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质疑的作文(汇编8篇)
与往事干杯
2023-11-26 02:58:03
初三
其它

敢于质疑的作文(1)

那些著名的科学家所说的话都被人们视为真理,但我们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理;老师们所传授的知识都被孩子们视为无可争议的知识,但他们也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正的知识。

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的速度要快。世世代代的学者都接受这个论断,坚信不疑。但年轻的伽里略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是荒唐的。如果没有空气的摩擦阻力,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的速度相同。伽里略就是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证明这个理论的。他在斜塔上同时丢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铁的。站在塔下的千百观众亲眼看到两个球在同一时刻落地,都惊讶不已。

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才被推翻,难道这期间就没有其他科学家站出来勇敢地质疑吗?是的,从那以后人们都只在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他的所有思想都被尊为不可怀疑的真理。不敢于怀疑“真理”的人都是在死学,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

当今社会,似乎各种知识都已经完全下了定论,而我们只要去记去背就行了,那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去质疑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在一本古代数学书中,出现‘圆一周三的'定论’.也就是直径为一的圆周长为三这个‘权威’定理一直被使用了七百多年,也没有人质疑,似乎这便是完美的答案。但是数学家祖冲之却质疑了这个观点,因为生活中有太多实例与此不同了。但人们总说,也许是出了一点误差也说不定,这可是书上权威的答案。祖冲之通过‘割圆法’经过了一个个日日夜夜,他终于得出了π等于3.1415926---3.1415927之间,打破了权威,起初不相信他的那些‘专家’们也都服气了,祖冲之因质疑而打破了权威。

只有学会了质疑权威,这个世界才会飞速进步,如果牛顿没有质疑毕达哥拉斯定理,物理学又怎会上一个台阶;如果哥白尼没有质疑‘地心说’又怎么会有后来天文学的突飞猛进;如果没有人质疑神佛妖魔,也许现在人们仍愚昧无知。

所以说质疑可以打开包裹着真理的层层迷雾,带人们走向真理。不要认为教材是‘权威定论’,老师讲的都是‘金口玉言’,我们不但要学会听讲,更要学会用大脑去分析和思考,我们需要拥有敢于质疑权威的这种可贵的精神,不要认为这是件很可怕的事,冯骥才先生还不是因为马蜂蜇人后不会死这件事向一位中学生感谢吗?

所以,请发挥出你的能力,勇敢质疑吧,这不光是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根本想不到可以质疑的地方呢?那只能说明不善于思考,或是勇气不够。

华罗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他的学生:

一个袋子里放着一些东西,如果我们伸手去摸,第一次,从中摸出一个乒乓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还是摸出了乒乓球,于是我们会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全是乒乓球。

当我们再继续摸到第六次时,摸出了一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球,那么我们判断,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一些一样大小的球吧。

当我们继续摸,第七次,摸出了一个小木球,我们就会想,这里面装的是一些球吧。

可是,如果我们再继续摸下去呢?没人知道还会摸出些什么。

所以,不要想当然地让已经知道的事情成为你推断未知的障碍。同样,也不要让一切已经知道的事情,一切权威已做出的定论,成为你思考未知事情的障碍。

一个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爸爸说:“是爱迪生。”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故事中的“爸爸”就是权威。

大家都认为,权威之所以成为权威,肯定是在某一领域经验丰富,非常精通,但权威也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有权威在,自己就不去作判断。某些时候,你可能是对的,权威可能是错的,关键看你自己是否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有个刚刚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来到一家大医院实习。一天,医院接收了一个转院的生命垂危的病人。医院马上安排抢救,这位实习护士被安排做一位外科手术专家的助手,这位专家也是该院的院长。

复杂的手术进行了近十个小时,终于快结束了,只剩下最后一道程序——缝合。这时,那个实习护士突然严肃地对院长说:“院长,我们用了10块纱布,可是您只取出了9块,要不要再检查一下?”

院长看了她一眼,但是没有理睬她的话,说道:“继续,准备缝合!”

这位实习护士满脸的不解,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她又继续说道:“做医生要对病人负责任,你们不能这样做!在找到第十块纱布之前,不能缝合!”

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这个不过是个实习生的小护士,这时,一直表现得很冷漠的院长微笑了一下,举起了左手,里面拿着一块纱布。他说:“第十块纱布在我手里,别担心,缝合吧!”

