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苏东坡的作文(集锦11篇)
冷暖自知
2024-09-12 00:40:07
其它
其它

写苏东坡的作文(1)

东坡,咏诵着千古绝唱乘风而去,笔头千字、胸中万卷的你,是否感受到了那琼楼玉宇的高处不胜寒?

你的人生之路充满坎坷又铺满阳光,脚踏一叶扁舟,眼观沧海一粟,你总爱在缺月梧桐下幽人独往,在沙洲寂寞时拣尽寒枝。你在落红、浮萍、晓雨中萦损柔肠,在春色、尘土、流水里泪洒三分。原来你也有柔情的一面!

你是那样的超然洒脱,你眼里只有花谢酒阑、洛水清波,不知不觉中,一点微酸已着枝头。捧一曲流觞月,思一腔今古情,噢,原来你也会在寒庭疏篱中斟满愁酒,一晌贪欢。

你有了青青的竹杖、破旧的芒鞋,烟雨后湿漉漉的蓑衣就好似一个旅行者,其实,你一直是个旅行者,每到一处都会留下千古诗篇。你说让世间一切的不如意都随大江东去,人生如梦,应当潇洒一回。于是,悠闲时,你在山高月小处歌窈窕之章;寂寞时,你在庭院深深处赏积水空明,噢,原来你也会在谈笑间指点江山,看樯橹灰飞烟灭。

曾经的恩爱夫妻,今日已天隔一方,有多少次在梦中回到家乡,梦到妻子在小轩窗里正梳妆。妻子应该认不出自己了吧,十年的风尘早已改变了自己的模样,两鬓已尽染微霜,岁月也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只有相顾无言,任泪水千行流出。你也是个多情的人啊!在梦中,你用柳絮轻拂妻子的面颊,在空蒙细雨中为她轻吟低唱,在曲径通幽处与她共赏一池春水。可是梦醒来,只留下燕子楼空的感慨和千里孤坟的凄凉,噢,原来你也会一梦十年,为失去的爱人痛哭一场。

西湖的苏堤让你永远被江南父老铭记,于是烟雨后有人将你的蓑衣晒干,春风料峭时有人为你温一壶热酒。闲暇时,你泛舟西湖,看水光潋滟;幽静时,你闲庭信步,观花开花落。你的政绩像你的诗文一样流传千古,在江南人民的眼中,你的贡献才是让你真正名垂青史的原因。

你的处变不惊与乐观豁达,让你的身边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你们一同吊文章太守,一起歌杨柳春风,看多情流水伴人行。酒酣时,一同会挽雕弓射天狼;开心处,笑问谁家水调唱歌头。你是那样的正直惜友,因此你每到一处都会结交许多朋友,都愿与你一起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

时光流逝,东坡,你的江山才气离我的目光千年已久。万古千秋,中华文坛,因你的出现而更加流光溢彩。我想,千百年你一定在高处俯视人间,祝福着苍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苏东坡的作文(2)

从古至今,诞生了许多诗词大家,于我而言,我最欣赏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和千古第一才女李易安。而苏轼的开朗豁达,胜满腹惆怅的易安一筹。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第一次读东坡,其实是因为东坡肉,肥瘦参半,鲜红润泽。咬一口,肥肉却不腻,瘦肉亦不柴,肉香与料香完美的融合于一处,油脂与汁水瞬间迸满整个口腔,咀嚼、吞咽、轻吸一口气,齿颊留香,回味无穷。“苏东坡,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心中充满好奇。原来,东坡是走到哪里都可以面对当地的风景和美食即兴写首诗词的人。“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这是羊肉汤;“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这是竹笋焖猪肉;“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这是环饼……

我第一次知道的东坡,就是一个会吃会玩会享受的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再读东坡,是学到《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的时候,念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幅画面浮现:在中秋节这样团圆的日子里,身遭贬谪,有家不能回。独坐院中,手举酒杯,却不知与谁共饮。只好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寄托满怀思念。换做他人坐在那里,似乎难免忧伤凄凉,甚者更会独自垂泪。但东坡却想起人间的美好,犹胜天宫。更劝弟弟不能团聚也不要伤心,反正我们看的是同一个月亮,共赏月明寄相思,足矣。

