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必备5篇)
天籁之声
2024-03-27 03:35:41
其他
话题

金陵十二钗(1)

湘云--襁褓之中父母亡,谁知生来宽宏量。

可叹夫逝枉悲伤,一汪碧水涸湘江。

妙玉--生性孤僻人皆罕,心高厌俗世同嫌。

青灯古殿人将老,无瑕美玉遭泥陷。

可卿--深院藏身十年寒,花貌风情惹祸患。

幡悟欲返时却晚,悬梁自尽花已残。

黛玉--咏絮才女命甚短,十又七载神欲还。

林中挂带魂已断,重返太虚泪方干。

宝钗--神瑛侍者不恋家,引愁金女空牵挂。

雪埋金簪时不复,芳魂一缕返天涯。

熙凤--生于末世偏爱财,凡鸟终归隐冰山。

呕心沥血十二载,枉自费心谁明白?

探春--风雨兼程三千里,来年归日遥无期。

清明送别人独泣,莫使东风让别离。

迎春--冰为肌骨玉为肠,性温偏逢中山狼。

可怜金闺花柳质,芳魂一朝赴黄梁。

惜春--性自孤傲身自高,自知春后景不长。

看破红尘改昔妆,愿是永伴青灯旁。

李纨--青春甚短结子完,心似枯槁独侍兰。

晚来富到披凤袄,黄泉路上也释然。

巧姐--娘亲积得阴功在,绝路恰逢恩人来。

纺绩终生隐乡野,谁知曾处富贵宅。

元春--富贵荣华福尽享,好事不长无常到。

芳魂耗尽万事抛,路远山高家乡遥。


金陵十二钗(2)

在艺术瑰宝《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位人物:她幼年丧母,之后被外祖母接到府中生活。吃穿不愁问题,却落了个爱哭的习惯。常常触景生情,感叹命运。寄人篱下的背景,使她愁眉紧锁,虚叹光阴。然而她的外貌不消说,书中记载她是绛珠草变为绛珠仙子,继而投胎到人间,把一生的眼泪作为报恩的礼物还给前世给予甘露哺育的恩人。她作诗的别号叫“潇湘妃子”,由此可想而知她的气质是如何高雅,才气和美貌是如何令人叹服。她比王熙凤更美,尽管王熙凤一身珠光宝气,恍如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但珠光宝气只能使王熙凤更富贵化,毫无自然美可言。而林黛玉则是自然粉饰装扮,再加上“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使她看起来清丽脱俗,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美蕴展露无遗,同时还散发出一种艺术美的意蕴。她比薛宝钗更有才,虽然二人的诗作不分上下,各有千秋,但林黛玉写得更多,更好,更妙。在道德和爱情方面,她远远胜于薛宝钗。虽然她爱哭,多疑,小心眼,有些孤芳自赏,甚至还爱生气,但这就是林黛玉,一个被人称为花的精魂,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的自然女子。

对于林黛玉的评价,我个人比较赞成刘心武先生的观点。她是一个千古绝唱的女子,红学家们称她的人是花的精魂,她的生活是诗化的生活,她的形象是艺术与生活升华的完美结合。她的才气是别人望尘莫及的,连薛宝钗也得甘拜下风。“侬令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句是《葬花吟》中的名句,从中你大可看出林黛玉不愧是诗的化身,花的精魂。

但在为人出事方面,林黛玉则显得薄弱。当时完全是封建社会,林黛玉寄人篱下,又爱哭又小气,就凭这个性格不得罪人,也不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相反薛宝钗则处事为人更胜一筹,不该她做的、说的,她一律不管。到她该说该做时,她就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理会别人的言论,做出的效果是能让所有人心悦诚服的。这自然也就是贾府中人为何更偏向于薛宝钗的原因之一。

最后,是关于林黛玉的死。高鹗给予这位千古绝唱之人是她郁郁而终,病情恶化的结局。同时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一个结局。不过我觉得刘心武先生的观点也值得考虑一番。他认为林黛玉是沉湖而亡。原因是林黛玉的生活是诗化的,充满艺术性的生活,这也就决定了她的死同样也得是艺术的。其次,林黛玉的别号是“潇湘妃子”,传说中的潇湘妃子,是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舜出巡时死于苍梧,她们两个奔赴九嶷山,先是啼哭,染竹成斑,后来就泪尽入水,死在江湖之间。黛玉的这个别号,既点出她爱哭,是泪尽而亡,也预言着她的结局是入水殒命。在第七十六回,黛玉和史湘云二人联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但刘心武先生认为作者原笔应该写的是“花魂”,非“诗魂”。“冷月葬花魂”暗示的就是在一个中秋之夜,花魂独自一人慢慢地,默默地沉入湖中,埋葬在里面了。花魂是谁?自然就是黛玉。这也就给黛玉沉湖埋下了一个伏笔。此外在第二十三回,四十四回等都有暗示林黛玉是沉湖而死的伏笔。

