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成长(热门20篇)
天生我才必有用
2024-02-29 09:20:42
其它
读后感

专业与成长(1)

七月酷暑难耐,骄阳似火,在这样的天气里接到了06界毕业生的电话,三年后的聚会如期而至,让我多了一份期盼,那天有近三十人参加了,聊的最多的还是高考,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曾经的做法看到了收获和快乐,从成绩上看有十一人考取二本,三分之一以上是艺术和体育类本科,用它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目标。那时的他们在班级中是各种活动的排头兵,是班级荣誉的创造者,特别是在初三那么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还要参加第二起跑线的录制,现在回想起来那真的是一笔财富。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班级的爱,这也让我深受感动,回来后久久不能平静,写点什么最能宣泄自己的感情,写些什么呢?就写班主任总结吧

八年教学生涯六年班主任经历现在回忆起来五味俱全,有牢骚,又郁闷,有气愤,但最多的还是快乐,这乐来自哪里,我认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首先是基于学生对老师的肯定、信任、敬仰,来源于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获得健康的身心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其中幸福感是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沉淀下来的亦师亦友的情感!而这种幸福感的获得取决于你对学生人生方向的导向,学生的幸福是这种幸福感的源泉,学生如何能够幸福呢,做他们自己喜爱的事,这也是多元智能的最好体现,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人生方向的指南针,难就难在教师的及时发现以及如何发展这种差异,良好的发展方向能让学生充满自信,也能让他们更早的确定目标,避免在成长过程中走弯路。

美国医生加德纳通过对病人的分析发现每一种智能都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智能是解决问题或创造出对于一种文化具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而智能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综合系统,这里就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等,而这些不同智能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并判断每一名学生的阶段水平,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的做法是班级事务学生做,也就是“懒爸爸养勤快孩子”,做的好坏给出意见,让他们自己提改进方法,我要做的就是观察,争取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点,然后放大,久而久之班级事务就会有专门人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特定方面的能力,还记得在2008年的家长学校开幕式上我就说:“我会争取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我有这种想法,但或多或少还有些性别角色观的区别,这是我以前很少注意的问题,对多元智能而言男女生是平等的,只是由于我们的传统观念导致了我们总是认为男生的数理逻辑只能更好,女生在语言只能上有优势,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些反面例证,书上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好好回忆了一下,确实有很多例子证明男女生没有明显的智能差异,06届毕业时的班级第一名是女生,高考这个班的第一名还是女生,上一届学校第一名也有一个女生,再到现在这个班的第一名是男生,但他最突出的是英语,这些例子让我认识到以前的一些观念需要被打破了,我以前带班喜欢的是有男子汉味道的男孩,更看重哪些温文尔雅,细心,温和的女生,往往对胆小,害羞的男生和用我们的话说有点疯疯傻傻的女生有些偏见,通过这本书上的介绍我觉得要想发现个体差异就要先打破我们固有的一些刻板观念,因为这种观念的存在会对学生起暗示作用,往往不会让学生发生转变,尤其会让女生产生不自信的影响,导致胆小,自我封闭等现象的发生。而这样的现象产生能让学生快乐么?教师自己也就会因为学生而无法快乐。

总的来说享受教师的职业,欣赏你的学生,这样教师的幸福感才会源源不断。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身体力行。因为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自己的幸福越来越远。

最后送给自己和学生一句话“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专业与成长(2)

什么是幸福人生?什么是专业成长?我从来没有把它们和我的职业联系在一起思考过。不知不觉已经工作3年了,从刚来时的稚嫩和懵懂,但满腔热情,到现在成熟和自信,但激情却在逐渐消退,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进入职业倦怠期,那种工作的满足感和个人价值的体现,似乎越来越淡,越来越匮乏。教师难道真的只是一个社会角色,是一种职业一份工作而已吗?

后来看了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订的一本书《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以后,我有了新的感悟。正如书中所说,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的职业。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教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最朴素的概括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同时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这一点我在沙盘技能队中深有体会。进入沙盘技能队快一年了,跟着刘锋老师征战过市赛省赛乃至全国赛,也送走了一届的学生,即将迎来新一届的学生。我们的沙盘队能在比赛中屡创佳绩,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每天的训练,我们都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心情,讨论问题的时候可以严肃,开玩笑的时候又可以很肆无忌惮,老师既是他们的导师也是朋友。在沙盘队里,学生们都亲切地叫我“峰姐”。我很喜欢这个称呼,因为我感觉得到他们对我的尊重和喜欢。在此之前,我真的没有想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这么好。在沙盘队里,我真正感受到了教师的幸福。

书中这样一段话,让我感动不已:“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一切的快乐源自内心,一切的幸福感也来源于内心,也许在工作忙碌的时候,在学生调皮捣蛋的时候,我偶尔还会有厌烦的感觉,我偶尔还会有一刻的倦怠。但强大的内心会让我从容很多,因为我要时刻提醒自己用心发现美的地方。用心感受身边的幸福。

记得有位老师这样说过:“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其实不管是平常之心、宽容之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师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


专业与成长(3)

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一书,仔细寻找着《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的亮点,才慢慢的被其吸引,寻找到几个关键词句:

1、幸福感悟:

幸福其实只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独特的内心感受,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一种体悟;幸福可以是一种平淡,能享受平淡的人便是享受着幸福的人;幸福源于一种心态,幸福是一种无形的、意味深长的东西,幸福是一种信仰,

2、 “教师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是关涉到学校发展的一个核心话题,其幸福指数的高低突显出教师生存状态的好坏。

教师的真正意义的幸福最终必须回归到自己的教育幸福上来!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福的汗水甚至是泪水来滋润。身影疲惫,额头苍老,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3、拒绝倦怠。书中引用了苏轼的“此生归路愈茫然”的词句表明了他迷茫;困惑的心境。不可否认,失志不俞的追求固然可贵,也深知“有志者、事竟成”的含义,但是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当竞争、挑战和压力迎面袭来,当期望和落差不期而遇时,人便会觉得倦怠。做教师尤其感到如此。亲眼目睹很多老师天天都有批不完的作业、天天都有不听话的问题学生出现、天天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去处理,分身乏术。

而与此同时,每月、每天甚至每秒都有新的理念需要去学习,多如牛毛的培训和考核等待着我们去完成。

讲不完的遇到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更是一次心灵的“战役”,一次战胜自我的“战役”。我甚至一度非常怀疑和后悔为什么当初会考师范。但是每次面对纯真可爱的孩子,我真的无话可说,我释怀了,站在讲台上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只是想尽可能的把所学的知识教给他们,尽可能的把话说的规范些、严谨些,因为,我知道,家长和孩子是多么信 任老师,那么多双期盼的眼睛看着我们,或寄托、或向往、或渴求。

联想自己的老师,治学非常严谨,孜孜不倦,培养一代一代国家的栋梁。而每次看到他们以自己的学生而骄傲时,我的精气神就油然而生。他们是不能割舍的一份责任,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珍惜、我爱戴、我奋发、我进取。


专业与成长(4)

