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的阳光里(优选7篇)
时间不会说谎
2024-02-18 08:44:25
高三
其它

在冬天的阳光里(1)

还在人们没有吵吵着“低碳”以前,我就喜欢步行上下班。每天清晨,或披着朝阳,处处闻啼鸟;或踩着落叶,满阶无人扫;或踏着凝霜,人迹过板桥。一路从槐北公园的小石子路走过,人会显得格外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也因此变幻着不同的色彩,让人乐此不疲了。

最喜欢冬天晴好的早晨,我从槐中路进到公园南门时,东方才显出鱼肚白,残月斜挂在西南边翘楞楞的树梢上,不甚明快,没精打采的,像是酣睡,又像是羞涩,有时又像是哪个顽皮的孩子玩纸船,任由那张薄纸浸泡在水里铺展开来,一直泡到晶莹剔透,没了那纸的精魂。

此时,最惬意的是,踏着一地的霜雪走上木板桥,这是公园里最诗意的去处。木板桥不大,宽不足两米;也不长,连上引桥也就十几公尺;然而,清一色的白松木板搭建在铺满卵石的小溪之上,让它别有一番情味;再加上,它的左手不远处,隐约可见一茅草亭掩映于丛生的灌木之中,让人自然生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佳句。只是这“鸡声”在这都市里难得一回闻,而遛早的老年男女,吊嗓子的“啊——啊——啊——”不时传来,让着公园不再寂寞。

那时,常见一位晨练的老人,七十上下,个子不高,花白头发,面颊瘦削,穿一身浅灰秋衣裤,戴一双灰白线手套,就在这十几米长的板桥上,咚咚咚往返跑着,口里的哈气和额头的热气,在略向身体右侧歪着的头顶上凝结成霜花。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只在这桥上跑过来跑过去,反正知道,我进得公园就会听到他的脚步声,等从槐北路上的北门出来时,冬日的阳光已经照亮了树梢,那位老人,就在阳光里跑着,歪着头,汗气蒸腾。几年了,天天如此。

去年,刚入冬,一场罕见的大雪把我们的这座城市裹了个严严实实,槐北公园的积雪几十公分厚,进不去了,一直到今年的春天。

今年的冬天似乎最像北方的冬天,干燥,寒冷,太阳的光芒就跟银针一般,照在人生上,竟有些砭骨般的疼痛。大雪时节飘落了几片雪花,就再也没有阴过天,让人不禁想起去年的大雪来。我仍然路过槐北公园,残月依旧,板桥依然,只是新修过了,多了几个曲折,更像景观,更显雅致了,不过,空气中少有水分,霜雪也难得一见,板桥霜雪的诗意荡然无存,心里空落落的,好像缺少了些什么似的,人怎也打不起精神来,往日里丰富多彩的工作,最近也有些厌倦了,觉得人的一生如此过法,多少有些落寞和惆怅。

哦,对了,那位老人呢?往返于板桥之间的那位晨练的老人呢?我忽然想起那位在冬日阳光里歪着头,寒气蒸腾的老人。他怎么不来了呢?这样想来,从去年冬天不见至今,都一年多了,莫非……我不敢想,我宁愿相信他到别的公园,找更好的木板桥去了。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眼瞅着这一年又将过去了,人们都开始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

干冷的清晨,我照例走进槐北公园,没有霜雪,少有人迹,连遛早吊嗓子的老人也没有,整个槐北公园瑟缩在一片静穆里。忽然,咚,咚,咚,有走过木板桥的声响,是他?不是。是一位老妇人,七十上下,个头不高,穿着棉衣,裹着围巾,头上汗气蒸腾,略显臃肿,在一步一跺脚地往返于木板桥上,看那架势,不是自然的跑步,倒像是故意要踩出声响来的。这老太太,还真有些返老回童了,我不觉心中一喜。转过木板桥尽头的最后一个曲折,一架轮椅停在那里,一个裹着厚厚棉衣的老人坐在里面,戴着毛线帽子,脖子里的围巾包住了嘴和下巴,哈气从鼻孔里慢慢飘出,掠过瘦削的面颊,在帽子的绒线上,凝成霜花,头向身体的右侧歪着,眼睛盯着不远处灌木丛中的茅草亭,在咚咚咚的声音里,惬意地微笑着。是他吗?果然!

