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方法(精品16篇)
日久生情久厌情
2024-02-07 04:50:23
小升初
其它

教育的方法(1)

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育的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觉得教育应该在严格的管理中学习,同时又在管理中,积极的鼓励学生,表扬学生。

教育需要严格的管理,我们所处的社会就是一个被法律所约束的的社会,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使整个社会向一个正确的道路高效快速的发展,而教育也是一样的。没有管理师教育不出英才的。在我国古代,教育一向是那严格的管理;在《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要想成为老K,就必须经过对生命的考验:定点起床、万里长跑、体罚斥责、高精准的射速、超强的体能考验等等。虽然这远非常人能接受,但是,在最后,一个很平庸的士兵,成为一个战斗力十分强大的斗士,能够以一当十的气度战胜别人。虽然是如此严格的管理,但是它却创造出铁一般的军人,所以我们需要严格的管理,只有严格的管理,我们才能成为钢材,为国家的未来作贡献。

但,光有严格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赏识教育也非常重要,人需要有人肯定,只有这样他的潜能包裹才能打开,成为辉煌的一代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对待自己的学生,总是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曾经这样称赞过颜回“一单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回首,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由此可充分说明孔子的赏识教育已实施,且他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特长来教育学生,体现了孔子的善待他人的品质,这无疑为我国的教育开出了先例。而那七十二贤人也成为美谈。在《音乐之声》中那七个军官的孩子在女家教的到来后终于改变了原来的管理,迎着孩子的天性来教育,同时运用音乐的方法,使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的人。现如今,学生大多数还是祖国的花朵,需要用温和的雨水来浇灌,太多的干旱、狂风,对他们来说是不好的。

所以教育是需要用方法的,既需要用样严格的教育来使学生沿正确的道路发展,同时也要用赏识教育来积极开发学生,使他们积极向上。所以请用教育的最好方法教育出出色的一代人。


教育的方法(2)

大家好,我是许艺欣,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我妈妈教育方法。

我还记得我读一年级那年,我只考了77分,我非常害羞,还考了全班第四。回到家看见妈妈在厨房里,我妈妈问我这回考了多少分?我很害羞,我考了77分。我妈什么话也没事说,就对我说哪道题做错了,妈妈教你。我有好几道题做错了,我妈妈说下回不要在粗心了。妈妈叫我,我改完题后,妈妈说好别粗心大意,考试只会考不及格,如果你细心一点会把它满分的。我说嗯,好的,妈妈。

今天晚上妈妈没有八五没有骂我,我真的太开心啦!你们妈妈是怎么教育的?快把这篇作文给写下来吧。


教育的方法(3)

在学习中,孩子从小就接受各式各样的,到底怎样才能教育出一个优秀孩子呢?除了孩子本身,也离不开外界环境,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谈谈如何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不要养成指责他人的习惯,尤其是在尚未弄清事情原委之前。很多人做错事情后,更渴望得到接纳,而不是指责。就像你在犯过错误之后,所渴望的一样。你若爱他,就不要指责!

静静的聆听,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内心谦虚的表现。你若爱他,就多聆听!

很多时候,我们失去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并不是谁把他夺走了,而是我们一步步将他推走。推走,不是因为我们不珍惜,而是因为我们太珍惜。太珍惜,就总想把他抓在自己的手里,慢慢的干涉多了,自由少了;专横多了,信任少了,隐藏多了,交流少了。爱,是信任中的责任,而不是猜疑中的束缚。

面对别人的恳求,不要拒绝。能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迟疑。你今天帮了别人,明天别人也会帮你。即使他们都辜负了你,你在天上的父,也会给予你百倍的赏报,因为祂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你若爱他,就不要保留!

爱一个人,不仅仅只是给他一点东西。爱与不爱,并不是做给外人看的,而是做给自己的心看。

人与人的相处,在于和睦,而不在于争执。家庭里面的人们,常常为了证明自己有理,而不断的为自己辩护,当每个人都在想着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时候,争吵就不可避免。到最后,争论并没有带来和睦,反而是隔膜越来越大。你若爱他,就不要争执!