这是一篇关于教师的幸福人生,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的文章。对于教师该读哪类书,肖教授也指出教师的阅读既要广泛,又要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特别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搭配与多学科内容的融合,要与经典为友,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肖教授始终提倡“我读书 我快乐”、“问渠那得清如许——呼唤书香校园”,提倡教师要通过阅读来获得通体性知识,以此获得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广博的文化视野,“腹有诗书气自华”,要通过阅读让教师成为知识的真正拥有者和创造者。通过阅读了解当今的教育形式,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教师该读哪类书,肖教授也指出教师的阅读既要广泛,又要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特别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搭配与多学科内容的融合,做有思想的教师。 同时,还要看一些儿童心理的书籍,了解当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以便更好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的丰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回顾这二十年的教育教学,似乎一直忙忙碌碌于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每天都感觉自己在忙忙碌碌,给自己充电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职业倦怠让我早就远离了书本,日常教学工作几乎就是靠着吃老本来完成,所谓的专业培训离我们的实际工作太遥远,往往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感觉《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讲述的就是我们需要的,知识的获得正是需要这类书籍的营养,指明了知识补充的方向,让我们意识到了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拨开了以往教学工作中的不解之谜,真正起到了指导专业成长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有了教育教学的方向,让我自己更加有了思想,争取做新型的教师,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让我们充分利用闲暇时光,充实自己,努力的多读好书,从读书中汲取营养,享受作为教师的幸福人生。在教育教学中也带领我们的学生在书海中遨游,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享受读书的乐趣。让他们从小就用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专业与成长(5)

本学期,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肖川教授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简约但却精辟,使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让我的境界得以一次升华。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关于教育学习、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一堂课,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学会反思,成就名师”的真正含义。书中第139页提到“加强反思,益处多多”,主要表现在:

(1)对学习经验进行反思能促进自我的学习;

(2)反思性思考提高了分析和理解班级事件的能力;

(3)通过帮助教师建立一个富有魅力的、有预见性和思想性的学习环境,反思增强了教师所在班级的生命力;

(4)反思性教师具有自我调控的特征,这意味着他们能引导自己的个体成长;

(5)反思引导个体成长和职业成长,使教师对教学和教育文化进行重新的设计。只有学会了反思,我们才能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成长自己、发展自己,最终成就自己。

读到“反思的益处”时,不禁让我想起叶澜说过的这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一、反思自己的心态

人,应该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才会感到生活达到了圆满,我们才会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我们才能生活得快乐,才能工作得幸福,才能成长得顺利。何谓积极的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学会宽容别人、帮助别人,学会快乐别人、幸福自己。平日里,我们应时常反思自己的内心,享受美好的,去掉不适宜的;不快时,更要反思自己的心态,是不是太过计较了,或者是工作被动了,然后快速调整自己,保持一颗好心情,以不至于再将不好的行为或情绪继续下去。生命其实就是一种心境。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主宰自己的心境,用光明的思维去看世界,我们会发现头顶的天原来是那样的蓝,身边的树原来是那样的绿,路边的花原来是那样的美,学生又是如此的可爱。

二、反思自己的课堂

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反思能力的高低。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及技能、教育机智和智慧。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其中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1、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若要有价值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优质教育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

1.1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新课标鼓励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和拓展,教师应结合当地、本校、学生的实际,积极地开发一些课程以外的资源用于教学。因此,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1.2学生发展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照顾全体,注重差异,关注后进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的生命个体,并充分将其放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1.3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可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2、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之要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教师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2.1思“特色”

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2.2思“偶得”

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2.3思“缺失”

上完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感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

三、反思自己的成长

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由“教书匠”向反思型和研究型转变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具有传统经验的教师再也无法胜任培养人格健全、富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工作,迫使教师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学反思实质上是在外部条件变化的刺激下,教师完善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反思,才能保证自己不断提高。比如,每天收获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失败之处,自己的计划有没有坚持去做等等,然后把长处总结成经验,把失败总结成教训,找出问题原因为以后借鉴,时刻提醒自己按照自己的追求和计划稳步前进。

正如肖川教授所讲:“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教师存有“反思之心”,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就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就会走向教育的幸福之路;教师不断反思,给自己更多的积极心理暗示,“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我是美好的”,那教师必然是幸福的。我们需记住:学生是成就名师的最好专家,而教师的反思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实现。


专业与成长(6)

读肖川主编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本书,书名中的“幸福”二字似乎闪着无比耀眼的光芒,召唤着我。

能让教师过上幸福生活的法宝,最主要的是有个好心态

带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一翻就再也不肯松手了。能让教师过上幸福生活的法宝,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

作者用一个计算公式论证了他的这一观点: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也就是心态决定着你的幸福。”我想,决定幸福的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吧。阳光普照大地,温暖每一个人,也是宽容平等的。教师的心态也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感恩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阳光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忘我的心态;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忘我的心态。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我,总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我的学生,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优秀一些再优秀一些,最好人人都能品学兼优。所以,当越来越多的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和过严要求,遭遇到越来越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学生的时候,矛盾便一触即发了。我委屈我悲哀我高呼“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于是开始对他们感到失望甚至失去耐心。学生却越来越不理解我,有的学生甚至开始不尊重我。海明威曾经说过,现实不一定总是美好的,但我们必须拥有一颗面对美好的永恒的心。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沮丧和抱怨,而是应该接受现实。如果当时我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在面对诸如气氛沉闷、不交作业、上课讲话等情况时,我就会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理智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作出恰当合适的决策。

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是最好的教育灵丹

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作者在这本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是完美的,那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完美呢?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容易犯错误。正因为学生会犯错误,所以才需要教师的存在。刚工作的时候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总是难以容忍学生的错误,课堂上的讲话声、作业中的错误、考试成绩的不理想都会让我心情沮丧,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不留情面的严厉批评,如此一来,原本沮丧的心情变得更加沮丧、压抑。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就像我教的这个班,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不!恰恰相反,他们有着其他班级所没有的许多优点。这是个最能让老师投入激情的班级,每次开课我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个班;这个班的学生可以说是多才多艺的,绘画、朗诵、舞蹈……甚至连校长都被他们课堂中的精彩讲演所感染。如果我也能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而不是一味盯着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放,我也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幸福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的心是积极心态的核心

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作者在书的开篇引用了一首在西方广为流传的诗——《我感恩》:“有每夜与我抢被子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离在外;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们吃得很好;有阴影陪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待修理的草地、待修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

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因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在惦记和想着我。”读了这首诗,你会发现,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学生,你会被学生眼中饱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被学生对你的尊重和认可而感到身心愉悦;被节日里的卡片、小礼物所深深感动……你也会发现学生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反之,总是埋怨、指责、敌视、不满,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糕,自然没有幸福感可言。所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的教师,一定是时常面带笑容,挺直腰板,给学生们力量与信心的教师。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书中这样一段话让我感动不已:“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记得有位恩师也曾这样教导过我:“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其实不管是平常之心、宽容之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师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

拥有阳光心态,我们的心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芬芳着自己也芬芳着学生,从现在开始,幸福人生已然上路!


