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秧歌的作文(集锦14篇)
喜怒不形于色
2024-05-07 00:36:03
初中
其它

扭秧歌的作文(1)

今天我和爸爸、舅舅、舅妈去看扭秧歌。我看到了许多医院的彩车,多得数也数不清,我还看到了舅妈医院的彩车。

还有许多公司的彩车,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我还看到了大龙、小龙,有喷火的火炎龙,有喷水的水炎龙(大概又是动画片里的内容)。

还有几个人拿着钹(乐乐不知道这是什么乐器,给我形容了一下,我告诉他的),两只手一拍一拍的,声音可响亮了。看完秧歌我们就在舅舅家吃饭了。

妈妈有话说:元宵节我值班,当时没有来得及问乐乐看秧歌的情况,等第二天下夜班后问他时,他说那是昨天发生的事,早忘了(这忘性是不是大了点呢?)。我就说想起多少说多少,就有了上文。由此可见有什么事一定要让他及时描述,否则真的就忘了。


扭秧歌的作文(2)

“咚,咚,呛,咚,呛……”还在睡梦之中,我就被这锣鼓声吵醒了。那粗犷豪放的节奏格外令人激奋。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换上衣服,拎了相机,直奔大街,汇入看秧歌的人流之中。

大街上人山人海,观者如堵,交警不得不指挥疏导着行人。人们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秧歌队。

过来了,过来了,年看看,年年看不厌的秧歌,锣鼓喧天地扭过来了。一辆敞篷大卡车缓缓而行,车厢的四围都用彩绘纸包装起来,车顶上立着一块大牌匾,写着“陕北秧歌队”。车上载着鼓手和锁呐手,他们一个个都是精壮的汉子,头缠白羊肚手巾,身着洁白的仿羊皮袄,腰系红绸带,下身是一条黑色的灯笼裤,看起来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卡车缓缓地驶到我们的面前便停下了。这时,围观者一浪接一浪地蜂涌着,幸亏有交警的阻拦,否则他们可能都要扑到车上了。好多人都拿出相机或是手机拍照,我也选好角度啪啪啪拍了几张。

扭秧歌的大多都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与大姑娘。他们脸上施了浓重的脂粉,穿着秧歌盛装,手舞大红绸扇,足蹬绣花舞蹈鞋,个个都英姿飒爽。他们甩开膀子,脚底生风,进退自如,尽情挥洒着自己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缭乱。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秧歌队在欢声笑语中缓缓前行,将整条街都渲染的热闹非凡,给这个祥和的新年平添了无限的喜庆氛围。


扭秧歌的作文(3)

今天我去看秧歌,我远远地就听到啦锣鼓声,我走过去看见有很多围观的人,人山人海,太多了。我看见了锣鼓车那些有的打鼓,有的敲锣,扭秧歌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拿着扇子,头上带着花,后面咋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在队伍中有一个孙悟空左扭扭,右扭扭,前妞妞,后妞妞,真有趣。她朝我走过来,把我吓得向后退,我从侧面看见她的脸笑啦!我想有孙悟空就有猪八戒,他那大大的肚子,她的鼻子像一个杯子,扛着大耙子,耙子上面有一个佛字,他没扭只是懒懒地走,还有一个要饭的,拿着一个半截棍子从那晃来晃去,走在队后面。又过来几对秧歌其中有踩高跷的,头上包手巾的,这个村子真是穷呀!夕阳红最精彩很多老爷爷老奶奶,天那么冷,妞的还那么精神。

今天是正月十五,大家高高兴兴的过个团圆年,希望今年五谷丰收,平平安安,不再有tai独zang独。不再有地震,中国越来越强大。


扭秧歌的作文(4)

