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作文(1)
“十一”黄金周第四天,我、爸爸、妈妈、舅舅和舅妈一起去了骊山。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胜地,华清池就坐落于它的脚下。用我的话来说,骊山不仅有着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还有着长安八景中的“骊山晚照”这道风景线。
我们坐着爸爸开的小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驶,随处可见果实累累的石榴树。那又大又红的石榴给人一种十分眼馋的感觉,让你立刻馋涎欲滴。
车子大约行驶了四公里后,坡突然变陡了。爸爸加大了油门,猛打方向盘,费尽了全身的力量也不能使车上坡。算了算了,我们步行上山吧!
刚开始我们走的还是行车道,大约两公里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大广场,接下来的路程就是台阶了。
我们走呀走,还不到山顶,这令我又累又急。因为我是被爸爸硬拽着往上爬的。
爬了大约有半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那儿有烽火台,是古代专门用来打仗的.。远远望去,烽火台好像是一个国际象棋的棋子“车”,稳立在棋盘上。这仿佛是一个巨人把它放在这里,然后又将它修正了一样。
上了烽火台台顶,四处望去,整个临潼尽收眼底,这可以看出临潼这几年发生的沧桑巨变,还可以看出祖国母亲的真诚奉献!
《骊山》作文(2)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的时候,顺路去了西安游玩了两天,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骊山和兵马俑。
一早我们跟导游乘车来到了位于临潼的骊山。距离还有很远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连绵不绝的山脉。导游介绍说,骊山又称为“郦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
我们在上山途中就隐约能看到一片建筑。下车后就看到一个很大的广场,右手边有很大的一面墙,上面写着“德贵道尊”四个大字。石墙正对着石阶,石阶两侧各有一个威猛的石狮子,之是茂密的林木。顺着石阶仰望上去就看到了宫门,近百级高耸的台阶让人第一眼看到就为明圣宫的宏伟而惊叹。
我们拾阶而上进入宫内参观,才发现各处都种植了松柏、竹子等多种植物,让整个明圣宫好似隐藏在茂盛的森林中,身处其中很容易忘却烦恼,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顺着山势不停地走,三清殿、仙祖殿、灵官殿、慈航殿、财神殿……,每次都以为是参观完了,但是,再向上走却发现之后还有大殿,让人有寻幽探秘的冲动!我不禁感叹古人的建筑是如此的充满智慧。各个大殿中分别供奉着道教的三清始祖、四御天尊、三宫大帝、谢映登仙祖和护法神王等雕像,神态逼真、形态各异,不觉就感受到庄严肃穆。宫中各殿以红墙白栏、凉亭回廊等相连接,很多墙壁上都有石刻、字画,充满了文化气息,不少游人在此拍照留念。
参观完各个大殿,我们顺着小路往回走。从宫门出来的一刻,我被眼前壮阔的景色震惊了。站在门口向下俯视,石阶下的游人仿佛缩小了一般。极目远眺,只看见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满眼的翠绿和薄霭搭配,让人不由充满激动地心情,想要通过什么方式抒发出来,却又因为不知道怎么表达而只能发出“哇”的惊叹。
流连很久,因为行程的原因,我们还是离开了明圣宫,去往下一个景点——华清池。
《骊山》作文(3)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骊山鸟语林游记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暑天,天热得吓人。一大早起来,爷爷问,“今天去不去骊山鸟语林玩?”“好!不错!”我乐得一蹦三尺高。我和爷爷、奶奶沿着西绣岭羊肠小道,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骊山明圣宫西侧的鸟语林。
一走进鸟语林大门,就看到在一张大天网笼罩下的鸟禽的乐园,上面不时有鸟儿飞过,下面是花草溪流,旁边有七个大字“我们要爱护鸟类”。巧嘴八哥“您好!您好!”热情地欢迎游客!五颜六色的牡丹鹦鹉、虎皮鹦鹉、画眉、孔雀等欢乐地鸣叫歌唱,真是鸟语花香啊!
