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语为话题的作文(精选4篇)
除魔天地间
2024-09-12 03:17:51
其它
话题

以母语为话题的作文(1)

记得你说的第一句话吗?是母语!记得你难过的时候,那些安慰语中,最真挚,最亲切的语言吗?是母语。

任凭时代如何发展,任凭世界如何变迁,萦绕在我们心头仍是那一句亲切的语句。

母语,那一些血脉,已在我们生命中延绵千年。

母语是我们最初的语言,如同母亲的乳汁般滋润心田,哺育灵魂。母语对民族是生存发展之根,对国家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宣嚣纷杂的时代,我们开始崇向新潮的外来词汇,“酷”、“卡哇伊”声声入耳,最传统而丰富的母语却淡退了视线,我们开始趋之若鹜的报考托福雅思,报名的队伍婉蜓数十米,而母语的等级测试却鲜肖出现。

不禁疑惑,我们的母语怎么了?我们究竟如何对待母语?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肩负民族振兴的大旗,年轻一代怎如何对待母语?

也许,你能说一段动人的外语,让人们如痴如醉。但请不要忘记你的母语。


以母语为话题的作文(2)

汉字是世界上最精美的文字,是世界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汉字是中国的母语,中国人的骄傲。汉字变化多端,像隽永的歌谣,源远流长;像盛开的花朵,娇艳多姿;像奔腾的黄河,汹涌澎湃;像丰收的瓜果,愉悦人心……

我们语文老师也极其重视夯实我们的基础知识,每次上课都会让我们听写课后生字,让我们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听写不正确誓不罢休,说是只有让我们夯实了基础字词,才能更好地书写运用汉字;老师还引领我们读美文赏美句,帮助我们每个同学插上作文的彩翼。我们的班主任也来助阵,我们的班本课程就是练字,他通过电脑教我们写字,一遍遍地放,一遍遍地看,一遍遍地写,他说他力争把我们都熏陶成“汉字迷”。

阅读这些美丽的`文字,还教会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古时候,有个霸王叫齐桓公,他十分爱鸟,本人也养了一只漂亮聪明的鸟儿,叫仆人养着,有一次仆人稍有不慎,让鸟儿飞了,齐桓公气坏了,怒气冲冲的要杀死仆人,仆人战战兢兢的跪着,碰巧晏子看见了,很同情这个仆人,便对齐桓公说:“大王,这仆人有三条罪,让我先定罪后再杀他也不迟,得让他死个明白啊!”齐桓公很信任晏子,对他说:“你说说看。”晏子说:“一、大王如此看重他,他竟然放走了鸟。二、如果杀了他,别人会认为大王是一个把鸟看的比人重的人。三、如果轻易杀他,也会让人以为大王是个轻率的大王。”齐桓公听出了话里暗藏的玄机,只好对仆人一摆手,无可奈何地说:“我不杀你了,你走吧!”就这样,晏子运用巧妙的语言救了仆人一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汉字变化多端,只有巧妙地运用,才能让汉字发挥出价值,让汉字发出美丽而又圣洁的光芒。我还想起了爷爷给我讲的周总理的一个故事:

话说1945年重庆谈判,**政府的谈判代表对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协议难以接受。于是,一位官员恼羞成怒,对我方代表咆哮:“对牛谈琴!”周**神态自若,不缓不慢地应了一句:“对,牛弹琴。”让这位**官员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本来他是贬低共产党谈判代表的水平,而周**原话奉还,只是在“对”字后停顿了一下,变成两个断句,就把他的言论比作“牛弹琴”,你说绝不绝?

看,这就是汉字的魅力。看,这就是汉语的博大精深之处。

所以,我要端端正正地书写汉字,仔仔细细地读美文,认认真真地写属于我的美文!我爱母语,我更爱我们祖国母亲。


以母语为话题的作文(3)

从五六岁时稚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十一二岁时多愁善感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再到现在悠闲自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站在十五岁的高地上,不经意间地回首,亲爱的母语,我们已经相携走过十余载的风风雨雨,可如今,你却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依稀记得,儿时的你,是绕口令,是童谣,是儿歌,是舌尖上巧妙的平仄变化,是我形影相随的好伙伴,耳鬓厮磨,未曾远离。

