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甄选7篇)
品味人生
2024-02-07 05:50:43
其它
其它

禅师(1)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禅师(2)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代给徒弟照料。徒弟知道这是师父的爱物,于是也小心照顾,兰花—直生长得很好。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坏了。

徒弟非常担心,他自己受罚倒不要紧,他害怕师父会生气伤心。

问问自己,如果你是禅师,你会怎么处理

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他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徒弟。他告诉徒弟:“我当初种兰花,不足为了今天生气。”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有一个奇妙的心智化器,他们好像没有痛苦按钮,只有快乐按钮,读者在线阅读而且按钮就在自己手上。好像禅师,虽然兰花被摔坏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总有比大发雷霆更好的选择。他们的心智模式是:不管外界怎么样,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这样的人总能找到应对当下的更好的方法,因为他明白,不管外界怎么样,下一步的生活都是他自己的!老板发火,我可以选择去沟通,也可以选择离开:孩子不听话,我可以选择去教育,又或者调整自己讲话的方式;堵车的时候,我可以选择下次不在这个时间出来,也可以选择用这个时间听听音乐或者练练英语听力……这种人我们称之为掌控者。


禅师(3)

哲理小故事:禅师爱兰花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人生感悟:

俗语说,生别人的气,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我深有同感,每生一次别人的气,脑袋都要痛上半天,久久不能恢复。

金代禅师说得好“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而禅师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障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同样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我们太在意得失,所以我们的情绪起伏,我们不快乐。在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教书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作夫妻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那么我们会为我们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详。所以,看完之后,当你要和男女朋友、家人吵架时,要记住,你们的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禅师(4)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上堂开示颂译文

摆脱尘念劳心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紧紧握住头发狠下一番苦心。

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上堂开示颂注释

尘劳:尘念劳心。

迥(jiǒng)脱:远离,指超脱。

紧把:紧紧握住。


禅师(5)

一个青年去请教禅师如何做人。

禅师说道:你看看我,再看看自己,就知道怎样做人了。

青年问道:我怎样看您呢?

禅师说道:你看我有几个脑袋、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几个鼻子、几张嘴巴、几只手、几条腿?

青年说道:大师,每个正常人都有一个脑袋、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手、两条腿,您也是一样的呀!

禅师问道:脑袋、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腿,它们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青年说道:脑袋主要是用来思考,眼睛主要是用来看,耳朵主要是用来听,鼻子主要是用来呼吸,嘴巴主要是用来吃饭与说话,手主要是用来拿东西,腿主要是用来走路。

禅师说道:脑袋长在人的头上,人是用脑来思考天地万事万物的,人首要的是用脑来生活,脑袋主宰人的一生,人只有一个脑袋,人凡事必须三思而后行,谨言慎行,才能把握人生。人有两只眼睛,它们都是平行的,它告诉我们应该平等看人,平心看物,人必须睁开眼睛,眼看四面八方,才能看清天地世界。人有两只耳朵,一只长在左边,一只长在右边,它提醒我们要倾听正反两方面的声音,不能偏听偏信一面之词,方能正确理会人间世界。人有一个鼻子、两个鼻孔,人依靠它来呼吸天地间新鲜空气,释放自己心灵的废气。人有一张嘴巴,它不仅用来吃饭,而且用来说话;人必须吃尽人间酸甜苦辣,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同时病从口入,祸从嘴出,它警示人说话要慎重,做人要稳重,方能四平八稳。人有两只手,一只手用来劳动创造,一只手用来抓住拥有,人要把握机遇,抓住时光,创造财富,才能拥有美好人生。人有两条腿,人不仅要走前人走过的路,更重要的要开创自己的人生之路,人生的前景才会宽广辽阔呀!

青年心情舒畅道:大师,听了您这番教诲,我真是茅塞顿开啊!

禅师却平静地问道:你刚才能够看见我的外表,现在能否看到我的内脏?

