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的作文(集合16篇)
君子兰
2024-05-12 09:28:37
其它
其它

民间艺术的作文(1)

众所周知,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兴趣也越来越多了,许多人都倾向于更加修身养性的那一方面。什么插花啊,茶艺啊,绘画啊,手工之类的,可是人们却不曾想起过那些中国的民间艺术,这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么?

就先拿剪纸来说,栩栩如生的剪纸不仅令人心情愉悦,而且带有着祝福的意义,火红的剪纸也代表着人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论过年,嫁娶,还是老人生日,总会贴上一幅剪纸,用来代表着人们对他人美好的祝愿。可是如今民间剪纸艺人却寥寥无几,民间剪纸艺人只剩下了那些年龄较大的老爷爷老奶奶,而年轻的姑娘小伙却找不出来,这也令剪纸这项民间艺术逐渐销声匿迹。

大家在中学八年级下册的时候一定读过一篇课文--《泥人张》,里面讲述的就是泥人张被海张五侮辱,如何通过捏泥人来巧妙地反击海张五的故事。里面的泥人张手法巧妙,一只手就可以捏出来一个栩栩如生的海张五,很多人都想去见识一下泥人张的手法,可是如今也几乎见不到如此精妙绝伦的手法了。泥塑分为很多种,有潮汕泥塑,惠人泥塑,无锡泥塑等等,可是泥塑一人每个省份也就三五个,人人都喜欢泥塑,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学习,这大概就是民间艺术减少的原因吧。

像这样的民间艺术其实还有很多,像皮影戏---配上那朴实淳厚的方言,清唱几句,也是极其陶冶情操的。像吹糖人---可能许多大人们的小时候都见过糖人,白白的糖稀经过老人的手轻拉几下,一团糖稀就变成了龙,马等各型各状的动物,极其吸引人。

如今,民间艺术是逐渐销声匿迹了,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保护我们中国的传统吗?


民间艺术的作文(2)

民间艺术作文_篇一:

夏天的一个黄昏,太阳正缓缓西下,但这时在一处十字路口,却热闹了起来,一群身穿粉红一的表演者,带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木制鼓,后头紧跟一辆辆华丽的车,热闹的民艺表演就要开始了。

这次的民艺表演,花腔百出,我最先目睹的是打鼓者,他们的鼓款式不一,有的拿鼓棒敲打,发出的声音低沉而响亮,彷佛大将军要出征般的宏伟;另一种则是以手击打,声音十分清脆,让人布满活力。这两种鼓在路上调和的吹奏,为大会增添色彩。

后头的车子,样式良多,有巨鱼、恐龙…等,车上表演的女郎,每人都穿得很清凉,活力四射的跳着舞,路上的行人看得直拍手,我也是其中之一。

这次的民艺表演是我第一次参加,流动十分出色,让人印象深刻,但愿以后还能再来!

民间艺术作文_篇二: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本钱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糊口。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兴趣,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利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固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犹如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可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

嘉靖中制夹纱灯,刻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罩色,熔蜡徐染,用轻绍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明《姑苏府志》

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民间艺术的作文(3)

先容一种民间艺术作文

在平清淡淡的学习、工作、糊口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目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泛起。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顿的先容一种民间艺术作文,但愿能够匡助到大家。

传说清光绪年间,有一种画在民间徐徐流传开来。此画做工精致,在过年时张贴,被称为年画。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的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

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今天,我就在市场上看见了一幅做工精致的年画。

那是一个穿天蓝色衣服的小男孩抱着一条红色的大鲤鱼。你看!小男孩眉头绽开,酒窝绽放,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唇笑成了一个弯钩,红彤彤的脸蛋,红润的嘴唇,多么引人喜爱!天蓝色的衣服配上火焰般红色的鞋子,多么靓丽!多么可爱!

你看!那条金鱼的尾巴多么漂亮!多么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尾巴一扭一扭的,仿佛是被风儿吹得东倒西歪的'火焰。它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闪一闪的,仿佛是天边的小星星,又仿佛是一件银光闪闪的铠甲,又仿佛是一件崭新的衣裳。

在旁轻轻摇曳的是什么?哦!原来是一朵粉嫩嫩的荷花呀!荷叶哥哥托着她,想让她成为天下最美、最漂亮的一朵荷花。

瞧!露珠弟弟在荷花姐姐的怀里玩得多开心呀!一会比赛赛跑,一会儿比赛跳水,玩得不亦乐乎。

我看得入迷了,致使老板娘认为我要买下这幅年画,我听了一溜烟儿地逃跑了,由于,我身无分文呀!