我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也不去管这一年多他经历了哪些,只是庆幸他又回来了,不过,我真的不愿意他会这样地回来。那位老妇人是谁?他们来做什么?哦,我忽然明白了,老妇人故意踩出咚咚的声响给老人听的,一定!

我咚咚走下木板桥,沿着卵石小路出了北门,寒气直钻人的骨髓。回头望,旭日东升,老人孤零零坐在轮椅里,微弱的太阳在他歪斜的头顶上,抹上一层亮光。那位老妇人,仍然走在木板桥上,阳光里,头上的哈气蒸腾,折射出七色光谱,幻化成美妙的华光,咚咚咚的声响传遍了公园的每一个角落,也敲打着我的心房。


在冬天的阳光里(2)

在冬天的阳光里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八(9)班张心恬

喜欢冬天却不喜欢冬天,不喜欢的是它刺入肌骨的寒冷,喜欢的,是冬日里少有的阳光。

记忆里总有个身影沐浴在冬天的阳光里,几根银发再透过窗的阳光里闪烁,她的老花镜上跳跃着冬日的阳光,她是我的奶奶。

小时候的我特别“疯”,冬天一出太阳就嚷嚷着要出去玩,奶奶这时总是不说话,默默拿起一旁未织完的毛衣继续织,窗外的阳光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缠着奶奶。奶奶认真时候很美,柔和的阳光在她身旁散发出淡淡的光辉,奶奶的眼睛中或许就有一个太阳吧,不然怎么会如此明亮?我看得痴了,便乖乖留下来看奶奶织毛衣。奶奶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一针一线,我总觉得奶奶是把阳光也织到毛衣里去了,不然怎么会那么暖和?

一个年头又一个年头,奶奶还在织毛衣,而我却不在她的旁边看着她了,小时候那个痴痴看着奶奶织毛衣的我哪里去了?

我拖着行李走在冬天的阳光里,但我的心都一点点在坠落,考试、排名压得我喘不过气。我觉得我很累,我想休息一下,一下就好。我敲开了奶奶家的门。“恬恬,你来啦!”奶奶眉眼弯弯,目光落在我疲惫的面容上,随后柔声说:“我在织毛衣哦!”我愣了一下然后坐在奶奶前面。

还是那样的阳光,柔柔地洒在奶奶身上,奶奶不紧不慢,守在针线中优雅地穿梭,我怔怔地看着。“织毛衣呀,是要一针一线地织,事情啊都要一点一滴慢慢去做啊!”奶奶慢悠悠地开口,一字一句却像掷在我心上,是啊,什么都急不得,什么都得慢慢来啊。我猛地抬起头,正对上奶奶含着笑意的眸子,我好像又看见了奶奶眼中的太阳,一如既往的明亮。

在冬天的阳光里,我和奶奶有个约定,除了奶奶和我,就只有阳光知道了吧!

(指导老师:陈迪)


在冬天的阳光里(3)

在冬天里的阳光(一)

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一、 审题

1、“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名词做中心词,要写内涵。

2、“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可以看做比喻,因此可写双重含义。

3、“阳光”:本——明亮、温暖、舒适(天气)

喻——关爱、帮助、体贴(事件、心情)

“冬日”:本——寒冷、阴沉(季节)

喻——压力、苦闷、孤独、伤感„„(处境、情绪)

“一缕”:细、少、珍贵

二、 立意

“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在寒冷的冬季,我心情„„,一件事(一个人)给了我„„,让我情绪由„„到„„起来。我悟出了一个„„的道理,体会了„„一种心情。(积极向上)

