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集合17篇)
此情不枉成追忆
2023-12-12 06:21:24
其它
其它

柳宗元(1)

学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后,突然一阵眩晕,便倒下了。

当我醒来时,便发现自己躺在河边地上,周围有许多竹林。我揉揉脑袋站起来,却发现前面有一个身影,我疑惑地问:“你是谁啊?”身影回过头说,“我是柳宗元,你好小妹妹,你怎么会来这?”“什么?你就是那个有文采十分好的柳宗元吗?你好你好”我立刻站定身姿,向他问号道。“柳宗元叔叔,您刚作的那首词很好听,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呀!您知道吗,我最喜欢的便是您刚吟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话,说得十分形象,十分优美呢!”柳宗元微愣了一下,笑“嗯”了一下,便转头看向小石潭的周围景色,眼神里十分黯淡、凄凉。

我歪歪头说:“柳宗元叔叔,你在悲伤吗?作用这首词,来表达您在寂寞处境中凄怆悲凉的心情吗?”柳宗元身形呆滞了一般后,便转头苦笑道,“没想到小妹妹你,竟如此聪明,一眼便看透我柳某内心的悲伤,柳某实在佩服!”我尴尬地摆摆手说,“没什么,没什么啦!”心里却排腹道,不知道才怪,老师上课有讲的呀。

我尴尬地笑笑,说:“其实柳宗元叔叔不必悲伤的,俗话说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必如此纠结呢,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他人身上呢?”“不不不……”柳宗元急忙的要解释道,我打掉他的话说:“可能我说的不太对,但即使您已经来到这了,您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小心意,帮助贫苦人。即使一份绵薄之力,但对于他人来说,却是十分的感激,解决了燃眉之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得不正是这意思吗?”我十分认真道。

柳宗元听完后,低头沉思了片刻,周围的景色,十分的寂静。片刻之后,柳宗元笑着抬头说:“这道理我怎么现在才明白呢,谢谢你,小妹妹!”“不用不用,叔叔你要加油哦!”说完,便又昏倒了,柳宗元着急的喊道。

当我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正在上课,老师生气地说:“叶微微,你胆子不小啊,竟无视老师上课,还在课上睡觉,你给我站后面去!”我“啊”了一声,“还啊什么,站后面去,快点!”我无语地及委屈地站在后面,继续听老师讲课。

我在后面委屈的在心里排腹道:“柳宗元,都怪你!”


柳宗元(2)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

你是一代英豪,用洒脱细腻的文字描绘世间百态。你是一位多斗士,始终握着手中的剑,坚守着心中的理想。

简单吟诵着《小石潭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你将小石潭描绘得风姿万千,像一位美而不艳,丽而不俗的绝代佳人。但是这字字珠玑中却透着淡淡的忧郁。小石潭的清冷寂静更是在你的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时才华横溢的你正应为国尽力,为民解忧,可事不如愿,革新运动的失败,造成了你的贬逐。身处崎岖阻塞之境,抑郁之情可想而知。可你没有放弃手中的笔,抒情叙事,一有触动就写文章,将山河美境与内心的愤慨结合,写下了篇篇以景抒情的文章。丰富的现实资料,精湛的艺术技巧,使你的文章熠熠生辉。阅读的人无不为之感到凄恻哀婉。

《永州八纪》就是你被贬为永州司马的途中有感而创作的。八颗璀璨的宝石让世人看到了你不看屈服的一面,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磨损你的意志。你挥洒着似剑的笔,在历史巨著的长卷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对美的描绘,对人生的感悟,你的文章风格多样,但不变的是你坚定的意志,奋进的精神。

这天,当我再次沉醉于小石潭的美景中时,柳宗元,我只有敬佩,敬佩你高超的艺术造诣,敬佩你无畏的斗士精神!