我体会到了民间艺术——年画的魅力与魄力,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民间艺术的作文(4)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剪纸吗?剪纸可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之一呢!它具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竟可以创造出那一张张惟妙惟肖的艺术品,真使人叹为观止。看着那一张张令人眼花缭乱的剪纸,我的思维不由不得飞向幻想的王国……

从前在蒙古草原上有个叫知识的小姑娘,她天资聪颖,又活泼可爱。而且她还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并在当地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小老师呢!她经常帮助一些穷苦的人们。在整个村里人的心中,她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可是天使总是会招惹恶魔的。

这不,住在蓝精洞的小妖得知在村子里有位美若天仙而又聪明伶俐的人非常受村里人的'爱戴。哇!她可受不了。嫉妒和仇恨之火在她的心中愈烧愈烈,她准备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将知识抓来。

就在这天晚上,知识回到家中,在花儿的簇拥下在书桌上看书。正当知识看得入神时,门突然被小妖踢开了,她抓起知识就走。还没等知识反应过来,她已被小妖五花大绑了。小妖把知识带回蓝精洞,想尽一切办法来折腾知识。小妖发誓一定要知识痛不欲身,让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知识在残酷的折磨下最终因体力不支而死亡,蓝精洞里传来了一阵阵阴森可怕地笑声。上帝知道这件事后,立即把小妖抓回天上让她得到应有的惩罚。

为了纪念知识,上帝把知识的智慧散发在人群之中,智慧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民间艺术的作文(5)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民间艺术的作文(6)

泥巴有什么神奇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是,当它经过了泥塑大师的手后,就变身为民间工艺品啦!它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做泥塑,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在我的家里,有一个泥塑作品——菩萨头像。它并不很大,长短和语文书一般。菩萨头发上都有一层纱,泥塑也不例外。它头上薄纱的一部分在顶部的头发前将其遮住,发后的自然向下垂落,披至肩部,然后向左边飘去。左边薄纱的后面则向左上方翘起,好像风儿吹得再大些,薄纱便会飘走。菩萨顶部的头发上,有着许多饰品。在呈波浪型的珠链前后,有着花一样的东西,十分美丽。垂落下来的凌乱的头发正与颈间的项链交织在一起。此时的菩萨眼睛微张,好象在俯视什么东西似的。眉心的红点格外鲜明,嘴角稍微上扬。在纯洁的白色衣服中的左手臂抬了起来,手十分靠右,还是兰花状,右臂在身后,握着白玉兰瓶,瓶中什么都

没有,空荡荡的。手臂的衣袖十分宽,以致衣袖都有了褶皱,一道一道的,很明显。白色的薄纱、衣服,黑发,淡色的饰品,就组成了一个朴素的、善良的菩萨。它是那么逼真,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啦!

泥塑历史悠久,深得百姓喜欢。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泥塑早已走出中国,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的使者。它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品,记载着中国的历史磨难和辉煌,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民间艺术的作文(7)

在生活中,大家都应该有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吧,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吧!我先向大家介绍我喜欢的艺术品——兵马俑吧!

兵马俑从整体上看几乎是淡黑色,它的形状非常小,他称站立姿势。头上扎的是盘头,脖子下边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围巾,他的衣着上面是类似战服的衣裳,下面是像裙子的战袍。这是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的情景!他的手很自然的放在两边,看着很英勇的样子!他好像就是一个整装待发的士兵一样!

如果你听了以上的介绍觉得还不过瘾?觉得他没有士兵的气势,那么我就在为你介绍的详细一些吧!

当我看到这个兵马俑的脸部表情时,我就认为他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士兵!因为他的眼神是充满杀气和忧愁的,让人难以捉摸。有时他的眼神让人觉得他好像对敌人有着很深的愁恨;有时让人觉得他好像为国家大事感到劳累;有时让人觉得他好像因为打仗的胜利感到高兴。从而可以看出做这个工艺品的人的技艺高超。他的眉毛和皱纹更加衬托出他的潇洒和英俊!在他那刻画细腻的鼻子下面有这两撮胡子。这可见他为国家大事费劲了心思!他的嘴角微微向下,看来他的心情不是很好!

