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精编17篇)
水晶年华
2024-03-29 04:20:02
其他
其他

二月二(1)

我平时都住在外婆家,每到星期五的晚上,爸爸、妈妈才来接我回家。那天,我记得是星期四,是我正常上学的日子,可是,外婆一大早就叫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说是让他们晚上来过节。

“过节?”我顺手翻开日历,一看那天是2月26日,便感到有点诧异,“没听说今天是什么节呀!”

外婆微微一笑,说:“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

“我怎么没听说呀!”

“嘻嘻,你看——连二月二是什么节日都不知道,我们家的‘小博士’真够孤陋寡闻了。”外婆扬扬眉毛,显得很得意。

我知道外婆分明是在“报复”我。前些天,外婆看见街上有很多人在卖玫瑰花,就问我那天是什么节。嘻嘻,连情人节都不知道,真够孤陋寡闻了。可是,今天的我却有点尴尬,连“二月二”是什么节日都不知道,让我这个“小博士”怎么在外婆面前立足呢?

那天临上学时,我给外公悄悄留了一个纸条儿,请他上网帮我下载一些关于“二月二”的资料,并且恳求他为我保密——我一定要在外婆那里找回面子。那一天,我听课时有些心不在焉,一直都在想着“二月二”的事儿。

中午,外公偷偷地塞给我一沓打印好的资料,我便关起门来“恶补”。原来,“二月二”在北方称为“春龙节”,在南方称为“踏青节”。据说,“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变成一个民俗节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农业节气有关。根据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所以俗称“龙抬头”。

哈哈,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想,只要我亮出“现买现卖”的关于古代天文学的一点知识,就准能把外婆“镇住”。

吃午饭的时候,我问外婆:“你知道什么叫‘龙抬头’吗?”

外婆还是微微一笑,说:“我外孙子今年小学毕业,而且要考重点初中,这就是‘龙抬头’啊!”

“这是迷信!”我还要继续说点什么,却见外公示意我打住,我就把后面的话咽下去了。外公小声告诉我:“这是民俗,不是迷信。在民俗里,总是寄托着老百姓最殷切的企盼,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我凝神注视着外婆,发现他的眼神里闪动着一种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东西——大概就是外公说的那种“最殷切的企盼”吧?望着慈祥的外婆,我的心里涌动着许许多多的感动。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怎么过“二月二”,不知道外婆会给我们做什么好吃的。我从资料上得知,在“二月二”这一天,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外婆是北方人,会怎么张罗这个节日的伙食呢?

“外婆,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我充满好奇地问。

外婆仍然是微微一笑,说:“保密。”

那天下午的课,我还是听得有些心不在焉。

晚上放学回家,我像猫儿似的悄悄溜进饭厅,只见桌子上摆了满满一盘年糕——好像是从红蜻蜓蛋糕店买来的那种,此外还有几个凉盘儿和一瓶我喜爱的百事可乐。原来“二月二”也没什么特别的呀!

我看见厨房的门欠着一条缝儿,便偷偷地去“侦察”。厨房里,外婆正在把切成薄片的猪头肉往一个大盘里摆。她摆得好精心啊,一片一片的很有顺序,猪鼻子挨着猪鼻子,猪耳朵挨着猪耳朵,摆好之后仍像一个不曾切开的猪头趴在那里。然后,外婆往猪头肉上撒了很多大块的葱花儿和各种佐料,最后放在锅里蒸。

糟透了,真的糟透了!我是从来不吃肥肉的,今天这个节怎么过?

晚上,爸爸、妈妈在桌上对外公、外婆表示感谢,说你们的外孙子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争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一定考上重点初中。

“轮到你说了!”妈妈拉着我的衣袖,“请‘小博士’发表祝酒词!”