对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木石前盟”爱情,终究是以悲剧收场,有花无果。但在我的心中,他们俩是在一起的了,这对有情人是终成眷属了的。

无论如何,林黛玉确是一位花的精魂,诗的化身的千古奇女子。她的一生是艺术的结晶,诗歌式的呈现。


金陵十二钗(3)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我不得不感慨作者的写作能力,塑造出一个个深入人心,形象饱满的角色,宏大的布局使整个情节一气呵成,荡气回肠。
而纵观整本书,我想仔细谈谈我对书中金陵十二钗之首林黛玉的感受。“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未读《红楼梦》之前,我对林黛玉的看法仅仅只停留在一个柔美病态、弱柳扶风的模糊印象里,读红楼梦后,我开始喜欢这个真实洒脱的姑娘了。
先说说其容貌,宝玉初见林妹妹时所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王熙凤也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薛蟠更是:“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这样极高的描述可见林妹妹的天生丽质、楚楚可人。
林妹妹的才华想必也是有目共睹的,其最为著名的《葬花吟》就可见其才华横溢。她品诗、爱诗,把文学视作最忠诚的知己,而这知己不是任何事物的附属品,它有自己脾气。书中她自高奋勇指导香菱学诗,告诉她“不以词害意”。
这简简单单的五字“不以词害意”,更是将她的才华展现的淋漓尽致。三百年前的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却知道写诗“第一立意要紧”“不能流于辞藻”“见了浅近的就爱”。大观园才女如云,写一手好诗并不稀奇,将写诗上升到理论,却并不容易。
这样一美貌有才的女子若还开朗外向、爱笑爱闹、真实洒脱又怎能让人不爱呢?
大多数人对黛玉的印象仅仅只停留在哭哭啼啼的大致里,的确,黛玉常哭,但她本就是仙草化身,是为了前世恩情而来世间走一遭的,她唯一的使命便是将眼泪还尽,然后返回仙境。
但她同样开朗活泼,在贾府这样一个大熔炉,严明的生存规则、自上而下的压力面前,所有人都学会圆润隐忍,薛宝钗处事稳重、温柔世故。但是她始终倔强的捍卫着她的棱角。迎春出事的时候,她哭得伤心;病重的时候,嘱咐袭人隐瞒自己的病情,以免宝玉担心。对下人,她愿意教香菱写诗,愿意与紫鹃姐妹相待。一颗赤子心,对所有人坦诚相待,也没有什么门第之见。她的世界,是一个十六岁少女的灰色童话,有瑕疵,但是真实。
不得不提的就是她与宝玉的悲惨爱情故事。在大观园众多好姑娘里,秒懂宝二爷笑点的,只有林妹妹。从来不劝宝二爷考功名,偏爱他顽石不化的,也只有林妹妹。林妹妹更是注重精神而不功利的,史湘云劝宝玉要注重仕途经济时,宝玉毫不避嫌地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纵眼望去,整个大观园里
真正不视他“不成器”,真心理解他,懂他的人,除了林妹妹,又还有谁?他们是爱人,更是知己。
关于妹妹的描写还有很多精彩的小细节可见起性格,大抵也是难以讲完的。而若让我概以一字,那便是“真”。她是个没有被世俗污染的最纯真的人。
借用曾见过的一段话来说“她的脾气很大,她的手掌很小。她的嘴很硬,她的心很软。她灵秀如水,执着如火。她“不同于一般女子”。她很瘦小,但是她很有力量。她叫林黛玉,上下五千年,她是美神。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在那个时代香消玉殒,但是她属于所有时代。”
这样一个尤物,怎能令人不爱呢?

