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好书(推荐10篇)
倾听幸福
2024-03-20 01:01:04
初一
读后感

寒假读好书(1)

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是最佳的润滑剂。面对苦难,我们苦闷、彷徨、悲伤、绝望,甚至我们低下了曾经高贵骄傲的头。然而我们可否想到过书籍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在暑假里,为了丰富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量和对素质的提升,我特地买了本《论语》,学习孔子的崇高品质,感受中华文学的辉煌。

《论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孔子提出的“仁政”、“德治”、“道义”、“礼敬”、“信实”、“忠孝”、“友善”、“勤俭”、“廉耻”、“慎独”、“中庸”、“勇敢”、“自强”等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直根于华夏沃土之中,已经成为中华儿女为人处事和安身立命的标准。


寒假读好书(2)

在去年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使我受益终生的书——《海伦-凯勒》.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了震憾和许多教育.

这本书描述了一位美国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在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呀!然而,小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学会了用手指“读书”.并经过自己的艰苦学习,掌握了五种文字.二十四岁的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女子学院.此后,她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为盲人、聋人谋求利益的事业中,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的赞扬与嘉奖.

一个耳聋人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多么令人震惊的事呀!海伦-凯勒,她是一位多么勇敢而又坚强的女人呀!面对残酷的人生,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低头,反而以惊人的毅力,坦然地面对并潇洒地走在自己那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并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一个知识广博、令人尊敬的人.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给予了人们极大的鼓舞使那些虚度光阴的人万分惭愧.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成败,并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一个人只要有了奋斗的目标和精神,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去实现.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海伦-凯勒就是我的榜样,她将时刻提醒我遇到困难时不能望而却步,应该迎难而上,不仅如此,我还要将海伦-凯勒的事迹告诉我身边每一位同学,让他们也将海伦-凯勒作为自己的榜样,时刻鞭策自己,不断奋发进取!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和老师的谆谆教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海伦-凯勒》是我受益非浅的一本书,也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


寒假读好书(3)

这部书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叙事语言通俗易懂的好作品,是1719年笛福(作者)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一部分经历和自己的构思而完成的。小说进述了一个在海滩中逃生的水手在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该书一经出版便大受欢迎,一年之内竟出四版,至今仍在杯世界各地的人阅读。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宾逊漂流记》是出版最多的一本书。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我感到鲁宾逊是一个聪明,勇敢的人。因为他从小就有航海的想法,不幸漂流到一荒岛上自食其力……终于有了希望回到了英国。这就是我“暑假读一本好书”的感想。


寒假读好书(4)

等啊、盼啊;盼啊,等呀……“《漫画大王》终于来了!”我兴奋地大叫起来。立马,我从爸爸手里拿过了它,满怀期待地打开,看了起来。

《漫画大王》是一本趣味性十足的漫画,当然,里面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大概分为:彩页,非常酷专题,养眼四格……简直是应有尽有——编者以不同的形式吸引着每一位读者,而我,就是其中一位。

我一拿到《漫画大王》最先看到的就是“梁山109将”,幽默的内容时常逗得我开怀大笑,一笑就是半分钟多,内容不仅搞笑,还插着一些非常有道理的话语。比如,有一次李鬼说:“朋友们,你们可要好好学习啊!我可就是被没有文化害惨的”所以,这本书带给我搞笑的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好好学习。书内不仅有搞笑的,还有知识性的文章呢?我最喜欢的就是“妙眼看世界”栏目了,它每次都介绍好几个国家的趣事和秘闻。最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迪拜塔了,书上说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楼,据说碟中碟4里的导演汤姆·克鲁斯攀爬高楼就是在迪拜塔上取的景呢!还有一个叫“影视串串烧”的栏目,我也喜欢。它里面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好电影,还有就是四格漫画下面的笑话了。早上,妈妈随口唱了一句《北京欢迎你?》的歌词,儿子听了后也跟着学唱“我家大门打不开,保安快点来……我已经读这一套书两年多了,我认为编者就是一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我非常敬佩他们。

《漫画大王》给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爱《漫画大王》!


