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习俗(通用18篇)
除魔天地间
2023-12-25 02:55:33
四年级
其他

重阳习俗(1)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习俗(2)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习俗(3)

重阳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们传统节日里面祭祖的四大节日之一。虽然各地的祭祖的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些习惯是共有的。

据说各地都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在重阳节那天和全族的亲人或者是和亲朋好友一起等上山顶为未来的生活祈福,所以重阳节有被称为“登高节”。除了登高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大概是由于重阳糕被制成了宝塔的形状,以“吃糕”代替了“登高”,所以也弥补了那些不便登高的人们的心情。除了这些,重阳节还有赏菊和饮酒的习俗,这里的菊不是普通的酒而是菊花酒,因为九月是“菊月”,此时的菊花正是盛开的时节,所以赏菊也渐渐成立人们的一项活动了。

除了这些以外,各地的重阳节还有着各地的风俗习惯,但是不变是对于生活美满的期待。


重阳习俗(4)

重阳节的由来已久,你知道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吗?

重阳节是许多长辈的节日,对于家庭而言是对老人长寿安康的祝福,对于社会而言更是倡导敬老尊老的道德树立。主要有以下几个习俗:

赏菊: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菊展躲在重阳举行。所以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登高: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了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每个地方过重阳的方式都不一样,但是重要的是热闹。要是这个日子能回家陪陪爸妈,或是去旅游,享受一下农家乐,也是很温馨的一件事。


重阳习俗(5)

一个值得爱的人,肯定是一个懂得爱的人;一个懂得爱的人,才会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因为《易经》中把数字“九”定为阳数,而九月九旺逢两个阳数相叠,所以成为“重阳。”重阳节染着菊花的香气,披着轻含的霜露,浸着烈的美酒,载着残阳中回味不尽的厚重心事。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去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重阳节到来各大公园将举办菊花展,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最大。


重阳习俗(6)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有佩带茱萸的风俗,因此又称为“茱萸”节。插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九九重阳节,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阿拉伯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意义。所以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

重阳节,寓意深远,又恰逢是秋季,这个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从古到今很多诗词中有不少描写重阳的佳作。有一首歌谣: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我们还学过一首王维描写重阳节的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习俗(7)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阳习俗(8)

在作文课上,老师问:“昨日是什么节日?”同学们有的说不明白,有的说是重阳节。于是老师就给我们讲重阳节的来历,听老师说,过重阳节要喝菊花酒,还要登高……

儿童节家喻户晓,爸爸妈妈都会领孩子去商店购物,每个孩子都会得到许多礼品。而重阳节很少有这样的情景。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去奶奶家,每次都帮奶奶倒垃圾,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如果不是重阳节,妈妈也会买许多好东西去看奶奶,我觉得奶奶很幸福,妈妈很孝顺。

我祝世界上的老人健康长寿!快乐幸福!


重阳习俗(9)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重阳习俗(10)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习俗(11)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习俗(12)

Nine nine Chongyang, as with the "long" is a homonym, in the nine figures is the largest number, the meaning of life for a long time。 In , our country the annual September 9 set as a festival for the elderly, cleverly combining traditional and modern, become respect for the elderly, and love for the elderly, help the elderly Festival。

This year the festival is coming。 For you, Chung Yeung Festival plan how had it? If you are a young person and Chung Yeung Festival this day you may gave the mom and dad a gift, or to travel, relax mood; or make a phone call to the home, let the warm greetings, a heart warming gift。 If you are an old man, you may have been a group of sympathy, or b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Then Festival ended, but we do not like meishiren as the how how lead, must continue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elderly, care for the elderly, care for the elderly。

Countries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this day is a festival for the elderly,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use this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to allow people to set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respecting。 The country has established a general acceptance of the festival, the important purpose is to remind the whole society for a certain thing, and not the only thing to do is to do。

Any activity that wants to be able to get the effect to be able to maintain a long enough time to show its significance。

In fact, the elderly are very simple, the park for a walk with the company, the weekend to go home for dinner, the phone call, can make them feel very satisfied and happy。

Parents should not only on this day, but also to remind himself, usually elderly care enough。 It is a year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from now let us more to care for the elderly, it is meaningful to the festival。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今年的重阳节即将来临。对于你来说,重阳节计划怎么过呢?如果你是年轻人,重阳节这天你可能是送给了爸爸妈妈一份礼物,或者带他们出门旅游,放松心情;或者给家里打了一个的电话,让温馨的问候,成为暖心的礼物。如果你是老人,可能受到了一些组织的慰问,或者被邀请去参加活动。然后节日结束了,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像没事人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一定还要继续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

