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作文(精选19篇)
月亮的温度
2024-06-16 06:23:35
其它
其它

青团作文(1)

清明节,嫩芽争先冒树梢,绿草悠悠地皮长,正是吃青团,踏青的好时节,下面是关于清明时节的青团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清明时节的青团作文

听说清明节期间要吃青团,我一直想学学怎么做青团。上个星期天,爸爸妈妈终于有机会带我去北仑民丰村长长见识。

我们一下大巴车,就发现村口围着许多人,有的在敲锣打鼓扭秧歌,有的在翻江倒海摆游龙,那情景很热闹。

跟着人流的脚步,寻着青团的清香,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做青团的大祠堂。我走了进去,发现厨房里一位阿姨正在蒸糯米,旁边还放着许多叫艾青的绿色植物。糯米蒸好后,阿姨把糯米和艾青混在一起,放进一个大石槽里。只听“当”的一声响,艾青汁四处乱溅。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一位叔叔用木头做成的榔头,在猛力捶打糯米和艾青,旁边的一位嬷嬷还在帮忙搅拌。

叔叔把拌好后的碧绿色糯米团端上桌板,桌子四周早已围了许多人。我从大人的腿缝里钻到桌子前,向做青团的阿姨讨了一个小糯米团,就开始学做青团。我先把糯米团压扁,在糯米团中间凹了个小窝,放入一点芝麻馅,然后搓成圆形,接着沾一些黄黄的松花粉,再把裹好的绿米团放进木头模具里压平,最后把模具反过来倒扣在桌子上。嗨,一个形似月饼、印有花纹、浑身碧绿、散发清香的青团做成了!

清明时节的青团作文

清明节前夕的一天,你如果走过我们的教室,你一定会听到我们一阵阵欢乐的笑声,闻到一股股清香。你肯定会问我们:“你们在做什么?”我们会回答:“我们在做青团!”

下午一点到了,每个小组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摆放在桌子上,仿佛正开展着一场食品展览会。瞧:有绿色的青汁;有香甜的馅儿;还有一个个道具。道具准备好,就盖和面了,这可是制作青团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见一个个和面高手——老师请来的家长们陆续登场。她们娴熟地将面粉倒入盆中,再加入少许的水,接着,陈冠宇妈妈将手伸入盆中,熟练的揉了起来。慢慢地,原本松松散散的面粉在陈冠宇妈妈手中变成了柔软的大面团,然后,再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青汁,继续和。终于,青色的面团揉好了,家长们把面团分成几段,依次分给每一个小组。

开始做青团了。我先取出了一个中等大小的面团,在手中来回揉。揉成一个光滑的圆球体时,就差不多了,我接着把面团轻轻压扁,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压扁的面团窝成一个圈,再把豆沙馅挤在里面,注意不要挤太多,小心馅儿会漏。挤好馅儿,用筷子把馅儿往里面塞一塞,再把面团一捏,一包,之后用保鲜膜将青团包好,这样一个完美的青团就做好了。再看看其他人做的:杜驾麟在青团上来回抹上黑芝麻,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黑”团,不知道蒸出来味道怎么样?看看成娅媗的,她把芝麻、豆沙和青团一起搓,使青团变成了一个“大花脸”……其它小组也不甘示弱,都在埋头奋力做着,整个班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第一课下课了,朱老师给我们每个组评了奖。我们这组光荣地获得了“最佳纪律奖”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所有组制作的青团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陈申一组的青团,他们十分创意,有“长方形”;有“五角星”;有“包子”;有“饺子”;有“荷包蛋”;有“神舟飞船”;还有“青团一家”……他们这组不愧是“最佳创意奖”。奖评好了,就该把青团送到食堂去蒸了。我在教室里联想起了青团的味道,一定是软软的、糯糯的。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美味的青团,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青团,剥开保鲜膜,吃上一口,“真香”我说道,这青团带着一股黄瓜的清香,吃进嘴,软软的,糯糯的,太好吃啦!

回家的路上,我脑海一直浮现着下午活动的场景,真是春暖清明,青团飘香。

清明时节的青团作文

春天来了,清明节也到了!溪水叮咚叮咚地唱着歌,柳树迎着微微的春风跳着舞。温暖的阳光照着大地,一望无际的田野边,长着一种野花,叶子散发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人们喜欢把一种叫艾的叶子和面粉裹在一起,这种食物就叫艾青团。

爷爷围好围裙,带上塑料手套,做起了艾青团。先把艾青和面粉揉在一起,干了,放一些水,用力地揉,面团变成了淡绿、青绿和深绿,可漂亮了。手也痒痒了,忍不住也想揉几下,说:“爷爷,让我揉揉吧!”爷爷马上答应了,他又拿了一副手套给我。戴上手套,双手一碰到面团,感觉凉凉的,很舒服也很好玩。卖力地揉了起来。过了不久,面团终于揉好了,已经分不出哪个是叶子,哪个是面粉,青绿色。开始分面团了,爷爷把面团捏成长条形,跟油条差不多,又用手捏成一小团一小团,每团和乒乓球一样大。速度很快,非常均匀,就像变魔术一样。

