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实用3篇)
重写幸福
2024-02-16 06:08:10
高二
写人

介子推(1)

岁岁清明,眷眷感念。又一年风和日丽,又逢清明这个令人感伤的时节。想起了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又想起这周的绵山踏青,阳光明媚,暖风融融,迈着轻快的步子,我们一行来到绵山。

远远地便望到了开得正艳的桃花林,路上游客很多,来到刻着“道若天台”“风义辉映昭清明,香火隆显动春秋。“坐在那休息,看着绵延的台阶,想起了这里曾经的主人——介子推。

清明节源于寒食节,据《左传》记载,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高尚之士介子推。介子推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忠实随从,在重耳被迫流亡的十九年里,一直跟随在重耳身边,帮助重耳渡过重重危机;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国君并大封功臣,但晋文公却一时忘记了不肯言禄不愿自我表功的介子推。

没有得到任何封赏的子推回到家中,对母亲讲述了当下的遭遇,并决定偕母亲一道隐居过隐士的生活,母亲同意了子推的选择,于是子推背起母亲到绵山隐居。后来晋文公想起了子推,派人到绵山呼喊寻找,子推坚不肯出,晋文公求其心切,于是焚山以求之,子推竟抱木而死。

为了纪念子推,文公“绵上”之地封作子推的“禄田”,绵山因此又被称作介山。晋文公要以此记住自己的过错,也以此表彰子推的高尚品格“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并下令国人于子推烧死日禁火、冷食。于是寒食清明这个敦促春耕、迎接春天的节气节日演变为纪念先烈、纪念祖先的节日。寒食清明文化内涵有了更为强烈的人文精神色彩。子推故事的加入,对中华民族忠贞、爱国、宽容、奉献、不计回报、隐忍、感恩、有恩必报的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催化的作用。


介子推(2)

清明凭吊介子推

清明凭吊介子推 清明凭吊介子推

每到清明节,我就会想起爸爸给我讲过的“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想起那个割肉奉君,死不受封的介子推。

在春秋各诸侯国争霸混战的年代里,晋文公重耳为避“骊姬之难”率众流亡19年,吃尽了苦头。有一次断了粮,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烧成汤供奉重耳,才使他摆脱了被饿死的困境。

后来,重耳成为国君,他论功封赏当年陪他流亡的臣子。介子推不愿意与那帮自恃功高的臣子为伍,选择了默默地离开。他背起老母,走进了宁静的绵山。晋文公重耳得知后,怕自己落得个忘恩负义的`坏名声,就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面对林深路险的绵山,他采用了一个极其不负责任的办法——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母子给逼出山来。大火过后,人们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在他身后的树洞里发现了写有“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血书。晋文公羞愧不已,下令每年这一天为寒食节,即禁火寒食。以此来祭奠介子推。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祭奠自己已逝的亲人,可又有几人知道或想起介子推呢?介子推是不幸的优秀作文 ,他付出了一切,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但他忧国忧民、忠君爱国、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后人钦佩。正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像介子推一样信实礼让、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仁人志士,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正直、刚毅的脊梁,成就了中华民族众多的传统美德。

在清明节之际,让我们深深地缅怀、悼念这位充满人性、忠贞高洁的祖先介子推吧!

吉林省安图第三小学五年五班管佩麒

指导教师:潘广艳


介子推(3)

又想起这周的绵山踏青,阳光明媚,暖风融融,迈着轻快的步子,我们一行来到绵山。

远远地便望到了开得正艳的桃花林,路上游客很多,来到刻着“道若天台”“风义辉映昭清明,香火隆显动春秋。“坐在那休息,看着绵延的台阶,想起了这里曾经的主人——介子推。

清明节源于寒食节,据《左传》记载,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高尚之士介子推。介子推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忠实随从,在重耳被迫流亡的十九年里,一直跟随在重耳身边,帮助重耳渡过重重危机;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国君并大封功臣,但晋文公却一时忘记了不肯言禄不愿自我表功的介子推。

没有得到任何封赏的子推回到家中,对母亲讲述了当下的遭遇,并决定偕母亲一道隐居过隐士的生活,母亲同意了子推的选择,于是子推背起母亲到绵山隐居。后来晋文公想起了子推,派人到绵山呼喊寻找,子推坚不肯出,晋文公求其心切,于是焚山以求之,子推竟抱木而死。

为了纪念子推,文公“绵上”之地封作子推的“禄田”,绵山因此又被称作介山。晋文公要以此记住自己的过错,也以此表彰子推的高尚品格“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并下令国人于子推烧死日禁火、冷食。于是寒食清明这个敦促春耕、迎接春天的节气节日演变为纪念先烈、纪念祖先的节日。寒食清明文化内涵有了更为强烈的人文精神色彩。子推故事的加入,对中华民族忠贞、爱国、宽容、奉献、不计回报、隐忍、感恩、有恩必报的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催化的作用。

高二:落倾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