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景色描写(必备5篇)
清风明月
2024-05-07 02:41:12
高中
其它

高中景色描写(1)

那么快,14个春秋已悄然度过,四季交替着,重复着原有的规律,从不为了人们的喜好而停留,不知不觉,自己也在用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诉说着那亘古不变的永恒。春之俏

春夏秋冬,人们总是习惯将春作为一年的开始,因为春总预示着生机和希望。

记得小时候每次写到春总喜欢用“万物复苏”这样的词,的确,在春这样一个特别的时节,任何事物似乎都有了新的生命,那些刚抽出的嫩绿的新芽,那些刚绽放的新花,一切因为生命的存在而那么美丽。

春,俏如豆蔻年华的少女,周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夏之繁。

夏天,万物开始了真正的滋长,由芽到枝到叶,那一缕缕轻柔的柳枝,是夏天抚过大地的最好证明。

树木绿得那么明亮,油油的,让人从心底赞叹。名贵的,低贱的,哪怕只是不知名的野花,这时都用尽最大的力量,开花,那花分明是一个个跳动的生命在枝头欢闹。大地上那么热闹,万物都以生命的名义聚拢在一起,看到繁花似锦,绿树成荫,一切都那么蓬勃,那么有力量。

夏的繁,让人不由自主生出一种向上的心态。秋之韵其实说不上秋和夏的界线到底在哪里,只是偶然一天走在街上,一片叶子泛着淡淡的黄色从头上飘过,慢慢地落到地上,那大概就是秋的开始吧!

春的生机,夏的'繁盛,此刻大概只能化作地上的枯叶,空中的飞雁和心上的秋了。

但也正因为这样,秋,有一种褪去一切浮华后的宁静,那种宁静是高原天空的爽朗的空气,满园飘香的果实和一点点的愁绪。一

秋从来不夸耀什么,有的只是内敛和沉寂,不了解秋的人总会说秋天太冰冷,缺少了生命,但我觉得恰恰相反,任何一种生命到了秋天都是一种升华,将生命中最珍贵的保留下来,珍藏在最深处。


高中景色描写(2)

今天,我随着“圆梦工坊”的队伍来到了久闻其名的塘埔村采风。塘埔村濒临榕江北河,位于渔湖东部。这里江河交汇、沃野广阔,昔有“鱼米之乡”美誉,是榕江岸边一颗耀眼明珠。

塘埔湿地公园

我们笑着跳着,向东边跑去,拐了个弯,来到了塘埔湿地公园。眼前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臭烂的垃圾场了。“哟,什么时候焕然一新啦?”我带着问题走进了这个美丽的花园。

一阵花香扑鼻,仿佛穿越了我的全身,“哗哗”的流水声贯耳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水车,它竖立在人造湖里。我坐在湖边的一块木墩上,观察着,思考着,它是怎么运转的。这时,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这座巨型水车,是用电池使它转动的。”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转过身去,原来,说话的是我们的导游,老师让我们称呼他“校长”,他穿着一身西服,一双油光滑亮的皮鞋,看上去就是个知识分子。“这个湿地公园,始建于20XX年,……”校长的讲解让我们对公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几只鸟儿飞了过来,阳光普照,微波粼粼,青草茵茵,百花争妍。让人犹如邂逅了“小桥流水人家”,置身于仙境之中。

塘埔村落

我们离开湿地公园,进入塘埔村。改革开放之后,这里的工业快速发展,农田面积由3000亩减到了700多亩,而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却越来越好。因此它有了另一个名字:塘埔工业村。

站在旧村落前,映入眼帘的是八个大字:“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校长走了过来,意味深长地说道:“1945年12月,日本鬼子伙同驻西寨伪军七十多人再次入侵塘埔,塘埔壮士英勇还击,由于敌强我弱,我乡不幸沦陷。随后,日寇杀人放火,在一夜之间烧毁了十八处房屋……”我屏气而听,“原来这里还有这段悲壮的历史!”

绕过篮球场,踏着石铺的小路,沿路我们又参观了文化广场,路边的七块大石碑上雕刻着:忠、仁、义、礼、智、信、孝。首尾两块石碑是“忠”与“孝”,它教导人们:与人忠,居处恭,立忠信,执事敬,不重则不威,不忠则不固;孝,千经万典;孝为先,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字里行间,我读出了塘埔人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和美好品德,文化广场上的“宜彥亭”与“孝悌长廊”便是优良传统和美好品德的最好诠释。

饱览了塘埔的美景,了解了这里经济、历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里多了一种特别的情感,我坚信:未来的时间里,这颗镶嵌在榕江边上的璀璨明珠一定会更加明亮!


高中景色描写(3)

3月11日,阳光明媚,我和妈妈来到了乐清最大的,结合了人工和自然,水岛相依的湿地公园——清和公园。

一进入公园,映入眼帘的是最有名的湿地飞虹,远远望去,像一条银龙卧湖面上。我和妈妈疑惑不解:这座桥很普通呀!恰好一个工作人员经过,我赶紧去问,才知道这桥晚上会亮起七种颜色的灯光,白天是看不见的。原来,彩虹桥是因此得名的。

上了彩虹桥,桥面真宽呀!十几个人可以并行;桥真长呀!一眼望不到头;桥上三角锥形的柱子真高大呀!像哨兵一样在守护着彩虹桥。放眼向湖面望去,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使湖面波光粼粼,好像洒了一地的金子。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犹如千万颗珍珠,这还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啊!不时还几只白鹭从湖面上掠过,点缀了湖面。湖面倒映着一座座高楼大厦、巨山。

下了彩虹桥,往右就走进健康步道,那红色和绿色搭配得真美啊!