青团分好了,现在要裹馅了。我们一共做了两种馅,一种是用黑豆做成的馅,叫豆沙馅,还有一种叫做咸菜笋丝馅,也非常可口。爷爷拿起一个青团,熟练地用手指把青团的中间打了一个洞,再把青团的洞变大,把馅裹进去,再一捏,一个漂亮的青团做好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艾青团从爷爷的手里变出来,小巧玲珑,可爱极了。

蒸青团,把青团放入高压锅里。蒸好后,青团变大了许多,香气扑鼻。清明节晚上,屋外灯光闪闪,月亮的光柔柔地照在大街上。屋内的人们其乐融融,吃着美味的艾青团又说又笑……


青团作文(2)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包青团,我家也不例外。下面是关于清明青团飘香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第1篇】

清明节有许多习俗,平时一到清明节,爸爸妈妈都会到商店里去买现成的青团,一个个青团圆圆胖胖的,惹人喜爱,下午,老师带我们亲手做青团,亲自感受清明节的习俗。

前一天晚上,我和妈妈买了几根黄瓜,把它们一起放在榨汁机里,那嫩嫩的黄瓜被榨汁机慢慢地”吞”了下去。

今天我们组带来了五花八门的原料,你瞧,王枣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馅儿,张泽龙带来了碧绿的青汁,尹株文带来了做得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大家一边忙着摆放用具,一边交头接耳地交谈着该怎样做,一个个兴奋不已。

开始和面粉了,老师向盆里倒了点水,然后把面粉倒进了里面,还请了几位和面高手—-几位同学的妈妈,奶奶来和面。陈冠宇的妈妈拉起袖管儿,把自己纤细的手放进了面粉中,顿时,面粉象散了队的队员各向自己的外面逃去,阿姨用手来回搓着,面团象一个个孩子乖乖就范,任凭她的揉搓,随着搓的节拍上下翻飞,老师把青汁倒入面团中,不一会儿,面团娃娃就换上了节日的盛装,一身碧绿的燕尾服加上胖胖的身体,更显得可爱。

老师把面团一点一点地分给我们,说了做时的注意点,不一会儿老师就开始宣布做了。我先请教了陈冠宇的妈妈,然后拿起一些面粉,搓成”小圆子”再把中间部分捏凹下去,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圆的底部,把左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圆的顶部,用力捏凹下去,一下子,面团被捏变了形,我拿起一点芝麻放进了里面,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可是这调皮的芝麻一下子从里面逃了出来,呀,这下子青团了”大花脸”,外面一黑一白,可真有创意!我不灰心,继续搓着,我把捏好的青团往芝麻里一放,顿时,青团一身黑,成了”黑团”,我一边看一边笑,把它放进了盆里,…。我环顾四周,只见旁边的同学都做的热火朝天,有的同学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同学老是做不起来,愁眉苦脸,还有的同学跑前跑后,着急得直跺脚……看着青团被送进食堂,我心里痒痒的,非常想吃。

在等的这段时间里,我心里万分焦急,想着想着,我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着青团的美味。

过了一会儿,青团上来了,我口水直流三千尺,赶忙咬了一口,滚烫的青团在我的舌尖上上下翻飞,再咬一口,美味的芝麻一口流入我的嘴,哇,真是好吃呀!

通过这次活动,既让我们增强了动手能力,又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清明的习俗,真是一举多得啊!

【第2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在这个清明节里,我们四年级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清明时节、青团飘香。

下午一点钟到了,我们班同学迫不及待地将教室里的桌子以四个为一份,搬到了一起。我们组八个人小心翼翼地把各自带来的材料放在桌上。我们组同学带来的材料可真不少:有一次性手套,有一次性围裙,有塑料盆,还有芝麻和豆沙馅儿。

一些和面的高手---请来的家长,陆陆续续地走进了教室。只见他们麻利地把面粉、生粉和青团汁放在起,使劲和了起来。不一会儿,面团和好了。随着老师把注意点简单地说了一下后,同学们就有条不紊地做了起来。

开始做青团了,我先从青团上用力扯下一小块,把它轻轻揉成圆形,再把它使劲压成扁圆,仔细地把一小勺芝麻倒在了上面。可是,刚倒上去的芝麻却一骨碌从上面滑落下来。我想:只要把面团的四周做成凸起来的样子,馅儿就不会滑落下来了。说干就干,我急忙把面团四周捏成凸起来的样子。果然,芝麻滑不下来了。接着我轻轻地把面团四周凸起来的部分往上捏,搓成圆形,这样,我做的第一个青团就大功告成了。最后,我用同样的方法又做了许多大小各不样的青团。班上同学们做青团的场面好不热闹,同学们有的在使劲压面团,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往面团里增馅儿,有的在用力搓面团,还有的同学在捏面团……场面热闹非凡。第一课下课了,我们把做好的青团放在托盘里。瞧!我们做的青团的样子可真不少,有北极熊,有火腿肠,有水枪,还有火箭……随着我们啧啧的赞叹声,老师和家长开始颁奖了,我们组得到了心灵手巧奖。