我第二次知道的东坡,是才华横溢、满怀深情厚意的人。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读东坡,是一首《定风波》。纵观东坡的大半个人生,都是被一贬再贬,仿佛不是在贬谪的地方就是在贬谪的路上,而他遭贬的原因竟是他因才高遭妒,被小人排挤。命运似乎跟东坡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但苏东坡却从未妥协。在这一时期创作了不少诗词。其中绝大部分,不是美景就是美食,抑或写给家人朋友的,怨天尤人的却没多少。也许正因为这个乐观的个性,才让他活到了花甲之年,留下了那么多传世名篇。“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的晴雨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浮沉变换、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我自岿然,何叹沉伦?

我第三次知道的东坡,是豁达乐观、坚韧不屈的人。

这便是东坡了,纵使人生路途多舛,君子固以自强不息。我愿以东坡为榜样,于逆境中奋勇前行,于困难中豁达笑对,于迷茫中坚守本心。


写苏东坡的作文(3)

天性生快乐,智慧生快乐,磨难生快乐,这,便是苏东坡。

古往今来,在一众文人墨客中,我独爱苏东坡,他是个天生的快乐者,生性洒脱,要让他不快乐,除非阻断他的呼吸。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东坡先生,也许快乐二字,并不足以勾勒出他的全貌。

苏东坡身上的独特魄力,依我愚见,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要不你看,集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稳、白居易的勤恳、范仲淹的正直以及李商隐的朦胧、柳永的多情、纳兰容容的唯美于一身的他,多少有志趣的青年人以他为偶像,以他为人生导师。就连死对头王安石,也常常面对东坡的言论与文章自叹不如。

“恨人乃不如人也”是苏东坡的一大箴言,容我在此妄加评判一番这句话,恐怕受到了不少人的曲解,本是,苏东坡在一场宫宴中面对咄咄逼人的政党,所发出的一句慨叹之词罢了,他从不恨人,即使遭受到多大的委屈,他也从不怨人,他向来对事不对人,所以从不恨人,他认为恨人对自己又有多大作用呢?不过是平白在眉间多添一道纹罢了。他从不在乎自己“如人”与否,我就是我为何要与他人相比,换句话说,他从不把恨人当做一件事来看待,这,也便是他的魅力所在。

苏东坡也是个不为人知的“情种”,王弗、王朝云、王润之都是与他不可分离的三个名字,在此,只谈王弗。千古悼亡词之首《江城子》便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结发妻子王弗,年轻貌美、聪明智慧、知书达理,他们的婚姻虽是由父母一手包办,但两人依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幸的是,王弗于二十六岁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王弗过世十年后,苏轼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挥毫写下了这首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面对妻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只有“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苏轼的重情重义可见一斑。曾与母亲交流过我深爱苏东坡一事,她先是惊讶我为何会喜欢已经离去的一位古人。而后我将此词拿给她看,她竟也默然许久,感慨万千。

最近常常会想到,如果苏东坡进了《红楼梦》的贾府,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也许是《红楼梦》读多了吧,类似于此种奇怪的问题想法常常会有。不知苏轼是否会用他那独特的魄力,拯救贾府。

几程山水,笑看东坡,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他,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闪亮在每个人的影子中。

笑看历史风云起落,无与伦比唯有东坡。


写苏东坡的作文(4)

几经潮起潮落,驻足于握长剑吟啸歌的宋朝,一个“凤凰台上”“蝶念花”,“西江月下”“望江南”的宋朝,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宋朝,一个独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宋朝。是他,鲜活于那个时代,尽情用张扬的语言,描绘无以伦比的真善美;尽情用轻悄的语言,唤醒整个时代沉睡的耳鼓。是他,安安静静地落入我平静的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一代天骄——苏东坡。

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我独自思索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应该是一种遗憾,一种悲凉,一种痛彻心扉的思念,一种不可弥补的伤痛。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便是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看透,更是专属于他的一份洒脱,一份旷达,一份释然,齐宠辱,忘得失,一种超然于物外。