我一直看着那盘子肥凛凛的猪头肉发呆,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

“不说就不说吧!”外婆把一大块猪头肉夹在我的碗里,“来,常常外婆的看家菜。”

外公也鼓励我说:“来,快吃吧,这道菜具有美容、健脑的神奇功效。”

在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妈妈四双眼睛的“监督”下,我不得不把那块猪头肉塞到嘴里——说实话,我原本是想趁他们不注意时再吐掉的。没想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后来我竟然大嚼大咽起来,外婆蒸的猪头肉,肥而不腻,入嘴即化,糯嫩可口,那可是相当香啊!

后来,我向外公、外婆敬了酒,感谢他们几年来对我地精心呵护,让我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我没有勇气卖弄关于古代天文学的那一点点知识,只是说,“二月二”是民俗,不是迷信;民俗是大海,我们永远都不能完全读懂它。我还发自内心地说,外公、外婆懂得的东西就是比我多,我要永远向他们学习。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过“二月二”,我希望以后年年到外婆家去过“二月二”。我将带着最美好的人生体验,去热爱外公、外婆。我一定会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多的东西,作为我生活与奋斗的力量。我会永远记住——外婆家的“二月二”。

你可能也喜欢: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踏青二月二民间传说


二月二(2)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汉族也拥有着众多的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不仅叫“龙抬头”,还有另一个名称叫“春龙节”。关于这个传统节日还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不论男女,都留着长发。有一个理发师,技艺过人,经过他打理的头发很柔、很亮,乌黑浓密。由于正月是新年的开始,大家为了能讨个好兆头,纷纷去他那里理发。

而他的舅舅也是个理发师,但是技术不如他。舅舅看着自己日渐惨淡的生意,心中不由得对外甥升起怨恨。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舅舅将外甥杀害。理发师因为执念太深,灵魂得不到超度,把自己的舅舅杀死以后,还把所有来理发人的舅舅也杀了。因此大家都不敢去理发了,并且村子里开始流传“正月理发死舅舅”的魔咒。

一个月后的一天,巡游路过的龙神发现了这里的情况,破除了“正月理发死舅”的魔咒,这天正是二月初二。

从此,人们都在二初二这天理发,以表对龙神的尊敬。在这天,人们会把吃饺子叫做吃“龙耳”,吃米饭叫做吃“龙子”,吃馄饨叫做吃“龙眼”,吃面条叫做吃“龙须”,吃春饼叫做吃“龙鳞”。

还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因此,农村家家户户会在房前屋后,用青灰围成大大小小的圆形,俗称“围仓”。

在我的家乡,二月初二之前不许剪头,凡是有舅舅的人,都要一直把头发留着,等到二月初二这天或者以后再剪。二月二这天,涡阳所有理发店都热闹极了,每家理发店门口都排着长龙似的队伍,而且这天剪头的价格也会涨哦!

我们这里有的小男孩会留辫子,会选择二月初二这天给男孩子剃辫子,大摆宴席,来参加宴席的大人们都会给礼金。如果孩子有舅舅,就会把剪掉的辫子分给舅舅,然后舅舅要给孩子包个大大的红包。这时的孩子、长辈以及亲戚朋友都高兴极了,人人处处都沉醉在欢乐之中。

家乡的二月二真是有趣、热闹!


二月二(3)

2008年3月9日星期日晴

今天一大早,爸爸说:“淇淇,我们去理发。”我说:“为什么呢?”爸爸说:“去了,你就知道了。”

理发馆里的人可真多呀!排成长长的队伍,真像一条龙啊。哦,说起“龙”,我突然想到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怪不得爸爸让我来理发。

耶----我龙抬头了!


二月二(4)

二月二,龙抬头

我的家乡——北京,是个繁华的大城市,可虽说是大城市,却还保留着乡村的习俗。

说到北京的老习俗,那可多了去了,什么清明节踏青,八月十五吃月饼,端午节赛龙舟,破五晚上吃饺子……可我认为最有文化特色的还要数二月二了!

