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
洒脱
2024-02-09 07:57:46
六年级
话题

能力的培养(1)

许多的家长都不知道怎么才可以把孩子培养成6能力,成为优秀小学生。现在,就让我为你们解答吧:

1、自信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多做肯定性评价。多让孩子发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2、独立自主父母潜能地对孩子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最终孩子还是要独立的,父母必须压抑自己希望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从学习到照顾身体。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要培养孩子的负责心。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不要说教。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3、爱和快乐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鼓励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她的兴趣上。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

4、父母=朋友成为孩子最好的、无话不说的朋友。和孩子打成一片,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对孩子说心里话。花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如果他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中国的家长: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当孩子做了不和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5、理智讲理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家长要希望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的机会,以身作则。规矩虽然还是要的,但是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6、学习向上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应用而学习,为了兴趣而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你能传授给孩子的不是书本里的死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境界二、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境界三、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境界四、融会贯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六年级:2765874104


能力的培养(2)

在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专门培养小学生沟通能力的美文精选》这本书,它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养成了阅读好习惯,真是两全其美!接下来,让我来讲述里面的美文精选吧!

这本书分为九辑,第一辑让我懂得了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送一个鼓励的微笑,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第二辑让我懂得了父母与子女亲密无间的沟通,更多的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技巧;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沟通中就会发现包围在你身边的爱。第三辑讲了指尖上的语言,告诉我礼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它像只气垫,里面什么都没有,却能奇妙的减少人与人沟通中的颠簸。第四辑让我明白只有好的态度才能让沟通有效,有效的沟通才能达成目标;我们不要轻易拒绝一个善意的帮助,给别人一把钥匙,也为自己开启了一扇门。第五辑主要写了别人的性格是无法改变的,包括自己,这时就要学会变通一下沟通的方式。

这本书精选的每一个关于沟通的精彩小故事,都是一则生动的案例,并配以精彩独到的沟通悟语,让我在阅读中增加沟通能力,中故事中领悟沟通的技巧,从而轻松的处理好人际关系。

六年级:蒋歆玥


能力的培养(3)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因为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活动,形成一 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

近些年来,我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在讲述普法战争一节时,我作了简短的“埃姆斯急电”的故事情节介绍,然后着重指出:“普法战争爆发是路易波拿巴的扩张野心同俾斯麦 利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政策发生了冲突,而埃姆斯急电仅起到了导火线作用”。采用与课文有关的传闻、秘史,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讲述必须简洁,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之感。

其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1848欧洲革命中有一幅《梅特 涅夹着尾巴逃跑》的漫画插图。在导入新课中,我先让学生看这幅图,紧接着简短的介绍:“梅特涅是奥地利 首相,擅长外交权术,他一贯仇视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舞台上显赫一时,而在1848 革命中却男扮女装仓皇出逃,可见这场革命声势浩大,那么这场革命是怎样爆发的呢?”以此来导入新课。 这种简短的插图介绍,给学生以1848欧洲革命规模大,对反动统治打击之深,震动之大的信号。这对整体课文的讲述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其三,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

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历届高考中常出现一些题,我们在学习时应重点抓几方面问题。 在讲述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节时,我作了这样的交待:①俄国历史上有哪两次改革?对俄国的历史发生了什么影响?②俄国历史上两次改革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哪些内容?这种方法开宗明义使学生一开始 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

教学反思《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能力的培养(4)

许多的家长都不知道怎么才可以把孩子培养成6能力,成为优秀小学生。现在,就让我为你们解答吧:

1、自信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多做肯定性评价。多让孩子发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2、独立自主父母潜能地对孩子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最终孩子还是要独立的,父母必须压抑自己希望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从学习到照顾身体。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要培养孩子的负责心。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不要说教。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3、爱和快乐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鼓励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她的兴趣上。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

4、父母=朋友成为孩子最好的、无话不说的朋友。和孩子打成一片,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对孩子说心里话。花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如果他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中国的家长: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当孩子做了不和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5、理智讲理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家长要希望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的机会,以身作则。规矩虽然还是要的,但是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6、学习向上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应用而学习,为了兴趣而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你能传授给孩子的不是书本里的死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境界二、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境界三、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境界四、融会贯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六年级:2765874104


能力的培养(5)

物理学科的记忆是物理学科智力活动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习的仓库。没有丰富的物理知识信息储藏仓库,智力活动这座工厂就只有停工待料。因此培养学生记忆物理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那么该如何培养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帮到你哈。

1.物理记忆以表象为载体

表象是人们过去已经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人们在活动时,痕迹的再现或恢复就成为表象。如,我们要理解G=mg这个公式,就可以借苹果落地的图像痕迹为载体加以理解:苹果有质量,在地球上有重力,苹果才始终落地。

2.物理记忆以理解为基础

由于物理知识抽象、简洁,单从字面上记忆是无效的。实践证明:只有理解了物理知识,才能有效记忆。不理解的知识是不可能长期储存在记忆库中的。如有的学生把v=s/t误写成v=t/s,只要我们对照速度的定义便知道哪一个公式有误。

3.物理记忆以对知识的系统化为捷径

物理记忆应该突出重点,关键点;应该记住具体知识的前提下,把分散的物理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物理知识结构。结构化的物理知识具有简化信息,增强知识的操作性和产生新的命题的功能。这种对物理知识的加工和组织,是对记忆的简化和升华。

1.及时复习,经常运用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速度曲线”,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实验证明:对刚掌握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一天后可能遗忘20%,一周后 遗忘30%,一月后只能保留50%左右,时间越长保留的知识就越少。因此,对课堂上需要记忆的重点内容应采取这样一些:一是在下课前认真小结,及时复 习巩固。二是必须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促使学生在课下复习。三是学完每章做好分段复习。总之,多次强化复习是巩固记忆、克服遗忘最有效的和手段。

2.激发兴趣,明确目的

强烈的学习兴趣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特别重要。教学中要求学生记住某些知识,就要让学生明白记住这些知识的意义,只有当知识有用才有记忆的知识的动力。

3.排除干扰,适应环境

外界环境干扰和自身情绪干扰都会影响物理记忆的效率,因此,记忆时最好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选择恰当的记忆时间,如清晨和夜深人静之时。而情绪的干扰往 往产生于情绪低落,或紧急关头。由于情绪低落时做任何事都无所谓;由于情绪紧张时原来记忆的知识一刹那间回忆不起来;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待情绪稳定之后再回 过头来做。要靠自己的意志去排除干扰,积极调整心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做对增强记忆,克服临时性遗忘非常有效。

4.记忆适量,劳逸结合

由于超负荷记忆遗忘率高,物理知识的记忆不能探多求全。切忌集中一段时间连续重复某一内容,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疲倦状态。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抗情绪。合理安排时间,要劳逸结合,适时调整学习内容和形式。

1.实验记忆法

物理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表象;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例如:做一个覆杯实验, 大气压存在的事实让学生久久不能忘怀;用弹簧测力计拉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毛刷,摩擦力的方向栩栩如生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实验多种感觉器官将知识信息传 入神经中枢进行思维加工,同时输出反馈信息、控制观察和操作器官,让学生获取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信息,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的目的。实践证明:从实验 中得到的知识比死记硬背学到的知识效果好得多,记忆准确、牢固。

2.直观记忆法

教学中,通过实物、模型、绘制挂图、自制教具等手段、或使用电视、多媒体课件等电教媒体,以及形象生动比喻,将抽象的物理理论形象化,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利用汽油机的活动挂图,汽油机模型,自制课件能深入浅出地讲清其工作原理。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归纳、记忆法

物理现象的千变万化是有其规律的,只有找到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就可以理解其事物变化的原因。而物理记忆以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以 对知识的系统化为捷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物理变化规律加以归纳总结,理解越透彻,记忆越牢固。例如: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可以归纳为:①电路要闭 合;②是部分导体;③一定切割磁感应线。又如: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5.对比记忆法