三、 选材

建议考场作文写自己反复修改过的,经过老师肯定的素材,语言会更顺畅甚至精彩一些。当然与题目贴切是最重要的选材原则。(扣题、有真情)

四、 结构

“阳光”:主体事件,占三分之二

“冬日”:背景,100-200字足够

“一缕”:点到为止

以上思维过程10分钟完成,最多不超过15分钟。

师生情:

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C90412 李欣雅 丝丝寒冷的风撩起她耳边的碎发,长长的楼道尽头,她的身影愈发清晰,在她推开教室门的刹那,一缕阳光照亮了她的脸庞。(快速入题,点题) 上课铃声响起,教室内骤然安静,窗外,阳光静谧。(环境描写渲染出温馨的氛围,语言干净。)

大家还在猜测着新来数学老师的模样,心中惴惴。看到她脸上漾起的笑容,一种亲切感便油然而生。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她用粉笔在黑板上用力地写下“幸福感”三个字,继而转过头对我们说:“学习数学,我们要有一种幸福感!”大家对这种提法既感到新鲜又有些迷茫,她微笑着为我们讲述了这幸福感的含义。此时,身后一缕阳光照射进来,似舞台上的追光一般打在那三个字上,为它们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光芒,而使其格外明亮起来。(写点,结尾处点题)

渐渐地,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每个拥有阳光的早晨等她走进教室。一天下课后,打开作业本,我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鲜红的批改字迹,每个错误都被细细圈画,再在旁边写上正确的答案。别看只是几个数字和算式,却让我们在改错时能更好的理解。一次,她抱着厚厚的备课笔记走到我面前来,亲切地问“这节课有点难度,你都听懂了吗?有不会的一定要问啊!”我抬起头,目光刚好碰上她关注的眼神,我发现在窗外阳光的照射下,她鬓角处的几丝银发染上了金色的光芒。(写点,结尾处再次点题)

回答了她的问话,我目送她离去。老师几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受到冬日里阳光般的温暖,遍及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不光是我,我们班的同学都感受到了这种温暖,这种温暖来自每一个细节:她在改判作业时,总是把对勾打得很大,把叉子打得很小,这大红的对勾给与了我们信心;每次同学唤她,她总是先温柔的答应一声,再转头给你一个微笑,让人少了几分拘束;她经常询问我们课上讲得有没有听懂,而且不论多忙总是让我们及时拿到认真批改的作业„„(写面,抓住细节)

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虽然微弱,但它是珍贵的。在阳光温暖的照射下,在生活的点滴中,我们对数学老师提出的幸福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她的微笑与关怀让我们忙碌而近于麻木的心受到感动,那

幸福感是和阳光交织在一起的,每日孜孜不倦的给心灵带来光亮和温度。 上课铃又响起,教室内安静下来;窗外,阳光依然静谧。她恬静地微笑着,我们也淡淡地微笑。因为我们都知道,她将带领我们走过寒冷的冬日,迎接属于我们自己的春天。(结尾语言隽永,意味深长。首尾环境呼应)

亲情:

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C091010 王轶菲

寒冷的冬日。霜在窗上结了厚厚的一层。目光停留在脚上那双微微褪色,磨破了边的棉拖鞋上时,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久久不散。

奶奶,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却有一双巧手。她织出的毛衣,编出的发带,制出的棉鞋,一件件都精美绝伦。但她年纪渐渐大了,就退出了编织的舞台。

那是一年深秋,落叶散了一地。坐在桌边学习,不一会儿寒意就从脚底传至全身各处。揉搓着冰凉泛白的脚面,无奈的摇摇头。忽然发现奶奶竟站在身后,似在想什么,又点点头,颤巍巍地走出去。