中学时代的你,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字战役。多少次,我窝在坐位里,读金庸,阅古龙,在快意恩仇,横刀立马的江湖中酣畅淋漓;多少次,我坐在天井中,阅读《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为书中那些命途多舛的人物叹息流泪,情难自禁;多少次,我缩在被窝里,捧着一本《人间词话》或一部《闲情偶寄》《全唐五代词》,吟着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而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亲爱的母语,曾几何时,我畅游在你精心营造的世界里,放歌于邺下,幽居于竹林,悠然漫步直到水穷处,安然独坐且看云起时,你令我如此欢喜,以至于让我产生了我们可以一直亲密相伴的错觉。

从什么时候起,你令我如此忧愁了呢?在长辈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谆谆教诲中,多少莘莘学子义无反顾地奔向理科题海,在数字与粒子的世界中不知冬青不知雪,不知枫叶不知秋。在“国际化”、“全球一体化”“走出国门”这种种口号的感召下,多少中国人热衷于学习外语,考四级六级,托福雅思。当“你好”被“hello”所代替,当“谢谢”被“thank you”所代替,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 ,please go upstairs ”所代替,当母语中那精致的遣词、诗意的造句、余味悠长的韵律被西方语言那平淡的口语所代替……母语啊,我听到了你的哭泣!

我仿佛看见面前有一条十字路口,无数个黑发黑眼的中国人争先恐后地踏上奔向理工,通向英语日语法语的道路。唯独,在母语的道路上,行人稀少,乏人问津,有几位老先生神色悲愤,希冀能凭微薄之力可以力挽狂澜。他们的呐喊,却最终被湮没在纷扰的人潮中……

母语啊,你曾令我欢喜,如今却让我忧愁。可无论如何,我都将坚持行走在我最初所选择的路上,哪怕踽踽独行,哪怕荆棘密布,我也会尽我的绵薄之力,将你传承,将你发扬光大!


以母语为话题的作文(4)

放学回家,我对外婆说:“我们六年班五十六位同学,只有八位申请到中文学校读书,因为提到中文,大家就好像见到猛虎野兽,更不要提文言文了。”

“马来西亚的孩子也够可怜的,同时要学中、英、巫三种语文,还有数学、科学、地理、历史等,的确很难掌握。”外婆感慨地说:“可我的孙儿们,中文一定要懂。”

“但是,外婆,我才三年级,那么多功课,又要补习,连玩的时间都没有。”弟弟抗议道。

“唉!在印尼,我童年时代,想学中文、想拥有中文书实在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那时有两位从南京来的老师和我父亲是好朋友,他们带来了许多中文书,在学校办了一间图书馆。我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图书馆管理员。我常常把心爱的读物在第一时间内,借回家或是在那儿自修。我的父母亲是印尼的华侨,但他们只能说,不能阅读和书写,只好道听途说。父亲尤其遗憾,他勉励他的六个儿女们一定要学习中文。”“不久大战爆发,教师赶回中国,我们也忙着逃难。那三年七个月动荡的日子,我们都没有上学。”

“哗,真棒!三年多不必读书,那你们做什么呢?”弟弟兴奋地问。“大人种蕃薯、木薯、打山猪、打野兔;小孩到河里游泳、钓鱼,外婆小时候比较内向,不爱玩,那段日子,我除了读字典,还读了很多书。我的中文就在那时扎根的。”

“大战结束以后,我的童年也结束了,当同龄女伴都在忙着待嫁或制作点心做买卖时,我却在学校当了教中文的小老师。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四十年代,我很感激父亲赐给我上学的机会。”外婆感恩地说。

“中文陪我度过童年、中年,现在我可以阅读各种中文书报来快乐地度过晚年,我是感到蛮庆幸的。”

原来四十年代的人要学中文是这么不容易,到六十至七十年代,妈妈求学时期,马来西亚华人子弟,都可以学习中文。可惜除了课本,课外文学书籍很少,中文电影却很盛行。

妈妈从小便是个戏迷。因此,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木兰、刘三姐等卡带都是我的摇篮曲。八十年代,妈妈对中文痴心爱慕,到处搜罗文学书籍、中西童话故事,最近还收集了经典光碟。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就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深深地爱上中文。当我们一块儿观赏这些经典作品时,也就是我们一家人的欢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