二月二,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地区。此节风俗活动较多,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因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二日,故称二月二。当时及其后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相问遗,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动。元费写著的《岁华纪丽谱》当中就记载着:明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

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二月二日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在我们北京这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蔬菜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此外,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而且各地都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如食用面条叫“吃龙须”《吉林》、“挑龙头”《河北》,吃水饺叫“吃龙耳”《吉林》、“吃龙角”《河北》、“按龙眼”《内蒙古》、“吃龙牙”《北京》等。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还有一种,名曰“太阳糕”,是用来祭太阳神的。民间有在二月初一这天祭太阳神的习惯,后将土地神的生日也纳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称中和节。《燕京岁时记》记载:“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这种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鸡是太阳的象征,鸡鸣,则太阳升矣。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欢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驴打滚”是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还有一些北方地区还会食用猪耳朵、猪蹄来庆祝二月二。

此外此俗唐代已有记载,可见它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关于“二月二”,还有许多的诗歌呢!如白居易《二月二日》诗:“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如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韧郡人游赏散四郊。”等等。

“过二月二的美食,风俗,以及诗歌可真多呀!”我不经感叹道。这时吃饭的时间到了,我又看到了我的弟弟,咦?弟弟怎么剃头了呢?难道这就是剃龙头?对,一定是,那么过一会我们是不是还要说“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呢?真有趣!看着我面前的春饼,它色泽金黄,上面还有一个个扁平的,大小不一的“小金豆”,再看看配菜,有的绿,有的黄,有的红,有的白,真是五花八门!在把它们卷起来,咬上一口,真是美味极了!我想,这就是城市人的“农村心”吧!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是在繁华的北京,你依然可以看见那朴素,质朴,还保留着那些民风民俗的北京,我想这就是北京的魅力吧!

你可能也喜欢: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踏青 二月二民间传说


二月二(5)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的节日”。这是为什么呢?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二月二,龙抬头。”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有的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总之,各种各样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的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二月二(6)

农历二月初二,是一个“龙抬头”的日子。爸爸告诉我:“天上主管风雨的龙在睡了一个大觉后,会在这一天醒来,而人们会在这一天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今年风调雨顺”果然这连续好几天都是细雨绵绵的。

傍晚我们一家就赶去云溪村看龙灯,到了那里,远远就看到村子场地那儿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场地中内盘着一条很长很长的板凳龙,我猜该有两百米了吧,巨大的龙头都有我两人高了呢。随着两声鞭炮响,巨龙就舞动了起来,龙头引着龙身在场地里来加穿梭,真的像活龙一样在天空中腾云驾雾。巨龙盘旋了十几圈后,穿过小桥,沿河而上,长长的龙身一字排开,龙身上的灯光倒映在河水中,仿佛河里也有一条长长的龙在水里游走。两条龙相伴而游,真是太精彩了。

河中,还漂着一艘漂亮的龙船,整个船身透着明明亮的光芒,我还幸运地上了一会儿龙船呢,你羡慕吗?这可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漂亮的板凳灯和龙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浙江金华武义县武义县实验小学二年级:口口石页


二月二(7)

在我们富饶的清徐县城里,有一个在万物复苏之际,东方苍龙初露头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的节日”。这是为什么呢?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二月二,龙抬头。”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有的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总之,各种各样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的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二月二(8)

“快起床啦,时间不早了!”妈妈轻轻推开房门,对着床上的我扯着嗓子大喊道。我用双手捂住耳朵,闭着眼睛:“哎呀,妈妈,还早着呢,让我再睡一会儿……”说着,我便把头缩进暖和的被窝里。“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妈妈要带你去剪头发,不然再过一会儿,人怕是就多起来了!” “哦……”我迷迷糊糊地揉着眼睛说道。洗漱过后,妈妈便带我去了理发店。

