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汇总18篇)
夜色朦胧
2024-02-14 07:55:48
其它
其它

香包(1)

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了我的脸颊,也照在了我手中的香包,静静地端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包,心里暖暖的……

星期五的下午,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会议室,因为我校的小记者们要在这里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老师带来的香包制作。王老师的作品可真多啊!你看那只公鸡背着一只小金鸡,大红公鸡精神有力,惟妙惟肖,小金鸡仿佛要在爸爸的背上得意忘形啊……看了王老师的作品,我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想急着动手做一个香包了。

不过王老师在让我们动手之前,要亲自示范一遍。只听她嘴里滔滔不绝,手上在认真演示着,只见那手中的针像被施了魔法,飞来飞去不停穿梭,我们只顾沉迷其中,不知不觉一只香包已经做好了,王老师真不愧是“香包高手”啊,我们惊讶不已!

终于等到自己动手了。我也照葫芦画瓢,像模像样地穿针引线。首先,我把一块儿正方形的布对折成三角形,然后把一条边小心翼翼地缝完,不过缝得是歪歪扭扭,针脚大大小小;接着我缝另一条边,这次我用心许多,缝到一半,我停下来,把三角 倒 翻出来,塞进棉花和香料;最后把缺口处封住,一只香包就做好了。有点丑,我要点缀一下:我在两个角上各缝一个小铃铛。看上去完美极了!

看着自己亲手缝的香包,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感动,虽然它没有王老师缝得那样精致,但是它可是我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啊!香包,你是我心中弥足珍贵的宝贝啊!


香包(2)

端午节小孩佩香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我就决定在家里学做香包.首先我先找到丝布棉花香草丝线.然后在丝布上画上圆形,然后减下相对的两边.用线在三 边从反面缝合,留下 一边 .后来翻过来,塞下棉花和香草.最后将最后一边缝合,然后在用线装饰.这样就完成了.可我缝的香包很别扭,后来才明白,我的形状没 画好 .后来我重新做了一个,这 是我经过不懈努力做的,所以做的很好.还受到了夸奖,心里美滋滋的.

这让我明白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


香包(3)

佩香包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香包内装有各种香料,外面包有丝布,佩在身上,清香四溢,可以驱虫防病、辟邪驱瘟。今年的端午,我和妈妈一起做了香包,让我在微凉的天气感受到来自母女间的温情。

前一天,我和妈妈就买好了制作香包的原料,准备亲手制作送给家人。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的准备做香包了。

看着一步步的制作说明,我就感到一阵混乱,平时不怎么缝东西的我根本不知道从哪入手。妈妈接过我手中的布袋和针线,一面做一面教我:“先缝上底部的饰珠、吊穗,再缝上面的袋口,最后缝上两边,装入艾草,就可以了。”

妈妈温柔的声音抚平了我心中的烦乱,我渐渐平静下来,拿起针线开始缝制。可明明是按照妈妈说的方法缝的,我缝的却是歪歪扭扭,一气之下,我放下香包,不想再继续了。这时妈妈又劝道:“做事情不能心急,更不能因为做的不好就放弃。你第一次缝,已经很不错了我帮你改一改就可以了。”说着便拿起我的香包,不过几针,就又缝的整整齐齐。

有了妈妈的鼓励,我又重新拾起香包,认真缝了起来。一上午的时光就在一针一线中慢慢过去了,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的清香,妈妈做好最后一步,把香包挂在窗边,香包上的针脚细细密密,仿佛把对我的爱也缝了进去。

短短的时间飞逝而过,这段弥漫着清香的经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浓浓的亲情封在香包里,带着节日的祝福与温暖。

岁月静好,感谢有你。


香包(4)

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习惯包粽子、做香包,所以沈致遥同学送给我们每人一只小香包。

小香包长约7厘米,宽约5厘米。香包上有用金丝线精心绣出的花纹和红色的斑点。金色的花纹像一根根枝条,红色的斑点就像一朵朵小花。香包两面有两个金丝线包围的红色菱形,一面绣着“平安”,一面绣着“福”字,象征着对人们的祝福。

香包的顶端缝着一个用红线编织成的挂绳,底部挂着一个漂亮的绿色珍珠,下面还有用很多红线做成的流苏,看起来美极了!

