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的作文(集合18篇)
笑我一世沉沦
2024-05-29 05:27:38
小学
其它

火把的作文(1)

“火把节”是哈尼等族的传统节日。去年暑假,我到亲戚家去玩儿,正赶上过火把节,真使我喜出望外。晚饭后,我便缠着哥哥姐姐带着我去观看。我们到时,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哈尼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石林前的一块打草坪上,不少人都举着未然的火把。来观看的人非常多,不仅有年轻人,还有老爷爷、老奶奶和蹦蹦跳跳的娃娃们,许多旅游观光的外国朋友也来了。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天渐渐黑了下来,几千只火把霎时点燃。一瞬间,这“光明之神”发出的火焰照亮了天空,照亮了石林,光亮如同白天一样。顿时锣鼓喧天,欢呼声响成一片,在美丽的石林上空回荡。哈尼人高举火把转来转去,一只只火把犹如一朵朵灿烂的星华。高举火把的人们,有时把火把排成一条游动的火龙,有时围城一个大圆圈。小伙子弹起了大三弦,姑娘跳起她们喜爱的民族舞。她们越跳越欢快,周围的人们和外国的`朋友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进去,跳啊,唱啊,每个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火把的作文(2)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炬节的故乡。

火炬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利的节日。火炬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炬节的日子。

火炬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但愿已过世的白叟们回来吃整理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祥带走。祭完过世的白叟,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炬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炬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炬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热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炬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周围。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流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炬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炬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流动。姑娘们穿戴节日的艳服,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柔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炬,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炬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家乡的火炬节跟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提高,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流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炬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炬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火把的作文(3)

火炬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糊口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由人的思惟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体裁。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顿的火炬节的民风民俗作文,欢迎阅读与珍藏。

上个暑假,妈妈带我去云南石林旅游,正好遇上了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的火炬节。

热情好客的彝族导游举着小红旗对我先容道:“古时候有个魔王的碉堡久攻不下,于是改为羊群火攻,在每只羊的双角和撤退退却绑上火炬,驱羊进攻,果然大获全胜。人们为了纪念这场战役,在每年的农历二十四日就要耍火炬庆祝,因此就有了火炬节。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泛起几颗星星。我看见年青人们迫不及待地抱着一捆一捆的柴火,架在旷地上,预备篝火。

晚会开始了,几个小女孩唱了一首民歌的开头,一唱完,全部的人都唱了起来:“咿咿娜给哟哟——哦都丽娜。”在场的彝族人民和我都穿戴布满花纹的名族传统衣裳:一些壮汉和小伙子们普遍穿戴颜色深沉的衣裙,宽大的衣袖上有着斜线和纹路;锦绣的奼女和妇女通常在头上围一块头巾,衣服的颜色艳丽,花纹是许多个月亮。男女老少们唱着欢快的民歌儿,一齐翩翩起舞,像纷飞的彩蝶。旁边的游客,也跟着他们的音乐手舞足蹈,我也不列外,随着音乐的节奏跳了起来,“咿咿呀呀”地随着他们唱起来。跟着欢乐的歌声,大家都点燃了手中的火炬,我也好不胆怯地将火炬点燃了。在歌声中,一个粗壮的声音叫起来:“大家一起把火炬聚拢在一起!”所有人都将火炬举起来,这个火团极其刺目耀眼,黑夜被照的犹如白天,火光找的每个人的脸上笑嘻嘻的。

火炬熄灭了,这片旷地在一起沸腾器来——人们把手在火炬上的灰烬涂抹,再涂抹在自己、好朋友、家人的脸上,意思是让他人健康平安。一阵涂抹后,我和妈妈都变成了“包青天”。整个旷地都布满了笑声。

多么快活的节日啊!云南的民风民俗就是这么有趣。望着那一团团跳动的火苗,心里乐滋滋的!

“火炬节”是彝族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这里有一个锦绣的故事,让我来讲讲吧!关于“火炬节”的传说,奶奶是这样说的:古时有个魔王残酷迫害庶民,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碉堡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炬,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炬相庆,由此形成了“火炬节”。但姐姐是这样说的: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炬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炬节”,代代相传。

“火炬节”的节目特别有意思,男人们参加摔跤、斗牛、斗羊、斗鸡、赛马、爬杆等项目;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最美的要数选美了。你看那一个个锦绣的彝族姑娘手里拿着黄伞,牵着锦绣的镶包,还有一个个帅气十足的美男。

“火炬节”那天家家杀牲以祭祖先,喝酒、吃坨坨肉。当夜幕降临时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炬,唱歌、跳着锦绣的达体舞,一直玩到天亮才结束。

吃过饭以后,差不多入夜了,火炬节欢庆开始了,一位吹笛子的长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间,这位长者可以算是村里比较有本事的人,由于吹笛子的手艺只传授给他的儿子没有儿子就传授给他信赖的人,在这位长者的旁边有一堆篝火,大家围成了一个圈在一起跳“踢脚舞”跳了好一会儿舞,人们拿起了火炬在篝火上把火炬点燃了,人们举者火炬在田野上跑,我看见点点星光和点点火光,火炬每到一个人身旁都要围着火炬绕代表着吉利、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获,从他们的笑脸中看见了他们秋收时的'样子。

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关于火炬节由来的传说良多。

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难抗争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晖映,土地荒凉,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

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斯繁荣饶富,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鼎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横征暴敛。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孔武有力,聪明超人。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鼎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炬。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炬,扎了三天三夜的火炬,烧了三天三夜的火炬,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看到这情景,体古孜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锦绣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炬,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火把的作文(4)

我们彝族有一个节日,每一年的6月24日的晚上,就是我们彝族的火把节,非常隆重,也非常开心和好玩。在6月24日的晚上,非常热闹,不管那一家只要能走路的,都会出来玩。我们吃完晚饭后,我们开始约同伴们点火把了,约好同伴,开始准备火把,准备好了,点燃一根火把去玩了。