跟那些光秃秃的树比起来,前面的柳树显得更加茂盛,它的叶子有些还是新绿的嫩芽;有些仿佛能捏出水来;还有的已经长得长长的了。我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我把视线转移到旁边,只见各色鲜艳的花,形态各异:有的像喇叭,仿佛在吹号角,迎接春天;有的绽开了笑脸对春天微笑;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不敢露面呢!

这样结合了人工和自然的美丽公园,能不让人回忆吗?


高中景色描写(4)

黄校长说,塘埔村的环境变了,而人们的心却不变。

湿地公园在变

湿地公园被花花草草团团围住,是蝴蝶和蜜蜂的乐园,也是小孩子的天地。瞧,那群孩子,有的躺在地上打滚,有的追着笑着,还有的在吹泡泡,让偌大的公园充满了欢声笑语。

公园的景色可美了,不必说公园里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也不必说缓缓转动的小水车,单是那望不尽的花仙子就迷住了你的眼,一阵风吹过,花仙子们便舞动五彩缤纷的裙子,美丽极了。

黄校长对我们说:这里曾是让人厌烦的垃圾场,两年之前,这里垃圾成堆,浊水漫浸,臭气冲天。

黄校长还说:是“创文”让这里改变,是塘埔人改变了这里。

官渡在变

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闪着金点儿,河边躺着悠哉的小绿叶,好像给榕江穿上绿衣裳。我们沿着江边前行,不一会儿就到达官渡。这里,依然保留着一个渡口,它于20XX年冬天重修,重修后的屋子古香古色:刷着颜料的屋檐,厚实的柱子,油亮的黑砖和坚实的地板。黄校长告诉我们,以前,这间房子是给过渡的人歇息的地方,这房子夏天可以避阳,冬日可以避寒。

房子的上头是一座高大的桥,这座桥代替了昔日的船渡,它让交通方便了,让经济腾飞,让村民生活好起来。

老房子在变

赏完了湿地公园,看过了官渡,我们来到了塘埔村的老房区,塘埔村的老房子有趣极了。它们紧紧的挨在一起,好像不肯放过一条缝隙似的。房子的门前种着矮矮的花草,几只蜜蜂在那嬉戏,增添了许多生气。眼前的老房子已换上了新装:白色的墙,灰黑的屋顶,是新与老的结合,是传承与发展的统一。走着看着,眼前的断壁残垣让我们停下了脚步,灰黑的房墙,残断的石柱,坍塌的房顶,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它好像一位无精打采的老人。黄校长凝望着它,似乎有说不出的滋味,过了好一会,他才开口说:“这就是日本鬼子干的好事,他们放火烧了塘埔的房子,抢了塘埔的钱,那是塘埔忘不了的恨!……”然后,他又指着墙上的“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认真地对我们说:“虽然村子被破坏了,但是村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发奋图强,因为这是他们的家园,是他们的国家。他们用勤劳与智慧建设家乡,走向小康与富强。”

黄校长的话,让我明白了塘埔人拥有“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精神。

美丽怡人的湿地公园,意义非凡的官渡,古朴悠久的老房区,无不让人赞叹:发展中的塘埔村真美,初心不变的塘埔人更美!


高中景色描写(5)

她来到了人间,四处望了望,发现人们已经穿上了厚重的棉衣。她想,是把礼物献给大自然爷爷的时候了。于是,她急忙地把礼物拆开——哦,原来是雪呀!大自然爷爷穿上一定很好看。她想。然后,便轻悄悄地帮大自然爷爷换上了雪装。

大自然爷爷虽然换上了崭新的外套,可是,还挡不住那逼人的寒风。寒气遍步了每个角落,即使有外出锻炼身体的人们,也会被冻得面红耳赤,赶快回家了。

冬妹妹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没有一点收敛,反而更调皮了。她将风吹得更大了,天气变得更寒冷了。在这样的天气里,外出锻炼的人就更少了。

冬妹妹想:这样的景色是不是太寂静了呢?于是,她赶走了大风,让天气转暖了一些。冬妹妹的这个做法,果然让外面的景色生动了起来:树枝上堆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小动物们在其中嬉戏、打滚;孩子们在其中堆雪人、打雪仗,别提有多高兴了……

冬妹妹在人间玩够了,想回家休息,于是,她把春姐姐叫来了,她为大自然爷爷做的衣裳也就消失了……

冬天,虽然没有春天的鸟语花香;春天,虽然没有夏天的绵绵细雨;冬天,虽然没有秋天的硕果累累,但是,她却包含着大自然赋予她的美,以及她那颗单纯的心。

我喜欢春天的柔情、夏天的奔放、秋天的含蓄以及冬天的纯美,因为他们都各具风韵,各有特色。要不然,怎么会出现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美丽景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