我凑近一闻,一股浓浓的、苦苦的中药味扑鼻而来。香包里面的包着中药,能驱赶蚊虫,还能预防感冒呢!

谢谢沈致遥同学!


香包(5)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这是大诗人欧阳修《渔家傲)中的两句诗。端午节前两天,班主任杨老师说要教我们做香包,这真是太意外啦!杨老师可是教语文的,她真的会做香包吗?想起街头卖的那些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琳琅满目的香包,每次偶遇我总忍不住凑上去仔仔细细地看,小心翼翼地摸,总也看不够,我真的能亲手做出那漂亮的香包来吗?
周五下午队会课,杨老师让我们拿出了自备的材料:硬卡纸、彩色丝线。杨老师也拿出来一卷彩线和好多漂亮的穗子。哇,老师的彩线超炫,一根线由上到下颜色不同,叫做“五彩线”毫不夸张,我真想要!心里不由得对这次活动又多了几分期待。
我们要做的是粽子形状的香包,制作分两大步骤:先把硬卡纸折成带棱角的粽子的形状;再把彩线一圈一圈地往上缠。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步骤,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怎么折能把硬纸板包成个粽子样?往哪个方向缠线不会松垮下来?这可都是有技巧的。一节课过去了,看老师演示了两遍,又自己动手,还向同学请教了,可我还是没学会。唉,我心心念念的香包啊,就这样要和你失之交臂了么?不行,不行,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同学们都放学了,我一个人坐在座位上,静下心来看能不能研究出来。两分钟过去了、四分钟过去了、八分钟过去了……我这儿折折、那儿折折,怎么也折不成。“唉,这玩意儿怎么这么难弄!要是刚才能离近点、看清点就好啦!”我叹了口气,心想到。就在这时,涵涵和小宇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我像碰见了救星,不由分说拉着他俩来帮我,可惜我们半斤八两,三个臭皮匠也没凑成半个诸葛亮。“咦,杨老师来啦!”小宇话音落地,杨老师进来了。我们仨眼神一碰,“嘿嘿”笑着缠着杨老师教我们做香包。杨老师莞尔一笑,轻松地接过涵涵的半成品先给他缠,边缠变给我们讲要领,看我们都学会了,又大方地把五彩线分给了我和小宇。
哈哈,今天真是赚到了,我难掩心中的狂喜,一到家连作业都顾不上写,就连忙坐下缠了起来,我缠得很快,不一会就大功告成了。我拿远仔细端详了一下,嗯,线缠得稀稀拉垃地,不行,得重新缠!这次我把线缠得又密又匀,缠几下就离远看一看。缠完之后,又拿家里的胶枪把杨老师送我的穗子粘上,哇,我被自己亲手做的香包折服了,和街头卖的不想上下。我欢天喜地地拿给爸爸妈妈看,然后便小心翼翼地挂在床头,左看看又看看,怎么也欣赏不够,越看越高兴!
这次端午节, 我不仅了解到了端午节的习俗,还学会了做香包,太开心啦!我真希望以后每一个端午节都能这样快乐、有意义!

香包(6)

今天,天中晚报小记者部请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王老师,教小记者一起学做香包,好不热闹!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以前,只见过别人卖香包,不知道那些做工精美的香包是怎么做的,这次有机会让我们学做香包,真的好开心!