柳宗元(3)

人活在世上,难免磕磕碰碰,既然天公不作美,我们就应该坦然面对。

困难是暂时的、痛苦是暂时的,不要永远停留在那个黑点,黑点以外的白纸还等着我们去描绘呢。美好的彩绘终究会掩饰黑点的,去吧,赶快拿起你手中的彩笔去描绘吧!


柳宗元(4)

虽然你我相隔好几个世纪,但我在上小学时就听说过你,上初中了 从老师口中得知你坎坷的身世,那时的你多么可怜,但你一点也不气馁,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10年在永州,你历经悲欢离合。而我,每次怀着一颗懵懂的心,品读你用“情”写成的《永州八记》时,总会忍不住地,不住地感叹:“你若是一心想着那老老实实地当官,若是顺着那官场的洪流,又何来的骂声不断,悲愤痛苦,又何来用10年的闲游来填补‘失意‘。而今如此,何必?”但你就是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今贼官当道,朝廷无能,“位卑未敢”怎能“忘忧国”啊!你一身的清正,又何来顺从?我只配尊重,我只想对你说:“好样的!”

一个真正的才子,要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征服困境,而不是一味地哀怨。


柳宗元(5)

关于“三戒”,我知道有孔圣人的“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还有宋太祖的勒石三戒:“保全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不加农田赋。”

前者是中华道德的基础之一,既教人如何做人,也教官如何为官;后者可以说是保宋一朝三百多年的大宪,也可以说是同时代世界各国中最开明的大宪,从根本上确保了宋朝所以成为中国文明的最高峰。此两件太高大上了,我等小民既鲜有如前者的高尚德品,又无如后者那般经世才智,实在是不敢有所言说。近日,无意间又翻阅到另一版本的《三戒》,是柳宗元的,颇感有意思。

柳氏的《三戒》是三则寓言,分别是《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鼠》。

柳先生写这几则寓言的警世用意,在序言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吾恒恶世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这三则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永某氏鼠》。说,永州一个人,怕犯禁忌到过分。因为自己的生肖属鼠,因此就任凭老鼠在家横行,既不养猫也不许人伤害它们。致使老鼠昼出入与人同行,夜啃咬物什肆无忌惮,简直成了老鼠的天堂。

过了几年,那个人实在是无法居住搬家离开了,房屋换了新主人,鼠依然跟先前一样猖獗。新主人就借来五六只猫,关上门,翻开瓦片,用水灌鼠洞。最后被杀死的老鼠尸体堆积得像小山一样多,发出的尸臭飘得很远,很长时间不散。

这则故事之所能流传了以一千二百多年,我以为除了暗喻小人得志虽能嚣张一时,终究不能长久的中华民族朴素的价值观外,对于现实警示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故事告诉我们“纪律挺在前面”的重要性。猫捉老鼠是天性,是本分。纪律对于小恶小错就是像猫对于老鼠一样,时时盯紧及时处置。只要纪律一直在前面挺在那里,鼠类就不敢有大作恶的可能。如果像寓言中的主人一样“不畜猫犬”,那么鼠类自然就横行无忌了,以至于变成“盗暴尤甚”了。

其次,故事告诉我们搞“人身依附”终究是不可靠的。文中主人翁因为有“拘忌异甚”的嗜好,鼠辈们就抓住主人的心态,迎合主人的嗜好。于是就出现 “昼累累与人兼行”的“和谐”的假象。然而,鼠辈毕竟是鼠辈,它们夜间是要“夜则窃啮斗暴”的。可是最后,主人换了,鼠辈们还以为“态如故”,那等待它们的只能是“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罐穴,购僮罗捕之”的结局。

再次,整个故事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病态生活图。永某氏完全是一个病态人格的形象,他的“齐家”方法和态度就非常病态。然而,因为他是一家之主,他喜好老鼠,所以他就有权力“不畜猫犬”。鼠辈们也就可以仰仗其庇护为所欲为了。永某仅是一家之主,最多祸害的是他的家庭。但是,如果这样的人是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系统有绝对决策权的高官的话,那祸害的恐怕就是老百姓,祸害国家了。