每天晚上吃过饭,爸爸妈妈就带我和哥哥去公园玩。

公园每天都有扭秧歌的。我和哥哥每天都看呀看,渐渐喜欢上了秧歌。于是我和哥哥就跟在了秧歌队伍的后面,成了秧歌队伍中的两名小演员。扭秧歌要跟着鼓声走,两个胳膊左甩又甩,屁股要左扭右扭,累得我全身是汗,我还得“咕嘟咕嘟”喝一大瓶水。慢慢的我就学会了扭秧歌。

扭秧歌是一种健康运动,非常好玩,又可以使自身的心情愉快。扭得好看的人就会有一种感受:像神仙一样轻松自如,动作有形,自己非常舒服,同时扭得不好的像胖猪走路,惹人发笑,人们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你们说扭秧歌好不好玩?欢迎大家也来扭秧歌!


扭秧歌的作文(5)

大年初三的一大早,就听到街上锣鼓喧天的,我兴奋地跑了出去……

啊,原来是秧歌队过来了。街道上围观的人群是一层又一层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进去,一条长长的秧歌队展现在我的眼前:看!秧歌队中的“公子”风度翩翩,“小姐”楚楚动人,“小丑”滑稽可笑……他们尽情地舞动着,不时地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最精彩的要数“捉蝴蝶”了。只见一位阿姨用长长的竹竿挑着一只漂亮的绸缎做的蝴蝶,一位大哥哥和一位大姐姐在“抢”这只大蝴蝶。大姐姐眼睛盯着这只大蝴蝶,踮起脚尖,伸出双手一捂,我想她一定会“捉”到那只蝴蝶的,可蝴蝶却“呼”的一下“飞”走了。那位大哥哥瞄准了目标,接连翻了几个跟头,就像腾空而起的孙悟空一样,来了一个“海底捞月”,当他的手刚刚接触到那只蝴蝶,阿姨却转动起竹竿,蝴蝶旋转着划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飘飘然地又“飞”走了。就这样,大哥哥和大姐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变着花样来“捉”这只美丽的蝴蝶,可总是一场空,逗得观众们是一阵阵地哈哈大笑。

“捉蝴蝶”的队伍刚刚过去,一个漂亮的“小媳妇”侧着身子向我这边走过来了。只见她迈着轻盈的步子,扭动着苗条的身段,舞动着长长的锦袖,甩动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腮边涂抹着厚厚的腮红在朝阳的照射下闪着光彩……真是美丽极了,好盼她转过身来,让我好好瞧瞧那漂亮的脸蛋。她果然转身过来了,啊,她原来是个“孕妇”,挺着一个大大的肚子,好像要生宝宝似的。看她欢快的舞步,这会是真的吗?我不由地伸出手去摸了摸她的肚子,硬棒棒的。“小媳妇”见我好奇,就拿着我的手用力地敲了敲,哈哈,原来是个大塑料壳肚子呀!“小媳妇”哈哈一笑,我才如梦方醒,这么漂亮的一个“小媳妇”原来是个小伙子呀!

秧歌队在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中向进移动着,将整条街道都渲染得热闹非凡,给这个祥和欢快的新年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氛围。


扭秧歌的作文(6)

夕阳渐渐坠落山下,人们吃过晚饭就三一群两一伙匆匆忙忙的向同乐家园商场的广场走去。我和姥姥也一同随着人群跟去。

到了那儿,一看是老年人在扭秧歌,有女的也有男的。他们都是60来岁的老人也有年纪大一点的我很好奇就和姥姥一起停下来观看。

不一会儿录音机响了人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扭了起来。他们个个左手拿彩扇右手拿手绢,前走3步后退1步。个个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

9点左右秧歌停止了,他们个个汗流浃背,一点都不觉得累。这时我们也随着人群回家了。


扭秧歌的作文(7)

扭秧歌

晚饭后,我和妈妈来到广场,这儿的人可真多呀!有扭秧歌的,有跳舞的,有的小朋友在滑旱冰,有的在骑滑板车,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小朋友在学习骑自行车,有的在散步,还有的……

我站在旁边看,妈妈让我也加入扭秧歌的行列,我有些不好意思,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拿着粉色的扇子上场了,我的脚步有些乱跟不上,我没有泄气很努力得跟着老奶奶们扭着,几大圈下来,我已是满头大汗了,我觉得扭秧歌不但能减肥而且能强身健体,这个运动真不错,让我们开心的扭起来吧!我想只有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才会有这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好好的珍惜今天的一切呀!