王老师来了!还给我们带来了形象逼真,颜色鲜艳的各种香包,真可爱!我校的老师忙着穿针,引线,发布料,庞校长给我们讲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底下认真地听着。终于,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完了,我们开始学做香包了。

看看周围的同学,大家都在一针一针地缝着,特别是那些男生,平时哪干过这样的技术活儿?笨拙的手指捏不好针,一会儿掉了,一会儿布料又滑了,胳膊架得老高,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放学铃响了,可是我们都还没有填香料和棉花呢!时间太短了,毕竟又是第一次动手,不过,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背后,是平时刻苦练习的汗水呀!


香包(7)

小时候,我认为端午节最好玩的既不是什么赛龙舟,也不是什么包粽子,而是玩香包。

我奶奶是中医院的药剂师,常带一些稀奇古怪的药粉、药瓶回家。特别是到端午节前两三日,她便会从医院带来香包袋子,香包中的香料。奶奶一回到家,孩子们就会抢糖似地抢装香料的小袋子,为的是在接下来不知多少时光里,有一个可爱的、漂亮的,散发着奇特味道的小饰品、小玩具。抢到最漂亮的,便像中了头彩般高兴,其他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流露出羡慕的神色。

大家围成一圈,听着奶奶耐心的指导。虽是同一个老师,有人做出来鼓鼓囊囊,有人做出来空空瘪瘪,但是,是同样的兴高采烈。自己做的香包,掂在自己手里,能不高兴吗?奶奶把做好的香包收起来,端午节时再发给大家。我们只能留恋地吸一口药材的香味,恋恋不舍地离开。(-)

发香包,如收到压岁钱般高兴。香包跟着自己走,我到哪儿,它到哪儿,随身携带,怕一不小心弄丢了。碰到小朋友,在一起玩,最先玩的是香包,抛上去,掉下来,五颜六色,十分好看。

后来,奶奶退休了,孩子们也很少聚在一起,香包也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每逢路过药店,嗅到香包浓浓的香味,我便会对自己说:“端午来了,真怀念以前,我还想和伙伴们一起,再做一次香包。”


香包(8)

今天,奶奶朋友送给奶奶几块精致的布料、一些说不出名字很香的干料和挂在香包下的饰品和一些线。为什么要送给奶奶这些材料呢?因为他想送给奶奶一个自制香包却不会做,只好把材料给奶奶。我对奶奶说:“我们一起来自制香包吧!”奶奶点头答应了。

在做香包之前我们要先把线穿过针去。别看它字面上比较简单,事实上可难了。我们先拿着针,准备用线穿过去,运气好的话也许能过去,运气不好的话线会分叉,必须再用水弄湿变尖才能够把线穿过去。

首先我们把布对折整齐,然后用劳动与技术的书上写的回针法给它一步步地把它缝好两边。第二步我们把香料用剩下的一口给放进去再用回针法把它缝好就已经完成了一半了。现在装扮一下自己做的香包。先拿出一根好像是挂在灯笼上的东西,用线把它固定在香包的下面。再用线把最顶端的地方给缝上可以挂在东西上的线就大概完成了。我感觉还少了一样东西,在剩下的材料中我找到了,原来香包还会绣着福字,我从材料中找出带有福字的布料用线缝在香包上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自己做的香包感觉心里美滋滋的。大家也自己来做做看吧!自己看着自己做的香包心里可高兴呢!


香包(9)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等,在我的家乡潼关还有许多独有的习俗。端午节这天,天还未大亮,大人早早叫醒孩子,提着篮子去田地里挖猪耳朵,也就是车前子。清晨的空气非常清新,能闻见好闻的青草味儿,青草上的露水晶莹剔透,像水晶似的。人们把露水轻轻抹在眼睛上,据说可以清心明目。车前子挖回来之后,洗净晾干,在炎热的夏天泡水喝,既解渴又去暑。

