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相遇(合集8篇)
秋天的落叶
2024-03-06 08:41:35
初二
其它

苏轼相遇(1)

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在西湖边散步,忽然听见有人在吟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见此人,其貌甚伟,便应声而道:“此诗不就是苏轼苏老先生的大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么?”那位先生大惊,走过来对我说:“小伙子,你怎么知道我这首新作的名字,我可还没发表呢!”我听此人这么一说,心中满是疑惑:难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于是,我环顾四周,路人都穿着宽袖大袍,远远望去,杭州城上插着宋朝的旗帜。我恍然大悟,原来我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宋朝,面前这位书生的的确确是苏东坡先生。

我连忙拱手作揖:“苏先生在上,请受小辈一拜!”苏先生立马将我扶起,说:“小伙子,别多礼,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我想,我可不能让他知道我是新时代来的。于是,不慌不忙地答道:“我认为此题用于此诗甚为恰当!”“那你就是我的知己喽!”苏先生颇为激动。“能成为苏先生的知己,是晚辈的荣幸。”我欣喜若狂。

我们俩一边走一边谈笑风生,简直是一对忘年之交。“不如我们去看看苏堤吧!”苏先生提议道。我欣然赞同。于是我们俩漫步在苏堤边,“苏堤果然是名不虚传,不仅外表美观,而且抗洪能力强……”我不禁赞道。“哪里哪里,这不过是一堆泥土罢了。”苏先生谦虚地说。就在这时,狂风四起,乌云密布,眨眼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眼前的一切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场梦啊!我回味着与苏先生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期待:苏先生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艺术和科学方面也颇具天赋;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平易近人,为人谦逊。实在令人钦佩!


苏轼相遇(2)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说,“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太严肃;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我最崇拜的诗人就是苏轼了,苏洵,苏轼,苏辙,苏家两代人,一门三学士,光辉璀璨的“唐宋八大家”中,苏家父子一下就占了仨,看来苏轼的满腹才华是继承了父亲苏洵呀。苏轼的官运起伏得离奇,他这一生共在14个州担任过职务,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运气好的时候,他担任过皇帝的日常生活秘书,中央政府的秘书长。运气差时,曾被一路贬为县级民间自卫队的副队长,或直接贬去海南,在天边的某个蛮荒小岛上当个八品小官。官场过山车,惊险又刺激。我觉得他的官场生涯和他的个性有关。他在为官期间,做出了不少政绩,并不因为自己被贬就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公务员。他不会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为国为民,他与时俱进,不怕得罪人,不退缩。唐宋诗人有才华的那么多,我唯独喜欢苏轼就是因为他的为人品性。苏轼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是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的美食鉴赏家。他爱吃,会吃,懂吃,写吃。也能创造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东坡肉”了。研究了他的经历,我发现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身处何种境地,苏轼都能吃出别样的滋味来。

在他的作品中,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词大气磅礴的气势,豪迈的英雄气概,面对官场失意,没有颓废,而是潇洒面对人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抒发了他渴望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他简朴中见深意和旷达的胸襟,寄寓着超凡的人生理想。“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苏轼一生的经历不是一般的复杂,但最难得的地方是他一辈子都是个性情中人。东西好吃,就是他当下最大的快乐。跟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官,吃了什么亏,都没有太大关系。林语堂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是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轼的一切。


苏轼相遇(3)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

我手中拿着一本《宋词》,随意地游荡在人声喧闹的街市上。身旁有身着棉衣绸裙的行人匆匆而过。我知道他们看不见我,但我却透过他们,看到了大宋的繁华。

我走走停停,犹疑不决。我在寻找一个人,他的名字沿着历史的激流顺势而下,连同他的笔墨文字,在所有世人中口口相传。他叫苏轼,一个独一无二的神话。

上天眷顾了我。迎面有一群人策马走来,个个都是华冠锦衣,气宇不凡,只是为首的一个却与别人不同,眉宇间自有一番豪气冲天,偶尔与旁人谈论,也是谈吐不凡。

我从未见过苏轼的画像,却一眼认定他就是那个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东坡居士。他略带狂傲的笑声让路人纷纷驻足,他们在悄声议论这个出尘脱俗的大才子。

气质十个很奇妙的东西。它源于一个人的内心。它能将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变得迥异分明,因为它是比容貌更加一丝不苟的界线。

我尾随他们来到一所幽静的别院。院中并无奇花异草,但遍植青翠,令人耳目一新。再往里走拐弯,就看见一座二层小楼,走进去就闻到了一股墨香。只见四周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中间的案几上也都铺满宣纸、书卷。只见苏轼大步走到案前,提笔蘸墨,顺手拿过一张纸,一挥而就。旁边几人看得目瞪口呆。我连忙走去一瞧,只见一行如神龙般的浓墨大字盘踞在纸上,字体雄浑,自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势在其中,章法井然有序却不失大气。