我们沿着石阶路往上走,看见几只鸟在飞。难道是丹顶鹤?走近一看,原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朱鹮。玉女湖中,成群的鸭子与白天鹅在自由自在地戏水打闹。再往上走,看到的不是气势汹汹的老虎,而是大块头的'鸵鸟和精灵的小猴子。我从奶奶那拿了个香蕉,掰了一段送到鸵鸟和猴子面前。看到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香蕉,我心中乐开了花。
这天,我不仅看到了很多名贵的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过了一把喂食的瘾呢!这真是我暑假里快乐的一天!
《骊山》作文(4)
我们家乡有一座美丽的骊山。它虽然不及华山的奇险峻秀,但也有它独特的风采。
骊山在西安市东,距离市区二十多公里。远远望去像一匹骏马,所以得名骊山。
站在山脚下仰望骊山,它就像是一块从天而降的绿宝石。层层松柏把骊山打扮的苍翠欲滴。我迫不及待地登上缆车,随着缆车慢慢上升,在丛林密叶间,我看见了历史悠久的“华清池”。
下了缆车,稍往上爬我看见了“捉蒋亭”。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就是当年“西安事变”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抓住蒋介石的地方。
顺着“捉蒋亭”一路向上,不一会儿就到了骊山山顶。一座高大的烽火台矗立在山顶。烽火台在古代是用来传递战报、调兵遣将的设施。“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有一位叫褒姒的爱妃,从来不笑。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就命人点燃烽火,戏弄了各国诸侯。而当战争真正来临时,周幽王再次命人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周朝从此灭亡。
站在山顶环顾四周,骊山美景尽收眼底。但它怀揣的故事,更让人回味无穷。
《骊山》作文(5)
骊山
早就听说骊山非常美,去年暑假,我们全家终于有机会去拜访骊山。
我们乘车到了骊山脚下,仰望骊山,它如同一匹黑色的跃跃欲试的骏马,又如同一个身披绿衣的少女,美丽极了。我们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坐上了索道游览车,向四周望去,骊山美景尽收眼底,大片大片的森林郁郁葱葱,抬头看去,天空湛蓝湛蓝的,像没有瑕疵的宝石。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半山腰的缆车站,一下缆车,我们就直奔山顶的烽火台。沿着山路拾阶而上,茂密的森林遮住了夏日毒辣的烈日,带给人无限清凉,可爱的小鸟在树丛中飞来飞去。
站在烽火台上,心想:周幽王就是为了博褒姒一笑,而在这里“烽火戏诸侯”,最后他失掉了诚信,然后失掉了天下。原来,诚信是那么重要!参观完烽火台,我们又直奔半山腰上有名的“鸟语林”,一进“鸟语林”,一只孔雀就神气地走在我们前面,它昂首阔步地走着,不时地用翅膀指指这儿,用嘴点点那儿,俨然一位公主的派头。这时,一只大公鸡来了,它气势汹汹地闯到了孔雀公主面前,“公主”害怕了,赶紧躲到高高的岩石上,再看大公鸡,得意洋洋,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再往前走,我们看见了雉鸡,雉鸡非常可爱,我撒下几粒鸟食,它们就像百米冲刺似地跑了过来争来抢去。随后我们又到了天鹅湖畔,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正在用喙梳理它洁白的羽毛,两只黑天鹅结伴游泳,长长的脖颈弯成了美丽的“S”形,真是优雅极了。林子里还有高大的鸵鸟,成对的鸳鸯等等,据说这里鸟的种类多达60多种呢。
骊山的美景数不胜数,真不愧是天下闻名的风景区啊!
骊山秋色
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秋天又来到了,秋风微微地吹着,吹走了夏天的炎热,把我带到了一个五彩缤纷、果实累累的收获的季节。
秋风把我吹进了山上的果园,圆圆的苹果好像小孩儿的脸蛋;酥梨黄澄澄的,像是一个个小葫芦;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再看那边,树上挂着一盏盏小红灯笼,真喜庆,走近一看,原来是驰名海外的临潼火晶柿子呀!接着我又来到了一片石榴园,闻名遐迩的临潼石榴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告诉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秋风又把我吹到了山下的田野里,高粱像喝醉了酒,频频点头;玉米正在变黄了的衣服里睡大觉;大豆也笑破了肚皮,蹦了出来。农民伯伯正忙忙碌碌地收获一年的劳动成果,田野里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秋风又把我吹进花园里,秋菊怒放,有浅粉的、雪白的、淡黄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争奇斗艳。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像是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我爱这美丽的硕果累累的秋天!