老师让几个同学把托盘送到食堂里去煮。我们在教师里等待着,在这四十分钟里,我们班同学个个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有的同学急的上蹦下跳,有的同学急的坐立不安,还有的同学甚至把没用完的馅儿放在嘴里了。突然,听见“砰”地一声,门被人打开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抢青团。我拿了两个青团去送给英语老师,又拿了一个自己吃,这青团香喷喷,热乎乎地,在甜味中还包含着蔬菜的清香,真是美味极了。

通过了这次亲手做、吃青团的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清明的喜爱之情。


青团作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清明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做起了美味可口的青团,当然,今天“小蜻蜓作文班”也请来了清明节的大明星——青团。

我们陆陆续续地来到教室,个个坐得如松柏一样笔直,就等着做青团了。我先将棉菜捣碎,再将它放入雪白的面粉里一起搅拌均匀,接着把成形的面团揉成适中厚度的面条,再把面条切成一个个“正方形的小枕头”,挑选其中的一块,把它扭成如玉盘形的漏斗,最后就可以在里面放上自己爱不释口的馅料啦,全凭个人口味增添。

瞧!红糖正在里面睡懒觉呢!有的同学把红糖放太多了,真是个“小馋猫”;有的同学放的红糖比青团还多,真不怕“鱼死网破”;只见她一边塞红糖一边用手往嘴里面送,捞一勺,吃一口,可滑稽了;有的同学笑眯眯地把红糖塞进青团的肚子里,突然一个天女散花,青团留鼻血了,红糖一“咕噜”地全溜到地上去了;还有的同学把青团压得扁扁的,像个小盘子,又像是天上圆圆的月亮。我心想:青团可真好玩,可以和橡皮泥一样扭来扭去的,还可以放馅进去呢,想到一会还能吃青团,我就忍不住流口水了。

最后,我准备给我的青团做一个惊艳的造型。我把青团当作橡皮泥一样捏了起来,一会儿给它脱光了“衣服”,一会儿又给它穿上了“晚礼服”,还精心地为它做了一个时髦的发型,我觉得它此时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我很满意自己的作品,正在我陶醉之时,我发现它身上有个地方破了,我灵机一动,就把它戴上了发夹{多余的面片},这下终于完美无缺了。我把青团放在绿油油的床上让它“安心睡觉”,就等着开锅大吃一顿了。

“开吃吧!”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教室里瞬间飘逸着春天的气息,青团吃起来真是清香软糯、美味可口啊。


青团作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青团是清明节来临时,大家都喜欢吃的一种传统美食。我的巧手妈妈每年都会为家人做好几种口味的青团,我最喜欢吃的是豆沙味和咸蛋黄肉松味。

今年我主动要求和妈妈一起做青团。说干就干!我们去超市买来咸鸭蛋,肉松,红豆沙等材料。青团青团应该是青绿色呀,我问妈妈怎么办呢?妈妈不慌不忙地说:“我有妙招。”只见妈妈拿出一些艾草叶子,把它榨成艾草叶汁,然后倒进米粉里。白乎乎的米粉,瞬间变成了青绿色。我在旁边慢慢地往青绿色的米粉里加纯净水。妈妈说:“揉米粉是一种力气活,你是男子汉你来干吧。”我接过这个任务,兴奋不已赶紧把小手洗洗干净。我先把米粉揉成一个光滑的大米粉团子,再分成相同大小的小米粉团子。妈妈把小团子压平,中间放上馅料,再把它包成一个小圆团。我试着学妈妈的样子,也包了一个青团。虽然不好看,但也算是成功的第一个青团了。最后一步就是把包好的青团放进锅里蒸。妈妈烧水的时候,我就把青团整齐地摆放到蒸锅上面。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蒸锅,等待着美味出锅。

今年的青团特别美味,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和妈妈迫不及待地送了一些青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品尝。美味是需要和家人分享的,快乐同样也需要分享。


青团作文(5)

星期六是清明节,一大早爸爸就去菜场买了做青团要用的材料,中午我们一起提着东西去阿姨家一起做青团。

妈妈和阿姨先把馅切好炒好,宁波的青团是甜馅的,我们做的青团是咸的。里面包着肉、豆腐干、笋、还有大蒜。我觉得比这里的好吃多了。爸爸去把粉和成一大团。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去洗好手开始做青团了。我看妈妈拿一小团捏成碗一样的形状,然后包馅放进去再捏好成圆形,我和天天两个人跟着做,可是觉得有点难。阿姨叫我们可以随自己的想象,想捏成什么样就什么样。这下我们可高兴了,就跟捏橡皮泥一样玩开了。不一会儿,桌子上面摆了我们两个人的作品。有我做的苹果、小包包、花篮、足球,还有天天做的太阳、啤酒瓶、花儿、茶壶,可好玩了。