扭秧歌的作文(8)

夕阳渐渐坠落山下,人们吃过晚饭就三一群两一伙匆匆忙忙的向同乐家园商场的广场走去。我和姥姥也一同随着人群跟去。

到了那儿,一看是老年人在扭秧歌,然后有女的也有男的。他们都是60来岁的老人也有年纪大一点的我很好奇就和姥姥一起停下来观看。

不一会儿录音机响了人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扭了起来。然后他们个个左手拿彩扇右手拿手绢,前走3步后退1步。个个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

9点左右秧歌停止了,他们个个汗流浃背,一点都不觉得累。这时我们也随着人群回家了。


扭秧歌的作文(9)

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汉族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跳舞,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下面小编顿收集了家乡的扭秧歌作文,欢迎阅读!

家乡的扭秧歌作文1

同学们,你们见过扭秧歌吗?假如你们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龙都濮阳做客,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冷巷一拨儿接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的是“沙和尚”,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跟着锣鼓声,秧歌队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飘动。人们只要途经都驻足观看。

走场两圈后,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子,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戴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好长的一个步队象一条舞动的龙!

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忽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老汉在船里像个酒徒东摇西晃,后面还随着水灵灵的大姑娘腼腆作态。正在热潮,后面忽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魄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眼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披发了这对丑冤家。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披发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步队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白叟随着高跷队走。

人们健忘了严寒,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出色的世界。同学们,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龙都濮阳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喜庆的浓郁气氛中去吧!

我们欢迎你们到濮阳来旅游,到濮阳来做客!

家乡的扭秧歌作文2

秧歌原来是人们为了祭神或庆祝丰收的游艺性化装表演,而现在,家村夫格外喜欢扭秧歌,由于它既是娱乐流动又能强身健体。在富锦,上至古稀白叟,下至几岁的孩童,都会扭秧歌。

平日里,一到傍晚,每处宽敞的旷地上都有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的秧歌队。他们身穿艳服,手摇彩扇,腰扎彩绸,几十人或数百人排列成队,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欢快地扭,尽情地跳,为锦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逢春节、正月十五等重大节日,扭大秧歌是必演的节目。我至今难忘的是今年夏天,中心电视台《倾国倾城》栏目组来富锦拍摄的“万人秧歌会演”。

那天早晨天刚亮,我和妈妈便来到富锦中心大街。中心大街真是人隐士海,街中间是演员,街两边围满了观众。演员们身穿艳丽的服装,手拿漂亮的彩扇,腰扎飘动的彩绸,每支秧歌队都有同一的服装、同一颜色的扇子和手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脸。8点整,演出开始了。锣鼓喧天,唢呐阵阵,演员们面带微笑,排着整洁的队列,走着“十”字步,在中心大街上欢快地扭着。每支秧歌队都有自己的标语,如“打造北方秧歌城,共建和谐社会”“搭文化台,唱经济戏”……每支秧歌队还有两个指挥(也是领舞)。瞧,这支步队前面有两只雄狮在滚绣球呢。快看!又过来一队,二十几个小伙子在舞龙。只见蛟龙在步队中穿梭,时而冲上云霄,时而急速下降,时而仰头长啸,时而低头沉思……每支秧歌队不中断地变换着动作,让人目眩缭乱。瞧,“唐僧师徒”来了;两只“蝴蝶”飞来,原来是“梁祝”;“老爷爷”和“老奶奶”挎着装满南瓜米、大蒜的筐来了,他们笑着、扭着,庆祝丰收。演员们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

万人秧歌会演为家乡争得了荣誉,也把富锦的民间文化呈现给了全国的观众朋友。作为一个富锦人,我感到特别自豪。


扭秧歌的作文(10)

