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汇编16篇)
超越梦想
2023-12-05 06:37:51
初一
其他

中国画(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有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古老建筑;如:印刷术,造纸术等文化遗产。要说起中国的物质遗产怎么少得了名扬四海的中国画呢?

中国画起源古代的象形字;文与画在当初,没有歧异,本来就是一个意思。我国原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没有歧异之分。

要说中国画首当其冲的就是水墨画了。齐白石爷爷就是一个水墨画的高手。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他画的画,无不体现出他的精神,所以让人们为之称赞。

中国画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艺术的结晶!


中国画(2)

夏秋季节,我最喜欢去四明山的外婆家,那里有我魂牵梦萦的小松鼠。看着这些欢蹦乱跳的小精灵在劲松树上窜来窜去,我都没有心思回余姚了,很多时候,我都会站在树林子里,一站就是一上午。这跳动的小精灵,把我的心带走了!
松鼠是一种超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敏捷,喜欢在树上活动,特别是在晴朗的清晨,就更加活跃了,常常在树干和树杈间窜来跳去,一会觅食,一会玩耍,无拘无束。我羡慕它们的自在。
几周前的美术课,方老师给我们上《毛茸茸的动物》一课时,就讲到了我最喜欢的松鼠,老师还示范了如何用搓毛法画松鼠的尾巴,同时提到了画家虚古的《松鼠》图。画面中央,一松鼠前爪微倾,半蹲在树干上,大尾巴往下耷拉着,形成一个半圆,恰是空中划过的弧线,在绿叶的掩映下,松鼠的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动感。作品有苍秀之趣,敷色清新,造型生动,落笔冷隽,别具风格。松鼠的毛发,画家采用了干笔偏锋,丝毛画法与众不同,施以干笔短线,纵横交错,浅晕轻染,敷色以淡彩为主,让人感觉特别清新,表现出松鼠毛茸茸的质感,生动而又活泼,显得格外惹人喜爱。瞧,小松鼠的眼睛更是作了夸张处理,机智灵敏的特性一下子跃然纸上。再来看松鼠的尾巴,硕大、蓬松,摆动灵活,便于逃脱。爪子焦墨,十分尖利,一看就是个捕食能手。画家通过对各方面细节的精心处理,更加突出了松鼠独有的生活习性和敏捷的好身手。周围的树叶用笔用线简练,线条凝重,直方组合,做到神似,而不是形似。老师说传神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我觉得虚古太了不起了!难怪海派大师吴昌硕赞其为“一拳打破去来今”。
欣赏着虚谷的中国画《松鼠》,我的思绪一下子跳进了画面之中,似乎这画面又把我带到了外婆家的后院,在那苍翠的劲松树上,几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杈间尽情地嬉戏。
也许是爱屋及乌吧,课后我就搜集了关于虚谷的资料和虚古的另外一些代表作品,了解到他是清代画坛独树一帜的画家,工山水、花卉、动物、禽鸟,尤其擅长画松鼠和金鱼。徜徉在虚古的作品中,我感觉自己也成为了他笔下的生命,鲜活起来。我喜欢他的真,把握本质的基础上能大胆、主观、夸张,更喜欢他的舍,对造型的大胆取舍;尤其佩服他的别具一格,简练的线条,宁方勿圆,顿中见力,下笔肯定,有着强烈的个性。这样的画作才会永葆青春,焕发长久的艺术魅力!
我多想当一个画家啊!多么想向虚古一样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画家,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更多我喜欢的事物,描绘出生活中的别具一格的美!

中国画(3)

作画,画出

杭州西湖的妖娆多姿

平静,妩媚

抒情,抒发

诗意止境的江南之韵。

作画,画出

黄土高原的气壮山河。

沧桑,磅礴

抒情,抒发

安塞腰鼓的磅礴豪气

作画,画出

青藏高原的一望无际。

自由,宽广

抒情,抒发

布达拉宫的璀璨辉煌

中国画,华初中国韵

中国情,抒发中国神。


中国画(4)

一张白纸,画出七彩的中国;一枝毛笔,画出诗意的中国;几根彩排笔,画出活力的中国我想把中国记在心里,把它画出来。

我想把中国画出来,画一个诗意的中国。白纸徐徐展开,拿出毛笔,记录下最美的景象。我画出悠悠的云,画出峻峭的高山;想必那水墨丹青的景象,也算是诗意的中国了。我画出清澈的昆明湖,画出蜿蜒的长城,再画出雄伟的故宫。古代的遗迹,向我们诉说着中国特有的美丽。我在白纸上,画出了一个诗意的中国。