正是他,一直的放荡不羁,自由飘逸,仿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之人。一个潇洒多才的世家子,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牢狱浩劫,经历了一个个位高权重的官僚的打压,经历了欲服毒投水决死生的涅槃,他遗失了“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唯独只留下了无数的疲惫、一生的伤痛。

不愧为一代天骄——苏东坡。行吟时日,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用蜀腔徐徐吟来,又是怎样的心境?经历了涅槃重生之后的平淡和从容,蓦然回首,一任秋风鼓荡胸怀,一任思绪驰骋万里,旷达消解了黯然。“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风雨,消融了直面人生的惨淡;失败,排遣了涅槃重生的苦痛;坎坷,铸就了浩然君子的胸怀。

如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人生美好的祝愿,“老夫聊发少年狂”,是他一生的雄心壮志,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是他潇洒人生的看透,“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又是他美好爱情的遗憾与不舍。如果,“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是他蹉跎人生的慨叹,那么,“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就是他满腔抱负的惆怅。而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感叹,却又一次让我的心波涛汹涌,而不似阵阵涟漪般的平静了。

一代天骄——苏东坡,旷达胸襟慑服了我,厚重人生震摄着我,经典文辞激荡着我。我赞叹他的豪放,欣赏他的柔情,佩服他的勇气,感动他的从容。我想,苏东坡,是一个经典,是一个中华文化符号的经典,是一个人生历练使然的经典。


写苏东坡的作文(5)

天阴沉沉的,路上一个人影儿也没有,冰冷的雨点"啪啪"地打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水花。风呜呜的吹着,考试又失意的我撑着伞来到西湖边的小亭上坐下,感到冷风一丝又一丝地侵入我的皮肤。真冷!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恍恍惚惚间,一个白衣雅士向我走来。走近了,我定睛一看:并不华贵的白袍衣袂飘飘,似要乘风登仙;一双清朗的眼睛含着笑意,凝结着智慧与洒脱。他右手捻髯,左手随意地背在身后,大笑着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啊!啊!这不是东坡居士苏轼吗!

我惊喜地站了起来,忙上前打了个揖:“小子李云,仰君久矣,可否与君泛舟共游?”

苏轼爽朗一笑:"有何不可!”语毕,便拉我登船。

我向四周眺望:远处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状如鼻子,陡峭似壁。一轮皓月高悬天际,在斗宿和牛宿间自在怡然的移动。清风徐徐的拂过江面,那万顷的碧波刹时也跳跃着点点金光。整个江面好像一条金鲤在欢快游动!

但一想到我的成绩,我不由心如刀割,远处隐隐约约传来歌女的哀唱:“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凄哀婉转的歌声勾起我无尽的悲怆,我掏出一支洞箫,斜倚船舱默默吹来……

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在舱内萦回盘绕,不绝如缕。剪不断的忧伤如乱麻束缚了我的心,远处似有女子呜呜咽咽的抽泣声。

苏轼皱了皱眉头,整理了一下衣襟后直身而坐。疑惑地问道:“有良辰美景如此,子何为其然也?”

我不禁泣涕涟涟,赶忙拭去眼泪,向苏轼倾诉了我的苦恼。最后低声叹道:“吾之不幸甚矣!”

苏轼听毕,轻笑出声。温和而不失爽朗的话语鸣响在我耳畔,久久难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世间万物皆有其幸与不幸,而又何哀乎!"

他重斟一杯清酒,澄清的酒水上似乎也映着一轮小月亮。他狡黠地眨眨眼,用手指指“小月亮”:“惟山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我忍不住破涕而笑,似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我与苏轼把盏言欢,畅谈理想与生活。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不再萎靡消沉,而是跳出心灵的炼狱。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用乐观驱散阴霾,以旷达解读挫折……

再一睁眼,又是西湖。却见细雨朦胧,如团团烟雾,氤氲在西湖之上;又如数位九天玄女,在舒缓的舞动水色长炼,如梦如幻……我细赏片刻后,直身向家走去:比之苏轼我幸运太多,我还可以继续奋斗,不是吗?