如果你真的在乎一个人,那么把你真实的自己与他分享。不要总是带着虚假的面具,装出一副迎合他的样子。假装,并不会让对方对你的喜欢增加一层,反而会在时间的流失中,慢慢失去对你的信任。做最真实的自己,坚守来自天主的真理。

人在生活中,常常会陷入抱怨的漩涡。妻子抱怨丈夫,父母抱怨孩子,学生抱怨老师,老板抱怨下属。每一个人总觉得对方亏欠了自己,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受尽了委屈。但很少有人会在抱怨的同时,扪心自问,我是否也会成为别人抱怨的对象,我是否也曾亏欠过别人,让别人受尽委屈?抱怨或许可以让你一时解气,但最终却会使你的气量越变越小。

不是别人做错了事情,就一定要去惩罚。你是为了他的成长,而不是为了让他难堪。有时候宽恕的力量胜过惩罚,柔软的力量强过坚硬。当你年老时,牙齿已经掉落,舌头却依旧健康。不要把别人的犯错,化为自己内心报复的机会。爱他,就原谅不要惩罚。

说过的话,总不要忘记。做不到就不要轻易承诺,爱你的人,不在乎你给他什么东西,却在乎你兑现诺言这个行为。


教育的方法(4)

初中生处于人生的青春岁月,开始摆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同时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开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生四大,希望大家喜欢!

一、形象感召法。

教育实践证明:“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定的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要有年度目标,又有月、周短期目标。在明确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依次实现和突破,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一步。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教育实践”。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因此.只要家长强化“为国教子”的意识.努力工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样子,就一定能够带出你所理想的孩子来。

二、谈心疏导法。

熟话说“知子莫如父”。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机、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对因阶段性身体素质差,学习跟不上的,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其“赶队”;对因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的,要勤敲打多引导,帮助增强兴趣;对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泄气的,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准症结,鼓励士气;对因在校和同学老师发生口角,影响学习劲头的,要耐心开导,热情帮助化解。另外,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但要告诉孩子“怎样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道理上说服孩子,在谈心的方式上也应该选择合适场合,这样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三、奖惩激励法。

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运用奖励、批评手段,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为辅。如孩:广考试成绩突出,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家长可口头表扬,还可以向亲友通报,扩大赞扬范围,也可以优先购买学习用品、日用品,还可以逛公园、打游戏机(家用)、看电影等。对学习不认真,考试成绩较差时,要严厉批评,该处罚的一定处罚。使孩子始终都有一种学习压力,切实改变“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的现象,创造好学上进的光荣风尚。

四、生活调节法。

身强力壮,精神饱满是搞好学习的基础条件。家长要讲究科学方法,调节好孩子生活,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好玩好,创造有利发挥智力效益的环境。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工作学习间隙,多组、织开展家庭文体比赛、会、知识竞赛、远足郊游活动,调节孩子生活。同时还要根据孩子生理承受能力,科学安排学习,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证孩子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1、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由于父母不想让自己失望,就不断地给孩子施压。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但孩子又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威逼利诱也有很多无法达到父母的期许,因而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内疚,这个时候父母再责骂他,会让又愧疚变成反感再到破罐子破摔。再不然就是暂时隐忍不发作却埋下了心理疾病的引子,随时可能爆发。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绝大部分家长的通病,当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的时候,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无能,从而丧失自信,走向自卑。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5、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6、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7、不信任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做到,彻底毁灭了孩子的自尊和上进心。培养孩子成“才”,应该先让孩子先“成人”,否则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只会越来越多。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

初中生家庭教育四大方法是哪些相关:

1.

2.

3.

4.

5.

6.

7.

8.


教育的方法(5)

过度依赖隔代有很多的弊端,但是要是不用父母照看又不太现实,因为家长忙于工作全靠自己带孩子根本忙不过来。这一现象就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产生分歧,老人我们这一代的人的观念不同,一个家庭两种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歧解决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隔代教养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对于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责任才是第一位的,更是责无旁贷的。如果老人的教养观念和方式跟我们不一样,子女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让我们认为适合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在孩子心中,一旦父母的影响超过老人,孩子自然就会对老人的话进行选择和过滤。别以为孩子很小,他们就会对大人言听计从。其实,孩子察言观色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成年人。当孩子观察到大人的态度不一致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按照自己心目中最的那个人的要求行事。

而教育的前提是,孩子和家长要保持亲密的互动关系,彼此信任、坦诚沟通。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最不可取的做法是——责怪家里的老人。无论怎样,我们在态度上都要尊重和理解老人,因为他们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很多时候的行为其实就是出于惯性或者本能。对于他们,我们真的只能感恩。

如果跟老人出现冲突,我们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多跟老人沟通,让他们理解和认同我们的真实想法。虽然转变老人的观念很不容易,但只要经常跟老人聊聊天,分享其他人养育孩子的一些和教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老人,时间长了,就能改变老人对教育孩子的认识误区。

对于如今的孩子来说,吃喝拉撒睡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已成为折磨大人的头等大事。尤其是一日三餐,常常是引发很多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老人虽然可以帮忙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但永远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爱。

