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与选择(通用4篇)
玫瑰
2024-02-16 08:36:03
初一
其它

命运与选择(1)

个人选择与国家命运可以相互成就,国家命运如果风调雨顺,那么个人选择也会顺风顺水。将个人选择融入国家命运,方有作为,才能大成。

弃医从政的孙中山,弃医从文的鲁迅,他们的个人选择是为国家命运而抗争、而呐喊。鲁迅看到国家凋敝,国将不国,深感医学只能解救个别病人肉体的苦痛,为了解救民族,唤醒民众,他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选择以笔代戈来抨击黑暗和腐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先生的选择决绝而坚定,他用文学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命运,也使得他成为一代文豪,名垂青史。反观汪精卫之流选择叛国投敌,在大是大非的民族矛盾面前,选择了把个人的荣华富贵凌驾于国家命运之上,使国家处于雪上加霜的境地。而汪精卫本人,成为秦桧一样的卖国贼的典型,遗臭万年。

个人选择只有融入国家命运方有大成,个人选择要与国家命运形成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素有“海上花木兰”之称的中国第一位女舰长韦慧晓,她一路开挂的人生,有众多的可选项,有众多的好机会向她招手,而她选择从34岁读博士,用六年的时间成为实习女舰长。韦慧晓没有选择世俗的“成功”与“风光”,选择的是国家使命,选择的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梦想。而当下一些年轻人面对一时的社会压力,选择成为逃避现实的局外人,满足于“云淡风轻”的小确幸,争当佛系青年,成为“啃老族”、“月光族”,不仅自甘堕落,还要以此为荣。两相对比,高下立判。燕雀与鸿鹄,志向不同,选择不同,最终导致命运不同,成就不同。一方是国家的栋梁,一方是国家的拖累。

青年一代能否担当得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影片《无问西东》中只问本心,但求真善的四代相传的清华精神,是我们这一代“新青年”的心灵家园。不同时期的清华学子在国家命运关键时刻的个人选择,是我们这一代“新青年”的榜样。只有当自身选择与国家的命运同步同行时,我们的人生才能与国家一道腾飞,我们才可能有“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迈和“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胆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个人要与国家同命相依,个人选择要与国家命运相辅相成,才能有“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丽景致。


命运与选择(2)

现在常听到一句话: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选择性格,选择性格决定命运,说简单点—选择性格决定命运。

在中国从来都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成功的让后世景仰,世人称道,而失败者则会被万夫所指,世人所不,而项羽在们心中从来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将军,一个让人望其项脊的大英雄,刘邦虽然胜了,但我们听到的更多是人们的骂声,有人说刘邦打败了项羽,有人说韩信打败了项羽,可我说项羽自己打败了自己,他的选择性格决定了他将被打败的命运。

项羽精通兵法,力能举鼎,文武双全,同时具有先天的领导力和不凡气度,他懂得带兵最重要的是要立军威,项羽一向言必行,行必果,他武力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同时能征善战,机智多谋,带兵打战同样所向无敌,仿佛出世就是与众不同的大人物大英雄。

项羽除了上述特征外,最重要是他非常的自信、坚强,果敢,威猛,这样无比的自信,使他很少相信别人,他只相信自己,他个人能在万敌之中进退自如,百万雄兵指挥起来同样应对自如得心应手。同样他也刚愎自用,性情暴戾,因为他的能力之优秀他常常目中无人,口出狂言,一般人在他眼里都是凡夫俗子,极少有人能让他敬佩。

但他最大的错误不是鸿门之上没杀掉刘邦,而是对于韩信的轻视,韩信本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韩信熟读兵书,有谋略有胆识对军事之事了如指掌,能忍他人跨下之辱就是为了不负身平所学,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在项羽帐下时虽是小兵一个,但每每都能未卜先知,对项羽的作战思路了如指掌,后来他投靠了刘邦,在九里山逼得项羽弹尽粮绝才让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

其实项羽完全有能力避免他最来的结局,韩信、张良、刘邦三个之中他任意杀掉其中一个都不会有入最后的下场,但他从来不是一个真正滥杀无辜的人,他的骨子里是存有仁义之心的。如果最后时刻他过了江东,也许历史将会是重新改写。一个人的选择性格决定着他的`命运,回顾项羽走过的路,心痛伤感的同时,我们发现—选择性格决定命运。


命运与选择(3)

