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推荐6篇)
老人与海
2024-02-29 09:24:05
小学
其它

黄河边(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遥远的黄河边上,在宁静美丽的小村庄,在飘溢着荷花清香的小池塘,有熙熙攘攘的荷叶,迎着微风摇曳荡漾。耳畔那边悠远的水声,冲击着洁白的荷花,在梦的深处久久回响……

沿着长满青草的河畔,我寻觅着风吹来的方向,有荷花的清香,伴随在我的身旁。沿着清澈明亮的流水,我寻觅着风离去的方向,有淡淡的稻香,呵护着我的迷茫。记忆里的小池塘,不管是春、夏、秋、冬,总是落叶满地的样子,伴随着轻轻的脚步,沙沙作响。树下的小木船似乎停了很久,挂着银线似的蛛丝,安静的靠在树下,似乎从来不曾运转过。可是啊,在一年前的那个夏天,又是谁撑着长杆,划动着木船说说笑笑?

夜,用黑色的气息埋葬一切,夕阳落下的一刹那,眼前的村子里生起了缕缕炊烟,我看见。紧接着,一切都消失在黑色的长影里,耳畔是一阵辽远的蝉鸣,划破寂静的夜空。清冷的月光洒在荷叶上,映在流动的水中,波光粼粼,空气中还有炊烟的味道。小小的村庄中亮起了灯,照亮了无尽的黑夜。火光、灯光、烛光,在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耀眼……

离开的时候,白昼渐渐织上天空,东方泛起了鱼肚白。我坐在车上,在长长的公路上疾驰着,看眼前掠过的一道道树影,还有天边美丽的朝霞……


黄河边(2)

我家就在黄河边,我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我最喜欢妈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仿佛这首歌是为我而写,我想说的话全被它说着了……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妈妈:“我是从哪儿到这个世界上的呢?”妈妈神秘地说:“你呀,岸边捡回来的,你是黄河的女儿!”我傻傻地点点头,信以为真。我最喜欢的是躺在家门口光滑又冰凉的大石头上静静聆听那震撼人心的涛声,或穿越在关于黄河的故事中,或喝着那甘甜的黄河之水。爸爸常问:“你为什么这么爱喝黄河水呀?”我马上答道:“我是黄河的女儿,黄河之水如同妈妈甘甜的奶汁呀!”这常招来大家笑声。我家来客人,看到我都说:“这孩子不像女孩,倒像男孩,大大咧咧。”我便自豪地说:“我是黄河的女儿呀”.这又引来客人的啧啧称奇。

因为父母工作原因,我家搬到福建多年了,妈妈的戏言早被我“破解”了,但我仍依恋过去的时光,依恋母亲河,所以放暑假时,我再三哀求,妈妈同意回故乡。当爷爷把我们带回家时,我大吃一惊,这到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我惊呼:“错了呀,错了呀?这哪是我们的家呀!只见爷爷黯然神伤,说:“唉,都毁了,这里地理环境好,开发商富得不得了啊!”我急忙问:“那块大石头呢?那片稻田呢……?”“那还用说……”爸爸示意别提这些旧年往事,怕爷爷伤心。

我和爷爷默默来到黄河边,眼前的情景让我呆了,我问爷爷:“树呢?”“砍了!”爷爷似乎不愿多说了。放眼望去,不远处,许多烟囱浓烟滚滚,空气中还有刺鼻的气味我默默走向黄河,捧起一些水,问爷爷:“我能喝口水吗?”我立刻被爷爷喝住了,“你看看,水里都没鱼敢待了,你敢喝吗?再说,最近上游泥沙俱下,喝不得呀!……’’我听了心不由揪紧了。

又一阵沉默……我独自望着那滚滚黄河之水东逝去,涛声依旧,却不见雄伟的气质,从那涛声,我感到母亲河发怒了!是一种咆哮一种怒吼!在家几天,我不想再让妈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因为,我想妈妈不愿唱,即使唱了也唱不好。我也不愿听……我怕听了心更痛。

没住几天,我们就悄悄告别故乡,告别母亲河,像逃兵匆匆地逃回漳州了……


黄河边(3)