夜深了,月亮从空中洒下一片银白清冷的光。学习中,我不住打颤,只好披衣走出屋子活动活动。却意外发现她屋子的光从半掩的门中露出,轻轻挪动脚步,缓缓踱过去,手扶门栏,探头看去。昏黄的灯光却映得她的侧影格外清晰。她正缝着什么,手一上一下,将布紧密贴合。她咳嗽了一下,似乎很是疲倦。她抬头举起手中的半成品,对着灯光,扶了扶老花镜,仔细端详,却又不满意地蹙了蹙眉,嘴角向下撇着,重新低下头。拆了几段线,将线头在嘴中抿齐,对准针孔,一次又一次穿着,终于穿入,系牢。她稍稍舒了舒眉,在尾端将线头熟练地打上结,又再次细心地将布之间相互连接。(细节)她是那么瘦弱,但她的目光又是那么的专注。眼前的景象渐渐模糊,她手中的不正是一双棉拖鞋吗?原来昨日在她枕边发现的几团棉花,竟是做鞋用的。一阵冷风吹过,我的心却被什么给填满了。

清晨,走向窗边,瞥见暖气上那已烘的暖暖的鞋,轻抚上那蓝面鞋上洁白的小花,脑中浮现她似不经意询问所爱花色的场景,手抚过那细密完美的针脚,泪水充盈了眼眶。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格外温暖。

再见她,又是个寒冷冬日,病床上,对上那双关怀的眼眸,她似要说什么,终于,她说出:“衣。穿。多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感觉到浓浓的暖意围绕着我,我轻轻点了点头,看着她脸上满足的微笑。我转身,任凭泪水滴落。

替她收拾旧物,一盒她少女时的老照片在我眼前展现。有一张照片上,她手中正是一双绣花的鞋,缝制着,嘴角笑意盎然。那是少女曾经的梦,但最终化为对孩子的朴实无华的爱,如冬日里最温暖的一缕阳光,温暖我心。 冷冷的冬日,一缕阳光照在我身上,我感觉不到一丝寒冷。

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C0907 杨润萱 又到了告别的日子,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外婆家被远远地抛出了地平线。告别时车窗和眼中温暖的呵气已然消散,徒留淡淡的忧伤和旅途的劳顿,以及冬日的寒冷。

而妈妈却显得毫不在乎,一路上说说笑笑,调动着收音机里的音乐。即使是回到空无一人的家,她也笑呵呵地骤然拉开客厅的大窗帘,尘埃在阳光中翻飞着,屋里终于明亮了。但这冬日里的阳光,在我看来还是过于苍白冰冷。妈妈递给我一杯水,温热,溶化着暖黄的蜜色,尝一口,暖到心底,甜到心底,我终于有了回家的感觉。

滴滴答答的拨号声响起,随后就是一声:“妈,我们到家啦!”我赶忙过去,妈妈正给外婆拨电话。听筒递到我耳边,顿时,外婆简朴深情的问候,外公絮絮不断的唠叨又萦绕耳畔,看似遥远的下一次探访似乎拉近了。

挂了电话,我感到冬日的寒冷仿佛稀释了,整理行李,稍作休息,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太阳已然落下,余辉黯淡,然而厨房的灯却亮了起来,这是一个更温暖更明亮的太阳。妈妈为晚饭忙碌着,家里就两个人,于是我也坐在厨房里的板凳上看书。妈妈在厨房里施展着厨艺,仿佛舞者在舞池中翩然起舞。她旋开冰箱门,拿出一枚鸡蛋,轻叩于碗边,手优美地一捏,一倒,一提,又转身准确地将蛋

壳投入到垃圾桶中。她执两根筷子飞速地搅拌着,声音泠泠作响,悦耳动听。她旋舞着拿起调料瓶时像一位舞蹈家,但当她轻轻无声地将其放下时,却更像一位为女儿烹调美食的妈妈,我疑心这就是她每天为我准备早餐却又不惊醒我的奥秘。我又想起多年前爸爸一人在北京打拼,我和妈妈相依为命的日子。妈妈将新鲜蔬菜和爱意搅拌均匀,在汤汁中溶入笑意的味道,再加入阳光颜色的打好的鸡蛋,在拥抱温暖的锅中闷上一会儿,盛出浅啜一口,仿佛冬日里一缕阳光般暖人心扉。