寒假读好书(5)

今天我读的寓言故事是《狮子和蚊子》。

这则寓言讲的是在浓密的大森林里,狮子凭借着自己的凶狠,坐上了森林只王的宝座。做了国王的狮子不再像以前那样谦虚,而是处处欺压“良民百姓”,小动物们都是敢怒不敢言,因为没动物打的过狮子。只好任由摆布了。

可是蚊子却偏偏不服气,对狮子发起了挑战,消息传出整个森林都轰动了大家都在议论纷纷。

挑战的时候很快就到了,狮子听说蚊子要在他登基一周年来捣乱,狮子并没有放在心上,还是继续受动物们的贺礼和朝拜。

狮子和蚊子签完条件之后就开战了。

狮子早就不耐烦了,一下子扑到蚊子面前,想用爪子抓住它。蚊子轻轻扇了扇翅膀就闪到了一边,然后飞到狮子脸上,狠狠的咬了一口,就这样它们“战斗”了几十个回合,时间一长,狮子就丧失了斗志,筋疲力尽了。却怎么也找不到制服蚊子的方法,蚊子终于赢了,大家非常的高兴。

可是就在大家庆祝胜利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个刚刚战胜森林之王的勇士正孤零零地粘在蜘蛛网上,动弹不得。一只小蜘蛛缓缓的爬过来,它竟然成为了一只蜘蛛的晚餐。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世间没什么是无敌的,一物克一物。就像故事中的蚊子———狮子———蜘蛛。就像玩斗兽棋一样在强大的大象连一只弱小的老树都打不过,这就是三角循环。


寒假读好书(6)

翻开《水孩子》这本著名的童话故事是,书中的资料深深的吸引了我。

《水孩子》主要讲的是在爱尔兰北镇住着一个扫烟囱的孩子——汤姆。他不会读书、写字,也不明白自我的爸爸妈妈是谁,每一天过着痛苦的生活。汤姆天天都被他那狠毒的师傅逼着去替人家打扫烟囱。

汤姆从小就受师傅格林姆的严厉管教。有一次,他陪师傅去帮一个大户人家打扫烟囱,由于汤姆不细心闯下了大祸,吓得到处逃跑,最终在仙人的指导下,跳进了水中,并且变成了一个水孩子。起初,汤姆还是像以前一样很调皮,在水里总数跟各种动物捣蛋,之后在仙人的帮忙下汤姆逐渐长大了,也成熟了。有一次仙人派他去帮忙他的师傅格林姆摆脱困境。汤姆听了很不愿意去,因为他害怕师傅会再一次把他变成扫烟囱的小孩。可是仙人告诉他,一个人如果想成功就不能只做自我喜欢的事情。最终,汤姆战胜了自我,鼓起勇气去帮忙自我的师傅脱离了困境。

经历了重重考验,水孩子——汤姆,从一个淘气的坏孩子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聪明、懂事的好孩子。

跟汤姆相比,我觉得羞愧极了,我是一个外表温柔,内心却淘气的女孩子。妈妈说我哪里不对,我却不服气,还经常顶嘴,此刻想想,妈妈说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是培养我将来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水孩子》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它成为了我心灵上的好朋友。让我们一齐做一个懂事、勇敢、善良的好孩子吧!


寒假读好书(7)

有那么一种情感,让人愿意为之赴汤蹈火,甚至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这种情感就是亲情。而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则是这种情感的不幸牺牲品。

很多人都说高老头的父爱是畸形的,_的。但是在我看来,他只是爱女儿爱得太深了而已。他给女儿们添置漂亮的衣服,豪华的马车,聘请的家庭教师,都是出于一个父亲对孩子无私的奉献而已,实在不能说他的动机有什么问题。他不过是以他认为好的方式,来为女儿们提供最周全的保护罢了。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的。高老头无私的爱,换来的却是女儿们无情的对待。当我看到高老头自豪地说他每天都要走到大街上,为的是偷偷地看女儿坐着马车经过的时候,我只觉得心里一股无名火腾腾地直往上冒:女儿去探望父亲本是基本的义务,现在作为女儿的不但没有尽到这个义务,而且还要父亲“偷偷地”才能匆匆地瞥一眼女儿的容颜!这都是什么世道!难道女儿的心是石头打造的吗?难道她们对父亲多年来的付出就没有半点的感激之情吗?羊羔还会跪哺,乌鸦还会反哺。把一个生你爱你的亲人抛诸脑后,这种行为,根本就连动物都不如!