专业与成长(7)

成长对于孩子来说是重要的,因为长大是多么自豪的一个字眼呀!对于成年人来说,日子的流逝意味着衰老将至,年华不再;那么对于担负着建设下一代重任的教师来说,自己的专业成长标志着什么呢?以前这个问题我从未考虑过,只觉得教师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吗?成长不就是“教学相长”吗。

这个学期,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老师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简约但却精辟,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让我的境界得到了一定的升华。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关于教育学习、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一堂课,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书,让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幸福人生=自己的专业成长,你想要多美满的幸福生活,你就要让自己的专业成长多少,这二者是呈正比关系的。近几年来,一片改革的呼声总传诵着“新课改。仅减轻学生的压力,也替老师分忧”,可我们感到不仅没有减负、减压,反而压力与负担是与日俱增,是我们真的已经不合时宜了吗?

读了此书后才明白,原来在人们即使拥有了金钱、爱情、知识、领导力等等,也不能感觉到生活上100%的圆满,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只有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才会感到生活达到了圆满,我们才会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何谓积极的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不错,“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才是幸福的。而过去的我总为自己不断地繁忙而抱怨着。从未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满足,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设想如果生活中每一天都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努力,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与满足,那么幸福会时刻陪伴着你。生活中如果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感慨,多一份感动和感恩;那么幸福就会向你靠近几分了。

让我们带着期盼、满足一起去发现身边的幸福:在课堂中我们会得到幸福。因为只有在教学中我们才能够体现出做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自己的教育智慧被发挥,教学研究的能力被提高,这样才会有成功之感。另外每天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幸福。这时的我们才会真正感到幸福。

在学生中我们会寻找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得到幸福。

在爱心中我们会感到幸福。走近孩子,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进步已经很大了,虽然有错题,但是他们已经很努力了;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孩子真的非常懂事,刚刚还被老师批评的痛哭流涕一转身却依然一脸灿烂地帮着分发各种作业本,因为他知道老师的严格也是爱;蹲下身子,会发现孩子有时还很勇敢,虽然因为调皮摔疼胳膊摔疼腿,但是就是不流一滴泪,蹲下身子,仰望我们的学生,欣赏我们的学生,在赞美中给学生播撒幸福,我们也会因学生的幸福而倍感幸福!

掩卷而思,有时我们确实无法看清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常常以为“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却忽略了“工作就是生活”。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既然我们抓到了这样一副牌,与其抱怨这副牌怎么如此之差,不如就打好我们这副牌。也许在不断动脑出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另外一种幸福。


专业与成长(8)

拿到《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我看了半天题目,回首自己8年的教师生涯,当我上了一堂成功的课时我是幸福的;当我被学生认可时我是幸福的;当我被领导表扬时我是幸福的;当我和同事相处愉快时我也是幸福的……当我一页页地翻读着书本时,才发现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是多么浅显。在书中,肖教授在第一、第二章节中指出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第三、第四章节主要介绍了教师的成长、发展、快乐都应有完美的知识结构,教师面对学生要因材施教等等。

而第五章节提到中提到了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肖教授提到: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为微观、最为核心的管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技能和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虽说我教的是体育学科,可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管理都制约着教学效果的实现,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体育课管理与其他的课堂管理相比,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强调的是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张扬自己的个性。然而课堂中往往有许多同学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影响课堂秩序,降低其学习兴趣等。我认为在体育课上课需要制定比在班级教室上课更为周密的课堂常规管理。

首先,作为在开放的操场上上课,学生比在自己原来班级上课具有放松感,又是体育课,学生便有更大的松懈。而体育课堂又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节课都有几个班级在上课,这就使课堂管理加大难度。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一个难点,而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先提高他们对于上课内容的兴趣,因此,每节课课前对于上课内容的分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我喜欢用“我们班”这个称谓来拉近与各班学生之间的距离。无论上哪个班,课堂上我喜欢用“我们班”而不是用“你们班”这三个字,比如说“我们班今天表现真好!”“我最喜欢我们班的学生了!”“我们班同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等等。学生们一听,觉得很亲切,他们就会认为,老师和我们是一个整体的,是我们一个班里的一员。我这样称呼,就是告诉学生,我愿意做他们的朋友,让学生从心理上不排斥我。

第三,体育课要有自己的管理特点。比如,一个学生,老是喜欢在队伍中讲话,我会在课堂上先制止他,等课后再把他叫来,听听他的感受,你的行为要影响整个班级的,这样帮助他分析不会伤他的自尊心。也有的学生,喜欢在课上故意搞出点事情来,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在关注他。

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构建起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的个性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课程的开发者。

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幸福来自于哪里,幸福来自于心理,成长的自己可以得到幸福,成长的学生更能使我得到幸福。


专业与成长(9)

假期里,我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本书,肖川老师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告诉了我,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原来的我一直觉得教师就是一个职业,是我的工作,没有和幸福联系在一起,虽然我一直都很希望当一名老师,而且很喜欢我的工作,但是工作时间长了,慢慢的体会到了职业倦怠,有点感到疲倦,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仿佛找到了我的出路,一直以后,人们都在寻找幸福,到底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心的平安,自由自在。教师的幸福感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首先我的幸福感来源于我的学生,当我的学生们和我有互动的时候,当学生们在经过训练之后有了好习惯的时候,当学生们课下可以和我开心的聊天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要想消除我的职业倦怠,我的方法就是读书。这几年,我读了很多关于孩子的书,也参加了很多关于孩子的讲座,刚开始是为了我自己的孩子,可是学习了之后我发现我学习的这些东西竟然消除了我的职业倦怠,让我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通过学习感觉统合,我理解了后进生为什么自己不能控制的走神,手里玩东西,甚至更严重的是多动症,自闭症等,这些都是他先天的有一定的缺陷,感觉失调,然后后天又没有经过训练,家里也没有重视,其实他们已经很可怜了,所以当我理解了他们之后,我忽然发现我的脾气变好了,我有耐心了,而且特别想去尝试着去帮助他们。我想我找到了更好的帮助我的学生的方法。

改变心态,不断学习。不光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在我的专业英语教学方面我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同样因为儿子的缘故,我开始研究了幼儿英语的教学。其实幼儿学英语就和我们的三年级学生学英语一样,都是初学者。对于初学者,该如何学习英语?现在我们的各种培训机构都有开设幼儿英语,有洪恩,剑桥等等,但是大多数英语教学方式还是我们原来的老办法,一节课,学习一些单词,学两句话。我觉得这远远不够,他们仍然在延续我们以前的学习方式—————翻译式学习。现在回想一下,我自己的学习过程就是翻译式的学习过程,当我想要说一句话,我要先在脑子里有汉语,然后再一个词一个词翻译成英语,所以,当我们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就会反应很慢或者听不懂。而且我们学习的东西都是中国式英语,很多单词或表达方式外国人根本不用了或很少用,而人家常用的我们却不知道。教材太老了。于是我开始搜寻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学习英语能不能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呢?其实英语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大量的听和读的基础之上的,从小我们应该给孩子寻找英文原版的东西。比如先听,磨耳朵,听大量的英文儿歌,在儿歌中孩子可以接触到很多的词汇,也许孩子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他可以会唱,最后甚至会读。看英文绘本,可以从双语的开始看起,不要告诉他这是苹果,这是帽子,只是读出来,孩子在看图的时候就可以猜出来的。通过读书,孩子学会了很多的词汇。但是这些词汇绝对不是单独孤立的出现的,比如看见苹果,他的脑袋里不是先出现“苹果”两个字,然后再出现apple,而是直接出现apple,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他的反应时间。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在情境中去学习,而不能只是翻译式学习。

其实通过这些学习,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了进步,比如在上课时我注意给孩子们设置情景,比如我适当增加一些游戏环节,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在我的英语课堂中,也许在别人看来好像没有多大变化,但是我自己觉得是有很大变化,而且效果要慢慢的显现。我想,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英语吧!我在尽力的向这个方向努力,学生开心,我自己也乐在其中,这就是幸福吧。

最后,我想说,人要永远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我经常对我的老公和儿子说这句话。越到年纪大了也许越不爱学习,觉得反正这么大岁数了,就这样吧!但是我觉得不管你学习什么,只要你感兴趣的,应该要不断学习,学习之后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视角,也会有新的快乐!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幸福!