手术结束后,院长决定让小护士留在医院成为一名正式员工。原来,他那天是故意要看一下现场的工作人员究竟有没有职业道德和认真对待工作的品质。

小姑娘当然知道自己是对的,别的医护人员也知道。可是顶撞权威需要一定的勇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别人不肯出声的原因。

什么时候都不应该盲从权威。当权威出现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

对于二十多岁的你来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那些年龄比你大、资历比你老的人都是所谓的“权威”,你自然应该尊重他们丰富的经验,但你不该盲从他们的一切结论。在你的奋斗之旅中,要时时提醒自己不断地提出疑问,找出矛盾,然后再去解决这些问题、矛盾,这对你将会大有裨益。


敢于质疑的作文(2)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在一间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认真地抄着黑板上的笔记,聆听着老师的话语。教室里,老师的声音在回荡,同学们抄写笔记的“沙沙”声和粉笔与黑板摩擦出的“咔咔”声相映成趣。

“好了,下课吧,检查完笔记的就回家了。”同学们疲惫的心立马解放了,争先恐后地奔向讲台。我却为今天讲的一道题而犯困,埋头苦思。同学们的噪声阵阵传入耳中,我于是堵着耳朵,继续思考。

同学一个个走出了教室,只有老师还在整理讲义。

在实在是无法理解这道题的情况下,我的疑惑又加深了:为什么同学们都没有质疑,莫非是我错了?老师讲的,怎么会错?一个个问题困扰着我,疲倦和饥饿也折磨着我。最后,我坚定了,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勾起我的睡意之前,向老师求助。

我向老师说起了我的困惑,老师依旧埋头备着他的课,整理讲义:“你说说你的看法。”我有些畏惧但还是说了。老师终于抬起头来,面露喜色:“恭喜你,你是对的。”

什么?在我半信半疑的心情下,老师道出真相,这个题是他故意讲错的,就是想考察同学们的听课质量。“原来,老师真是在考验我们。”我大吃一惊。老师又说,常问学生们有问题吗,却得到的是“没问题”这个一贯的回答,他感叹,现在的质疑精神正逐渐走下坡路。

我的一个同学,在一道题的答案位写上了无解,竟正确了,原因是此题有误。我便深受启发,也敢写无解了。以前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遭教会挤压,下场凄凉,后人却证明其正确性;伽利略质疑“圣者”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比萨斜塔亲自进行实验,最终得到真理。有时候,追求真理的路需经过一道槛,那就是质疑真理,但许多人没有勇气,终停滞在此。阅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只有质疑权威,才能成为权威。问,成了必不可少的步骤。

只有敢于质疑,有“敢写无解”的精神和勇气,才能抵达真理。


敢于质疑的作文(3)

其实以前我也和世人一样不经过大脑只会跟着一起附和,但是直到……

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在上数学课。老师正在讲台上津津有味的讲着,同学们也在下面努力的接收着老师传授的知识。讲完课后,老师便叫我们做一道“算术题”,我在下面认真的算着。后来老师又抽了两名同学上讲台去做。我信誓旦旦的肯定自己的和同学的是一样的答案。但是一个人越肯定的东西越是出乎意料,我的答案和同学都不一样,我看着老师在黑板上打了两个大大的红勾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看黑板上的答案有看看自己的答案。我又埋头在纸上又算了一遍,还是我原来的答案。我一边想老师是权威怎么可能错呢?但是一边又想……

我想了一会儿,心里还是觉得不甘。我拿着自己的答案与黑板上的答案相对。“这步是对的,这也是对的,这……哦,原来这里错了”我说着,脸上便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我虽然知道这答案不对,但我又不敢指出。我想了想,最后决定还是指出。于是,我举起了我的小手。老师看见了,抽我起来,我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解析及方法。老师看了看,便拍手叫好“你们之中终于有人发现了,哈哈还以为你们……”

经过这件事后,我从一个只会随着别人附和的人,变成了一个会自己思考,会自己质疑的人了。敢于质疑,使我成长!