将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内容,以及某些易混淆的概念、定义和规律等知识,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异同点及联系,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例如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对照比较,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清晰的轮廓,大大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6.趣味记忆法

在教学中,强调理解记忆,并不排除机械记忆。有些内容本身没有什么需要理解的,或限于学生知识水平无法理解,只能运用机械记忆。为防止枯燥记忆,可采 用编、口诀,韵语歌谣等形式帮助记忆。在《杠杆》教学中,作力的力臂是一难点,可以编顺口溜:作力臂,并不难,找到点(支点),找到线(力的作用 线),作垂线。这样易读易记,朗朗上口,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降低记忆难度,提高记忆效率。

7.缩略记忆法

物理需要记忆的知识多,学生易“东拉西扯”、“张冠李戴”记不全面。为此,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指出概念或规律的几个关键字或词,组成一句简单话来记忆。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要抓住“物体”、“不受力”、“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等关键字词,来加以记忆。

综上所述,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规律及原理都需要记忆。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注重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才能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以至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初中生不但要做好化学实验,而且还应该能用客观、准确的语言把实验现象描述出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概括和梳理出中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应该注意四个问题。

一、忌以偏概全,要面面俱到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只观察到声、光、热、响等明显现象,而忽略细微变化的情况。如镁条的 燃烧,只看到“发出耀眼的白光”,而没有看到石棉网上有白色固体生成。又如钟罩内红磷的燃烧,只看到“冒白烟、发出白光”,而没有看到钟罩内水面上升的现 象……。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畅的口头表 达能力。正如门捷列夫所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二、忌实验现象描述口语化,要用术语

许多同学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往往用词不当,使人啼笑皆非。如“点燃酒精灯”说成“酒精灯烧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描述成“碳酸钙化了,有泡放出”: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描述成“石灰水变白了”等等。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描述,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讲清一 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如加热与点燃;烟与雾;溶解与熔化;组成与构成;吸水与脱水;酸碱性与酸碱度等。另外,教师要身体力行,作好实验操作示范,语言 讲解规范,用语贴切。要向语文老师学文采,向数学老师学逻辑,向政治老师学哲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说“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 切”。

三、忌本末倒置,要有先有后

不少同学在描述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时,往往顺序颠倒,说成“紫色石蕊使盐酸变红”、“澄清石灰水使二氧化碳变浑浊”等。究其原因,没有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 需要教师加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教学。在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顺序与实验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氢气还原氧化铜,“通、点、熄、停”四步,前者颠 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因此,在做每一个实验时,要弄清化学反应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不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这样,实验现象的描述才具 有科学性。

四、忌人云亦云,要实事求是

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有位同学由于没有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导致没有氧气放出,但在填写实验时,没有分析失败的原因,而是抄袭他人的实验成 果。这种不良的实验风气在中学生身上经常出现。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纠正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是化学 教师一个重要的职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如戴安邦所说“科学教学不单只传知识,而要进行全面的教学,包括人的科学思想和品德的培 养”。


能力的培养(6)

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成绩的话,那么平时就要多做一些英语练习题,特别是针对自己不熟练的地方,多做练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材料的选取

选用适合程度的语言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从的难易程度来看,如果所读材料生词过多,难免要不停地查阅字典,如果过分复杂,每句都须反复推敲,那么学生必然很快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所选材料应以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基础。

遇到少量的生词可以猜测其意义。猜测对提高外语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从文章的体裁来看,所读材料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意识。

阅读策略的培养

在进行阅读前后甚至同时,适当插入一些特殊的训练对提高阅读效果和培养阅读能力大有好处。这些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利用上下文揭示词义,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词类形式,迅速抓住基本思想,并学会使用字典。学生必须逐步学会通过分析词的结构以及上下文关系帮助理解词义。阅读短文还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阅读文章。可采用通读、细读和复读的找到最佳答案。

阅读速度的提高

对阅读的要求,首先是理解,其次是速度。读得快,不理解等于没读,能够理解而阅读速度太慢,则效率太低,意味着阅读能力不够。因此学生在阅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理解的前提下提高阅读速度。速读是一种找出文章大意的。通常在没有时间仔细阅读,或决定一篇文章是否值得细读时,总是进行速读。

(一) 略读

粗略地阅读语言材料的面式读法。通过略读获取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大意。快速阅读时,训练学生略读文章标题判断预测主要内容。

略读首尾段、首尾句了解文章大意。

(二)跳读

带着明确目的寻找特定信息,忽略无关内容的点式阅读。跳读适用于细节检索式问题。SEFC阅读课前的问题常可以用来训练跳读技巧。

如:Look Carefully and Learn (SB1A L6)

How did the students feel after they tasted the mixture?

首先归纳出问题的要点:How, students ,feel。

然后要求学生目光蛇形下移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文章中检索出答案:

Instead of smiling, each of them made a face. The mixture tasted terrible.

(三)组读

以意群为单位,一组一组视读。边读边理解。减少眼停次数,缩短“眼脑直映”时间。

(四)记忆

阅读语言材料时,熟记文中的重要事实,情节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重要手段。边读边忘,便无法深入全面理解材料。回视,重读等不良阅读习惯会随之出现。加强记忆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背诵重点句型、段落主题句、课文主要段落、结论,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要求学生阅读一段文章,然后复述该段文章的主要内容。

初高中英语学习有着不同的特点:初中阶段的少(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1500左右的生词,200~300个)、课文短、内容简单(基本的语法知识),考试前只要强记一番便能得高分,更多的是模仿、机械训练;初中三年所学的内容完全可以压缩成几页纸,这点东西不断地反复直到老师和学生对中考都胸中有数,死记记,硬背背,完全可以应付考试的。

而高中阅读量大、课文篇幅长、语法集中(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等),词汇表里的词汇数量多(进入高中以后,要求词汇量达到3500~4500。),教学内容多而深。

高中阶段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中,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只靠读读背背很难应付高考(高考满分150:听力30,单项15,完形20,阅读40,阅读表达15,书面表达30)。


能力的培养(7)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性习题,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大胆思考的机会,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常新思维。下面小编跟大家聊聊关于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欢迎大家阅读!

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需要打破常规,考虑变异,多角度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求异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要把现有的材料材料和以往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材料,构成一种新的假设;其次要从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以一种新的假设来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可能性;为基础的思维过程;再次是要在推测、联想、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寻求解决某个问题的多种可能的途径。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高是5厘米,腰是3厘米,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这就要求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考虑两种情况,这样就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某种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性习题,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大胆思考的机会,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常新思维。如在认识“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去一个角,问还剩几个角,裁剪后的图形是几边形,内角和各是多少,每多一角,增加多少度。这都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更多的答案,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开放性问题具有挑战性,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又得天独厚的优势。

适当地延迟评价,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

学生寻求答案,特别是新颖独特的答案,一定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是灵机一动般的顿悟,它很可能是慢慢展开的。研究实践表明,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产生的,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延迟评价的方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发散的机会和空间,避免思维早早地划上句号。

拓宽学习空间

外国学者关于数学启发法是这样论述的:如果解题者面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无所措,数学启发法可能会给你一定的启示;但如果解题者对于如何求解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最为恰当的做法就是,让他按自己的去做!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适当推迟做出结论的时机,给学生留下直觉思维的空间。

比如,应当给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是教师事先未曾预料到的意见)以充分表达的机会,包括让其他学生对所说的不同看法能有一个理解和评价的机会。阿基米德曾试图用各种方法测出结构复杂的皇冠的体积,但努力很久却未能成功。最后一次是在洗澡,当他躺进浴缸,看到浸入水中的身体与浴缸里的水溢出时,一个想法自发而生了,他所渴望以求的,不就是几何中的体积变换吗?一个久思不解的难题就这样解决了。这一特点也提示我们,在紧张的思维后,暂时放下工作,进入悠然闲适的状态更容易产生直觉。要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证明、推理,学习数学还可以从大千世界的万物生灵中得到启示,在玩中学,寓学于趣味之中,使他们对自己的直觉思维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学会合理的猜想