瑶瑶,快起床。”我睁开眼一看是姐姐在叫我起床,我穿好衣服发现奶奶不在家便问姐姐:“姐,奶奶呢?”“去参加一年一度的秧歌大赛了。”姐姐接着说:“快点起床,一会去比赛现场观看比赛。”我飞速洗完脸、梳完头,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和姐姐去比赛现场观看比赛了。

还没开始比赛就已经人山人海了。我和姐姐像两只小耗子似的挤进人群中,走到了第一排,比赛情形一目了然。比赛开始了锣鼓喧天,鞭炮齐呜。

比赛的节目分三类,一类是舞龙;一类是高跷,还有一类是秧歌儿,舞龙的节目只有一队,是由十几人人组成的,这条龙每一段就会有一根杆子。他们一个人一个杆子,左右摇动,他们的动作那么协调、那么有序,把龙舞得活灵活现的。

高跷的节目也只有一队,他们衣着整齐,站在高跷上如履平地,近看他们的服装你就会知道他们平时有多么累了。

轮到奶奶的队伍出场了,他们一场就响起阵阵欢呼声,叫喊声连成一片。他们个个精神饱满、神采飞扬,他们穿着整齐的服装,奶奶带着红帽子,穿的是绿色上衣和裤子,上衣还乡着一条龙,亮眼极了。随着锣鼓声轻盈的舞动着手中的扇子和手绢,现在的奶奶好象年轻了二十几岁。我和姐姐都暗暗的想:奶奶一定会进前三名的。我们看见奶奶就向她招手此时的奶奶笑着更加灿烂了。

最后爷爷、奶奶们用实力告诉我们他们是最棒的。人们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他们让我看见最绚丽多彩的夕阳红。


扭秧歌的作文(11)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今年的元宵节我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奈曼度过的,我发现,奈曼的年味儿更足,每个人都沉侵在欢天喜地的节日氛围中。上午九点,在繁华的青龙山路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秧歌比赛开始了。这场比赛很特别,平时这类比赛都安排在大型的广场上,可这次却安排在了大街上,这样做既达到了比赛的目的,又让人们一饱眼福。我也有幸加入了观看秧歌的人流。只见街道两边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远远地,一个人潮向我们涌了过来,原来是秧歌队来了。一阵阵悦耳的秧歌调飞进了我的耳畔,秧歌队越来越近,不一会儿就到了我的眼前。一对身穿小红袄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拄着拐棍晃晃悠悠、挤眉弄眼地扭了过来,他们的演技高超,表情夸张,举止幽默,逗得人们笑弯了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划旱船了!一个阿姨身上挂着像小船一样的道具,双手抓着两边的船舷,一颠一摇地向我们扭来,就像划着船在水里走似的。“妈妈,这位阿姨在做什么呀?” “她在表演划旱船哩!”妈妈告诉我:“划旱船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起源于山西,有的地区也叫跑旱船。用木头做成船形的架子,包上花花绿绿的绸布,再用绸带挂在表演者的肩上。表演者戴着这个道具在陆地上做出划船的动作,因此得名划旱船。”我看到阿姨的头上沁出了汗珠,我想,道具一定不轻啊!因为阿姨表演得很认真,所以人群中传出一阵阵喝彩声,阿姨开心地笑着,表演得更起劲了。

浩浩荡荡的人流跟随着秧歌队沿街巡游,人们有的互相猜测这次比赛哪支秧歌队会胜出,有的兴奋地欢呼雀跃,有的干脆就加入了扭秧歌的队伍,手舞足蹈,好不快乐!其实,哪支秧歌队胜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如果我当这场比赛的评委,我会给每支队伍都打满分。


扭秧歌的作文(12)