美丽的骊山
瞧那骊山,正在虚无缥缈间。
正值初春,春雨绵绵,连长年干燥少下雨的西安,竟为我们营造出如此一番春景来。那山秀立于云间,虚而又实,也不知那雾是本有的,还是这场春雨招呼来的。清晨,只能看见天上凝绿的一片,真是画中奇景。郁郁葱葱的树仿佛都是用艺术家的墨笔细致勾画出的一般。
到了正午,云便少了一大半。此时的骊山,虽少了清晨那虚无缥缈之美,却增了分宏伟壮观之丽,耸入云霄,守护着旧时的长安,今时这片已无了往日喧嚣的古都静土。
骊山的脚下,坐落了百年前的行宫,华清池。入了门,便可见一池。雨中,那池微浪涌起,水波片片,许是雨下得猛了些,那池水有些溢出。池旁尽是些石榴树,栽在池边路旁。雨落,那绿叶上积的水便一滴滴的作文坠下,坠入池中、土中,滋润万物。一切都如天微微亮时一般,可此时已值正午。
泉水不息,虽泉池已有上百年无人使用,可浅浅的都是些许从地底渗上来的水,景物依在,人却无。虽落下了人去楼空的结局,可那真正让它被万人敬仰的人呢?却已是安眠在冰冷的坟里了吧,亦或是,乱葬于乡。也罢,即便是曲终也有人散时,终有一日,它也将被岁月磨平,人、物,亦或是许下的誓言,终有一天,它会消失。
回望历史,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誓言,虽传“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段佳话,可终究是不免贵妃一死周幽王为褒姒一笑戏诸侯,难免灭国。
回首望去,骊山依美,初春,春雨淋落的骊山生机勃勃,可此时,骊山美,也不仅是美,石碑见证了存,亦见证了亡。
《骊山》作文(6)
风和日丽,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双休日,今天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因为今天我们要去西安临潼,做一次游学。
这次研学游的目的地是:骊山,华清宫。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落日斜阳里,红霞万丈,尤为壮观。今天,我们就随着我们小桔灯的各位老师以及导游“高富帅”的步子,来到了骊山。
首先,我们在华清宫“飞霜殿”门口进行了开营仪式。听老师讲,“飞霜殿”地下有地底温泉,每到下雪时候,地表因为温度较高,雪落下来以后,就像飞霜一样。因此,这里被命名为——飞霜殿。
接着,我们开始攀登骊山,由于骊山较高,而我们时间有限,于是我们决定爬到骊山半山腰的“兵谏亭”。
兵谏亭,亭高4米,宽2.5米,一座典型的苏室两厅。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仓皇逃窜,藏身在此。因此,这里又被称为总统蒙难亭、捉蒋亭等。在兵谏亭旁的山石上还有当年陈诚、陈界天等人的刻字,那一个个大红的汉字,透露出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对解放全中国的渴望。
听着老师以及导游的讲解,我不禁对当时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下午的“西安事变”大型实景演出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大汤池,但我的心,早已飞向了“西安事变”真人演出的地点。
终于,我们来到了瑶光阁门口,听完导游以及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述观看演出时的一些具体事项,而我,也终于迫不及待地踏进了演出场所。过道上举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小旗的百姓,拿着枪坚守岗位的军人,场地中央的荧幕,将这里渲染出一种严肃的气氛。
从开始的“劝”,到最后的“兵”,无一不透露出人们对团结抗日、全国解放的渴望,那一声声呼喊,那一句句劝谏,那一场场打斗,将演出推上了高潮。
演出结束以后,我站在瑶光阁门口,依旧回不过神来。抗日时期人们的团结精神,不断感染着我。回想起演出结束时,对杨虎城将军和张学良少帅的结局讲解,我不禁叹出一口气,有多少人为了国家献出了生命,有多少人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我们的祖国......
当我带着几分遗憾,回到家,脑海里还是能回想起下午的演出。这次研学游,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期待着我们小桔灯下一次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