敢于质疑的作文(4)

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的速度要快。世世代代的学者都接受这个论断,坚信不疑。但年轻的伽里略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是荒唐的。如果没有空气的摩擦阻力,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的速度相同。伽里略就是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证明这个理论的。他在斜塔上同时丢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铁的。站在塔下的千百观众亲眼看到两个球在同一时刻落地,都惊讶不已。

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才被推翻,难道这期间就没有其他科学家站出来勇敢地质疑吗?是的,从那以后人们都只在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他的所有思想都被尊为不可怀疑的真理。不敢于怀疑“真理”的人都是在死学,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

当今社会,似乎各种知识都已经完全下了定论,而我们只要去记去背就行了,那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去质疑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在一本古代数学书中,出现‘圆一周三的定论’.也就是直径为一的圆周长为三这个‘权威’定理一直被使用了七百多年,也没有人质疑,似乎这便是完美的答案。但是数学家祖冲之却质疑了这个观点,因为生活中有太多实例与此不同了。但人们总说,也许是出了一点误差也说不定,这可是书上权威的答案。祖冲之通过‘割圆法’经过了一个个日日夜夜,他终于得出了π等于3.1415926---3.1415927之间,打破了权威,起初不相信他的那些‘专家’们也都服气了,祖冲之因质疑而打破了权威。

只有学会了质疑权威,这个世界才会飞速进步,如果牛顿没有质疑毕达哥拉斯定理,物理学又怎会上一个台阶;如果哥白尼没有质疑‘地心说’又怎么会有后来天文学的突飞猛进;如果没有人质疑神佛妖魔,也许现在人们仍愚昧无知。

所以说质疑可以打开包裹着真理的层层迷雾,带人们走向真理。不要认为教材是‘权威定论’,老师讲的都是‘金口玉言’,我们不但要学会听讲,更要学会用大脑去分析和思考,我们需要拥有敢于质疑权威的这种可贵的精神,不要认为这是件很可怕的事,冯骥才先生还不是因为马蜂蜇人后不会死这件事向一位中学生感谢吗?

所以,请发挥出你的能力,勇敢质疑吧,这不光是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根本想不到可以质疑的地方呢?那只能说明不善于思考,或是勇气不够。

华罗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他的学生:

一个袋子里放着一些东西,如果我们伸手去摸,第一次,从中摸出一个乒乓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还是摸出了乒乓球,于是我们会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全是乒乓球。

当我们再继续摸到第六次时,摸出了一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球,那么我们判断,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一些一样大小的球吧。

当我们继续摸,第七次,摸出了一个小木球,我们就会想,这里面装的是一些球吧。

可是,如果我们再继续摸下去呢?没人知道还会摸出些什么。


敢于质疑的作文(5)

想到当时在场的人一脸惊愕的表情,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上课不要开小差,尤其这次没考起来的同学。”我低了低头,老师不是正在讲我吗?不过伽利略真的很棒,他只是一个学生,却敢质疑权威。

“同学们看这道题目,电动车在匀速行驶时,电能是不会转化为动能的……”咦!这道题目我就想不明白了,如果电能不转化为动能的话,那电动车不是就一直不会耗电了吗?那不就永远都不用充电了吗?这怎么可能呢?

忽然想到小时候的一件事:爸爸骑着电动车叫我回家。他开的很慢。我很不耐烦地问“你怎么开的那么慢呀,电动车没电了吗?”爸爸回答我说“是啊,开的慢一点电,消耗的慢一电点嘛!”

咦?他们那么多年的生活经验也应该不会有错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忽然想像伽利略那样举手问老师,但是不是太丢脸了?

保险起见,我先问问我的同桌:“诶,这道题目的电脑为什么不变啊!”同桌低着头小声的和我说:“我不清楚啊!但是做了这么多年的学生,直觉告诉我电能就是不变”唔,其实不止我一个不懂啊!

这时我的心里似乎有个小人鼓励我:“快啊!举手问啊!”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我赶忙拿着试卷问老师,老师笑了笑:“这个问的好。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电能是转化为摩擦的热能,但这里说不计摩擦阻力,所以不会消耗……”

老师走时还不忘拍拍我的肩膀说:“下次要多问啊!”

哈哈,这感觉真好。


敢于质疑的作文(6)

青蛙的反击,令教授哑口无言,是呀,即使是井底之蛙,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人类呢!