正月初七的下午,我听到远处传来咚咚咚的敲鼓声,原来是村里秧歌队在打鼓。我跑过去看到有许多人在有节奏地用力敲鼓,还有一个长长的队伍正在欢快地在扭着秧歌。正在扭秧歌的妈妈走过来说:这是在扭秧歌。我看到单振芳正在队伍里欢快地舞动,心想我也要学习扭秧歌。

回家就让妈妈教我扭秧歌。妈妈就耐心地教我:脚下走要十字步,胳臂要前后摆,腰肢要随着鼓点扭起来。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跟在妈妈身后学,可是顾了脚步,忘了胳膊,顾了腰肢忘了步伐,看着容易做着难呀。我又仔细地看着妈妈婀娜地扭起来。看了一会我也扭起来,妈妈朝我竖起来大拇指,终于学会了。外面又鼓声又传来了,我跑了出去跟着鼓点试了一下,节奏跟秧歌队的步伐一致。一位哥哥给了我一身秧歌服,我高兴地穿在了身上跟着鼓点练习了一个下午,心里美滋滋的。

正月初八的下午是我们演出的时间。我们的秧歌队伍兴高采烈地来到朱台镇新时代实践广场。广场上人好多: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每个人都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每个人都欢欣鼓舞。最显眼的每个村的牌子,上面写着各个村庄的名字。我穿上我的秧歌服准备登台。演出开始了,第一个村是张王,第二个村是罗家,第三个村就是我们了,我们村和魏家村的`秧歌队融为一体了,我们上台和着鼓点扭动起来,队伍像红色的长龙在台上扭起来。时间过得真快,我还没有来得及尽情舞动就下台了!其他村庄有扇子舞,有演小丑的,有演毛驴的,还有各式各样的花轿,演出太精彩了。

这次的演出太有意义了,我终生难忘。

演出后我查阅了资料,我知道了秧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要做中国秧歌的传承人。


扭秧歌的作文(13)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扭秧歌初中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今年的元宵节我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奈曼度过的,我发现,奈曼的年味儿更足,每个人都沉侵在欢天喜地的节日氛围中。上午九点,在繁华的青龙山路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秧歌比赛开始了。这场比赛很特别,平时这类比赛都安排在大型的广场上,可这次却安排在了大街上,这样做既达到了比赛的目的,又让人们一饱眼福。我也有幸加入了观看秧歌的人流。只见街道两边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远远地,一个人潮向我们涌了过来,原来是秧歌队来了。一阵阵悦耳的秧歌调飞进了我的耳畔,秧歌队越来越近,不一会儿就到了我的眼前。

一对身穿小红袄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拄着拐棍晃晃悠悠、挤眉弄眼地扭了过来,他们的演技高超,表情夸张,举止幽默,逗得人们笑弯了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划旱船了!一个阿姨身上挂着像小船一样的`道具,双手抓着两边的船舷,一颠一摇地向我们扭来,就像划着船在水里走似的。“妈妈,这位阿姨在做什么呀?” “她在表演划旱船哩!”妈妈告诉我:“划旱船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起源于山西,有的地区也叫跑旱船。用木头做成船形的架子,包上花花绿绿的绸布,再用绸带挂在表演者的肩上。表演者戴着这个道具在陆地上做出划船的动作,因此得名划旱船。”我看到阿姨的头上沁出了汗珠,我想,道具一定不轻啊!因为阿姨表演得很认真,所以人群中传出一阵阵喝彩声,阿姨开心地笑着,表演得更起劲了。

浩浩荡荡的人流跟随着秧歌队沿街巡游,人们有的互相猜测这次比赛哪支秧歌队会胜出,有的兴奋地欢呼雀跃,有的干脆就加入了扭秧歌的队伍,手舞足蹈,好不快乐!其实,哪支秧歌队胜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如果我当这场比赛的评委,我会给每支队伍都打满分。


扭秧歌的作文(14)