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可见,对初中学生加强数学猜想的训练,培养他们提出数学猜想的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确实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要说明为什么有时是很困难的,这时就需要具有较强的猜想能力。

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只看演绎过程的严密性而忽视直觉猜想的价值,注意利用问题的拓广来吸引学生多角度设想,多方位思维,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不懈地要求学生归纳与演绎交互使用,形象思维与协同,使学生意识到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或解决方法。

善于运用发现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现法是一种启发式的,它的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形成于六、七十年代,是目前新课程改革下,广大教师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要画圆了,老师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节,启迪学生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启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到学生中去,用对学生信任、充满激情的对话和语言,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体验这种学习中的成功。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多一些这样的话语,“你的回答很有创意!”“你真了不起,发现了小秘密!”……这些充满激情、充满鼓励的评价,让孩子们放松了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逐渐地喜爱上数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

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

又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 。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

又因为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景教学法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老师首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激发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去探索、去钻研,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大胆求证,才能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把数学理论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勇于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上册“中心对称”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结合课本62页的图形,让学生先观察,再回答问题: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分别观察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中心对称的定义。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心对称中要求旋转角必须为180度),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接着,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探究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区别。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质疑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发散式思维教学模式,使学生数学思想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思路,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多向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质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下册人教版“方差”一课时,老师在对方差的概念和产生形成过程进行讲授完毕后,老师可以问学生:在学习了方差后,大家对方差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最好能问倒其他同学哦。”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刻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问题,如“方差的具体应用是什么?”“方差和标准差的区别是什么?”,等等。问题提出后有的同学立即给予回答。由于学生的勇于质疑,使许多疑问统统暴露出来,并得到了解决,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方差这一知识点。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相关:


能力的培养(8)

我们小学生是需要培养爱的能力的,老师和我们说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需要让自己能够爱这个世界的,只有培养好了爱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人生才会完整。

爱的能力,我们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爱自己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爱自己要从日常的洗衣做饭开始,爸爸妈妈每一天都会给我们做饭,就是因为这样我们就变得不会做饭了,如果有一天父母离开了我们,那么我们或许很难生存下去。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每一天都在吃着父母做的饭渐渐的长大,虽热我现在是一个小学生,但是我很希望能够做一个能够依靠自己的孩子。我会每一次都自己洗衣服,自己洗碗,让自己能够独立起来。

我们学会了爱自己的能力之后,还是需要去慢慢学习爱别人的能力,慢慢去试着爱周围的人,爱周围的一切,去爱大自然。我们人是需要爱的,只有有爱的人生才会更加的完美。当我们在马路边遇到可怜人的时候可以试着帮助他们一下,去帮助他们,这样我们的心里也会觉得更加的满足。这一些都是一些小细节,我们在生活中药善于观察,要善于观察那些有困难的群体,去帮助他们,首先要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关心。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习了,去学习如何爱别人。

培养一个人爱的能力是需要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的,需要我们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中途还不能半途而废,否则这种能力就不能够培养出来,我觉得爱的能力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只要有了爱心那么培养爱的能力就很容易了,祝愿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能力的培养(9)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方,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

(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

(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例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这段文字选自《少年闰土》,文章之所以生动形象,得力于作者在动态中描写人物外貌。教学中我抓住这个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的训练,让学生把这段文字跟自己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进行比较,有何不同。从中学生明白描写人物外貌不能孤立静态,应该放在环境中动态地去描写人物外貌。

明白了写作方法,学生改起来就有的放矢了,经过学生修改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烈日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他那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身上,穿着一件旧的红背心,下身穿一件短裤衩,不时抹去头上的汗珠。”

学生作文时拟题往往缺乏新鲜感,例如写事的习作,就直接以事件为题,如《学游泳》。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题目的训练。要求学生给写好的习作从多个角度拟题,比较哪个最合适。学生有例可循,改起题目来得心应手,效果颇佳。只要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长足进步。

二、 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如今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批改常由他一人完成,没有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很好的效果。

(2)互批互改。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他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写作文相对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锻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少而精。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作文通病进行确定。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够典型,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2)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的事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为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1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数学思维的教学。目前小学生的思维现状主要是缺乏主动思维的意识,思维的多元性、开放性不足。衡量一节数学课的好与不好,不是从表面看学生做了多少道数学题,也不是看学生回答了多少个问题,而是要看学生有效思维的参与程度。

我从《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了‘圆锥体积’一例,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让我感受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在课的开始阶段,出一些学生熟悉的知识体系,顺应学生的思维需求,给学生提出质疑的机会来打开学生思维闸门。比如:一开始让学生说说圆锥的特征,老师再问:还想知道圆锥的什么知识呢?学生借助圆柱的学习经验就会提出: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怎么求?

2、缺乏思考而比较随意性的回答是很正常的,也是真实的。而敢于否定比尔并且能说出自己理由的学生更是可贵的,这些都是教师给予学生机会的结果,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尤其是思维的相互碰撞,往往可以取代教师的引导,而且效果要好得多。比如:老师启发,现在我们观察,等地等高关系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它们体积相等。生:(马上反驳)绝对不相等,圆锥上面是尖的,圆柱上下都是一样的圆形,圆锥的体积肯定小。师:大家认为呢?生:圆锥体积一定比圆柱体积小。

3、常规教学中,教师往往指定实验方法让学生去接受,学生没有经过思考而盲目跟随,这样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也伤害了学习的情感。本课尝试改变这种常规,在教师的引导下,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这样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比如:师: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等地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吗?生:把圆锥里装满水倒入圆柱中,或者把圆柱里装满水倒入圆锥中,这样实验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这个课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时才做适时的引导、点拨。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体验数学的奥妙,感受学习的乐趣,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11)

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探索

宋宝莉

口头作文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还能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借以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要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要说就能说的通,要写就能写的通,或说或写都要能表情达意,准确无误,生动感人。但是,一般学生真正会说的却很少。他们说起话来,常常是无头无尾,任意粘连,罗嗦重复,没有重点,而且语病和口头禅也较多,什么中心,条理,语法,逻辑,全然不顾。这些同学到了写作文的时侯,有的就专门去搜寻那些所谓闪闪发光的字眼,从书刊里摘抄那些文绉绉的词语,不管恰当与否,一味地写到作文上去。结果,把文章搞得云里雾里,使人莫名其妙,甚至闹出笑话。

如能正确地理解说和写的关系,平时注意说话训练,把话说得中心明确,首尾完整,条理清晰,通顺明白,那么,在这个基础上稍加整理,适当加工,就是文章了。所以说,说话训练也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经过严格的说话训练,那么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将逐步得到提高。

说话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口头作文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理想方式之一。

口头作文具有多方面的训练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口述一个完整的意思,这里就包含了多种训练因素。从确定中心思想到选择取舍材料,从安排结构,到遣词造句,都能得到训练。由于口头作文是当众述说,这又使学生在讲话的仪表、声音、节奏、语气、感情等方面得到了锻炼。还有,口头作文练习一般都是即兴发言,教师出题后,给三两分钟的准备时间,就要请同学作答。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充分的时间供他们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既要想得快,又要想得好,这对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意义的锻炼。经常进行口头作文练习,无疑会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力,开阔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条理性和周密性。

口头作文灵活而简单,既不要事前充分准备,也不需要纸笔文具,只要课堂上安排时间,就可以进行练习。时间充裕,可以练习说成篇的话;时间不多,可以说小段的话。学生叙事不清楚,可以多练口头叙事;学生不会写人,可以多练口述人物;在学习议论、抒情、说明、描写等等写作方法时,也都可先进行专门性的口头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教师可以当堂进行批评,并且指导全班。讲评指导后,又可以让学生把它改为书面的写作练习。总之,又灵活,又简便,还能够比较快的看到效果。

口头作文还便于与讲读课文紧密结合。讲读课文,教师结合课文讲授各种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口头作文正是巩固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表达,常常是从摹仿开始的,讲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古圣今贤学习表达的方法。口头作文正好给这种学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课堂上刚刚学习的课文的表达方法,马上就可以进行口头摹仿,这不是学用结合的非常便利的条件吗?