我和我的几位好伙伴,点着火把。

到公路那边,还跑到了学校的房背后,还大声地喊叫着,我们还在那里起歌唱,在火把要燃完的时候,就回去了。回到了寨子里面,每一个人,都回去自己家里面抱几根柴,一大一起围站着,然后把火燃起来,老年人们都一起跳舞,我们小孩也像大人一样,手拉手,一起跳舞,过了一会儿,到了打火把架的时候了,我们女生胆小,不敢打,生怕火会烧到自己,那些男生胆子大,勇敢,男生们都在打火把架,我们女生在一旁看他们打火把架。


火把的作文(5)

在我的家乡,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过火把节。

这一天,无论出嫁女儿有多远,无论家里有多忙,娘家都要派人把她们接回娘家过节,所以小媳妇们又把这一天叫做姑娘节。

离二十四这天还有几个月,出嫁的女儿们就在计算着还有几天就可以回娘家了。手头该做的活要尽快做完,还要给爸妈早早就缝好几双鞋子,回家时好孝敬父母。

火把节前两三天,娘家父母就要叫哥或弟到姑娘婆家接回出嫁女儿,如果家里没有哥或弟,姑娘的父母会亲自去接。娘家人来,婆家无论有多忙,他们都让媳妇放下手头活计回娘家。如果临近二十四这天了,娘家还没有派人来接,媳妇们会心里很着急,不时地眺望村头有没有人来。

六月二十四这天,家里人都会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来招待接回家的女儿,并且每家每户必须杀鸡,如果家庭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杀猪宰羊。所以,这一天,村村寨寨都很热闹,人人都沉醉幸福的喜悦中。

火把节,是春节后过得最大、最隆重的一个节。


火把的作文(6)

我的家乡有一个很有趣的风俗,那就是火把节,这是我们彝族最有特色的一个节日,总共庆祝三天,热闹极了。

第一天是祭火。在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都要宰牛杀羊,欢聚一起分享,并且准备酒肉祭祖。到指定的地方拿起篙草扎成的火把,点燃祭台上的圣火。父母都带着孩子游走田边,向孩子讲述古老的传说。

第二天是传火。年轻人要骑马、斗鸡、斗牛、摔跤,而姑娘们就要唱起歌,跳起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则是选美大赛了。年老的长辈,要按照传说中的女孩一样善良、漂亮、温柔的美女,跟传说中的男子一样勇敢、强壮、勤劳的俊男。再让俊男、美女带动大家一起载歌载舞。

第三天是送火,是把火把节推上高潮的时刻。夜幕降临,大家高举手中的火把,再把火把扔在一个地方,堆起一个火堆。所有的人拉起手,在火堆外围成一个圈,对着火堆一起唱歌跳舞。

看着电视上这么高兴的彝族兄弟姐妹,我也恨不得钻进电视机里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

家乡的火把节真有趣,这么热闹的`节日欢迎你来我的家乡玩!


火把的作文(7)

自从隆隆的火车声一响而过,我便来到了昆明,这几天,我过着快乐的日子,这一天8月1日,我来到这里的第20天,便是彝族火把节。

我和爸爸,叔叔买了票进了火把节会场,啊!里面真热闹,进进出出的人可真不少。湖面上有的人在看那宽阔无比的湖水, 有的支好帐篷准备在这里过夜,有的坐在石板上聊天……

我们来到开幕广场,瞧!前面围满了人,只见一个个膘肥体壮的小伙子在舞台上散发出优美的气势。那貌美如花的姑娘在舞台上放喉高唱,那彝族孩子在舞台上展现出他们活泼可爱的形象。在这里,外国人,彝族人,昆明人,他们相约彝族,尽情得点起篝火,举着火把在这里许下了心中的愿望,千千万万的愿望交结在一起,凝聚成一盏明灯,慢慢得升入空中,随着秋风吹着万家人的幸福。我也加入了队伍和各地朋友手拉手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一起在这日子里跳出吉祥的生活,跳出美好的友谊,在这一夜我们享受着生活中最纯洁的快乐。

这是一个生动的日子,这一天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不只是让一个彝族人民值得怀念,这也让一个汉族人民也会把今天的故事一生难忘。


火把的作文(8)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传统节日。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火把节,古称星回节,又称保苗会,至今至少有二千都年的历史。

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白族的传说是这样的:汉朝的副将郭世忠杀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酉长,发觉 2006乘着火车游西藏 马行夏日"放牧"京郊 心静之旅"禅"之旅 环球跳蚤市场淘宝记 酉长的妻子河南长得很漂亮,便要娶她为妻。河南假意答应,但提出了祭祖亡夫的三个条件,然而,河南在祭夫时, 却点火烧着了灵堂,跃身跳入熊熊烈火申自尽。河南的忠贞勇敢,博得了人们的赞叹和钦佩。

从此每年在河南自尽的日子,白 族同胞便点燃火把,串乡游寨,以示纪念。节日期间,各家都要准备慧的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钦。白天举行斗牛、摔跤等娱乐活动;入夜则点燃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人们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


火把的作文(9)

今天,我们一家人还有一些朋友一起去石林过火把节。

开始出发了,在路上看到川流不息的汽车,也有很多电瓶车呢。又在高速上看到下面的火车在行驶,过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石林风景区。下车一看人好多,车也好多……

接着我们走到风景区的入口,先坐车到一站买票,买了票又坐车进去,到了里面我们就下车,开始走了上去,走呀走,走到了一个好看的地方拍了几张照片。有继续走啊看啊,走到半路,我看到一块熊掌石,又拍了几张照片,走累了,我们就休息了一会儿,吃点东西补充体力。又继续走,走到了出口,我们上车回宾馆了。

到了晚上我们来到火把节了,我们买了火把就开始点了,点玩火把我们就去广场了,天上还有漂亮的孔明灯。我许了个愿,就回宾馆睡觉了。到了第二天我们就去汤池游泳去了。有了几个小时就回家了。

这两天我真开心啊!