专业与成长(10)

学期结束时,学校下发了肖川博士所著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作为我们理论中心组成员这个寒假的精神食粮。首先被书名深深吸引,有时真的觉得做教师的整天从早忙到黑,哪有“诗意”可言,“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总是忙、盲、茫,繁、烦、凡。

出于好奇,我首先翻到了“诗意的生活”那一节看,看完之后我不禁豁然开朗——“失眠”都能被人家当作享受,还有什么不能成为享受呢!那他的生活当然就很诗意的啦。真是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教育,是需要诗意和浪漫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学校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还应该是思想的共同体,是浪漫情怀生长的共同体。学生的思想必须在这里健康地生长,学生的想象力必须这里得到培养,学生的梦想必须在这里起飞。如果教师缺乏了浪漫的情怀,缺乏了沉思的品质,学生的诗意何从诞生呢?

只有诗意的追求,才能够让我们进入一种真正的教育境界。我们要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是随波逐流的生活。其实,我们换一个思路来看,换一种眼光来看,这样的“诗意”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愿意,从今天起,你就可以开始建立“诗意的生活”。

我们把诗意看成是一个动词,寻找诗意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种观察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当下的环境中,用一种超乎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以一种内心的体验或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你必须应对的事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其中的诗意。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班级当成一块实验田,将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尽量做得精彩、生动,这就是诗意。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教育智慧,体现个性的魅力,这就是诗意。

在广泛的阅读中,发现其中的诗意。阅读就是艺术,是灵魂的一次探险。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从而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享受其中的诗意。来自朋友的相互激励、相互理解,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何况它还能够激励我们在寻求诗意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个人独行往往是不堪忍受的,而有了同行者,情况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的学生其实也是我们快乐的重要源泉之一。我们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就像是一次倾诉,学生把我们当成师长,更把我们当成朋友。他们从我们这里天天有所收获,有所期盼。当学生告诉你。

因为你的榜样,使他更加热爱了生活时,而这也正是你想说的话;当你学生告诉你,等了多少年,终于遇到了你,而这也正是你想说的话。你的生活就已经有了诗意了;更何况,因为有了他们,你为自己坚持诗意生活的立场找到了更加充足的理由。

原来,诗意化生活的秘密不是别的,就是行动起来,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生活,打量我们的工作,打量我们的人际关系,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

只要我们倾心于去创造一堂课,去创造一次解读的过程,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是在创造世界了,就是在创造诗意了。所有的.诗意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体验、过程之中。

老师们,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自然、从容的方式来建构诗意化的生活,只是曾经自己没有觉察!想想看,从此以后,我们就能生活在一片诗意之中了,这有多好!


专业与成长(11)

在这本书里,肖川教授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作为教师怎样去“诗意地生活”,这让我颇有同感,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曾几何时也是那么激情飞扬,也曾描绘过如下让人心动的诗意生活:“日出而作:躬耕田园,立飞天凌云之志;日落而息:仰慕青山,卧小桥流水之家!”。曾几何时也是那么豪情万丈,也曾挥洒出如下让人振奋的理想境界:“望海到无边,天作岸!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遨游海阔天空;盼山登绝顶,我为峰!峰回路转,落叶归根,静赏青山碧水。”

常想如何让我的学生(尤其是自己的女儿)能在我的“爱与智慧”的培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常想我能在我耕耘的花园里:“静听花儿怒放!笑看柳儿成荫!喜闻桃儿、李儿芬芳!”;常想我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我的生命因桃李而芬芳,因绿叶对根的情意而绚烂”。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啊!

但“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发现:“信念这玩意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有时候也会变得消沉,也会宽慰自己说:“对于今天一时无可改变的,宽容吧;关于今生一世有幸争取的,珍惜吧!”。

在这新年里的鞭炮声中,我诵读着这本教育散文集,不禁感受到读书不仅是修身养性,更是赏心乐事也!正所谓:“不读书,说话便失去味道;不学习,做人便失去方向;不思考,人生便失去意义。”

肖川教授在《生命的境界》一文中指出——“在我看来,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变乎荣辱之境’”。读到这里,我不由地啧啧赞叹:“只有处于这样的境界中的人们,才能真正做到——经得起是非考验,守得住理想不变。”

肖川教授向我们诠释了:“理想如鼓:因为理想,可风雨兼程;信念如旗:因为信念,可百折不挠!”;让我乐于挑战,勇于追求:“任尔千头万绪;我自一心一意!”;也让我明白:“志向多远大,天空就有多宽广!”,还让我懂得了:“随遇而安:所有苦难都将过去,不喜不悲;从心所愿:一切美好均在心间,尽善尽美!”

读了肖老师的《积小成以成大成》一文,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愿流萤结集,亦能熠熠生辉!”,这个世界只有回不去的而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苍天有不测之风云变幻,塞翁无失马之祸福烦忧!”,不能总慨叹:“不如意事常八九,可知己人无二三”,永不言败的是信心,锲而不舍的是执着。应时时告诫自己:“壮志凌云,壮志不已;斗志昂扬,斗志不灭”。要志存高远,心怀幽香;要“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坚持理想,坚信成功。

有道是:“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在新的一年里,愿大家多读读好的文章;多听听好的音乐,多做做好的运动,好的文章、好的运动与好的音乐一样,都可以让人舒畅、让心飞扬!

当然要记得——“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怀远大抱负、求中等缘分、过普通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一语概之:即“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当然要记得——“立于天地之间,尽人事;归于山水之中,乐天命!看山眼明媚,听水心清脆!山水之韵,此韵天成也,咏而归;田园之乐,此乐天伦也,何乐而不为!”一语概之:即“返朴归真,反省自珍!”