走进店内,十几位技艺高超的理发师正麻利地为各自的顾客剪着不同的发型:有长发及腰的,有短发齐肩的,有卷发,也有直发……各式各样,好看极了!再望望旁边的椅子上还坐着许多等待理发的人。我看了看时间,天呐,这才早上8点,人就已经这么多了,看来想剪头发,还得等上一段时间了。理发店里的声音十分嘈杂:吹风机的隆隆声,人们的谈话声,脚步声等不绝于耳,奏响了一段震耳欲聋的交响乐曲。我抬头望着前方“黑压压”的人群,心想:这可真是稀奇!平时理发店也没这么多人啊,为什么今天却“人山人海”,难不成大家都心有灵犀,全选在今天剪头发吗?于是,我便把我的疑问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对我解释了其中的奥秘所在。

原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传说,古时候武则天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可人间长期无雨,让田地河流都干涸了,百姓难以生存。龙王不忍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给人间降雨,玉帝知道后,将龙王压在了大山下面,百姓为了报答龙王的救命之恩,就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同时向玉帝祈祷,最终感动了玉帝,在二月初二这天将龙王释放,并让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于是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我国民间在这天有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肉等习俗,其中,在这一天理发叫做“剃龙头”,这预示着一年有好的开始,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剪完头发后,我不禁心想:这个节日可真奇妙,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传统习俗的重视与尊重,还寄托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月二(9)

我国民间传说,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此后,地上的雨水会增多,民间就成这一天是“春龙节”。关于这个节日,民间有这样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太子,就缺一个龙女。龙王很想再有个公主,以为那时候的人都觉得儿女双全才是幸福的事,东海龙王也不例外。

不久,东海龙王的心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就给了龙母一颗仙丹吃。没过多久,龙母就再次怀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龙母分娩了,果然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东海龙王这才兴高采烈起来。

小公主一天天长大了,每天东看着龙宫的五光十色,珠光宝气,她觉得厌倦极了,就渴望去人间寻求真正的幸福。当母亲的当然知道女儿的心思,龙母就劝公主说:“乖女儿啊,咱们龙宫里生活如此幸福,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你为什么想要去人间呢?”可是公主已经下定决心去人间看看,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知道即使挽留,女儿也不会留下的,值得悄悄把她送出龙宫,还给她佩带了一个锦囊。龙公主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母亲,离开东海,飞过了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一座大山下,扶危济困,帮助了好多贫困的穷人。最后嫁给了一个人间的青年小伙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时龙宫却乱成了一锅粥,龙王知道女儿出走的事情后,非常恼怒,天天发脾气,搞得身边的人心惊胆战,他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龙母没法出宫,有天天想念女儿,所以每到阴历二月初二那天,龙母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朝着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龙母的哭声变成了雷声,留下的眼泪化作了春雨。

从此,每到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天上的雨水就特别多。


二月二(10)

到了二月二,理发店不论大大小小,全部都生意非常火爆。因为这一天,根据习俗,男孩子们要理发,女孩子们要修头。

自从过了今天中午,班上男同学的脑袋一起变的“光溜溜”的了。(其实也不完全光。)我先看到了陈冲,我一见到他,我就说:“陈冲,我爱你……的脑袋!”这句话逗乐了许多人。之后,我每见到一个剃过头的男同学,我都会说这句话。

二月二真好玩。


二月二(11)

不知道还有没有同学知道“二月二,龙抬头”这个旧习俗啦,因为二月二是春季农耕的重要时期,人们期望着“龙抬头,天下雨”,所以在二月二就有这样独特的习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关于二月二的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二月二的日记1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今天要敬龙祈雨,让老天今年风调雨顺,保丰收。还有“二月二,剃龙头,鸿运当头”的说法,放学回来,发现一路上的理发店家家生意兴隆,好多人在等着“剃龙头”。

关于二月二的日记2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我们这里的习俗是吃炒豆。虽然我不知道这是怎样演变而来的,也不知道说法。我只知道现在发展的不只是吃豆子,还有:炒棋子、炒地瓜干、炒栗子等等。好吃的太多了。

