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的作文(推荐6篇)
沁水百合
2024-05-15 03:29:03
其它
其它

登高望远的作文(1)

人的生命历程是由许多小细节构成的,或许暂时我们无法看出它的价值,但只要我们走远了再回头看看,就能看出别样的风景。窃以为,事物的价值要站在一定高度才能评说,这便是所谓的登高望远。

我们开始尝试着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问题。柳河东先生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这是他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一段时光,但在那十年中他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写下《永州八记》,其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至今还为我们所称道。这一段时光在当时的柳宗元看来自然是他人生的低谷,殊不知这十年里他的`文学成就早已成为了唐朝的一座丰碑。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看出了事物透过沧桑的价值,“登高望远”说的便是如此。倘若我们只是盯着事物的一隅不放,我们便只会看到那些与整体剥离的残缺碎片,我们亦无法欣赏它们的美丽,但当我们站到高处,以更高的角度看这件事物时,我们便会惊奇地发现这些片段衔接成了一件接近完美的工艺品,我们才会发现衔接的巧妙。

王介甫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的便是我们该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更客观公正。站在近处我们只能看到洞庭湖中的一叶小舟,登上岳阳楼,我们才能看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岳阳楼之大观”,或许我们也会有幸体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当光影投向了当今社会,一个老兵——刘翔的退役,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刘翔的退役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刘翔退役后,媒体在呼唤第二个刘翔,在呼唤中国体坛的全民“男神”。然而我们真的要回归到那个极端的“刘翔时代”吗?在雅典奥运会夺冠后的若干年中,刘翔和中国田径画上了等号,然而“刘翔时代”的负面效应十分明显。由于有刘翔,一段时间内,一花开后百花杀,刘翔几乎屏蔽了整个中国田径和世界田坛。只是刘翔以喜剧开端,悲剧收场。或许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看这个问题,失去刘翔,中国田坛失去了一个巨星,但迎来了满天繁星。全国兴起了跑步热,一个刘翔退役后,成千上万的小刘翔、大刘翔和老刘翔涌现出来,他们与金牌无关,但却和健康快乐有关,和中国人身体素质有关。从这样的高度看,我们就会发现,刘翔告别跑道之时,正是中国田坛呼唤更多英雄出现之际。因为老兵精神永远不死!

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才会发现一些被我们奉为教条的观点是如此可笑,我们才会发现我们所坚持的“真理”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我们才会发现那些所谓的评判事物的观点并不实用。这又进一步促使我们从更高的视角看问题。我们又看到了这样一位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朱清时。朱清时是南方科技大学的“舵手”,是中国教改路上的侦察兵。他在上任时提出,要建一所能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大学。于是,他创新地推出“先行先试,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自颁文凭”的办学模式,他用两把利斧撬开了中国教育体制的壁垒。倔强的朱清时,在接下南科大首任校长重担之后的几年,发过脾气,有过抱怨。如今,任期已满、坐待接任者的朱清时在外界看来,少了许多锐气,多了一份轻松。不论外界是失望还是期望,于朱清时而言,这五年所交出的答卷,可以说无愧。我们也将对此拭目以待,等待着从更远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教育改革!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我们站得更高,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才能看出事物的本质。


登高望远的作文(2)

清明节的下午,我和大伯、堂姐一起去登云龙山。

到了山脚下,我们拾级而上,边走边欣赏风景。我看到了紫色、白色不知名的小花,它们只有五角硬币大小,与高大的山峰比起来,显得那样渺小。但它仍绽开灿烂的笑脸,仿佛在欢迎我们到来。小花真顽强,我要向它学习,想到这里,我加快了脚步向上攀登。

春风暖洋洋的.,不一会儿,我汗流浃背。终于到达山顶了,徐州的美景尽收眼底。

在绿色的怀抱里,我们都开心地笑了。这个清明节过得真有意义!


登高望远的作文(3)

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里还好吗?可知道您的儿女和孙子在怀念着您. -

昨晚,我在梦中依稀感觉到您温暖手在温柔抚摸着我的额头,就像儿时您总在半夜来抚摸我额头看看我是否发热。才知道母亲对儿女们的爱是那么无私与奉献.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能感觉到我们对您的思念吗?外婆,我亲爱的外婆!没有你的话我会很孤单的,真希望你能回来。回来和我一起聊天,亲爱的外婆您能听见吗?


登高望远的作文(4)

元旦节的早上,我们顺利的在娘娘山后山脚下会师。集合后老师简单说说注意事项,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出发!"我们就像脱缰的野马争先恐后朝山上冲!

我一会儿趴着爬,一会儿滚着爬,一会儿奔跑,不一会儿,呼吸就变得急促起来,双腿像灌满铅似的抬不起来,速度也逐渐降了下来,眼看着一个个队员从我身边经过,再看后面,很多人也赶上来了还不见爸爸妈妈,我只好自己给自己加加油,顿时四肢感觉又有力气了,于是我飞快的赶上去,超越了我眼前的队员。

我感觉走大道有点远,于是就跟着李老师抄小道,上了小道,突然有点后悔了,小道上根本就没有路,奇形怪状的巨石老挡我们的去路,没办法,只能手脚并用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上爬,看着一旁是万丈深渊,我吓得倒吸一口凉气!看来做什么事,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呀,这就是我抄小道付出的代价。

经历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娘娘山山顶,累的我满头大汗,忽然,一阵冷风吹来,冻得我瑟瑟发抖,还真不明白?怎么突然就从满头大汗变成瑟瑟发抖了呢?站在山顶往下看,迷雾缭绕,山被遮的忽现忽暗,根本看不到底。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变得又低又矮,好像被我们踩在脚下一样,我也算是"一览众山小"!