当然要记得——“用爱包容幼稚,用智慧引领无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勤勉是成功的基石,创新是精彩的前提!“循循善诱—跃跃欲试—侃侃而谈—津津乐道!”一语概之:即“走向生本,激扬生命!”。

当然要记得——莫妄!莫贪!莫等闲!等闲之辈,空悲切。“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旅程。多一点潇洒,少一点沉沦,放下包袱,轻装上路;多一点宽容,少一点狭隘,敞开心扉,点亮心灯!尽可能多的努力,尽可能少的遗憾。”一语概之:即“笑看世界,勤耕人生!”。


专业与成长(12)

最近,静下心来读了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读这本书犹如经历了一次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美妙旅程,旅途中感受与领略著作者个人的独特的学术气质与专业精神。作者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不停地联想到教育实践和现实,不断地分享着她对教育的对策建议与教育智慧。读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和例子,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经历过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之后,往往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以下重点就“自尊与自恋”与“幼儿教师的专业行为?”等章节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关于自尊与自恋

自尊的发展是幼儿教师与家长很关心的一件事。然而,有时虽然我们的意图是要培养幼儿的自尊,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演变成养成幼儿过度专注于自己的自恋,而不是培养有意义的自信与自我价值。

书中举的例子,很值得我们深思。面对的是同样的年龄段幼儿,开展的是同样的主题“我自己”,一名教师通过让孩子自制“我的书”,标题包括:我的家庭、我喜欢的食物、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我喜欢收到的礼物、我想去度假的地方等。

另一名教师在布告栏贴着一个大标题“我们一班都是人”,底下接着一行字:“我们的分析”。布告栏的展示空间贴满了长条图与圆形图,显示班上所有幼儿的年龄、体重、身高、眼睛的颜色、缺牙的数目、鞋子的尺寸等等。为了这个活动,幼儿组成若干小组,有的整理大家从家里带来的资料,有的负责在班里测量,然后汇总个别资料,在教师帮助下加于分析,共同制作图表,把所分析的结果展示出来。

两名教师的教育意图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自尊,然而不同的教育行为,引发了不同的教育结果。第一个教师将幼儿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食物、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这些学习并未鼓励幼儿向外探询以求了解或引导幼儿探究值得探究的现象,只是将幼儿的注意力指向自身,使他们只关注自身的利益。有导向幼儿自恋的倾向。而第二个老师创造了一个研究平均值、趋势、范围的研究气氛与研究群。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尊,同时也把幼儿关注的目光引向自己所在群体的众多成员,让幼儿关注他人的同时,也关注自身,而不是鼓励幼儿过多专注于自己或满足于自己;另外,也维护了幼儿对老师的尊敬。

联系自己的工作,这样由培养自尊演变为鼓励幼儿自恋的例子,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那究竟什么是自尊,什么又是自恋呢?健康的自尊应该是在有意义的标准上,对自己作出真实、实际而正确的正向评价,形成自我评价、努力、重新评价的循环关系。而自恋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区别的关键是是否幼儿以自己的意志为唯一。

那怎样的教育行为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自尊呢?

我的收获是:

1、在关注个体的同时,思考哪些活动能增强幼儿主动探索、主动研究的气质,能挑战幼儿心智的发展,是值得挖掘的有意义的活动。因为幼儿是天生的自然科学家与社会学家,除了游戏之外,他们很自然地通过探究来学习,乐意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探究了解他们生长的环境。作为幼儿教师应加强幼儿这种天生的气质,让他们进行项目活动,对一些值得注意及了解的特定主题、环境或事物做深入的研究。例如,马上又到幼儿春游的时间了,我们可以先与幼儿协商,确定春游的地区范围,例如是崇明本岛、还是上海的儿童游乐场所?再让幼儿自己分组,分工合作去收集确定范围内的适合春游活动的有关景点资料;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协商,确定各组觉得最好玩、最值得去的春游地点;接着由各组派出代表阐述各自选择春游地点的理由;最后由幼儿自己协商,设法从各组推荐的不同春游地点中确立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春游地点。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有足够的机会讨论、合作、协商、妥协、尊重及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的自尊将会由评价自己对于团体贡献的程度及结果而自然产生,可以防止幼儿过度专注于自我或专注于满足自己。

2、用欣赏代替赞美与奖赏。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赞美这种正面的方式来鼓励幼儿。的确,当孩子受到表扬,会非常高兴,然而有时赞美会因为给得太频繁而失去它的价值,反而被幼儿认为是空洞的。而一旦当孩子习惯于时常被赞美时,当偶尔没被赞美,很可能会以为别人在斥责他。再者,如果孩子的自尊会因为别人的赞美而提升,那他的自尊也能因他人的批评或没有得到赞美而感到贬低。同样,我们还常常采用奖赏的行为方式,如奖给孩子贴纸、小花、五角星等提供给幼儿正向反馈,然而这种物质奖励往往会将孩子的注意力由解决问题转到如何获得奖赏上,减少他们全心全意融入主题或工作的能力。而欣赏则不同,欣赏是针对幼儿的兴趣与努力的内容,做出明白而直接的正向反馈。“欣赏”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与幼儿共同探究、为幼儿提供支持、向幼儿投以赞许的目光等等。比如,在一个关于《蚂蚁》的探究活动中,一位幼儿提出“蚂蚁王国的不同蚂蚁的分工是不是和蜜蜂王国一样?”此时对于孩子这种爱探究的品质,老师并没进行简单的表扬“xxx,真动脑筋!”也没奖励给幼儿任何东西。而是在当天下午带了一本“动物百科全书”,和这个孩子共同寻找答案。这样的做法显示出老师很欣赏幼儿的问题,孩子看到老师是以认真、严肃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的兴趣和所提出的问题,加深了孩子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兴趣,这样一来,就增强了孩子好奇、反思、提问、解决问题的行为发生频率。而并未使孩子的注意力偏离他当前关注的焦点,也没有把他的注意力导向关注自我。因此,欣赏幼儿能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自尊。

二、关于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

书中关于幼儿教师的专业行为标准的阐述,对我的触动最大。引发了我对目前自己作为幼儿教师行为专业的深思。特别是书中的一则关于处理孩子争抢三轮车的案例成为我反复品味的经典案例(一位老师带着20位4岁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全园只有两辆小三轮车,幼儿常为该谁骑争吵不休。这天,一位叫宝宝的男孩跑到老师面前抗议‘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如何反应呢?)作者用专业的视角进行了缜密分析、深刻思考,处处体现着专业与智慧:作为专业幼儿教师,当班中出现“三轮车争抢事件”,首先会迅速做出价值判断,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过后会对幼儿在事件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诊断;并且还会运用这事件作为课程设计与管理的参考。

此事件的价值在于为幼儿提供了尝试各种社交互动与冲突的良好机会,可以教导幼儿以下的技巧:

其一,社交技巧,包括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世技能。轮流(老师建议没骑到三轮车的宝宝观察正在玩的小莉,等她露出疲倦或玩腻的迹象时,再去提出“换我骑”的要求会比较容易成功,这是老师帮助宝宝学习察言观色,以协助她发展“轮流”行为)。协调(老师鼓励宝宝思索小莉对什么事最感兴趣,让宝宝去对小莉说“如果你让我玩三轮车,你荡秋千时,我就帮你推。”老师向宝宝示范了如何运用口头的方式与别人协调的技巧)。克服困难(幼儿必须承认他不可能永远是赢家,必须学着接受失败与被拒绝,老师说“没关系,也许等会儿小莉就不玩了。其实还有很多好玩的呀!”可建议宝宝去玩其他一些活动,帮助宝宝培养克服失败、抗挫败的能力)。

其二,语言技巧,在这事件中老师教导幼儿用清晰、有效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要用明确的词句,学习对话的技巧等。

其三,品质培养,包括谦让、同情他人、不怕困难等。谦让及同情他人的品质是可以经过各种方式来加强的。在例子中,如果小莉坚持不让宝宝骑,老师可以对她说“宝宝已经等了很久,你知道等那么久的滋味很不好受!”这种方式可以刺激、唤醒小莉的同情心及培养她谦让的品质。另外,在这事件中教师让幼儿设想及尝试各种解决的方法,而在尝试的过程中得知,几次的失败也不会击垮他们,从而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教师教宝宝去和小莉交涉:“你去和小莉说‘我真的想骑,我已经等了很久了!’如果这样说还是没用,你再回来,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这样旨在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一种,鼓励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来化解人际冲突,这对幼儿长期发展很有益。

我的.收获是:

1、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找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典型困境,然后研究出处理困境的方法。其实争夺玩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常有发生,我们老师也对这类事件的处理觉得头痛不已,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都太自私了,那么,我们是否留意把这类工作中典型的难题给找出来,寻找解决的办法了呢?我们能被称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吗?