今年的端午节快到了,我想自己做个香包,于是我央求姥姥教我,姥姥欣然答应了。

这天,我早早完成作业,和姥姥一起制作香包。

我们首先准备好一块喜欢的布头,还有针、线、剪刀、棉花和香草等材料。我学着姥姥的样子,先把布头剪成一个正方形,再把布角对角对折,沿着直角的两边开始缝合。我看姥姥缝的轻松,针尖在布头上上下穿梭,很快就缝好了。可同样的针线到了我手里却十分别扭,缝的歪歪扭扭的,还总是扎到手,疼得我吸溜吸溜的。我有点垂头丧气,不想做了,这时姥姥亲切地鼓励着我:“慢慢来,别着急!”并手把手的教我。我重新鼓起勇气,嘴里念叨着:“我就不信了,小小的针线能难得住我!”我慢慢缝合,渐渐掌握了规律,缝的时候针脚要小一点,密实一些,不然包裹的香草会掉出来。缝合快完成的时候,奶奶提醒我千万要记得留一个一厘米左右的小口,将三角形一点一点从里面翻出来。我第一次缝的时候就是因为针脚太大,翻过来的时候线松了,只好拆掉重新缝一遍。第二次缝制我就熟练多了,针脚也平整了许多。

终于缝好了布胚。接下来,将准备好的棉花铺平,包入一点香草,再将整个棉花裹成团塞入三角布胚里,最后收口缝合,并将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缝在一起,固定好挂绳,这样一个心形的香包就做好了。捧着做好的香包,我使劲地嗅着,好香啊,怎么也闻不够似的!

我把香包挂在衣服上,迫不及待的飞奔向姥爷展示我的成果。我觉得我做的香包最漂亮,比外面卖的好看多了!


香包(10)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做香包。于是,回到家,妈妈就开始帮我完成。

开始做香包了,该把香包做成什么形状呢?我提议做成一个元宝形,这个提议马上被采纳了。于是妈妈把布对剪开,然后把两片布剪成了元宝形,挑了一根白线穿进针眼,然后打上结,开始缝起来,妈妈经常缝制十字绣,缝布也不在话下,她一针一针地仔细地缝着,过了好一会儿,终于缝完了,我瞧着妈妈的杰作,针脚又细又密,每一针都一样长短,真不错。

妈妈跟我说,香包如果装入艾叶会很香,会更好闻的,还能驱蚊辟邪呢!小区楼下就有几颗艾叶,我们两个就一起下去摘艾叶,只见小区花圃中间几颗绿油油蓬蓬的艾叶迎风摆动着,掐下一片艾叶放在鼻子上,那种特有的艾草味道一下子钻大脑里,让我赖散的细胞顿时活跃起来。妈妈说掐七八片艾叶就够了,等到家,妈妈把封号的香袋翻个面,把棉花和艾叶装进去,又把留的装棉花和艾叶的小口子缝好,终于大功告成。香包小巧玲珑,像极了元宝有个大大的肚子。淡淡的艾叶香气顺着鼻尖爬进肺腑,真好闻!我连连夸赞妈妈,妈妈被我夸赞的有些不好意思了,笑得眼睛成了一条线。妈妈说:等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拔些艾草插到门前,驱瘴辟邪呢,这是我们郑州的老风俗了。缝个香包我还涨知识呢呵呵呵!

不过,因为香包布料在网上买的,快递没有送回来,所以我和妈妈趁姐姐不在家,偷偷拆了她去青岛的时候买的旧衣服。我让妈妈缝了两个,哈哈哈哈哈所以,等到姐姐回来,送一个香包就当做给她安慰吧!