做好了,我们把青团放在锅里蒸,蒸好了我们一起抢着吃自己做的青团,感觉这次的比以前的好吃多了,因为是我们亲手做的。


青团作文(6)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青团,我们准备了糯米粉、小麦粉、豆沙馅还糯米等材料有。

妈妈先和好带艾叶的粉团,我抢先拿了一小块搓成圆形,再压扁,然后把四周围再翘起来一点,接着用勺子盛了一点豆沙馅放在绿色粉饼的中间,把豆沙裹起来,可是豆沙怎么也包不进去。妈妈说:“你面粉饼太小了,放的豆沙太多了!”哦,原来如此!妈妈说:“你索性再拿点粉把它裹起来。”于是,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去做,先拿一块小粉团,拍成扁扁的,再把小粉饼往上一粘,嗯!果然好了许多,我又将做好的糯米青团放在白米堆里滚了滚,终于大功告成了,一个小雪球一样的青团出现在我的`眼前!

一个、两个、三个……也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青团都做好了。妈妈马上点火蒸煮,不一会儿,阵阵清香从锅里冒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催着妈妈赶快拿出来,可妈妈却说还没熟,又过了10分钟,妈妈终于打开锅盖。 “好香呀!”我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伸手就想去拿,妈妈眼疾手快挡住了我,我连忙改用筷子,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一边吹一边往嘴里送,啊!柔中带甜,太美味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青团别提有多高兴了!劳动创造甜蜜的生活一点没错!


青团作文(7)

星期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心情非常高兴。一会儿,奶奶打电话给爸爸,叫我们早点过去。于是爸爸开车载着我和妈妈来到奶奶家,一进门,我就看见奶奶正忙着做青团,我就跑过去说: "奶奶您在做什么?" 奶奶说: "我在做青团,你在边上看着,等你长大后做给我们吃。" 我说: "我现在就要做。" 奶奶说: "那好吧,你看奶奶做,跟着学,做几个小的试试。"

奶奶就给我一个粉团,我拿在手上跟着奶奶学,先把粉团搓成圆形,然后右手大母指伸进小圆里,左手转,右手捏,慢慢地把粉团捏成小茶杯一样薄薄的形状,再把陷肉放进去,左手把青团抖一抖,右手把口子闭合捏成三角形,然后继续揉,揉成圆圆的。左手到右手,右手到左手,象抛球一样抛几下。然后就放进蒸笼里蒸。

一会儿功夫,我的作品就出蒸笼了,我把它拿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妈妈边吃边说: "真好吃,由由你长大了,会做青团了! " 我心里乐滋滋的。


青团作文(8)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青团作文(9)

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灿烂地开放了。这个时候,在乡间的小径旁、河畔、山野里,艾草正长得鲜嫩。用手轻轻一掐,揪下一根来,放在手心里一搓,满手都是绿色的汁液,把双手凑近鼻前,只闻见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这个时候,最适合做一种美食了。这种美食叫青团,是我们宁波当地人非常喜欢的一种食物。它其形如圆月,手掌般大小,上面印着精美的图案。由于这种美食外面还粘着一层金黄的松花粉,所以又称金团。咬一口,又软又糯。再咬一口,香甜的芝麻黄豆馅儿从青团里流入口中,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就已滑入肚中。松花香、艾香和着甜甜的馅儿,真叫你吃了一口又一口,停不下来呢!

你想知道这种美食是怎么做的吗?哈哈,让我来告诉你们吧。首先要准备糯米粉、新鲜的松花粉,刚采摘的艾草和自家做的黄豆馅、芝麻馅,等这些食材准备好后,一切就绪,先把艾草煮熟,挤出苦汁后,和糯米粉放在同一个蒸笼里蒸熟。等蒸熟后,一同倒入一个大石臼中,然后两个人配合着,一个人用木杵捶打,另一个不停地翻,到最后艾草和糯木粉完全融为一体,青色的糯米团像黏土一样,就可以开始做青团了。由一个人先捏出一个小圆球一样的糯米团,递给下一位。第二位就把糯米团捏成小碗状,然后把馅儿舀一勺放进“小碗”中,把“小碗”的口封住,再递给下一位。第三位就把这个有馅的糯米团在松花粉中打个滚,掸一掸,让青色的糯米团变成浑身金色的,再递给最后一位。这最后一位呢,拿来木头做的印花板,将糯米团放进去,用手心轻轻地压一压,再倒出来,呀!一个带“喜上眉梢”金团就做好了!

青团的味道就是我家乡的味道!要是你来到我的家乡,我请你来尝一尝这美味,保准你吃了忘不了!