不过,两个女儿倒不是完全不来探望高老头的。当她们需要用钱的时候,她们就会想起在破旧的伏盖公寓里还住着她们的父亲,或者说是住着一位人肉取款机。只有在这个时候,她们才会来公寓里跟高老头聊一聊天,编造一些甜言蜜语来哄骗一心为她们的父亲,最后亮出她们真正的目的——向高老头伸手要钱。可是可怜的老人,始终沉迷于这些虚假的父慈女孝的假象里,然后心甘情愿地任凭女儿榨取他本来就不丰厚的财产。高老头心里并不是不清楚这一点,只是他一直在自欺欺人罢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他才喊出了藏在心底的话:两个女儿只爱她们自己,她们根本就没有爱过她们的父亲。

说到高老头的死,这是最让我揪心的一段。巴尔扎克在这最后的场景里下了浓重的笔墨,字里行间都显示出一个将死的人的绝望与无助。眼睛扫过一行行的文字,我似乎就站在伏盖公寓高老头那个破旧的房间里:壁炉里的火早就已经灭了,空气中飘着阴冷的湿气。不远处的窄床上躺着一具奄奄一息的躯体,正在与死神作最后的拉锯战。陪在这位垂死的老人身边的,只是两个与他非亲非故的穷大学生。果然是要到最后关头才能看到一个人的真心啊。平时说着有多孝顺的女儿们现在哪儿去了呢?恐怕是作为伯爵夫人和银行家妻子在别人家的舞会上熠熠生辉吧。可怜高老头为她们倾尽了最后一分钱,到头来只落得一个无儿送终的下场。更令人气愤的是,在高老头死后,他的女儿跟女婿,不但没有来瞻仰他的遗体,甚至连他的丧事也不操办,最后只有拉斯蒂涅出钱为他购置了一份薄板棺材。一个伯爵夫人和银行家夫人的父亲,最后的结局竟然如此不济,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衣冠楚楚的有头有脸的所谓大人物,他们连做人的基本良心都没有。

发生左高老头身上的事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但是造成这样的结果只能怪罪于他对女儿过分的溺爱。虽然巴尔扎克写的是虚构的故事,但也值得我们,特别是那些把孩子当作国王去侍奉的父母们借鉴。真正的爱并不是建立于无条件的满足上的,如果坚持这样下去,也许高老头的悲剧,将会在不久之后在我们身边重演。


寒假读好书(8)

最近用了几天时间终于把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科幻四部曲之一的《神秘岛》读完了。它给了我许多道理,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最善于使用自然条件、一切事物的创造者、最热爱发明与创造、有主见的生物。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有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趁着偶然的机会用气球逃脱了。他们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失望,他们团结互助,以集体的智慧和劳动,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起幸福的生活。他们从赤手空拳一直到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他们不仅动手能力强,还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岛上独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使他恢复了人性,成为他们忠实的伙伴。这些荒岛上的遇难者虽然什么也不缺,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返回祖国的努力。一天,他们终于登上了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指挥的邓肯号,重新回到了祖国的环抱。这几个遇难者在荒岛上度过的岁月了,不断发现了不可思议的奇迹。每当他们在危急的时候,似乎总有一个神秘的人在援助他们。原来这人就是《海底两万里》中的主人公、潜水艇诺第留斯号的发明者——尼摩船长。

这本书有一个十分让我感兴趣的部分——炸开花岗石。原来,工程师无意中发现格兰特湖中有一股暗流,估计下面有一个大洞,但由于水深无法下去观察,只好先让水排干在进入。但这周围都是高大的花岗石,想要打出一个洞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们思考着:要真么办才能在坚硬的花岗石上打出一个大洞来。后来,他们想到一个办法——用_炸开来。但他们现在有没有炸药,只好自己制作最简单但又威力巨大的_。于是,他们开始需找材料:甘油、疏酸铁、疏酸铝、_钾……大约经过几十天的时间后,_制造成功了。但是呢,_的稳定性非常低,而且要经过撞击后才会爆炸,以原本的技术是用_引爆,但现在没有,之后用锤子之类的东西敲打它,但如果这样,那就得牺牲那个去敲击它的人。后来,他们想出一个办法:先让一根长绳子沾上疏磺,然后把几斤重的铁用一根植物纤维绳子吊在炸药坑的上面粘着疏磺的长绳子系在吊着重铁的绳子的中央,另一端被拉到了距离炸药几英尺的地面上。这样,只要用火点着沾上疏磺的那根绳子以后火势很快就会烧到和第一个绳子的接头处;就这样,接头处一旦断掉,铁块就会落到了滴着_的石面上引发爆炸。从绳子烧完大约要十五分钟,于是,他们在点燃身子后立马就回到石窟里面等待着,一直到他们听到爆炸声后,他们便冲往格兰特湖看一看效果,果然不出所料,花岗石被炸出一个大洞,等水流完后他们便发现了湖底下有一个大石洞,并把它命名为“花岗石窟”。

这本书中的这这个故事告诉我:其实有些事情,其实是可以以我代价的方式去完成的。而人,则是全世界上最聪明,最富有创造力的生物。


寒假读好书(9)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幸福的;是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没有高尔基那么贫苦,甚至不及他的百万分之一,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不孝顺父母呢?