口头作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程度具有如此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又简便易行,所以这种训练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口头作文的练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行片断练习,也可进行综合练习,还可进行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编提纲练习。可以在课堂上即兴口头作文,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使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再在课堂上当众口头发言。下面口头作文练习谈一下自己的探索和尝试:

片断摹仿

进行片断摹仿,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弱点安排训练,内容比较单一。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开头,交代了百草园的位置、大小、得名、现状和特点,这对于学生写记叙处所的文章很有指导意义。指导学生摹仿该文说一段《我喜爱的地方》的开头,就有实际意义。

片断摹仿的范围很广泛,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可以学,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可以学,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抒情、议论等等都可以学。这种单一性的片断摹仿练习经常进行,就会给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扩展描述

内容不充实、不具体、缺乏细致描写是初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毛病。扩展练习对于克服这种毛病是有效的。所谓扩展描述,就是教师给出某种具体内容,让学生对这个基本内容进行扩展,加以描述,使其内容充实,陈述具体,形象鲜明。例如,教师说:“菜市场里,人很多,菜很多,又好看,又热闹。” 要求同学们把这个内容具体化,加以细致描述。下面是初三一个学生口头扩述的内容:

走进菜市场,人挤人,人碰人,熙熙攘攘。菜架子上,绿油油,红澄澄,五彩缤纷。有绿油油的柿子茭,紫亮亮的大茄子,还有鲜红鲜红的胡萝卜。油菜像扬起了绿色的巴掌,西红柿像鼓起了粉红的腮帮,菜花笑得满脸都开了花……真是好看极了。

扩展描述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景物,各种物件,各种人物,各种事物,各种场面,都可以作为描述的对象。尤其是把学生作文中那些写的空洞的地方拿出来搞扩展练习,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讲述梗概

指导学生写结构比较复杂的文章,可先作讲述梗概的`练习。培养他们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例如,教师给出一个先进同学的下列事例:在风雪中帮助一位送菜的老大爷推车;到一个生病的同学家去给他补课;把观看文艺演出的票让给同学;和一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谈心。要求同学们概括地说出,怎样以其中一件事作为重点确定全文的中心,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组织成一篇文章。

这种练习非常灵活,教师可以拿出各式各样的题目,提出各种写法方面的要求,让同学们谈出自己的构思。这对培养学生思路的开阔和条理性,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接续补充

教师口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开头部分,接下去由学生把课文补充完整,这种练习就叫做接续补充。这种练习,不需要学生审题,只需要学生具体地选择、组织材料和组织语言。例如,教师口述了这样一个开头:“有一天,小弟弟去买油饼。他交了四个油饼的钱,售货员却给了他六个。他把这六个油饼拿回家,结果在家里……” 然后,教师要求同学们接下来口述,把全文完成。这种练习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例如,说个事情的开头,让学生把事情述说完整;概括说出人物的品质,让学生述说具体表现;简介某种物品,让学生作具体说明;说出某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论证;述说一件事情,让学生加以评论等等。

口述全文

让学生从头到尾口述一篇文章,这和书面命题作文是很相似的。因此,命题作文的一般原则也适用于这种口头作文。值得注意的是,书面作文可以不受篇幅限制,而口头作文则以比较短小为宜。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口述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初中生是很难把各个方面顾及周全的。所以,教师命题时,最好选择一些内容比较集中、写作方法比较单一的题目。像《一件小事》、《课间十分钟》、《上课的铃声响了》、《一则新闻》、《怎样洗衣服》这些题目,少则一二百字,多则四五百字就可完成,是比较适宜的。

另外,口头作文也给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教师必须语言敏感,还要熟悉每个同学语言表达的情况,能立刻听出学生说话中的毛病。同时,教师应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并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同学的示范作用。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地积累词语,丰富词语,为口头作文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总之,口头作文训练有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现代著名语言学家邦文尼斯特认为:“思维的可能性总是同语言能力不可分割。因为语言是载有意义的结构。而思维,这意味着运用符号。”语言和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辨证关系:语言这个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因此,口头作文练习对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注意力,联想力与想象力等智力品质的培养,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能力的培养(12)

影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前指导、教师批改、作文讲评都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程序,但我们认为讲评后学生自改是最不应忽视的,引导自我修改是教师批改、作文讲评的教学目的。如果没有重视自我修改,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同时,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身需要。从教学角度而言,这正是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教”的教学思想。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小学生作文自我评改能力的培养作为我校作文教学的研究重点,力求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力求在研究和实践中使教师进一步掌握作文教学的规律和真谛,力求使学生形成主动的修改意识、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一、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引导教师树立全面的作文教学观

我们首先组织教师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引导教师进一步领悟和体会课改实质,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引导教师“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深入理解和实践“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通过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等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与建议。

二、激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批改、乐于进行自我修改的积极动机

从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可以了解到,小学生对于自改作文,心理上有许多障碍。有的想改,但又不知道如何改,有的改一点就算完成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40%的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态度十分轻率,不想修改;80%的学生对修改缺乏正确的'动机,是教师要求的,不改不行。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须从激发学生自改的动机、培养学生自改的意识做起,并将这一项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工作的始终。

我校一位老师在“我的爸爸(妈妈)”作文完成之后,进行了认真的批改,并在一位同学的作文后面留下了这样几句话:“你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了妈妈善良、孝顺,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如果你好好修改一下,文章可以在校内外产生这样几方面的影响:(1)在班级朗读,让全班同学知道你的文章有真情实感;(2)家长会上大家欣赏;(3)编入本学期班级优秀作品集;(4)文章打印好后全校广播……”事实上,在这次作文中全班十几位同学都得到了这样的“批改”。

也有的老师“对症下药”,以学生的口吻直接替他们逐个进行了一部分的“下水修改”,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作文有希望,“我自己能修改作文”。学生在修改中尝到了甜头,建立了自信,乐于自我修改的动机也就形成了。

三、引导学生不断掌握自我批改的方法,提高作文自改能力

除了通过教师的批改激发学生自我修改的意识和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以外,我们将传统的“作文讲评课”改变为“作文评改课”,旨在讲评中实现引导学生“自我修改”的教学目的。学校在总结长期以来教师们在作文评改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简约、务实的“范文引路→集体评改→自读诊断→自我修改→总结收获”的“作文评改课五步教学”流程。我们先后组织了各学段的作文评改课教学研究和全校性的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着重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明确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和如何提高修改能力”进行了研究。

四、建立多元的自改作文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自改作文的评价,我们倡导发展的功能,强调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对教师的发展价值、对语文课程的发展价值,努力实施多元的发展性的学生自改作文的评价。

1、我们把教师评价作为主导。“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教师还建立了作文批改记录,对每一次作文的得与失进行清晰记实,使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和发展过程了然于胸。

2、我们努力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让学生谈自改后的收获,找一找与他人的差距。教师还要引导同学之间的互评,一方面改进了同学的作文,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的水平,合作的精神在互评中也得到了升华。

3、请家长参与评价。家庭教育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家长评价主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和过程。让家长参与到学生作文的评价体系中来,更有利于体现家长对子女的关心,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对小学生作文自我评改能力培养的研究使我们受益匪浅。教师“以学定教”的有效教学理念不断强化,教学规律的认识日渐深刻。学生们在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反思意识和作文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修改作文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也不断增强。

