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热门6篇)
繁花似锦
2023-10-30 09:41:23
六年级
写景

民乐(1)

盼望已久的民乐公园终于落成了。星期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跟随爸爸妈妈去逛民乐公园。一路上,小鸟叽叽喳喳地欢唱,路边的小树在微风中轻轻地向我点头。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民乐公园。

公园大门古香古色,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化建筑的艺术风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约5米,宽约10米左右的红色影壁,上面画着古代人物霍去病西征时的英武形象。影壁前有一个直径9米的大喷泉,有十几个喷头。水里映着蓝天白云,显得更清澈。

绕过影壁,我们又来到了世纪广场。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大彩灯,它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世纪广场周围还有许多花草树木,花的品种很多:有大丽花、月季花、菊花、玫瑰花。红得似火,粉得象霞,白得如雪,黄得似金。一片片花叶绿得鲜亮,绿得逼人的眼,衬着五颜六色的花,煞是好看。绿油油的树木长得很葱郁,那树叶像是雨刚洗过一样翠绿发亮。树木象一把大伞,大人在树下乖凉、下棋、打扑克,小孩在树下捉迷藏。

穿着世纪广场向北走,就来到了长廊,长工廊曲曲折折。像一条长龙蜿蜓在公园东侧。长廊下红柱子、绿栏杆、顶端的人物画、花鸟图,让你看得眼花缭乱。穿着长廊,我们又来到了人工湖,湖水碧波荡漾。水中的游鱼、水底的水藻历历可数,湖面上还有几座造型独特的拱桥,桥面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夕阳西下,整个公园像是渡上了一层金色的余辉,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民乐公园。


民乐(2)

我们的民乐室就在附属教学楼的二楼,它是我们学校音乐舞蹈活动的圣地。

走进圣地,洁白的墙壁,整齐的桌椅,跟普通教室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紧挨着窗户的那排树。

是谁栽的那排树?已无从考证,它们就那么笔直的站在窗前,几十年来如一日。风儿来了,它就把头伸到窗边,用心地倾听着从窗口飞出的快乐音符,它们也在学唱歌吗?

我们伴随着老师的钢琴,“都——来——米”地轻轻哼唱,窗外的那排树也不甘寂寞,它们似乎也随之唱和。一会儿高声学着男生嘹亮的嗓门,一会儿低声随着女生婉转的调子,人和树竟能如此完美地相和着!

当老师让我们安静下来听歌时,窗外的那排树也安静了下来。遇到听过的歌,那排树就和我们一起摇头晃脑地轻声唱着;遇到生疏的歌,那排树就安静下来,和我们一样歪着脑袋认真倾听。风儿放慢了脚步,轻轻地、慢慢地走过了窗前,它也不忍打扰已沉浸在音乐深处的我们和那排沉醉的树。

民乐室窗外的那排树,己经成为了民乐室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动听的音乐,早已成为了那排树的灵魂,融进了它们的每一个细胞。


民乐(3)

3月20日上午,我们牛通社小记者团去参观大关小学民乐馆。

刚进校门,我们看到一块写着“百年华诞”的石碑,老师告诉我们:“这可是著名民乐家周大风亲自撰写的呢!”

继续往里走,就进入了民乐馆。我们看到了原始的乐器--骨箫,古代民乐家孔子的塑像;近代乐器—二胡、板胡、其他拉铉乐器,还有近代民乐家阿炳的塑像。接着,我们看了一场小表演。我最感兴趣的是古筝弹奏,优美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感觉古筝的声音比乐器之王—钢琴弹奏的声音都要好听。

短短一小时的参观结束了,走出民乐馆,右侧写着一行大字:艺术和科学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大关小学民乐馆真是一个宝库啊!


民乐(4)

20**年元月7日,《盛装民乐》音乐会在建阳出演。下午四时,我们乘车前往建阳,心里十分激动。

晚上七点半,我们进了场。场面气势十分宏伟,舞台两旁使用数字化音响;舞台使用伸缩、旋转、平移等高科技新秀;舞台上方那张大屏幕有声有色,使我们边看边听,恍若身临其境。而这支乐队也不平常,是由中央民族乐团出演。中央民族乐团始创于1960年,是中国当今最具规模、最完整、最具有民族音乐代表性的国家乐团。你知道吗?这次演出中,还有一把十分罕见的乐器,那就是一把晶莹剔透的水晶电子琵琶,它弹奏出的声音既宏亮又清脆,所以价值连城。