我想把中国画出来,画一个有活力的中国。白纸徐徐展开,拿出彩笔,画下今天的中国。我画出可爱的海宝,画出梦幻的水立方,画出壮观的鸟巢。今天的中国,已不同往昔,雄姿英发,如一个火红的正午的太阳,如一位高大的巨人。画上的一切,都是发展的象征。我又开始画,画出外国人和中国人手拉手,一直走向远方,如今的祖国,在我的画上,俨然已走向世界,再也不是以前的东亚病夫,我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前进的中国。

我想把中国画出来,画一个热闹、红火的中国。白纸徐徐展开,我拿出七彩的蜡笔。我画上了红红的福字,画出热腾腾的饺子,我画出了一个中国的春节。我画出了一盏盏火红的灯笼,画一条长长的鞭炮,祝愿我的一年美满。我画出了老人的笑容,小孩的笑容,还有一条长长的大龙,龙的下面,是年轻人和老人小孩一样的笑容。我在白纸上,画了一个红火的中国。

在我的画上,中国被我画成了不同的情景,但在我心里,中国都是美丽的,我热爱的。一幅长长的中国画卷徐徐展开,上面记录了不同的中国。我还在画着,画着,在它的上面,画出我最爱的中国。


中国画(5)

似海的深沉,似海的广阔,似海的蔚蓝,似海的悠远,似海的一幅,中国画。

——题记

清明上河图

好似那人间天堂,繁花似锦,惟妙惟肖。听,那闹市小贩粗犷的吆喝声;看,那街中儿童嬉戏的身影。一幅清明上河图,生动且形象的描绘出中国古代繁华闹市,人们安居乐业的美景。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画满城,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方能体现出这幅画中物,画中人的情感。悠悠五千年,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紫禁城、天安门……从古至今,从兴盛到衰亡,画展之美,用古老的水墨色,为中国添上一抹色彩。

唐宫侍女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幅画上的十位女子甚为人间绝色。但自古红颜薄命画中人儿虽有罕见容颜,但都怪病缠身,眼眸中的神情,似乎在述说她们对人间太多的怨恨,太多的不满。感慨这人间的冷暖故事,惋惜时光匆匆毫不留情。

“倾城倾国貌,多愁多病身”大概就可以描述出古代美貌女子的命运。

富春山居图

以富春江为背景,将山水画从自然形态中摆脱出来,既表现出了山水充沛的内在生命,又展示了作画人敬意淡平与自然心境。这幅《富春山居图》曾在300多年前被焚烧为两半又分藏两岸,60余年犹如骨肉分离,此画的悲欢离合记载着传奇的文化史。画中寓意着团圆,即家园,更是国圆。曾有诗人为这幅画作出这样一首诗歌,割裂与断离的疼痛,彰显了王者气数和命运,一草一木的荣枯,预示了一个民族的兴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如梦的中国画,虚幻且真实;如幻的中国画,飘渺切实在;如海的中国画,深沉却蕴含着无数的爱国之心;如烟的中国画,悠远且丰富。水墨色的画,不平凡的画,那就是——中国画。


中国画(6)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从去年开始,学校开设了国画课。才学国画的时候我感到很好奇,什么是国画呢?

通过这几个学期的学习,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的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的绘画。它是用毛笔、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还记得当我第一次拿起毛笔时,老师告诉我们毛笔的分类。原来不同动物的毛做出来的笔可以画出不同的效果,有的柔软,有的坚硬,有的粗犷,有的细腻……国画用的纸是生宣纸,纸薄薄的,一沾水就会浸湿很大一片。不过只要掌握好了技巧,就能画出各种各样富于变化的色彩来,真是太神奇了!