教育分歧的问题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解决的过程我们要有耐心,不能用吵架的方式。老人和孩子一样需要我们的照顾,如果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将教育的方法渗透给老人,他们也会慢慢接受的。不要这问题成为家庭矛盾的源头。

家庭教育分歧解决方法相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育的方法(6)

作为父母经常会被自己家的“熊孩子”弄的焦头烂额,气得不知所措,如果经常批评只能让孩子变得更加逆反,那怎样才能让“熊孩子”安静下来呢?今天小编整理了让“熊孩子”安静下来的三个策略,让家长们能科学的教育小孩。

 

生态系统观认为,个体出生后就置身于不同的系统之中,如家庭、幼儿园、学校、小区、社会。只有各个不同的系统结构皆能支持其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并能给予其生理及心理上的满足感,同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各种交流均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个体才能够健康成长并适应社会。 顽皮宝宝六大教育的方法>>

也就是说,适应有赖于每一个系统接口包括个人、家庭、幼儿园、学校、小区、社会,均能达到契合的状态。然而,大多数顽皮儿童的系统接口是不契合的,系统“待遇”是不理想的,甚至是不人道的:在幼儿园、学校被老师嫌恶,在同伴中被嘲笑,在家里受家长责骂,甚至在小区里也是人人厌恶。他们处在一种普遍不被接纳甚至被排斥的境地,因此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敌对心理。如果任由孩子处在受排斥的地位,往往会扼杀人才,甚至会制造出反社会分子。

有几类家庭是产生顽皮儿童的“高危区”:教育手段不得法,溺爱或是简单粗暴;家长综合素质较低,轻视家庭教育;家庭不和睦或单亲家庭;家长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家庭是离孩子最近的一个微系统,家人是其最亲密的重要“他人”。在这个系统里,父母亲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家庭应致力于营造一个正态的、包容但不纵容顽皮儿童的精神家园,以化解、弱化由外在系统的排斥感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使其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并处理好顽皮儿童在家庭中的合理地位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彼 此相谐的关系,以维持其身心稳定、平衡,让孩子的心灵在更广阔的空间自由飞翔。

逆反心理是儿童知识经验增长、个性和独立性发展的必然表现。每个儿童都会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表现出逆反心理。研究发现,5%~15%的学龄儿童都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征兆。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出: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频繁发怒和怨恨他人等不合作、对抗与敌视的行为。而顽皮儿童的逆反心理较之一般儿童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其中既有顽皮儿童的个性原因,也有一些累积的教育原因。倘若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持冷静、民主的态度,则“顽童”再“顽”也可转化。

1.设定自由与纪律的合理界限,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顽皮儿童的性格中天生就包含着冒险、好奇心重、好幻想等元素,探索性模仿是其主要的行为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爱好的逐渐扩展和模仿能力的增强,他们探求尝试活动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认知能力、自我制约力不强,事事、时时容易“出格”,衍生出大量的“捣蛋行为”、“恶作剧”。

因此,过分的管束或者说过紧的制度框架其实利少弊多。事实上,把顽皮儿童管得太死反而会阻止他们从生活中汲取教训。蒙台梭利说过:“外部强迫的纪律,不仅扼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抑制了儿童的生命潜力,窒息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只能培养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奴性十足的人。”同时,正如罗素所说的,“儿童一旦受到某种压制,就会报之以仇恨。而且一般说来,如果他不能将自己的仇恨尽情地释放出来,那么这种怒气便郁积在内心深处,也许会沉入 无意识之中,和那些各种各样的奇怪东西混在一起,伴其终生”。

对顽皮儿童的管理不是说要取消纪律约束,而是粗放化,可以由原来的严、细、多,有层次地转化为松、粗、少,通过改变管理力度,使他们好玩、好动的天性有一定的释放空间,更有利于调动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

2.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

顽皮儿童通常是活跃的、不稳定的,冲突、破坏事件里总有他们的身影。而实际上,儿童的淘气有不少是出于好奇而并非出于恶意,或者是一种表现欲的不恰 当的宣泄,其中也不乏“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多创造一些让孩子动手、动脑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还可以杜绝他们用“哗众取宠”的方式来满足积极向上的欲望。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存在一种被肯定、被赏识、被尊重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一旦得到满足,那些平时难以察觉的潜能就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甚至取得令人难以想象的成功。相反,如果这种愿望屡屡受挫,或是一直受到压抑,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就极有可能化为乌有,甚至引发种.种悲剧。适时的赏识可能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家长要给孩子表达、表现的机会;一味的责打、说教于事无补,且容易触发孩子的抵制情绪。家长要探究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避免制造一些“不白之冤”。只有分析顽皮儿童的欲望,倾听孩子的心声,深入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时,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继而领会、掌握与外界沟通的技巧,这对于孩子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有着重要意义。当然,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用适当的批评来控制顽皮儿童的不良言行和欲望也是必要的。

