光,估计是他们唱都唱习惯了。 这时我发现,有些人带了照相机、录音笔。我只带了笔和纸,不能拍照片了。下次我再参加这些活动时会早点准备好,不像今天一样了。


非遗作文(4)

我在一阵敲锣打鼓的声响倏然惊醒,越剧舞台如同救生圈迅速充胀在眼前。

一张带桌围的赭色木桌和两把带椅披的长木椅,格外简单而错落有致,毫无装饰的舞台只有台前的大幕把台子遮掩起来,如一个大黑匣子。

月色是香的。开戏前,外公外婆便带我早早地找个地方坐下。台下座无虚席,大都是像外公外婆那样年纪的,他们来这,兴许都怀着年轻时的某种信仰,兴许带着某种预见性的挽惜与追寻,又兴许只是图个乐趣。

一声节奏快的锣鼓蓦然间打破黑夜的网,两块幕布如走圆场的演员,倏溜一下悄然隐退到屏风之后。只见,黑面长鬓的官人挥着衣袖风风火火地跑进,衣袖向前一档,月琴二胡一响,他便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他唱得忘我,台下人听得入神。

曲终人散时,人们各奔东西,但在那个当下,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含情脉脉的群体。对于父老乡亲们来说,每一场越剧出演都如灵魂洗涤,村子的礼拜。

然而,越剧,这个被立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在我记忆里黯淡,只留下片影。究竟是看的人越来越少,还是演的人越来越少,那样的戏台如同蒸发了般不再见到,抽掉“看越剧”这个页码,我的童年怅然若失。

外公指着电视会唱戏剧的小孩对我说:“你要是从小听我的开始学,现在也会唱戏剧了。”外婆却说:“现在的小孩子都这么忙,哪有去学。”外公黯然神伤。电视里面传来小孩咿呀的唱声。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软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越剧,戏台,做了什么呢?它使老一辈的人在上一代的痛苦与孤独中找到了定义。或许戏剧里的跌宕情节使他们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戏曲艺术如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着他们灵魂深处的伤口。戏台将这代零碎的、疏离的各个个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休戚与共的社群。

外公外婆这一代人,是“灰姑娘”的一代人,在他们的时代里,他们亲眼目睹南瓜变成了马车,开走,发出真实响声的人。他们望见了太多美好事物的涌现,也无忘更多东西的逝去。越剧,是他们眼睁睁看着消逝却无法无力挽留的。在时代的金马车驶过后,他们只能捡起地上的金鬃毛长叹。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越剧的缺席,非遗的黯淡,不仅意味着风物的夭折,更意味着众多艺术与精神的流逝。曾经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却有着精神的丰饶。戏曲文化,源远流长。越剧中的英雄气概与儿女长情令我们触摸、感知、赞叹,却唯独没有去保护,它正面临失传甚至是消亡的危机。

但这都是外在因素随时间变换带来的必然结果,最终,正如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所说的那样: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拯救我们的生活。

保护非遗,在这一刻起,刻不容缓。


非遗作文(5)

非遗文化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今天,我们学校就举办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首先是开幕式。这次的开幕式特别隆重,有许多精彩的表演,我们看得不亦乐乎。一个个精彩的表演结束了,终于到了,我们最期待的"看粤剧"的活动啦!但由于个人原因,我选择了"画非遗"这个活动。接下来,让我带大家来参观参观吧!

"画非遗",也就是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了美术室,我看到今天的主题是"龙形拳"。龙形拳是什么呢?龙形拳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拳术之一。源于清朝乾隆时代,相传于少林五枚所传,龙形拳是19世纪末期由惠州汝湖人林耀桂首创、影响曾经遍及珠三角、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一种武术拳法。惠州惠城区和博罗、龙门县的多个林姓村落是龙形拳传承地。而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这个。

快看,同学们画得很认真,老师也在细心地指导我们。同学们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又挥笔速写,把龙形拳的各种姿态画出来,看起来就像是在武术比赛呢!