国家把重阳节这一天规定为敬老节,目的是用这种开展活动的方式来让人们树立尊老敬老的意识。国家设立一个社会普遍接受的节日,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醒全社会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而不是这件事情只有到了节日才想起来做。

任何一个希望能够获得效果的活动都要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它的意义来。

其实,老人们要求很简单,公园散步的陪伴、周末回家的晚餐、电话的问候,都能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满足与幸福。

孝敬老人不仅仅要在重阳节这天,而且要时常提醒自己,平时对老人关心得够不够。又是一年重阳节,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更多地去关爱老人吧,那才是有意义的重阳节。


重阳习俗(13)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

重阳节那一天天气很冷:本就低温,再加上寒冷的秋风萧瑟的吹着,我甚至不敢探出一丝一毫的皮肤,将其露在空气中,任凭寒风打在脸上。可奶奶却只穿了一件羽绒服,坐在前面为我挡风。风似乎小了些。

很快,我到家了。我无事,便自娱自乐,抬起头来无意一瞥,却愣住了:奶奶眼睛附近有大片大片的红肿,昏昏沉沉的,似乎发了烧。

惊讶,十分的惊讶我怎么也没想到竟会如此。我开始思考关于这件事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能帮助奶奶等等。我思考了良久。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已经到了晚上,我开始做我之前思考的一些方法,顺带着给奶奶一个我的所谓的惊喜。

趁着奶奶去做其他事情的时间,我开始准备了。

奶奶刚出来,突然看见一盆热水,疑惑不解。我突然跳出来,将她拉过来。奶奶瞬间明白了一切,笑了。

我将奶奶的脚放在我手上,细细的端详着:奶奶的脚粗糙极了,皮也很硬,左一块右一块的翘着,指甲残缺不齐。我震惊。

我很细心,很认真的给奶奶洗了一次脚,反复了三四次才结束。奶奶开心的,欣慰的笑了,我也笑了,大家都笑了。

并没有就此结束。给奶奶洗完脚,我让奶奶坐着不要动,奶奶便听我的话,坐着不动。待我回来后,我迅速的爬到奶奶后面,准备给奶奶捶背,揉肩。在这过程中,奶奶很欣慰的享受着。我很高兴能为奶奶做事,好好的孝敬一次奶奶。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敬老爱老,思念亲情。孝之一字,传承古今 。


重阳习俗(14)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吃重阳糕等活动。在,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我们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秋天天气转冷,外婆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外婆太罗里吧嗦!往往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但重阳节那天,天气很冷,我知道外婆最怕冷,于是就想用几句亲切的问候,我相信这样温和的话语,一定会使外婆忘记寒冷的,她心里感到的一定是暖洋洋的。


重阳习俗(15)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称老人节、登高节。

重阳节要吃重阳糕,我和爸妈特意去夫子庙买重阳糕。到了莲湖糕团店,才发现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好像一条长龙。我们赶紧跑过去排队,刚站到队尾,一群人又蜂拥而至。过了好一会儿,才轮到我们,我们买了两份重阳糕。

重阳糕还热乎乎的,是由糯米粉和豆沙做成的,上下是两层糯米糕,中间是一层豆沙什锦馅,上面还撒了一些红绿丝。尝了一口,松松软软的,还有一种清香,让人吃了还想吃。卖重阳糕的阿姨还送了一面三角形的小红旗。这面旗子是剪纸做成的,上面有一条镂空的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回到了家,我将小红旗插在重阳糕上,送给爷爷奶奶。他们从小就带我,很辛苦。重阳糕代表代表着我对他们的感谢、敬爱之情。爷爷奶奶接过重阳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直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尽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经常教导我要孝敬长辈。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孝敬长辈,将来也要教导我的儿女一定要孝敬长辈,让孝敬长辈民族优良传统永远发扬光大下去。

篇二

又到重阳节了!今天下午,我们班上开展了做重阳糕的活动,大家十分开心。这个活动既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又培养了我们自己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活动一开始,成老师让每组一个同学把糯米粉袋子和糖袋子都撕开,并指挥我们往不锈钢盆里倒糯米粉和糖。我们组的高楠同学一下子就把袋子撕开一个大口,袋里的米粉统统往盆里倒去。做完准备工作,糕点师傅便过来给我们的糯米粉加水。小组里的同学迫不及待地卷起衣袖,干什么?不说也知道——和粉呗!大家迅速地揉了起来。七八双小手不一会儿就粘上了许多面粉。一会儿,米粉已经被我们搅拌的粘起来了,一块一块的,再看我们的小手,像做手指游戏似的,七上八下,上下翻飞,真是热闹极了!揉了一阵子,面粉又揉干了,于是我们一组的人十分焦急,怎么办呢?只有再去请糕点师傅了。好不容易,将师傅拽到了我们组,她看了看盆里的米粉团团,又往里加了些水和油。嘿,有了师傅的帮忙,我们揉得更加快了。我们把糯米粉揉得又稀又粘,就像融化了的冰激凌。然后,又往里加入了红红的枣泥。啊!真是好诱人啊!过了好一阵子,终于和好了。