逆反心理虽有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应,并非一无是处。逆反心理包含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心强、有闯劲、敢求异、能创新等。在某种程度上,它能防止一些不良品质的形成。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烦闷、压抑、不满意的时候,敢于发作,能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他们不会有畏缩、压抑的心理,也不会懦弱、保守、逆来顺受,这样能起到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因此,对于逆反心理不应是杜绝或是抹杀,父母应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善加利用。

 

1.引导兴趣方向,集聚心理“热能”

顽皮儿童身上破坏性与创造性同时兼备,他们一般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以及奇妙的幻想、活跃的灵感、出色的动手能力。

但在没有一个稳定的兴趣爱好之前,这些心理特征一般都指向于与成人期望相反的方向。如何将顽皮儿童天赋的能量集中引到健康、正规的渠道,是幼儿园、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

顽皮儿童的兴趣和普通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儿童的兴趣和他们在幼儿园、学校或家庭里接触的事物有关,一旦产生了其他的兴趣,也往往“时过境迁”,非常容易转移。但一些顽皮儿童对功课之外的事情备感兴趣,常常发展到如痴如醉的地步,这完全可能是他们日后走向事业成功的起点。此外,顽皮儿童的兴趣也较一般儿童更为广泛,但这往往又限制了他们在某一领域纵深发掘的可能性。

家长应该用心观察顽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掌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并加以正确引导。有时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往往未必就是孩子的理想。很多家长认为发展兴趣爱好只包括一些正规的训练,如钢琴、书法、绘画、武术、围棋之类的学习,而把真正吸引孩子的游戏排除在外,甚至认为“玩”是不务正业,这是错误的认识。其实玩之于孩子,尤其是顽皮儿童,是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也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加德纳认为,儿童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家长应该准确分析自己孩子智能的真正优势,从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是,很多顽皮儿童测出的智力水平都是优秀或者极优秀的,但这往往也成为他们刻苦学习或理解高深知识的障碍。一方面,他们由于平时习惯了轻松地掌握知识,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一遇困难就容易厌烦,不肯下苦功夫。因此,顽皮儿童容易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顽皮儿童多数精力太旺盛、注意力过于分散,虽然思维活跃、反应快,但同时思维的持续性也较短,这也对其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兴趣爱好,对顽皮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

2.加强正规体能锻炼,集聚身体“热能”

顽皮儿童比一般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要少,并且精力旺盛。加强正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预防、避免顽皮儿童多余精力的不正当发泄以及可能带来的危险行为,化解顽皮儿童与环境不必要的冲突。同时,发展一两项体育特长,也有利于儿童积极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消除其与集体之间的“心理鸿沟”。此外,通过正规的体能锻炼如球类运动等,可以在游戏中让顽皮儿童习得一定的规则,在潜移默化中强化顽皮儿童对纪律和制度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顽皮儿童一方面更让家长劳心、劳神,另一方面本身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闯祸受罚、学习落后等。“这孩子太痞了”之类的话,是家长对顽皮儿童的最常见的评价,这样的话不仅让孩子失去自尊,而且使其自我概念里增添了阴暗色彩。与之相反的是,有的家长(特别是母亲),常常喜欢把自己淘气孩子的“趣闻轶事”向他人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有的家长甚至向孩子宣扬“淘气即聪明”,等等。

这些行为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明显的——孩子们会认为大人对他们的调皮捣蛋是全盘肯定乃至大加赞赏的,由此对自己更加放任。顽皮是人类天性的一种,只是在顽皮儿童的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家长对此应该持平静、平和、平常的心态。只有在被宽容、被接纳的基础上,顽皮儿童才能宽容地对待他人、悦纳自我。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成人”,然后才是“成才”。家长过高的期望与过低的评价,都有可能对儿童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看来教育调皮孩子也是要讲技巧的,通过对孩子的引导帮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真正变调皮为聪明。


教育的方法(7)

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下面由小编给大整理的小孩教育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链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8、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0、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幼儿时期是天赋教育最好的时期。

天赋是孩子本身存在的一种潜能,如果没有,它是学不来的,如果有,他虽然抹不去,但却有可能被埋没。


教育的方法(8)