青年如实回答道:不能。

禅师神情庄重道:我有一个心脏,它有两个心房,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凡事不仅要为自己着想,而且也要为他人着想,才能心想事成;我有两叶肺,它告诉我在世上要广泛地与人交心通气,才能心平气和、遂心如意;我有一个胃,它既要吸收美好的东西,也要消化不良的东西,才能健康成长;我有不少弯弯曲曲的肠子,它启示我人生的路曲曲折折,凡事不畏曲折,才能走向远方;我内脏还有很多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它们昭示我——生命中的每个人都是我的可贵之人。

青年欣喜若狂道:大师,你这深入浅出的解说,真让我受益匪浅。

禅师依然沉稳平和地问道:你能够看到我的模样,现在能否看清自己的模样?

青年诚实回答道:不能。

禅师说道:是呀。人可以看到别人的表面,却很难看清别人的内心;你能够看到别人的模样,却很难看清自己的模样,做人不容易呀!

青年问道:大师,你刚才给我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你能否告诉我做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呢?

禅师说道:我开始不是就告诉你了吗?

青年问道:您告诉我什么呢?

禅师说道:你看看我,再看看自己,就知道怎样做人了。

青年恍然大悟道:是呀。看清别人,认清自己,认真做人,方能智慧一生。


禅师(6)

本学期,我有幸拜读了谢云老师的又一大作《跟禅师学做教师》,很是惊讶。因为谢云老师在我的印象中,就像他的网名“江湖一刀”那样,似乎更多的是血一性一、热情、诗意,甚至江湖义气,与谈佛说禅多少有些心一性一和智慧上的区隔。不过读完这本书,我却生出了许多感佩。这几年,他的确是下了“真功夫”:从禅门典籍中重新悟道,对教育、教学有了返本归宗又别开生面的发现。这既是一种教育智慧的开启,更是源于他对教育这一志业坚守的生命自觉。阅读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习得为师之道,还能学到为人之道,更能以平和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现实,成就美好自我。

教师成长必先从心灵的觉醒开始。阅读谢云老师的这本新着,让人的心灵得以重新洗涤。在他的文字里穿行,阅读者如同伴随交响乐的节奏,在“禅心、智慧、知行、升华”中漫步;既不会腻于空谈心灵、缺乏实践之感,亦不会束缚于制式教条般的规章步骤。这实为当下面对教育变革而焦虑不已的教师重新寻回心灵活水时必读的一本好书!

从2001年毕业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在教师这个行业干了整整12年了。回想这12年的种种经历,我不得不问:我们看护好自己的心灵了吗?十几年来,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大的、小的、深的、浅的。我想每一位老师的感受都会和我一样,那么,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坚守着自己的那艘小船了吗?在改革的劲风中,我们坚守住自己的那片花园了吗?

谢老师在《跟禅师学做教师》中这样写道:文化需要积累,需要沉淀,需要时间的酝酿和发酵,就像一坛好酒。尽管动荡频仍之际,也有文化盛世,但更多的时候,它需要安静,需要安定,需要一种不被打扰的从容与优雅,就像植物,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在不被破坏和叨扰的生态里,才能根深叶茂,自称天地。自然界的狂风暴雨,或许可以洁净空气,教育界的`狂风暴雨,往往只能破坏水土,败坏风气。教育,需要安安静静地从事,课堂,需要安安心心地经营。

玖着上面的这些文字,我深有同感。是啊,事物需要改进才更完美,但是,我们在改进和创新的同时,不能违背事情本身的发展规律,不能违背它自身的生长原则。就如教育的变革,它需要的是教师心的侵润,需要的是静待学生生命成长的耐心,需要的是一种如陈酒发酵般的时间的酝酿,需要的是对教育的一种敬畏;在敬畏之中,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做到恬然和淡定,从容与优雅,而不是急功近利的那种急躁和盲进!

在我们的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为了上出一节所谓的高质量的优质课,将一些名家大师的课搬到自己的课堂上,让孩子去强行地按照她设计的教学环节往前走,让孩子失去了自我。更有甚者,一节课反复地排演无数遍,甚至于每个问题都指定固定的孩子来回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还有自我吗?还有灵一性一的流动吗?