柳宗元(6)

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城墙,你只能轻轻哀叹一声:别了,长安。

一腔热血换来戴罪之身,半年变法失败而遭流放。一叶孤舟,独自江面漂泊,载走了柳宗元的鸿鹄之志,留下的是永州司马的忧伤。

永州,一个偏僻而荒凉的小城。这时的你正处于人生最低谷—老母病逝,故交疏远,对已心灰意冷的你又是当头一棒。孤寂,愤懑充满者你的内心,你苦苦挣扎在异乡,多少次梦回长安,希望再次被皇帝赏识,引领大唐繁荣昌盛,自己流芳百世。醒后,方知是梦。天色幽幽,怅然不已。犬吠声从远处传来,好似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你的希望之火仍未完全熄灭,仍然渴望有一天被召回长安。于是,你开始探幽访胜,以此摆脱内心的苦闷。

小石潭边的你,暂时忘却了苦恼,摒弃尘世的喧嚣与浮华,那已丢失的灵魂似乎又刚刚找到。听水声,如鸣佩环一般快乐。你向小潭西南远眺,只见那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坐潭上,四面竹子树木环绕,“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那忘却了的孤寂和忧伤,再次来到你身边。你不想回忆过去,于是离开了小石潭。

你游访到了西山,把西山作为知音,将自己融入这高峻峭拔之中。你已不再像以往那般约束自己,潇潇洒洒,笑对红尘。“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八天后,你又来到钴鉧潭,彻底将灵魂放飞,与自然融为一体。“清冷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山水已不仅仅是视觉,听觉的对象,而是投射了你心境的自然与高洁,与山水对话,亦是在释然后的自己对话。

你从未屈服于卑微之下,你以屈原自慰,写就《悼屈原赋》;你以流放自嘲“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于是你独坐于孤舟之上,垂钓于江雪中。群山无鸟飞,万径无人行的孤独与痛苦磨练了你的意志,获得“火中生莲花”的解脱。

时隔千年,你留下的一篇篇经典之作,仍让后人看到铮铮铁骨的男儿。致敬,柳宗元!


柳宗元(7)

自古以来,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经历过千锤万凿的,他们总是受到蔑视、受到排挤,然而,“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坏人、小人总是无法击倒他们,他们总是在史册上熠熠生辉,名垂千古,受万人的敬仰。

我们也应该学习古人的精神,不要被命运玩弄于股掌,应当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


柳宗元(8)

柳宗元的一生是坎坷的。

一腔热血换来带罪之身,半年革新却是流放之因。一叶孤舟在江中远远摇曳,载走了柳宗元的澎湃之心,荡来的-只是永州司马的悲凉与憔悴之身。

永州十年,音信断绝。他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成为一个孤独的漂泊者,被迫像野人一样在言语不通的异乡了却残生。挣扎于痛苦之中的心底传来丝丝呐喊:“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他用盈盈潇水洗亮双眼,试图望穿空间,望到千百次出现在梦中的长安,可呈现给他的,却是冰冷的青山……

柳宗元,我想对您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柳宗元(9)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注解

1、贝叶书: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佛经,也称贝叶经。

2、冥:暗合;

3、缮:修持。

4、膏沐:本指润发的油脂。

5、澹然:宁静状。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韵译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诗的内容是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前半部写他到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后半部写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但如何修养本性,却难以精熟。然而,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却流连玩赏。


柳宗元(10)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渔翁》注解

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柳宗元《渔翁》韵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柳宗元《渔翁》评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柳宗元(11)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

    ①榕:常绿乔木,有气根,树茎粗大,枝叶繁盛。产于广东、广西等省。

②宦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肃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柳宗元(12)