香包(11)

“插艾叶,做香囊,吃粽子,赛龙舟……”这首小曲总是和粽香一齐袭来,预报着端午的到来。此时,在美术课上,我们正做着香包。

这里的“香”很是独特,是一袋袋满满当当的,老师很体谅我们,用的是避蚊的中草药,虽然味道不是很好闻,但是这阻挡不了我们高涨的兴致。细针、细线、细孔,我们卷起袖子,像做女工一般,两眼虚眯成一条线,捻齐了线头,一股劲儿地把线往圆孔里穿。看似简单,颇为不易,这线像是故意捉弄我们似的,怎么都不肯钻过那细孔。我不由得高挑着眉毛,急得直挠头发,恨不得把孔给凿大些。有些同学不急不躁、动作迅速,一整套工序行云流水,已经顺利地开始缝布了。只见她把布反面折叠,细密地缝好两边,打个结,翻个身,装好香料,再将布的两角捏起并在一边,针法熟练地又缝了起来。然后串珠,缝绳,一个立体三角形的香包便做好了。看的我好不羡慕!

静下心来,总结经验,用心、专注的继续我的香包制作,最终一个漂漂亮亮的香包完工啦!经过此次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制作香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事切不可过急、过躁,凡是用心去做就会有所收获。


香包(12)

外婆的香包初一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糊口中,大家最不目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作文的留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顿的外婆的香包初一作文,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但愿对大家有所匡助。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布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经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掏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好像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良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她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毫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固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于是,我满身都是香包,如同天花乱坠。大家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眼前玩了。

现在时过境迁,我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良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浮泛,越邻近端午,越是如斯。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那布满爱意的香包。


香包(13)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老师教我们做香包,我拿到的材料包是粉红色kitty猫,我迫不及待的就开始穿线,开始缝,缝着缝着,一不小心线卡住了,我用力一拉,哇!糟糕了!在手忙脚乱中,全部缩成一团,怎么办呢?这时候好后悔喔!刚刚怎么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解呢?不过,为了我的粉红kitty猫,只有硬着头皮向老师求救了。

老师走到我的身边,面带微笑告诉我,没关系,没关系,慢慢把线抽出来就好了,但是我还是有些紧张,在老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算把线拉开了,老师再仔细教我一次,这时候我很用心听,然后一针一针慢慢缝,缝到只剩一个缺口,再拿出棉花,先塞满耳朵,再塞其他地方,再放一点点传统的香粉,最后把开口缝好,然后用白胶黏上眼睛、鼻子、蝴蝶结。哇!可爱的kitty猫香包完成了,我好高兴!

我学会了做香包,也从过程中,知道了上课要专心,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做任何事情要一步一步来,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请老师或家人帮忙,一定可以把问题解决。


香包(14)

说起端午节,大家可能会立刻想起香包,粽子、龙舟和屈原,而今天我们上了一堂与众不同的课。

以往,端午节我们会六点起床,去大市场买东西,而且那天就看看电视,吃吃粽子,而马上,我就要比较“深刻”地去体验端午节了!

听说这节课要做香包,哈哈,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三下五除二就能做好!首先,老师给我们发了材料,有艾草、线、牛皮绳等等一些。开始做了,第一步,就是把线穿进针眼里,而我做这个,大半天才能做好,我似乎没有以前那种自信了,自信仿佛被吹走了一样,别人都快完事了,我还在穿线,不,这太难了,做不到了!一刹那,我明白了,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性,却没看到它那一种隐藏性的一面。我不能放弃,妈妈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就算做不好,我也得完成任务,我开始认真了,一针一线仔仔细细地穿,虽然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但是,这节课却让我非常开心,印象非常深刻,我要把这个香包送给我的姥姥,让她天天都快乐。

最后,我明白了,事物往往都有两面性,也许你以为它很简单,其实它很难,而这节课,给我流下了十分深的印象。


香包(15)

