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粉(精选5篇)
往事随风
2023-11-08 02:41:48
小学
话题

肠粉(1)

我的老家在汕头,那里的风味小吃很多,有牛肉丸,蚝烙,无米粿等等,但让我最爱的要数肠粉了,那种美味让人一想起就要流口水。

行走在汕头的大街小巷,不一会就会有一家肠粉店,透过那层层弥漫于空中香飘飘的雾气,一家热气腾腾的肠粉店就会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师傅将磨好的米浆浇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馅料,卷成猪肠形,置于盘上,淋上熟花生油、生抽、辣酱便成。馅料上,主要用白菜丝、猪肉末、香菇、鸡蛋,再撒上潮汕土特产菜脯粒,肠粉卷好后,也淋上潮汕人喜爱的花生酱、蒜香酱、卤味酱等等等,由于味道鲜美,让我百吃不厌。

去年,我们一家在外地旅游,我的肚子便叫了起来,前面街上的小巷里正不断飘出白雾,我立马驻足,伸长脖子,口水在喉咙里打转。妈妈知道我好这口“馋猫,去吧,人未到家,先让你解个馋!”

“那我就不客气啦!”走进小店找了个位置和妈妈相向而坐。只见师傅在铁皮盘里涮上油,上米浆,放配料,进蒸柜,一分钟左右,肠粉出柜,用铲子把肠粉从后铲起,卷成长条,切断上碟,再在上面倒上一点配料,鲜香扑鼻。看着眼前香喷喷的美味,我迫不及待夹了一块,蘸上配料,放入嘴中,软润爽滑,满嘴生香,回味无穷。

肠粉这种小吃现在在外地也可以买到,但味道都难以还原潮汕的那个味道。寻寻觅觅,终于等到你,却没有家乡那种特别正宗的味道。因此,我特别喜爱家乡的小吃。


肠粉(2)

肠粉是一种米制品,起源于广东,早在清代末年,广州街头就已经听到肠粉的叫卖声了。

关于肠粉,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乾隆皇帝南下时,收到吃客纪晓岚的蛊惑,专门去粤西吃肠粉。当吃到这滑滑嫩嫩的肠粉时,乾隆皇帝赞不绝口。而肠粉也因为它的味道鲜美,价格便宜,老少皆宜,备受老百姓的喜爱,人们常常是排队候吃,多数店家供应不求,因此又被戏称为“抢粉”。

广州肠粉不像潮州肠粉那样馅料多样,但是广州肠粉可谓是白如雪花,薄如蝉翼,吃一口满嘴鲜香,细腻嫩滑,Q弹爽口,嫩滑中还带有一点点韧劲儿,让人越吃越爱,再配上浓浓的酱汁和脆生生的生菜,让人一吃就忘不掉。

心灵手巧又善于做生意的肠粉师傅见到肠粉的优点,于是便将这道风味小吃移植到全国各地,让我们走出家门就能品尝到这道美味的广东小吃。

那家肠粉电视的手艺十分正宗地道,只见他每次先用刷子在长方形的蒸架上刷上一层薄薄的油,使米桨不会与蒸架粘在一起,接着在刷过油的蒸架上倒上米浆和肉馅、鸡蛋,快要蒸熟时放上生菜,一起蒸到熟透,最后用特制的铲子刮到盘中,浇上香喷喷的卤汁,一般喷香扑鼻的肠粉就做好了。

吃上一口,真香啊!薄薄的粉皮里裹着馅料,吃起来又软又香,十分爽口!朋友们,有机会请一定要去尝尝这地道的广东风味小吃,一定会让你赞不绝口,越吃越爱!


肠粉(3)

我是潮州人,潮州的饮食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但我觉得最好吃的还得数肠粉。

肠粉起源于广州,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肠粉的叫卖声。那时候,肠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等,而甜肠粉的馅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由于味道鲜美,价钱便宜,所以在广州十分畅销,成为一道大众化的小食。

肠粉是一种米制成的食品。制作的方法很简单:将米加水磨成浆,然后舀一小勺米浆平铺到特制的四方托盘中,再把准备好的肉酱和鸡蛋放在碗里,搅拌均匀,最后倒在米浆上,放入抽屉式的蒸架里蒸熟。大概五分钟左右,从抽屉取出蒸好的粉,上面再铺一层香喷喷的汤。这时,一碟喷香扑鼻的肠粉就大功告成了。

肠粉是广东最为普遍的小吃,吃起来嫩滑可口,细腻柔软,还略带韧劲。备受大家的喜爱。


肠粉(4)

广州的美食有很多,有艇仔粥、牛腩粉、云吞......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肠粉。

肠粉起源于清代末年,在清朝末年的广州街上就能听到肠粉的叫卖声,肠粉由于价格便宜、味道鲜美。所以,肠粉店里的肠粉一做出,就被抢售一空,肠粉也被称为"抢粉"其中肠粉有:鸡蛋肠、瘦肉肠、牛肉肠和虾仁肠......再加上那鲜美的酱汁,简直妙不可言。我最喜欢吃牛肉肠。鼓油与牛肉结合起来,那味道美味极了!