人的生命有始有终,人的生命需要冒险,人的生命也需要学会信任与放手。

看!天上雄壮的老鹰在四处周旋,崖上的雏鹰在默默远望,它似乎很渴望那自在的天空,似乎很想亲自尝试捕鱼的乐趣,似乎在想象自己与同伴们交流的愉快……

可他不一定知道的是:想要学会飞翔,他只有一次机会,一次天堂与地狱之间徘徊,自愿选择的机会。

终于,他准备好了。他啄了啄身上没有归位的羽毛,伸了伸自己薄如饼的翅膀,望了望广阔无边的天空、水底有说有笑的鱼儿、在远处正在聊天的同类……父母面对如此心情复杂的孩子,似乎并没有一丝心疼之情——他们一脚把自己的孩子踹下悬崖,然后自己就回巢了……而那被“抛弃”的雏鹰呢?他似乎一点也不伤心,反而斗志昂扬地战斗抗争了起来——他努力地用自己薄弱的胸肌把自己的翅膀展开,之后,在快速坠落的过程中勇敢地承受痛苦,扇动自己薄饼似的翅膀,最后他靠着自己向往天空向往快乐的意志存活了下来。现在他可以在广阔的天空自由飞翔,可以在湖面亲自捕鱼,可以在树间愉快的交谈……

回过头来,请你再想一想你的孩子,那雏鹰的父母真的是如此无情的吗?我的答案是——不。正是他们信任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会飞翔,才会选择狠下心来,去成就一个非凡的孩子。

再看那同属于鸟类的“鸡”,他们就不可以在天空中飞翔,不可以在湖边捕鱼。是因为他们的自身条件吗?我觉得不是的。这正是因为他们的选择:他们选择不去受那被“抛弃”的痛苦,不去向往天空,向往自在,不去抱有那远大的追求。所以他们才进化成“鸡”。

人类也正是如此。有的人虽有那老鹰般的姿态,但他们没有老鹰般的追求和向往,没有老鹰般的坚强意志,没有老鹰般的家庭教育环境,那么一切都将化为乌有,一切都将只是皮囊……


命运与选择(4)

被关在笼子里那个鸟似乎悟出来了点什么……也许这就是命运,命运在于选择。

一只鸟妈妈在一片辽阔的森林里找到了他们一家的“最后一顿饭”。他们的妈妈喂完了鸟宝宝这“最后一顿饭”以后。鸟妈妈就忍痛割爱的离开。因为这是让鸟宝宝学会独立的唯一办法。鸟宝宝,并不知道这是与他妈妈的最后告别。

这两只鸟宝宝饱餐之后,她的妈妈在他们不注意的时候离开了。过了一天,这两只鸟宝宝饥饿再次降临了。两个鸟宝宝眼看着快不行了,最终鼓起了勇气飞了起来。两只鸟宝宝一起往西的方向飞去。飞了一会,一只小鸟看家人家屋檐下有一个鸟笼,里面有这许多的鸟食,而且鸟笼们也是开着的。这只小鸟说道:“快看啊,那儿有许多的食物,够我们吃好长一段时间的。”另一只小鸟说:“飞向树林里去吧,那儿既好玩又有很多食物。”“我才不去呢,还得自己找食物吃,要去你自己去吧,我反正是不去了”。两只小鸟争吵了好一会儿,谁也不听谁的,飞向自己想要到的地方去了。 一只鸟飞到了鸟笼子里后,一个人就把门给关了起来。这只鸟什么也顾不上了,先吃个痛快,把食物吃光了。但他急想出去。它在笼子里并命的挣扎,但为时已晚。这时这只鸟终于悔悟了。每天有吃不完的食物,但是就是没有了自由。另一只鸟呢,自己建筑了鸟巢,每天充实的忙碌着,练就了一双强健的翅膀和高超的捕食技术。生活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另一只鸟,回了故乡。看见了自己的兄弟,他感到大吃一惊:他的弟弟已经精神萎靡,低头叹气。看了不惊伤心,在鸟笼子旁守了一个多月。不管是刮风下雨,都一直守在它的笼子边,捕食给他的兄弟吃,一起在一起唱歌,他的兄弟精神有了明显变化。终于,人们看到了,触目伤怀,于是把那个鸟放了。兄弟俩团圆了。人们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被关在笼子里那个鸟似乎悟出来了点什么……也许这就是命运,命运在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