这次音乐会的曲目有如诗如画的《雨过西山》、奇幻多端的《登色幻想》、壮怀激烈的《十面埋伏》、气势气磅礴的《车河》、抒情柔缓的《牧》、气势激昂的《雪山》、汹涌澎湃的《过河》……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乐队组合《雨过西山》。因为它不但乐队规模庞大,而且用了气势雄伟的大鼓、优美柔和的琵琶、抒情动听的月琴、风味俱全的二胡、古香古色的古筝……一开始,声音清脆,犹如春雨绵绵,渐渐的雨停了,万物苏醒了,小草悄悄发了芽,到处一片生机。看!太阳出来了,彩虹闪着耀眼的光芒,动物们都出来做游戏……

震撼人心的音乐会结束了,可我还在陶醉中,直到妈妈扯着我耳朵时,我才惊醒。这次音乐会真令我难忘呀!


民乐(5)

花朵沐浴着阳光,绽放出了美丽,为世间留下了一份微笑;雨水滋润了大树,大树舒展双臂,为后人投下了阴凉之影;民乐伴随着我的成长,我的成长离不开民乐。

一转眼,我在荆溪小学学习民乐已经六年了。六年中,我尝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我学的是笛子。记得刚学吹笛时,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吹,脸涨得通红,没吹一会儿,就头晕目眩的,一点都不想吹了。后来韩老师告诉我,一是我没对准吹气孔,二是我没放好气,吹得太用力了。回去之后,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勤加练习,果然,我头晕的“毛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二天,我在老师那里一下子就吹出了响亮的声音,老师还夸奖了我,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接着老师开始教我们吹“哆、来、咪、发、唆、啦、西”,我认真记下老师所教的手指按法,回到家,我又努力地按老师教的方法不断地练习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练了几次,第三天,我可以在老师那里熟练地吹出“哆、来、咪、发、唆、啦、西”,那时,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可后来的训练艰苦多了。每次在家里练习吹笛时,妈妈总要我先练习吹长音、颤音、双吐,吹得我的手都痛了。特别是一到冬天,我的嘴唇就会干裂,每次吹笛时,非常痛苦。

训练是辛苦的,但我也获得了很多快乐。比如我参加了学校的民乐演出为大家表演了《小放牛》、《小推车》等曲子,得到了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有时过节,亲戚朋友聚在一起时,爷爷奶奶也会提议让我为大家吹两曲,每当这时,我都会拿起笛子,自豪地为大家表演,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我的笛子虽然还没有别人吹得好,但我真心喜爱我的笛子。如今,每当我做完作业或闲暇时,总会拿起笛子吹上两曲。悠扬的笛声从我的手指缝里传出,传得很远很远……此时,我感到浑身轻松自在。民乐为我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民乐(6)

在舞台上是一群拿着民乐的同学。

就在指挥惠东起指挥棒的一瞬间,台上响起了民乐。五十多个拿着二胡、琵琶、中阮的同学开始弹奏自己的乐器。如同没有了观众、没有了嘈杂,只有自己弹奏的声音。那民乐:唢呐的高昂、二胡的悠长、竹笛的尖锐。那略显低沉的笙、铮铮作响的琵琶、中阮、那低沉浑厚的大提琴、贝斯……那琵琶的滴答作响,让人仿佛听到了马蹄的踏地之声;那唢呐的长鸣,宛如策马扬鞭时的呼呼作响;那杨琴的丁丁咚咚,就像清风拂过牧草是的沙沙声;那二胡、竹笛的清脆的碎响,如同那马儿在辽阔的草原上跳跃、奔腾,而那低音竹笛的长吟,则是战马在嘶鸣。

各种美妙的声音交汇在一起,编织成一首美丽的乐曲。

好一个悦耳悠长的《牧马少年》!

紧接着,乐器的响声突然增大,唢呐高昂的呐喊、排鼓闷响的击打、镲碰碰的乐音,响彻整个大厅。

这响亮的声音,撞击着大厅,在大厅中余音回绕;

这响亮的声音,也撞击着听众的心灵,一个个的乐器跳动着,他们与我们的心也在跳动着。

好一个震人心肺的《牧马少年》!

突然间,各种声音戛然而止,大厅中仿佛还有那余音在流连忘返,绕梁三日。台下的观众好似呆住。片刻之后,大厅里想起了久久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