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角色(汇集6篇)
独行侠
2024-02-29 03:22:32
其它
其它

教师的角色(1)

“教师”是幸福的职业,这是我在工作中所感悟到的。

新世纪,新教育需要有新型的教师,同样也蕴育出新一代的教师。谁越早意识到这一点,谁就会把握职业生活中发展的主动权,谁就会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和享受到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内含的欢乐和尊严。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了不断地提升自我,我会经常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最近我就看了一本由叶澜老师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感受颇多。

此书从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这个古老的职业作了时代的诠释。这是一本与未来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全书由导论、教师道德论、教师审美论、教师发展论和结语五部分构成。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上。书中始终坚持一条主线,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全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章:教师之“魅”在何处?——工作着是美丽的。在这一章节中,叶澜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魅”之所在。

文中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的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经历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也分为三种;即以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

文中说道“生存型”的教师是无奈的苦捱。那些仅以生存为目的状态下的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进入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事实上,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他们的所爱和首选,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以这样的心态来从教,就可能出现对教师职业如下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表现。即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或是把教师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或将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叶澜先生说道: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毫无思想、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他不是以学校主人的身份出现在校园里,也不是以学生朋友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中,更像一个以一种短期的姿态在学校工作的“临时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的队伍里也存在不少。他们主要是从生计出发,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动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是出于无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不仅别人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从职业中得到美的享受,更何谈从工作中体会到幸福呢?

对于“享受型”的教师,他们认为吃苦也是享受

处在享受状态下的教师,他们会让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他们并不否认作为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是,他们不安于此,不愿意在浑浑噩噩中枉度一生,而有着更高的人生追求。因而,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为自豪的家珍。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他们会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这些教师已经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了自己的全部生命,并把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师”这一职业中。他们是从兴趣出发,站在非功利的角度,以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来对待自己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因而感到快乐和幸福。

第三类是“发展型”的教师,他们会创造幸福

在发展状态下,这些教师怀着崇高的服务社会的理想走进教师职业中。他们不是把这一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这一职业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他们相信,教师职业就应该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他们会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会以终生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会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主要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完善自我、为社会作贡献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职业,他们从事这一职业是为了过一份有意义的人生,因而感到崇高而有价值。这样的教师是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他们已经不仅仅是“经师”,更是“人师”。

在看这本书时,感觉就像是在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在六年前,我浑浑噩噩被送到了“第一师范”学习怎样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毕业后,我又迷迷糊糊地踏进了教师这一职业。当时我是抱着“生存型”教师的态度进入这个职业的。我最开始进入的是诺贝尔教育集团,原因是那里管吃管住,在开学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是进行员工集体培训。虽然在诺贝尔人口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发现,在这个集团里没有一个人是抱着“生存型”的态度在工作的,因此他们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他们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还会将自己的奉献都当作一种幸福在享受。他们时常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要认真工作,不断地充实自己。


教师的角色(2)

Today is September 10th, which is the Teachers’ Day in China. It is a day for people to show their respect to these great educators. They are a large group and company students to grow up, educating these lovely young people to be useful and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They deserve the biggest applause.
今天是9月10日,是中国的教师节。这一天的设定是为了让大家向这些伟大的教育家们展示敬意。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陪伴着学生的成长,教育这些可爱的年轻人成为有用的人,找到他们在世界上的位置。他们值得拥有最热烈的掌声。
When talking about the teachers, most adults will think about these familiar words ”you are the worse class that I have ever taught, and the other class is much better than yours” and so on. Most teachers will stare at the students behind their backs and when students realize, they will be scared by the eye contact. This is the most classic memories for many people, when they look back on those days, making them can’t help laughing out.
在谈到教师时,大多数人会想到这些熟悉的话语“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班级,其他班比你们班好太多了”等。大多数教师会在背后盯着学生,当学生们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就会害怕跟老师眼神接触。对于很多人来说在他们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这是最经典的记忆,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Teachers are the most lovely people in the world. Though they always depreciate their students, they actually give them high comments in other people’s face. They just want the students not to be arrogant and keep making progress.
教师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虽然他们总是轻视自己的学生,但是在别人面前却总是高度赞扬自己的学生。他们只是希望学生不要自满,不断进步。

教师的角色(3)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东西。”“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标准,为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角色的准确定位指明了方向。

一、做一个引导者、帮助者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过程,学生的自主活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更新快,自我意识强、信息周转迅速,已不满足于教师“婆婆式”的说教。正如一位教育者所言“教师的高明在于隐身在学生背后,悄悄的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是学生既沿着教师设下的轨道前进,又感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二、做一个参与者、实验者

