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相理解的作文(精选9篇)
拿得起,放得下
2024-09-10 02:12:46
其它
话题

关于互相理解的作文(1)

夜晚的凉风徐徐地吹着,星星眨巴着眼睛,引起我脑海中最深刻的回忆。那天我兴高采烈从包中拿出一张自认为刚柔并济的毛笔字给爸爸看。谁知他一出口就是批评:“真不知道你学什么屁毛笔字,你看你这字歪歪扭扭的,能叫字吗?再写一张。”我傻眼了,爸爸又看了我一眼,说:“还不去?”看我一动不动,他生气了,他食指指着我的头,脸上的表情严肃而坚定。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落了下来,只能抱着不情不愿的心情去重写一张。

天气闷热得要死,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似乎凝住了。我汗流浃背,烦躁不安,躁动的心使我无法平静地写字。忽然,时间似乎停止了,只有一个沉重的脚步向我迈来,我知道是爸爸,我坐得更端正了,为了表示我的生气,我头也不回,继续低头写字。脚步声停止了,耳边突然传来一阵凉风,我郁闷的心情立即变得平静,我回头寻找风的来源,一个拿着扇子的巨大身影出现在我面前――爸爸。爸爸手里拿着手机,正低头认真地看着手机,手里的扇子似乎对着自己,又似乎对着我,可是,满头大汗出卖了他,扇子是专为我而来,顿时,一阵舒适而凉快的幸福感从我的脚底直冲头顶,我知道这就是父爱。

爸爸可能已经忘了这件事,可就是这阵父爱的凉风,使我变得更加善解人意,使我终身受益。


关于互相理解的作文(2)

理解是什么?

理解是风,吹散战争前那一曾硝烟弥漫的纱幕;

理解是雨,点滴在手蒙蔽的心灵上,涤去尘埃。

理解是风也芭,雨亦罢,亦或许是……然而它是亘古不变的,是必不可少的,是修身养心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人生的无奈,抱怨生活的艰辛,但事实并非如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淘渊明,在世俗的黑暗,官场的迂腐下,照样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空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选择了一片世外桃源,有着一段绚丽的闲情逸趣。李白亦如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放荡不羁,他豪迈,但他明白,他理解生活的真谛。

理解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人与生活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理解。

妈妈的辛苦操劳你理解了吗?曾经,你是否因为母亲的一句严厉批评而摔门而出?然而你又是否注意母亲双鬓那日渐增多的白发,额头上日益突显的皱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又有哪个母亲是不疼爱自己的子女的呢!见微知著,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渗透着丝丝爱意,然而我们总是看不见,看不见那颗关爱的心,看不见那辛酸的泪,看不见……母亲理解你,那你是否又理解她呢?

朋友之间亦需要理解。我们往往拥有很大的朋友圈,但患难与共的又有几个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若是真心,若是理解,又何须在乎时间的长短呢?理解是维持友谊的基础,只有互相理解,才能共同前进,让友谊天长地久。当你的朋友因为一句无心的话而伤了你,你会翻脸不认人吗?当你与朋友因为一个误会而不合时,你会理解她吗?或许是,或许不是吧……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开起理解之花,多一份关爱;展开理解之云,多一份温暖。



关于互相理解的作文(3)

那一次,我懂得了理解

小学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我们即将奔向一个新的起点。此时,我是多么留恋这绚丽多彩的小学生活,多么留恋我们的班集体啊!那一幕幕动人的景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刚开学不久的一个班队会上,班主任为了加强班级管理,让我们自己先来讲一讲开学后自己的表现。

一开始班级里静悄悄地,都在等着别人的发言,谁是第一个发言者呢?我心里想着。

教室的.后排突然发出一阵桌椅的碰撞声——是她,这个班里最沉默寡言的人。她说:“我学习不好,总是给班里拉后腿,平时也总抬不起头来。”她顿了一下,接着说:“这次,我经过认真复习,在期初考试中取得了一个令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可是一位同学却说我是‘抄别人的吧’!我很伤心……”她的声音哽咽起来,我也分明看见她的眼睛里在闪动着泪光。这一番大胆的表白,就像一面镜子,照得我们脸上火辣辣的。是啊!我们何曾想过当最后一名是什么滋味呢!我们又何曾去理解过她的苦衷呢!我们又何曾去帮助过她呢!