我喜欢荷花,喜欢它出淤泥而不染的个性,所以我最喜欢画荷花,用笔轻轻的在宣纸上勾勒出荷花和荷叶的形状,然后用中白云描出荷花,再勾出它的叶脉,使它线条变得更明显更漂亮。画完之后就用水调出浓淡不同的曙红色,把它涂在荷花的花瓣上。然后用花青加藤黄变成了深绿色,用调制好的绿色把荷叶涂上,这幅荷花图就完成了。

看着自己画出的国画,我别提有多高兴了。中国画,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画种,它的确有自己的特色。它和我以前学习的水彩画相比,更显得清新高雅。我喜欢中国画,它是我们民族的艺术,我为它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中国画(7)

有一种情感可以在中国画间流淌。

萧芗;一座有着古典风格的小镇,处处流淌着简约的情感,浓烈的乡愁在这座小镇里飘荡,至身于此,就若与中国画间。

姑苏桥旁的船篙拨动着心灵的小船,美丽的芗江流动着如白描之花般纯净的江水。心灵之船将从这里出发,不管前方路途险阻,人生就注定了漂泊。

有一种情感是爱的纷芳,爱就注定了要漂泊。

襄阳;一座千年古城,江湖中的盛险之地,编织着血色的翅膀。灵魂在这里飘荡,古城里的信仰是让你留下足迹最多的地方。记得那是襄阳城外十里坡的断肠崖上的铭骨之句,是一颗心被撕裂的痕迹,神雕侠侣到死相守。

流传着侠骨柔情的襄阳似乎想证明这座古城不是飞向和方的翅膀。古城不是翅膀,他是让你的情感停靠的地方,它只是栈外的另一方静土。

有一种情感腐朽在时间的年轮上,碾转着过去,却到不了未来。

凤凰;一灵气而秀美的小城。南方长城旁这只美丽的“凤凰”,沱江养育着凤凰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吊脚楼是凤凰全部的古朴,情感之美从吊脚楼上跃出传递在每个人的眼眸中。休憩着的心灵被 凤凰女子秀长的头发送进宁静的沱江,叉鱼沉网之声打破了幽深的宁静。古老的凤凰包容着这一切,心灵带着情感顺着殷红的血迹深深嵌进凤凰的土地。

萧芗。襄阳。凤凰的古老。柔美。温情体验着我的情感,岁月消蚀之时,这古朴的记忆仍在。


中国画(8)

翻开一张张薄薄的宣纸,上面承载了多少回忆,清晰的墨线,色彩的渲染,提笔的点缀。

在去年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参加过花瓣,本来一看是,我觉得中国话对我来说是那样遥不可及,没想到,原来它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来到培训中心,黑板上的一幅已经完工的中国画吸引了我的眼球:淡淡的色彩,隐约的意境,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大草原,简直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流进了我的心间。就这样,我与中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家画白鹅的时候,一定要把毛笔的姿势握准确,还要注意颜色的区分。”老师在台上讲着,我们就在下面跟着老师画。这是我们第一次拿起毛笔画中国画,所以心中难免有些激动,我们画的是白鹅。白色的砚台里,满是丰富的色彩,我的手一直在颤抖,由于太紧张了,一不小心在纸上洒了一点大墨团。画着画着,我看见老师的宣纸上出现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白鹅,正冲着我大步奔来。再看看我自己的中国画,防卫不明,线条弯曲。奇形怪状的一只只白鹅便在同学们的笔下“诞生”了。

中国画与我之间有了熟悉的感觉,每当我到了星期六,我就他别高兴,因为我又想展示自己的画技了。随着我对中国画的慢慢了解,我爱上了中国画这门艺术。

那次学校要办墙报,我就精心花了一幅中国画,是牡丹花。虽然话的不是特别的精致,但是同学们都对我投来鼓励、羡慕的目光。私下里我的一个朋友问我:你花的真好,教教我怎么画好吗?我没想到,既然会有人觉得我画的中国画很好,在那一刻,我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和自豪。

除了中国画之外,老师还训练我们的速写能力,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速写本和速写资料,现在我厚厚的速写本上已经花了好多花了,有槐花、山茶花、茉莉花、天女花、玫瑰花、木兰花、杜鹃花……看起来就像我的一册小图集,而且是珍藏版的哦。有时我会背着一个小画夹去公园写生,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是一个流浪艺术者呢。

我与中国画的故事,就像一颗颗糖果,装载了无尽的甜蜜。


中国画(9)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意境:是画家的立意与所描绘的形象融合后所表达于画面的情调。

中国画的意境很含蓄,古人画松、梅、菊,是取其不畏严寒,敢与风暴冰雪作斗争的精神。而西洋画的风景画,则纯粹追求画面上的美,没有什么寓意性。

西洋画一般是按“黄金律”定画面,即长宽比例约5比3。比较缺少变化。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透明覆色法不透明覆色法

油画是外来的画种,它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真正形成完备的油画艺术是十五世纪。中国早在东晋时期虽也产过油与颜料配合使用的技术,西方有些学者认为植物油调颜料技术是中国传往西方的,但中国油画没有发展,最后形成油画艺术还是在欧洲。