饭后,心情已然开朗,路过妈妈的房间,昏昧的台灯中,她的剪影竟那么忧伤。我的爸爸和爷爷奶奶明天就回来了,但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和她的父母相见。这次探望,外公外婆似乎又苍老了许多。妈妈怎能不忧伤呢?她为了振奋我的心情,消除我的劳顿将忧伤藏起来,在独自一人时才咀嚼,我以又怎能这样忽略了呢! 我悄声走到厨房,倾倒一杯热水,加入些许蜂蜜,这也是阳光的温度和颜色,我端着这杯阳光走向处在冬天的妈妈。 妈妈,我们就是彼此生命中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C091134 张宇涵

这个冬日,天微凉。

北风瑟瑟地吹着,打在身上,打在脸上,刺痛,一个人,将大衣外套裹了又裹,有些艰难的向前。 进入初三,开始学习化学,一个新学科,对于我来讲,定是有些陌生,再加上公式一股脑地涌过来,有点吃不消了。一回家,便正坐书桌前,决定死啃这本化学书。

从门缝中,奶奶看到了。这一天一天的,也没有什么成效,奶奶说,她年轻的时候是化学老师。于是她,变成了我的“全职家教”。

门推开,寒冷的小屋中,阳光小心翼翼地浸了进来------

一个将近八十岁的老太太,头发已全白,皱纹满满地挂在脸上,肿肿的眼睛快睁不开了,她双手捧着那本练习册,向上推了推掉在鼻梁上的老花镜,开始讲题。

“这道题,得列个方程”。嗓音有些模糊,略带沙哑。说着,奶奶低下头,在本子上一笔一画地用正楷体写着步骤,奶奶眼睛不好,写字时总要眯着眼睛成一条缝,使劲地看这本子,似是要把一个个字从本中看出来,手在握笔时,略有些抖,颤颤地却又坚决而有力,不知怎地,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许是心中冰冷的雪正在被冬日里一缕阳光渐渐融化吧!

还记得那是另一天了,问问题,未果,奶奶在提上划了多时,他略带歉意说“真是人越老越不中用了”,而我心中,却是那样酸痛。莫是阳光也会感到冷?

第二天,回到家,翻化学书,查概念,一页又一页,忽一页密密麻麻,一笔一划地布满了字迹,我才想起这一定是奶奶白天与这题搏斗时留下的痕迹,有用


在冬天的阳光里(4)

那手上戴着的是奶奶为我编织的手套。

清晨,我是被风声吵醒的,“呼——呼——”沉闷的撞击声赶跑了我的睡意。透过厚厚的玻璃窗,看见的仅是一棵树在摇晃着,树枝和树叶在风中剧烈的摇晃着,又是一个阴天!我不禁感叹道。

“丫头,起床了!”刚闭上眼睛,耳边就传来奶奶略微沙哑却十分温和的嗓音。门“吱——”地一声轻响,奶奶的身影便映入我的眼帘。“奶奶。”我抬起头,习惯性地叫道。“丫头啊!今天冷,要多穿几件。”我伸手去拿毛衣,却发现手上居然又迎来我的“老朋友”——眼尖的奶奶一下子便瞧见了这涨的通红的冻疮。“丫头,手套上哪去了?”奶奶的声音陡然拔高。我不做声,从枕头底下拿出我的手套,已经用了很久的手套已经掉了线头。奶奶默默接过,皱了皱眉,随即又舒展开来。