家庭是孩子待得最久的地方,所以也是教育影响孩子最多的地方,这时候有良好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就显得很重要,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其一

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 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

长辈们他们或许会说“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长”……这些在生活中流传的观念对吗?这需要我们去反思。要做 驾驶员需要到驾校学习3个月才能拿到执照,而要做父 母3个月能学会吗?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 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父母 们难免会出错。

其二

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 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 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一本《哈佛 女孩﹒刘亦婷》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 反应。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 间。《扬子晚报》的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知 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从小到大不要考 虑任何事情,怎么会有成长呢?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过多 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 高临下地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 听,你不听,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 等”——《联合国儿童宪章》规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 子健康成长?

其三

二、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 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 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 矛盾的因素。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 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 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动地球的手,就是 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 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有这样一个真实 的故事可以印证。张家港×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 在家复习迎考,他父母邀了几个朋友来家搓麻将,其响 声搅扰了孩子,孩子无奈说:“11点多了,还打,我明 天怎么考试?”麻友们正在兴头上,对孩子的话不予理 睬。孩子生气了,就将电视打开,并把音量调大,弄得 左邻右舍上门抗议,他父母觉得丢了面子,将他打了一 顿。孩子连夜出走……朋友们常问我每周有多少时间与 孩子在一起?我说由于工作忙,我与孩子相互交流并不 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书,写作,不需 要讲话。身教远大于言教吗。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读 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 2004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 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 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 园,书看社会?父母不进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 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 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 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 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三、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生活中看 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 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 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

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点点滴滴的 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我们注 意到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 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现。

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东 西,自我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 式令人忧虑。

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拿过家中东西,但我们让他知道犯这 种错误受到的处罚远远胜过考试学习知识的失败,让他 知道了爸爸、妈妈不是很看重分数,而很重视品德,使 他成为了一个谦和的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重要 的。我的孩子小时候整天丢三落四,今天买的尺子明天 丢,到三年级骑车上学,钥匙也常丢,常要我们送。怎 么行!后来我们决定:钥匙再丢得自己跑回来拿备用钥 匙。四年级还这样,他自己把车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 时间和精力呀!但换来的是钥匙再也不丢了。所以,父 母们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2、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 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 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 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 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实 际上,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 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跳楼自杀,他曾是某省的 文科高考状元,应当说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可又怎 么样呢?父母白养了他,还不如考上大学留在身边的子 女,对社会也没有贡献可言。一位学者说过,哲学家与 普通工人的差距远小于野狗与家犬的差距。哲人与工人 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个单位里同工种的人其差距是 状态造成的。有些人聪明,但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 他就无所成。所以说,最重要的是状态,是精神方法。 凡有助于精神状态培养的,就要去做;凡无助的,就要 少做或不做。

四、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把童年还给孩子。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 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在入幼儿园前,父母们怀着许 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一进学 校,进了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

习也不是为了给孩子快乐,而是寄托了许多幻想。逐渐 地,现实让他们梦破,到了初中,那些美丽的幻想中的 爱好便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们所 说:“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 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是的,每天 早晨天没亮就匆匆赶在路上的是孩子,每天夜晚熄灯最 晚的还是孩子(可能还有搓麻将的)。现在的孩子真比 农民还苦啊!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 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 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 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 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 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啊!别让范进重现!

五、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

1、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先让我们从男孩、 女孩身上说起吧。我们给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类的, 给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种模型、而且是活动型的。那里面 含着我们希望女孩温柔、文静,希望男孩勇敢、活泼的 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结果会是挨训:现在就这么疯,以 后怎么办呀?男孩打架的结果是被赞赏:调皮的孩子聪 明。孩子长大了,人们说:女孩到了中学就不行了,男 孩子到了中学就好了。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 孩子受到的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 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于是就如笔者在《享受 幸福》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 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 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 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 吧。

2、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 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具大的。残疾人周舟不也成为 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的高 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让我们无限地相 信孩子发展

1、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2、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3、方法不当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的方法(9)

大人教育小孩子,教育方法就决定了小孩子的一生。中国父母与美国父母的.教育方法截然不同。

一个中国家庭去出游,来到了海滩上,正好撞到椰子成熟之时,小孩子想吃椰子,就跟妈妈说:“妈妈,我想吃椰子。”“好,我这就去给你买。”妈妈说。妈妈从钱包里拿出了一些钱,去买椰子了。