最后有个"非遗墟市",同学们有的买了奶油蛋糕,有的买了粽子,有的买了腊肠,还有的买了鱼丸。我们的活动丰富吧,今天可真开心啊!


非遗作文(6)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非常丰富,意思是指非物质存在的时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指指文化或一种手工制作的方法。我们学校最近正在举行非遗活动呢!

星期五的下午,学校举办了盛大的非遗走进校园活动;首先,我们来到了健行馆来这观看了麒麟舞龙形拳木鱼歌,木鱼歌表演者那个传承人老爷爷是唱的粤语,我听得懂,但节奏太快了,有些听得不太清楚。

看完表演后,我们回到了班上,大家跟着非遗传承人做七夕贡案的贡花。我们美术社团的去美术室,来到课室看到来了好多人了,于是赶紧找了个座位。今天任课的不是汤老师,也不是吴老师,而是一个不认识的老师,她要教我们画的内容很奇怪,叫我要画非遗之一龙形拳。每人的画纸上有一个板图,我照着板图画了下来,还添加了一个很有趣的背景。画完了之后老师让我们和自己的画合影,拍照之后就让我们放学了。

我把书包收拾好后,马上赶去学校非遗墟市体验活动买东西了,我把妈妈给的20元全买了吃的,因为肚子刚好饿了,而且我是个抵挡不住美食的小吃货哦,嘻嘻……回家的路上我边吃边走,不过我还留了一份给弟弟和爸爸妈妈。

我真喜欢学校举办的非遗活动啊!它不仅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很多东莞的特色文化,还让我品尝到了美味的各种美食。


非遗作文(7)

今天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游览了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进了园门,我们来到了广场看喷泉。刚刚坐下,喷泉就开启了。只见那喷泉时而似古木直插云霄,时而似正方形棱角分明,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情绪低落让我看得如痴如醉。

接下来我们去了马戏团,有一个节目十分好看:几个演员在五六米高的架子上表演杂技。

只见第一个人顺着高空秋千荡了过去,但他根本没有回来的意思,而是直接利用双脚的力量荡来荡去。这时另一个高空秋千上的第二个人也荡了过去,正好手拉手一起荡来荡去,不过第二个人很快就荡回去了。呀,压轴戏来了,在最上面的一个发射器上的第三、四个人,手拉手向反面一荡,手一放,只见第三个人空中转体480度之后又和第一个人手拉手一起荡了,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时间要到了,我们坐上了大巴车,离开了这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非遗园。


非遗作文(8)

今天艳阳高照,学校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我们五(2)班的学生在班主任范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坐上旅游大巴车。平日里,同学们都埋头学习,过着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老师也一心扑在教学的事务上,很是辛苦。今日的秋游,无疑是对我们西园新村小学(南区)全体师生的一次压力的大缓解。在车上,由于座位有限,同学们互相谦让着坐,连范老师都把座位让给了同学。我们说着笑着,感觉没多久就到了目的地——合肥市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简称“非遗园”。

进了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几根很高很粗的柱子,柱体是房屋,柱子最上面是各种极富中国元素的脸谱造型,即使在园外的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脸谱。园里有很多用古木盖的古香古色的房屋。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古代。在导游姐姐的带领下,首先观看斗鸡、斗羊表演,以及赛狗、赛马比赛。以前在电视里看过赛马比赛,还从未看过赛狗比赛,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透着新鲜。然后我们跟着大部队到了一个很高很大的圆形帐棚里,开始时里面很黑,连脚下的台阶都看不清,走起路来要格外小心。等我我们都坐下来后,里面的射灯开始亮了,原来这又是一个表演场地。我们在这里又相继看了老虎、狮子的表演,它们本来是很凶猛的动物,没想到在这里却温顺得叫干啥干啥。最精彩的要数“空中飞人”的杂技表演,演员们在没带任何保险丝的情况下,在十几米的空中飞来飞去,还可以空中接人,真是让我们捏了一把汗,看得惊心动魂,大呼“过瘾”。