我们这里还讲究“龙抬头”这天理发,叫人一年生龙活虎有精神。中午妈妈给我和弟弟都理了发。妈妈显然不迷信,她仅仅是希望我和弟弟健康成长。

晚上我们又去奶奶家吃了饭,过了一个快乐的二月二。

关于二月二的日记3

今天是农历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或挑菜节。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在这一天,我们这里有吃“吃龙耳”的习惯,“龙耳”就是饺子,中午我们在奶奶家吃了香喷喷的饺子。下午,我又去理发店理了发。“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希望这我一年里都鸿运当头,顺风顺水!

你们今天都“吃龙耳,理龙头”了吗?


二月二(12)

姥姥姥爷住在安徽,这次寒假,由于疫情的影响,我“破天荒”地在那里住到了二月二之后。

我有两年没有回姥姥家了。只记得姥姥家有许多十分奇特的节日、习俗,我在其他地方从未听说过。这不,元宵节的时候,当爸爸发来微信问我吃汤圆没,姥姥准备的却是一锅布袋。当地称之为布袋,这是一种用面食包着芥菜、黄豆的食物,姥姥说吃了布袋新年定会丰收。

奇特的节日、习俗有很多,但我最为陌生的是二月二的传统食物。

二月二的前几天,我总是听见妈妈和姥姥在讨论一种野菜,我不知道它的学名,姥姥地道的方言也令我找不到合适的汉字来形容它。只有“赖巴棵”听起来稍微匹配一些。

我从未听过这种奇怪的菜。

那段时间姥姥进经常在村里晃荡,而妈妈每次责备姥姥疫情期间随意出门时,姥姥总有正当理由:“挖不到赖巴棵,你二月二吃什么?”

一天晚饭过后,我和妈妈出门散步,姥姥非要跟着一路走,一路低头寻找着什么,我问她在看什么,她说看看有没有赖巴棵。我实在是好奇,就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妈妈解释说,这边有个节气,是二月二。姥姥应和:“二月二,龙抬头。”我问:“所以这和那些野菜有什么关系?”妈妈说:“二月二要吃煎饼,用巴棵煎。过了二月二,这菜就苦了。”“长什么样?”我问。“咱院里有啊,你没见过没?”姥姥说。妈妈想起来了点什么,对姥姥说:“对呀,咱院里有!”姥姥说那点儿哪够。

可是姥姥最终也没有找到赖巴棵,村里其他人“先下手为强”了。

二月二那天早晨,姥姥早早地把菜洗好,妈妈烙了煎饼。第一张给了姥爷,姥爷抱怨菜放少了,说放少了没有味道。

我问是什么味道,姥爷说有点苦,“解毒的”,他补充道。

姥姥插了一句:“茉,你小时候吃过,忘啦?你还说好吃。”

我真是一点儿都不记得,那得我多小的时候,我心想。

姥姥开始给我普及我小时候的各种事,有糗事也有好事。

我听着姥姥唠嗑,可那些记忆我却如何也抓不回来了。

今年的二月二,竟成了我对这个节气的“初印象”。但它最终也会变成记忆,随着奇怪的“赖巴棵”,随着姥姥的乡音。但希望这一次,我不会让记忆溜走了。

姥姥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我夹了一张煎饼边吃边听。

我记住了赖巴棵的味道,有点苦,但会回甘。


二月二(13)