这个中国家庭旁边有一个美国家庭,美国父母跟中国父母不同,美国家庭的孩子向妈妈要椰子,美国的妈妈对孩子说:“你想要吃椰子,可以,不过你要先背3篇课文才可以吃椰子,亲爱的。”“好的,妈妈,我这就去拿书来。”话音末落,美国小孩子就拿起书读了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美国小孩子背完了书,她妈妈就让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椰子。

中国小孩吃完椰子,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他又想游泳了。

“爸爸,我想游泳,可我没带游泳圈和游泳裤。”中国小孩说。“我去给你买,你在这等着,不要乱跑。”中国父亲说。几分钟后,中国小孩换上泳裤,带上游泳圈,在海中开心的玩耍了。

旁边美国孩子看见中国小孩去游泳了,他也想去游泳,便对爸爸说:“我的泳裤呢,爸爸?”“这是你自己的东西,要自己管好。”爸爸说。“哦,我去找找。”美国孩子说。又几分钟后,一个帅气的小孩子穿上泳裤出场了。“爸爸!我去游泳了!”小孩大叫。“哦,注意安全!”说完爸爸说。

中国父母不管孩子要什么都会给他,可美国父母不会像中国父母一样,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定要用劳动来换取的。


教育的方法(10)

今天,我和全校师生一起观看了《法制教育》片,里面介绍了一些青少年儿童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良好的教育和染上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我看了以后深有感触,也颇受教育。

首先是缺少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由于一些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或父母离婚了,不能关心照顾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自由地学习生活。他们就会在放学后不回家或者不做作业、贪玩。这样渐渐地远离了学校和家庭的管教,过早地走上社会。

其次,就是染上了不良的行为民习惯。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面不遵守纪律,上课调皮捣蛋,课后打骂其他同学,甚至欺负小同学。他们不爱学习,沉溺于网络游戏。就像片中讲到的为了筹齐上网的费用,他们敢于拿出锋利的刀子去抢劫他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

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美好与自由的我们。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学校里,做一个好学生,家庭里,做一个好子女,社会上,做一个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们,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所以要使人生走得辉煌灿烂就必须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不要为一时的冲动而做犯法的事情令自己悔恨终生!自毁前程!

在这里,我要真诚的呼吁每一个人,不要让自己悔恨终生、自毁前程!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的人生填上辉煌的一笔――学法知法懂法,让自己的人生更亮丽、更成功、更辉煌!


教育的方法(11)

在我们身边,也会有些青少年做出越轨的事情。就在前一阵子,汽车站附近经常有许多青少年,虎视眈眈地盯着来往行人的钱包,只要人们稍不留神,钱包就神不知,鬼不觉的不翼而飞了。那天,我无所事事,便出门去散散心。来到汽车站附近,亲眼目睹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一幕:只见路边出现了一个装扮的灰头土脸的人,我仔细打量一番,那人皮肤黝黑,身着一件带着灰尘的衬衫,留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虽打扮毫不考究可是怎么也掩饰不住,他那张年轻的脸。他只是一个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只见他的眼睛不住地四处张望,突然他眼前一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跟上了一辆小型摩托车,说时迟,那时快,他一边飞奔,一边伸出那只手,鬼使神差般拿走了那人的钱包,那人竟然毫不察觉。路边的行人立刻警觉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前包,然后长长吁了一口气。

那些青少年们为什么要偷窃他人的钱财呢?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生长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往往会受到许多外界的影响,而误入歧途。还有一种是生长在温饱还难以解决的家庭,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导致前途尽毁。由于家中贫困,负担不起学费,而剥夺青少年们对学习的渴望,这种父母是多么不负责任啊,同时他们也触犯了法律。

当我们坐在宽敞而又明亮的教室里,无拘无束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那时,我们可曾想过那些失学的儿童。曾经在一个偏僻的山区,有一户人家,有着五个孩子,两男,三女。因为家中非常贫困,不能负担五个孩子上学,于是这些孩子的父母便强迫三个女孩辍学,让两个男孩去上学。十年过去了,两个男孩总算干出点事业,但三个女孩在这十年中,每天都在干农活,不是种地就是插秧。三个女孩的一生就这样完了。

真是令人心寒啊,但愿普天下所有人的心中能多一份真诚,少一分罪恶,为世界添上那一丝光彩。


教育的方法(12)

作者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是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创立了一种对当时来说是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并以“幼儿园”这个独特的名称命名,可以说是首倡者。