中国画(10)

西递,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着安详、富足、宁静的田园生活。

几年前的三月间,我们来到了这片宁静的土地。浓重的晨雾,稠密的荡漾着,在巷子中流动,原本清润的山水像被抹上了面纱。

这座城依山、枕河、面屏,好似是城市之外的一座世外桃源。当我似乎习惯了城市中的喧嚣繁杂的时候,西递这个小城,能让我身心宁静,能让我放下所有顾虑,可以在原本感到厌烦的烟雨朦胧中感受到自然之美。

半个小时之后,我们走到了西递小巷中闲逛,那青石板的路清幽、质朴,好似能勾起前世的回忆。说不定几百年前在高墙围绕的天井中,某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子从这里仰望天空,微风轻轻吹过她的绣花裙角⋯⋯

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清代开封知府胡文照家的东园。

一跨进园中,就能看见树木掩映,花繁草盛,假山与青松翠柏相交辉映着,金丝般的阳光也交织在碧绿的嫩叶上。

在转角处,最明亮的一隅里,有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带着老式的老花镜,坐在一张小小的木椅上,就像承载着整个沧桑。她手中的长长竹签正在织一件毛衣,那样的手法、针脚,好似每个奶奶都会,却也只剩下她们会了。

我们路过府里的东园时,闻得一声声清脆明亮的鸟啼,还看到古井边的老青蛙"哒"的一声跳进了草堆。这里的一切都不想被人打扰,还保持着几百年前的风貌。

出了东园,一路青石板巷,这里3街99巷,走完了也只看到几十个人,或许他们在茶馆里谈笑风生;或许他们在山间树林中采药;或许他们在城市中欣赏车水马龙的风光⋯⋯

离开西递时,还能听见池塘边老奶奶洗衣搓板声,水花在欢唱,鸟儿在鸣叫,杂货铺里收音机的方言,一切又从沉睡中醒来⋯⋯


中国画(11)

Dear David :

How’s everything going? As your birthday is drawing near, I’ve prepared a gift for you. It’s a Chinese painting “bamboo”, which I specially drew for you.

In Chinese culture, bamboo carries many best wishes and excellent qualities. On one hand, it stands straight and stays green all year round, so it’s always full of life. I wish you as strong and energetic as a bamboo. On the other hand, it’s hard outside but hollow inside. If compared to a bamboo, one is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strong-willed and modest. All in all, we use bamboo to represent a noble and gentle person.

I hope you like the gift and wish you a happy birthday.

  Yours,

  Li Hua


中国画(12)

在我手头的这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钱锺书散文》里,《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七缀集》的第一篇。这篇文章到底作于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但从我手里这部散文集里作品的排列顺序,给我的感觉是,这篇文章好像是钱锺书文章前后期的一个分界。就这部《钱锺书散文》里的文章来说,都具有钱锺书写作时候体现出的机灵、幽默的特点,尤其善用巧妙地比喻来明、刺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亚里士多德说:善用比喻是天分高的表现。钱锺书在文史哲一类的读书、写作上确实有一股天生的机灵气,只是在前面的一些文章中这种机灵体现的更多一点。例如《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窗》、《论快乐》等等,让我读起来,感觉和写作《围城》的那个钱锺书很接近。估计这些文章和《围城》的写作年代也差不多,都是钱锺书早期的作品。这些早期的作品,我感觉,更像是典型的散文,篇幅都不是很长,引经据典的现象不是很多,主要是自己主观意识的发挥,随处可见他的那种机灵幽默,读起来很轻松。而之后的文章,文学韵味越来越少,学术气质越来越强。钱锺书的'文笔,他的旧体诗暂且不论,就说他在小说、散文中的文笔,是偏于瘦、硬的,没什么肥词腴句,但就连这么一点文学韵味也在逐渐减少。越往后的文章关注的问题越学术化,写作方式中的引经据典的现象比比皆是,真有掉书袋的味道,仿佛他的思想由文学的阔而漫转变为学术的精而专,形成的每一种观念都不是单纯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而要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写下的每一笔都不再像文学写作那样随意挥洒而要引经据典的笔笔皆有根据,文章的篇幅从总体来讲都增大了,读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好像说一点就是确凿的一点。直到《七缀集》的第一篇《中国诗与中国画》,基本形成了在《管锥编》中可以见到的写作风格,虽然《七缀集》的文章都是用白话文写成,但神理一致。所以,他后来的文章如果再叫做散文,我真感觉有点不准确了。我总以为,散文更多的属于文学范畴,用散文来称呼《七缀集》的文章,从文学魅力来讲,美化了它们,从思想理论来讲,委屈了它们。或许我对散文这个概念的外延在理解上有局限,现在不是有很多所谓的文化散文、学术散文么,例如余秋雨之辈的作品,我认为,那只是伪学者跑到散文中来装腔作势。我对钱锺书还是尊敬的,不能用这种不伦不类的名称来称呼他的文章,姑且称为论文吧。