火把的作文(10)

暑假,我和妈妈到云南旅游,一下飞机,我就感到一丝凉意迎面扑来,比靖江炎热的天气凉爽很多。

第一天,我们一家人来到了西山游玩,那儿风景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第二天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少数民族的新年。听说:民族村里要举行一年一度盛大的火把节。爸爸驾车带我们来到民族村,好一派热闹的场面!四面八方的人们像赶集似得涌上了广场,宽大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天渐渐暗了下来,一群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和美丽的姑娘身穿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火把节的开始。

在一阵阵欢呼声中,人们翘首期盼的点火仪式开始了,人们点燃了象征吉祥如意的火把,高举着,在广场上奔跑。广场上空像一条火龙在游动。后来,人们把火把聚集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小火堆,大家手拉手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红红的焰火照亮了广场的夜空,歌声,笑声,欢呼声汇成一片,在空中久久回荡。


火把的作文(11)

我的家乡有一个很有趣的风俗,那就是火把节,这是我们彝族最有特色的一个节日,总共庆祝三天,热闹极了。

第一天是祭火。在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都要宰牛杀羊,欢聚一起分享,并且准备酒肉祭祖。到指定的地方拿起篙草扎成的火把,点燃祭台上的圣火。父母都带着孩子游走田边,向孩子讲述古老的传说。

第二天是传火。年轻人要骑马、斗鸡、斗牛、摔跤,而姑娘们就要唱起歌,跳起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则是选美大赛了。年老的长辈,要按照传说中的女孩一样善良、漂亮、温柔的美女,跟传说中的男子一样勇敢、强壮、勤劳的俊男。再让俊男、美女带动大家一起载歌载舞。

第三天是送火,是把火把节推上高潮的时刻。夜幕降临,大家高举手中的火把,再把火把扔在一个地方,堆起一个火堆。所有的人拉起手,在火堆外围成一个圈,对着火堆一起唱歌跳舞。

看着电视上这么高兴的彝族兄弟姐妹,我也恨不得钻进电视机里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

家乡的火把节真有趣,这么热闹的节日欢迎你来我的家乡玩!


火把的作文(12)

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早就说这个暑假要带我回云南老家去过火把节。我一直又紧张又期待,不知道火把节到底是怎么过的,火烧起来吓不吓人,会不会引起火灾啊?

爸爸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的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是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很热闹的噢。我们提前一天到达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县,就是我们老家,不过我还是第一次来。这是一个非常安详宁静的小城,天气比杭州凉快不少,我们受到了老家亲戚们的热情接待。火把节当天早上,我们起来后,看到街道上就到处充满了过节的气氛。好多人家门口都摆上了大大小小的火把,还有人摆摊卖一种木棍和约一尺长的一截废弃的自行车轮胎接起来的东西,还有人用麻袋装着一堆粉末在卖。我问爸爸这些是干吗的呀?我爸说晚上你就知道了。哎呀,老爸你卖什么关子啊,真是急人哪!

老房子门口搭了一个小棚子,摆了好多瓜子、红枣、花生、炒蚕豆等零食,还有一壶壶泡好的茶和备用的一次性杯子。门口的街道上也堆了好些东西,最醒目的是一根8、9米长,直径约20厘米的松树,枝干笔直,顶部的松针都还是绿绿的;还有好多劈成长条的木块;另外有一个用竹条和纸扎好的架子(叫“升斗”),顶上是一个笑咪咪的大娃娃,四面都有脸的哦,憨态可掬,坐在莲花形的台子上,台子边缘写着“平安吉祥”,爷爷说这是莲花童子,是为小朋友祈福的,今年我家的这个火把是特地为我做的。那些吃的喝的是为了招待街坊邻居的。呵呵,看起来很象回事吧!

请来的工人们忙着开始扎火把了。他们把劈好的木块围在松树的.树干周围,一圈一圈地围上去,今年是闰年,所以要围十三圈,一圈代表一个月,祈求全年都平安顺利。围好后再把升斗插在最上面,再在火把上悬挂花红、梨子、铜钱等物,还要插上很多花花绿绿的小旗。把火把做好之后,在街面上找一个地方,撬起一块地砖,打上一个洞,然后大家把火把竖起来,固定好。火把好高啊,鲜艳的小旗在风中飞扬,映着蓝天白云,好漂亮!

吃完午饭我们在城里逛了逛,发现每条街上都有二到三个大火把,很多写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字样。小火把就不用数了,数也数不清!人们脸上都挂着笑容,互相说着“恭喜”“恭喜”,不时有热情的主人把糖果、炒蚕豆这些塞到我们手里,我的衣服口袋都塞满了!不知道晚上全城的火把点起来后是怎样壮观的景象……时间可过得有点慢啊!

下午三四点钟左右,点火把之前的仪式正式开始了。先是好多穿着传统的白族服装的阿姨婆婆们围着我的火把,跟着动听的音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她们边跳边走边唱,虽然我听不懂唱什么,不过看起来很开心就没错了。在火把正面摆了一张供台,上面放了瓜果等供品,点了蜡烛,有五个道士在进行据说是用来驱邪祈福的仪式,他们开始是念念有词;后来举着剑,一会儿起舞,一会儿绕着火把快速游走;再后来在头顶上顶了一个里面装着燃烧着的蜡烛的小碗,两只手上也各拿一只有火的小碗,又走又跳了很久,头上和手上的碗一直不掉,火也不灭,太神奇了!