一位男生不好意思地站起来,低着头说:“那个泼冷水的人就是我。我对不起你,真的,遇事我很少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想。请原谅我。今后,我一定改正,真的。”

这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个女同学再一次地站起来说:“谢谢!”我们都看见她的头抬起来了……

是啊,谁不愿得到别人的理解呢!是理解让我们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是理解让我们得到了一种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幸福……

那一次,我终于懂得,同学们之间的理解是多么的重要……


关于互相理解的作文(4)

人们常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也有人说,父亲是家中的精神支柱,是全家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抽烟。在他人心中,父亲如风雨中昂立的军人,父亲是悬崖边挺拔的青松,总之父亲是一个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在我心中,父亲只是一个烟鬼,正宗的烟鬼。他那早已被烟熏得焦黄的手指如今还一刻不停地夹着一支卷烟。

父亲爱抽烟,一直就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在他的身上都有一股浓浓的烟味,让我无法承受的一股烟味。此情此景,真让我欲哭无泪,欲恨不忍。难道这就是我的父亲?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他如此的“伟大”,我还有何话可说呢?

又一次父亲送我来校,临走时,他照旧没说什么,连一点笑容也没留下,转身便走了。面对如此冷淡的父亲,我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突然产了一个念头:去偷偷地监视他。正当他走到转弯处时,他停了下来,回过了头,只见他那充满深情的目光似乎在寻找什么,哦,是想再看一眼他的儿子,然而却没看见。他又转过头来,我终于被他发现。从他脸上终于隐隐呈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笑容,那笑容如早晨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一样短暂,一样难得。从他的那双眼中,我终于发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无私的爱。

从此,这一精美的动作便深入了我的记忆宝库。多感人的一次回头!

终于,我彻底领悟了:我不是缺少父爱,而是缺少发现,那烟味充满浓香,那回头充满深情。同时我也理解了父爱:父爱如山,父爱似海,父亲冷淡的外表里装的是颗赤热的责任心,是颗真诚的爱子之心。

试问父爱今何在?尽在一缕浓烟中,尽在回头一瞬间。


关于互相理解的作文(5)

一句句的哀怨声,埋怨声在整个教室,整个操场回荡不定,一遍又一遍,永不停息。

每天听着耳边的同学一个个没有任何理由的指责老师,我想阻止,但就凭一个单薄的我是不能突破这高大有气势的“墙”。我只想说。“老师也是人,也是有尊严、有人格、有自尊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尊重与理解。”我们的老班性格温良,平时一般都不打骂我们,他讲究一个原则:以德服人。可我们班需要的是:以武服人!而不是那所谓的:以德服人。关于这些问题,我曾提出无数次,而老班却说:“教学生不一定要动武,而是要细心的讲道理给他们听。”其实老班在背后替我们背了不知多少“黑锅”!而老班的用心良苦,有谁看在眼里,又有谁挂在嘴边,又有谁让他得到欣慰呢?没有!什么都没有。只有老天看在眼里,地为他感到不平,有什么办法呢?同学们都说:“性格温良的人,不佩当班主任,难道性格温良有错吗?”其实只是你们不明白罢了。

不理解老班的用心良苦就罢了,反而还大言不惭的说:“老班无用!”怎么无用,难道没听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吗?”只是我们没有一颗理解别人的心,没有一颗懂得善于发现的心,没有一颗懂得尊重别人的心。老师的严厉换来的是一顿骂,语文老师的宽恕与尊重换来的又是一顿骂,哎!所有的老师都是我们骂的对象,指责的对象!我想问问同学们:“深夜了,是谁还撑着疲倦的身子,在灯光下批改作业?是谁在午休的时间里看教课书?是谁把我们引导走向光明、走向未来?是老师。”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光是来享受生活的,还要懂得理解人,体谅人。此时,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是要靠心灵的沟通和理解,同时老师也需要理解与体谅。