第一位向上帝叫板的人

基督教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由上帝一手创造的。在古代的欧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教会在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但就有这么一位先生宁愿承认自己是猴子变成的,也不愿和上帝攀亲戚。为此,他还特意写了一本叫做《物种起源》的书,教会不乐意了,开始向他施加压力,在真理面前,他没有退却,坚守自己的立场。他就是达尔文,正是他的坚持,才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摆脱了上帝的束缚。

第一个坚持日心说的人

同样在欧洲,也教会严密禁锢的中世纪,布鲁诺,这位杰出的天文学家,竟然大胆宣布——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在当时那个时代,谁也公然挑战上帝的权威呢?连布鲁诺的老师哥白尼都保持了沉默。年轻的布鲁诺被当做异端活活烧死,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真理,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无知的世人。

纵观历史长河,像达尔文、布鲁诺、麦哲伦这样敢于质疑,不畏强权,坚持真我的人还有很多,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真理和正义才得以战胜谬误和邪恶,社会才得以进步和发展。让我们学习这些勇士和殉道者的精神,高举敢于质疑的火把,照亮未来的探索之途!


敢于质疑的作文(7)

伽利略质疑权威,终得正确结论。

亚力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由于这一论断符合常识,以至于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被人们奉为经典。后来,意大利青年学者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经过数百次的实验证明了重物与轻物下落的同样快,从而纠正了绵延两千年的错误。如果伽利略没有敢于向权威挑战,那么人类绵延两千年的错误还能被及时纠正吗?伽利略还能被世人所敬仰吗?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在我们怀疑一件事时,要敢于去质疑权威,这样才能得到真理。

博尔质疑权威,终获诺贝尔奖。

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年轻时就提出了量子论,但权威们却否定了波尔的理论,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他敢于质疑权威。为了寻找理论根据,他做了大量实验,后来他的观点被证实并因此获诺贝尔奖。如果波尔在被权威否定时没有勇于质疑,那么他还会证实量子论吗?他还会获得诺贝尔奖吗?当我们的观点被权威否定时,要勇于证实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钟南山质疑权威,终成科学院院士。

当非典肆虐时,人们普遍认为是衣原体病毒引起的,但钟南山却敢于质疑,认为是冠状病毒引起的,经过大量的研究实验证明了终南山是正确的,并因此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如果在面对众多人的普遍想法时钟南山没有提出质疑,那么还将会有多少人因非典而死?终南山还会成为科学院院士吗?在我们面对多数意见时,也要敢于质疑,这样才能铸就成功。

敢于质疑是一种智慧,可以活出自己的价值。哥白尼敢于质疑地心说,终于破天圆地方的说法;瓦特敢于质疑,终于改良蒸汽机;华罗庚敢于质疑世界顶尖疑难,终成著名数学家。

质疑是寒风瑟瑟中傲然绽放的秋菊;质疑是波涛汹涌中百折不回的劲帆;质疑是炎炎烈日下蓬勃生长的野草。质疑是事业成功的法宝,让我们张开质疑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敢于质疑的作文(8)

我终于登上了比萨斜塔的塔顶,塔顶倾斜出一个优美的角度,我感觉自己似乎要像一滩水,从塔顶浇灌而下,扑进围观的黑压压的人群中。

“快滚下来吧,亚里士多德永远是正确的!”我听见塔下有人这样叫喊着。

“别玷污了我们的神塔,神不容许你这样愚蠢的人站在上面。”又一声尖锐的嘲讽。

“你只是一个年轻人,亚里士多德可比你有智慧多了。”

“滚下来!”

“滚下来!”

……

从一开始的各自议论纷纷,到现在人群一齐叫喊着让我滚下去,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我的思绪却像过了几个世纪。我发自内心怜悯着塔下的人群,他们同大部分人类一样,依旧执着于1720xx年前那个老学者未经实验就妄下的定论,他们从未想过要动动神给他们的脑子,用一用他们的双手,来证实这个定论。

但现在,我要用实验来否定亚里士多德,否定控制人们1700多年的思想,给科学带来一个新的高度。

“各位,请安静一下,听我说。”我尽量使我的声音保持平稳,不那么暴露我激动的心情。

“好吧,让我来听听这只猴子能说出什么。”

“我期待着知道真相后的他丢脸的样子。”

“我以前竟然觉得他是个智者,我简直是个笨蛋!”