这里的“参与”包括两点:一是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二是参与到学生的写作活动中。作文教学不是一个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充分调动学生日常生活积累,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师只有了解学生,走近学生。才能明确该让学生“写什么”。参与学生的写作活动则主要是通过做“下水文”的方式,实现对作文的有效指导。

三、做一个交流者,沟通者

学生是有独立意识的人,由于年龄、经历、认识能力的差异,他们的某些想法或许有些“幼稚”“浅薄”“出格”,但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是在相关的环境和背景下衍生的。教师首先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在尊重的前提下,在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对他不正确的观点应该及时指正但不能要求他们的思维按照自己规定的路线展开,更不能以“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真理代言人的口吻发出指令。

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将和学生一起深刻体验到自己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和美境界。


教师的角色(4)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读一本好书是我的追求,我的梦想。

这段时间我读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重新认识了教师职业,对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更充分地认识,感受颇深。这是一本与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它从教师的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的职业做了新的诠释。从“教师德性论”到“教师审美论”再到“教师发展论”,把教师职业的形成、教师与其它职业的区别及教师应达到的理想境界多角度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的特点在于把教师如何“育己”作为著作的重点加以阐述,把教师职业提高到具有对学校教育质量、教师生命质量决定性意义的高度来认识。

它将教师职业存在状态分为三种,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我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师?”不知道有多少教师想过这个问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到底抱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心情,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现实中“生存型”的教师确实不少。他们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对教师职业不感兴趣,只是在履行职责。这样的教师多悲哀啊。因为这些教师是些没有给自己找到职业乐趣的不幸的人,他们也使孩子们成为了不幸的孩子。但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享受型”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职业的真实生活。然而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坚守自己的信念,满怀热情的投入工作。他们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他们默默地奉献着,但同时也享受着奉献之后的快乐。正如特级教师于涟说的那样:“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一崇高的而又神圣的职业,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

想想自己,有些时候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面前,会感到烦躁,甚至有些厌倦的情绪,真是不该。难道我当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只是单纯的为了生存,只是把它作为工作而已吗?回想自己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特别是学生在我的教育帮助下学习有了进步;在我的指导下,参加各种比赛获奖,当他们看到我,亲切的喊一声老师的时候,这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

那时候我觉得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吃苦也是享受。诚然,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更应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工作,热爱我们的工作,我们才能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当然“享受型”教师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时代在发展,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因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常说:“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是,我自己呢?学校里布置了教师要写课后反思,我把它当成作业,完成就好;学校里布置教师暑假要读一本好书,我就去读一本好书;学校里布置写论文,我就去写论文……想想自己哪一样是主动要求去做的。教育学生去做,自己却没有做到,真是惭愧。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因而“发展型”教师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我们教师应该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不断地发展。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

一、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

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学习先进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及时适应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课堂氛围。

二、教师要不断地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们教师要努力成为反思型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除了观察自己的教学效果外,根据教学日志,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结合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我会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课后进行补救。这更有利于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我更快地成长。

三、教师要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改善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了解和接受学生,更积极地关怀学生,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创建使学生感到有人理解、有人关心的环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亲切友善的良好形象,从而促使学生配合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学会与学生合作交流之外,还要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同事的帮助,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我们教师要把提高自身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教师除了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外,也应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必须从细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学会在自己的教案中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们的教师职业生涯还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只有把自我的发展与职业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不断地自我充实与完善,才能使我们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总之,以上对教师角色的零星思考,源于阅读叶澜先生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一些感受,也源自于自己教学的实践。对于新课程,我觉得,阅读教育名著,主动接受教育圣贤思想和智慧的辐射,是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石。同时从亲身实践中丰富感性经验,总结理性经验,更是教师成长的实践关键。从理论到实践,这可能也是这次读书活动的初衷吧。