我的一生,只有四个字:高开低走。

21岁时——

“唉,让让我,让让我,我要进去!”好不容易,我挤进了人头攒动的榜单前,心里想着:好紧张啊,我到底有没有进入榜单上啊?我不会没有考中吧?那我该怎么办?“唉,这位公子,您贵姓?要不,我帮您找找您的名字吧!”“哦,在下名为柳宗元,就先谢谢您了!”我看着面前的人,暗暗想到:可千万不要没考中啊!“唉,这位公子,恭喜恭喜啊!”我被身旁的人拍了一下,会过头来,便听他这么说。“恭喜什么呀?难道……我是考中了?”“是啊是啊,还是进士呢!”见我愣在那儿,他连忙继续说着:“恭喜恭喜啊,以后还要您多多提携我啊!”我这时才渐渐会过神来,连忙说:“哪有哪有,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话虽是这么说,我的心里还是止不住的兴奋:天哪!我竟然考中了进士,我以后去官场会怎么样?太好了,我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官职吧?好兴奋啊!官场上到底是什么样的?马上我就可以知道了吧?好期待啊!

26岁时——

“这次会不会中榜啊?应该会的吧!我上次不是就中了吗,这次过后我应该会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吧!”我找了找,便看见了我的名字:柳宗元。我高兴地憧憬着未来的时光:应该会得到一个职位吧?会是什么样的职位呢?好期待啊!会不会被提携到长安去啊?希望会吧!就这样,我高兴地回家去等待好消息去了。果不其然,我被授予了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的职位。

30岁——

“太好了!我终于被调回长安了,还任监察御史里行,可是个从七品官呢!不知道现在朝堂之上是什么样的呢!我一定要好好的做一代清官,为百姓们谋福,我相信,天子一定会重用我的!一定会明白我的决心的!”我站在马车边上想着。清风徐来……

经过一路的长途跋涉,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拜见了天子。朝堂上——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我跟着众臣们一起跪下叩拜天子,接着,只听见坐在龙座上的天子的一声:“爱卿们,请起。”我就又跟着站了起来。跟着便是一些大臣们的对话讨论,只不过,当我听到那些大臣们说要加税时,我的脑子里便想起了来长安路上时那一个个形影单只的、蓬头垢面的农民们,我的心里知道了朝堂之上是个怎样的风气……等到出了大殿的时候我便确确实实地体验到了现在朝堂之上的风气,于是,我渐渐地萌生了改革的愿望…………那天,天很冷,我却丝毫感觉不到……

32岁——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就被贬为了永州司马,只依稀记得我的改革行动失败了,而且因为我不是带头人,所以我只是被贬了而已,但是……似乎这被贬好像也是一个挺重大的事情了,因为明眼人都能知道,这……只不过是现在的新帝用被贬来变相地软禁我的法子而已,我悲观地想着。站在马车旁的我,看着以前的住宅,讽刺地又想到:我是不是还要感谢我不是这次改革行动的带头人呢?不然,恐怕是连看最后一眼自己的住宅都是没命了的吧!唉,谁让我们没有在这场战役里面成为获胜的一方呢?唉!只愿新帝仁慈,尽快把这事给忘了吧!这样我说不定还能被调回来继续任职呢!唉,现在想想,如果新帝仁慈的把我调回来的话,我也愿意尽心尽力地好好辅佐现在的天子的。那天……天阴沉沉的。

半年后……我的母亲去世了,我还记得那天我是怎么样的:不哭也不闹,只是静静地跪在那里,没人知道,那颗已被扎了好几刀的心又被扎了一刀,很疼,那刀逗留了好久都不出来,出来时也不给我个痛快,慢慢的,一点一点地拔了出来,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痛,偏偏那天的阳光很暖,似乎是能暖化人心,可我却……一点暖也没有感受到。我心里想着:为什么呀,母亲,你再等等,等等我,或许我就会被调回长安去,到时候我一定会好好辅佐陛下的,陛下一定会重用我的,到时,我一定会好好孝敬您的,您为何就这么走了呢?为什么呢?