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深知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任重道远,我们所研究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领域,或者说是冰山一角。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将进行更深、更广的研究与实践,在扎实的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能力的培养(13)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写真情实感,要求他们在认识能力的范围,写出有合理性,独立性的文章。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在这几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写好作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重要的是加强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训练。

作文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用词语造句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内容决定形式。要有好的内容就要观察和分析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才会选择适当的材料,写出带有新意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具有真实性,有容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门户,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是丰富写作素材的有利保证。要写好作文,就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就得要求学生自觉的观察。在观察时,立足点正确,掌握一定的方法,全面细致,并要让学生养成多写观察日记,多写生活作文。这样做,既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又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六年级课文中举例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带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抓住了人物面貌的特点来描写,可以引导学生训练观察,比如:观察一个同学的外貌、言行,进行拓展练习,汇报时不能说观察的是谁。说出自己的观察记录让同学们猜,谁说的能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来,就说明谁观察最细致,表达最准确。学生汇报:“长长的头发象瀑布一样垂下,大大的眼睛显的那样的有神,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看,学生的能力不是表达出来了吗。所以,不指定内容观察。经过多次的指定内容观察,同学们有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技巧和方法,就可放手让学生自选观察对象了。每周举行一次观察汇报课,让同学们说自己观察后的收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发现不少大自然的奥秘呢,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应的提高了。

2.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首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去观察,懂得观察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观察对象,在反复指导学生观察写作的实践中,使学生逐步明确了,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学会观察,才能学会写作。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有通过观察,才会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把各种材料积累起来,写作时,就会感受到材料丰富,得心应手,文笔流畅。学生的观察范围,常局限于家庭中、学校里,观察面狭窄。要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把观察对象引向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广泛地去接触、体验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课文中《山中访友》我们跟着作者去看望他山中的好友,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山中的老桥像一位老人,长年累月的屹立在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如组织春游活动。就可以要求学生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有一名学生观察了钟潭桥后,写道:“站在桥上,微风吹拂,身子随着桥身的摇晃而摆动着,好象乘舟在小湖中荡漾。放眼望去,群山尽在脚下,真是“一揽群山小”。”这是学生远观近察,积极去观察体验,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写道:“站在桥上,微风吹拂,身子随着桥身的摇晃而摆动着,好象乘舟在小湖中荡漾。放眼望去,群山尽在脚下,真是“一揽群山小”。”这是学生远观近察,与课文内容相结合,积极去观察体验,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走进社会,观察社会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帮助乡村打扫卫生,参观工厂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练习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从事物的联系及发展变化中去观察分析。多读多写是作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多练才能熟练掌握写作规律。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我国历代的一些著名作家,都是经过勤学苦练才走上成功的道路。所以,要养成自觉练习的良好习惯,就要求学生爱动笔、多动笔。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带入生活,从多种渠道积累优美词、句、段、篇。我班有一种特殊的果子——“智慧果”,这些果子是同学们阅读课外书、报时精心摘录下来的,同学们用彩笔把自己选中的优美片断、格言、古诗等工工整整的抄写在各种自制的水果形状的小卡片上,我们称其为“智慧果”。每天都会有一部分同学把各色的“果子”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全班同学任意采摘最鲜美的“果子”放入自己的“果篮”里,谁的“果篮”装得满,当然谁写作时就会“肚里有货”。

3.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还要让学生试写作文。

试写就是学生的写作实践。在观察中口述自己准备怎么写,同学之间这样交流,扩展思维,提高认识。在急愈表达情感的情况下,写出自己要写的文章。这时候教师就要注意巡视优差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带动全班同学,使文章更加的完善。实践是写作源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学生写不好作文,“无材可写”是一个重要原因。引导小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不仅能丰富作文的题材,切实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过好作文的内容关,而且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要养成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就得要求学生在平时能自觉地多听,自觉地多看,自觉地多读,做到凡是有意义的内容都能及时写下来,点点滴滴,积累丰富的材料;作文时还能翻阅回忆,善于使用。学生作文,主要是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而不是来表达教师的认识,作文教学应当重视对学生写作训练的同时,初步培养准确生动的文风,因此教师更应该让学生自由去表达,不要给学生定框子,要学生广开思路,自由表达,在表达中提高。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真实的见地,表达流畅这就是一篇好文章。

4.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现在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批改作文是帮助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写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文前知道在物和序上开阔思路,写作的任其表达,文后白该就要在调上下功夫,调理是启发学生推敲自己的写作是否理想,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我们在修改的时候就要注意1,对叙事是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符合题意。2,描写是否恰当,符合事例。3,人物的语言行动是否提出文章的中心。4谴词造句是否准确,是否有错别字。5,符号的应用是否正确。这样对学生的写做能力和认识能力能有较大的帮助。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要循叙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达到培养作文那里的目的。


能力的培养(14)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个难点,作文是学生观察、积累、品味生活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要善于在习作中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想象,从而拓宽学生思路,不断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关键词】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目前,学生在习作中的观察、感悟、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三、四年级习作教学中的关键。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在他们开动脑筋习作时,就会迸发出创作的火花。因此,随着年级的递增,我们要逐渐注重学生习作能力培养,让他们能文思如涌,妙笔生花。

1从细微入手,培养观察能力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课堂是学生最直接的观察与习作空间,所以我在课堂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为写作素材。如,在习作教学时一些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活动来展示,这学期我们学校组织我们上综合实践课,在课堂上我们用落叶粘贴的一些画,就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样子和颜色,然后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制作后,我先让学生说是怎样一步一步制作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说做的过程,这样就能把整个制作过程写完整,写具体。

2从感情入手,培养感悟能力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绞尽脑汁,却动不了笔。造成学生作文“难产”的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和不会感悟生活。我针对这种情况,提倡真切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要求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再去感悟,也就是说使他们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学会思考、领悟其中的意义。如一位学生在一则日记中写道:“今天上午放学后,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有许多人在围观。我急忙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摩托车摔在路旁,骑摩托车的阿姨头破血流,昏倒在地。一个小男孩趴在那位阿姨身上痛哭,叫喊着妈妈。我看了心里很害怕,就挤出人群回家了。”这只能算是感知了生活。后来,我启发这位学生:你看到这一切是否有感悟,现在仔细想想对这件事是怎么感受的,请你接着把日记写完整。通过引导,他接着写道:“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流血场面,我不敢看。在回家的路上我想,那位阿姨不知道有没有生命危险,小男孩失去了妈妈,那该多么痛苦啊!那位阿姨可能是骑得太快或者是违反了交通规则。如果人人都像她这样,那要造成多少不幸啊!生命诚可贵,千万要珍惜啊。”这样既有感知又有感悟,思维得到了锻炼,认识也有了提高。如果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那么感悟是作文的生命。我们既要使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去感悟,吸取其精华,又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只有刻苦磨炼学生的感悟能力,他们写出来的习作才可能富有灵性。

3从事实入手,培养想象能力

想像以事实为根据,是在事实基础上展开的。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利用简单的图形及图形组合,使学生从形及物,从物及事,从事及理,逐层地展开学生想像的翅膀,作文时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启发学生看到这个图形,你能想到什么事物?学生说:“想到教鞭、公路、独木桥、粉笔……”我又画“~~~”线,学生说:“想到心电图、海浪、山头……”接着启发学生,能回想一下和这些物体有关的事情吗?回想一下在这些地点你曾有过的经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线就想到大海,想到在海边,被巨浪打入海底,有惊无险的事情;有的学生说我看见~~~线,就想到心电图,想到那天爸爸突发心脏病,我与妈妈送他去医院作心电图的情景,当时我心情特别紧张,我盼望爸爸赶快好起来,我会好好地孝敬他。看到一个长方形,学生们有的把它想像成了一块布,使它有了色彩: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台收录机,使它有了声音;有的把它想像成一个游泳池,使它有了激烈竞争的场景……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从生活的事例中感悟真理。训练至此,我觉得学生想像的翅膀已经展开,但在培养创新能力还要再上一个台阶。这时我请学生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不同的图形,而后对学生说,你们选择其中的图形,任意组合,编一个故事讲给我们听。这时有的学生将长方形和曲线组合在一起,有的同学将梯形和圆组合在一起,围绕着组合的图形,展开想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经过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尝到想像的甜头,从而敢于想像,乐于想像,善于想像。