【篇一:看扭秧歌】

今年的春节我在河南姥姥家过的,乡村过年虽然不象北京那么繁华但也非常热闹。

刚到姥姥家,就被表姐拉着去看扭秧歌,原来,村里有个秧歌队,我的姥姥、二姥姥都是秧歌队员。为增加过节的喜庆,逢年过节都要锣鼓喧天地表演几场。

等了好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开始演出,乐队在前,有打鼓的,有吹笛子的……。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了,然后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

姥姥、二姥姥穿着扭秧歌的衣服、头戴大红花排在第一排,舞动扇子,随着音乐就走两步退两步地扭起来,扭秧歌的全是女的,不像拉丁舞一样有男有女。秧歌队有40多人,然后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看秧歌的人特别多,几乎全村人都出来了,真引人注目!姥姥她们走的很远,整个村的四条街道都要扭一遍。

表演完之后,我连忙过去帮助姥姥拿东西,我问姥姥累吗?高兴吗?姥姥说:不累,很高兴。原来带给大家欢乐自己才能更快乐!

我和姥姥、姐姐一起愉快地回家了。

【篇二:扭秧歌的老奶奶】

太好了,晚上又可以出去转转了!你猜我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然后因为我家小区门口那里有一个老奶奶扭秧歌团队。那里都是些老奶奶,都六、七十多岁了。还等什么,赶快走吧!

来到那里,我眼前一亮。原来,这里还有舞狮子的呢!真精彩啊!不一会儿,狮子就舞完了。

下面是老奶奶扭秧歌开始了。老奶奶扭的真好!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还有变花样的呢!她们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扇子。八角巾一会甩在肩上,一会摇下来。扇子左扇一下,右扇一下。灵巧的挥舞着。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像她们这水平,足足可以参加扭秧歌大赛了!

时间过的真快,又要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篇三:扭秧歌作文】

夕阳渐渐坠落山下,人们吃过晚饭就三一群两一伙匆匆忙忙的向同乐家园商场的广场走去。我和姥姥也一同随着人群跟去。

到了那儿,一看是老年人在扭秧歌,然后有女的也有男的。他们都是60来岁的老人也有年纪大一点的我很好奇就和姥姥一起停下来观看。

不一会儿录音机响了人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扭了起来。然后他们个个左手拿彩扇右手拿手绢,前走3步后退1步。个个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

9点左右秧歌停止了,他们个个汗流浃背,一点都不觉得累。这时我们也随着人群回家了。

【篇四:正月十五扭秧歌】

朋友,你见过扭秧歌吗?如果你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做客,然后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导下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跳入场内双手抱拳,唱了一个贺年的小曲,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然后老汉在船里像个醉翁东摇西晃,后面还跟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散了这对丑冤家。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队伍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老人跟着高跷队走。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朋友,然后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火暴、喜庆的浓烈气氛中去吧!

【篇五:扭秧歌】

星期四晚上,我和姥爷去广场散步。

来到广场,呵广场个真热闹呀!有的在跳集体舞,有的踢毽子,然后还有的在扭秧歌……我和老姥爷来到扭秧歌地方,呵扭秧歌人可真不少啊!足有100多人。他们大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每个人拿着一把扇子,一条手帕,身上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排成四排,高兴的扭着,他们扭的姿势不断变化,一会将扇子打开抬过头顶真有点像孔雀开屏一样,一会又把扇子摆到了左侧或右侧,好像蝴蝶飘飘起舞,好看极了!

在队伍的后面,有一伙人扭的特别欢,我问姥爷:“这是什么。”老爷说:“这是老汉推车。”只见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坐在里面对微笑扭的正起劲,一位老汉头戴着草帽,然后屁股一扭一扭的向前推着车,周围有几个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花花公子使劲的扇着扇子,还不时向小媳妇做鬼脸逗的观众哈哈大笑。

呵,广场可真热闹呀!

【篇六:扭秧歌】

周二,小区门口开了个地下菜市场,市场的老板为了图个吉利,然后请了个农村大妈们组成的秧歌队,一大早就叮叮当当的唱起来了。浩苒哪会错过这种热闹,尽管那天上午还要打预防针,浩苒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吃过早饭,在出发之前,先去凑热闹扭秧歌!