42岁——

我终于被调回了长安,我也说不清是什么感觉,有欣喜、有遗憾、有沧桑、有一份重新又燃起来的坚定:这次,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好好辅佐陛下的,一定会继续做一回清官的,只要……陛下不要再被奸臣给蛊惑了,我站在马车边上想。

可是,当我怀着一份热血之情再次重回朝堂之上时,我的心,又被再次捅了一刀。为什么,我想不明白。为什么?陛下又被那些奸臣给蛊惑了?而且,这次我还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去当了一个刺史,只不过,这却不及我被陛下伤了的那颗心的一丝寒冷。我站在马车边上想:可能,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吧!唉!我依稀记得:那天的风,好冷,好大,冷的大的好似都吹进了我的那颗已经残破不堪的心里了。

46岁…………

我终于熬到头了,太好了,太好了!我的那颗已经千疮百孔心似乎又隐隐发出了温热的烫红,这次,我不再求陛下的重用了,我只求能谋一个职位,能让我买个棺材,这样,等我死后,还有个地方可以安放我的身体!我怀着这份心情坐上了马车,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我却在途中死去了,我好恨哪!好遗憾啊!为什么?为什么?我好不容易熬到头了为什么要让我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呀?那天,我死的那天,冷风刺骨,天上下起了雨,那是一个风雨交加、飘风急雨、暴风骤雨的景象啊!好似天空都在为我遗憾……

这,就是我的人生。


柳宗元(13)

今天早上,吃完饭后,我坐在书桌上读书,忽然翻到了柳宗元的诗和画像,看得入了迷。慢慢的,慢慢的眼前的世界变了模样,我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是哪儿?”我一边环顾四周一边挠着头。过了许久,才知道,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这时,一个声音突然传入耳朵:“柳兄,柳兄,快看呐!你中了进士啦!你要飞黄腾达了!这下,我能跟着你发达喽!”什么?我竟然是了柳宗元?我一下子呆住了,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就被旁边的一个男子拉到了告示墙前。“你发什么呆?柳宗元!这么大的喜事,你咋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呢?”旁边那位男子问我。“哦哦哦,我高兴忙着发呆去了。”“哦!你快看呀!告示墙上写的!”我朝告示墙上望去,竟然在进士中找到了我的名字。我激动得脸都变成了椭圆形,用手捂着嘴巴,对自己默默地说:“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是我看错了。不可能!”我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可结果同样。一瞬间,我的脸一下子笑开了花,十分灿烂。小树和小草也摆动着身子,好像在为我鼓掌。就连小鸟也欢快地鸣唱着……“哇,你就是柳宗元呀,你太厉害了吧!竟然考中进士,见到你我真是三生有幸啊!”一位青年一边鼓掌一边说。“是呀,是呀,你太厉害了!”旁边的围观群众也夸赞道。我一下子开心到了极点,仿佛整个世界的万物都在为我鼓掌……

时间一转,12年过去了,我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只有乐没有苦的青年了……被调到长安两年后,唐顺宗就继位了。当时的唐顺宗在朝政上励志改革,所以就重用王宰相等人。王宰相非常看重我,所以我也得到了重用。我听到这一消息后,既激动,又紧张。激动可以为大唐王朝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但又紧张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我准备去拜访一下王宰相,向他请教关于改革的事宜。

用完午膳后,我便坐着马车,来到宰相府。行完礼数,我便与王宰相畅谈了起来:“宰相大人,这次改革就是为了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是啊,是啊,你可要跟本官好好干呢!”……“那是当然,那是当然!”我激动地说。