到了下午第三课,我们的枣泥重阳糕已经烹饪出炉了!我们的口水直流,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跑去领着“果实”。刚开始还以为自己第一次做的重阳糕很难吃呢,但当我真正品尝到了,觉得香甜可口。慢慢咀嚼,枣香四溢,粘粘软软,还真是好吃。我感受到了收获劳动果实的喜悦。

品尝完自己组的杰作后,我又去领了其他组不同口味的三块重阳糕,准备打包回去给爷爷奶奶品尝美味,让他们体会到我们的一番心意,感受我们带给他们的特别的幸福!

篇三

九九重阳节到来了。今天星期日,老师给我们布置两个任务:一是学做重阳糕;二是以此为素材,写一篇作文。这第一个任务,对于我们全家来说,那可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怎么办呢?全家人经过商量后决定:要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学会我们不会的东西。

我到妈妈办公室里上网查到了重阳糕的制作方法:将糯米粉1。5千克,粳米粉1千克混合成相粉,加入白砂糖0。5千克,加入0。75千克反复揉搓,静放2小时后,用旺火蒸15-20分钟,撒上色浆、芝麻、红绿丝即成。

今天一大早,我和外婆到菜市场去买糕料。买糕料的爷爷说:“我有15年的做糕经验,每年都大量批发重阳糕,我来教你做”。我们一听,马上拜爷爷为师。爷爷给我们称了半斤糯米粉,半斤粳米粉,2两红绿丝后告诉我们:“把这些相粉放到盆里,根据口味,加上白糖,在喷雾里装160毫升凉水,边喷边搓,搓好后马上就可以放笼里蒸了。

回到家里,我们把饮料瓶盖扎满孔,当喷雾器,然后在瓶子里按规定装上水,边喷边搓。搓好后发现相粉很松散,这能蒸成糕吗?我和外婆商量:先蒸一半试试看,如果不行,另一半加水后放置两小时再蒸。

我们取一个搪瓷盘子,在盘底抹上油,把搓好的糕料放到盘子里,上面撒上红绿丝,用旺火蒸了30分钟。

因为是第一次蒸,所以我们时不时地去观察重阳糕的变化情况。只看见透明的蒸锅上炊烟袅袅;蒸锅里红边盘子里,雪白的重阳糕上红绿相间,十分好看,我马上用相机拍下了这美丽的画面。

重阳糕蒸好后,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盘子端出锅,用筷子一夹,可以,不散。夹一块嘴里一尝,哈哈!黏中带沙,香中带甜,口感非常好,比买的重阳糕还好吃呢!

通过今天学做重阳糕的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我今后还要不怕苦难继续学会更多的东西。


重阳习俗(16)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重逢,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风俗很多,有敬老、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等,首先我介绍敬老的风俗,这天,晚辈要给家中老人做可口的饭菜,分家另过的要给老人送礼品,出家的闺女要探望父母,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报答养育之恩。这天恰逢我爷爷的生日,每年这天,爸爸在饭店定好丰盛的饭菜,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共同祝福爷爷的生日,爷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故又称为登高节。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意。

赏菊并饮菊花酒,源于诗人陶渊明,后人效仿,才有重阳赏菊之俗,古代文人士大夫将赏菊和宴饮相结合,北宋以后,民间逐步流传。

篇二:

我想,每到农历初九的时候大家应该都要。上山去拜祭祖先,记得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是,重阳节是怎么样来的呢?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天晚上,一位村民晚上他睡着了,有一位仙人托梦给他,仙人说:“明天你们村里会有一场灾难,在村里的村民会很危险的,第二天,村民把神仙的话告诉了全村的人,有些一人相信,有一些人不相信,相信的人跟着他去上山,突然,山洪爆发了,在村里的人都被冲垮了,人们回来了,看见在村里的人们全死了。所以,为了记念重阳节那一天人们在农历初九那天,买一个小风车,拿着小风车一起登高。

历史学家研究,原来,九月九日山上的果子熟了,人们都上山摘果子。所以,九月九日重阳节形成了一个登高风俗。

其实,现代人也喜欢登高他们时不时也会去登高,因为他们为了身体健康还有现在大城市里的空气非常的不好。所以,不是重阳节人们也会去爬到山上去呼吸山上清新的空气。


重阳习俗(17)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重阳节)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重阳习俗(18)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 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 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 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