杨绛先生在为《管锥编》做的代序中写到,钱锺书称他早年的作品是"小时候干的营生",现在看来会使他"骇且笑",认为那是他成长过程的表现。这说明钱锺书确实有一个由文学者成长为文史哲学者的过程。他曾是个作家,但他并没有停留在作家的身份上,更进一步成为了学者。

就我读《中国诗与中国画》,本人业余读书人一个,就不进行什么学术探讨了,只说点个人想法。这篇文章确实符合"管锥之义"。一管窥去、一锥刺下,虽小虽微,但是确凿的一点一星。《中》文里,长篇大论的引经据典,这是《七缀集》里文章的共同特点,钱锺书丰富的学识、谨慎的治学态度由此体现,但也由此受到一些人的诟病。说实话,这样掉书袋的风格真不是十全十美,《诗可以怨》我就耐着性子读下来的,无论如何不欣赏。但在这里我还是理解并叹赏的。《中》文的核心意旨很明白,就像文末一段总结的,对历史上的泛泛的诗画并举的论调做了精辟的指摘,确凿的指出具有南宗画风的诗、也就是神韵派诗风的诗不是中国诗中的高品、正宗,相当于神韵派诗风的画、也就是南宗画却是中国画中的高品、正宗。那么长的篇幅,那么多的引经据典,就为了这个观点的明确。我看到这里,当时就有个感觉,至于吗?中国画我不知道那么多,要说中国诗,王维的诗明显比李白、杜甫差一个级别,因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嘛,再因为…这古往今来的人不都是这么说么。惭愧,这正是又一种泛泛之论啊。钱锺书先生在此花如许的精力论证出这么一点确凿,管窥锥刺,虽小却实,后来人若能据此作出国学上的新学问,此文当有基石之功。《中国诗与中国画》,洋洋万言、广征博引,产下一个单纯的常识。文章真如一块砖、一块石,坦坦实实的摆在那里。有一些人,或者真的具有高蹈绝伦的却又暂未表现出来的才学志向,或者就是低劣的哗众取宠,指摘钱锺书的学识文章。我真想对他们说一句,您先做点这样的硬功夫再说吧。


中国画(13)

——题记

清明上河图

好似那人间天堂,繁花似锦,惟妙惟肖。听,那闹市小贩粗犷的吆喝声;看,那街中儿童嬉戏的身影。一幅清明上河图,生动且形象的描绘出中国古代繁华闹市,人们安居乐业的美景。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画满城,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方能体现出这幅画中物,画中人的情感。悠悠五千年,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紫禁城、天安门……从古至今,从兴盛到衰亡,画展之美,用古老的水墨色,为中国添上一抹色彩。

唐宫侍女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幅画上的十位女子甚为人间绝色。但自古红颜薄命画中人儿虽有罕见容颜,但都怪病缠身,眼眸中的神情,似乎在述说她们对人间太多的怨恨,太多的不满。感慨这人间的冷暖故事,惋惜时光匆匆毫不留情。

“倾城倾国貌,多愁多病身”大概就可以描述出古代美貌女子的命运。

富春山居图

以富春江为背景,将山水画从自然形态中摆脱出来,既表现出了山水充沛的内在生命,又展示了作画人敬意淡平与自然心境。这幅《富春山居图》曾在300多年前被焚烧为两半又分藏两岸,60余年犹如骨肉分离,此画的悲欢离合记载着传奇的文化史。画中寓意着团圆,即家园,更是国圆。曾有诗人为这幅画作出这样一首诗歌,割裂与断离的疼痛,彰显了王者气数和命运,一草一木的荣枯,预示了一个民族的兴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如梦的中国画,虚幻且真实;如幻的中国画,飘渺切实在;如海的中国画,深沉却蕴含着无数的爱国之心;如烟的中国画,悠远且丰富。水墨色的画,不平凡的画,那就是——中国画。