2、专业的幼儿教师在研究处理困境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如发展心理学以及有关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当面对困境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而后,又将根据幼儿的发展和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行为常模及家长、学校等各方面人士的期望以及相关教育哲学、学习理论等采取适当有效的教育策略。因此,理论知识是我们工作道路上的指明灯,作为专业教师无论工作多忙,看书学习决不能放松。要多看书、看好书,让自己成为爱读书的人。因此,在扩充知识面的同时,跳出原来惯有的思维模式,将各种知识进行梳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赋予教育新的内涵。

3、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三个问题:

(1)此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些什么?——要会判断分析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2)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拿幼儿在事件中的行为与他们以往的行为作比较,也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幼儿。

(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对于教育策略是否得当、课程设计与学校设施是否满足幼儿的需求等进行反思。

4、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纷争时,首先便应该以双方幼儿最大及最长远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可以倚赖的权威者,处理问题要公正,考虑双方幼儿的利益,因此,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面对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愿退让的一方,我一定会在“xx,你再玩5分钟,就换其他人玩。”的后面再加上一句“如果你想玩别的,老师也会帮你!”这关键的后半句话让孩子明白自己与他人一样处于一个公平的环境里,每个人的权利都会受到保护,每个人的需求都会受到重视,在维持正义的同时又维护双方学习及发展的权利。另外,教师要站得高些,目光放得远些,要着眼于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我不会急于停止纷争,充当“灭火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

总之,不管是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角度,以及改变幼儿教师工作的现状,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至关重要。最后,与大家重温书中的一段话:“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的幼儿需要动生命攸关的大手术时,开刀的医生是别人的孩子;当我们的孩子受到攻击时,犯罪的是别人的孩子。因此,只有当其他幼儿的幸福受到保障时,才能保障我们孩子的幸福。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从保障孩子的幸福中,得到专业的发展,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专业与成长(13)

我有幸阅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丽莲·凯滋的著作《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他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凯滋教授在书中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适度的"自尊",避免幼儿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目标不只是知识技能,尤其应注重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后者更应该成为儿童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这无疑和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相吻合。

适宜性教学,就是让我们教师思考,幼儿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不管学习目标是什么都要涵盖:知识、技巧、气质、情感着几个方面。

书中指出:让幼儿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时,其学习情况最理想。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学习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讯息。知道的讯息越多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儿童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越要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这些对于我在课程中的创设有很大的启发,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前期经验,注重直接体验。

凯滋教授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时,他反复强调指出,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这样才能即有助于保证并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弱,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抱着学习专业理论的渴望,时刻感受作者的教育经验,并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加以思考,梳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理念误差,感受他的反思、实施、辩证和理性,我不仅分享了他的智慧和教学建议,还分享了他的学术气质和精神。对我的教师成长之路起到理论铺垫作用,结合《指南》和我们的教育现状,用理论来指导我的工作。


专业与成长(14)

读完肖川先生所著的《教师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发现此书其实就是写给处于特殊时期的像“我”这样的老师看的。

首先,书中探讨了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我想,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不同种类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就一定能从这个行业中找到专属于这个行业的幸福感。

在工作中,我始终告诫自己,我要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服务到底,我要保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在从事教师行业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经历着挫折,经历着烦恼,经历着无奈,因此,我犹豫过,畏惧过,退缩过。我曾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段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情绪低落。在那个时期,我无法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感,而被一些负面心情牵绊着,纠结着,这样的心情不断地反复。直到看到这本书,肖川先生指导我们: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努力;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存在下去……我想,教师这个职业确实跟别的职业不同,我们经历的过程比别的职业丰富得多,因为我们接触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对象在变,经历在变,感受也在变。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为自己寻找一份真正的职业幸福感,让自己能幸福地工作。然而,只有工作幸福了,生活也才会幸福,因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工作。

所以,我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幸福、创造幸福的教学生涯。我对自己说,幸福来源于一个教师的方方面面,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充实自己的幸福之路。

首先,只有素质高的老师才可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享受教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所以,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来迎接每一天的挑战。但是,即使哪天做得不够好,我们也要对自己抱一颗宽容的心。其实,对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对自己宽容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所以,我要学会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对自己多一份宽容。

其次,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有思想的,所以,学会跟学生友好地相处,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也是我们老师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走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再者,对幸福的界定要明确。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我们不能要求得太多,我们要为自己创造力所能及的幸福。有些人以金钱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有些人以生活安逸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而也有些人,把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

我想,我很简单,只要我能按时处理完当天的工作,对学生永远用一颗赤诚的心、仁慈的心去对待,加上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专业与成长(15)

拿到《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理论类书籍,随手翻看,才知道是教育随笔,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共鸣。若不是要写读后感的话,读起来应该更加轻松,当然也许并不会去读。无论是作为工作要求,还是案头随手翻阅的文字,反正读了。

第一辑是诗意地生活,第二辑是教师的解放,第一辑给我的最多感受就是要善待自己,第二辑就是要提升自我。下面就诗意地生活谈谈善待自己。

并没有细读,只是觉得第一辑的文字更道出了目前一线教师的心声,没有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让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岗位一样被平等看待,甚至替一线教师叫屈。在阅读《生命的境界》一文时,善待自己这个词蓦然从脑海中跳出来。一直以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样的诗句从道德上绑架了教师,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都不好好对待的人怎么有力量去善待孩子?文中提到生命的境界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为生计而奔波忙碌的人;摆脱了生存危机为欲望的满足而苦心钻营的人;为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永恒而不懈努力的人。对于第二类人由于道不同而不置可否,对于第三类人则是发自内心的用崇拜的眼神仰望。由于生活的原因,曾经有一个阶段自己属于第一类人,书中说到要一个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去追求崇高的生命境界不仅是强人所难,也是残酷的,不人道的。

如果由于意外的原因,教师必须为了生计而忙碌,此时更需善待自己,别让所谓的崇高压倒了自己。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你才能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对于学校,若你的身体不好了,你的岗位可以让另一个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取代;对于学生,会有另一个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老师去教他们。唯有教师自己是品尝没有善待自己的苦果的人。善待自己才能有能量去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上周人民医院的医生给我们做的讲座中多次强调一个人的心理对自己的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整好心态,自己并不是救世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不必太当一回事。管理好情绪才能客观冷静地面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至于怒发冲冠。

善待自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是对有超强内心的人来说的,要不世界上就没有那些

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身亡的新闻了。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若在教育教学中尽力而为,则已经对得起所谓的良心饭。社会道德绑架的压力余威仍在,教育部门为了政绩而向下施加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学生家长举报投诉的压力,加上部分不和谐的家庭压力,若没有学会自我减压,那对自己的身心都是弊大于利,何来笑着面对每个孩子?