春天里,我回到了老家,被爸爸妈妈带到了一个大爷家里去玩.
??晚上,大爷和大娘一家人带我们去老家的黄河边吃饭,郑州的黄河边去过多次了,我很期待老家的黄河边什么样子呢?到了那里,我惊呆了,太美丽了,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这里有很大一片桃林,桃林里的桃花全开放了,非常漂亮,每一朵桃花都很完整,新鲜,地上还飘落了一些桃花和花瓣,美不胜收,而且这片桃林的景色非常像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十里桃林.我太迷恋这里了,拍了好多照片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桃园.
??远处是个小木屋,大约有几十座,每座小木屋旁边都有一个围栏围着,而且每座小木屋都有一个院子,院子里还有亭子和石桌石椅,妈妈说这就是我们吃饭的地方,今晚这木屋和院子就是我们的地盘了.
??我们很快进屋里点了菜,开始享受这段美好时光.很快我吃完了饭,觉得有些撑了,就和哥哥一起到外面院子里玩儿.一出门,哇,太美了,天上的星星都特别亮,平时我们在郑州都看不到的,我们居然还找到了北斗七星呢,像个大勺子一样挂在天空中.
??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黄河边(4)

我的家乡有一条母亲河,它的名字叫黄河。也是一处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春天,冰融化了,河水静静的流着。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一切,就像一幅美丽的画面。

夏天,小鱼在水里快活的游泳。我们可以到河边来钓鱼。记得有一次,我钓到的不是鱼,而是虾。

秋天,我们来到黄河边上,那里有一个地方叫河床。只要用脚去踩河床上的湿沙土,那土就松软的像虎皮蛋糕似的,好玩极了!

冬天,黄河水面结了冰。小鱼在冰下过冬,就像是睡觉一样。下雪后,我们就到河面上堆雪人,滑着冰雪打雪仗,真有意思!

啊!黄河是哺育我们成长的妈妈,我们这些黄河的子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边(5)

1995年,上海某大学的教授曹锦清做出到河南的农村进行调查的决定,并在河南的许多乡村、城镇、县市进行了调研。调研后整理出版了这么一本书。我大概花了近一个月的课余时间将这本厚厚的书看完,又沉淀了一个月,才打算写这么一篇读后感。向来不喜欢写读书感,虽然读完一本书后经常都会有些自己的感想。距离读完这么一本靠数据和事实充实起来的书有一个月之久,所有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数据、事件等等都已经很模糊,但这正是我要的效果。在所有的细节都已经模糊的情况下更能让我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本书的内涵。

要问我说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内容,一句话,作者1995年在河南一些地方调研的记录。自己在支农的时候做过调研,也负责了支农活动的全程记录工作,因而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将书中叙述的调研过程和自己当时的经历结合起来,相互比较。当然,相对于一个学者的工作来说,我们做的很简单,很粗糙,得到的信息也很少。但是,也有相同之处。

作者调研是通过层层的关系网进入农村进行几天的蹲点调查,和村民聊天,然后搜集、记录他觉得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他还利用一些人际关系及讲座、报告和乡县村各级官员谈话、了解情况。在调研过程中,他发觉,1995年时候的中原乡村,在很大程度上和古代,或者说封建社会的乡村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主要反应在衣食住行上),但1995年时候的中原百姓还得缴纳很沉重的各种税,和村干部的关系还很紧张,思想意识一样闭塞落后,最讨厌的还是官吏的腐朽现象。于是有时候,作者有不知身处何时何地的茫然之感。

调研过程中,作者发现,一个个村庄就像某些官员的一个个封闭的领域,外人很难进入,更不用说获得一些事实。于是作者时不时会觉得在自己的祖国进行学术研究的实践活动很困难。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现象,但又很无可奈何。于是像作者要做这样的调研,得通过层层的关系才能进入调研现场;而调研过程还得小心翼翼,生怕触犯某些人的利益。

我不是很清楚作者调研的目的,但是,在书中他屡次论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批判了只埋头于书斋的.研究、不去进行实际调研的一些学者的治学之法。而作者也意识到要进行这一类型的调研,在国内当时没有系统的理论可以指导,而直接套用外国的理论则有些牵强。理论的总结需要实践的支持,于是他得进行实践;但实践得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但是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系统理论……他只好在这种矛盾下进行实践,或许他心里暗暗觉得如果能够在实践之后总结出一套有用的理论将会是这一实践之后的最大收获吧。我觉得,其实在进行调研的时候,作者本着的是和我们在支农时候相似的一种理念,就是不是很清楚自己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但觉得做了比不做好。中原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当地人民现在的生活状况也就对很多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像作者这样的人就会想去看看我们的母亲河现在怎样;在母亲河哺育着的地区的人们过去怎样生活,现在又是怎样生活……他是写出了一本书,但是,书中只是记载了他的调研情况和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谁会去读这么一本书,这本书会不会对决策者的行为产生一些效果,他都不知道。只是基于一种知识分子的自觉,他去调研,去记录,去思考,去反映。就像我们的支农活动。一直不甚清楚我们的意义,但是就是去体验,去实践,去发现,去关注。