4从新颖入手,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作文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让学生各显其能,鼓励学生综合运用以往表达形式或独立创新的形式。内容要给人陌生感,要让学生不断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独立的认识,写出独特的感受,发表独到的见解。力求写出贴近时代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好作文。其次要求语言创新。字词的不同组合方式,巧妙改变语言搭配习惯,能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坚决杜绝空话套话,让学生在语句畅通的基础上创新出生动活泼、有色彩的个性化语言。使原来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传统的语言表达手法不再成为惟一。如写树,我带领学生看学校里的树,要求同学写过的比喻句其他人不能再写。谁先用,有这句话的使用“专利”。这样做,使学生们写出了如"一棵棵树像绿色的帐篷“,”又像撑开的一把大伞“,”枝条粗细不匀,叶子一般大小,真是迷人"等等,这些优美的、与众不同的语句,在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学生们构思的巧妙、创造力的丰富。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保证,有了这种素质,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要以创新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鼓励创新,发展思维,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灵活运用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多写多练[Z].刘江.20xx.

[3]作文智囊:体悟创新[M].王玉强,主编.南方出版社,20xx,5.

[4]殷淑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成功(教育)》,20xx(12).

[5]方仁工,主编.作文就这样写[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7.


能力的培养(15)

专题研究培养小班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随笔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语言能力是其生存、游戏、学习的基础,它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感受或需要,让成人或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了初步的语言接受力、表达力,幼儿就能较好地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来幼儿要走向社会,要与人交流、交际,都离不开语言,未来社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竞争性更强的社会,它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交往,对人的语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缺乏语言能力的人是难以在未来社会中获得良好发展的,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的智能中,语言交往能力是第一位.未来教育四大支柱中提出要让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可见语言与智力密切相关.人的智能是由上百种能力组成的综合结构系统,而其中有一些能力是整个智力结构的基础,其它的能力都是在这些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有的教育理论都证明,人类每种知识的获得,或多或少都和语言能力有关,因此语言能力几乎成为儿童全部智能发展的基础.只有语言能力发展好了,即在他的关键期得到了科学、系统的训练,整个智力结构才能优化发展,潜能得到最佳的开发.

3岁幼儿具有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由于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句子,语言的积极性高,喜欢听成人给他们讲故事,乐于和成人交谈,对成人有较强的依恋感情,但3岁的儿童发音器官尚未得到充分的发育,听觉的分辨能力较差,不易辨别和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或者不能掌握某些发音方法,所以有些发音不清楚或发出错误的声音.随着孩子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们想说的也就越来越多,但他们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较贫乏,因而语言往往是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到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幼儿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却存在发音不清晰、语序颠倒、代词使用混乱、发单音节多于发多音节、用词不规范、语句不完整等现象;另外还有个别幼儿虽然很愿意与人交流但是由于想象的和表达的内容无法统一,语句不够清晰,在交流中产生一定的困难……由此可见,要使幼儿能较快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对幼儿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从语言获得规律来说,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应该抓住这一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创设语言发展的适宜环境,提供语言发展的良好策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想要说的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往往可以从他的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怎样去培养呢?于是便提出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实践、探索、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语言是最为广泛、最为公平,而为人类所共同拥有和分享的一种用来交流的能力工具.语言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发展智力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

2、各理论流派都认为幼儿时期是获得语言的最佳期.无论是对声音符号(口语),还是对文字符号(书面语)都处于敏感阶段.在幼儿敏感期学习语言,如果教法得当,就会产生“多、快、好、省”的效果,而且无须意志努力,轻轻松松、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相反,在语言敏感期之外学习语言,如果教法不得当,就会导致“少、慢、差、费”的结果,而且必须付出极大意志努力.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自然的例子已经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

3、新《纲要》中在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三、概念界定

所谓语言表达力是指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它的基本要求是: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语句连贯,语法正确,中心突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所谓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

所谓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包括物质与心理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操作材料和工具,引发幼儿自主、自由的进行语言教育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以正规性的教学或与非正规性的教学活动为切入口,探索出适合小班幼儿实际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为幼儿的后继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通过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为今后的语言教育积累丰富的经验,进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推进幼儿园的语言素质教育.

(二)研究的内容

1、探究如何创设宽松的,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物质与心理环境.

2、探究如何在主题教学活动、游戏等正规的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探究如何创造日常语言交流展示的机会、区域活动、家园配合等非正规性的语言教学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实验幼儿园一个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搜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文件等,进行归纳、整理、领悟,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

行动研究法:研究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针对实际教育活动,不断提出改革意见和方案,充分了解有关情况,不断提出问题,及时总结分析,完善或修正方案.

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将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成果进行总结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由此可见,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对语言教育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1)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富有语言气息的活动环境.如:在开学初,把教室布置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幼儿园的一天”等情景;在盥洗室贴上一些简单的标签,从中让孩子看后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总之,在幼儿的四周墙上布置各种图片让幼儿利用过渡活动、自由活动时间等看看、说说.

(2)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爱说的宽松的语言心理环境.可让幼儿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感受交谈的乐趣;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外出参观等时机,让幼儿边看边说,启发他们向周围人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事情;还可以要求幼儿把某些问题带回家,与家长交谈,然后再回到幼儿园交流.

(二)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

1、主题教学活动.

在主题教学活动中,精心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制定贴近幼儿的目标.活动的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教育目标,收集、改编适合语言教育内容,包括:儿歌、故事、早期阅读、谈话活动.

(1)培养幼儿清楚、正确的发音能力,学说普通话,加强语音训练.在语言交流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发音,别人就很难听懂,因此,教会幼儿清楚、正确地发音具的重要的意义.

(2)通过语言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获得语言的经验,提高幼儿口语的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

(3)通过提问、交流、评价,让幼儿学习说完整话.完整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完整语言具有社会实用价值.

2、游戏活动.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它的活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符合孩子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1)练习听力的游戏.让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发展其听觉注意能力.

(2)练习发音的游戏.游戏注重趣味性,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练习发音.

(3)练习用词、句的游戏.

(三)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语言交流、练习的机会.

(1)教师发起,师生练习.

教师与幼儿自然亲切的对话、交流,增进教师与孩子的情感,同时教师的随机教育使孩子对活动产生兴趣,帮助孩子获得丰富的词汇和情感体验.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中,教师有意识地提供示范,让幼儿观察、学习、模仿,感受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积极作用,在交流中不断调整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表达的经验,培养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

(2)鼓励幼儿自发生成,生生互动的练习.

小班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自说自话,同伴相互间语言学习模仿.这时,老师就提倡和鼓励孩子这种自由说话的态度.这种自发生成的谈话活动和同伴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件交谈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提供相互间语言交往的学习的机会.幼儿能通过相互作用主动地创造、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主动发展.

2、语言区域活动.

在班级中开设语言活动区域,投放各种材料.有关的语言图书、图片、玩偶、故事磁带,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幼儿自愿选择操作材料、自由的进行语言活动.因为幼儿语言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这种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更能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探索性,适合小年龄的孩子,真正让幼儿自己想、自己说,激发幼儿语言的表达愿望和兴趣.在轻松的、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会说的无拘无束,语言获得良好发展.