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这便是上帝对人间的恩赐。

天色渐暗。屋中的人一一散去。良久,苏轼踱着步子从房中走出,手中拿着一壶酒。他已脱去身上的华美冠服,换上了朴素的棉衣,席地而坐。他仿佛是喝醉了,眼神有些恍惚地看着皓月当空。他的目光中含了几分无奈、哀痛、疲惫及不甘。他的执着、孤高为后人称颂,却不被现世所接受。

他靠在柱子上缓缓睡着。我走近他,看见月色朦胧中,他犹如一个自天上而来的仙人,在凡间沉沉入睡。或许乘风归去,是他最好的归宿。

我轻轻地后退,逐渐远去。在这大宋的万丈繁华下,庆幸有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愿人常好,月长圆。


苏轼相遇(4)

苏轼是一个纯粹的词人,一个正直的文人,有着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他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在波诡云橘的官场容不下这样放达天真的诗人。因此,他只有去精神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快乐,但在诗词中他畅谈自己的政见,却得罪权贵,结果就是被贬。在面临这样的打击与挫折时,苏轼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月明风轻,在清静幽深的天空下,一切仿佛都沉睡了。在睡意朦胧中,我仿佛看见远处有一个身影,定睛一看,那不正是苏轼吗?他刚刚贬居黄州。一个人的夜晚,他是否感到了一点儿孤独,需要一个同游的侣伴了?

对于一个刚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的人,对于一个刚从文坛领袖迁居到穷乡僻壤的人,他是否还有吟风赏月的闲适心情?转眼间,已到了黄州,到了苏轼的门口,我想面临这样的挫折,苏轼该是怎样消极的心态呢?他是否在借酒消愁呢?

然而,当我透过竹林打开柴门时,却不由得一惊,那倚坐在小院中央与对面的人谈笑风生的不正是苏轼吗?他正指手划脚,时而仰天大笑,时而在小院中来回漫步,陶醉于作诗吟赋当中。隐约传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而后两人相对大笑,这笑声感染着我,让我从刚刚的悲悯中脱离,他哪里有半点儿的颓废与不悦?他还是那个爽朗幽默的苏轼,他还是那个喜欢写诗,无时无刻都在享受人生的苏轼。

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节点,他在黄州的`生活是凄苦的,但是他却拥有的诗文,对凄苦进行了挣扎和超越,完成了千古绝唱。对于苏轼,即使刚刚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即使刚刚从云端跌落下来;及时从高官变成农夫,他还是一自己的达观调整了心情。

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在牢中,他仍旧吃得香,睡得稳。我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在牢中他还能那样安逸?于是,我便走过去询问苏轼,而他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了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多么的旷达。“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多么的撼人心魄。

苏轼在现实世界苦恼惆怅,伤感落寞。寻找快乐只能去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现实世界是不如意的,苦恼的,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快乐的,他从中寻找出世的解脱,寻求心灵的慰藉,从中求得自在和安静。在他潇洒的大江东去里,苦难重重而来,但他仍然豁达开朗,纵然是在阴云密布里跋涉,心中也是天高流云的轻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情不自禁轻轻吟出声来,却一下子从梦中醒来,我依旧坐在书桌前。窗外,月明风轻,苏轼的身影隐约浮现在眼前,与苏轼的相遇,让我感受到他的豁达与开朗,豪放与达观。


苏轼相遇(5)

夜已深了,天是墨蓝的,如深邃的眸子。月光银银挤进窄窄的窗缝,在我的眼前泻下,冰凉如水。我抬头望去,月平和地面对着我,似一位老友,静静候我赴约。

困意全无,我推门外出。月光为四周蒙上一层白纱,隐约看见前方一道人影。一袭素白,那……“是子瞻吗?”我走过去。“怀民,你也没睡?我正要去房中寻你,不曾想竟在这里相遇。”子瞻的微笑里有淡淡的惊喜,我亦是一笑。我俩相伴在承天寺的庭院中漫步。柔和的月光倾洒在禅房的台阶上,反射出银白的光,萦绕的光被分成鳞片状,这样动人,却只有我与子瞻欣赏。

“世事都变了,月还这么单纯地照着人间啊!”子瞻捋了捋胡须。“可惜,世人都睡去了,无人欣赏,月竟寂寞如斯。”我叹息道。子瞻笑了:“怎会无人?不是尚有你我二人嘛!”我苦笑一下:“不错,也只有你我两个天涯沦落人,才有闲工夫赏月。”

子瞻转过头,深深看了我一眼,他白色的衣袖在微风中轻轻飘荡:“怀民,即便我们是天涯沦落人,但有这轮明月不离不弃相伴,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我又抬头望向挂在空中的圆月,皎洁的月如一只明亮的眼睛,温柔地看着我。不知怎的,我心中的抑郁淡去许多。