我看见过肠粉店制作肠粉。只见厨师先用刷子在肠粉机的盘面上刷上油,再把肠粉粉与水搅拌在一起,要不停的搅拌,才能体现出肠粉的柔软、弹性。再放进去等到,肠粉上冒出水泡时再加上馅料等馅料熟后,将其取中,淋上鼓油,一份好吃不腻的肠粉就做好了。

广州肠粉中最好吃的就是银记肠粉,坐落于文昌路。银记肠粉主营牛肉肠。我以前每天早上都要去银记肠粉吃一份牛肉肠,才会觉得一天的早上是充足的。

如果你来广州,就来尝尝肠粉吧。一定会让你赞不决口的!


肠粉(5)

清晨,一缕刺眼的阳光射在脸上,接着鸟叫声从窗外的树里也一起到来。清晨就这么自然地来了。

穿上整齐的小校服,我和母亲匆匆来到了肠粉店。店内坐满了像我一样的小学生。肠粉店只有30平方米大小,挤满了人,地上都是草草地用水泥胡乱铺成的;墙上的油漆都掉了色,只有那些斑斑驳驳的黄色油渍,还露出了赤裸裸的砖头;店外的街道上也摆了桌子;小店没有招牌。我和母亲坐在了外面的凳子上,每次一坐下去母亲就用那些粗糙的纸巾擦一下桌子。地面上扔满了白色的纸团。我吃完了以后,依然有人在等。每一次到这来吃肠粉,都会看见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穿着一所公办学校的校服,瘦得像一具骸骨,皮肤跟那水泥地面一样灰不溜秋的,很应景;额前的刘海参差不齐,多半是那些小店的新手剪的;现在是冬天,他却穿了一双掉了皮的小凉鞋。他从店内走出来,背着书包,帮父母端了肠粉给客人,热乎乎刚出炉的肠粉,被肠粉“感染”了的烫手的盘子。小男孩儿双手端了两盘,在不足20厘米的过道上灵活地穿梭者。他端了十几盘肠粉后紧张地看了看时钟,匆匆地走了。我盯着他,不一会儿,那个瘦小的身影就在拐角处不见了。

到现在,我已经有两年没去过那里吃早饭了。那天下午,我路过那家肠粉店。那个肠粉店的老板正坐在店外,跟坐在旁边的儿子语重心长地谈话。这里基本没变,小男孩依然穿着短了一截的上衣,宽宽的大裤衩,那双掉了皮还脱了胶的凉鞋。父子俩的前面依然摆着那辆电瓶车,后面绑着一个泡沫箱,车前品牌的商标名早就只剩下一点一撇,认不出来了。唯一更新的是,就在那个铁的大锅炉下面标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大字:“肠粉面米粉粥”,后来,小男孩从父亲的身边站了起来,骑着那辆电瓶车在空地上转了一圈,笑着对他父亲说:“爸爸,我能掌握,让我去送外卖就好。”后来进去了,那位父亲连忙站了起来走到锅炉边,我叫了一盘南瓜肠粉。不一会儿,肠粉好了,那个小男孩从电瓶车上下来奔跑到父亲身边,一把拿过肠粉,递给了我,然后他坐在一旁一直看着我,我看他的时候他就扭到一边去。我走进他们家的厕所,厕所旁边紧靠着一张床。小男孩一家就蜗居在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里。双人铺上躺着小男孩的母亲,几年没见她的头发花了一半,她的手捂着前额和双眼,在这个像“下了火”一样的大热天里,她连风扇也没开,我发现她的嘴唇有些苍白,我前后进去她都在草席上翻来覆去,“沙沙沙”地。

出来后我付了钱,看着小男孩那大大的眼睛我明白了他的心思,在他这个小小年级里,想的是一个家庭的如何支撑,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他一直盯着我看,盯着这几张仅价值1元的小钞。小男孩,在这个童年里所应拥有的曼妙,他没有。这个懂事的小男孩,要跨过的门槛太高太高,但是我相信他会长大、会长高。

再见,生活中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