关于互相理解的作文(6)

前两天看王立群老师讲《大风歌》,讲到刘邦手下的陈平、叔孙通两个人易其主、六易其主,被古往今来的学者不屑,但王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人要学会理解宽容别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所以需要理解宽容。人都希望能去理解宽容别人,但做起来不容易。

能够理解宽容别人的人,必须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灵、宽广坦荡的性格、非凡不俗的气度。理解宽容闪烁着人性智慧的光芒。

人的心灵如一个容器,那么不断地学习和感悟,提高个人修养,增加自身内涵,就是增大容器的容积,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理解宽容。所以“将军肩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我一直认为:理解并去宽容别人,也是宽容了自己,凡是斤斤计较,对双方都是一种折磨,而理解宽容能让心灵不再狭隘,还自己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

生活需要阳光,而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理解宽容,它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免去了更多的矛盾和纷争,使人际关系更融洽和谐。它是春天的柔风,吹走了冬的寒意,让人心里温暖惬意;它是秋天的细雨,消去夏的烦躁,让人心里宁静舒爽。



关于互相理解的作文(7)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养成了时不时回眸一瞥的习惯,尤其是在一些令人十分留恋的地方,我想是因为理解了母亲的缘故吧。小时候,每天晚上都会去外公家吃饭,外公做得饭菜永远都是那么香甜可口,好像怎么吃也不会腻味似的,每天我都要吃撑了小肚皮才肯罢休,然后在半躺半坐在妈妈的车后面回家。母亲也已习惯了我这样,总是无奈地笑了笑,然后推着车出院子。而公公总是跟在车后面,千叮咛万嘱咐:“路上小心啊,过桥的时候要稳些不要冲,孩子在后面呢,要不要再加件衣服……”说着外公会帮我把外套掖掖好,再将我帽子戴严实了。母亲应和道:“没事,爸,你赶紧去休息吧。”说完,母亲便开动车出发了。每次,刚要转弯,母亲却会减速并转过身来,朝外公家的`方向望去,看看外公有没回家,而我都是一直正视前方。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去外公家的次数也变少了,从每天去到每周去一次,然后又变成一个月去一次,似乎我与外公之间无形之中增添了一层薄纱。那天,难得我又去外公家了。走的时候,依旧是那亘古不变的画面,而这次我却蓦地带着不一样的情怀,也许是太久没见外公了,我跟他道别后,破天荒地和母亲一起在转角处回过头来,我原本以为只会看到一排老旧房屋,但视野中出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是外公!我惊讶地发现,在过去的十几年,您每次都会在我离开时,目送我们至身影消失,这就是母亲每次都要减速回头再看一眼的原因,而我却懵然不觉。脑海中定格着那匆匆看到的身影,您的身体不再挺拔,有些吃力地扶着门框,一身深色衣服,衬得那满头银发格外引人注目。是啊,已经七十四岁高龄了,已不再是我小时候那个精神抖擞抱着我游遍扬州园林的外公了。我鼻子突然一酸,喉咙也被哽咽住,我想朝外公挥挥手,却被掠过的墙挡住了视线。

看着悬在半空中的手,我无奈地放下,低着头久久不语。我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什么总是要回眸一瞥,更理解了外公对后辈的爱。回眸一瞥,小小的动作,勾画出动人的画面,传递着真挚的情感满满的关爱。

还记得外公说过,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我走入好的大学门,再无奢念。还有两年,外公,您等着看吧!