可是老天好像在跟我作对,是的,这次永贞改革只坚持了180多天,就宣告失败了。因为有宦官封李纯为太子,现在啊!唐顺宗只好把位子让给李纯。结果王宰相被革职,前几天便被赐死了。我已被贬成了永州司马,在去往永州的路上,得知我的老母亲已经去世了。我心中的雄心壮志被打压了一半,心中既悲愤又失望!一个人来到小湖边,湖边是一望无际的雪。看到了一位渔夫正在钓鱼。寒风刺骨!心中无比寒冷,如万根银针扎进我的心窝!想到我这悲惨的遭遇,随手写下了《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表达的不仅是我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寂寞的情绪,更是我想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被召回长安。此时,我激动万分,像鱼儿看到了水,小花朵看到了阳光,让我看到了希望!可谁知我又遭小人陷害,几乎绝望!更大的打击是,我被改贬成了柳州刺史。这对我的打击太大,好像有千万颗石头砸进了我的心中。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在我45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我躺在床上,回想着我的一生:21岁就考上进士的我内心充满雄心壮志,然后便从九品官升到了六品官,到了32岁的时候便被调到长安任职,等到唐顺宗继位以后,便开始了永贞革新,可谁知180天以后被宣告失败!王宰相被赐死,我也被变贬了永州司马,然后又是十年后,本来皇帝准备照我回京,可又遭小人陷害,竟被改编成了柳州刺史!到了现在便大病不起了!我的雄心壮志并没有完成,可我好像已经再也完不成了呀!

“你发什么呆呀?继续读书啊,怎么没声音啊?”妈妈在厨房里喊道。“啊!”我回到了现实。

柳宗元的一生可谓有乐有苦,中年就逝世了,真令人扼腕叹息呀!


柳宗元(14)

这一天晴空万里,柳宗元来到考场。柳宗元在进考场的前一刻暗暗为自己打气:“我可以的,我可以考上榜的!”随即自信满满地走进考场。他提起笔沉着冷静地应对试题,没有一丝紧张之色。科举考试结束,柳宗元回到客栈,满面春风地与同科们讨论刚才的试题。几天后官府张榜,柳宗元进士及第。

柳宗元中了进士以后做了官,在经历了官场的摸爬滚打之后,也逐渐发现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产生了改革的念头。经历了永贞革新的失败后,被贬永州。

坐在马车上,他看着窗外黄沙满天,不禁感到一些失望和落寞,很是想念在家乡,儿时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没有办法,现在他已经要远离家乡去到一个没有家人没有依靠的环境去了。

在被贬永州的一个冬天,他来到江边。寒风刺骨,没有往日那种人头攒动的景象,只有它形单影只一人站在江边凝望着远方。他乘着小船来到江中,钓着鱼,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伤感悲痛。他不禁思如泉涌,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一生坎坷,悲喜交加,却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磨练出了极具风采的文笔,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


柳宗元(15)

唐代柳宗元曾写一篇《牛赋》。写作的直接原因,当是借用牛的形象抨击当时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抒发自己的不满情绪。深层原因则是牛的良好形象。牛的特点是勤劳、憨厚、善良、诚实,特别是付出多多,却不求回报。正如柳宗元在赋中所说,“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己不适口。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蹙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

在中国文化中牛确实是一种具有美好形象的动物,有无数的人赞美它歌颂它。南宋李纲曾写过一首《病牛》,赞美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现代诗人臧克家曾赞美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更是家喻户晓。李可染在他的牛画中写道:“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其为牛乎!”千百年来,赞美牛的故事不仅很多而且流传甚广,描写牛赞美牛的文章更是无数,人们还创造了许多与牛有关的成语,如,气壮如牛、如牛负重、气吞牛斗、牛气冲天,真可以说牛确实是很牛的。

千百年来,牛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人们,要敢当勇于创新的“拓荒牛”, 甘当人民大众的“孺子牛”, 奋勇向前的“快牛”。在我们赞美牛,学习牛的精神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世界上还有一种柳宗元所说的“善识门户”,“曲意随势”的“瘦驴”,但是,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我们要时刻想到,应该如何对待“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牛们。


柳宗元(16)