我读了《童年》这一本书之后,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才深知,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被父母宠着,惯着,千依百顺,唯我独尊,没有受一点委屈和痛苦,还整天怨天尤人,做一点事情就叫苦叫累。无论父母如何用心良苦,我们都不知道,不懂得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童年》是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寒假读好书(10)

在假期里,我觉得我读的最好的书,就是《世上最冷的地方》。这本书说得是1910年夏天,新西兰人虽已登上南极大陆,但并未来到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南极的终端极点。今天,挪威船长阿蒙森、英国船长斯特和他们的船队将要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先把旗帜插上南极极点。

两国人各有准备:斯特科配备了小马和机动雪橇,而阿蒙森则配备了狗与滑雪板。一路上,来自不同国家的两艘船经过了大风大浪等多种气象条件,终于来到了南极,但这只是个开始。为了做好撤退准备,他们打造储藏室。期间,英国人犯了大忌:把一大堆食物积攒在了一起。

虽然比赛早已经开始,但由于暴风雪过猛,两国船长都决定等明年夏天再行动。来年,阿蒙森抢先出动,大造贮藏屋小学生作文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直逼终点。斯特科虽然有机动雪橇,但因小马死伤,形势恶化,始终未追上阿蒙森,竟然连贮藏屋都没有造。结果众所周知,挪威人先登上了南极极点,英国人不但落后,而且因天气原因、运气不好,还有几十人死于南极,其中也包括船长斯特科。

虽然是挪威人胜出,但我们也要给予英国人一样的尊敬,正是这种不懈努力、敢于向大自然挑战和科学的精神,人类才能够使得整个世界不断向前迈进!

【篇二:读一本好书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就像我们的精神食粮,就像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知识锦囊,就像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挚友一样,是那么重要,有那么默默。

这周星期五,我们班会课正在评选“读书之星”呢!殊不知,这评选另我们班的焦躁气氛立即安静了下来。这次评选,好似一场委婉的竞赛,参赛的选手没有推让,更没有争执,可能是因为他们更希望把好书推荐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吧!这场竞赛,观众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虽不似刀光剑影般惊心动魄,也不似流苏飞溅般引人注目,更没有落英飘洒般令人心醉。是同学对书的渴望,酝酿出了这么一个好氛围。

只见演讲的同学个个满口余香,教室也是余音绕梁,我们似乎回到了以前的私塾,外面的麦田、丘陵是那么恬静,那么纯朴。回头一看,原来朱老师正在拍照哪!这些照片,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作为我们美好的回忆吧!这个照相机,总是让美好的事物定格,也让精神定格。

我觉得,这次班会课,不仅仅是介绍了好书,更让同学们对书的认识又加深了几分。要知道,“读书破万卷,小臂如有神”呀!梅花,刚柔并济,不也是我们对它的理解吗?一本好书,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位良师益友,那些细心的劝导,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吗!在你无助时,在你彷徨时,在你失落时,在你感怀时,一本书,说不定就可以揭开你心头的结呢!

书,还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而这大门,连接着无知与博学。知识,不仅让人类文明了起来,更让人类有了互相沟通的桥梁。想象远古的时候,我们的人类还在饥一餐,饱一餐的时候,还在吃生食的时候,不只是谁,保留了火种,从此人类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后来,又不只是谁,搭建起了第一座草房子,让我们的祖先不用再为生命担心,也不用再风餐露宿了。商周时期,亭台楼阁屹立起来,玉器的加工也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这些,不都源于知识吗?现在的人,已经离不开知识了,文明的社会让我们安居乐业。

大自然中每一片树叶之间的呢喃,每一只昆虫之间的寒暄都在给我们启示。这次班会课,让我们更喜欢书了。

书,可以用来欣赏,用来学习,用来钻研。书,就是人类从大自然中聆听来的知识,还有许多许多值得我们去探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