中国画(14)

王为琏是一位画家,是我外公有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也是我小外公,教我中国画的正是他。

这位老师性格和善,整天乐呵呵的,我们的课堂也总是充满了欢乐。我打小就喜欢猫,毛茸茸的样子惹人怜爱。于是,我们的第一堂课就围绕猫来展开。我握住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大笔一挥,身子画好了,用力按下笔转一圈,圆鼓鼓的脑袋出来了。可是,脑袋是一个黑团,眼睛,鼻子,嘴巴怎么办?于是,我用绿色画了嘴和鼻子,红色画了眼睛,纸上马上出来了一只黑毛,红眼,绿嘴的怪物,逗得老师合不拢嘴。

老师为我铺上了一张新纸,用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控制我的小手,一笔一划认真仔细地教我画起来。光一个脑袋就涂了三遍,接下来才点上了眼睛,鼻子,嘴巴,画得极其细致,毛笔换来换去,终于,一只猫跃然纸上,真可谓是栩栩如生,快要从画里跳出来一般。他对我说:“别看画就是这样薄薄的一张纸,她可是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有两位画家能画出同样的一幅画吗?”我学着他的样子,开始作画,把笔从大号换到小号,从小号换到中号,在纸上东抹抹,西涂涂,也画了一只小猫,只是有点儿……怪怪的,老师对我说:“嗯,有两分像样了!”我听了真高兴,毕竟第一次上课就受到了表扬!

“中国画是一门艺术”这个信念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就这样,我断断续续地学了一年“艺术”,绘画技巧一点点提高,在学校我也是一直热爱美术这门功课。后来因种种原因,我没有坚持地学下去,很遗憾,没有机会把这门艺术学好,但我没有放弃小时候的梦想,时刻幻想着自己能成为王为琏外公一样的画家,踏入艺术的殿堂!

现在,我还在学习书法,二胡,葫芦丝……这些都应该算得上是艺术,我相信自己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门艺术,把它学好学精!


中国画(15)

中国画起源古代的象形字;文与画在当初,没有歧异,本来就是一个意思。我国原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没有歧异之分。

要说中国画首当其冲的就是水墨画了。齐白石爷爷就是一个水墨画的高手。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他画的画,无不体现出他的精神,所以让人们为之称赞。

中国画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艺术的结晶!


中国画(16)

中国画是一门艺术,想要学好学精,并非一日之功,我就曾经学过这门艺术。

王为琏是一位画家,是我外公有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也是我小外公,教我中国画的正是他。

这位老师性格和善,整天乐呵呵的,我们的课堂也总是充满了欢乐。我打小就喜欢猫,毛茸茸的样子惹人怜爱。于是,我们的第一堂课就围绕猫来展开。我握住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大笔一挥,身子画好了,用力按下笔转一圈,圆鼓鼓的脑袋出来了。可是,脑袋是一个黑团,眼睛,鼻子,嘴巴怎么办?于是,我用绿色画了嘴和鼻子,红色画了眼睛,纸上马上出来了一只黑毛,红眼,绿嘴的怪物,逗得老师合不拢嘴。

老师为我铺上了一张新纸,用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控制我的小手,一笔一划认真仔细地教我画起来。光一个脑袋就涂了三遍,接下来才点上了眼睛,鼻子,嘴巴,画得极其细致,毛笔换来换去,终于,一只猫跃然纸上,真可谓是栩栩如生,快要从画里跳出来一般。他对我说:“别看画就是这样薄薄的一张纸,她可是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有两位画家能画出同样的一幅画吗?”我学着他的样子,开始作画,把笔从大号换到小号,从小号换到中号,在纸上东抹抹,西涂涂,也画了一只小猫,只是有点儿??怪怪的,老师对我说:“嗯,有两分像样了!”我听了真高兴,毕竟第一次上课就受到了表扬!

“中国画是一门艺术”这个信念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就这样,我断断续续地学了一年“艺术”,绘画技巧一点点提高,在学校我也是一直热爱美术这门功课。后来因种种原因,我没有坚持地学下去,很遗憾,没有机会把这门艺术学好,但我没有放弃小时候的梦想,时刻幻想着自己能成为王为琏外公一样的画家,踏入艺术的殿堂!

现在,我还在学习书法,二胡,葫芦丝??这些都应该算得上是艺术,我相信自己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门艺术,把它学好学精!