吃完晚饭,天渐渐暗下来,终于到了点火把的时刻!我本来还一直好奇这火把这么高,该怎么点呢?原来是用一根长长的杆子,顶上绑了一个烧得旺旺的松明,然后举起来引燃火把上的一捆引火的稻草,火立刻烧了起来,大家都发出了一阵欢呼!火把上捆着的那些木块本来就晒得干干的了,很容易就烧起来了,然后慢慢地往下烧。这个点火的人点完我们的火把后,又扛着那根杆子去点其他的火把了,我们就慢慢地看着周围的火把一根一根地亮起来,火光熊熊,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你们是不是以为这样就完啦?错啦错啦,这才是序幕!看看满地乱跑的熊孩子们(还有一些熊大人,嚯嚯),他们才是火把节的主角!每人手上拿着一个小火把(就是前面提到的木棍和轮胎的结合物),一手捏着木棍,点燃轮胎那头;一手拎个袋子,袋子里装了前面提到过的那种粉末(是碎木屑和松香粉混在一起的),然后抓一把粉,往小火把上一扔,轰地就起了一阵大火!看着挺吓人,但其实没什么危险,不要烧到头发就好了。他们拿着,到处找人烧,如果是来“求烧”的(烧一烧可以去邪、除晦),就站着让他们烧;如果不想被烧,就乖乖躲起来吧!

要加入到狂欢的行列,首先要全副武装。衣服得穿得严实,把胳膊、腿都包起来,最重要的是要穿全棉的,大人们说化纤的被火一烧肯定都会烧坏的,棉的就没问题。有些人把摩托车头盔都戴上了,好象也太夸张了点。我和爸爸都把衣服换好了,嘻嘻哈哈地拿上“武器”冲出门外开始“扫荡”。我看到有个叔叔站着发呆,恩,穿得挺严实的,应该是来“求烧”的,就把小火把靠近他的腿,然后扔了一把粉末上去,轰地一下,火光窜起,把他吓了一跳!我正洋洋得意,忽然感到自己腿上一阵发热,回头一看,原来是老爸来偷袭我了!为了报复他,我也狠狠地烧了他一把,哈哈!

想不到火把节这么有意思!希望来年大家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更要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哦!


火把的作文(13)

在华夏大家庭中,在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中,有众多具有浓郁特色的节日,但恐怕没有一个像火把节这样充满火焰与激情,它是一个用酒与火交织而成的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我带着妻儿驾车到靖安乡罗德古参加昭通市彝学会在那里举行的火把节,车在岖崎的山路上盘旋,经过个多小时的颠簸到达目的地。

罗德古掩映在茂密的绿树丛中,整个寨子洋溢着节日的喜庆,还未到目的地就传来了若断若续悠扬婉转的彝歌,这歌声是从重重迭迭的大山深处,从遮天蔽日的茂林丛中,从苍苍茫茫的浓雾中过滤而来的,所以是那样的脆亮,那样的清新,那样的摄人心魄,犹如天籁之音,放耳听去,给人一种飘飘渺渺,亦真亦幻的感觉,就是这美妙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节日的狂欢中。

门,通常是拒人于外的设置。然而火把节的门,却是热情好客的彝家人为欢迎客人而搭建的。未进山门我们便被彝胞们簇拥在山门外,看着妻儿一身艳丽的彝族装扮,由几十个人组成的洋溢着阳刚之气的彝族青年,热情地吹起了过山号,他们吹得是那样的卖力啊,只见他们涨红着脸,鼓圆着腮,一会儿昂首,将过山号直指云天,那声音震荡山谷;一会儿又低头把山号贴近大地,高亢激昂,声回巨响。他门用心在吹,用情在吹,吹出了雄浑与豪迈,吹出了节日的欢乐与喜庆,吹出了彝家人的火热与激情,我们进了第一道山门。

第二道山门则弥满着阴柔之美,由二十多个如花似玉的苗族,白族少女组成。她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像洒渔河水一样清靓,在游客中萦绕、穿梭、唱歌、欢笑、迎宾。

第三道门则是阳刚与阴柔的巧妙结合。她们唱道“捧起乌蒙酒哟、款款敬嘉宾哟,酒温、酒暖、彝家的心;酒浓、酒醇、彝家的情。酒中闪亮,彝家的魂哎!彝家的魂、酒味缠绵彝家的根!捧起乌蒙酒哟、款款敬嘉宾哎,酒温酒暖彝家的心,酒温酒醇彝家的情,酒中闪了亮彝家的魂哎!彝家的魂、酒味缠绵、彝家的根,客人嘉宾敬请开怀品、仔细饮。举杯交盏识知音”。作为彝家人来说,不喝酒,不唱歌,就不算来到彝家;也就不算是在彝家过节,更不用说是过火把节了!这话虽说有几分夸张,但一点不假,反映了酒和歌舞在热情爽朗的彝族人民生活、生产中的地位。一群漂亮的彝家姑娘身着民族盛装,如大山盛开的山花,将你围在鲜花丛中,端着盛满美酒的牛角杯,唱着“敬酒歌”欢迎客人的到来。“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请喝一杯酒哟请喝一杯酒哟!”那美柔柔的,那歌甜甜的,而那情却是不可抗拒的大山,作为远方的客人,远方的阿哥,让你不喝也得喝,不醉也得醉。喝吧!喝下彝家的款款深情,喝下这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即使醉了也心甘情愿。霍出去了,每进山门的人都连喝数杯。

山门内张灯结彩,阵阵热烈欢快的唢呐声,狂放粗犷的锣鼓声、荡气回肠和悠扬婉转的歌声以及激昂奔放的舞蹈吸引着我们。放眼一看,虽然火把节的整个场面极大,但每个环节井然有秩,热闹非凡,满山遍野的人头攒动,足有一两万人,热情好客的彝家人搭起了一个山一样雄大的舞台,组织了二十多个文艺节目。汉、彝、回、苗等民族同台演出,共庆彝族火把节。表演节目或诙谐幽默,或打趣逗笑;舞蹈风格,古朴深沉,气浑力厚,刚柔相济;歌声清甜脆亮、感人肺腑。让人感到情真意浓。总之,无论歌与舞都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热爱与憧憬。