“兵马俑”的英勇的气概和他那极富个性的眼神,让每一个人记忆尤心!我虽然没有真正到西安去看兵马俑,但是看见他的雕刻就已经在我的心底里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民间艺术的作文(8)

镂金作胜传金络,剪绿为人起晋风。——题记

“过大年,贴窗花,窗花就是我的家……”贴窗花是古老汉族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所以人们称其为“窗花”。

窗花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大、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分为“南北风格”,南方以精致唯美,特点是玲珑剔透;北方以朴实生动为美,特点是天真浑厚。南北各地在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从而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窗花对每个人来讲,是一个能引起许多流连和情感的`美妙称谓。农历正月初一,苏城春节,贴窗花装饰居室环境成为我国春节喜庆活动一个重要内容。

去年过年,我看到家家户户的窗户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窗花,有人、有花、有牛、有鱼,个个活灵活现,好看极了。窗花的每一种图案代表一个意思。我家的窗户上也贴上了大公鸡和大鲤鱼。听妈妈说,过年的时候贴这些,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接财接福。大鲤鱼表示年年有余(鱼),大公鸡表示吉祥如意。

我回外公外婆家时,正好看见外婆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张红纸专心致志的剪着什么。我悄悄地走过去,不由得张大了嘴巴,只见外婆把那红纸折来折去,几剪刀下去,一张栩栩如生的鸳鸯戏水就剪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真不敢相信这么精细的窗花出自外婆之手。我小心翼翼的捧着窗花,它是那么轻,仿佛一吹就能将它吹跑了。

我央求着外婆教教我,外婆含笑悠悠说道:“剪窗花有四个步骤:折纸、画图、裁剪、修剪。折纸就是把一张纸横折、斜折、或竖折,构图就是把你剪的窗花图案化,要求形象夸张、简洁、优美。裁剪是剪窗花的重要过程,它可以由小及大、内及外等多种剪法,要求做到线线相连,达到弯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做到千刻不落、万剪不断。剪窗花还需要色彩简中求繁,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听着外婆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我听着虽然迷糊但还是坚决放弃了剪窗花的想法。或许是因为外婆从小就生在安徽吧,具有南方女子那种心灵手巧,反正我是学不会咯,但是站在旁边看看兴许也能学到什么。

窗花剪刻形势一是单色剪刻,多用于大红纸简直,应用地区较广。二是套色剪纸,一般用于宫廷、商铺厅堂和门面的窗户。三是浮雕剪纸,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它将剪刻与纸叠工艺融为一体,风格别具。四是彩色窗花,颜色种类就多了去了。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和所用工具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却“难精”的民间技艺,大多处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们以现实生活中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加以观摩,全凭纯朴的感情与只觉得影响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介、明快,反映了作者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民间艺术的作文(9)

民间艺术——剪纸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什么剪纸,风筝呀······不计其数。我最爱剪纸了,我来给大家说说吧!

剪纸五彩缤纷,我知道如何剪,自己也剪得不错,是这么剪的:把正方形纸对折为小正方形,然后再折一次,剪出喜欢的.图案(要在连着的地方剪),这就基本完成了。

剪纸有很大的用途:过年的时候,人们用纸来剪窗花,贴在窗户上;结婚时,会剪喜字来增加喜庆;老人大寿时,会剪“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来祝贺······

剪纸需要很多的技巧,只有用心、专心,才能把纸剪得生龙活虎、栩栩如生。剪纸可以训练你的大脑,优化你的想象力,让你的双手动起来吧!

剪纸是一个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它需要我们把它宣传,并发扬光大!


民间艺术的作文(10)

在北京有一种别致的民间工艺品——面人,它既可以放在家里当装饰品,也可以给小孩当玩具。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捏成,是一件小巧的装饰,更是一件可爱的小玩意儿!