柳宗元字子厚,是河东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

因为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有辉煌的历史;但是人难免有悲伤的时候,柳宗元也不例外。因此他曾写下一篇《小石潭记》。

诗句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思是,隔着篁竹,听见了流水的声音,像鸣响的佩环一样,对此作者感到非常的开心。此诗下载作者被贬官之后,但诗句中有一丝作者的快乐的情感,从中表现出作者具有乐观、向上的情感。

诗句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诗句的意思是:坐在小石潭边,四周竹树环绕一个人也没有,寒气逼人,幽径深远。诗句表现了小石潭的清幽,但其内含表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凄清与昏暗。

诗句中还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诗句的意思是:因为小石潭寒气逼人,太过凄清,于是便写下这篇文章就离开了。诗句表现了小石潭寒意过盛、寒气逼人,但诗句的`内含为:作者心中寒气逼人。

柳宗元虽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依旧是人,心中免不了有少许的烦恼。由此可见,平常人的烦恼更多。

再次读完《小石潭记》的我从中又得到少许的新体会,所以我呼吁:广大的学生们,多读书会有许多新的体会,去感受新的体会吧。


柳宗元(17)

那一年,柳宗元被贬,来到永州任司马。听到老百姓的这种传说后,心里很怀疑,哪有这样的怪事,决定探个究竟。就在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柳宗元吃了晚饭,来到大西门码头。这时,明月从东山升起,把个永州城照得象白天一样。只见大西门人山人海,好不热闹,男女老少,穿红戴绿,熙熙攘攘,好象赶庙会一般。柳宗元很随和地与百姓们谈着白话,问他们往年成仙的人以后有无音讯。百姓说,只见有人上去,却不见哪个下来,也不曾听说哪个有过音讯。说话间,子夜时辰已到,人们向着河西指指点点,柳宗元顺着人们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见对河的小山上,一道天桥突然直伸而来,连接在大西门河边,两盏灯笼高挂桥顶闪闪发光。这时,有些人便踏上桥头,往上面走去。柳宗元伫立一旁,仔细观察,只见连着“天桥”的那一头,是一条大蟒蛇,“天桥”是从蟒蛇的口中伸出来的,肯定是蛇的舌子,两盏灯笼那是蛇的眼睛了,这哪里是什么“天桥”,分明是这条恶蛇作孽作怪。他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决定要为百姓除掉这一大害。为不惊动恶蛇,他立忙叫随从回法华寺拿来一把大弓箭,对准蟒蛇的亮眼一箭射去。蟒蛇大叫一声,顿时地动山摇,它缩回舌头,“天桥”断了。蟒蛇瞎了左眼,伤了右眼,现出原形,滚滚爬爬,逃进了树林。百姓看得真切,这才知道上了当,往日已经“成仙”那些人的亲属,禁不住嚎淘大哭起来。

柳宗元知道蟒蛇虽然瞎了一只眼,但还没有死,估计它还会出来求药治眼,便连夜通告了永州城内所有药铺,对瞎眼人前来买药的都要严加注意,只许给它毒药。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上午,一家药铺里走进一个老头,手拄拐杖,蒙了左眼,要买眼药。药铺老板见了,想起柳司马的嘱咐,知道这老头定是那蟒蛇所变,便照着柳司马的话做了。老头拿着药,急忙回到河西的树林里,急忙把药往眼睛里抹,这一抹,痛得它满地打滚,把那些碗口粗的树子滚倒一大片,逃到一个山洞里去,右眼很快也瞎了,不久就死了。

后来,有人从这个岩洞边过路,老远就闻到一股臭气,直冲鼻孔,原来这是蟒蛇的尸体腐烂了。人们还从这个岩洞里搜出来好多铜扣子银扣子,这是被蟒蛇吃掉的人衣服上的。谁知这蟒蛇吞害了多少人的性命。

从此以后,永州太平了,个个都感激柳司马为民除害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