黄昏时分,火把场中竖起了干柴堆起来的塔型似的火把,一群美丽的彝族姑娘身穿艳丽的百褶裙,团团围定了“塔型”,载歌载舞,跳起了彝家的“撒麻”“阿诗且”“铜铃舞”唱起了彝歌,将节日的欢乐渐渐推向高潮。

难怪有人说,火把节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狂欢节,这话一点不错。你看!火场外,那些性急的年轻人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他们实在是等不及了,手举火把嬉笑着相互追打。柴禾旁一个小伙子正悄悄的逼近一个姑娘,而姑娘佯装不知,忽然小伙子一扬手大把的松香撒到了火把上“卟”的一声,落在姑娘身上,顿时一团绚丽的火焰升腾而起,映着姑娘羞红的面庞,姑娘假装惊叫,转过身去嬉笑着追打小伙子,小伙子故意被姑娘抓到,姑娘撒娇似的在小伙子肩膀上不停的捶打,还一个劲的“扭”“掐”小伙子,于是周围人群发出一片悦耳的“尖叫”人们笑得前仰后翻,大家融入无尽的快乐之中。

夜幕渐渐降临,火把节晚会开始了,尽管那里的立体性气候,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又是晴天,但丝毫没影响大家喜悦的心情。你看成千上万的人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借着火光,随着音乐节拍,纵情地边喝、边跳、边唱,一会儿侧身甩脚,一会儿摇手相连,娴熟的舞步穿插自如,变化多端……我带着微微的醉意和无尽的喜悦,情不自禁加入其中。

火把场中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似万马奔腾直冲云天。看!一群群青年男女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楚楚动人,迷人的脸上绽放出喜悦与自豪,手牵着手在篝火旁高歌起舞,老人也不甘示弱的加入其中,用各自的方式抒发着内心的情感。

另一边一群群身着彝族服饰的强壮男子拍击擂鼓,象威风凛凛的武士,古铜色的脸上露出坚毅与自信,向跳舞的人群鸣鼓助威……

眼前的一切,像一幅激昂的画,像一首豪放的诗,像一壶芳香醉人的美酒,只有亲自加入其中才能体会到欢乐的滋味,享受充满激情的狂欢。这些像响彻云宵的万钧雷庭,像咆哮大海的千重巨浪,整个火把节场景全被淹没在一片疯狂激越的音韵当中。人们相逢见笑,到处敬酒,唱酒歌,喜庆欢快,声音此起彼伏,彝胞们爽朗的喝起了扁担酒,共叙家常,各抒豪情……看着这淳朴豪爽的民风,眺望远处,浩浩的江水,折射着彝家人滔滔的豪情,面对这一切,我的心涨潮了……

纵情地跳吧!把豪迈与欢乐凝集在舞步中,尽情地唱吧!把追求与夙愿倾注在歌声里,源远流长的金沙江水孕育了彝家人自强不息的灵气,巍巍的乌蒙高山铸就了彝家人铮铮铁骨。

这是歌的海洋,如涛似浪,此起彼伏;这是舞的天地,自由奔放,异彩纷呈;这是火的世界,热烈洋溢,激情燃烧;那高亢激越的音乐,那优美动听的歌声,那活泼爽朗的笑声,那粗犷激昂的舞蹈;酿成一壶浓烈的酒,浸泡着整个狂欢的夜。这里的天醉了,地醉了,群山醉了,白云醉了;人——更醉了!

感受了这番场景后,我悄悄离开火把场,来到附近的山坡上,感慨万千,思绪起伏,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汇聚在这火把的长河和夜景当中,鸟瞰整个火把节的夜景,暮色四合,群山如黛,弥雾如纱地漂浮在群山之间,翘首遥望火把场中的巨型火把已照亮夜空。时间已经很晚了,但人们还沉浸在无尽的火一样的激情当中不愿离去,汇聚在篝火边手牵着手,围着火跳着舞,撒松香,品美酒,祈福消灾,共祝年成,为盛世而歌,为美好生活而歌。想跳一个通宵。不!几天几夜,甚至让时间定格……

透过这一切我仿佛看到了远古一个动人的场景:直率而无半点心机的彝族部落首领,被人骗到一间用木料制成的房子内。他丝毫没有察觉到房子的四周早已堆好了干柴,并且已经浇上油,不懂阴谋的首领被人灌醉后,被烧死。他那美丽而深情的妻子闻讯后急急忙忙赶到现场,只见一堆灰烬,他悲痛万分,奋力用双手在燃烧着的灰烬中刨找自己丈夫,火烧焦了她的十指,鲜血淋淋,哭声凄凉,哀声动地,但她仍不停手,继续在火焰中刨找!刨啊,刨啊!终于,她也投身烈火……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和坚贞善良的彝家女,从此便有了“火把节”这个节日,并且一代代地沿袭下来。所以可以这样说,火把节是爱情擦出的火花,是对生命的颂赞,对死者的怀念。

明代着名诗人杨慎在诗中写道“松炬荧火霄作舞,星回节令传古今”这便是对火把节最真实的赞美和写照。而现代人又将火把节注入了新的内涵,向往和追求。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情的高昂,酒的激情,火的炽热和彝家人爱酒、嗜酒的永恒所在;以酒为美,对酒当歌,情浓如酒,以及酒韵似歌的热血激荡。

看看眼前,火树银花,火把如流,一串串盛大的红红绿绿的礼花在夜空中绽放。古老的民俗,穿过悠悠岁月传承下来,与现代文明交织在一起,在夜空中以各自璀璨的光焰相互撞击融合而照亮夜空。放眼望去,远处昭鲁坝子形成若干条火的长龙,如星罗棋布,明亮耀眼,气势磅礴,犹如江河奔腾,一泻千里。