青团作文(10)

又是一年清明,望着桌上刚刚买回来的青团,我不禁愣住了,姥姥亲切的脸庞又浮现在脑海中

儿时,与姥姥、姥爷住在一起,小小的农家小院承载着一家人浓浓的亲情,每逢清明节姥姥便会准备好一切制作青团的食材在厨房忙碌。

我和姐姐可不会错过这种有趣的事情,姥姥刚刚开始上手,我们便一个人搬一个小凳子坐在桌子旁,姥姥见了也不赶,只是笑着警告道:不准乱摸哦,衣服脏了可是要挨打的。我和姐姐低头看了看刚刚换上的新衣服,乖乖地点点头。

艾汁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清香顿时袭卷了厨房,我和姐姐深深的嗅了一口。姥姥用那双苍老温暖的手把面和在艾草的汁液里,白色的糯米粉一点一点融入艾汁的绿色里,不一会面团就揉好了。姥姥把面团揪出一小块一小块的,用双手搓成一个圆溜溜的球,随即用大拇指压在圆球中心,放在手掌上不停地转动,做成一个小碗的形状,再用勺子舀了一小勺豆沙进去,双手不停地转动把小碗的口子慢慢收拢。一个可爱的、小巧玲珑团子就做好了,一个个青团如同一块块光滑的翠玉。

我和姐姐这时也顾不得什么新衣服了,站到凳子上去拿面,姥姥见了,也不恼,揪出两个小小的面团放到我们的手中,教我们该怎么做。脸上的笑容仿佛融进暖暖的.阳光中。

把青青的团子放进蒸笼,盖上盖子,静静等候着。蒸笼上开始冒热气,许是团子太绿了吧,竟连这冒出的热气也是绿绿的了。揭开锅盖,一阵清香扑面而来,在外玩了一天的小花猫也寻着香味回家了,趴在灶台边,不肯离开。

抬头朝窗外一看,已是傍晚,姥爷早已在院子里摆好了桌子,姥姥把青团和菜端出去,我和姐姐迫不及待地抓起刚出笼的青团,被烫得嗷嗷直叫,赶紧把青团扔到盘子里,姥姥连忙拉我们过来把手放在水里,嗔怪道:怎么这么不小心。眼里的疼惜似乎要从眼眶中溢出。

回到桌边,拿起已经没有那么烫的团子,塞到口中,一股清香在口中肆意游窜。姥爷拿起那个已经不知用过多少年的白瓷杯,啄了一口酒。姥姥在旁笑着,眯起的眼睛里满是幸福。小花猫卧在桌脚,慵懒地伸了个懒腰,趴在那儿,睡着了。

想至此,回过神来,抬手拂面,不知何时泪叮咚地落下。拿起桌子上的青团,轻轻咬了一口,满口清香,却不是熟悉的味道。一滴泪滑到嘴里,咸咸的,涩涩的,叹了一口气,轻轻离开桌边。

原来,当年的味道再也找不回来了。


青团作文(11)

我身处烟雨江南,有数之不尽的美食小吃,可这么多年来,我却独爱他——青团。

与北方人富有浓烈文化气息的高粱红、玉米烧比起来,江南一带的青团真的不算什么,或许,淡出人们视线的青团,才是四月真正的味道。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如此记载青团的制作:“捣青草为汁,和粉做团 ,色如碧玉。”青团是以柔软细腻的手磨米粉做原材料,取艾草之叶捣碎,在石灰水里腌渍后,过滤出汁液,再兑入由七分糯米,加三分粳米的米粉中包为团子。

馅分为甜咸两种,甜馅一般为豆沙馅,咸馅一般为鲜肉馅,无论甜咸,包馅时,均放入一小块猪油。蒸熟后的青团,视觉看起来色泽青翠、光亮细结;嗅觉闻起来清香自然;味觉尝起来细腻香甜、糯韧绵软。

记忆最深的是在三年前。我和父母划船去周庄,一路上吃着青团,哼着小调,好不自在。

寻访前人的足迹。青团早已被岁月冲刷去了,但也只有远离尘世的喧嚣,重返这片土地,才能领略这一美食。


青团作文(12)

又是一个秋天。一场霁雨打湿了我的记忆,又是食青团的季节,美味萦绕在唇齿间的快乐之外,似乎还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尤如满园的艾草,长了割,割了又长。故乡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迷蒙,却又挥之不去。 ——题记

我独自一人,徘徊在水乡烟雨迷蒙的小巷,长长的弄堂口,我又一次见到了青团,浓郁的水汽夹杂着淡淡的艾香,把我带回了那久别的故乡。

小时候,我关于青团的记忆,全都来自于我的外婆。外婆烧菜很好吃,做点心的手艺也堪称一流。她点心中做得最好的,就是青团。

新摘下的艾草,只在水里漂一漂,加一点石灰水上锅去蒸,待到锅盖在浓厚的水汽中噗噗跃动,艾草也就蒸好了。一开锅盖,水汽便卷携着清苦微甜的艾香你推我攘地挤出了锅,散了满屋,满屋便都是故乡艾草的清香。

艾草放凉后,便要用纱布过滤。这是年幼的我被允许参加的为数不多的部分。我把软烂的艾草裹在细纱布中轻轻挤压,青绿的汁液便一点点渗了出来,一滴滴滴落在碗中,绽放成一朵朵转瞬即逝的碧玉做的花。