看完表演,已临近中午,同学们的肚子开始闹“意见”了。即使这样同学们仍保持整齐的队伍,男同学帮女同学拎着重物,身体强健的帮助弱小的,一起参加、融入这个温暖的集体中来。我们排队来到园里一片松林里,草地上。欣喜地铺上报纸、垫子,把从家里带来的各种食物统统摆出来,大家一起分享这秋日的野餐。同学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快乐地吃着闹着。黄家慧同学从家里带来妈妈亲手做的寿司和奶茶,供大家品尝,刘苏宇航同学带的鸡腿,全都分给了同学们吃。连范老师都一改课堂上严厉的表情,和我们一起愉快分享各种美味。在和同学打成一片的同时,范老师也不忘告诉同学们,不要把垃圾乱扔,要把手里的垃圾统一放到袋子里,然后一起扔到垃圾桶里。因此野餐结束后,我们五(2)班同学坐过的草地,没有一片垃圾留在那里。真正做到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有的同学嫌零食不能管饱,还吃起了泡面,别看平时在家都不怎么吃的东西,和同学们、老师一起分享时,就变得津津有味。还有的同学吃起了棉花糖,看,徐洋同学,棉花糖都快把她的脸给遮住了,她还吃得全神贯注。还有吴湘雪同学,不知道嘴里塞了多少好吃的,把腮帮子都撑得鼓起来了。同学们在自己吃的同时,还不忘把好吃好喝的送给范老师、撒老师分享。范老师也乐开了怀,幸福地享受着同学们的爱戴。在五(2)班这个大家庭里,范老师就是这个“家长”,要操方方面面的心,劳力劳心。今天,同学们借这次秋游野餐,好好表达一下对范老师的感谢,同时同学们也看到了范老师温柔爱笑的一面,感觉我们的范老师仿佛年轻了十几岁呢。

野餐过后,已是下午。同学们又排队来到音乐喷泉广场欣赏音乐喷泉的美妙。以白墙灰瓦的典型徽派建筑为背景,配以动听的音乐,看喷泉翩翩起舞,无数个水珠落入水中,又溅起无数个水花,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由于艳阳当空,停在空中的水滴又映射出一道道若隐若现的美丽彩虹,仿佛为这美丽的秋日又增加了几分亮丽的色彩。

游玩结束临出园门时,同学们还集体合影,为今日的游“非遗园”画上圆满的句号。


非遗作文(9)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去春游。同学们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学校,我也不例外。因为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次春游最后一次。

一路上,大家都在一起说着,笑着。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经过了大约40分钟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非遗园。进了富有特色的大门后,印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座明清古建筑。首先,我们跟着导游去看斗鸡、赛狗等精彩表演。到了比赛场地,同学们在赛场的观众席坐了下来。我最感兴趣的是赛马表演。表演开始了,同学们各自都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加油呐喊着。骑马手一个个都十分勇猛,时而挥舞着马鞭。马儿们更是努力,一个个像箭一样在飞奔着。

看完了这些刺激的表演,我们又到了一个大马戏篷里看杂技与马戏。首先登场的是一个杂技节目。表演杂技的大哥哥们非常勇敢,毫不畏惧。我时不时听到有同学称赞地说:“哇,好厉害啊!”真可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然后,我们还看了一些其它马戏和杂技的精彩表演。

这时,已经到了午餐的时间。我们走了一段路,到了一片有草地的小树林里。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很团结,坐在一起分享食物。