“公差告退退无休,添载私营拼老秋。汗马加鞭催望眼,云龙祈雨盼抬头。”每年农历二月二日,都有一个传统节日——青龙节,俗称“二月二,龙抬头”,在我们家乡一直流传一句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所以我们都叫这个节日为“二月二,龙抬头”。但在现在繁华热闹的大城市里,也许很多人都忘了这个传统节日,只记得春节、端午节等家喻户晓的大型节日。但在我的家乡河南,在那天可是有着堪比春节的热闹气氛呢!下面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在我只能依稀记事的时候,姥姥曾经给我讲过“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她跟我说:“在古时候啊,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玉帝给龙王下令,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青龙很善良,偷偷给人间降了场雨,不慎被玉帝压在大山下,并用石碑告知天下,青龙触犯天规,除非金豆开花,否则不得重回天庭。而百姓们看到青龙因为降雨受罪,于是,他们将家里的黄豆和玉米放到锅里爆炒,炒好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摆上了桌子。龙王得知人间家家户户供金豆,将青龙招回。此时,豆大的雨点再次倾盆而下,百姓乐开了花。从此村里也是五谷丰登。”在当时,我不能听懂姥姥的话是什么意思,只能听懂几句话,但我对这个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长大之后,慢慢的也了解了这个节日。

小时候,每当赶上二月二这天,我都能回到家乡。长辈们告诉我了许多有趣的习俗像理龙头、祭祀龙神等。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吃龙食”了,在那天,吃饺子叫做吃龙耳,蒸馍叫做蒸龙蛋,吃混沌叫做吃龙眼,十分有趣!我和我家乡的小伙伴们一起,学着大人,有模有样地祭祀“龙身”。大家在一起吃饭,聊天,一点也不亚于除夕般热闹非凡。不远处,馍的香味四溢,一会就传来一声吆喝“蒸龙蛋好喽”我还有些纳闷,龙蛋是什么?哦!对了,不就是蒸馍吗!我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拿起五颜六色的蒸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最重要的习俗压轴出场——炒黄豆。虽然大家可能认为黄豆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尝一尝传统的炒黄豆你一定会大吃一惊的!看着大人们炒着,不禁让我们垂涎欲滴。热闹的一天,就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各式各样的节日数不胜数,却各有各的特点。我的家乡的青龙节就是如此热闹有趣,虽然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节日,但是依旧能让我十分快乐,我喜欢这个节日!


二月二(14)

农历二月初二,是一个“龙抬头”的日子。爸爸告诉我:“天上主管风雨的.龙在睡了一个大觉后,会在这一天醒来,而人们会在这一天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今年风调雨顺”。果然这连续好几天都是细雨绵绵的。

傍晚我们一家就赶去云溪村看龙灯,到了那里,远远就看到村子场地那儿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场地中内盘着一条很长很长的板凳龙,我猜该有两百米了吧,巨大的龙头都有我两人高了呢。随着两声鞭炮响,巨龙就舞动了起来,龙头引着龙身在场地里来加穿梭,真的像活龙一样在天空中腾云驾雾。巨龙盘旋了十几圈后,穿过小桥,沿河而上,长长的龙身一字排开,龙身上的灯光倒映在河水中,仿佛河里也有一条长长的龙在水里游走。两条龙相伴而游,真是太精彩了。

河中,还漂着一艘漂亮的龙船,整个船身透着明明亮的光芒,我还幸运地上了一会儿龙船呢,你羡慕吗?这可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漂亮的板凳灯和龙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浙江金华武义县武义县实验小学二年级:口口石页


二月二(15)

长达一个月的元宵“狂欢节”落下帷幕,莆田也迎来了“二月二”。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照这里的老规矩,商家都要备礼祭神“做牙”。

一大早,店铺前都摆了张桌子,上面放着各种美食,花花绿绿,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都是要祭拜龙王的,除祭拜完后,其他时间不准碰这些东西,不然就是对龙王的不敬。一到时辰,就可以烧香了。我捧着香,将这所有的心愿都跟它说了罢,小心翼翼地插在香炉里,燃起贡银火灭后,才能享受美味,每逢这个时候,小孩子最高兴,可以打打牙祭。