将艾草汁倒入和好的糯米粉中,稍加搅拌,艾草汁便在盆中轻轻地流转起来,它和米粉首尾相接,互相追逐着旋转,待到和好了面,外婆微笑着,熟练地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在剂子上用拇指按出一个小坑,在坑里放进一团豆沙,再用手掌并指轻轻揉捏,面皮温柔地将豆沙菓覆,青团便圆圆地窝在掌心。

青团蒸透了,拈起一个放入口中,牙齿微微用力破开薄而柔韧的表皮,滚烫的豆沙馅便迫不及待地流淌而出,活泼泼地在舌尖上流动。它以豆沙温润的甜,卷携着艾草清苦微甜的香,它以故乡的气息,席卷过饱受化学添加剂折磨的日渐麻木的舌尖,席卷过迷醉于城市灯红酒绿而日渐浮躁的灵魂。

“姑娘,青团要趁热吃,热着吃才好吃。”阿婆的声音把我从故乡的记忆中唤醒,暮然回首,眼前仍是那异乡的烟雨迷蒙。手中捧着的青团已凉了,舌尖上仍残留着异乡青团的滋味,尽管皮厚馅少,內馅也是西化的巧克力馅,于我却有些太过甜腻了,与记忆中故乡的味道更是相去甚远,但我仍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卑微而贪婪地寻求着故乡的味道。在那些青团、年糕、米花糖前踌躇,在那些水车、瓦檐、青石板旁徘徊,于其中寻求那一丝丝故乡的影子,攫取着有关于故乡的一点一滴,一丝丝在心中缭绕成故乡昔日的梦影。

去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乡,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我仅希望借食青团缅怀那一处故乡、那一段过往,却仅是聊慰吾心罢了。

人不能忘本。也许,我们也正需要一些像青团一样传统的味道,需要来自乡村纯净质朴的气息,带给我们这些尘世中的人们些许心灵的依托,带给我们被遗忘的故乡的感动。

感动,在这样一个秋天,也会在以后的每一个秋天……


青团作文(13)

迂回的小巷,斑驳的青石板,墨绿的青苔,那凹凸不平的褶皱就像老树身上脱落的树皮,长在岁月的光辉里,却注定要在岁月里失去光华,在喧嚣中被掩盖真容。

多年之后的今天的清明,再次来到这乡间小巷采艾草,想起几年前春日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绿叶在青石板上,在草丛中,在青团的蜜汁中流过,此处的清明不是“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的凄凉悲哀伤,而是活泼的,我与父母边采艾草边踏青,乐在其中。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的清香,我走着。

“这里的艾草不能乱摘的,这是我自家的。”一声粗犷的乡音,带着厚重的乡调传入耳中,我正兴致的采着,父亲犹豫了一下,又答:“那阿姨,我来买点吧。”细一看,那原来是为老妇,身着朴素,脸上的皱纹显露出岁月的沧桑。原来这快是老妇的田,我们便随着老付进了他家要付钱。

那老妇与他的老爷子的小屋十分简陋,大概也就20来平方,并且那老妇是没有手机的,还是借的手机让我们付的钱。我摘了如许的艾草老妇却只是淡淡一笑,说:“10块钱给你了吧。”我有点惊讶。

老妇和那老爷子都十分淳朴,穿的很简陋,但又不失那一份整洁,原来他们也正做青团子呢,他俩采用的是最传统的做青团方法,煮熟的糯米粉要先和艾草榨成汁混在一起,烧着的柴火散发出糯米香,这种香只有在乡间才能感受到的,老头子拿着一把木锤匀锤,在老妇翻动的糯米团中,每一锤都是那么有力均匀。我看着有点怕,怕老爷子的锤没握好就砸在老妇手上了,可他们配合是如此默契,恰如其分。

我们在一旁看着,惊讶于他们的配合之默契,又感动于他们那份淳朴。“吃几个吧。”老妇平淡的说到,我们品尝这裹上松花粉的一团团的青团,软糯香甜,相比市场上那些黑心商家,这不知好多少。她抬起那双柔和而宁静的眼,又带着厚重的香音微笑着说:“小伙子吃一个吧!”

我们又买了几个青团,不禁要挥手告别了,“下次见!”,可我不禁难过起来,这一次见面也许是永别,下次可能就见不到了,我凝然的双眼闪出愁怨:世间像这样的人,还有几个呢?