匆匆地吃完午餐后,我们要去看“徽梦水舞”的演出。一开始听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有人上表演舞蹈。但其实并非如此,而是许多的喷泉,他们就像在跳舞一样。我们在露天的平台上坐下,期待着马上喷泉会喷出哪些造型。演出伴着动感的音乐开始了。起初,喷泉喷出的水很低,突然一下,跳跃了起来。接着,喷泉喷出的水在空中形成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又猛得落下来。水花溅在了我们身上,大家都感到特别凉快、刺激,都纷纷尖叫起来。有些小朋友跑到了第一排,感受水花的洗礼。这时候,又换了一个缓慢优美的曲子,喷泉随着音乐变得柔和起来。喷出来的水像一朵花一样,缓慢地变化着。一会儿,左边的喷泉又喷出来一道卷曲的线条,壮观极了。水声,音乐声,尖叫声,交织在一起。真像是在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

之后,我们又去欣赏了西游砖雕。最后,我们在刚进门的喷泉处拍了合影。然后,我们就坐车依依不舍地回去了。

通过了这次春游,使我受益匪浅。我领略了激情、刺激的赛马、赛狗、斗鸡,增长了见识;我又观看了美丽的“徽梦水舞”,让我看到了独特的“水上舞蹈”;还有生动逼真的西游砖雕。但最令我难忘的是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非遗作文(10)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潘老师走进了县非遗馆参观。非遗馆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里面有剪纸、刺绣和麦秆剪贴画,还有各种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潘老师今天主要是带我们参观浦江剪纸作品展览,讲解剪纸的历史渊源和创作技艺。走进剪纸展厅,潘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每一幅剪纸作品的内容和特色。我们还看到了一组蜡像——一位老奶奶在教她的女儿和孙女剪窗花。我们从一楼参观到二楼。快结束时,潘老师让我们举手报名当小老师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先点到了赵子昂和郑郑晨萱,第三个点到了我。我给大家介绍了一位剪纸作品里面的人物,叫黄玠然,因为我没有介绍完整,后来老师帮我补充介绍了这位伟大革命前辈,潘老师说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他护送革命同志时,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迷路。而赵子昂介绍的那位浦江县首位公安局局长,因为对山路不熟悉,他们边谈工作边走路,迷失了方向,经过大岭口时突然遭遇土匪包围袭击,多处负伤被迫退进山沟后迅速焚毁所带文件,以身殉职,年仅29岁。

今天,我们在非遗馆里大开眼界,收获了很多东西,也看到了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剪纸作品,还有麦秆剪贴画,我们还拍了很多的照片和合影。今天我们特别的开心。


非遗作文(11)

今天,我在文化馆艺术中心参加了“我来学手艺”非遗项目体验活动——六双花灯的制作。

六双花灯以竹篾为骨,以宣纸为面,以祝语为表,以烛火为心。其制作精巧,具有原始农耕性、历史传承性和浓郁的乡土性,渗透着浓浓的岭南文化色彩。

六双花灯有很多种类,有传统白花灯、八角灯、红莲灯、编织花灯、金子牌灯,有造型精致的齐天大圣、春耕水牛、凤凰、稻草龙,还有与时俱进地加入了新式材料的防水花灯,等等。

令我惊讶的是,来自信宜市镇隆镇的六双花灯是广府文化、高凉文化、壮瑶文化的结合体,让人感叹历史的久远!

在活动现场,六双花灯制作的代表性传承人甘理明老师亲自教我们制作六双花灯。

首先,在预先做好的六边形花灯框架上涂上浆糊,把宣纸绷紧,分别粘在框架正、反面;接着,把边沿多余的宣纸撕掉或粘住;然后,用与侧面同宽的粉红色纸把花灯的六个侧面封住,再用细长的纸在正反两面修边。等待片刻,浆糊差不多干了,我们在灯的正、反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六双花灯就做好啦!

制作步骤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并不一帆风顺。就在我小心翼翼地粘贴侧面封边的时候,细心的妈妈发现花灯正面的宣纸破了!这可怎么办?还能补救吗?我连忙找甘老师求助,只见他轻轻地揭开侧面的彩纸,撕开破的宣纸,然后用一张新的宣纸重新粘上框架。看他那娴熟的动作,三下五除二就粘好了,真是佩服啊!