关于互相理解的作文(8)

大人总是说“小孩最自由,无忧无虑。大人一点也不自由,整天工作。”事实上小孩也有烦恼,大人做错事,小孩不能说,说一句就是顶嘴。小孩说错,大人就要嚷,要不就是骂或者是打。小孩冤枉大人,大人就骂。大人冤枉小孩,小孩只能委屈的哭,有时被冤枉的哭了,大人还说,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此时此刻,我在想说一句,你冤枉我就有脸了,很多小孩很早就叛逆了,原因都是因为大人。我曾看过一篇作文∶

有一个小女孩,放学回家时看到一个5、6岁小女孩找不到妈妈,她就帮忙去找。找到那个小女孩妈妈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小女孩回到家,她妈妈以为同时她妈妈以为她出去玩,就不由分说的嚷了她一顿,小女孩有口难言,更何况她妈妈不让她说话,说一句就是顶嘴。小女孩感到很委屈,就放声大哭,她妈妈看到小女孩哭了就有骂的狠了些,骂完还不过瘾,从旁边拿了一个竹棍子,朝小女孩打去,小女孩很倔犟,不说话。小女孩的妈妈以为她长胆子了,手又狠了些。小女孩的身体颤抖着,小女孩的妈妈打累了,停了下来,小女孩跑向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小女孩的妈妈见小女孩还不起床就走向小女孩的房间,却只发现了一滩血和一封信∶

昨天我那么晚回家,是有原因的,昨天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找不到妈妈了,我去帮她找。不料,找到她妈妈的时候已经天黑了。我急忙跑回家,可还是晚了,你不等我解释,就嚷我,我当时很委屈,就哭了起来,没想到你不但不停下,反而更狠了你打我的那会,我的心都凉了,你骂的那些话,让我连想死的心都有了。你昨天把我打得快死了,还好我意志坚强。我已经离开了你,今天凌晨,叔叔来的我们家,看到我浑身是血的样子,问我要不要跟着他去城市,我同意了。妈妈,这是我最后喊你一声妈妈,我在那边变坏了,就像你说的,我没心没肺。

小女孩的妈妈看完信后,哭成了一个泪人,她现在很后悔,但是后悔有有什么用,谁叫她嚷她骂她打她哪。

小孩难做,我已进入叛逆期。同样,你们也有类似的烦恼,我们都是同命人。


关于互相理解的作文(9)

“民国”应该指上个世纪民国成立后的那二三十年,“范儿”应该是当年的那些文人,学者的。说白了,“民国范儿”其实就是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特有的个性、气质、风度、风范。

首先是包容与尊重。“兼容并蓄”是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拖着油乎乎小辫子的辜鸿铭,着洋装礼帽持文明棍的胡适之,无像样文凭的梁簌溟,这些人,思想各异,研究领域各异,却能够在一个校园里和平共处。为何?因为在这些学者心中,尊重是很重要的处世准则。信仰不同,修养不同,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这个前提下,学术争鸣可以热闹非凡,甚至寸土必争。但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也尊重他人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大师胸怀、学者风度。相比而言,今天的有些所谓的学者是不是该脸红、羞愧呢?

其次是认真与执着。民国初期时真正产生大师的时代,学者们能够埋头书海、享受寂寞中的乐趣是很重要的原因。那时并非没有灯红酒绿的喧闹,并非没有虚名俗利的诱惑,正因为超乎寻常的认真,正因为异乎常情的执着,成就了山峰耸立的大师群体。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鲁迅、林语堂、刘大杰、傅斯年、饶毓泰……做学问,就要有做学问的心态与状态。冷板凳要坐十年,搞研究不能突击,不能速成,炒作包装出来的学术产品,结果只能是“次品率”的居高不下。

第三十勇于担当。民国多动荡,乱世读书为的是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理应毫不犹豫地接过上天赋予的担子。五四大潮,陈独秀挺立潮头,蔡元培竭尽心力营救被捕的学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林语堂等人以笔作刀剑,谴责政府的杀人暴行;抗日战争,很多知识分子走上战场,西南联大的学者在隆隆的轰炸声中培育着未来的栋梁。再看时下,一心经营自己的小天地、管他天下热与冷的处世哲学大行其道,猥琐、局促的人们是不是该醒醒了?

“民国范儿”在今天屡被提起,反复咀嚼,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国范儿”渐渐地被时间的河水稀释到寡淡的地步。今天的人们亟须痛饮历史的陈酿,长久回味,以为自己的行走注入不竭的能源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