书的第一篇是总论,作者写的很抽象。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才能够有所理解,并且真的受益匪浅。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上帝精神,即他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质在他的身上得到发展和表现,成为觉悟,并使这种觉悟在人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人的本质具体是指什么呢?它是“构成自然本质并永久地显现在自然中的东西”。本质是自然的。“失去了上帝和自然,我们必须求助于人类的智慧和才智,我们只能建立空中楼阁。”对于幼儿来说,好奇、童真、善良……都是自然的,是儿童本质的体现。因此,学前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这些天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发展。儿童从刚刚出生到这个世界上起,人们就应当按照他们的本质去理解和正确对待他,让他自由地、全面地运用他的能力。现在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学到别人不会的东西,各种兴趣班,暑期班,培训班越来越多。为了强调某些能力和肢体的运用而牺牲其他能力和肢体,这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取的。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作为教育者,如果永远以领导者自居,对学生进行命令和干预,让教育和教学起着毁灭的、阻碍的作用,反过来是害了孩子。

在幼儿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没有其他活动物体存在时,不能让幼儿独自呆在床上或摇篮里,这样不仅会使身体虚弱,也是产生心理上娇嫩和脆弱。幼儿的卧床从早期起不应过于柔软,也不能用羽毛的枕头。而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唯一的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儿童的食物应该尽量简单,以能够维持儿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为限。教幼儿站立和步行时,我们不应当使用拐杖和绳子。在幼儿的成长中,他会自己发现自己有走

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学会这些技能。这些观点,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儿童过分的保护,并不能让他们最好的成长。适当的放手,让幼儿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在困难中学会坚强。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发展,又有利于他们心理的锻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自信的人。

福禄贝尔把人的教育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幼儿期和少年期,幼儿期又分为一般婴儿期和幼儿期,少年期有分为少年期和学生期。在幼儿期,幼儿把他以前内化的东西重新外化,在这一阶段,感官发展非常重要。少年期,外部的东西成为内部的东西,即学习的过程。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所在。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家庭生活对儿童来说就是他生活的榜样,会对他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担任学生期的人的教学任务的主要是学校。在这一节里,福禄贝尔对学校的性质、任务、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学校教育问题作了论述。

“恩物”是福禄贝尔设计的一套活动玩具,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因为他十分重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这一时期人的发展最高阶段。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尽情的享受快乐。但可惜的是,作为成人我们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这种快乐。对于儿童的游戏,他们不仅不积极的参与,还采取各种行为进行阻止。认为玩泥巴太脏,玩水衣服会湿……其实,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而往往只有这些儿童自发选择的这些游戏才能显示出他未来的内心世界。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是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我想,现在幼儿园里设立的植物角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对以后生活的预习。所以,每一个大人都应该重视这个时期的游戏,给予充分的支持。

《人的教育》为我们讲述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整本书看下来,我还有很多地方并没有真正的读懂,我想,以后我还是应该再仔细的读。


教育的方法(13)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但它却以其明确的教育与科技立国策略,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以持续发展的经济和成功的高科技产业,跻哨世界20个最发达国家之列。

以色列建国之初,只有8%的可耕土地,工业几是零,而40多年后的今天,以色列工业等方面却拥有大批高技产业。40多年垃以色列人口增长了7倍多,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从1950年的1 710美元增至超过11 000美元。这种发展的奇迹,正得益于以色列高度重视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国策。

高度重视教育

以色列教育长说,以色列教育体制是一个火车头,它为人们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在这种教育制下不断培养出来的大批高质量人才,对耀列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科技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因此只有重视开发人力资源,才能保证国家的持续发展。这观念在以色列深入人心。犹太人历来有重教传统,教育子女则为其一生必须履行谍大义务的第一项。他们把教育视为以色列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以及开创未来的关键。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

几十年来,以色列的教育经费一直稳定在很高的比例,从未有经费不足的窘迫。而本届政府更不断削减其他开支,加大教育投入。过去三年,教育经费增加了50%,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其中一半用于提高教师工资,另外很大一部分则用于实施一项名为“明天:1998”的五钠学教育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使儿童从幼儿园开始接受科学教育,直到小学毕业,以提高儿童整体的科学素质。

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国土面积还不及北京大的以色列,全国却有大大小小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以色列人想尽一切办法,把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以及现代科技成果等通过大众媒和各种渠道“灌输”给每个公民。而教育则更把向学色授高层次的知识,并着重传授对国家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科学技术技能作为明确的目标之一。


教育的方法(14)

有人说:“好习惯要从小养成.”“从小就有好习惯,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是啊,好习惯对我们的人生十分重要.

五年来的学习也使我养成了不少习惯.下面我就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探讨探讨,共同进步,一起提高.我认为要想成绩好,就要做到:

一、做好预习和复习.在上课以前应先做好预习,这样你就容易听懂老师上课的内容.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加深印象,记得更牢.