写苏东坡的作文(6)

翻开中国史册,你会发现历史上人格健全学识渊博的文人其实并不多,苏东坡算是一位。众所周知,苏东坡生活的年代是积弱积贫的北宋,军事上的羸弱却意外地造就了文化上的繁荣,整个宋代,文学天幕可谓是群星璀璨,而苏东坡无疑是其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颗。

纵览其一生,虽是少年得志,却也是历经曲折与坎坷,饱受命运的捉弄与摧残。作为一名士子,苏东坡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励精图治而又懂他爱他护他的帝王,结识了致力于改革文风而又赏识他的欧阳修。于是,经天纬地之才早早被发见,满腹经纶得以施展。然而,嫉妒与诋毁也随之接踵而来,乌台诗案更是险些让他遭受灭九族之灾。苏东坡一生被贬谪和放逐无数,最终在海南儋州溘然仙逝。

作为一名文人,苏东坡的才华无需赘述,仅凭前后两篇《赤壁赋》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他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大家。作为一名官员,苏东坡绝对是优秀的,他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政通人和的和谐景象。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父母官,虽然时光流转了千年,但人们脚下所踩的仍是他所修建的苏堤,嘴里吃的仍然有他所创制的东坡肉……他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颗文曲星,也是一位集万千黎民宠爱于一生的青天大老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的文曲星,一位被皇帝太后爱护的大才子,一位被百姓爱戴的好官员却始终为同僚所不容。我曾经拜读过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林老在书对此的解释是,苏东坡太有才了因而成为了众矢之的。的确,古往今来,才华之人总会遭来陷害与损毁,比如李斯之于韩非,庞涓之于孙膑……而我私下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对贤人的保护。想必大家一定知道有名的“分粥的故事”,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成好人,而一个坏的制度则可以让好人变成坏人。范仲淹、欧阳修、范缜、苏东坡已近乎圣贤,因而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仍然能防腐拒变,而风霜高节、始终能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终究是少数。古代如此,当今亦如此。当下的中国,之风不可谓不甚,但很多官员其实当初并不想腐化,可是在制度和风气的影响下,却不得不走向腐化,换而言之,用时下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有一种无奈叫立军,有一种悲剧叫立军。

经常,我们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各级党委政府干部要加强廉洁自律,自觉防腐拒变。我个人认为,想主要依靠官员自律来解决问题纯属扯淡。毕竟,广大干部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圣贤,要想从根本上根除的毒瘤,惟有变革和完善制度才是良方。这种变革势必会损害绝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注定了定会遭受重重阻挠,时间定会漫长无边,也许是好几十年或上百年,亦或是更长。


写苏东坡的作文(7)

在很久以前,苏洵63岁,他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苏轼,一个叫苏辙。兄弟俩的感情非常好,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可是苏洵不怎么读书,不认字儿。他人品好,酒品好,苏轼和苏辙就比较喜欢读书了。苏洵受到了感染,也立马开始读书,可是他不会写诗,但是散文写得好,考试也一直过不去。

苏轼和苏辙的关系有多好呢?苏哲送苏轼去郑州,这是他们第一次分开,苏轼就写了一首很长的诗,来思念自己的弟弟。在郑州,苏轼遇到了一个人叫章衡,他不顾及自己的生命,爬到山上去。刻有几个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字,苏轼就说了,他将来以后肯定会杀人,因为他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及,也不会顾及别人的生命。所以当时苏轼的眼光是很毒的,后来这个章恒当了宰相。

上陪玉皇大帝,下陪要饭乞丐,就是说的跟谁都能聊起天来。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因为王安石让老百姓国家贷款,本以为是对老百姓好,结果却有更多的老百姓被饿死。流离失所,抓紧监狱。有些地方官员就是逼着老百姓贷款,如果还不上,就要受牢狱之灾,所以有些老百姓把公牛都杀了。在古代,公牛是劳动工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可老百姓为了还钱,只能这么做。