活动结束后,作为小记者的我有幸采访了甘老师。谈到此次活动的意义时,他意味深长地说,办这些公益活动就像播种,把非遗传承的种子播撒到我们孩子身上,希望有一天种子能开花结果,把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非遗”是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给予我们后辈的“宝藏”,通过此次体验活动,我体验到非遗的魅力,我们要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非遗作文(12)

今天是期中考试的最后一天,考完数学,大家都无精打采地坐在教室里。这时,班主任张老师走了进来,说道:“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下午我们四三班将和校长妈妈一起去雨花区非遗馆参观……”话音未落,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终于等到了下午,我们坐上大巴车,来到非遗馆。门口等待我们的是讲解员阿姨,她向我们介绍到:“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非遗馆参观,你们可以叫我陈老师,我们即将参观的是湘绣馆,大家一起跟我来。”

走进湘绣馆,我看到了一副毛爷爷的画像,正纳闷,这么大的相片挂在这里呀!这时只听陈老师说道:“这幅毛主席画像是一位绣工师傅全手工绣出来的,整幅绣品花了三年的时间,绣功上乘,形像逼真。”大家不由发出了惊叹声。“这是双面绣,正面是小猫,背面却是一个小狗。”陈老师指着另一副绣品说道,我们仔细地看着作品,觉得这真是不可思议。“这是双色绣,同一个物品,正反两面是不同的颜色。”陈老师接着介绍道,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们还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绣品,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山水景色,都像真的一样,难道这是神笔马良的手吗?

接着我们来到走进非洲,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狮身人面像,旁边是金字塔,我刚一回头,啊!一只长颈鹿!陈老师告诉我们,这是3d立体画,竟然有这么神奇的东西!

最后,我们来到皮影戏剧场,老师带着几位同学上台演戏,我们自编自演,有人当起了老头儿,有人扮上了小姑娘……大家玩得可开心了。

不知不觉到返校时间了,坐在大巴车上,我满脑子都是精美的湘绣、奇妙的非洲、有趣的皮影戏,这一天过得可真充实啊!


非遗作文(13)

学校广播通知,今天的班队会在操场进行,主题是——走近“非遗”!什么是“非遗”?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大家议论纷纷。“我知道!”一位同学叫起来,“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呢?”一位同学追问道。

有的人说:“是向我们展示一些精美的作品吧!”

“不对!应该是一种奖品发给表现好的班!”

“不可能!依我看,应该是为庆祝些什么而定的一个标题罢了。”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

正在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抹红色飘了过来!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向老师来了!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向老师轻轻地说:“带上自己的椅子,到操场去看看我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异口同声地问道:“向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呀?”老师耐心地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相对于有形的财产来说,是一种无形的遗产。它是很有价值,值得传承下去的一种民族技艺。用心去看看,你就会明白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带上凳子,冲出了教室。

操场就像一个大火炉,烤得我们直冒汗。但我们仍目不转睛地盯着搭建在操场正前方的舞台。

首先,主持人介绍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接着,孽龙表演开始了。两个身着侗族服装的小伙子出场了,一人舞龙,一人舞球。龙在舞台上上下翻飞,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仿佛感受到了龙的朝气和生命力。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

体育刘老师和张老师实在忍不住,走到舞台上,跃跃欲试。我们立即用掌声表示支持。看似简简单单的`随手挥舞,可要做到真正的配合,却有天大的难度。你瞧,刘老师往左,张老师就往右,真是太“惨不忍睹”了!他们边舞,同学们边笑,连一向严肃的向老师也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看来,这条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舞好的。

主持人说:“同学们大概笑累了,听一段奇特的音乐放松放松吧!接下来是芦笙演奏。这可不是一种普通的乐器。它主要流传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芦笙用几块铁片,几根竹子就可制作。芦笙构造简单,吹出来的声音却十分动听。请欣赏!”只见几位侗族小姑娘,边跳边吹着出来了。她们的舞姿优美,我们从没见过。乐声低沉浑厚,十分舒缓,保你听过一次,就再也不会忘记。

逸骏有点不服气,想上去试一下。他自信满满地上了台,接过芦笙,摆好姿势,鼓起腮帮,用劲吹了一下,什么声音也没有。他不信邪,再试了一次,终于吹出一声。大家都笑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哇!终于放出来了!”更逗得我们轰堂大笑!主持人安慰他:“没关系,练一年就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来的。”他不好意思地下了台!