再看看!人们舞动火把流动变化的巨大队型是那样的热情欢快,整座城市,整个乌蒙大地以及整个中华大地上有彝民族人居住的地方,今夜在大把、大把的松香散发下,都飞起灿烂的火花,夜空中弥漫着松脂的清香,这不正是古朴淳厚的彝文化的清香吗?正是这种文化清香的熏陶,人们才能尽情享受这原始古朴的习俗文化之乐,才能不断发展,迈上新的时代高峰,让火的文化流传久远。

那夜不知听了多少动人的歌,不知喝了多少醉人的酒,不知跳了多少激越的舞,我无法入眠。


火把的作文(14)

“火把节”是哈尼等族的传统节日。去年暑假,我到亲戚家去玩儿,正赶上过火把节,真使我喜出望外。晚饭后,我便缠着哥哥姐姐带着我去观看。我们到时,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哈尼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石林前的一块打草坪上,不少人都举着未然的火把。来观看的人非常多,不仅有年轻人,还有老爷爷、老奶奶和蹦蹦跳跳的娃娃们,许多旅游观光的外国朋友也来了。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天渐渐黑了下来,几千只火把霎时点燃。一瞬间,这“光明之神”发出的火焰照亮了天空,照亮了石林,光亮如同白天一样。顿时锣鼓喧天,欢呼声响成一片,在美丽的石林上空回荡。哈尼人高举火把转来转去,一只只火把犹如一朵朵灿烂的星华。高举火把的人们,有时把火把排成一条游动的火龙,有时围城一个大圆圈。哈尼族小伙子弹起了大三弦,姑娘跳起她们喜爱的哈尼族舞。她们越跳越欢快,周围的人们和外国的朋友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进去,跳啊,唱啊,每个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2有趣的火把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是一朵奇葩,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这香味弥漫着中华大地。其中,最具魅力的就是彝族了。

彝族的魅力具体表现在火把节上。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第一天是祭火。在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都要宰牛杀羊,欢聚一起分享,并且准备酒肉祭祖。到指定的地方拿起篙草扎成的火把,点燃祭台上的圣火。父母都带着孩子游走田边,向孩子讲述古老的传说。

第二天是传火。青年们要骑马、斗鸡、斗牛、摔跤,而姑娘们就要唱起歌,跳起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则是选美大赛了。年老的长辈,要按照传说中的女孩一样善良、漂亮、温柔的美女,跟传说中的男子一样勇敢、强壮、勤劳的美男。再让美男、美女带动大家一起载歌载舞。

第三天是送火,是把火把节推上高潮的时刻。夜幕降临,大家高举手中的火把,再把火把扔在一个地方,堆起一个火堆。所有的人拉起手,在火堆外围成一个圈,对着火堆一起唱歌跳舞。

看着电视上这么高兴的彝族兄弟姐妹,我也恨不得钻进电视机里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

多么有趣的火把节啊!

3家乡的火把节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石林,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县城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火把狂欢节。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了。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在我的家乡有个传说。古时有个魔王的堡垒久攻不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大获全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战争,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要耍火把来庆祝,由此就有的火把节。火把节共庆祝三天,第一天是祭火。在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都要杀牛羊,一起分享。到指定的地方拿起松木做成的火把,点燃祭台上的圣火,祭拜祖先。第二天是传火。青年们要骑马、斗牛、摔跤,而姑娘们唱歌跳舞。第三天是送火,在夜幕降临时,大家高举手中的火把,再把火把堆成一个火堆。所有的人拉起手,在火堆外围成一个圈,一起唱歌跳舞,直到天亮。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又快到了,小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一起过火把节吧!

4欢乐的火把节

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的火把节,今年暑假(8月11日))我呆在四川凉山的叔叔家,同家人一起感受了欢乐的火把节。

晚上火把节广场热闹极了,彝族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拿着火把早早的来到了火把广场上,广场的两边早已准备好火苗,开始燃火了,大家先把火把放在火堆里燃,然后把火把举起来,转了一圈,再把火把扔进火堆里,最后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否认识,无论是否为彝族,都手拉着手儿合着柔美的音乐、围着火堆跳起了达体舞。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舞得乐呵呵、人人脸上笑盈盈!火把越烧越旺,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像火焰一样金灿灿,火焰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举了火把,就意味着谁家今年大丰收,怎么能不高兴呢?

夜深了,广场仍回荡着人们欢乐的笑声。大家唱着歌,跳着舞,放起了烟火,直到夜晚还像白天一样欢乐!这真是一个不眠的“东方狂欢夜”呀!

5家乡的火把节

我的家乡有一个很有趣的风俗,那就是火把节,这是我们彝族最有特色的一个节日,总共庆祝三天,热闹极了。

第一天是祭火。在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都要宰牛杀羊,欢聚一起分享,并且准备酒肉祭祖。到指定的地方拿起篙草扎成的火把,点燃祭台上的圣火。父母都带着孩子游走田边,向孩子讲述古老的传说。

第二天是传火。青年们要骑马、斗鸡、斗牛、摔跤,而姑娘们就要唱起歌,跳起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则是选美大赛了。年老的长辈,要按照传说中的女孩一样善良、漂亮、温柔的美女,跟传说中的男子一样勇敢、强壮、勤劳的美男。再让美男、美女带动大家一起载歌载舞。

第三天是送火,是把火把节推上高潮的时刻。夜幕降临,大家高举手中的火把,再把火把扔在一个地方,堆起一个火堆。所有的人拉起手,在火堆外围成一个圈,对着火堆一起唱歌跳舞。

看着电视上这么高兴的彝族兄弟姐妹,我也恨不得钻进电视机里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

家乡的火把节真有趣,这么热闹的节日欢迎你来我的家乡玩!