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来看,作者选择的时间,1995年,可以说是很特殊的时间。1995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各方面进行更深入、更广泛变化的转折点。看的时候,我回忆起的是95年的春节,我们举家从广西搬回福建的老家;95年,我们还住在土坯瓦顶的房子里,一大家子在一起住;95年我们周末要到山上捡柴;95年,家门口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被雨水冲得坑坑洼洼、坎坷不平、泥泞不堪;95年,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工厂,没有路灯;95年,村里的小学和民房一样破旧,下雨天还会落雨;95年,镇上只有一个中学,17个村子的孩子到同一个地方上中学;95年,我们的同学基本上都不是独生子女……95年位于东南沿海的家乡,和中原大地上的很多村镇一样。但是,95、96、97年后,中国社会变化的速度之快,让人难以置信。就我的家乡而言,水泥路的铺设、路灯的添置、小洋房的雨后春笋搬拔地而起、小学中学的重建、各种私人办的工厂的兴起、烧柴改为烧煤……几年间,整个镇的面貌几乎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在读《黄河边的中国》的过程中,我一直很好奇的是,作者去过的地方,现在怎样了?变化是不是和我的家乡一样巨大?可以说,95年时候记载的情形对我们来说,已经几乎是上一辈的事情的感觉了,那样的生活,只存在于我们模糊的童年的记忆中及书页里。才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社会的变迁让人瞠目结舌。但不知道那些95年仿佛还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中原大地上的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多少的变化?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书中还记载了几个比较特别的村子的“发迹史”,包括南街村等“四朵金花”。这些村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靠着一个有魄力、有能力的领导人将整个村的人心团结起来,一起选择一种特殊的发展方式,在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下发展经济,获得骄人的成绩,全村共享,令人艳羡。虽然它们的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共同的是,村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领导人物的能力及出名后所带来的正面效应。这样的村子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经济确实起来了,人们的生活确实比周围的村子的好许多,但是,它们的模式不可复制,因为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那么出色的领导人。而它们对它们领导人的高度依赖则会让人担心,一旦它们的领导人下台后,村子还能在原来的轨道上正常、健康、持续地发展吗?

作为支农队员,读这样的书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对农村现状的了解,希望从中能找到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是,书中的资料可以说已经很陈旧了,离我们想了解的农村现状比较遥远;所能借鉴的,是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觉、灵活的调研方法、调研时的认真细心,有所侧重及对调研结果的思考、总结。要想提高自己,光读这么一本书绝对不够,还得再读些相似题材的书,通过对比来提高自己。


黄河边(6)

春天的黄河生气勃勃,细雨绵绵,广阔的黄河披上了轻纱,如烟如雾,如梦如幻。天晴了,黄河碧波荡漾,两岸花红绿柳,让人流连忘。到处鸟语花香。天上风筝飞舞,到处欢声笑语,人们玩耍嬉戏,黄河像一条巨龙奔向远方。

夏天的黄河好似一位火热的小伙子,奔腾不息。两岸的植被郁郁葱葱。树上蝉鸣鸟叫,河边荷花娇艳,荷叶起舞,许多游泳爱好者都慕名而来,投入母亲的怀抱。每到七月份,黄河还会泄洪,它犹如一条脱缰的野马,浩浩荡荡向远方奔去,这时就会有飞鱼的壮观景象。退潮以后黄河留下了肥沃的土地,农民们就行动起来,播种农作物。黄河笑了,它为人们留下了礼物。

秋天的黄河是迷人的。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翻着波浪,一切都规则有序,丰收在望,看!向日葵排着齐刷刷的队伍低着头好像在接受黄河的检阅。看!大豆一个个都面向着黄河,好像在感谢黄河的滋润,同时也欢送着黄河的远去。

冬天的黄河是美丽的。一切都是银妆素裹,黄河像一个亮晶晶的钻石,闪闪发亮。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美丽的白天鹅也被黄河的魅力吸引而来,它们在这里嬉戏、生活、觅食,为家乡又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黄河静静地观望着这一切。

黄河,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各族儿女,滋润着万顷良田,传承着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定能载着中华儿女力挽狂澜,乘胜前进,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