3、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及展示的机会,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家园亲子活动、小小故事会、儿歌朗诵会、快乐分享会等活动,为幼儿积累感性经验,也为幼儿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使幼儿在提高语言表达的同时提高了表现欲,更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对语言表达充满了自信.

4、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1)通过家园沟通,让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情趣的家庭语言学习环境.让家长注意自己与孩子的交流语言尽量规范,重视榜样作用和潜移默化语言的熏陶.

(2)在家庭中增设能促进幼儿语言的画报、图书、故事磁带等.

(3)让家长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活动,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主动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大胆发表意见和想法.成人与幼儿的交谈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方式.在宽松自由的交谈氛围里,父母富有情感的指导性语言,会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样板,使幼儿在有意或无意的交谈过程中模仿正确的发音,感受新词、句式,练习表达.

(4)让家长多带孩子参与社会生活.如:上街、参观、看演出等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运用语言交往以及感知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语言的能力.让幼儿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乐于交流和表达.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从20xx年9月到20xx年7月,历时一年,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xx、9——07、10)

1、收集信息,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

2、收集信息,查阅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实践提供相关资料.

3、制订课题工作计划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9——08、6)

研究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1、调查幼儿原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分析现状.

2、围绕课题计划、目标,从集体教学活动到日常生活活动,从游戏活动到社会实践,从幼儿园到家庭,按照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面实施课题的研究.

3、根据课题开展情况,随时反思课题研究工作,及时修正方案,记录好相关信息,积累相关资料.

研究第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

1、回顾前阶段工作,撰写中期报告.

2、修正实施方案,继续下一轮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20xx、7)

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成果形式

(一)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课题计划

2、实施阶段——个案记录、分析

3、总结阶段——课题总结报告

(二)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1、最终完成时间:20xx年7月

2、最终成果形式:实践研究报告、优秀教案、教育随笔、案例分析.

专题研究培养小班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随笔篇二

我所教的是小班,小班的孩子正是学说话,而且是学说普通话的关键时期,提高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大有益处,所以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平时教学中,在快乐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日常生活中,主动亲近孩子,和孩子聊天,交朋友,给孩子创设乐说的环境。例如:刚入园时,问孩子“今天谁送你来的?你在家和谁玩呢?你的衣服真漂亮”。在聊天过程中注意纠正孩子的发音,用词,逐渐的孩子和老师亲近了,敢说了,想说了,愿意说了。若曦刚来的时候是个安静的小女孩,不爱说话,现在活泼、开朗,有机会就和我说悄悄话,告诉我'星期天去公园,看到了什么,和谁一块去的......’一诺是个特别内向的小女孩,每天总是抱着书包,坐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看到这种情况,采取鼓励的方式。时每天点名时,点到一诺时,她总是不吭声,我就鼓励孩子,你大声说到,终于一诺说了一个字,"孩子真棒”我高兴地说,还让全班的小朋友给一诺鼓掌,现在一诺变得活泼了,爱说爱笑了......

孩子和孩子之间创造一个一个自由交流的机会,给孩子一定时间自由交流,相互说话,相互学习,交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自然想说了,敢说了,愿意说了,语言表达能力慢慢提高了。

小班的孩子虽然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但是从中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帮我早读书》先让孩子听带有音乐的录音,这样孩子很有兴趣倾听儿歌内容,正确读音,然后带着孩子一块绘声绘色地朗读,并加以动作‘爸爸是一颗大树,妈妈是一颗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爸爸和妈妈中间飞来飞去’这样边读边念,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孩子的词汇,也教会了孩子的正确读音。胆小的孩子,有意识让他在小朋友们面前大声朗读,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的孩子最愿意听故事了,在我绘声绘色地讲完故事时,常常提出和故事内容相关有意思的问题,让孩子回答,识字的时候,让孩子组一个简单的词,并用简单的词说一句话。现在孩子积极性可高了,每当我提出问题,他们都高高举起小手,原来不爱说话亚松,口齿不清一南,都积极用他们稚嫩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意思。

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在点点滴滴中,不知不觉孩子在这样宽松、和谐、快乐的环境中逐渐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看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发自内心高兴。

拓展阅读:幼儿语言教学随笔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并要注意方式的变换,培养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安全大使熊先生》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挂图,发现有些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一般讲第一遍故事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但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每个幼儿能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示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使幼儿很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能力的培养(16)

在和许多同仁们谈论时中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作文太难提上去了。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的一个问题。作文能力的培养不但在从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以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当然,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有教师总的教学方向和思路,有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基本素材的积累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写作训练过程等等。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写作能力的训练。我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现在单从兴趣培养上谈几点自已不成熟的看法。

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的确是一种学习活动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进入写作的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条件。因此,我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写作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常言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那得有个缘由,但在没有任何接触的时候,要先打开学生心里的那道防线,使之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写作。记得有一次我是这样和六年级的学生谈话的:“同学们,学了五年的语文,你们知道学语文是学什么吗?”答案众说纷纭。我就告诉他们说: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人生活在一个大群体中你就必须和别人交流,你要告诉别人什么或听懂别人说什么,这需要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简单的说学语文就是学会说话,学会倾听,这简单吧!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面对面说的只能写下来,让不在你这一时间或不在你这一空间的人明白你的想法,你的思想,这就是文章。只要你有你的想法,你的观点,你又能写字,把你的观点写出来这就成了你的文章了,这也简单吧!完成这简单的两项,你的语文就学好了,学生们似乎恍然大悟,终于露出了放下沉重包袱的开心的轻松的微笑。当学生接纳了写作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的理念而不排斥它之后,接下来就是培养对写作的感情。记得写作培训时专家杨初青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感情是靠培养的,没有感情就谈不上喜欢。”作文的情感也是靠培养的。虽然对一个陌生人谈不上喜欢,但对一个天天在一起的同桌,哪怕天天都吵,那也是有感情的。作文也一样,要让学生频繁接触,学生才能对它产生感情,一个星期写一次不够,三次四次甚至更多,这样对写作自然就有感情了。这并不是用量来压学生,如果这样就只能适得其反,而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还得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一、需要

心理学家测试人们在需要和被迫两种情况下工作的效率是7∶3。我认为把这种效率改用于作文上也应当没什么差别。在很多时候学生都只知道老师叫我写什么,老师让我写什么,他们会绞尽脑汁地去想去编造,我慢慢试着让学生把这种“被迫”换过来,成为“我要告诉大家什么,我要让大家明白什么,我要怎样说出来大家才能明白,才能接受呢?”记得我在教学写留言条时,我请了三个同学模拟了一个情境:一个星期天,妈妈不在家,姑姑来了,要带我去动物园玩,可妈妈没带电话出门,门外车子又等着,怎么办呢?要么不去了,要么给妈妈留一张纸条,谁愿意星期天独自呆在家里呢?但这张纸条怎样写妈妈才能明白呢?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经过大家的商议,我板书留言条的五点注意事项。没料到,二年级的小学生对留言条的记忆准确无误,很快所有人都完成了。这就是转换角度收到的良好效果。

二、体验

文章是生活是现实的一个折射。学生的文章更是简单的折射。如果叫一个没吃过橄榄的人说一说橄榄的味道,他一定说不出来;如果叫一个没坐过飞机的人写一写坐飞机的感受,他一定写不上,在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却这样要求了。学生硬着头皮也写了,但文不对题,上句不接下句,我们的老师还认为:汝子不可教也。但却忽略了体验的重要性,我们要指导学生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看见的东西大胆的写出来,怎样想就怎样写,不受任何束缚把文章写完,把思路写活,把句子写通顺,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意愿,记得一次班里组织去春游,要求家长签字才能去,有个学生没得到家长签字,气得几天都不理家长,大家都很同情他,我发动大家帮助他,给他妈妈说点什么,题目就是《阿姨,你听我说》,大家很乐意,很真实的就写了,根本没有认为这是一次作文,而且都写得很投入,结果效果明显比其它方式写的作文好。学校、家庭、社会又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场景,有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人和事等,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活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天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话不用太多,班里订期举行交流展评;也可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开展观察调查活动,有的事情亲自去实践,如制作科技小作品、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树木和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以及班队会主题活动等。实践表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很乐意去做,也很容易做好,日积月累,学生手头有实在的东西,作文时就可避免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怪现象。