6家乡的火把节

今天是我家乡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我非常高兴,因为火把节可以点火把。

火把节的下午,妈妈带我到街上去买火把。一路上,我看见许多卖火把的人,一边喊一边卖,忙得汗流浃背。买火把的人争先恐后,非常热闹。我们买了两把火把和一袋松香高高兴兴往家里跑去。

到了晚上,我们就到楼下去打火把。我们先把火把点燃,一会儿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急忙撒上松香,“呼”的一声,火苗就变大了,原来的火焰是蓝色和红色的,此时变成了紫色、黄色、红色和蓝色。火焰照亮了夜空,映红妈妈的笑脸。

妈妈问我:“你知道火把节的来历吗?”我说:“不知道。”然后我们就回家去查资料。通过查找资料,我终于明白了火把节是聪明的彝族人民为保护庄稼,消灭害虫而来的。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我更喜欢勇敢的彝族人民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火把节,非常的有趣。

7家乡的火把节

我的家在美丽的大凉山,寨里大部分都是彝族,火把节是我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我们的狂欢节,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忘却劳作的辛苦,尽情的享受欢乐。

火把节是彝族人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而演变出来的表达方式,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超强的音乐伴奏,但是确是我们最隆重而又庄严的节日。

火把节之前,每家每户都要准备自己最拿手的美食,好在节日里和大家分享。火把节来临的时候,大人们会把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在寨中,而自家门前则竖起小火把。到了晚上,人们点燃火把,整个山寨一片光明。人们还会手拿火把成群结队的来到田间地头,把火把插在这些日常劳作的地方,远远望去,像一条条火龙。火把节的高潮也是在最后,年轻的男女会把许多的火把堆放在广场上,火把瞬间旺了起来,大家围成一圈,唱歌跳舞,好不热闹,一片欢快的景象,彻夜的庆祝让人们忘记了疲惫。在火把节里,人们欢歌载舞,用最传统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

请你也来加入我们吧。


火把的作文(15)

我家乡的农历6月24日是彝族人的节日,叫“火把节”,地点在彝人古镇,很好玩的。

彝族人过火把节的时候,会聚在一起吃本民族特有的羊肉汤锅,就是连皮带肉的整只羊的都煮在一起,打蘸水吃,喝一口羊汤,味道鲜美极了。到了晚上,他们会在彝人古镇的广场上集中来跳舞,中间还烧着一大盆火。彝族人穿着绣花的衣服,戴着绣花的帽子,和围裙,围着火跳左脚舞。

他们边唱边跳,嘴里哼着彝族调子,跳三垛脚,男的弹三弦伴奏。他们跟着节奏跳,跳着跳着,我也学会了,还有许多游人们和彝族人一起跳呢。我也挤进去跳了一会,跳舞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一直跳到脚酸。

我喜欢跳彝族的左脚舞,也爱火把节!你们也可以来彝人古镇玩哦!

2家乡的火把节

今天是我家乡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我非常高兴,因为火把节可以点火把。

火把节的下午,妈妈带我到街上去买火把。一路上,我看见许多卖火把的人,一边喊一边卖,忙得汗流浃背。买火把的人争先恐后,非常热闹。我们买了两把火把和一袋松香高高兴兴往家里跑去。

到了晚上,我们就到楼下去打火把。我们先把火把点燃,一会儿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急忙撒上松香,“呼”的一声,火苗就变大了,原来的火焰是蓝色和红色的,此时变成了紫色、黄色、红色和蓝色。火焰照亮了夜空,映红妈妈的笑脸。

妈妈问我:“你知道火把节的来历吗?”我说:“不知道。”然后我们就回家去查资料。通过查找资料,我终于明白了火把节是聪明的彝族人民为保护庄稼,消灭害虫而来的。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我更喜欢勇敢的彝族人民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火把节,非常的有趣。

3热闹的火把节

我的家乡在肥西,那里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歌婆节。

火把节的那天,我和妈妈上山割了很多杂草来,再砍了两根木棍,又拿了两根细长的绳子来。我们把杂草放在木棍一头,用细长的绳子紧紧地捆住。火把做好了,我和妈妈一人一个,准备晚上参加火把节活动。

天色暗下来了,我和妈妈一人撑着一支点燃的火把来到马路上。只见,这里的人们如云集一片,大家都高高地举着火把。有的大声说:“我的火把最亮!”有的笑着说:“我举得最高。”还有的得意地说:“哈哈,我的火把最漂亮。”……大家在说说笑笑中沿着大马路走着,犹如一条火龙在游动。

夜深了,我和妈妈开心地回家了。


火把的作文(16)

关于火把节的800字作文篇1

火把节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几乎都会有自己的节日,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等等,这些节日都丰富多彩,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家乡的火把节。

传说在远古时期,云南彝族地区年年五谷丰登,天王知道后极不高兴,于是派出灾神撒下许多害虫,企图毁灭庄稼,彝族先民想出办法,在夜里点起火把奔跑于田野,山坡,山寨,满山遍野的火把形成火海,像一条条火龙,人们见害虫就烧,“灭虫大战”持续了几天几夜,最终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灭尽了害虫,保住了庄稼。

为了庆祝胜利,彝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到了这一天,彝族男女老少早早就穿上新衣来到石林草场,白天举行摔跤、斗牛比赛,有成千上万的各族人才着大三旋载歌载舞,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招待客人,到了晚上在火把节的住会场上举行着大型的民族歌舞晚会,晚会结束后,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焰火、数不清的火把照亮了石林的夜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围着焰火,举着火把尽情的跳舞一直到第二天的清晨才散去……

爸爸开始准备火把了,火把的材料主要是麦柴,为了它能保持直立,中间要放一条棍子,四周的麦柴由绳子扎起来,火把长约两米,直径约15厘米;妈妈开始在门前堆积麦柴了,堆柴也是有讲究的,麦柴每隔三四步堆一堆,有时好几家的柴堆连在一起,可以达到百米之长;而我忙着为父母做助手,想着能尽快开始;左邻右舍们也都马不停蹄准备着,经过我们齐心协力的准备,终于一切就绪了。鞭炮一响,火把节就正式开始了,先点燃柴堆,大家开始从“火堆”跳过去,跳火是为了保平安,把一年来所有的不顺利都“烧”去,期待来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跳完火之后,就点燃了火把,我们举着火把一直跑到山顶,从山顶鸟瞰村庄,眼前的景色美极了,家家户户的红灯笼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分不清哪个是天,哪个是地,再加上五彩缤纷的烟花,看的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家乡的火把节热闹极了,我爱家乡的火把节,但更爱我的家乡!