1969年7月28日,苏轼在湖州被捕,他让孩子给他送饭时,送牛肉就是没事儿,送鱼肉就是要杀头。有一天,孩子没去送饭,让了另外一个人去送,可那个人不知道现在的规矩和暗号,送了鱼肉,这下苏轼就感觉要完了,写了两首诗,一首送给孩子,一首送给弟弟。交给了皇帝。当天晚上,有人拿了一个枕头就睡在苏轼的身边。苏轼非常好奇,但是也没有多想,也睡了下去。第二天,那个人醒来后拍拍苏轼的肩膀说,没事儿了,原来这个人是皇帝派来的,来测试苏轼。如果苏轼辗转反侧睡不着,那就说明他心里有鬼。要出大事,不可控制,可苏轼晚上鼾声雷动,这就说明了没事儿了。

苏轼来到黄岗后才叫苏东坡,他发现了当地的人们不会吃猪肉,于是就做了有名的东坡肉。有一天太行,发现他跑了,心想这可不能跑啊,于是又把他抓来。后来我谣言就是苏东坡死了,就有人到他家哭丧,其实没有死。苏东坡这一生受过很多皇后的喜欢,他每次运气好,都是皇后帮他的忙。在杭州,因为西湖的水不通,苏东坡就做了诉松的工作。倒霉的是,1094年有两个女人去世,都对苏轼非常重要。一个是皇太后,一开始苏东坡是皇太后的人,现在皇太后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是他的妻子润之,而1095年,赵云换了一种传染病,也去世。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的,勉强想就错了,要有浩然之气。


写苏东坡的作文(8)

苏东坡,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一生极为动荡,正是这种人生孕造出了苏东坡的许多特点,比如乐观开朗、勤奋好学……

在平日里,我们读书,一般都是只看书的表面,从来不会深入思考。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道理。但是,苏东坡可不是这样,他读书,是会灵活运用的,不会生搬硬套,写文章只写书上有的,而不会自己推理。有一次,苏东坡考完科举后,欧阳修就问他,有一个人犯了三次罪,尧赦免了三次,这个典故是从哪来的?苏东坡如实告知欧阳修,说这是他编的。他认为尧很仁慈,宽宏大量,肯定会这样做的。欧阳修也没有生气,说苏东坡胡编乱造,反而称赞苏东坡,说他不会死读书,读书不会只看出表面,而会深度思考,只有像苏东坡这样的人,才算是会读书。我认为,苏东坡能够这么有才华,不仅因为他天资聪颖,而且能够刻苦学习。正是因为苏东坡的刻苦学习,把书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样才能读懂书最深处的意思,把书读活了,而不是成为一个书呆子。

苏东坡出入仕途时,到地方去当官。他的上司认为苏东坡年轻气盛。便对他很严格。苏东坡就觉得自己的文章连欧阳修都赞赏有加,你有什么资格批评我?所以,后来他的上司让他写一篇文章,苏东坡就在文章里写出自己的不满。但他的上司见了并不生气,还说明了自己严格的理由。当他的上司退休后,苏东坡就感到很后悔,写文章感谢那位以前对他很严格的上司,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苏东坡会知过必改。苏东坡当初确实不该表现出不满,他的上司是为了他好,但是,他知道了原因,就会感到后悔,我想,苏东坡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会像这次一样,这么鲁莽了,他一定会想想他是不是为了我好。

当然,苏东坡最鲜为人知的特点就是他的乐观。当时,革新派人以“反对新法、讥讽朝廷和皇帝”的罪名,让苏东坡入狱。后来,经过查明,皇帝宣布苏东坡没有罪。苏东坡出狱后,很高兴,一喜之下,他又写了一首诗。他写完之后,还半笑半怒地骂了自己一句,骂自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必然要记住自己的错误,不再重犯,但是,苏东坡的乐观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或许正是因为他的乐观,他才能写出如此豪放、飘逸的诗词来。当我们感到自己很冤枉,很委屈时,不妨学一学苏东坡乐观的心态,苏东坡当时蒙受了多么大的冤屈呀!但他在事后,却全然不以为意,苏东坡受到的冤屈,不知我们所受到的委屈要多多少呢!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就必须学会苏东坡乐观的心态。

我心中的苏东坡是一个会读书,能够知错就改,而且十分乐观的人,他的人生丰富多彩,并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学习的地方。