祭拜完后,会有“抢红豆丸”仪式。一箩箩的.豆腐丸,摆满了整个院子,想想就壮观。特别是“福首”家里,起夜做的丸子是来供村民抢得。这是由一位青年举着豆腐丸,男女老少都前去抢,没几下,整个院子里就剩箩筐了。抢红豆腐丸,不在于谁抢得多,而是讨个好兆头,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事业红火。抢回来的豆腐丸,是要在当天煮着吃的,别提味道有多美了。

不仅有鲜美的豆丸吃,家家户户还要用大米、芥菜、肉丝、海蛎、炸豆腐等煮菜饭,回味无穷,每个人都能吃几大碗,连一滴汁儿也不给你剩在锅内。民间认为在二月初二吃这种菜粥,可以洁身健肤,免生疥疮。

一到晚上,孩子们难免有些悲伤,盼望的日子即将要过去了。就这样,“二月二”在吃吃喝喝中来到,又在吃吃喝喝中离去。


二月二(16)

二月二,龙抬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天上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这天过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是五谷丰登的象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特点,每个地区的人们都会做不同的事。就说说我的乡下老家——商丘睢县的人们都是怎样过的吧!

听妈妈说,在每个家庭中,只要有生肖是龙或蛇(蛇是小龙)的人那么每个人都不能动刀动剪子,连缝衣针也不能动,以免伤了龙身,给家中带来霉运。为了防止家里人误伤龙身,大姨在前一天晚上特别把家里所有的刀具都收到了一起,锁到了一个连苍蝇都飞不进去的柜子里。那么你可能会问你听了食物怎么办呢?总不能都点外卖吧。在前一天晚上,家人们都开始准备“二月二”的食材,所有的.要切的东西都要提前切好,要削成丝的也要提前准备。如果有什么菜没有切,到了第二天就很尴尬了。

在以前,村子里的人们都用自己家里做饭的柴火烧成的灰(草木灰)围在粮仓旁边,在粮仓中心放一些五谷杂粮,盼望龙王给家中带来好运,在新一年中风调雨顺,让粮食有个好收成,“大仓满,小仓流”。在这之后,村里人经常会吃一些“龙食”。比如,水饺被称为“龙耳”,春饼被称为“龙鳞”,面条则是“龙须”,米饭是“龙子”。还有“龙眼”——馄饨。谁要是谁吃了,就算是“小龙”了。村里人把龙“吃”了,是不是很有趣呢?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天的民俗文化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农村里也不一定能见到。不过,“龙抬头”这一天的核心还没有变,还是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节日。


二月二(17)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不一样的二月二习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作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二月二龙抬头作为古代民俗的一种节日,如今已经基本上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龙的崇拜、“龙抬头”在古天文学上的唯物解释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价值的。

农历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名叫“龙抬头”,也称“龙头节”。“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

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间加“龙”字,叫剃“龙”头,以区别其它时间的剃头,还有些女孩选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长们选此日送孩子们人学读书。“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儿”。

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同时还有“出嫁的闺女正月不能看娘家的灯,看了娘家的灯死公公”的迷信说法,因而正月出嫁的女儿不准回娘家。一个多月的时间,闺女想娘,娘想闺女,所以到了二月二,不仅已经出了正月,而且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蛤无处藏”。这天,用过年祭祀剩下来的蜡烛点着,照房梁和墙壁,以驱灭害虫。另外,在这天,孩子们用筷子敲干瓢,边敲边说:“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用筷子敲酒盅说:“二月二,敲酒盅,十窝老鼠九窝空”,以此来驱鼠灭鼠。

用白纸条书写“二月二,诸虫蚂蚁直入地”的“蜒蛐榜”,其中“诸虫蚂蚁直入地”要倒书,然后将其贴在桌腿或床脚上,以避虫蚁。“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用青灰画粮囤或粮仓,或在门前用青灰画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大圆接小圆,祈祷丰收,这又是民间一俗。

二月二,有的还有吃食除夕锅巴和妇女忌用针线的习俗。据说龙抬头时动针线,会伤害龙的眼睛。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建国后此俗逐渐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