下了楼,我便看见的这样一幅画,奶奶正坐在窗边,几缕阳光不知几时穿过云层洒在奶奶身上,为她镀上一层金,奶奶的手上下翻动着,毛线在她手中起舞,她的膝上还放着竹针,毛线球和我坏掉的手套。奶奶的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变得极为粗糙,诉说着岁月的流逝。看着这双手,谁又能想象这也曾是一双白皙的、修长的少女的手。

也许是因为我挡住了光,奶奶抬起头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已失去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看见我,奶奶腼腆的笑笑,“我看看能不能再给你编一幅手套。”一股暖意随着这话语流进我的心里。眼前的这位老人,朴质又频繁,当她为了她的外孙女重新拾起竹针、毛线的那一刻,她的笑容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慈爱……

收到手套的时候,她兴冲冲地为我戴上,高兴得像个孩子。指缝间是温暖的,手心、手背都是暖的,心,也不例外。

在冬日的阳光里,眼前的老人,皮肤黝黑,衣着朴素,双手粗糙,普通的不能更普通的她却如同阳光般温暖着我的心,一股名为“亲情”的幸福感在我心中缓缓流淌……


在冬天的阳光里(5)

我像以往一样,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当走到一处拐角处,一群人涌现在我眼前,我走进一看,原来是一群负责路旁树木的人在为树木添上暖和的衣服。只见一个身材微胖、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手上捧着一大捆稻草,把它们一根一根往一棵粗壮的大树上绑着,他的眼神集中在这棵大树上,旁若无人地在那边为大树保暖,神态严肃。终于稻草绑完了,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

其他人见他早已绑完一棵树,也不甘示弱地行动起来。见到这一情景,我不禁疑惑起来:这群人怎么都在为树穿衣服?它们又不是人,怎么会怕冷呢?

带着心中的疑惑,我走到那个中年男人身旁一问才知道。原来啊!他们是这附近的居民,因为担心树木冬天怕“冷”,就来为它们添上件衣服。有居民宣称:“这几年来温室效应加强,树木会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新鲜的空气,它们是我们的功臣,我不希望它们在这寒冷的冬天冻死。”听了这番话,我的心上好似泛起了一圈涟漪,久久无法平息。是啊!古今中外有几人会像他们一样关心几棵树的死活,没有人会想要去保护它们,只知道像它们索取,像它们无情地砍伐,而它们却从不会向我们抱怨,只会奉献,为我们献上清新的空气。想到这里,我也上去为一棵树穿上了一件衣服。此时,我总感觉树木们在向我抱以微笑,在快乐地歌唱。

今天,我又在这缕缕阳光地照耀下散着步,看着这群树熠熠生辉地站在道路的一旁,抵御着寒风的侵蚀,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愿它们在冬日阳光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在冬天的阳光里(6)

最喜欢冬天晴好的早晨,我从槐中路进到公园南门时,东方才显出鱼肚白,残月斜挂在西南边翘楞楞的树梢上,不甚明快,没精打采的,像是酣睡,又像是羞涩,有时又像是哪个顽皮的孩子玩纸船,任由那张薄纸浸泡在水里铺展开来,一直泡到晶莹剔透,没了那纸的精魂。

此时,最惬意的是,踏着一地的霜雪走上木板桥,这是公园里最诗意的去处。木板桥不大,宽不足两米;也不长,连上引桥也就十几公尺;然而,清一色的白松木板搭建在铺满卵石的小溪之上,让它别有一番情味;再加上,它的左手不远处,隐约可见一茅草亭掩映于丛生的灌木之中,让人自然生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佳句。只是这“鸡声”在这都市里难得一回闻,而遛早的老年男女,吊嗓子的“啊——啊——啊——”不时传来,让着公园不再寂寞。

那时,常见一位晨练的老人,七十上下,个子不高,花白头发,面颊瘦削,穿一身浅灰秋衣裤,戴一双灰白线手套,就在这十几米长的板桥上,咚咚咚往返跑着,口里的哈气和额头的热气,在略向身体右侧歪着的头顶上凝结成霜花。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只在这桥上跑过来跑过去,反正知道,我进得公园就会听到他的脚步声,等从槐北路上的北门出来时,冬日的阳光已经照亮了树梢,那位老人,就在阳光里跑着,歪着头,汗气蒸腾。几年了,天天如此。