二、做到认真听讲.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举手发言.

三、做到精做习题.针对自己的弱项,有选择的做习题,要做到会选、能做、精练.

四、做到不懂就问.在预习时、上课时、复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问.可以问老师,问爸爸妈妈,也可以向字典、书本请教.如果你不懂不问,不懂的地方就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就越来越大.

五、多看书,多积累好词、好句.写出好作文不仅要有好材料,而且要学会运用好词语,那就需要积累好词好句.准备一本笔记本,把好的词句记在本子上,有空的时候翻翻,随时记在脑子里,到作文时就能灵活运用.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啊,人生的旅途还很漫长,学习的道路更为坚难.如果你想攀登知识的高峰,那么就请从养成好习惯开始吧!让好习惯永远伴我们同行点评:制订并明确学习上的目标,以此来激励自己,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以兴趣激活学生学习的乐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你勇攀知识高峰而助一臂之力.


教育的方法(15)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真不让!”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了商标。

“不后悔?”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不后悔!”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儿子一脸无奈。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我十岁了,让蛋!”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不后悔?”父亲问。“不后悔!”

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第三次,已过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那我不客气了。”

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儿子平静的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


教育的方法(16)

什么是家庭?简单来说,家庭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所构成的最简单的三人组家庭。俗话说:“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有家才有爱。而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却非要硬生生的给三个人排一个次序,从而才产生了家庭的地位。家庭的地位不是有个人决定的,而是通过他人客观评价或是能力所具等方式来实现的,但是有的时候,你不觉得站得太高了,你会头晕吗?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个性是正常的,做为家长,我们不能总是以我们共性的目光去看待一个孩子,每个孩子的想象力都是丰富的,孩子的个性是他个人适应社会能力的体现,也是他满足自我成就感的一种方式。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高度而遏制了孩子的个性。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权利给孩子纠正正确的个性。曾经有道题目是这样出的:自来水是脏的,没洗过的苹果是脏的,而用自来水洗过的苹果是干净的。嗯?非常奇怪,为什么脏的和脏的放在一起就是干净的?我们不妨用公式来表示一下:脏水+脏果=净果,由此可推出:脏水=净果-脏果、脏果=净果-脏水。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一般我们直接用自来水洗完苹果就可以吃了,这就是共性。那个性是什么?个性就是不洗直接吃或自来水直接喝。由此可见个性和共性都是不可取的,难道自来水洗过的苹果就不脏了吗?只是心理作用罢了。在这里就有可以推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脏水=净果-脏果、脏果=净果-脏水?这表示了什么?这其实是说明了一个完美的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当你想彻底除掉一个缺点时,你会剩下更多的缺点。

做为家长,我们不能一意孤行的只追求孩子成绩的进步与否,而更重要的是自我反省自己教育方法的正确与否。你不要总是在抱怨:我给他报了那么多补习班,成绩就是上不去;孩子天天不写作业,总是把学习不当回事;孩子就爱玩儿游戏,戒不了……目标百分百,方法正无穷。目标既然一定,最最重要的就是方法的选择。我们的家长有一个惯性的通病就是:孩子一回来就问作业写完没有,孩子还没坐下就问今天考试没有,孩子吃饭还问考试考了多少分,孩子正在洗漱接着问今天学了点儿什么。你当孩子是什么?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关心吗?那我觉得你的这份关心纯粹是在浪费口舌,实际上,他也是在很随便的应对一下。这便造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的障碍。要记住,孩子不是机器,他也有头脑。

而对于那些不过问孩子就劈头盖脸的说一顿的家长,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这不就和题目中的唐僧一样了吗。唐僧三番五次自作主张缝补悟空的衣物,而悟空在看见后急忙制止了唐僧。这样的家长,你不觉得你和唐僧是属于同一类人吗?多次的擅自做主,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收获)?不分青红皂白,为了自己发泄还是为了孩子?家长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你却不知道孩子已经与你产生了隔阂。这也同时说明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千万别擅自做主,因为,自以为是的人,终究(会)没有好下场(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以自我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我想告诉你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把公平的尺子,而一把相同尺子,放在不同的人身上是不同的,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把这样的尺子,我们在度量别人时要先度量自己,这把尺子应该于情理凸显公平,于法彰凸显正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我们都用一把真诚的尺子来对待他人,阳光会永久充裕在生活中。

地位之高低,非于己所言。头顶一片天,脚踩一方地。方法百分百,目标正无穷。目标无穷大,无法亦为空。己所不欲之,勿施之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