今天,我们算是长了一回见识。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家乡还有很多,要了解它们,可需要一定的时间。它们是我们怀化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这些技艺没了传承,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将是多大的损失。我们誓言:传承我们民族的技艺,让它永远活下去!

五年级:张焱森


非遗作文(14)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非遗文化作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暑假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我住到了姥姥家,姥姥家在北锣鼓巷社区。六朝古都老北京在不停的变化和更新,我姥姥家那里的胡同也正在进行拆违改造,放眼望去,青砖灰瓦小胡同的院子错落有致,绿草花坛大槐树的道路映入眼帘,平房胡同小区充满温馨和谐,与水泥林立的楼房小区完全不同,多了几分皇城文化的气息,还有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胡同里游览参观,好不热闹。

今天姥姥、姥爷要带我去参加社区举办的非遗文化活动---“彩拓”

这次活动是在皇城古老的“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校”书法教室进行,北京一中是姥爷的.母校,姥爷的父亲也曾在一中教书。北京一中有二百年的历史了,这座学府原名叫“宗室觉罗八旗高等学堂”。姥爷家是满族人,姥爷还和我开玩笑的说,要是在那个年代我就是个正宗的小格格了。

我们走进大门,砖雕的校门很古老也非常漂亮。来到学校的书法教室,教室里座无虚席,墙上挂满了各朝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印制),让我流连忘返。接下来非遗传承人王老师给大家讲了“彩拓”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我认真的听着,感慨中国文化的魅力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制作开始了,这看似简单做起来也不容易,一个不小心就拓出了边,整幅作品就作费了,还有力量的大小也要掌握好,这可直接会影响色彩的深浅。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细致制作,终于大功告成了,姥姥姥爷拓印的是一幅“瓦当朱雀图”,我拓印了一张康熙皇帝书写的“福”字,老师告诉我这个“福”字里包涵着:多子、多财、多福、多寿、多田、五个“福”,所以叫“五福临门”。

啊!中国的书法文字能这么巧妙的运用,古人的智慧让我赞叹。回家的路上姥爷还答应下周带我去香山“拓印”石碑!把这门新学到的古老的非遗技术方法付之于行动。


非遗作文(15)

我看见许多的好玩的、好吃的、有趣的东西,其中我特别喜欢的是面塑。只见彩色面团在一位老伯伯灵巧的手里翻转,不一会儿就捏出了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小花,真是太神奇了!爸爸给我买了个小乌龟,给姐姐买了个KT猫,我们好开心啊!

爸爸又给我们两只小馋猫买了许多吃的东西:香喷喷的桂花糕、圆圆的小麻饼等。做龙游麻饼的大哥哥可厉害了,他就像个大将军,麻饼小兵在他的簸箕里可听话了,一二三排成队,一二三再散开,一二三又在空中翻跟头……不一会儿功夫,白色的芝麻就均匀地裹在了饼上。这技艺,让我看得目瞪口呆。

逛了一会儿,非遗展演开始了,敲锣又打鼓,热闹非凡。我最爱看“提线木偶”,木偶人一下舞动刀枪,一会儿骑马大战,上下翻飞,让我们眼花缭乱。老艺人的表演真精彩!还有个磐安“寿龟奉茶”真牛,只见装满茶水的茶杯放在他手上的茶盘里,就像被吸铁石吸住一般,不管他怎样翻、转、旋,茶杯里面的水却一滴也不洒。

不知不觉就到中午了,我们要回家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感觉就是一个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