在庙前,李老师讲:"娘娘山处在秦岭的最东端,是灵宝县里最高的一座山,娘娘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从前有三个娘娘私自下凡,被太上老君变成了山!后来,这座山就被称之为娘娘山"。

元旦娘娘山登顶之行虽然很有趣,刺激,但有些需要完成的没完成,比如我们栋梁班还要往西走去看南峰飞来石,不过因为天气时间的原因没去看,真的很遗憾,下次元旦登娘娘山一定要去看,古有人"登泰山而小天小",今有我"登娘娘山一览众山小"!


登高望远的作文(5)

早上八点我们就出发了,这次我们要从娘娘山的后山往上爬,就是从五亩七里塬开始往上爬,不必说登山的艰难,单是从公路到七里塬这段路程就异常难走,山路十八弯,路窄坡陡,一路都替开车的爸爸捏一把汗,我的心也吊到嗓子眼儿了!

到达目的地,看到乔老师已经带着同学们走了一段路程了,我们便开始奋起直追。刚开始还没爬几步,妈妈就喊累,搞得我和爸爸一会儿停下来等她一下,一会儿等她一下。我心想妈妈也太缺乏锻炼了吧,我们的李老师都能爬上去,她怎么就爬不上去呢?看着妈妈像蜗牛一样的速度,我实在是不忍直视,为了跟上大部队,只好不管妈妈了!

我选择了抄近道走小路,走小路可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石头的错落,高低不一,有时两块石头间的距离就有一米左右,我只得靠路边的枯草树枝攀爬上去,走着走着,我看见一条深不见底,宽约一米的小沟,挡住了我的去路。我把脚往前伸了伸看能不能过去,结果差了一点儿,我一脚登了一下左边的石头,身体一跃,竟过去了。落地的那刻,身体重心不稳,险些摔到山下去,我的左右手赶紧抓了一把枯草才算稳住,我不仅长吁一口气,吓死了!惊了我一身汗!

继续前行,我走到了一个离观景台不远的风口处。风刮在脸上真如刀割,手冻得失去了知觉,真后悔没有手套没戴口罩和耳朵套,大自然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懂得了提前准备的重要性。经过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我还是没能赶上乔老师,此时我感觉双腿跟灌了铅似的那么沉重,脚步也慢下来,一步三停。看着远方灰蒙蒙的一片,近处的山清晰可见,天湛蓝湛蓝的,空气冷但很清晰,耳边响着山上的小松柏、枯草以及电线在寒风中发出哨子一般的“呜呜声”,我想晚上听起来一定很吓人。

我顺着小路继续往山上走,风越来越大,气温也更低。到观景台时自己简直控制不了方向,风大得似乎要把人吹倒。这时,我的衣服上的帽子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我以为是哪个人在与我开玩笑,可是我看左右无人呀,我想人是不是在我身后,我猛一转身,帽子又带上了。这时,我这才醒悟,原来是风在作怪,我不禁为刚才的幼稚感到羞愧不已。

不久,我到达了山顶,老师们和一部分队友早已在那等着了。老师给我们讲了娘娘山的传说,组织这次活动的意义,还说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要登高望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此时,另一位老师朗诵起杜甫《望岳》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觉得自己此时变得高大起来,心胸也无比旷达了!

本来我们计划是去东峰的,可是天太冷了,东峰的雪还没消,走起来很危险。所以,我们只得原路返回。我本以为下山很轻松,一路小跑冲下去可以快速的到达停车的地方,可是没想到山路太陡,身体的平衡难以控制,路上的小碎石子又太多,一步三滑我的同伴一连摔了三四跤,我也险些滑倒,衣服都被刮扯了。搞得我不仅要自己非常小心,还要搀扶同伴,我们的速度竟也没快到哪儿去!人们相传的“上山容易,下山难”是真理呀!

我们历时四个多小时,安全到达山脚。在这短短的四个多小时中,我们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与自己的体力作斗争,战胜了面临的一切困难。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将这种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贯穿于我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相信20xx年的我会更加优秀!


登高望远的作文(6)

酌一壶清茶,细细品味,思绪游走......

记得那天是分发考卷的日子,我当时心里万分欣喜,本以为自己会考得很好,可事实总与想象的不一样。当老师在念成绩时,我呆住了,忍住眼里即将滑落的泪水告诉自己不能哭,整整一节课,我没有听老师讲的内容,只是想着成绩。下课了,老师找我去谈话,也说了许多鼓励我的话,可我都没有听进去,唯独只有那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好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仿佛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顷刻间,就让我彻底明白了,现在我所经历的一点小问题,只不过是那“遮眼”的浮云罢了,就如当时的王安石一样,在高山上,才知更多。这句话也让我得知了只有登上了最高层,才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这次的考试不顺,却让我懂得了这一句名句,普普通通间却也表达了我所想表达的。

和这句一样的,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说所表达的是不一样的思想,它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绪随风游走......头脑一片空白,只有那句话缠绕着我。如果想头脑清醒,目光远大,就必须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王安石就是在登上飞来峰时,才真正理解......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也让我知道我们应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