大妈们的打扮可真够火辣的,很多小朋友看到大妈们的红脸蛋儿,都扯着大人要回家,哈哈。

浩苒还很喜欢,揪揪这,碰碰那,听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冒着桑拿天,还挺美。先看看大妈们的风采吧。

【篇七:扭秧歌】

每天晚上吃过饭,爸爸妈妈就带我和哥哥去公园玩。

公园每天都有扭秧歌的。我和哥哥每天都看呀看,渐渐喜欢上了秧歌。于是我和哥哥就跟在了秧歌队伍的后面,成了秧歌队伍中的两名小演员。扭秧歌要跟着鼓声走,两个胳膊左甩又甩,屁股要左扭右扭,累得我全身是汗,我还得“咕嘟咕嘟”喝一大瓶水。慢慢的我就学会了扭秧歌。

扭秧歌是一种健康运动,非常好玩,又可以使自身的心情愉快。扭得好看的人就会有一种感受:像神仙一样轻松自如,动作有形,自己非常舒服,同时扭得不好的像胖猪走路,惹人发笑,人们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你们说扭秧歌好不好玩?欢迎大家也来扭秧歌!

【篇八:东北大秧歌】

提到东北的民间风俗,你一定会想到东北大秧歌吧。

扭秧歌是东北农村逢年过节时必有的民间娱乐活动。现在已经被一些大城市引进为固定的民俗活动了,有些地方的农村,夏天的晚上,人们也要组织起来扭秧歌锻炼身体。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多样,有地蹦子秧歌、踩高跷秧歌和打花棒秧歌等。

正月十五到了,村里的“秧歌头”又开始筹备扭秧歌的诸多事宜了:选秧歌队员、雇吹喇叭和打鼓的、购买秧歌服、做头饰、准备扇子……

选演员是很重要的。一般的说,要挑有经验的、年轻健壮的,这样扭起来才带劲儿。但也有个别年纪稍大些的,他们在家闲着无聊,又有点扭秧歌的爱好,也就自然成了队员。还有个别放假在家的初中生,也想试试身手,在“秧歌头”家里软磨硬泡。“秧歌头”禁不住磨,只好点头答应,但条件是把他们排在队伍的末尾。这些半大小子得了这个允许,也乐得屁颠屁颠的。

扭秧歌讲究个整齐,花花绿绿的秧歌服穿出来可抢眼了:清一色的红上衣、绿裤子,或者清一色的桃红色,头上再戴上朵鲜艳的大花,别提多精神了。有的秧歌队为了吸引观众,还把唐僧师徒请来了——做好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服装,让四个秧歌队员穿起来扮演。就这一招,许多小孩子会跟着秧歌队跑出二里地。

秧歌一来,只听一声“秧歌来啦”,全村老老少少都蜂拥而出,簇拥着站在道两边,翘首望着,有的人竟上了树,还有爬到房顶上的。一条摆动的长龙游过来了,组成长龙的每个人都精气神十足,左手拿着彩带,右手挥舞着扇子,和着鼓声、喇叭声,有节奏地扭着、跳着。乐队的人都是音乐好手,他们吹出来的都是当下农村最流行的歌曲的调子,吹到紧要处,秧歌队员们扭得更带劲儿了。群众们的反应更是热烈,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好!”“太棒了!”“再来一段!”有的观众看着觉得不过瘾,还偷偷地混进队伍扭一阵,这是不犯规矩的。

秧歌队是走家串户的。表演结束时,各家都会根据经济条件给秧歌队一定的“赏钱”,但是秧歌队管事的报数时,一定要报双数。如给了50元钱,一定要说“赏钱100元”,队员们心里自然是有数的。秧歌结束了,人们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又盼着下一伙秧歌队的到来。

东北大秧歌,展现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东北大秧歌,给人们的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有机会,你也亲自上场扭一扭东北大秧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