禅师(7)

佛曰:“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一生中,只要心淡如菊,声名显著,就会守之以敛藏;人生,只要以宽广之心容纳,生命之苦,就会淡之如甘泉。

路遥说:“我刚跨过40岁,人生还处于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这庄严的劳动之中。”所以他从清寒朴素的陕北高原走出后,虽然岁岁年年过着清苦的人生,经历千难万苦,仍以他宽广的胸怀,如湖水般溶解生命之苦,看淡生活之艰。所以他的作品像恒星一样明亮,照彻未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这是那个年代的文人们心底的呼声,响彻那个时代,也振奋着如今人们的心。

所以那位音乐家,铲草时才会听到锄头落地时响起的节拍;所以施蛰存先生用幽默的笔调写着劳改扫落叶的感受;所以杨绛钱钟书夫妇每日互相带上“资产阶级文学分子”的牌子,然后笑一笑出门。

那些从十年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人们,他们有如湖水一样宽广博大的胸怀,懂得用十万斛清水消解苦痛的道理。

宽广之心如拾得,虽有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也始终忍他、让他、由他、避他;宽广之心如熊顿,虽被癌症缠身,生命屡屡跌倒谷底,仍“愿用微笑为你赶走这个世界的阴霾”;宽广之心如廖智,虽被地震夺去双脚,痛失亲人,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给他人信心。心胸宽广如此,何谈生命之苦涩,命运之多艰?看淡一些,宽广一点,生命处处皆有花开的馨香。

人生快乐与否,在于你的态度,在于你的胸怀。快乐是自己的事,你可以随时调整,是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让心如杯中水般苦涩,还是如湖中水般甘甜?

用宽广的心接纳生活的苦痛,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开掘出属于自己的清水湖!

【篇二:淡化痛苦】

生命中的痛苦就好像是盐,你若把它放进杯中,它便咸得发苦;你若把它投入湖中,它仍纯净甜美。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会滚滚而来。生活中,痛苦、悲伤无处不在,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痛苦看得太重,那么生活给予我们的永远不是欢笑。因此,不如让心灵成一片湖水,来淡化痛苦。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海子即使在心灵极其痛苦的情况下也如湖水一般以其澄澈来吟唱着美好的祝愿;

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的食指,即使在面临着巨大的折磨和痛苦时,也如湖水般以其宽容来高喊着热爱生命的宣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即使在面临着无尽的黑暗,顾城也如湖一般以其博大而号召人们寻求光明。

若心如湖,澄澈、宽容、博大,那么痛苦不过是投入其中的一小撮盐巴,会被慢慢稀释,逐渐消解,宽广的湖面上,才有幸福和快乐,开成自在的莲花。

为何尼克胡哲身无四肢却创造了“人生不设限”的神话?为何史铁生能在双腿残疾的情况下悠然行走于地坛?为何俞灏明在受伤害之后依旧可以坦然地面对粉丝?关键就在于如湖水一般淡化了生命的苦痛。当你把痛苦当成苦味果一般去咀嚼,它只会如果让你更痛苦;当你把痛苦当成盐巴投进心灵的湖泊里,它会转化成甘甜甚至快乐。

张爱玲说过,只要面对着阳光努力向上,日子就会变得单纯而美好。像湖水一样淡化痛苦,你便可像廖智一样,于伤痕上跳舞,乐观坚强;你便可像刘伟一样,于痛苦中演奏,自信开朗;你便可像黄裕翔一样,于苦难中独演,逆光而行。

让心灵宽广一些,淡化痛苦,于生命的路上追寻自己的幸福,笑看痛苦,淡化痛苦,忘记痛苦,如山冈上那静静的晚月,如地面上那静谧的湖水,让痛苦淡化,消散……

【篇三:人生因看淡痛苦而精彩作文】

饶雪漫曾言:“生活就像一个巴掌打在脸上。”是的,人生旅途中布满荆棘,痛苦也必不可少。既然如此,何不看淡痛苦,乐观面对?