一年一度的端午到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课堂,准备跟小时老师学习做端午香包。

一路上,心里又激动,又好奇:做香包?不是挺简单的吗?用针缝几下不就完工了,也不难呀!在说,再难也难不倒我全能型小王子!可事实上,我却遭了当头一棒。

小时老师为我们准备好了材料:布、桃木球、牛皮绳、针线、艾草、流苏,一一俱全。大家都在听老师讲方法,我想:哈哈,有什么难的,看我大展伸手吧!首先,我把布向外对折,拿起刚穿好的针线缝了起来。缝着缝着,那淘气的针一下刺进我手里,哎哟!真疼!受到针的“报复”后,我不再敢疏忽,学者老师的样子一下一下慢慢的缝了起来,最终,我把它的两边缝好了,就把艾草放进去,然后,这个被我小瞧的香包就缝好了!最后,我把牛皮绳和流苏钉上去,这个特难做的香包就大功告成了!望着那参差不齐的香包,擦擦手心里的汗,我终于体会到做香包的不易,更体会到裁缝们的辛苦。

通过这次动手操作,我明白了不要小瞧任何人任何事,因为每件小事背后都有巨大的价值!我也更想发出这样的一种感慨:撼山易,缝香包难!


香包(16)

在我的床头,挂着一个香包,尽管它的香气已经没有那样浓重,但我一看到它,就想起那个端午。

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每到端午,大人要给孩子制作香包,因为端午节前一天,奶奶生病了,所以没有制作香包。我那时还小,就一直吵着要香包,因为端午节前一天,奶奶生病了,所以没有制作香包。我那时还小,就一直吵着要香包,因为班里其他同学都有,而且非常漂亮。爷爷安慰我:“你奶奶生病了,以后再做给你,好吗?”“不行,明天大家都有了,就我没有,我一定要。”我已经哭出了声。爷爷安慰我好久,我才安静下来。

第二天,下着瓢泼大雨,正和我的心情一样难过、失落。教室里,同学们都炫耀着自己的香包。“看,我的是老虎香包,我奶奶花了好长时间做的!”“哇,好漂亮啊,你的奶奶真好!”看着同学们开心、得意洋洋的样子,我只能在教室的一角羡慕地望着他们,心想:要是奶奶不生病的话,做出的香包一定比他们的还要大,还要漂亮。正在这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啊,是奶奶!奶奶不是生病了吗,怎么会来学校?奶奶看到了我,连忙走到我面前,说:“钰涵啊,奶奶昨天听到你的话,今天一早起来给你做,奶奶虽然做的不好看,但也可以将就着。”“奶奶,您不是生病了吗,怎么还冒着怎么大的雨……”我努力忍住不哭,可眼泪还是硬要流出来,怎么也忍不住。“哎,孩子啊,你怎么哭了啊,好孩子,不要哭啊!”奶奶一边说,一边擦去我的眼泪。奶奶说:“奶奶等会还去看医生,奶奶先走了啊!”我低头看了看这只香包,它虽然不精美,可它的针脚很密,一针一线都包含着奶奶的用心啊。

事隔多年,这只香包已经旧了,可一看到这只香包,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对奶奶的感激。


香包(17)

端午节的习俗也有很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点雄黄,喝雄黄酒,但我最喜欢的就是做香包了。香包由各种布料做成各种图案,颜色丰富多彩,窗户上或床头上一挂,非常漂亮,让人爱不释手。据说还能趋邪弊祸呢!

你知道怎么做香包吗?做香包得先选图案和画稿。我因为是第一次缝香包,所以我挑了个最简单的爱心形。画稿开始了,我按照我选的图案,细心地画起来。画完了稿,然后选布。香包的布可以用丝绸或棉布。由于丝绸的色彩更艳丽,于是我选了丝绸。接下来是两项重要的环节——剪布和缝布。我屏住了呼吸剪,心里祈祷着:不要剪错,不要剪错!谢天谢地,我没剪坏。

开始缝布了,开始的时候我怎么也缝不好,于是,外婆手把手地教我缝针,我终于会了。可是我一不留神,针扎到了手,真疼啊!看来做事还是要全神贯注的。塞香料了,外婆把棉花和香料拿来,我把它小心翼翼地塞进刚做的心形袋子里,生怕弄破了。最后一道是缝口。缝口没啥难度,我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