特别欣赏肖川说的这句话:善待自我,是善待他人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往往对别人也会比较苛刻。


专业与成长(16)

在肖川先生的书中,可以领会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必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一颗爱心,一颗容易共情的心。知识通过两个途径获得,一是前人的研究和经验总结,二是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人类历史已有几千年的记载与积淀,那些研究与经验正是文化的形成与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与教授让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在学习与教授的过程中完成亲身的'体验,得出自己的感悟,既丰富了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使文化的积淀更深更厚,同时又将文化溶于了自身,个性真正地成长并且鲜明。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育人就无从谈起,充其量不过是照本宣科地教书匠罢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会出努力与汗水,还要有享受和自由。肖教授认为职业幸福感来自于自身的充实和闲适。一个享受不到快乐与成功的教师恐怕也只能带给学生痛苦与挫败。而真正能够体验到充实与闲适的教师,绝不仅仅是拥有物质的丰富与满足,还必将从文化中提取积极的精神追求与信仰。由此来确立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这一自我的确立,才能真正体验到精神思想中的充实与闲适。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专业与成长(17)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城内小学 毛晓黎 幸福是个极富有魅力和诱惑力的字眼,古往今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在普遍地追求幸福,探寻幸福,而对幸福真义的把握无疑将有助于人们获得并创造幸福。在我国,人们对幸福的探讨则十分突出“己悦”与“众乐”。孔子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孟子也说人生有三乐“父母双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诈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里的“悦”与“乐”即是一种情感的满意状态, 也即是一种幸福 。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只是一种心境,所以幸福与否,全在于自己,全在于心,只要你想幸福,你就会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心的平安,自由自在,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只要你能笑对人生,你就能体会到幸福。看淡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你也就有了一颗宁静的心,有了一份立身处世的从容。幸福是一种独特的内心感受,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一种体悟。幸福是内心深处的一坛陈酒,由里及表,幸福是心灵方舟停靠时的踏实感、归属感和愉悦感,人们往往过分追逐未知的飘渺的幸福,而对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中的幸福视而不见。幸福可以是一种平淡,能享受平淡的人便是享受着幸福的人,人生之中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固然是一种幸福,但这种幸福并不仅仅是刹那的快感、瞬间的精神刺激,它应化为一种获得成功后的情感积淀,储存于我们记忆的深处;幸福源于一种心态,幸福是一种无形的、意味深长的东西,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安定的心境、开朗的心情、悠闲的良心,就可以在自己的内心里感知到幸福。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 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福的汗水甚至是泪水来滋润。身影疲惫,额头苍老,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幸福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胸怀理想的人。我们需要用理想感召学生,让学生即使离开我们的视线,也能乘着理想的翅膀飞翔;我们需要用理想温暖自己,在为理想的拼搏中收获生命的充实和幸福。幸福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能经得住金钱诱惑的人。我们应该明白,工作需要挣钱,但决不是为了钱而工作,如果我们念想的只是钱,那么我们将失去生活完整的意义。幸福的教师,一定是个性鲜明的人,当一个教师在他所从事的领域里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时,他就能获得许多意想之外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的幸福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教育是教师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把学生从“生物人”提升为“社会人”、从较低的水平提升到较高的水平,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的幸福也正体现在对这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肩负上。教育教学过程成了师生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在共识、共鸣、共志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宣讲自己的信念,表白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袒露的心灵,诉说自己的体会。此时,教师成了学生的需要、向往;而学生的学,则成了教师的期待和目的。 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的事业上一种基于生命、为了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事业,驾驶职业的特殊就在于它天天要跟成长中的人进行富有教育价值的交往与对话,它见证着、影响着、推动着人的生命成长。而作为教育承担者的教师是情感的培育师,是精神的守护神,是意志的'砥砺石,是人格的构造者。 教师,谆谆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希望,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教师从自己的独特的工作对象----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 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专业成长。陶行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在自己的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而且还是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


专业与成长(18)

我想,学习心疼自己的学生,就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中,就在我们所能做到的细致程度中。原本不知道教师的幸福到底是怎样的,也不觉得教师有什么幸福,可是当看到孩子们在校园写生时的兴奋劲;当看一些孩子画了很漂亮的画,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兴奋!也许这就是幸福吧!看到自己的学生快乐的成长,聪明的做事,健康的做人,我想这就是教师的幸福。作为资深班主任的胡静霞老师说看完整本书,我突然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肖川教授用六句话诠释了其中的道理,我也想借用这六句话来勉励自己今后的工作,让我们共同牢记:快乐是一种美德(要健康、自信、开朗、爱心、善心、阳光),微笑是一种力量(更多地微笑,放飞心灵),歌唱是心灵的阳光,简单就是享受(少一点无聊的应酬和虚假的客套),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不与别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充实+闲适)。刚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的乔丽老师,在读书后谈到“因为关注,才有发现,因为发现,才会思考,因为思考,才会理解,因为理解,才真心疼。我想,学习心疼自己的学生,就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中,就在我们所能做到的细致程度中。”   中国的兰文化历来是自古以来儒家文化的积淀,是高尚优雅的人格、情操、信念、道德风尚的象征。我校的兰文化建设更是力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兰花精神的教育、激励作用,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相信通过此次读书活动的开展,会让我校的老师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更有具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兰花的优雅和美丽。


专业与成长(19)

曾记得自己在读师范时的一次文艺汇演中,登台演唱过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幸福在哪里》。歌词是这样的: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地汗水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地汗水里……这首歌给予我们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如今,自己踏上三寸讲台已将近十六载,来自于学校、家庭方方面面的压力有时很容易产生一种倦怠感。但冷静地思考思考,与教师这份职业的累和繁琐相比,面对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那份尊重和重视,学生眼中饱含的那份渴望与纯真,家人给予的理解与支持,我们更多体味到的是快乐与幸福。今天,我再次打开《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随着对这本书更深入的读,又一次证明了来自于教师职业的那份幸福感。

解读着肖川博士的著作,让我深刻明白:幸福来自于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来自于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总是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去关爱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鼓励,而这种关爱又是互动的。当学生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师爱后也会回报给你爱:有时是取得进步后一脸灿烂的微笑,有时是来自节日里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毕业后寄来的一张薄薄的贺卡……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与互动中,我们才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是其他职业所无法比拟的。因为,正如肖川教授所说的:“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肖川教师还提出:“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受,当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生活,敞开心灵去感受生活,幸福其实无处不在。所以,教师的幸福不仅来自于工作,更来自于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在当今社会中,教师并不富裕,但我们可以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自己爱看的书,买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去茶室聊聊天、打打牌,或者约上几位朋友一起享受大自然,这些不常常让我们感到幸福不已吗?因为教师的幸福就是付出的甜蜜,收获的慰藉;迎来的期待,送走的祝福。它无需理论的武装,口碑的传扬,功利的衡量,荣誉的证明,就如夏日一缕清泉潺潺淌过心间!