这面人在老北京几乎随处可见,因为捏面人的原料是蒸熟的江米面,拌上蜂蜜,再掺入十分鲜艳的矿物质颜料,分别制成品红、湖蓝、橘黄、翠绿等色面。我 们这很少有人买江米面,卖江米面的也少,而北京最有特色的江米糖就是用江米面做的,由此江米面多,有这门技术的人也多,就造成了制作面人的、卖面人的人多 了起来。

面人和我们平时玩的橡皮泥差不多,但我们只是捏捏玩儿会儿而已,面人艺人却是将它捏成一个个深动有趣的老奶奶、老爷爷、小动物……他们是不同的捏法,也就是不同的家族的不同捏法捏出来的东西有不同的特性,他们手里可以蹦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

但面人这门工艺品的技术在一家一家地失传,只有极少数的家族还保留着这门技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再也不会有捏面人的艺人的踪影了。

面人是那么的可爱,有趣,让我们一起向别人请教制作面人的方法,不然面人这个名字,就真的会成为我们脑海里的“回忆”!


民间艺术的作文(11)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免费的面粉来啰!”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白白的面粉。我一见面粉就高兴,但是,我不知道要干什么,包饺子?拉成长条炸油条?还是一人给一点?后来,我才知道要捏面人!我更加高兴了,我真想捏一个又笨又胖的大狗熊!

张老师一只手拿着袋子,一只手托起一些面,那只手指往下一斜,面就坐着滑梯听话地到了面板上,她用手指从面粉的四面八方把它往上“赶”,最后,堆成了一座平顶山!

她在中间用手扎了一个小孔,平顶山马上出现了几条裂纹,她把一个盘子里的水倒进小孔,不料,水不听话,向面板滑去,但是,被张老师往上一堆,水就乖乖地上去了。就这样,一会儿,张老师终于捏成了一个“大馒头”。

接下来,张老师给了4个代表一人一个面团,一个代表先把一小块儿面柔成长方体,是坦克的身子,又搓了一个又粗又长的炮管,再涂上颜色,就好了。

我觉得他捏的不像坦克,而像炮,因为它没有轱辘!回家以后,我一定捏一个带轱辘的坦克和又笨又胖的大狗熊!


民间艺术的作文(12)

星期天下午,郭老师带领我们观察面塑大师高爷爷捏面人。

我来到高爷爷面前,同学们已经围得水泄不通啦。只见正方形的箱子上放着捏好的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面人,有机灵的孙悟空,有贪吃的猪八戒,还有可爱的福娃等许多面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能说会道的鹦鹉,它的嘴尖尖的,肚皮鼓鼓的,彩色的羽毛,眼睛又大又黑,像两个黑宝石一样,爪子又实又弯,紧紧的抓住铁丝,好像在说:“你好!你好!”有趣极啦。

高爷爷又开始捏面人啦,只见他揪一下彩面,然后揉了揉,又捏了捏,再按了按,搓了搓,最后又压了压,再把小木棒往上面一插,一个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面人出现啦。高爷爷脸上满面笑容,作品完成时他最开心。

看着高爷爷捏好的一个个形象逼真的面人,我赞叹到:高爷爷的手艺真高啊!


民间艺术的作文(13)

本次拜访山西途中,参与了非遗文化活动-剪窗花,收获颇多。

不知何时起,似乎北京的帝都古韵逐渐被淡化了。电子,科技,现代技术一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蔓延开来,而紫禁城所原有的古老与传统感,一点点被淡忘了。而在游学期间所邂逅的剪纸艺术,倒是唤醒了许多曾经的记忆…

一直觉得,剪纸是门幼稚且简单的艺术,但我确实小看他了。用完午餐后,导游带领一位身着黑色褂子褂子的中年男人来到我们桌前,自称——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人。对于山西剪纸,简单直接,热情奔放的图案,火焰一样跳跃的火红的色彩,在广阔的黄土高原上,那些零零落落的村庄里,门上、窗上、墙上,贴的到处都是。在一片灰扑扑的色调中,跳出一抹鲜活的亮色,激起人们火热的生活激情。简直就像平淡生活中的奇迹。

这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

一片红纸在老师的手中旋转,雕琢,最终形成惟妙惟肖的图案。接着,老师又拿起一张方纸,折成五折,经巧手一过,再次展现出一副大师之作。老师脸上并未出现任何骄傲自满之色,唯有沉浸于剪纸中的愉悦神情。