“可听过一首词?”子瞻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什么词?”我问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子瞻朗声吟道。这不是他的《水调歌头》嘛,我张口便接:“此事古难全。”他微笑颔首,说道:“你看,你也明白古往今来,世事难全。那这一点失意又算得了什么!就像月,哪怕被雾挡住了,也总有一日会拨开云雾重新出来。”我心中豁然开朗。

“其实,清闲也并非一无是处。”子瞻对我眨了眨眼,神色间有我熟悉的狡黠。我一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他抚掌亦笑:“然也。”我接着说:“况此良辰美景,非有闲情逸致之人,不能赏也。”子瞻重重拍了一下我的肩:“怀民,真乃吾之知己也!”我们相视而笑。

庭前月光如水,簌簌的风吹动了竹林,吹动了月光,竹柏的影子随风摇曳,如同藻荇在水中轻轻荡漾。


苏轼相遇(6)

若有时光隧道,能让我回到过去,与那些有学识的古人相遇,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秋风卷来丝丝凉意。我独自走在小桥上,在远处,朦朦胧胧的雾中出现了一个人影。身穿古装,眺望远处,手轻轻捋着白而凌乱的胡子。咦,那是谁?仔细打量打量,莫非是传说中的诗人苏轼?“你好,请问尊姓大名?”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问了问。“不敢当不敢当,在下苏东坡。”对了,你为何选择与我相遇在秋天?我思索片刻,想了想,苏轼的文章可不能白学啊!

“秋天是个最为特别的季节,司机轮回,越过了春的轻盈,夏的炎热,冬的寒意,秋天多了几分高远与充实。走在铺满红叶的林荫小道上,树叶仿佛在脚下唱着歌儿,聆听着我们的`谈话,那感觉是多么美妙啊!

”“说的好啊!

”苏轼捋了捋胡子“是啊,人到中年,这秋天又多了几分苍凉啊!

”我带领苏轼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来到泰山顶上,不禁吟诵起《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吟得妙,吟得妙哇!

站在这泰山顶上,世间万物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哈哈哈。”我们在泰山顶上畅谈人生理想,美妙无比。我们又来到了庐山,望着庐山,我想:苏轼的《题西林壁》里不正提到庐山的吗?不禁吟诵:“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望着我,疑惑不解:“咦,你有怎会吟诵我所写的诗呢?”“苏轼,你不知道吗?这首诗已成为了千古名句,在中国广为流传。”“当初即兴而作,只为了想告诉人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没曾想如今竟成了千古名句了。”我们站在亭子里,听着溪水潺潺的美妙声音,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多么惬意啊!

“苏轼,一天的游玩下来,你也累了吧。不如待会我请你吃你最喜欢的东坡肉吧!

”一扭头,苏轼在转瞬间随着一束灵光消失了。一次与苏轼的有趣相遇就这样结束了。从这次相遇中,我看出了苏轼从言语中流露出的内心的凄凉、对亲人的思念。苏轼啊苏轼,你的文采让我敬佩,你的爱国让我感动,不枉我与你相遇!

我会以与你相遇为荣,以一颗乐观之心面对生活!


苏轼相遇(7)

尽管你表面上十分乐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风雨任平生”。可又有几人知道你内心的空虚与痛苦?要不然你也不会那月黑风高的夜晚喝得酩酊大醉,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可你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最终耐不寂寞,只有“起舞弄青影"了。

我知道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心切。你的愿望是浴血沙场、保卫祖国,可你到死也没有实现。后人为你感到惋惜,但我不觉得。如果你的愿望实现了,就不会给子孙后代们留下那么多精神的宝藏。正是这些磨难造就了你的成功。牺牲一个政治天才却换来宋词巅峰的存在,也换来我与你在词中的相遇,我觉得值!

你,苏轼,东坡兄,在我接触词的那一天,便与你相遇,词便是你的灵魂。


苏轼相遇(8)

我连忙拱手作揖:“苏先生在上,请受小辈一拜!”苏先生立马将我扶起,说:“小伙子,别多礼,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我想,我可不能让他知道我是新时代来的。于是,不慌不忙地答道:“我认为此题用于此诗甚为恰当!”“那你就是我的知己喽!”苏先生颇为激动。“能成为苏先生的知己,是晚辈的荣幸。”我欣喜若狂。

我们俩一边走一边谈笑风生,简直是一对忘年之交。“不如我们去看看苏堤吧!”苏先生提议道。我欣然赞同。于是我们俩漫步在苏堤边,“苏堤果然是名不虚传,不仅外表美观,而且抗洪能力强……”我不禁赞道。“哪里哪里,这不过是一堆泥土罢了。”苏先生谦虚地说。就在这时,狂风四起,乌云密布,眨眼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眼前的一切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场梦啊!我回味着与苏先生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期待:苏先生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艺术和科学方面也颇具天赋;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平易近人,为人谦逊。实在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