看着这个香包,我越来越喜欢。因为它是我和外婆的心血;它也将是我童年的记忆。我把这个香包挂到了我的床头。


香包(18)

初降临

早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前,《黄帝内经》便有记载。虽然那时,许多疾病都无法根治或是治疗。但是,古人类却也懂得避开这些“病毒大军”。于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岐伯便想到了一个极好的方法。那便是能将药物随身携带,做到防疫驱瘟、禁毒蛇的作用,但又为了方便起见,便又随意用一小布袋将药物裹藏进去,达到一定的目的。如此一来,香包的初形显见。

随着人民的需求不同,当年的小药袋在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后,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对于人民来说,还更加形影不离了。

战国时代,香包成为了人们的饰物,无论男女老少,都随身饰挂。为自己添彩,也为自己今日增添福运。在当时,无论是香包的外形特点,还是其寓意如何,都让社会所接纳、包含、喜爱。

而在唐宋时期,香包更是成为了仕女、美人的专属用品,足见香包的地位日渐提高。

至明清时期,香包更成为了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也是逢年过节必备的吉祥物。

其辉煌

在2019年,庆阳华池县更是出土了距目前800多年的香包被誉为“千岁香包”。香包的历史渊源流长,而庆阳则是其发源地,也是其发扬地。800多年的风吹雨打,并没有使“千岁香包”而褪色,也没有使“千岁香包”模糊。反倒历经多年沧桑,在今时今日,“千岁香包”不仅熠熠生辉,而且更多了几分历史的庄重气质。这足见庆阳人民的智慧,足见庆阳人民对香包制作的精心。若没有当年庆阳人民一针一线的精心缝制,哪来今日的叹为观止?若没有当年庆阳人民对香包制作的苦心研制,哪来今日的辉煌璀璨?若没有当年庆阳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哪来今日的吉祥之物?

庆阳的女孩儿七岁八岁便开始学针线,便开始为做出一个个精巧玲珑的香包而打基础。“香包刺绣之乡”的美称,便始建于稚嫩小手握住的针尖上。从绣法的生疏,一针一线,到娴熟;从颜色的搭配,一股一股,到绚丽;从图案的单一,一点一滴,到精美。每一个步骤,辛苦的汗水充斥着每个过程,喜悦的心情包绕着每个细节。庆阳的香包没有可以而为之的艺术生硬之感,庆阳香包是庆阳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庆阳香包是庆阳人民对美的追求,庆阳香包是庆阳人民吉祥如意的象征。

艺术来自生活,艺术来自灵感,艺术来自各种各样的事物。庆阳香包便是庆阳人民的生活初形,庆阳香包便是庆阳人民善于细心观察且探索事物得到的成果,庆阳香包便是黄土高原之上那秀气的灵动美!

永传承

庆阳的香包制作十分考究,其技艺也十分精湛。香包上那龙飞凤舞的绣样,那憨态可掬的福物,还有那神秘的中华民族的图腾……无一不绣的惟妙惟肖,足以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如此文化气息,李秀娥、贺梅英等人,自当要将这种艺术,这种手艺,这种庆阳人民的结晶给传承下去。代代相传承,绵延万年,与日月同辉,绽现庆阳最绚丽的花朵。

而目前庆阳香包节也备受关注。在香包节里,参赛的香包作品,琳琅满目,使人看得眼花缭乱,却依然意犹未尽。不仅如此,庆阳香包节更为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平台,使其能有展示机会;也为参赛选手营造一个机会,使更多同道中人能互相切磋技艺、互相学习。为庆阳香包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都希冀庆阳香包能流芳千古。

庆阳文明,庆阳文化,庆阳风俗,都令各国友人所欣赏、喜爱。庆阳,华夏历史的发源地,炎黄子孙的繁衍地。在它的天使——香包的引领下,为五湖四海所熟知,为中华民族更添一道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