三、鼓励

好话人人都爱听,学生的作文如果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其心理得到满足,更能激发其对作文的兴趣,从而一次比一次乐于些,也写得好。因此,我们老师不但应注意写前指导,更应重视写后的评讲,不要停留在几个错别字或个别不通顺的句子,而要全面观察,找出每篇习作的特点,给予肯定,有些能力是随着训练的增加而具有的,比如一个一年级两位数运算很吃力的学生,上了三、四年级这一关自然就过去了,一节充满了掌声与肯定的作文讲评比那种一会儿批评作文词不达意,一会儿批评语句不通的作文课效果不知道好多少倍。当然,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要委婉地指出来,在班级里办一个优秀作文专栏,每个月老师可以从本月的作文中选取出十多篇较好的,教师批改过的文章,让学生规规整整地用作文纸抄下来,教师再进行批改,指出文章精彩的地方,写好评语,张贴在教室里。但作文也不能老是几个人的,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览的机会,哪些平时作文写得不太好的同学,看到自己的作文也能展览出来,总是把自已的文章看了又看,改了又改,以后作文也用心多了,进步也明显了。在每学年结束时,还可以将学生的作文订成一本优秀作文集,发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并非完美,但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老师还应给予个别辅导,把一些好的作文向杂志、作文选刊、报社等投稿,如果发表,这将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这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在“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是练习,这是别人不能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光知道方法不去练习,也只是纸上谈兵。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培养兴趣爱好只是一个入门,如果积极引导督促学生,日积月累地训练,让他们对作文产生感情,真正喜欢上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就成功大半了吗?


能力的培养(17)

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学生作文教师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而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改看重的只是分数和等级,至于教师批注的修改方案则漠不关心,具体的修改操作更不了了之。如果教师的评语笼统空泛,于学生则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修改无方,谈何提高?虽然教师们也采取了个别面批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精力、认识范围与程度的局限,往往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也不可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这些情况都表明:教师们应该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去提高写作水平。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由不断修改而渐入佳境,古今中外的文章家概莫能外。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身需要。我们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很难说就不与写作打交道,那个时候,学生们就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拿着文章回去求教于老师,而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就有了用武之地。从教学角度而言,这正是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教师们都懂,但更要让学生们明白: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同样是终身受用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这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循循善诱。首先要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稳定持久的写作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重要前提。同时要着力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其次要给予学生批改作文的技术指导,使之具有相对的可操作性。规定运用统一的批改符号,如下:

附图{图}

附图{图}

然后,还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总的来说,文章修改有四个大的方面。一是改语言,就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还要看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贴得体等。二是改结构,要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伏笔呼应是否巧妙等。三是改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主题是否突出,论点是否鲜明,能否统率材料等等。四是改材料,主要是看材料的取舍是否精当,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等等。当然,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修改时要灵活掌握。至于具体的修改方法,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那要靠长期作文修改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但只要能修改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就是行之有效的作文修改方法。

写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改来扶掖;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在学生明确了作文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之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呢?笔者认为下列方法可供参考和借鉴。

1.冷改法。冷,即是冷处理。先将学生完成的作文收集起来放置3~4天后再发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默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其中尚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并着手修改。此法既可消除学生作文后私于自是,不忍割截(白居易语)的心理,又可使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维火花。长期进行这种作文修改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换改法。即将学生作文进行同学间的交换修改。此法可以在一个或两个班的学生中采用。换改法可使学生完全改变自身角度,以鉴赏者的姿态,根据自己的审视标准吸取原作长处,且大胆地指出原作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换改法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

3.集体评改法。先印发1~2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由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优劣,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此法以讨论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举一反三,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在论辩中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吕叔湘先生就十分推崇这种方法。

4.导改法。此法较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给予修改的引导和指点,提出切实的可行的有效的修改意见。这意见既不能是教师包办的修改处方,更不能是让学生莫明其妙,无从下手的玄乎之词,应该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点拨之语。导改法可采用书面批注引导,也可采用课堂口头点评的形式。导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作文评改方法之一,是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基本方法。

5.示范修改法。此法是指用示范作文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作出修改的训练方法。示范作文可以是经过教师修改后的学生优秀作文,也可以是教师的下水作文。采用示范修改法要注意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盲目模仿和照抄照搬的不良行为。

6.定点修改法。定点修改法是指将包括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等在内的诸多板块,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分解为若干个修改训练点,然后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定点修改训练。这种方法看似琐碎,但效果明显。一次作文完成一个写作点的修改训练,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各个击破,步步为营,最后综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养成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

上述六种作文修改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当然不能在一段时间内单一地使用一种方法,而要不断交换地综合使用,以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总而言之,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都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教师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习游泳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作文修改教学。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习惯的同时,更要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只要教师在导的方面下苦功夫,做到巧导善引,切实有效,就能点铁成金,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在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能力的培养(18)

低年级学生要不要进行作文基本功训练,对这个问题,不少教师思想模糊,至于如何搞,更是缺少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儿童作文能力应“从一年级起就注意培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低年级虽不设作文课,但要进行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如果一、二年级不注意从这方面进行训练,到三年级突然提出命题作文,学生就会不知所措。那么,如何加强低年级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呢?笔者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听话、说话和写话的能力上。

听话。教师应在听清听懂两个方面加强训练。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注意力。对刚入学的学生,上课时应要求他们“眼睛看老师,耳朵听老师讲话”。注意力集中了,学生就能听清老师说的话。但听清并不是最终目的,还必须听懂。要让低年级学生听懂别人讲的话,教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句式很重要。如某某在做什么,某某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在让低年级学生听较长句子时,还应要求学生记住“时、地、人、事”四项内容。如“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到北戴河旅游了三天”这句话,“时”是“今年暑假”,“地”是“北戴河”,“人”是“爸爸”和“我”,“事”是“旅游”。教师还应有目的地开展听广播、听录音、听故事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对语言的反应速度。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出“一听就懂”的能力。

说话。说话是在培养儿童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一二年级,应注意系统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行图,借以发展其语言能力。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要抓图画的主题。画面上表现主题的人或物往往画得比较近,比较大。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时,应让其先看近处的,后看远处的,先看大的,后看小的,先看地上的,后看天上的。这样说知才能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此外,也可把学生带到室外进行说话训练。如春天带他们到田里去观察,让学生眼看、耳听、鼻闻、手摸、脚踩,具体地感知春天的特点,然后再启发他们选择恰当的词语来描述。经常指导儿童这样练习,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说话能力,而且也为写话打下很好的基础。

写话,在培养说话能力的同时,要注意指导低年级学生练习写话。指导写话一般采取的方法是:选词填空,补充句子,连词写话,扩充句子,缩短句子,修改病句,看一幅图写一句话,看几幅图写一句话,看一幅写几句话,连几句话成一段话、听写故事,等等。还可以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写成几句话。这里要注意的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思维能力不够,还不能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几句话,常犯的毛病是颠三倒四和错用词语。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梳辫子”和“搭桥”的工作。所谓“辫子”,就是要启发、引导学生把几句条理混乱的话,按照事物的一定顺序(空间、时间)和几件事物之间的关系,重新安排前后顺序,使之条理化。所谓“搭桥”,就是在几句话按一定条理排好先后次序之后,教师要帮助孩子们运用一定的关联词,如连词、时间副词等,把几句话串连起来,不至于各自孤立。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低年级学生就会逐步具有围绕一个中心说几句话或写一段连贯话的能力,这就为三年级开始的命题作文,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