小巷依然是那么悠长,墨绿的叶子,落下几点细碎的阳光,那座小屋披着午后的光韵,默默守候着,将这美好品质传承下去。


青团作文(1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大家都很熟悉吧。没错,他选自《清明》这首诗。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挂艾草、吃青团,我只吃过青团,但没做过青团,今天我就要做一回青团。

我和妈妈准备好了做青团的材料,有绿油油的艾草,有雪白的糯米粉和面粉,还有做馅料的豆沙等。说干就干!我们先一起择艾草。择艾草可是要有耐心的哦!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艾草的根部全部摘掉,只留下嫩嫩的叶子。接着我开始洗艾草、洗好后放到锅里煮一煮,最后把艾草切碎,再放到碗里捣成艾草泥。艾草是要和面用的,它就像个魔术师,可以让面团变绿。

妈妈拿出了昨晚我们花了一晚上时间煮烂的豆沙馅料。进入做青团的关键时刻啦,我特别紧张,生怕做错了一步。妈妈一边教我和面一边说:“要做青团,最重要的是和好面。面和得有劲道,青团吃起来才有嚼劲,否则就会粘牙齿。“我们把艾草泥倒进糯米粉和面粉里,用手将它们混合起来。我撸起了袖子,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停地揉啊揉,一个青色的大面团就完成了。接着我用手掰了一小团的粉团,揉成像乒乓球大小的小圆球,用大拇指在粉团中间压出一个深深的洞,接着往两边捏,把洞变大,捏成一个碗状。再用勺子把豆沙馅舀进粉团的大洞中,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封口封好,再搓圆,一个青团就大功告成了。我终于松了口气。然后我继续按照这个方法做了好几个青团,做完豆沙馅,我灵机一动,把豆沙、红糖和红枣全部放进了馅里,做成了”黑暗料理“。青团一个个包好以后,我立马要蒸几个尝一尝。15分钟后,锅子里一股香气就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看,青团换上了碧绿碧绿的外套。我仿佛看到调皮可爱的小青团在向我招手。我连忙拿起一个先咬一口,哇,馅甘甜爽口,整个团子香甜软糯还香气四溢!

第一次做青团竟然成功啦!没想到做青团也那么不容易啊。我既体验到了做青团的乐趣,又知道了清明节的习俗,真是一举两得呀!


青团作文(15)

一到清明节,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青团,这次,我就要亲自包一回青团。

材料都准备好后,我们就开动了,先把艾草洗净,煮熟,加上米粉使劲揉,等到粉团变成绿色之后,就开始包了。

我撕下一团,压平,放上豆沙,只差最后一步揉成圆形。我开始揉,可是,我一不小心揉成了正方形,真好玩!于是我第二个就做了一块甜甜圈,第三个做了个……,越做越好玩,不一会儿,形形色色的青团就出来了,不过,有几个我包着包着,一个不小心,一用力,“啪”一声就爆了,里边的豆沙喷得满桌都是。

我包完了,就想去看弟弟包得怎样了,于是,我伸长了头颈去看,他包的是一些什么呀?爆馅的爆馅,漏馅的漏馅,有的居然还被挖了个洞,馅全流了出来,还有一个竞是实心的,没馅!

再看看外公包的,个个都很圆,几乎都一样,在桌子上一放,还会滚动,不像我一样五花八门,也不像弟弟一样溃不成形,这才是最最朴实无华的青团呀!

这个清明节,我过得很快乐。


青团作文(16)

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苎麻叶、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

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皆为清明前后的糯米/粘米制食品。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为“艾粄”,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在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粿”,而广府地区则常称作“艾饼”。

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青团作文(17)

清明时节的青团作文

听说清明节期间要吃青团,我一直想学学怎么做青团。上个星期天,爸爸妈妈终于有机会带我去北仑民丰村长长见识。

我们一下大巴车,就发现村口围着许多人,有的在敲锣打鼓扭秧歌,有的在翻江倒海摆游龙,那情景很热闹。

跟着人流的脚步,寻着青团的清香,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做青团的大祠堂。我走了进去,发现厨房里一位阿姨正在蒸糯米,旁边还放着许多叫艾青的绿色植物。糯米蒸好后,阿姨把糯米和艾青混在一起,放进一个大石槽里。只听“当”的一声响,艾青汁四处乱溅。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一位叔叔用木头做成的榔头,在猛力捶打糯米和艾青,旁边的一位嬷嬷还在帮忙搅拌。

叔叔把拌好后的碧绿色糯米团端上桌板,桌子四周早已围了许多人。我从大人的腿缝里钻到桌子前,向做青团的阿姨讨了一个小糯米团,就开始学做青团。我先把糯米团压扁,在糯米团中间凹了个小窝,放入一点芝麻馅,然后搓成圆形,接着沾一些黄黄的松花粉,再把裹好的绿米团放进木头模具里压平,最后把模具反过来倒扣在桌子上。嗨,一个形似月饼、印有花纹、浑身碧绿、散发清香的青团做成了!

清明时节的青团作文

清明节前夕的一天,你如果走过我们的教室,你一定会听到我们一阵阵欢乐的笑声,闻到一股股清香。你肯定会问我们:“你们在做什么?”我们会回答:“我们在做青团!”