去年,刚入冬,一场罕见的大雪把我们的这座城市裹了个严严实实,槐北公园的积雪几十公分厚,进不去了,一直到今年的春天。

今年的冬天似乎最像北方的冬天,干燥,寒冷,太阳的光芒就跟银针一般,照在人生上,竟有些砭骨般的疼痛。大雪时节飘落了几片雪花,就再也没有阴过天,让人不禁想起去年的大雪来。我仍然路过槐北公园,残月依旧,板桥依然,只是新修过了,多了几个曲折,更像景观,更显雅致了,不过,空气中少有水分,霜雪也难得一见,板桥霜雪的诗意荡然无存,心里空落落的,好像缺少了些什么似的,人怎也打不起精神来,往日里丰富多彩的工作,最近也有些厌倦了,觉得人的一生如此过法,多少有些落寞和惆怅。

哦,对了,那位老人呢?往返于板桥之间的那位晨练的老人呢?我忽然想起那位在冬日阳光里歪着头,寒气蒸腾的老人。他怎么不来了呢?这样想来,从去年冬天不见至今,都一年多了,莫非……我不敢想,我宁愿相信他到别的公园,找更好的木板桥去了。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眼瞅着这一年又将过去了,人们都开始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

干冷的清晨,我照例走进槐北公园,没有霜雪,少有人迹,连遛早吊嗓子的老人也没有,整个槐北公园瑟缩在一片静穆里。忽然,咚,咚,咚,有走过木板桥的声响,是他?不是。是一位老妇人,七十上下,个头不高,穿着棉衣,裹着围巾,头上汗气蒸腾,略显臃肿,在一步一跺脚地往返于木板桥上,看那架势,不是自然的跑步,倒像是故意要踩出声响来的。这老太太,还真有些返老回童了,我不觉心中一喜。转过木板桥尽头的最后一个曲折,一架轮椅停在那里,一个裹着厚厚棉衣的老人坐在里面,戴着毛线帽子,脖子里的围巾包住了嘴和下巴,哈气从鼻孔里慢慢飘出,掠过瘦削的面颊,在帽子的绒线上,凝成霜花,头向身体的右侧歪着,眼睛盯着不远处灌木丛中的茅草亭,在咚咚咚的声音里,惬意地微笑着。是他吗?果然!

我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也不去管这一年多他经历了哪些,只是庆幸他又回来了,不过,我真的不愿意他会这样地回来。那位老妇人是谁?他们来做什么?哦,我忽然明白了,老妇人故意踩出咚咚的声响给老人听的,一定!

我咚咚走下木板桥,沿着卵石小路出了北门,寒气直钻人的骨髓。回头望,旭日东升,老人孤零零坐在轮椅里,微弱的太阳在他歪斜的头顶上,抹上一层亮光。那位老妇人,仍然走在木板桥上,阳光里,头上的哈气蒸腾,折射出七色光谱,幻化成美妙的华光,咚咚咚的声响传遍了公园的每一个角落,也敲打着我的心房。


在冬天的阳光里(7)

冬天的行列

排得意外的长

想念,春的模样

/

碧草,和风

绿树,暖阳

桃花盛开的地方

爱,在每一朵花蕊间绽放

/

春,摇曳女人的温柔

冬,演绎男人的硬朗

我在雪花里

撷一片片美丽,收藏

/

采集最后的晶莹

留下冬的念想

将一颗纯纯的心

置于洁白的梦之上

/

在冬天里

预约春的阳光

安静地送走薄凉的印象

轻拥,属于自己的那抹暖香

/

季节交替中

春的思念在冬天里飞扬

只想,用温婉装饰寒冷的窗

让心,朝着太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