写苏东坡的作文(9)

由于一些事故,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拿到手比较晚,听大家在群里的诵读,及诵读的心得,我有些怯了。这是一本什么书啊,这么绕口,还有这么多字不认识,这不是自己为难自己吗?加入至善读书社,刚开始想着是读一些优美的散文,一些流行的小说,最好是拍成电视的剧本。现在可好了,还有这么多难关需要过。

看着别人发到博客上的一篇又一篇读书心得,我真有点震惊!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感受,每个人的感受是那么的深刻,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啊。一遍又一遍的合上又打开,深深的陷入了沉思。

《苏东坡传》章节很多,我主要是从是苏东坡的童年与青年谈起。

首先谈一下舒东坡的家庭情况。

苏东坡的父亲在苏东坡八岁到十岁之间,就一直进京赶考,父亲的积极上进,对苏东坡的学习无疑有很大的触动和启发。父亲赶考铩羽而归,但其积累的学习的方法及渊博的知识对苏东坡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父亲可以矫正儿子的读音错误,对孩子的学习存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在苏东坡的父亲进京赶考期间,苏东坡的母亲在家管教孩子,母亲教苏东坡《后汉书》、《范滂传》,教育苏东坡有正确的人生观,激励苏东坡进行苦读专研。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和他传说中的妹妹苏小妹都一起苦读书。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住,彼此相会与梦寐枝江,写诗相互寄赠。

家里各种图书插列满架,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合于富有文学天才的苏东坡发育。

从苏东坡的父母对苏东坡的教育,作为老师和母亲的我不禁想到在教育学生和孩子的过程中,一定注意自身的修为,自身的素养对孩子的教育有很重要的影响。要给孩子好的教育,要想让孩子学好的话必须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是学校也是家庭。

苏东坡非常聪明,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奇句。但他的聪明并没有让他懈怠。为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背书时不仅仅注重文章的内容,知识,连文字措辞也不可忽略,好多时候整本书都给背下来了。这种记忆实在是艰难和费事的苦事。苏东坡正是用这种方法对所读的书本理解的非常深刻,并能加以灵活的应用。

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也想要成绩。学生更想要那种不费事就能得高分的捷径。我们不是苏东坡这样的奇才。所以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没有好的方法,没有捷径可走时,简单吃苦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能够吃苦,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再来想想自己,整天以各种忙为借口,变得越来越懈怠。想要教育好孩子们,必须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学习不分时候,走近舒东坡,熟悉苏东坡就是自我改变的开始。一定要变成一个勤奋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能激励别人的人。


写苏东坡的作文(10)

什么东西是坎坷而无常的呢?我想是命运吧。也许正因为如此,命运才会纠结苏东坡的一生而那命运上闪亮的东西,也许就是“错过”吧。作为千年难得一遇的豪情壮志的一个文学天才,苏东坡无疑错过了太多太多。

错过就是错过,也不能去埋怨,埋怨是无能的表现,这点苏东坡明白,所以他不怨天不尤人,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心灵才会伟大,才会像“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般虚幻、高深。无所畏惧的是他,乐观向上的是他,淳朴自然的也是他,那无比聪慧的苏东坡在人们眼中一切都是无比崇高的一面,却谁又想到那遭人诬蔑的是他,郁郁不得志的是他,遭受逮捕的是他,被贬居岭南的也是他!“苏轼”两字让人觉得乐观、开心、向上,心血澎湃,却又不知背后的那些遭遇;如果知道也没人会选择出来为他顶罪,我想嘴上说会的人,心中不会去这样想的,因为那番罪难有谁能承受住呢?遭人诬蔑没关系,遭受逮捕没关系,我无所畏惧、心怀理想,郁郁不得志、被贬离乡没关系,我乐观向上、淳朴自然。他这一生过得像一阵清风轻轻拂过,自在随心。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他的身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林语堂还说:“苏东坡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间显现的一个微粒,他究竟是哪个微粒,又何关乎重要?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这就是这位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奥秘的一面。”在苏东坡流放的岁月中,不知写下了多少乐观而又传神的千古名句。而在饱览了无数诗句后,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定风波》。