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智者看淡痛苦,勇往直前,在痛苦中且歌且行;庸人则汲汲于痛苦,意志消沉,抱怨生活,殊不知,痛苦如盐,唯有拥有湖水般宽广的胸怀,才能体会到盐水的纯净与甜美。

即使面临痛苦的无际黑暗,我们也要奋力捕捉那一摸微弱的光,照亮自己前行的路。他们的身影如光束在空中摇曳,史铁生看淡失去双腿的痛苦,在那个只属于他的废弃古园里感悟生死,参透万物,写出一篇又一篇经典佳作;刘伟看淡失去双臂的痛苦,用他的双脚在黑白琴键上弹奏出深情的旋律,演绎生命的精彩,最终攀上人生的顶峰;尼克胡哲看淡海豹肢症的痛苦,拼搏进取,一路向前,最终获得双学士学位,并且周游世界做多场励志演讲。

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看淡痛苦,于痛苦中奋进,让生命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成功的果实。

痛苦之于人,犹如狂风之于陋室,巨浪之于孤舟。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胸怀如杯水之人因感到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胸怀如杯水之人因感到痛苦而停滞不前……看淡痛苦,抛却抱怨,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在仕途不顺的痛苦中,他抱怨了吗?没有,看淡痛苦,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在匡扶天下的宏愿一点点的被消解后,他因痛苦而麻木了吗?没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淡痛苦,痴心不改,为百姓牵肠挂肚,为百姓疾苦写诗高呼,锻造出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对于痛苦,我们不应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人生的方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代社会,我们会因各种原因而感到痛苦。看淡痛苦,才会登上成功的顶峰。若因一时痛苦,沉陷在抱怨情绪中不思进取,则会失去更多的机会。

“人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看淡痛苦,继续前行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你也一定会触摸到成功的脸庞,你的人生会因看淡痛苦而精彩。

【篇四:愿心如湖水】

普希金曾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张海迪也曾说;“生命很痛,但痛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

很喜欢禅师的话:“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意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是啊,若心胸似湖水,何畏艰辛路?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会响彻在那里的天空,并能穿越历史的长河,久久响彻在世代人们的心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人生的苦痛。

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最终溶解在他宽如湖水的胸怀。于是,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收住,化为温柔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的西西弗斯,他每天做着辛苦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可他并没有抱怨。当人们看到他时,他并没有传说中的凄苦模样,而是捉了只蝴蝶在快乐地玩赏。

日本现内阁最年轻的、也是惟一的女性大臣野田圣子面对刷马桶的工作,并没有抱怨,她对自己说:“就算一生都要洗厕所,也要做个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十二岁亲眼目睹年幼的小妹之死;遭遇生母携弟离家出走;承受其父精神病发作的打击;洪战辉用一颗博大的胸怀承受这一切,他在生活中品尝到的依然是纯净与甘甜。

上帝给了人类莫大的挫折,但并没有剥夺我们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权利。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你依然可以拥有一份笑看风清云淡的心境

有时候,看到那些挣扎在苦难与不幸中的人们,我的心里总免不了产生怀疑:难道受苦受难的人,就不能悲观一下,暂时停下他们痛苦的脚步吗?

譬如史铁生,譬如刘伟,譬如廖智,譬如千千万万叫得出与叫不出名字的,更加不幸更加悲惨的生命。可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是的,正如地震时,只有不喊晕的人,才能逃离危楼;失火时,只有不怕熏的人,才能逃离苦海。一样的,只有受苦而不悲观的人,才能克服困难,脱离困境。

佛曰:“净土不在别处,地狱不在别处,都在自己的心中。”愿人人心如湖水,平静且透明,纵使“盐”撒其中也不改纯净甜美。

【篇五:胸怀若海,痛无痕】

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只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所感染,被小事所惹怒。倘若胸怀若海,那么那些怨恨,也只能如同轻针一般沉溺不见,又何来痛苦?

将一把盐投入一杯水里,水则咸的发苦,更多的盐放入湖里则纯净甜美。正如人的胸襟大小,同样的一件事对我们的作用不同一样。我们为何不能拿出“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胸襟让那些痛、怨成为生活的调味剂?