下午一点到了,每个小组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摆放在桌子上,仿佛正开展着一场食品展览会。瞧:有绿色的青汁;有香甜的馅儿;还有一个个道具。道具准备好,就盖和面了,这可是制作青团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见一个个和面高手——老师请来的家长们陆续登场。她们娴熟地将面粉倒入盆中,再加入少许的水,接着,陈冠宇妈妈将手伸入盆中,熟练的揉了起来。慢慢地,原本松松散散的面粉在陈冠宇妈妈手中变成了柔软的大面团,然后,再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青汁,继续和。终于,青色的面团揉好了,家长们把面团分成几段,依次分给每一个小组。

开始做青团了。我先取出了一个中等大小的面团,在手中来回揉。揉成一个光滑的圆球体时,就差不多了,我接着把面团轻轻压扁,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压扁的面团窝成一个圈,再把豆沙馅挤在里面,注意不要挤太多,小心馅儿会漏。挤好馅儿,用筷子把馅儿往里面塞一塞,再把面团一捏,一包,之后用保鲜膜将青团包好,这样一个完美的青团就做好了。再看看其他人做的:杜驾麟在青团上来回抹上黑芝麻,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黑”团,不知道蒸出来味道怎么样?看看成娅媗的,她把芝麻、豆沙和青团一起搓,使青团变成了一个“大花脸”……其它小组也不甘示弱,都在埋头奋力做着,整个班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第一课下课了,朱老师给我们每个组评了奖。我们这组光荣地获得了“最佳纪律奖”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所有组制作的青团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陈申一组的青团,他们十分创意,有“长方形”;有“五角星”;有“包子”;有“饺子”;有“荷包蛋”;有“神舟飞船”;还有“青团一家”……他们这组不愧是“最佳创意奖”。奖评好了,就该把青团送到食堂去蒸了。我在教室里联想起了青团的味道,一定是软软的、糯糯的。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美味的青团,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青团,剥开保鲜膜,吃上一口,“真香”我说道,这青团带着一股黄瓜的清香,吃进嘴,软软的,糯糯的,太好吃啦!

回家的路上,我脑海一直浮现着下午活动的场景,真是春暖清明,青团飘香。

清明时节的青团作文

春天来了,清明节也到了!溪水叮咚叮咚地唱着歌,柳树迎着微微的春风跳着舞。温暖的阳光照着大地,一望无际的田野边,长着一种野花,叶子散发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人们喜欢把一种叫艾的叶子和面粉裹在一起,这种食物就叫艾青团。

爷爷围好围裙,带上塑料手套,做起了艾青团。先把艾青和面粉揉在一起,干了,放一些水,用力地揉,面团变成了淡绿、青绿和深绿,可漂亮了。手也痒痒了,忍不住也想揉几下,说:“爷爷,让我揉揉吧!”爷爷马上答应了,他又拿了一副手套给我。戴上手套,双手一碰到面团,感觉凉凉的,很舒服也很好玩。卖力地揉了起来。过了不久,面团终于揉好了,已经分不出哪个是叶子,哪个是面粉,青绿色。开始分面团了,爷爷把面团捏成长条形,跟油条差不多,又用手捏成一小团一小团,每团和乒乓球一样大。速度很快,非常均匀,就像变魔术一样。

青团分好了,现在要裹馅了。我们一共做了两种馅,一种是用黑豆做成的馅,叫豆沙馅,还有一种叫做咸菜笋丝馅,也非常可口。爷爷拿起一个青团,熟练地用手指把青团的中间打了一个洞,再把青团的洞变大,把馅裹进去,再一捏,一个漂亮的青团做好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艾青团从爷爷的手里变出来,小巧玲珑,可爱极了。

蒸青团,把青团放入高压锅里。蒸好后,青团变大了许多,香气扑鼻。清明节晚上,屋外灯光闪闪,月亮的光柔柔地照在大街上。屋内的人们其乐融融,吃着美味的艾青团又说又笑……


青团作文(18)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清明节作文专题】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青团作文(19)

这几天,朋友圈里最火的就要数清明节吃青团了。于是,妈妈也带我去赶了个趟。一路上,总有一些问题从我脑海中闪过:“青团长什么样呢?青团为什么是青色的?”

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青团相当于就是一个大菜团子,只不过馅不同。”超市里人山人海,我们直奔蛋糕房。大老远的就闻到了青团的香味。到了门口,只见一个个蒸笼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青团。有绿的,居然还有紫的。原来是试吃啊!我和妈妈都拿了绿色的,找了位置便坐了下来。

乍一看,青团就像一个绿色的小球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滚掉似的。我拿起青团,咬了一大口,黑芝麻的。被我咬后的青团,就像一个绿兜装着许多可爱、黑色的小生灵,正争先恐后地想往外跳呢!嘴巴里,黑芝麻的香甜夹杂着微微的艾草的清香,真是“绝配”啊!我留了一半给妈妈尝尝。妈妈的青团是蛋黄肉松馅的,我咬了一口,是咸味的。真是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味道啊!

回到家,我立刻上网查了“青团为什么是青的”。哦,原来青团是把艾草的汁和到了面里。我的疑团终于解开了。青团真好吃,我也推荐大家来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