那充满自然而又平常的诗句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仿佛揭示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思想与政治。荣辱得失何足挂齿,这首词给我无限的画面与遐想,仿佛看见了那挂着微笑的面容,听到竹叶间相互摩擦的“沙沙声”,他又是不悲不愤、不恨不喜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是什么让苏轼感受不到风的洗礼,又是什么让他忘却了雨,他想起了什么,使他作出了这首词。我每次读完这首诗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我却知道,他那时所想表达的远远不止心情旷达这一点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什么的人中,我们所体会的永远达不到苏东坡所想表达的含义。

这一切看来都很平常,却又无常。我仿佛看到苏东坡那身正气与伟大的精神在焚烧无数次的灰烬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苏东坡,一个伟大充满文人志气,怀着赤子之心的奇才。在我所敬仰的文人中充满奥秘的其中之一就是他,不,不是之一而是唯一。他的一生本性与精神是深厚不可测的,而我所领悟的还不及他的之一。或许,在繁华的现代,品苏轼诗词,可以让我们发掘那心中的无畏和坦然,进而无愧于真,从而超越自我、思想升华,感悟出生存与做人道理的真正含义,可能这就是我读苏东坡领悟的真正意义吧!

我读,苏东坡,永远意味深长……


写苏东坡的作文(11)

近几日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心中有些感悟,便提笔写来。因学识尚浅,直呼“苏东坡”感觉对这一代文豪颇有不敬,下文姑且称其为“东坡先生”。

东坡先生文采盖世,为人仰慕。最早接触东坡先生的文章是那篇《记承天寺夜游》,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当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虽然只是月下竹柏投影,但经东坡先生这么一想象,读者眼前便浮现一幅画面:晚空晴朗,轻柔如水的月光静静地倾泻在庭院里,好似院子里积了一层水,空明澄澈。那水中的藻荇伸展着柔轻的腰肢,原来只是竹子和柏树在月光下的投影罢了。那清新绝妙的笔触,那欢快澄澈的心灵,在这短短一行字里一览无余,每每读起,心头总不禁荡涤起层层涟漪。

东坡先生处逆境而自强不息令人敬仰。东坡先生虽文采绝佳,但其一生颇为坎坷。也许他的才华令上天嫉妒,于是给予他一路拂逆。但正是这一路的艰辛挫折,使他一次又一次登上艺术的巅峰,终成时代的大家。回首望去,细细品来,正是生命中的那些坎坷,磨砺他的意志,丰富他的人生,激荡他的思想。倘若东坡先生一生官运亨通,顺风顺水,也许他的文采足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但绝不会横跨几个世纪,依旧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洗涤人们的思想。

东坡先生是一个难以琢磨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完全猜透他的内心,摸透他的品性,也许有时就连他本人自己也办不到,我们只能从他的作品、他的事迹中去感悟、去触摸那个真正的东坡先生。借用评论老子的一句话,东坡先生的思想就像一口从不枯竭的井,只要你肯用心下桶,就一定能满载而归。他的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精髓,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更体现在他的文章中,影响着后世的人。

东坡先生不仅是个才子,更是个好官。他的数次流放让他更加趋向平民的生活,体味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他所处的时代接近北宋灭亡,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先从内部腐朽开始,而腐朽的根源正是朝中那些只图自己利益,整日沉溺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的人。东坡先生虽洁身自好,清高自傲,却孤身一人,难以与庞大的政治团体抗衡。但这并不代表他会丧失为百姓服务的信念。他不断向朝廷上书,请求免除因王安石新法所造成的欠款,并放粮救济因洪涝造成的饥荒。这一刻,他的精神品质超越了他的文学艺术,令后人敬仰和倾佩。

东坡先生是个说不尽的人,也是个说不清楚的人。回读此篇,自恨读书尚少,所识不多,未能将满腹骚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纸上,也未能将对东坡先生的爱慕敬仰之情写于文中。这本《苏东坡传》仅是认识东坡先生的开始,希望在日后能更多地接触东坡先生的诗文,继承他的思想,如他一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追寻人生的真谛。做一个正直有为、坚持自己的乐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