教师的角色(5)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读一本好书是我的追求,我的梦想。这段时间我读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重新认识了教师职业,对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更充分地认识,感受颇深。这是一本与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它从教师的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的职业做了新的诠释。从“教师德性论”到“教师审美论”再到“教师发展论”,把教师职业的形成、教师与其它职业的区别及教师应达到的理想境界多角度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的特点在于把教师如何“育己”作为著作的重点加以阐述,把教师职业提高到具有对学校教育质量、教师生命质量决定性意义的高度来认识。它将教师职业存在状态分为三种,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我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师?”不知道有多少教师想过这个问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到底抱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心情,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现实中“生存型”的教师确实不少。他们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对教师职业不感兴趣,只是在履行职责。这样的教师多悲哀啊。因为这些教师是些没有给自己找到职业乐趣的不幸的人,他们也使孩子们成为了不幸的孩子。但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享受型”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职业的真实生活。然而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坚守自己的信念,满怀热情的投入工作。他们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他们默默地奉献着,但同时也享受着奉献之后的快乐。正如特级教师于涟说的那样:“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一崇高的而又神圣的职业,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想想自己,有些时候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面前,会感到烦躁,甚至有些厌倦的情绪,真是不该。难道我当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只是单纯的为了生存,只是把它作为工作而已吗?回想自己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特别是学生在我的教育帮助下学习有了进步;在我的指导下,参加各种比赛获奖,当他们看到我,亲切的喊一声老师的时候,……这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那时候我觉得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吃苦也是享受。诚然,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更应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工作,热爱我们的工作,我们才能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当然“享受型”教师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时代在发展,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因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引《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常说:“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是,我自己呢?学校里布置了教师要写课后反思,我把它当成作业,完成就好;学校里布置教师暑假要读一本好书,我就去读一本好书;学校里布置写论文,我就去写论文……想想自己哪一样是主动要求去做的。教育学生去做,自己却没有做到,真是惭愧。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因而“发展型”教师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我们教师应该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不断地发展。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一、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学习先进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及时适应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课堂氛围。二、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们教师要努力成为反思型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除了观察自己的教学效果外,根据教学日志,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结合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我会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课后进行补救。这更有利于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我更快地成长。三、教师要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改善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了解和接受学生,更积极地关怀学生,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创建使学生感到有人理解、有人关心的环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亲切友善的良好形象,从而促使学生配合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学会与学生合作交流之外,还要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同事的帮助,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我们教师要把提高自身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教师除了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外,也应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必须从细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学会在自己的教案中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们的教师职业生涯还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只有把自我的发展与职业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不断地自我充实与完善,才能使我们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总之,以上对教师角色的零星思考,源于阅读叶澜先生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一些感受,也源自于自己教学的实践。对于新课程,我觉得,阅读教育名著,主动接受教育圣贤思想和智慧的辐射,是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石。同时从亲身实践中丰富感性经验,总结理性经验,更是教师成长的实践关键。从理论到实践,这可能也是这次读书活动的初衷吧。


教师的角色(6)

《中国教师缺什么——新课程热中教师角色的冷思考》读后感 郑小军 《中国教师缺什么——新课程热中教师角色的冷思考》是浙江大学出版社05年出版的,是黄燕编著的一本对教育充满着现实关怀的书。黄燕老师是看了朱永新教授著作的《中国教育缺什么》一书后,将自己近几年来所看到的,听到的种种关于教师品质的故事、情景、现象记录下来,从自我和他人的角度反思这些事件或现象背后所隐含的问题。所以这本书非常适合我们读,她注视着她所爱的教育世界,把思想的触角透过她所看到的、听到的关于教师品质的“故事”,深入到“中国教师缺什么”这一问题,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追问和思考。这本书中讲到,我们教育缺乏爱,缺乏尊重、宽容、平等,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生命意识和等待意识,缺乏理想和激情,缺乏创造等等。 读着读着,我仿佛作者黄燕进行了次面对面的交谈,与作者聊当今的教育,聊我们接触的不同的家长和学生,聊我们彼此所处的教育环境。如今,提起新课程,人们便将传统课程作为“垃圾桶”,有什么不好的都往里装,将它批评得体无完肤。与此同时,为了推动新课程的发展,要求教师作出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管理者变成研究者、促进者。而新课程实施近几年来,老师们在实施过程中适应新课程的改革了吗?他们在向新课程所期待的角色转变时产生了哪些矛盾和困惑?是什么阻碍了教师角色转变的进程呢?每个老师几乎都已经形成一套自己风格的教学风格,也培养了一些学生。显然,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变化,在老师们的身上依然闪烁着一些亘古不变的东西。譬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教师需要有更多的爱心。但现实中有多少教师做得到呢?很多老师认为,我们教师只是为学生传授知识人,何必为学生付出那么多的爱,何必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人是独特的生命体。因此,作为正在成长中的.生命体,我们有责任让他们懂得生命的宝贵。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正如一位哲人说过“大爱无言”。第二,教师需要多多的学习。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学历已经达标,无需再进行学习了。尤其是那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带着满腔的热情与豪迈的理想,一心要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成绩。但这种精神难得可贵的精神,如果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而一蹶不振的话,最终只能碌碌无为地度过一天又一天。然而,教师要有学习、钻研教材的能力,要有整合知识的能力,更要有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能力。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茁壮成长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等待意识,要懂得个体发展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不能超越学生的年龄。当然,在等待学生长大的同时,教师要作适时的引导。 教育,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大工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去关注,去思考。我们要做这样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