金陵十二钗(4)

在艺术瑰宝《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位人物:她幼年丧母,之后被外祖母接到府中生活。吃穿不愁问题,却落了个爱哭的习惯。常常触景生情,感叹命运。寄人篱下的背景,使她愁眉紧锁,虚叹光阴。然而她的外貌不消说,书中记载她是绛珠草变为绛珠仙子,继而投胎到人间,把一生的眼泪作为报恩的礼物还给前世给予甘露哺育的恩人。她作诗的别号叫“潇湘妃子”由此可想而知她的气质是如何高雅,才气和美貌是如何令人叹服。她比王熙凤更美,尽管王熙凤一身珠光宝气,恍如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但珠光宝气只能使王熙凤更富贵化,毫无自然美可言。而林黛玉则是自然粉饰装扮,再加上“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使她看起来清丽脱俗,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美蕴展露无遗,同时还散发出一种艺术美的意蕴。她比薛宝钗更有才,虽然二人的诗作不分上下,各有千秋,但林黛玉写得更多,更好,更妙。在道德和爱情方面,她远远胜于薛宝钗。虽然她爱哭,多疑,小心眼,有些孤芳自赏,甚至还爱生气,但这就是林黛玉,一个被人称为花的精魂,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的自然女子。

对于林黛玉的评价,我个人比较赞成刘心武先生的观点。她是一个千古绝唱的女子,红学家们称她的人是花的精魂,她的生活是诗化的生活,她的形象是艺术与生活升华的完美结合。她的才气是别人望尘莫及的,连薛宝钗也得甘拜下风。“侬令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句是《葬花吟》中的名句,从中你大可看出林黛玉不愧是诗的化身,花的精魂。

但在为人出事方面,林黛玉则显得薄弱。当时完全是封建社会,林黛玉寄人篱下,又爱哭又小气,就凭这个性格不得罪人,也不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相反薛宝钗则处事为人更胜一筹,不该她做的、说的,她一律不管。到她该说该做时,她就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理会别人的言论,做出的效果是能让所有人心悦诚服的。这自然也就是贾府中人为何更偏向于薛宝钗的原因之一。

最后,是关于林黛玉的死。高鹗给予这位千古绝唱之人是她郁郁而终,病情恶化的结局。同时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一个结局。不过我觉得刘心武先生的观点也值得考虑一番。他认为林黛玉是沉湖而亡。原因是林黛玉的生活是诗化的,充满艺术性的生活,这也就决定了她的死同样也得是艺术的。其次,林黛玉的别号是“潇湘妃子”传说中的潇湘妃子,是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舜出巡时死于苍梧,她们两个奔赴九嶷山,先是啼哭,染竹成斑,后来就泪尽入水,死在江湖之间。黛玉的这个别号,既点出她爱哭,是泪尽而亡,也预言着她的结局是入水殒命。在第七十六回,黛玉和史湘云二人联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但刘心武先生认为作者原笔应该写的是“花魂”非“诗魂”“冷月葬花魂”暗示的就是在一个中秋之夜,花魂独自一人慢慢地,默默地沉入湖中,埋葬在里面了。花魂是谁?自然就是黛玉。这也就给黛玉沉湖埋下了一个伏笔。此外在第二十三回,四十四回等都有暗示林黛玉是沉湖而死的伏笔。

对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木石前盟”爱情,终究是以悲剧收场,有花无果。但在我的心中,他们俩是在一起的了,这对有情人是终成眷属了的。

无论如何,林黛玉确是一位花的精魂,诗的化身的千古奇女子。她的一生是艺术的结晶,诗歌式的呈现。


金陵十二钗(5)

论金陵十二钗之贾迎春 作文 700字(一)

金陵十二钗系列:贾迎春和贾惜春

李锦文

内容提要 文章评述了在贾府中处于弱势不曾得到父爱和母爱的两罪恶的封建婚姻杀死,一个葬送了青春出家修行。

在贾府的四个小姐中,迎春和惜春处于弱势,她俩都没有得到父爱和母爱。

迎春是庶出,她的父亲贾赦不仅没给她父爱,还为了顶去孙绍祖五千两银子的孽

债将她嫁给了孙家,实际上是将她卖与了孙家。惜春虽是贾珍的胞妹,但她父亲

贾敬一味地修道炼丹,不在家里,而她的哥哥嫂子也并不关爱她,因而养成了一

种孤僻的性格。

贾迎春——公府千金遭摧残

迎春是贾赦的庶女,究竟为谁氏所生,书中没有交代。迎春的性格在贾府是

以“懦弱”出了名的。她从小没有得到母爱,又无亲兄弟姊妹,贾琏虽是她

的哥哥,但并非一母所生,对她也从未有过什么关照。迎春的乳母又犯了事。

被查清是三个为首的赌家之一,被“打四十大板,撵了出去”,迎春也关照

不了。请看第七十三回,邢夫人到迎春房里来大加训斥:

‚你这么大了,你那奶妈子行此事,你也不说说他;如今别人都好好的。

偏咱们的人做出这事来,什么意思?‛迎春低头弄衣带,半晌答道:‚我说

他两次,他不听,也叫我没法儿。况因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

他的。‛邢夫人道:‚胡说!你不好了,他原该说;如今他犯了法,你就该

拿出姑娘的身分来。他敢不依,你就回我去才是。如今直等到外人共知,这

可是什么意思!再者:放头儿,还只怕他巧语花言的和你借贷些簪环衣裳作

本钱。……若被他骗了去,我是一个钱没有的,看你明日怎么过节?‛迎春

不语,只低着头。邢夫人见他这般,因冷笑道:‚你是大老爷跟前的人养的。

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小姐,一个是性格懦弱的贾迎春,一个是性格孤僻的贾惜春。一个关键词 迎春;贾惜春;性格懦弱;孤僻;孽债;罪恶的封建婚姻

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你反不及他一点?倒是。我无儿无女的一生干净,也不能惹人笑话!‛

迎春的乳母犯了法,邢夫人认为丢了面子,因此她抱怨迎春为什么不拿出姑娘的身分来?为什么不向他报告?同时邢夫人还指出,迎春和探春出身一样,迎春的母亲比探春的母亲强得十分,可迎春却比不上探春一点,因此邢夫人有气。读者早就知道,邢夫人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这一次她对迎春的讲话,也并不隐讳她的吝啬的本性:“我是一个钱没有的,看你明日怎么过节?”但邢夫人也猜得不错,迎春的乳母确实在迎春这里骗了东西去变卖:

绣橘因说道:‚如何?前儿我回姑娘:‘那一个攒珠累金凤,竟不知那里去了!’回了姑娘,竟不问一声儿。我说:‘必是老奶奶拿去,当了银子,放头儿了。’姑娘不信,只说:‘司棋收着。’叫问司棋,司棋虽病,心里明白,说:‘没有收起来,还在书架上匣里放着,预备八月十五要戴呢。’姑娘该叫人去问老奶奶一声。‛迎春道:‚何用问?那自然是他拿去摘了肩儿了。我只说他悄悄的拿了出去,不过一时半晌,仍旧悄悄的放在里头,谁知他就忘了。今日偏又闹出来,问他也无益。‛绣橘道:‚何曾是忘记?他是试准了姑娘的性格儿,才这么着。如今我有个主意:到二奶奶屋里,将此事回了,他或着人要,他或省事拿几吊钱来替他赎了,如何?‛迎春忙道:‚罢,罢,省事些好。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绣橘道:‚姑娘怎么这样软弱?都要省起事来,将来姑娘还骗了去!我竟去的是。‛说着便走。迎春便不言语,只好由他。

由于迎春懦弱,不仅他的乳母骗去他的东西,而且他乳母的媳妇还威逼她去为乳母讨情,并说他们白填了银子,“少说也有三十两了!”这实在是弥天大谎,因此迎春的丫头们就跟她争了起来。恰在这时探春同宝钗、黛玉来了,这媳妇才退下阵来。

迎春这样懦弱,但偏偏是这样懦弱的人,却配了一个豺狼一样的丈夫。迎春嫁过去以后,遭受了她的丈夫孙绍祖的无情的虐待,迎春回到贾府,向王夫人诉说了她的苦楚。请看第八十回:

那时迎春已来家好半日,孙家婆娘媳妇等人已待晚饭,打发回去了。迎春方哭哭啼啼,在王夫人房中诉委屈,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略劝过两三次,便骂我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又说老爷曾收着五千银子,不该使了他的。如今他来要了两三次不得,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好不好,打你一顿,撵到下房里睡去!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冀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压着

我的头,晚了一辈,不该做了这门亲。倒没的叫人看着赶势利似的。’‛一行说,一行哭的呜呜咽咽,连王夫人并众姐妹无不落泪。

迎春碰到如此遭遇,贾宝玉自然很气,因此在第八十一回他向王夫人建议将迎春接回来住,总不让她回孙家去:

王夫人听了,又好笑,又好恼,说道:‚你又发了呆气了!混说的是什么?大凡做了女孩儿,终久是要出门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那里顾得?也只好看他自己的命运,碰的好就好,碰的不好也就没法儿。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里个个都象你大姐姐做娘娘呢?……‛

在这里,作家以满腔的同情,描写了迎春的婚姻悲剧,也以愤怒的笔墨揭露了孙绍祖这个“中山狼、无情兽”的狰狞面目,同时也暴露了贾赦的丑恶本质,他为了顶去孙绍祖五千两银子的孽债,竟然不顾骨肉之亲,将迎春往狼口里送;同时也通过王夫人的口客观地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这种罪恶的婚姻制度下,妇女完全被剥夺了人身的权利。果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本性懦弱的迎春,就被孙家活活地逼死了。

贾惜春——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是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她自幼儿没有母亲,父亲贾敬只一味求仙修道,因此她从小失去母爱父爱。幸而贾母接在身边,当亲孙女儿一样抚养。惜春非常聪明,喜爱画画,大观园竣工,元春省亲以后,贾母就叫惜春将大观园里景物画出,又说把人物也要画上,“就象行乐图儿才好。”因此惜春感到为难:“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虽然感到有点为难,但惜春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每天兢兢业业地画。由此可见,惜春认定了要做的事,是有决心做到底的。

惜春本性纯洁,她风闻宁国府的一些闲话,就想自避嫌疑,不愿意与哥哥嫂子打交道。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时,在惜春的丫头入画的箱中搜出一大包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版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

入画只得跪下哭诉真情,说:‚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因我们老子娘都在南方,如今只跟着叔叔过日子;我叔叔婶子只要喝酒赌钱,我哥哥怕交给他们又花了,所以每常得了,悄悄的烦老妈妈带进来,叫我收着的。‛

入画说的是实话,尤氏对惜春说:“实是你哥哥赏他哥哥的,只不该私自传送,如今官盐反成了私盐了。”因此尤氏和奶妈都劝惜春,不要把入画撵出去了:“他不过一时糊涂,下次再不敢的”:

谁知惜春年幼,天性狐僻,任人怎说,只是咬定牙,断乎不肯留着。更又说道:‚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闻得多少议论,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尤氏道:‚谁敢议论什么?又有什么可议论的?姑娘是谁?我们是谁?姑娘既听见人议论我们,就该问着他才是。‛惜春冷笑道:‚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好躲是非的,我反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况且古人说的,‘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以后你们有事,好歹别累我。‛

正因为惜春年幼,又本性纯洁,因此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知道什么忌讳。但是“尤氏心内原有病,怕说这些话,听说有人议论,已是心中羞恼”,因此她责怪惜春,既听见有人议论,为什么不追问他们。由此姑嫂俩吵得更厉害了:

尤氏道:‚可知你真是个心冷嘴冷的人。‛惜春道:‚怎么我不冷!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

这真似一支钢针,扎进尤氏的心房。尤氏何尝不知道外面的议论,正如柳湘莲所说: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但是她又偏偏不让人说,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怎么就带累了你?你的丫头的不是,无故说我;我倒忍了这半日,你倒越发得了意,只管说这些话。你是千金小姐,我们以后就不亲近你,仔细带累了小姐的美名儿!……‛说着,便赌气起身去了。惜春道:‚你这一去了,若果然不来,倒也省了口舌是非,大家倒还干净。‛

就这样,惜春和她嫂子尤氏的关系越来越僵了。以后,贾府事故又不断发生,贵妃娘娘薨逝,迎春被孙家折磨死,黛玉泪尽而死,宁荣两府被抄家,探春远嫁„„惜春一一看在眼里。特别是贾母死后,贾府上上下下的人都去送丧,因凤姐有病,于是留惜春与凤姐看家。妙玉因怕惜春孤单,就来惜春房里叙谈。谁知就在这天晚上发生了偷盗案,原来是那周瑞的干儿子何三伙同一伙贼人,将贾母房中的金银财宝偷去了好几箱子。

更其不幸的是:这伙贼人“在窗外看见里面灯光底下两个美人:一个姑娘,一个姑子。那些贼那顾性命,顿起不良,就要踏进来,因见包勇来赶,才获赃遁逃。”请看第一百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