现在的学生,亦或是人群,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实在浅薄。很多人自以为,所谓的民间艺术只是“老街边售卖小玩意儿的摊贩”,显而易见的,这是错误的。着实不敢说自己对这些的理解有多么深刻,但至少,我对此报以崇敬。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民间传统艺术,这些不单单是一门手艺,也是人类变迁的见证。

本次山西研学之旅收获颇多。生活在大都市中的我们,习惯了科技,现代,电子…。似乎“传统”二字听起来是十分遥远的。我们可以因一款新出的手游而津津乐道,却讲不出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一二。这是今天的时代最令人痛心的,这些被人们逐渐淡忘甚至忽视的民间传统艺术,都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凝聚,被历史长河所沉淀下来的珍宝,它们值得被铭记,值得被学习。本次游学,也让我们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与魅力,这样的感受,或许很难用文字表述清楚,但那能清楚感受到的,是作为一位中国人,一位中国传统艺术的小传承人所具有的强烈骄傲与民族自豪感。

当然,像剪纸一样的民间艺术不计其数,可以叫得上名的比如皮影,毛猴儿,糖人,太多太多。本次仅以剪纸为主题做了探究性活动,而其他的民间艺术,它们宛如一颗颗失落在民间的粲星,默默等待着,绽放的那天,而“那一天”即将降临。

剪纸,剪出一片星河,剪出祖国山水,剪出人类文明的瑰丽……



民间艺术的作文(14)

剪纸是汉族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每逢过年或者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气氛也因此被烘托的更加热烈。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剪纸常用的材料是纸,比如单色纸、彩色纸、金箔纸……所用的工具也很简单,主要是剪刀和刻刀。

这些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就可以剪出:象征富贵的“年年有余”、“富贵牡丹”和象征喜庆的“喜上眉梢”。还可以剪出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和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比如:飞鸟、小兔子、小猴子……

现在你了解剪纸艺术了吧?你也喜欢剪纸吗?|


民间艺术的作文(15)

刚到泉川艺社,隐隐从窗口看见了一只硕大的鸟灯,灯上涂着艳丽的色彩,我心想:这就是百鸟灯吧!果然名不虚传,长得这么像一只真正的鸟啊!我带着好奇和疑惑进入了百鸟灯制作室。哇!这里居然有这么多漂亮的百鸟灯。我看着那个未完成的骨架,喃喃道:“这样一个骨架要做多久呀!”大家欣赏了一会儿奇丽的百鸟灯,就坐下来,开始采访。

起初,我们不敢提问,老师先提问:“百鸟灯是干什么的?”

王老师十分和蔼地回答:“百鸟灯用于民俗活动,祈祷风调雨顺。”

另一个老师问道:“百鸟灯有多少年的历史?”

王老师回答道:“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

我再也忍不住了,大胆举手,问道:“王老师,您为什么要制作百鸟灯呢?”

王老师向我解答:“因为我想保护传统文化,让她传承下去。”

另一位同学见我开始提问,她也举手问老师:“王老师,您一般做一个普通的百鸟灯需要多少时间呢?”

王老师不假思索地说:“只要四天。”

全场都惊呆了!我原本以为做一个要一个月呢!没想到只用四天就可以完成。

老师又提问:“制作百鸟灯需要什么材料?”

王老师回答:“制作百鸟灯需要竹面、尼龙布、做鞋子的废料、塑料绳、胶带纸、万能胶、颜料、铁丝等材料。”

……

采访之后,我们去看王老师制作百鸟灯的骨架。只见,王老师的手拿着一根竹面,折一折,用塑料绳绑一绑,再用胶带纸绕一绕,一只“鸟”的腿就做好了。

我看完老师制作骨架,也跃跃欲试,拿了一条竹面,按照老师的步骤去做。没过多久,一只“肥肥”的鸟腿骨架制作成功了。

这次采访活动,让我体验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民间艺术的作文(16)

来到活动地点,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5张红色的正方形纸和1张画了半只小狗的纸。

我们今天做了窗花练习、小狗、窗花等有趣的剪纸和折纸。在做手工的时候,只要有不会的地方,就可以上去请教老师帮助。老师还送我们每个人一张很小的剪纸,有鹿、鸡、狗等许多动物。在做小狗的时侯我碰到了许多困难,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反复地练习,果然“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时间在流逝,我们在为做出那么多手工的欢乐中结束了这次活动,我喜欢民间艺术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