感谢肖川教授给我上了一堂人生幸福的课,发人省心,令人受益。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我们就会幸福,就能享受到幸福的教育人生。


专业与成长(20)

成长对于孩童来说是重要的,因为长大是多么自豪的一个字眼呀!对于成年人来说,日子的流逝意味着衰老将至,年华不再;那么对于担负着建设下一代重任的教师来说,自己的专业成长标志着什么呢?以前这个问题我从未考虑过,只觉得教师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吗?成长不就是“教学相长”吗?

寒假里,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同志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简约但却精辟,使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让我的境界得以一次升华。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关于教育学习、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一堂课,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书,让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幸福人生=自己的专业成长,你想要多美满的幸福生活,你就要让自己的专业成长多少,这二者呈正比关系。近几年来,一片改革的呼声总传诵着“新课改不仅减轻学生的压力,也替老师分忧”,可我们感到不仅没有减负、减压,反而压力与负担是与日俱增,是我们真的已经不合时宜了吗?读了此书后才明白,原来在人们即使拥有了金钱、爱情、知识、领导力等等,也不能感觉到生活的100%圆满,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只有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才会感到生活达到了圆满,我们才会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何谓积极的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不错,“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才是幸福的。而过去的我总为自己不断地繁忙而抱怨着。从未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满足,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设想如果生活中每一天都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努力,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与满足,那么幸福会时刻陪伴着你。生活中如果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感慨,多一份感动和感恩;那么幸福就会向你靠近几分了。来吧,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身边的幸福:

在课堂中我们会得到幸福。因为只有在教学中我们才能够体现出做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自己的教育智慧被发挥,教学研究的能力被提高,这样才会有成功之感。另外每天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幸福。这时的我们才会真正感到幸福。

在学生中我们会寻找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儿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桌椅摆放歪了,作业又忘了写了……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幸福。

在爱心中我们会感到幸福。走近孩子,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进步已经很大——虽然有错题,但是他们已经很努力了;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孩子真的非常懂事——刚刚还被老师批评的痛哭流涕但一转身却依然一脸灿烂地帮着分发各种作业本,因为他知道老师的严格也是爱;蹲下身子,会发现孩子有时还很勇敢——虽然因为调皮摔疼胳膊摔疼腿,但是就是不流一滴泪……蹲下身子,仰望我们的学生,欣赏我们的学生,在赞美中给学生播撒幸福,我们也会因学生的幸福而倍感幸福!

掩卷而思,有时我们确实无法看清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常常以为“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却忽略了“工作就是生活”。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既然我们抓到了这样一副牌,与其抱怨这副牌怎么如此之差,不如就打好我们这副牌。也许在不断动脑出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另外一种幸福。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书笔记二

那次我刚结束一堂十分郁闷的课,这是一堂复习课,本来就不很活跃的这个班级全体学生竟然一言不发,40分钟完全成了我的独角戏。回到办公室,我耷拉着脑袋,十分失落。再想想所教的这个班学生的表现:作业交不齐、上交的作业当中有严重的抄袭现象、上课睡觉、吃零食、交头接耳……难道这就是我的人生?整天都要与这样一群不求上进的学生为伴!我越想越失落,索性趴在桌子上,什么都不想做了。就在这时,我瞥到了学校推荐的这本《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书名中的“幸福”二字似乎闪着无比耀眼的光芒,召唤着我。

我怀着好奇之心开始拜读肖教授的《老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渐渐的发现自己喜欢上这本书,每天都要看上几十页,而且坚持做笔记,时间长了就深深地感觉到: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的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风景。还有给教师的许多建议,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鼓励;亲密地教,扎实地学……都值得让人细细品味。

作为老师,首先要感受幸福的工作。只有教师是幸福的,才能创造出幸福的课堂,教出幸福的学生。“幸福=充实(精神上有成就,物质上宽裕)+闲适(没有过强的外在压力,没有内在的紧张)”。肖教授总结幸福“四有”: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欣赏),家中有积蓄。当然,这一切都要源于一个好的心态。作者用一个计算公式论证了他的这一观点: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也就是心态决定着你的幸福。”我想,决定幸福的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吧。阳光普照大地,温暖每一个人,也是宽容平等的。教师的心态也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感恩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阳光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一、善待学生 体会幸福

教师应该学会心疼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要抓住各种机会善待学生,如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实践活动中等等,尤其要善待那些近来表现不佳而被你警告过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边缘生往往都有着不幸的生活经历,一颗颗脆弱却充满渴望的心灵渐渐冰封了自己。因此,教师应该做火把,用智慧和关爱融化冰霜,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光明,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二、善待自己 感受幸福

很欣赏书中这样一句话:“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的,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当我们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如何看待,就决定了你幸福与否,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你就会觉得天空不再那样昏暗,也会拥有阳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闲时间分不清界限。他们随时可能被学生、家长“打搅”,随时就进入工作的状态,许多教师几乎忽略、遗忘了休闲。所以,教师也要学会给自己几缕闲暇,这样,他的人生不会枯燥,讲课不会干涩,才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

三、善待家长 分享幸福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以言表的。对于教育工作者,应该理解他们望子女成龙凤的急切心态,在对家长进行理性说服的基础上加以情感的感化,表达对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并同时提出一些理性的建议。教师要学会提升自己的智慧,老师大都有一颗对学生充满热爱的心,兢兢业业工作,期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共同携手教育好孩子。当家长对你充满了信任,对你的工作予以理解、支持,愿意开诚布公地讨论孩子的学习、成长时,你会发现善待家长,家校共育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

其次是要有颗平常、宽容和感恩的心。

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忘我的心态。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我,总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我的学生,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优秀一些再优秀一些,最好人人都能品学兼优。所以,当越来越多的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和过严要求,遭遇到越来越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学生的时候,矛盾便一触即发了。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沮丧和抱怨,而是应该接受现实。如果当时我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在面对诸如气氛沉闷、不交作业、上课讲话等情况时,我就会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理智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作出恰当合适的决策。

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作者在这本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是完美的,那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完美呢?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容易犯错误。正因为学生会犯错误,所以才需要教师的存在。就像我教的这个班,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不!恰恰相反,他们有着其他班级所没有的许多优点。这是个最能让老师投入激情的班级,每次开课我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个班;这个班的学生可以说是多才多艺的,绘画、朗诵、舞蹈……如果我也能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而不是一味盯着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放,我也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幸福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作者在书的开篇引用了一首在西方广为流传的诗——《我感恩》:“有每夜与我抢被子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离在外;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们吃得很好;有阴影陪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待修理的草地、待修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因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在惦记和想着我。”读了这首诗,你会发现,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学生,你会被学生眼中饱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被学生对你的尊重和认可而感到身心愉悦;被节日里的卡片、小礼物所深深感动……你也会发现学生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反之,总是埋怨、指责、敌视、不满,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糕,自然没有幸福感可言。所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的教师,一定是时常面带笑容,挺直腰板,给学生们力量与信心的教师。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感觉肖教授送给大家的六句话尤其经典: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歌唱是心灵的阳光;简单就是享受;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享受课堂、享受学生、享受生活,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