孟子曾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有痛苦才有欢乐,有失败才有成功。既然如此,不如让胸怀若海,笑看云淡风轻,而不住的抱怨,只会让事情更糟,让心情更坏。

海纳百川,大海容纳的不仅是水,更是泥。大海会让小河带来的泥沙沉入海底,成为鱼虾快乐的栖息地。其实我们在面对痛苦的时候,可以对它笑笑,说声“谢谢”,因为至少它磨练了你的意志,坚定了你的信念,让你更加懂得幸福的来之不易,从而去珍惜、会满足,让你成为了一个在暴风雨里舞蹈的美丽人儿,而且学会了感恩。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安详,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天宽地阔,用宽广的姿态应对人生,人生亦会待你如此。用乐观的心态,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上天带给你的苦难,想象着和他人的不愉快,他人带给你的痛苦,都不过是天使和你开的玩笑。哪怕含泪,也要微笑,以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去原谅,去奋斗,去希望。你会发现,真实带泪的微笑也可以是幸福所致。

有人说,人生本是苦海,其实苦海无涯,不一定要回头才是岸。昨日的电闪雷鸣终将逝去,以一颗宽容的心态悼念逝去的昨天,哪怕痛苦,心怀希望,明天也将会是风和日丽的。然后重新起航,迎接属于与自己的另一段征途。

青丝也好,白发也罢,既是岁月带给我们的礼物,为何不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然接受?至少,静好的岁月让我们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刚强,那些痛苦最后不过一指柔肠。

放下痛苦,不是无心,而是心已如大音希声般浩渺。佛度慈悲,不再纠缠,宽容应是最好的归途。

【篇六:痛苦是盐,人生是湖】

古人欢喜用“蚌病成珠”这个成语来喻指艺术家创作出杰出多半为痛苦使然,就像蚌因为体内进了沙粒,就不断分泌粘液来包裹它,以便减轻痛苦,时间长了,便形成璀璨的珍珠。司马迁、韩愈、欧阳修这样的大师级人物都赞成这样的说法。

痛苦既然难以躲避,我们要琢磨的是如何承受痛苦的方法。设若痛苦是一把盐,我们因应的人生只是一小杯水,那杯人生之水势必苦涩刺喉;因应痛苦之盐的是一面浩大的人生之湖,那么人生的水自然甜润适口。为沙粒所苦的蚌反倒孕育珍珠,受宫刑之辱的司马迁写成《史记》,自小丧父、童年不幸、历尽坎坷的韩愈、欧阳修最终傲视唐宋文坛,都是用浩大的人生湖水消释痛苦之盐后取得的成果。

歌德说:“世人在痛苦中沉默,神要我说出痛苦。”能够“说出痛苦”的人必定是能有办法消释、化解痛苦的,这样的人的人生一定会是一面浩大的湖。像波光粼粼的湖水一样,容纳万物和自我净化是“说出痛苦”的人必备的品德和能力。

人生是湖,拥有这样人生的人,他首先能容纳包含痛苦之盐在内的万物。当痛苦与不幸袭来,他并不慌乱,更不会恼怒、拒斥甚至逃避。正如苏轼评价张良时所说的话,有“大勇”的人“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他知道健全的人生原本就是百味杂陈,酸甜苦辣,该来的一定会来。司马迁原本一直随侍汉武帝,过着平静的亦学者亦官员的生活。命运的突变不过缘于一次朝堂聚会,出于道义,他替降番的李陵辩解了几句。结果,刘彻龙颜大怒。司马迁的人生之湖里一下子被投入大把的痛苦之盐。面对不虞之祸,司马迁并未陷于抱怨、慌乱,而是冷静做出“隐忍苟活”以便“文采表于后”的决定。他的人生是一面湖,他就有气度映照天光云影,承受秋风冬雪,陪伴朝暾晚霞。

人生是湖,拥有这样人生的人,他不能缺少自我净化的能力。当痛苦之盐大把大把撒来,他得采取各种消释、化解的办法。流水是具有自净能力的,只要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在它的自净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流水会永葆清澈。投降给安禄山,饱尝“失节”痛苦的王维,凭着后半生的“自我净化”,李白眼中的“高人王右丞”在后人心目中,依旧是一面无比清澈的湖,映照了代表盛唐文艺最高水准的云影天光。两度被诬陷生活作风有问题的欧阳修,则拿起他精通的法律条文作为武器,不惜自降身价与诬告者对簿公堂,终于澄清事实,还自己和家人以清白。文学评论家称欧阳修的散文风格“如澜”,殊不知“风格如人”,欧本身便是一面浩淼无涯的湖。

痛苦是盐,今生我们无以回避;那就丰盈我们的器识和胸怀,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一面浩大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