关于火把节的800字作文篇2

火把节

稻香

火把节那日,傍晚,天公总是和我们开玩笑,下了一场雨,很短暂,却足以让尘埃落定,天空一下子澄澈了,一如70度蓝色。晚饭后,我们随人群前往田间,大火把所在之处,一路上,看到绿色的稻田,和着清新的空气,我发现自己好久没逛这无边的田野了,可是一下子又要离开了。

我靠着田边走着,晚风轻拂,隐隐送来一股淡香,淡淡的,说不上什么味,我暗喜了一下,从小我就没注意过,原来稻花也有暗香。我蹲下,看了一眼那稻花,小小的,白白的,整块田,像是盖了一层薄纱。我在心里默念着“稻香。稻香。”思维一转,我竟想到了宝钗住的“稻香村”了,这美丽的名字竟给那圆滑世事的宝钗取了去,但那女子的才华却也不容小视……

也许我还在想着那些红楼女子,不觉眼前以出现高立着的大火把。

火光

大火把立着,挂满了果子,还有村民送来的香,顶端高高立着升斗。我知道这些都是村民的祈愿,多子多福,步步高升,五谷丰登……

我按照习俗到火把下绕了三圈,据说这可以消灾免难。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受林海的嘱托,拍着跳舞的人群,转身,大火把已点燃,也许是下了雨的缘故,开始很难燃烧,我在人群中穿梭,拍着慢慢点燃的小火把。当我再次回到中心,大火把已熊熊燃起了,我看见火光照亮了整片田野,一切晕在了红红的火光中……

黑暗中,星星点点的火光遍布了田间,处处欢歌笑语中,我享受着美好的夜,随着火光处慢慢回家了,心底竟莫名生出一种希望来。

许是因为那火光!

午夜

那晚。午夜,我还没睡,静静躺着,忽然听得窗外滴滴答答下起雨来,仿佛奏着低低的蓝色多瑙河。

这雨是想要浇灭那未息的火星吗?我想着。我听着雨声,感觉这夜的宁静,第一次不那么害怕,却想起一个人来。我期待着他的文,因为那是我给的话题。

窗外风雨依然,我独自守着这寂静的夜,眼前又是一片红红火光,仿佛燃烧的青春,我在这暗夜中寻着,青春也未央了……

想起仓央嘉措的诗句“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

致此,今年的火把节告终。

关于火把节的800字作文篇3

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传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本词条将从彝族火把节起源、传说、主要活动和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万岁。

啊!彝族的火把节真好,我爱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的作文(17)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了大喊道:“是谁把我女儿种的花给拔了!真是不想活了!”玉皇大帝就叫虫王,带领蝗虫把庄稼吃了。凤凰鸟听见了,就飞到人间告诉了彝族老百姓们。

六月的一个晚上,山村不远处卷起龙卷风,龙卷风去过的地方都变成了平地。突然,从龙卷风里涌出一群群蝗虫,蝗虫疯狂地吃着庄稼,它们爬在人身上,人们就用身边的武器来杀死蝗虫,但杀了三天三夜蝗虫依然三五成群,怎么都杀不完。所有彝族人民都聚集起来想办法,有人说:“用农药来杀蝗虫”“但蝗虫死了庄稼也不能吃了。”“那把蝗虫淹死”“蝗虫死了庄稼也死了呀!”这时,阿巴拉说:“我有一个好办法,蝗虫最怕火,我们就用火把他们烧死。”说完就上山破柴做成了一个个火把。他们点燃火把,蝗虫群都围绕火把转,可不知道一去无回,全被烧死了,才一炷香的时间,满天的蝗虫已经变成黑炭了。

蝗虫消灭后,人们都跳着舞,唱着歌,狂欢一夜。

后来每年的6月24日都被称为彝族火把节。


火把的作文(18)

老师是火把,他教我们学习知识,怎样使用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他,才能让我们净化灵魂。

人生有许多条路,稍不留神,就会走向歧途。这时,需要朋友们的提醒,才能走好。拥有这支火把,才能主宰自己未来的命运。

人的一生之中,总会出现两边天空,其中一边是拥有无穷无尽的天空,在那儿,你可以自由地飞翔,但一落入另一边天空,将会让你走向歧途,将可能无法挽回你失去的东西。但倘若你能够拥有自觉,那么你即使步入了黑暗的一处,也有可能离开那儿,拥有成长的机会,那也是一支闪亮的火把。

仍让是一支火把。若别人惹怒了你,你要想一想这样一句话:“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有人做过吗?有,但是太少了。当你真正做到的时候,会犹如一缕暖风吹进心田。

乐观是一支火把。在伤心的时候,它能够给你带来一丝丝的欢乐,它也能让其他人对你的友谊变得更加深刻,并能够一切充满实在感,因为它是伤心的时候最需要的。

自信也是一支火把。它能够给人们最好的鼓励,是所有事物需求的一种动力,拥有了它,就能够使自己更加努力,常常都会事半功倍,将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做好。

父母是人一生中最闪耀的火把。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来哺育我们,从一出生开始,母亲就将整个世界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父亲则用那优良的品格来教育我们做人。

只有将这些火把都拥有,世上将不会有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