我努力去忽略他们发出的各种讽刺与谩骂,我看着他们簇在一起的人头,突然有种看见了许多只蚂蚁聚在一起爬行的感觉。我的心里徒生一股悲凉。

“亚里士多德,我们都崇拜的大学者曾说过,重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落体速度与重量成正比。”我顿了一下,看了看人们听到亚里士多德后脸上展现出来的信仰,心里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但是,经过我几个多月的实验,我得出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阻力,所有物体讲下落地同样快。”

我说出的话像投入池塘你给的石块,荡起一圈圈波澜,有的人陷入思考,有的人欲张口就骂。

不等人群重新骚动起来,我继续说:“现在,我的手中有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铁球,一个是实心的,重100磅;另一个是空心的,只重1磅。”我说着,举起手中两个铁球,分别展示给他们看。

“接下来,我要将这两个铁球同时从塔顶落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是哪个铁球先落地。”终于,我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接着,就是要将人们从思想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呵,一看就是100磅的先落地。”有人在不屑。

“我用我全部的身家打赌,重的先落地!”有人这样大声喊着。

“这真是个愚蠢的问题,从人有眼睛以来,看到的一直就是重物先落地。”

我上前一步,闭上眼睛,尽量放空自己的脑袋,我能感受到微风轻抚着我的脸颊,我脸上的绒毛在轻轻地颤动着。我在与亚里士多德对话。

只一瞬间,我感受到铁球冰冷的质感离开了我炽热的手掌,我的手掌中空空如也,但我抓住了某种信念,它使我进步。

铁球脱离我的手掌向下落去,我仍旧闭着双眼,但我能听见人们嘈杂的议论声,我能感受到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正以相同速度落下。

自由落体的时间很快,几秒后,我就听见“嘭”的一声。是的,只有一声,没有两声。这一声使我心上吊着的大石块稳稳地落了地,但是这一声却像一个大爆破炸在围观群众的心上。

一秒,两秒。

人们安静了许久,我看见人群中那个拿自己身家打赌的人灰溜溜地逃走了。

然后人们就爆发出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掌声,这掌声持续了很久,比我在塔顶等待的时间还要久。我知道,人们接受了我的思想,这比相信一个没有证据就下结论的人来得可靠。

……

人们带着各自不可置信的议论散开了,我站在塔顶看散开的人群,他们就像我心头散开的雾一样,露出光明的笑脸。

我走下比萨斜塔,微笑着看着前来向我讨教问题的孩子们,他们如白纸,我很高兴是我的思想先触及到了他们,而不是权威先让他们盲目地跟从。

我就叫伽利略。

最近的这几个月,我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定律。

其原因是这样的:有一次我在撰写论文时,无意中碰倒了装满水的玻璃杯与墨水瓶,然后,来不及制止的我,就看见水杯与墨水瓶几乎同时落地,一瞬间,我就想起了17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过的“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比轻的物体快”,但这实际显然与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不符。

一开始我也怀疑过是不是只是巧合,可是后来,我做了千百次实验,每一次实验都证明:在排除空气阻力干扰的条件下,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速度是一样快的!

于是,我不得不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质疑这位十八世纪前的大智者,质疑这位我信仰一生的大学者。

在无数次实验作为依据的支持下,我明白了,我将要成为1700多年来第一个质疑并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的人。

我感到十分激动,但同时,我也感到了渺茫。因为我要推翻的不仅仅是这一个结论,更是统治了人们许久的权威和一种可怕的思维:专家说的一定是正确的。

我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只是我一想到若我放弃了,人类可能就要再等个一千年,一千年要祸害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但庆幸的是,我没有放弃;庆幸的是,人们接受了我的思想;庆幸的是,人类的科技将再次上升一个新高度!

在比萨斜塔“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后,我增添了很多信心,我的研究越来越顺畅。

我一次又一次地质疑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臆断,这一次次的质疑让我获得了许多名声,同时,使我进步。

晚年时,我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但布鲁诺被罗马教皇残忍地烧死在广场上的经历告诉我,我不能声张,我还要留着我的命去给更多的人带去真理。所以我只能默默地做着地下活动,默默地向更多的人们宣传日心说,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真理是永恒的。

有人说,我这一生就是在不断地质疑。

我说,我这一生因为质疑而在进步;因为我的质疑,也使时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